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学概论

出版时间:2002-5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吴诗池  页数:662  字数:57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物学科学地研究文物,对于认识文物价值、发挥文物作用和对文物的管理保护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对文物分类和文物鉴定则是开展文物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文物学研究的内容。由于文物的时代不同,质地有别,种类繁多,功能各一。本书对文物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分类法加以分类,可供相关人士参阅和作为院校的教材之用。       文物学,是产生于对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学科的建立又促进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发展。文物资料的整理和汇集是开展文物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整理汇集的过程,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对个别事的认识开始的,对文物的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对某一类文物的研究,也是要从分析个别器物或某一单位的个案研究入手,尔后,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这类文物的系统研究。因之,文物资料的分类整理汇集颇重要。国内外历史上流传下来许多各种类别文物的著录,大都是当时研究的成果,同时又对文物研究起了推动作用。后来,文物研究机构和各类博物馆、博物院及文物考古研究单位又陆续编辑出版大量文物图录和资料汇编,是文物整理汇集更具权威的成果,这对今后文物的科学研究必将起着更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吴诗池,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考古学、艺术学硕士导师。曾任考古教研室主任。曾为本科生讲授《夏商周考古》、《中国青铜器》、《文物学概论》、《中国原始艺术》,为硕士研究生讲授《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等课程及多次带本科生田野考古实

书籍目录

《厦门大学新世纪教材大系》出版说明前言甲编 第一章 文物学的性质  第一节 什么是文物学  第二节 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一 研究文物的价值   二 研究文物的作用   三 研究文物的分类   四 研究器物与遗迹   五 研究文物鉴定   六 研究文物保护   七 研究文物管理   八 研究队伍建设   九 研究文物收藏   十 研究文物旅游 第二章 文物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文物学研究的理论   一 辩证唯物论   二 历史唯物论   三 文化进化论   四 定位论   五 系统论   六 耗散结构理论  第二节 文物学研究的方法   一 般社会科学方法   二 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第三章 文物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 文物学的萌芽  第二节 文物学的产生  第三节 文物学的发展 第四章 文物的性质  第一节 文物的定义  第二节 文物的内涵  第三节 文物的时限 第五章 文物的定名与分类  第一节 文物的定名原则与方法   一 文物定名的原则   二 文物定名的方法  第二节 文物分类的原则   一 文物具有复杂性和可划分性   二 文物分类的原则  第三节 文物分类的方法   一 时代分类法   二 区域分类法   三 存在形态分类法   四 质地分类法   五 功能分类法   六 属性分类法   七 来源分类法   八 价值分类法   九 综合分类法   十 综合概括分类法  第四节 文物分类法的选择原则   一 有利于文物保管   二 有利于文物的宣传   三 有利于文物的研究  第五节 文物分类法存在的局限性与再探索   一 文物分类法存在的局限性   二 文物分类法的再探索 第六章 文物的价值  第一节 文物价值的客观性  第二节 文物应具备四性   一 历史性   二 艺术性   三 科学性   四 纪念性 第七章 文物的作用  第一节 文物的史料作用   一 文物的证史作用   二 文物的正史作用   三 文物的补史作用   四 文物的史料作用  第二节 文物的教育作用   一 文物教育的特点   二 文物教育的场所   三 文物教育的形式   四 文物的教育功能  第三节 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第四节 文物的借鉴作用 第八章 文物管理与保护  第一节 文物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文物保护管理措施  第三节 文物管理机构的设置  第四节 文物的管理   一 文物管理原则与方式   二 文物的法制管理   三 馆藏文物的管理   四 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   五 文物调查与管理   六 考古发掘的管理   七 私人收藏文物的管理   八 文物出境的管理   九 文物市场的管理  第五节 文物保护技术   一 传统文物保护技术   二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文物   三 文物保护中的专门技术  第六节 文物保护维修原则与技术   一 文物保护和维修的原则   二 文物保护和维修技术  第七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   一 制定保护规划   二 加强保护管理  第八节 文物工作人员的管理  第九节 文物保护的科研与文物保护科技的应用  第十节 文物保护方针与文物保护策略 第九章 文物保护与文物教育趋向国际化  第一节 文物保护与文物教育趋向国际化的标志  第二节 文物保护技术和资金多元化  第三节 各国文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第四节 保护文物的国际文物公约和法规 第十章 文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文物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一 文物学与历史学研究的共性和特性   二 文物是历史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  第二节 文物学与考古学的关系   一 文物学与考古学研究的共性与特色   二 考古学要为文物学提供科学的文物资料  第三节 文物学与博物馆学的关系   一 文物学与博物馆学研究的异同   二 文物学与博物馆学研究的交叉  第四节 文物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一 文物学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大同小异   二 文物学与人类学的研究目标一致  第五节 文物学与民族学的关系   一 文物学研究需运用相关的民族学材料及其研究成果   二 民族学研究必须运用文物学提供的相关的文物及其研究成果  第六节 文物学与美学的关系   一 文物学和美学同以文物为研究对象   二 文物学与美学研究的内容侧重点不同  第七节 文物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 文物学与地理学   二 文物学与方志学   三 文物学与宗教学   四 文物学与建筑学   五 文物学与数学   六 文物学与其他学科乙编 第十一章 文物鉴定  第一节 文物鉴定的必要性   一 真伪辨识   二 文物断代   三 文物价值的评估   四 文物保管研究的要求   五 文物出境需经鉴定   六 文物市场管理的要求  第二节 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一 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   二 文物鉴定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文物鉴定的意义与要求   一 文物鉴定的意义   二 文物鉴定的要求 第十二章 文物鉴定的主要对象  第一节 不可移动文物的鉴定   一 古遗址鉴定   二 古墓葬鉴定   三 古矿冶遗址鉴定   四 古窑址鉴定   五 古建筑鉴定  第二节 可移动文物的鉴定与辨伪   一 石器的鉴定与辨伪   二 陶器的鉴定与辨伪   三 铜器的鉴定与辨伪   四 铜镜的鉴定与辨伪   五 货币的鉴定与辨伪   六 瓷器的鉴定与辨伪   七 漆器的鉴定与辨伪   八 金器的鉴定与辨伪   九 银器的鉴定与辨伪   十 珠宝玉器的鉴定与辨伪   十一 文房四宝的鉴定与辨伪   十二 书画的鉴定与辨伪   十三 篆刻的鉴定与辨伪   十四 古文献的鉴定与辨伪   十五 古代家具的鉴定与辨伪   十六 近现代文物鉴定与辨伪丙编   一 第四纪地质分期、冰期、人类进化阶段、考古分期对应关系一览表   二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三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四 中国文物出口鉴定参考标准 主要参考书刊报纸目录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物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专业课的课本就是这个。
  •   专业!但是如果只是想了解,而并非为了研究,还是选择其他的书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