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边的祝福

出版时间:2001-11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邢莉  页数:11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图解生命起源、诞生礼仪的第一书。有伏羲、妇娲、观音、张仙等生育神,麒麟送子、架桥求子等传说故事,从婚礼中的压轿、拜天地、吃红蛋、撒帐等求子习俗,到婴儿出生后的洗三、抓周、满月、百日等繁复礼节,展示了一幅人生初始绚丽多彩的风俗画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隐显不灭的文化因子   一、岩画上的生命信息   二、古老的性符号   三、史前女神   四、玉琮及两性人第二章 生育神话   一、自然神话与生育   二、葫芦生人   三、龙凤神话   四、图腾神话第三章 生育神   一、始祖神   二、民间生育神   三、抓髻娃娃   四、鼠为子神第四章 生命的渴望   一、食物求子   二、向人造物和自然物求子   三、拴娃娃和抱娃娃   四、装饰求子和拜神求子第五章 婚俗、葬俗、与节日礼俗的共鸣   一、红喜事的祈愿   二、自喜事的归宿   三、狂欢节揭迷第六章 生命的诞生   一、生命的孕育   二、婴儿的诞生   三、贺生的礼物与产房的标志   四、与生俱来的十二生肖第七章 生命的礼赞   一、洗三   二、周岁内的礼仪   三、异彩纷呈的礼仪第八章 生命的抚育   一、北方民族的摇篮育子   二、母亲和孩子的纽带   三、多彩的婴儿帽   四、五毒——祈嗣活动的吉祥物第九章 生命的成长   一、护身符   二、疾病的防治   三、保婴巫术   四、幼儿的教育结束语 后记

章节摘录

  以此分割地域, 象征古代的九州,九根高扑插入了万里晴空。八卦阵的中心矗立着一根最高的杆,称为“摇儿扑”,也叫“长寿杆”。阵外栽五颜六色八卦旗,九曲入口处搭起高大的牌楼,牌楼前有送子娘娘、观音菩萨、灯光菩萨等补像。两边的旺火堆,火光冲天。求子者进入八卦阵,要摇摇“摇儿杆”,然后将八卦阵中最后一盏未熄火的灯盏拿回家去。  有意思的是,“灯”怎么与“子”联系起来了呢? 中国民俗语言讲究谐音,按照中国人的民俗观念,“灯”与“广”谐,因此灯就含括了“广”的寓意,说明以灯祈子的习俗在中国民间还 有遗存。具实古代耍龙灯的习俗也是祈求牛广,两千年前的汉代,就有了舞龙以祭田祖祈甘雨的活动,《中华风俗志》下篇卷入说:“旧历正月初九日至月望,此数门期间, 竞赛龙灯,灯或纸扎者,或纸糊者。灯中燃汕纸条,前呼后拥,招摇过市。”耍至未婚妇女前, 以龙身闹绕妇女,妇女笑容满而,欣然接受。  在耍龙灯时,古有鱼龙之戏。隋代宫廷先由巨大的珍奇动物舍利之兽舞跃,舞中变为巨大的比目鱼。 比目鱼舞中,倏忽化戍‘条八止长的长龙,耸踊面舞,此为鱼化龙。《岭南杂记》载:“潮州灯节有鱼龙之戏。”鱼可化为龙,龙可化为仇,都足生育的象征。  4. 向大自然祈子  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自然崇拜的阶段,美丽的山林, 澄碧的泉水,多彩的石头,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而今早就步入文明社会的人们义诚挚地向门然频频地点头:地球址人类之母,没有球,就没有人类,那么向大门然祈子址一种幻想,还是融合着原始先民的最初智能?  中国民间崇拜石头,特別是巨石在人们的心目中更占有地位。在原始人看来,石头是有灵性的,具有生命形态。位于云南元谋公老城老者格村北的山脚下有一山凹, 山凹下下有一母石。彝族人称“二月八硌摩”。每年二月初八,马缨花开得满山遍野之时,彝族人倾家而出,白日欢庆,晚上也跳脚对歌,通宵达旦。这天的主要活动足祈手。祈子者要举行仪式。先持香磕头诉说门己的不幸,然后把香插在母石周围。在母石前面宰鹅和杀羊,意思足祭献的 一切都址新的,清洗煮好后请母石享用。掂老人说,这个夜晚,青年男女问比较活跃,他们以在“二月八”这天交合为荣。为什么向母石求子呢?有传说说,一位迷路者看见裂开的石缝巾尽是小石人;也有的传说说,有一美丽的牧羊女在将要分娩的日子去放牧,遇风雨交加,人们找到时,看见这块石头的底邮滴着鲜血。不竹怎么说,石头与妇女生子有着密切的关联。以石祈子的习俗古已有之。张君房《云笈七签》载,金堂公利化原有一井,人们向井祈子,探得石得男,瓦砾为女。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公观音岩上有一洞,不育妇女烧香磕头,以手摸洞,得石块获子,得沙子获女。著名的小说《红楼梦》里的主角贾宝玉也是石头的幻形人世,托生为人的。  有首蒙古族的民歌对树进行了衷心的礼赞:“嫩叶何清新, 花开更妖娆,高高紫檀木,本门地脐生,大树独支撑,屹立峻峰顶……”参天大树是通天的梯子,树也成了能祈子的灵物。从真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崇拜和向往神树的,人们在大树下载歌载舞,期望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繁衍。在中国树木还勺村落观念联系起来,成为村落的保护神。  遍布世界的水早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古希腊的哲学家泰里斯感叹:“水为万物之母”的时候,《管子·水地篇》也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帘也。”云南乌蒙山彝族的典籍《六祖史诗》也说:“人祖来自水,我祖水中生。”水为万物之本,水为生命之源。既然如此,在中国人的民俗观念里,喝水也可以得子了,只是此水不是普通的水。例如,楚地来阳县有个叫十里洞洞的山洞, 求千者要喝洞里的泉水才能得子。《岁时广记》卷一记载:人妻各饮一杯正月雨水,就可获子。  三 拴娃娃和拖娃娃  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中国百姓企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存,惟一的办法就是要多多生子。  在河北省赵县范庄有供奉龙牌的习俗。所谓龙牌是一刻有双龙的高达二百九十厘米的木牌, 上面刻有“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十二个大字,看上去巍巍壮观。龙牌平时供奉在会头家里。笔者在保存龙牌的农民家亲眼看到了农妇求子习俗。求子者首先要燃香,供奉简单的供品,虔诚地祈求说:“给个娃娃吧。”旁边站一老年妇女问:“要男要女?”祈子者说: “给个男娃娃吧。”然后跪拜。这时第.炷香烧完了。老年妇女燃上第二炷否,仍旧虔诚地说:“我为你求一个模样长得好看的,没有疤,身体壮,不得病的娃娃。你从哪里来?”求者回答了从哪里来,她就从哪个方向寻找。这时求子者要向龙牌许愿,明年要给龙牌供奉。  还有套娃娃的习俗。求子者用蓝色棉线带拴一硬币,然后用一根香挑着往高大的龙牌上贴,如果贴上了,就是拦作了娃娃。也有的顺着龙牌雕刻的纹理往卜挂,如果棉线果真挂在龙牌上,就算足套住了。如果拦住了和套作了,就轻轻地说:“儿跟娘回家吧。”有时在求子时旁边站着一个有经验的老年妇女,这位老年妇女问其愿意牛男牛女,然后给求子者一个黄纸包,上面写着“牛男”。求子者得到后,要用手捂铜钱或硬币,或者把领到的黄纸包揣在怀里,不能跟别人说话,一路上小跑回家,放在卧床被下,按照那个老年妇女的说法:明年准能得到个大胖小于。如果第二年生子,就要来还愿。除烧香感谢龙牌外,还要“还娃娃”。有的还纸娃娃,有的还布娃娃,还的娃娃要在龙牌前烧掉。  拴娃娃是一种求子巫术,过去几乎在每一个庙会上都有这个习俗,不管是在泰山上的道观, 还足在佛教的寺庙。有意思的是拴了娃娃的妇女要把娃娃一直抱回家,不能回头。河南淮阳的人祖庙会卜大量地出售泥泥狗,这不只是小孩的玩具,人们争相购购买泥泥狗有两个用途:一是在求育时挂娃娃用,一是沿途送给小孩。泥泥狗发端于抟黄十造人和求育巫术,是求子巫术的声韵遗响。旧时人们常常带。把黄十添在人祖陵上,因为人祖以黄土造人。人们至今还在人祖庙前拴泥娃娃求子,把泥娃娃摆在人机奶奶前,烧香卜供,祈求生子,以泥娃娃象征真娃娃。  四 装饰求子和拜神求子  中国传统习俗队为佩戴某种装饰可以得子。装饰种类繁多,有的地区用自己的腰带换回产妇的红腰带,认为自己和产们的红腰带可以发生感应。据《河县志》载,中国的道教有道幡,幡尾上有“福”、“寿”字,或者“富贵”字。无子者偷偷地剪下一块,佩戴住门己身上,可以得福生子。这种佩戴装饰习俗古已有之。《通典·食货·钱币》载,南宋梁武帝时,民间铸一种钱,称为“男饯”,妇女期盼儿子,往往把它佩戴在身上。《艺文类聚》卷八一三载,三国时魏国的曾植做过《宜男花颂》。何谓宜男花呢?原来宜男花就是萱草。萱草有三个名称,其一名宜男,古代人认为佩萱草可以生子。装饰求子的习俗在很多民族很多国家都存在,在今人苏丹及其附近的地方妇女还束贝壳装成的腰带,据说这样就获得了生殖力。  民间信仰的种灵极为庞杂。自原始社会的神灵一直到文明社会的佛教女神、道教女神及各民族的祖先神都是中国妇女的祈子对象。印度的佛教有鬼子母的形象。鬼子母原为一牧羊女,为祝贺独觉佛出世,她高兴得了舞足蹈而堕胎,因而发恶愿:尽食城巾人子。后来她与犍陀罗国的一位男子结婚,生了五百个儿女, 可常常食他人之子。佛把她的一个子女偷偷藏起来,鬼子母非常悲伤。佛劝说她皈依了佛教,成为了儿童的保护神。中国壁画里鬼子母的形象是一位化台的女神。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摇篮边的祝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