手会说话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作者:王晨霞  页数:288  
Tag标签:无  

前言

自从我研究掌纹以来,就经常有人神神秘秘地小声问我:掌纹到底能不能算命?开始,我也是疑疑惑惑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记得1995年去香港拜见南怀瑾先生时,我把这个疑惑向他请教,他朗朗一笑说:“你是研究掌纹的,如果你只研究了掌纹与疾病的关系,而没有揭示掌纹-9命运的关系,那么,你的研究还不全面,你应该敢于同时开展研究啊!”南怀瑾先生的一番话,使我暗下决心:全面地研究掌纹与人体健康、思维活动、寿命长短的关系,勇敢地踏入所谓的封建迷信“禁区”,对于前人的各种说法,绝不轻易否定,也不断然接受,必须通过科学的数据证实。一定要拿出我的学术观点来!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在研究掌纹与疾病的关系和掌纹与寿命的关系问题上,出版了《王晨霞说寿》、《王晨霞掌纹诊病治病》等著作。现在,我开始关注掌纹与心理活动的关系,并着手写这本书,我试图揭示手掌上这些可观的纹理与无形的心理、性格、习惯的内在关系,希望一步一步地去接近“命运”,揭示掌纹与命运之间的秘密,最终能够明确地回答朋友们的疑问。就在我写这本书期间,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在这种重大的自然灾害后,无论是灾区的人们,还是前往灾区救灾的解放军、志愿者,都必然将面临着心理调整的课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心理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在诱发心理疾病的重大事件发生的三个月到半年左右出现。所以,当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正是汶川地震发生后半年左右,我希望这本书对于受到地震打击的人们,在心理疾病的调整上能够有一点帮助。出现在我们手掌上的,生物界中独一无二的人类“掌纹”,它究竟想告诉我们些什么秘密?是与宇宙万物沟通的特殊符号,还是个体生命世世代代遗传的密码?是现代科学正在揭开的基因面纱上的经纬,还是……?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使科学家们对与我们人体休戚与共的“掌纹”,必然产生浓浓的兴趣。掌纹的生成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了。但是掌纹与心理活动的关系,这些年还没有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去揭示研究,对它的判断还是停留在上一个世纪的命理学的范畴里。对于心理因素可以导致疾病的研究,隶属于社会科学中心理学的范畴,但是,由于心理历程的记录也会忠实地反映在掌纹上,所以,这些年在研究掌纹与脏器病变的过程中,我也同时积累和观察到了大量心理变化在掌纹上的规律,虽然还处在研究、探索、认证的初级阶段,但我愿把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公布出来,以便后学共同探讨。现在西方有人提出一个新的理念:百分之七十的疾病,都有心理因素的参与。我鉴于自己三十多年的行医经历,完全同意这个说法。我认为,有些疾病是因为心理因素而诱发的,比如高血压病由于激动导致脑溢血;有些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而加重的,比如胃炎由于焦虑导致胃溃疡;有些疾病是在解除了心理因素之后不药而愈的;有些疾病是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下百药无效的。所以,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不论是内、外科,还是妇、儿科,我们每个医生在面对病人时,必须两手抓,一手抓药物治疗,一手抓心理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提高治愈率。作为一个患者,必须要做到两个知情,一个是对于自己器质性脏器损坏程度的知情,一个是对于自己不良情绪心态的知情,只有这样才能够配合治疗而早日恢复健康。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读者能够获得如何分析自己掌纹的知识,从而达到自我判断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的目的。只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具备的人,才称得上健康。只有健康的人才能长享太平盛世。祝愿天下人都健康!王晨霞    2008.7.16于昆明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全新角度的个人身心保健书。汇集了“掌纹诊疗第一人”王晨霞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掌纹上的纹理与无形的心理、性格、习惯的内在关系,通过14条掌纹线和8种异常病理纹透露的疾病信号,结合形形色色的古代和现代医案,分析心理因素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人的健康与心理有密切关系,如果长期处于抑郁、压抑、紧张或焦虑状态,就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有可能导致结肠炎、溃疡、肺癌、阳痿、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这些症状都会在掌纹上体现出来。王晨霞通过分析掌纹的深浅消长等变化特征,帮助患者及早发现心理问题,并采取顺势引导治疗法,让患者打开心结,配合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多种方法,从而达到身心的全面健康。  本书内容丰富,配有200多幅掌纹图片,并附赠王晨霞脏腑养生图和11种心理病的真人彩色手掌图谱,方便读者对照学习。

作者简介

王晨霞, 被誉为“掌纹诊疗第一人”,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专家组专家,中国女医师协会理事,国际互联网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会员。自1986年起,她开始致力于掌纹医学研究。1993年著有《现代掌纹诊病》一书,博得众家好评。同时从所收集手图中,精选出上千幅拍摄录制了40课时通

书籍目录

前言古人说心理 祝由术——远古的心理疗法 《黄帝内经》说心理  “心在志为喜”    为什么“喜伤心…‘恐胜喜”?   “肝在志为怒”    为什么“怒伤肝…‘悲胜怒”?   “脾在志为思”    为什么“思伤脾”“怒胜思”?   “肺在志为忧(悲)”    为什么“忧(悲)伤肺…‘喜胜忧(悲)”?   “肾在志为恐”   为什么“恐伤肾…‘思胜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 儒、医、易术中的心理治疗   道教修心之法 佛家的心理大药——后悔药 咒禁与心理调整医学说手与心理 脑与心理活动 脑与手 现代医学的三个证据    人手与鼠爪    手与脑血流量    手与大脑皮层 为什么手可以观察脑与心理    皮纹、掌纹与脑细胞的发育    胚胎期的脑、手和掌纹     4周的脑和手(约1个月)     5周的脑和手     6周的脑和手     1.5个月-2.5个月胎儿手的进化(血管生成)     8周的脑和手(约2个月)     3个月-8个月胎儿手的进化(纹线生成)     25周的脑和手(约5.8个月)     30周的脑和手(约7个月)     33周的脑和手(约7.7个月)    婴儿的掌纹     8.6个月(263天)的掌纹     8.8个月(269天)的掌纹     9.1个月(277天)的掌纹     9.3个月(280天)的掌纹掌纹说(1):人生各阶段掌纹特征与心理调理 1—3岁“婴幼儿期”掌纹与心理    “婴幼儿期”心理病    婴幼儿掌纹特征    “婴幼儿期”调养 10岁左右“儿童期”掌纹与心理    “儿童期”心理表现    10岁左右儿童掌纹特征    “儿童期”心理指导 20岁左右“青春期”掌纹与心理    “青春期”性心理变化特征    20岁左右男女的掌纹特征    “青春期”性教育 30岁“而立之年”掌纹与心理    30岁人的心理变化    30岁人的掌纹特征    30岁人的调理 40岁“不惑之年”掌纹与心理    40岁人的健康心理变化    40岁人的掌纹特征    40岁人的减压方法 50岁“更年期”掌纹与心理    50岁“更年期”心理变化    50岁人的掌纹特征    “更年期”自我心理调整 60岁“耳顺之年”掌纹与心理    60岁人的老化隋绪    60岁人的掌纹特征    如何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70岁“古稀之年”掌纹与心理    70岁人的心理危机    70岁人的掌纹特征    改善老人心理危机的方法 80岁人的掌纹与心理    80岁人对生与死的思考    80岁人的掌纹特征    80岁人如何养心 90岁人的掌纹与心理    90岁人人生寡欲,自得其乐    90岁人的掌纹特征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 100岁人的掌纹与心理    100岁老人心理健康,长命百岁    100岁人的掌纹特征    百岁老人淡泊坦然话长寿掌纹说(2):掌纹诊病基础知识与医案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    1线:提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功能强弱    1线医案:现代版的“杯弓蛇影”    2线:提示心、脑、神经系统功能强弱    2线医案:儿童焦虑症这样看    3线:提示生命力强弱    3线医案:儿童遗尿症,妈妈才是医生    4线:提示免疫功能强弱    5线:提示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6线:提示近期身体健康状况    6线医案:忧思过度,鬼神能治?   7线:提示血压变化   8线:提示日常生活不规律   9线:提示过敏体质   10线:提示情绪变化   11线:提示生殖、泌尿系统功能强弱   12线:提示肝脏免疫功能强弱   13线:提示免疫性疾病与肿瘤遗传倾向   14线:提示遗传倾向 八种异常病理纹    “十”字状纹:提示疾病早期状态    “十”字状纹医案:癔症性瘫痪“心病还得心药医”    “井”字状纹:提示脏器实质性病变    “米”字状纹:提示脏器有气滞血淤现象    五角星形样纹:提示脑血管意外    三角形样纹:提示疾病由早期状态向实质性转变    方格形样纹:提示病情稳定    岛形样纹:提示肿瘤或增生    环形样纹:提示受过软物撞击掌纹说(3):临床心理疾病 抑郁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荨麻疹 压抑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    消化性溃疡    肺癌 紧张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    痛经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阳痿 焦虑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    糖尿病    失眠 愤怒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    高血压    冠心病

章节摘录

插图:第2节:祝由术——远古的心理疗法祝由术——远古的心理疗法中医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早在远古时期的巫医祝由术就是人类最古老、最早的疾病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现代心理疗法的源头。远古时代,人类过着野蛮的生活。肚子饿了,生吃些植物的果实、根、茎和兽类的肉。天气冷了,就把树叶、兽皮、羽毛这一类的东西披在身上,当做衣服穿。人们住在山洞里或大树上,这样的生活条件当然免不了疾病的侵袭。虽然他们在劳动中不断地改善生活,减少疾病,但是,仍有很多无法解决的疾病。他们的命运还主要掌握在自然手中,人们对自然的畏惧和崇拜,逐渐产生了“神”的观念,凡不可理解、无法解决的事,都归之于神。遇到了疾病灾难时,便乞求于神的护佑,以后逐渐产生以祷祝为职业的“祝由师”。“祝由”的原意是“祷祝”鬼神,请告说事之“缘由”,故称“祝由”。远古时代的“祝由”活动,不光是针对病人,对于战争的胜负、自然灾害、种族的兴衰等等事情,都有“祝由”的活动,所以“祝由术”实质上就是我国古代人类和自然界、鬼神之间的一种精神沟通方法,是最早的、群体的心理安慰,心理疏导方法。通过“祝由”治病,只是“祝由术”的一个方面。“祝由师”是通过能和鬼神相通的姿态给人信心,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远古时代的人类,将患病看作是神灵惩罚,恶魔作祟。因此,或是祈祷神灵的保佑、宽恕,或是采用驱鬼、避邪等手段来治疗疾病,“祝由师”就是利用了当时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不可抗拒的现象的恐怖、崇敬心理,把自己扮演成可以与鬼神沟通的导体,获得了患者的信任,当他在演示与上天沟通的过程时,患者的心态高度地集中,并且处于绝对的至诚状态(现代医学证实,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可以增强免疫力)。这肯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根据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在远古时代,由于生存条件的原因,人类的寿命很短,只有15~~30多年,而且所患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节气变换导致的外感伤风,因为饮食不洁导致的消化不良,因为各种外伤导致的感染以及皮肤病等。这些病,在现代,不会造成生命的终结,而在当时,只能是凭借自身的抵抗力来碰运气了。当人在有了信心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人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强,红血球、白血球,特别是淋巴细胞会大量地增多,这些细胞都可以杀死进入体内的各种细菌、病毒。“祝由”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利用了人类对于因无法控制痛苦,而产生的对自然力量的恐惧,因不知道痛苦原因,而对于鬼神的崇拜心理所诞生的最早的心理疗法,当然能够获得一些疗效。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实施“祝由术”的同时,在病人身边总是要生起一堆火的。根据当时的说法,火可以驱鬼避邪。从现代看来,不管是伤风感冒发烧,还是上吐下泻肚子痛,在火堆旁边烤出汗来,肯定是可以达到治疗效果的,就是在现在,医学治疗这些病时,依然没有离开“发汗”这一治疗原则,只不过是通过吃药发汗而已。其实在最早期的医疗活动中的“祝由术”中,不光蕴藏了“心理疗法”的雏形,而且是“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的早期探索。如果我们仅仅用“迷信落后”来否定“祝由”,就是对我们祖先当时的科学进步的否定,对现代医学基础的否定,对于自己古老医学文化的否定,那才真正是无知的表现。当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再用“祝由”这种方式来治病了,但是,利用病人的心理,采用一些“咒语”治病的方法,至今还是存在的,特别是流行在少数民族中。而且不光在中国,这种方法,散布在世界各地,例如东南亚的“降头术”、“扶乩术”,欧洲的“催眠术”,都可以看到“祝由”的影子。在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的远古时代,治病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用言语、行为进行开导、说服。这种方法,开始由亲近的人随意而作,慢慢地从家族、部落、地区中涌现出威望较高的长者,或者由知识较多、经验丰富、能说会道的人,在某种仪式下,通过他们的方言、行为、舞蹈等方式为人治病。据古书中记载的一个叫中庶子人说,他见过一位叫“苗父”的“祝由”高手,是一个“上古为医者”。他的诊治手法和过程是非常奇特而超常的:他把菅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拿来编成席子,供病人和自己坐、卧,又用草把子扎成狗的模样。对于任何前来求助的病人,他都拿起一只草狗,面对北方,口中念念有词,但每一次治病都只念十个字。于是,无论是扶着来的,还是抬着来的病人,立刻就能康复如初。苗父的治病手法要比当时的普通“祝由师”在治疗方法上更进了一步,他的方法简单了很多,也有效了很多。当时的“祝由师”在治病时,祝词繁复,手法繁琐。除了念咒,还要助之以画符、烧符、焚香、化纸等等,不一而足,并且通常只能治一些简单的病,而苗父只用一只草狗、十个字,就能治大小各种疾病。苗父就是一个成功的“祝由医·了,因为他念的十个字就是祝祷的祷词。他那个特殊的席子和草狗,是用什么草药编成的,在病人身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治疗效果,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究了,但是可以推测,席子和草狗的药效功能,肯定胜于那十个字,可是,当时的患者最信任的,却是那十个听不懂的字,正是因为自己听不懂,所以更相信鬼神听得懂,更坚信自己会在鬼神的帮助下痊愈,这就是心理疗法的功效。有了这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席子和草狗的药效得到了最高的发挥,多么伟大的苗父啊!他应该是心理学的鼻祖了。这些在医学萌芽时期的治疗方法,是世界各民族在文化发展初期的普遍现象,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巫医并存的,早期是巫盛于医,根据现在的一些文献的记载,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尧帝时代,“祝由”是医疗、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那个时代的著名医生叫“巫咸”,在史料上称他为“神医”,他就是用“祝由”的方法治病(“巫”在当时是一个职称,“巫咸”在今天就称为“咸医生”。根据《山海经》记载的著名巫医就有十几个,他们是: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号称“十巫”。《海内西经》记载六巫: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古书上说他们“皆操不死之药”。我把他们的名字留录此书,以示对他们的纪念)。所以我们常说“医巫同源”,就是说,今天的中国医生的根源来自当年医学先驱 ——“巫”。后来随着儒学的发展,医学在儒学的理论基础形成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从而医学从巫术中独立出来了,中医学诞生了。春秋时代,一个新的医学科学——中医药学建立了。从我国文字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原始医药发展的大概,古“殹”字有防役的意思,在巫祝盛行的时代,“殹”字下面加了一个“巫”字,而写作“毉”字了。后来,人们在储存粮食的过程中发明了酒,并把酒的功效应用到了医药上,酒成了制造药物的基本原料,“毉”字才变作了 “醫”字。第3节:《黄帝内经》说心理(1)《黄帝内经》说心理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及自身的认识不断提高,医学心理学的思想也逐渐丰富起来。具有代表性的是《左传》,书云:“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后世思想家用“爱”来代替“好”,便成为“六情”说的典型提法。《说苑》、《山海经》等典籍中也记载了一些心理疗法的例子,这是中国传统心理疗法的萌芽时期。据初步研究,《吕氏春秋》载文挚以“怒胜思”治愈齐王的病例,是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的最早记录,但此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而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历史渊源,应追溯到2000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吕氏春秋·至忠篇》记载了这个事件。齐国的齐闵王生了重病,让人去宋国请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看完病对太子说:这个病非得激怒闵王让他发怒了,病才可以好,但是他一发怒,会杀了我的。太子说:只要父王的病好了,我和母亲会以死保护你的。文挚就答应给闵王治病。第二天,他与太子去见闵王,就先做了三件让闵王不高兴的事情,闵王已经开始发怒了,这时,文挚不脱鞋,就直接登上闵王的床,故意踩着闵王的衣服,大大咧咧地问闵王的病情,闵王气得不理他,文挚就更加出言不逊,进一步地刺激闵王,闵王一怒而吐出堵在胸中的黏痰浊物,病好了。但是闵王还是认为文挚触犯了他,非要杀掉文挚,无论太子和皇后怎么说也不行。最后,闵王还是把文挚放到鼎里给蒸了,成了医学史上的一大冤案。吕不韦曾经感慨地说:给圣明的皇上做忠臣容易,给昏庸的皇上做忠臣,实在是太难了!第4节:《黄帝内经》说心理(2)成书于春秋战国至汉代中期的《黄帝内经》,探讨了心理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比如,人的心理现象与人的身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喜怒哀乐都是人们常有的情绪,那么,这些情绪与人的身体五脏有什么关系吗?对此,《黄帝内经》作出了阐释。《黄帝内经》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认为人的喜怒哀乐与人体五脏有密切关联。《黄帝内经》又说:“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认为人的形成是先有五脏形体,而后有精神藏于心,才形成各种心理现象。《黄帝内经》提出“形神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现象不仅依赖外界事物的刺激作用,而且要以脏腑气血等生理机能为基础。对于人的躯体疾病,《黄帝内经》已经注意到寻找致病的心理因素,从自然天候、人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多方因素去阐述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变化的规律。《黄帝内经》指出:“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其中,喜怒、惊恐都是心理因素,表明心理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黄帝内经》又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及“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都精辟地说明了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不良的情绪可以损害人的健康,造成疾病发生,甚则危及生命;良好的情绪则是预防疾病、战胜疾病的重要“法宝”。《黄帝内经》中阐述的心理学内容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心理学,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黄帝内经》这部伟大的中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莫尔菲曾指出:“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中国成为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这首先就是《黄帝内经》和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贡献。《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和《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以上这个表是中医对情志与身体状况的总结,可能许多人都无法理解这些话的意思,现在我就用现代医学生理学的观点给大家讲解一下。“心在志为喜”“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 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第5节:为什么“怒伤肝”“悲胜怒”?为什么“怒伤肝”“悲胜怒”?“脾在志为思”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为什么“思伤脾”“怒胜思”?“肺在志为忧(悲)”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的黏液。人哭泣的时候,肺气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为什么“忧(悲)伤肺”“喜胜忧(悲)”?“肾在志为恐”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的刺激,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为什么“恐伤肾”“思胜恐”?古人对于情志导致心理疾病的研究,和现代医学的观点真是不谋而合,证实了“心理学的故乡在中国”的论断,我们确实应该为老祖宗感到骄傲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造就了我们现在称之为“传统文化”的国学体系,而儒、道、佛,是它的三大支柱,这三教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家庭日用起居、身心休养。当然,中国的医学理论的创立,也不可能背离这三教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三教互相融和的趋势大于互相排斥的趋势,就更利于中医学、中药学在这三教的兼容并存中,在三教的保护支持下迅速发展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曾于1940年9月在美国“科学、哲学、宗教同民主生活方式的关系”讨论会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讲话:“尽管宗教的和科学的领域本身是彼此界线分明的,可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这种情况可以用这样一个形象来比喻: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当然,宗教和科学是无法混合的,就像黑色和白色,黑色是美的,白色也是美的,但是,黑白组合的图案,也许是最美的。宗教之光不同于科学之光,科学之光丰富人的头脑,宗教之光启迪人的心灵,所以在今天的科学之光照到现代心理学上时,我们先看看宗教之光在心理学上有过的灿烂吧。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医学与巫术分家了,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医学进入科学范畴的必然。在中国,儒、道、佛三种宗教共存的社会状态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的、内在的对立和联系。我们后人不能也不应该视而不见。只有正确地评价儒、道、佛这三种宗教和中医药学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正视历代贤哲的创造,才能不重蹈历史虚无主义的覆辙。由于本书是对于心理学方面的探讨,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中国的三教理论对于中医心理疗法形成的影响。

编辑推荐

《掌纹的秘密:手会说话》:王晨霞掌纹诊病系列。心病先看手!3条主线,11条辅助线,8种病理纹 为你解答11种心理病,结肠炎、溃疡、肺癌、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11种心理病全图解。现在西方有人提出一个新的理念百分之七十的疾病,都有心理因素的参与。我鉴于自己三十多年的行医经历,认为有些疾病是因为心理因素而诱发的,比如高血压病由于激动导致脑溢瓤,有些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而加重的,比如胃炎由于焦虑导致胃溃疡,有些疾病是在解除了心理因素之后不药而愈的,有些疾病是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下百药无效的。所以,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不论是内、外科,还是妇、儿科,我们每个医生在面对病人时,必须一手抓药物治疗,一手抓心理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提高治愈率。作为一个患者,必须要做到两个知情,一个是对于自己器质性脏器损坏程度的知情,一个是对于自己不良情绪心态的知情,只有这样才能够配合治疗而早日恢复健康。通过《掌纹的秘密:手会说话》,我希望读者能够获得如何分析自己掌纹的知识,从而达到自我判断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的目的。只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具备的人,才称得上健康。只有健康的人才能长享太平盛世。祝愿天下人都健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手会说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说下吧:书从119页开始才进入正题讲掌纹的各个丘,各个线。前面118页全是讲手和人类进化的历史之类的引言,写得正气凛然,跟历史课本似的。118-202页是分别讲各个线的作用的。203页开始就在讲一些病人的例子。送的VCD大约是母带质量不好,很多马赛克。看起来卡卡的。VCD是三部分组成。1,CCTV4对作者的报道,2.给患者按摩针灸的视频(非专业摄影拍的吧,打光什么都比较不美,太写实了,看起来很囧),但比较实用吧。3.作者上《锵锵三人行》的视频。
  •   昨天中午定了,今天中午收到,速度非常快。送货师傅态度依旧那么好。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有疑问,这本书是否有关盘。我可以很负责人的告诉大家,有光盘,书的质量非常非常好。我是买了送给妈妈的,很棒~~~
  •   一开始看到有光盘才动心的,买回一看,里面只有两段访谈,其余内容竟然是如何针灸、刮痧,与掌纹没有关系,上当:(
  •   书的内容还是比较喜欢的,就是书的质量一点也不好。拆开后一看,书就快散架了!难道你们发货之前没有检查吗?书散架了,让我怎么粘?我又没有专业的胶。真是...
  •   泛泛的说了些案例(包含了详细的对白),没有实际操作性,对于认识自己的掌纹没什么帮助。感觉就是在炫耀自己,华而不实。
  •   光盘是有的,图谱在书的前面也是有的。可光盘根本不是11种心理病的指导,而是以前的掌纹诊病内容。出版日期却是2009年1月1日。 我怀疑是不是盗版的。
  •   有病还是要去大医院找好医生看。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赚钱是一回事,自己的身体要紧是另一回事。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所以,别拿自己的健康去替某些专家“容或有之”的理论试错,那样成本太高。
  •   还有VCD讲解说明
  •   看了BTV 城市栏目的介绍后 就迫不及待的想买一本 果然很神奇
  •   给同事买的,书看上去比我买的另外两本好些。
  •   书很好,说的很有道理。
  •   爸妈在看。说是不错。
  •   还没有看,但是正版应该很好看
  •   此书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身奥秘的平台,希望大家能都读一读。
  •   同时买了2本王老师的掌纹观病的书,就是要自己治病不求医,掌握医疗知识作保健。
  •   到货真得很快,6日订货,8日就到了,书是正版的 不错 ,以后接着买
  •   纸质有点不好,总体还行。
  •   没什么用,上厕所时候看看无所谓而已。
  •   可能我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看不是很懂、、、
  •   里面有很多掌纹图,但都看不清楚,不知道是印刷质量太差,还是本身就不清楚,总之,没什么意义。
  •   系列丛书,到今天还没看呢
  •   我们才能够提高治愈率。作为一个患者
  •   掌纹的秘密:手会说话
  •   书的内容还没有看 不过发货速度很快。
  •     以前看过其他的类似书籍,发现该书讲的更详细,但是在比照书籍上的手纹,发现很多的纹路不是很明了,应该多找些人,看看,尤其是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才能深入一些,
      为了自己爱的人的健康,多研究些确实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