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造论

出版时间:2005-05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余秋雨  页数:223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此书是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中的一本。作者余秋雨从艺术的本性、艺术的眼光、人生意识等方面对艺术的创造进行了大胆剖析。此书印刷精美,喜欢余秋雨的人不妨一读。     本书原名为《艺术创造工程》,是作者的一份课堂讲稿,完成于1987年,同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90年后又在台湾允晨文化公司先后出过两次。此次,由作者自己删削修改一遍,作为“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的第一本付印。    这是一部适用于艺术创作实践的简要教程。作者故意与占统治地位的艺术理论教材的框架作对,只以国际美学思维和自身审美经验为标准,自行构建。自行构建的原则是力求简洁、轻便、质感、明了,彻底放弃任何装模作样的理论架势,增加感性解析。让读者在阅读中不知不觉中理会到艺术创造的深层奥秘。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6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67年毕业留校任教。“文革”结束后为该院讲师、教授,并曾任副院长、院长职务。主讲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戏剧理论史等课程,所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分获全国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艺术本性 一 培根的定义 二 一种纯粹而孤立的创造 三 创造的说服力第二章 艺术眼光 一 不是历史眼光 二 不是政治眼光 三 不是道德眼光第三章 人生意识 一 人生况味 二 人生命题第四章 哲理品格第五章 未知和两难第六章 集体深层心理第七章 直觉第八章 造型第九章 象征 一 符号象征 二 寓言象征 三 实体象征 四 氛围象征第十章 接受和参与 一 空筐结构 二 仪式结构第十一章 宏观的创造 一 创造适应 二 创造传统 三 创造未来

章节摘录

书摘艺术要通过创造,把人类生态变成直觉审美形式,这件事的格局很大。    人类生态其大无比,直觉形式则具体可感,两者间距离迢迢,要完成中间的创造必须经过一层层严格的选择。选择的结果,人类的生态仍是人类的生态,不因经过选择而缩小;直觉形式仍然是直觉形式,不因经过选择而空洞。此间烦难,可想而知。    有些诗人、画家、音乐家,凭着自己的天赋把此间烦难轻捷消解,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奇迹,常常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温习“人心之通天”的至高境界。    但是,我们即将从事的那些篇幅巨大的情节性艺术如戏剧、电影、电视剧,创造过程长,创造工序多,就不能完全依赖奇迹了,而应该对整个创造活动进行解析研判,然后一步步权衡选择。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处处疏漏不得。    黑格尔在《美学》中早就仔细分析过,每一种不同体量的艺术样式在实现理想时会走完全不同的路。黑格尔把不同的艺术样式看成是美在自我实现时的不同生命历程,因此,每一段都是通向永恒之途的一种方式。    篇幅巨大的情节性艺术,首先遇到的,是立意的精神等级问题。没有一定高度的立意,就控制不了很大篇幅。    正是立意的精神等级,决定了这个作品有没有可能成P016为人类生态的直觉形式,然后获得在人问存在,被人们关注的价值。    要提高精神等级,首先要用苛刻的艺术眼光摆脱种种实用层次的吸引力。    由于情节性艺术的篇幅足以收纳不同层次的内容,因此所谓提高精神等级,也就是确定这个精神等级的主宰地位。    “立意要高古浑厚,有气概,要沉着,忌卑弱浅陋。”(元.杨载:《诗法家数》)在情节性艺术中,要删净“卑弱浅陋”的内容是不可能的,但必须让它们受到“高古浑厚”的统帅。麻烦的问题是,这两者之间的区分十分艰难,“卑弱浅陋”常常被看作“高古浑厚”。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艺术眼光常常被历史眼光、政治眼光、道德眼光所替代,事情就变得更加混乱。    为此,我必须先要用实例说明艺术眼光不是什么,然后再来说明它是什么。    一不是历史眼光    艺术眼光首先不是历史眼光。这个问题最容易混淆,因为历史有堂皇的外貌,常常被视为天然的“高古浑厚”而高于艺术,结果连很多艺术家也常常愿意接受这种混淆。P017    最早把艺术和历史区别开来,并论述艺术有可能比历史更真实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的《诗学》,很大程度上是让诗摆脱历史阴影的一门学问。     在欧洲,把这个问题说得最透彻的,还是黑格尔。他认为,要长时间地留存于世,必须摆脱速朽性因素,其中最常见的速朽性因素便是“历史的外在现象的个别定性”。在他看来,相对于美,历史常常只是一种“外在现象”,它的发展大多不具备必然性,只是一种“个别定性”。    最能证明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理论的,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他的早期剧作,由于过于执著英国的历史事件,现在很难被观众广泛理解,因此极少上演。他的那些成熟作品,突破时空限制,不受历史牵掣,则永远受到欢迎。    在我们的实际创作中,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可惜多数是负面的。    例如历史记载,一个古代军事家为了演示自己的兵法曾当场杀了两名不遵守操练纪律的宫女,于是产生了震慑作用(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我看了根据这个记载拍摄的电视剧,不忍卒睹。原因是,这个历史事件一到艺术之中就违反了人性原则。无辜宫女的鲜血无法获得艺术眼光的肯定。    又如,按历史眼光,王昭君远嫁异邦这件事,带来了两P018

编辑推荐

  《艺术创造论》是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中的一本。作者余秋雨从艺术的本性、艺术的眼光、人生意识等方面对艺术的创造进行了大胆剖析。此书印刷精美,喜欢余秋雨的人不妨一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艺术创造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这是一本纯理论学术著作,但是读来还是很有意味。从这本书看到了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行者无疆》、《霜冷长河》等著作的哲学基础。但是,也怕部分读者会觉得有些抽象,最理想的是还读些他的其他作品,这样才能真正的集感性与理性的心理前摄认知这位值得尊敬的人。那将受益匪浅。
  •   说的很细,很温和,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看起来更容易理解,好书。
  •   以前没读过秋雨先生的学术著作对其学问有所保留,看了此书之后方叹:我辈若不穷加追赶,怕今生难及啊!
  •   余秋雨早年的学术专著,与后期的什么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系列散文一样不含糊,本书深入浅出,非大家不能道出.感谢我朋友给我的推荐,但版本不是一百分的满意,没办法,我喜欢三联书店,上海文艺等出版社的书籍,人民文学的也可以,但三联的太贵了,但为了合意的书,少买几件衣服也值呀.
  •   给朋友买的书,送货很快,很满意!
  •   余秋雨有很多书,基本上我都看过。第一本是《文化苦旅》,我看了五遍!《山居笔记》也很好,其他的水平差一大截了。如果正儿八经的学术著作,就这本《艺术创造论》最喜欢,书很好,写的好,没有学究气息,简直和读文学作品一样,很好的书,很系统,见解很深刻,观点很独到,印的也好,书很重(纸张很厚重),但我希望排版紧凑一点,170多页就可以了,不用弄成两百多页,插图很精美
  •   不论是搞艺术的还是喜欢艺术的人,这本书都值得一读!向大家强烈推荐!不错!挺余秋雨老师!
  •   余先生文笔好、学识好,这篇艺术理论雅俗共赏,我很喜欢
  •   去年暑假的时候买的这本书。中午回去新衣服,在洗衣机旁,一边洗衣服,一边读书;晚上床头看,结果一周就看完了。如果略去一些作家和作品的生疏带来的汗颜,这本书读的毫不费力,而且读到最后,引出的结论令人如痴如醉:百花齐放的世界。如果可以联想的话,稍微引申到国际社会的问题,那么这本书的意义就超出这本书了。值得一读。
  •   还是很不错的,值得看的一本书,可读性很强。
  •   还行,余秋雨还是有一定的艺术学方面的造诣。
  •   很有理论指导意义
  •   有些值得借鉴的观点,但总来说还是比较浅,算是抛砖引玉的一些观点。
  •   看起来不错,还没来得及看,可读性应该很强,一本很好的入门书
  •   第一次网购,8号买的9号就送过来了,挺快的。书皮上有些小小划痕,并不影响美观。印刷不错,就是排版看起来有点斜的感觉
  •   书很好。正版,包装完整也不错。
  •   我觉得挺好的,书的质量什么的都挺好.
  •   盗版无疑,几乎贯穿每一页的粗体字时常出现
  •   举了大量实例,也讲了很多艺术作品在创造过程中怎么安排材料、怎么布局思想,整体上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