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公共关系艺术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艺侠  页数:306  字数:18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一、转移你的视野历史像一条滚滚东流的大河,会把所有杰出人物的功绩逐渐冲淡,没有什么伟业不被岁月的沧桑之变所吞噬,没有哪位伟人不被时间的滔滔洪流所淹没。然而,在我们的时代,就像堤坝征服了洪流,一位伟人以其特殊魅力征服了历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外人士都传诵着他的佳话;而将来,他也会流芳百世,使后代敬仰。他,就是周恩来——一个受到全世界赞誉的人,一个连敌人也赞叹不已的人,一个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二十六年的人。堤坝征服洪流靠的是不可超越的高度和巍然不动的坚固。伟人征服历史靠的是什么?就周恩来而言,其特殊魅力何在?正如古诗所云:“近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上述问题,不同的人不会有相同的答案。周恩来的经历、才干、贡献、志向、韬略、胆识、挚情、人格、品质、情操、道德、文章、忠孝……都在可以论述做答之列。在他的生前去后,人们也正是从这些方面论述、回忆他的。但是,这样的视野局限有时反而使人看不清楚周恩来了,就像摄影焦距没调好似的朦胧,也像伟人与神重叠起来时特有的缥缈。朋友,请别着急,请转移你的视角,从公关艺术的视野去观察一下,就会获得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体验。周恩来的特殊魅力,除了他的才干和贡献外,还有他那举世绝伦的公关艺术。换句话说,周恩来固然是靠他的才干和贡献赢得了人民的特殊尊重,从而构筑起历史的丰碑;但我们还应该看到,这座丰碑上到处记录着他那独具魅力的公关艺术内容。也许有人会问:“公关”这个词不过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过海上岸来到中国的舶来品,把“公关艺术”同人民总理周恩来联系起来,合适吗?确实,“公关”(公共关系)这个词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从海外传到中国的。作为一门科学,公关关系学是信息社会商品经济的产物,它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发端的,传人中国大地并在理论上被认可、在实践中被加以系统运用,至今不过近三十年。但是,“公共关系”的客观存在与“公共关系学”的形成发展与传人中国是两回事。“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和一种思想与活动方式,是源远流长的。所谓“公共关系”,就是公众关系,是组织与其内外各种公众之间的关系。构成“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作为主休的社会组织,作为客体的内外公众,作为过程的信息传播。追溯历史,人类从事公共关系的实践活动早已有之。西方一些公共关系学者把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视为最早的公共关系著作,把古罗马统治者恺撒的《高卢战记》视为第一流的公共关系著作。在中国,人们历来相信这样一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就是追求和谐一致的公共关系。古代中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可以说充满了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艺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诸侯都招揽了大批以宣传游说、唇枪舌剑为已任的“士”,这些“士”的主要职责是树立本国君主诸侯的形象,谋求本国势力的发展壮大,协调各国之间的关系。苏秦的“合纵”主张,张仪的“连横”建议,都曾经改变了当时“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又比如,汉代的张骞通西域、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都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途经,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规模宏大、富有成效、影响深远的国际公共关系活动。至于商店、酒店门前的招牌,从古到今,中国的生意人都是下了工夫的。好了,话不必说得太远,让我们回到正题上来。周恩来的公共关系艺术是一种客观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他那感人的魅力即来源于此。许多杰出的伟人与他相比,在这个方面都表现得略逊一筹。 周恩来曾经说过:要把艺术舞台与政治舞台结合起来。他这句话当时虽然是专指搞艺术者也要有政治头脑,但我们也不妨由此去理解他那艺术化了的政治生涯。

内容概要

  作为新中国的首任总理,也是迄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周恩来用毕生的心血和努力为理想而奋斗,在内政、外交等多方面建树非凡。他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凝聚人心的公关艺术,他的大智、大勇、大仁、大义、大德、大爱,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通过描述周恩来一生当中在不同历史阶段处理公共关系的大量成功事例,向读者生动阐述、再现了一代伟人登峰造极的公共关系艺术。堪称向一代伟人学习公共关系艺术的最好教材。

书籍目录

前言 公关艺术视野里的周恩来
一、转移你的视野
二、罕见的一致
三、斯芬克斯之谜
四、周恩来公关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五、说不完的周恩来
第一章 执政过程的公关艺术
一、无我之境
二、决策的公关艺术之道
细察众心了解实情
百家争鸣博采众议
公开政策共商决策
三、树立执政新形象的公关艺术
勤俭节约率先垂范
艰苦朴素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延及亲属
第二章 谈判的公关艺术
一、巧者善度
二、美妙的伴奏
三、出奇制胜
四、坚持与让步
五、曲径通幽
六、善解僵局
第三章 亲自宣传的公关艺术
一、精彩演讲动人心弦
二、巧言应答妙语生辉
三、动之以情潜移默化
四、文以传意胜似有声
第四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公关艺术
一、处变不惊,急中生智
面对蒋介石的突然袭击
彭湃被捕后
面对众怒时
杀机四伏中
当众怒斥特务
二、抓住要害,旁及其他
——应对西安事变的公关艺术
事变骤起,谁是主要公众
问题众多,公众关心焦点何在
三、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第五章 处理党内关系的公关艺术
一、梳理“乱麻”
二、解决红四军的危机
三、处理派别纠纷
四、功高不自居,权重不越位
五、关心照顾,战友情深
六、忍辱负重,苦撑危局
第六章 沟通群众的公关艺术
一、深入了解群众
距离远近之争
尽量和更多的群众见面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贴心人
二、认真关心群众
让群众便利些
冷暖总理知
发卡和镶牙的故事
三、平等对待群众
何来贵贱上下之分
一名普通党员
我是总服务员
一视同仁
四、正确引导群众
批评的艺术
亲切的教诲
无言的示范l
第七章 结交朋友的公关艺术
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敬重“国之瑰宝”
信任无价
患难之中现真情
邹韬奋毕生最敬佩的朋友
二、道不同,志相同
同事·对手·诤友
道义相砥砺,生死亦可托
人格的伟大震撼于右任
两个“总理”之间的情谊
三、信仰相异,心灵相通
四、人生相识,贵相知心
郭沫若的同志加朋友
老舍最敬佩的人
马寅初的“救命恩人”
李四光的知音
林巧稚心中的“上帝”
“寒夜客来茶当酒”
五、“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一样关心
“宰相”看“五爷”
入党介绍人
谈黄梅戏说粤剧
六、距离遥远,心却很近
美国人对周恩来的评价
日本人对周恩来的评价
结语不断自我完善的公关艺术境界
后记

章节摘录

决策首先要考虑公众的需要,了解公众的情况。对于执政者来说,由于掌握着国家权力,很容易高高在上,脱离公众;这是执政者之大忌。怎么样了解公众的情况呢?仅仅通过材料和汇报间接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很难保证决策的正确性。这并非是材料不真实,汇报不可靠,而是说这些材料、汇报作为一种信息,已经过了筛选、过滤和传递,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信息可能被筛选掉,真实的信息也可能变形,甚至被歪曲。执政者如果不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验证就决策,就可能出差错。要避免失误,最有效可靠的方法就是和公众见面,直接倾听公众呼声。这种倾听不是一般地开座谈会、调查会,而是深入公众之中,像学生一样去听公众的意见。这样,公众就会信任你,愿意把真实想法告诉你,使你获得真实的信息,从而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周恩来就是善于深入公众、倾听公众呼声的执政者。1954年的一天,正是下班时间,周恩来叫来身边工作人员说:“群众反映现在北京公共汽车拥挤很厉害,上下班要在路上浪费一两个小时,今天咱们去乘公共汽车,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告诉保卫部门。”周恩来和工作人员出了国务院北门,来到公共汽车北京图书馆站等车。一会儿车来了,周恩来随着群众上了车。车上果然很挤,没有空座。他往里走了几步,手握住吊环,站在中间。汽车开动了,人们在拥挤中顾不上东张西望。过了几分钟,站在他对面的一名乘客才大声叫起来:“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总理?总理?!”车厢里立即活跃起来,有的站起来让座,有的往中间挤,有的把手伸过来。随行人员见此情景,心里十分紧张,忙往他身边凑了凑,恐怕他被挤倒。周恩来挥动着一只手臂,劝大家:“请坐!请坐!别挤!别挤!不要动。”乘客们要他坐下,他坚决不坐。借此机会,他与乘客们攀谈起来。乘客问他:“总理,你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恩来笑着回答说:“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嘛!”一句话,沟通了他们之间的心灵。周恩来亲切地问他们都是什么单位的?住在什么地方?每天上下班需要多少时间?有的乘客只顾和他谈话,忘了下车,坐过了站;有的乘客挤不到他面前,总不甘心;新上来的乘客向他打招呼,下车的乘客又都向他告别。车上虽挤,气氛却很活跃。随行人员劝他说:“公共汽车上的情况就是这样了,咱们赶紧回去吧。”他不肯。后来,下了公共汽车,他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北京城转了大半圈。回来后,周恩来很快将有关领导同志找来,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和制定解决公共汽车拥挤问题的具体措施,很快解决了问题。周恩来有一句口头禅:“你们不能把我同群众分开。”为了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情况,他曾经多次以普通老百姓身份出去体察民情。有一次,他想去北京的百货大楼调查了解情况。身边工作人员不让他去,劝他说:“你的目标太明显。”他说:“不要紧,化化妆,或戴个大口罩不就行了。”看他那个执著劲,警卫人员只好给警卫局领导打电话,局领导坚决不同意,要求制止,说:“可以等关了门再去。”周恩来说:“那我去干什么?我就是为了去看看群众。你们不能把我同群众隔开。隔开了,还有什么意思,我不去了。”后来,达成了一个妥协的方案:稍晚一点,百货大楼的顾客少一些时再去。暗访不行,周恩来就利用一切机会明察。可以说,全国除了台湾省和西藏自治区外,他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1958年2月,为了对三峡工程做出决策,周恩来刚从国外出访回来,就带领有关人员,从武汉乘“江峡”轮溯江而上,考察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长江流域规划的主体工程。对于这一工程,他从规划设计原则到一些重要数据、从工程坝址到地质岩芯都亲自过问,亲自勘察。他说:“设计方案必须十分安全可靠。水利工程是与水打交道,一点也马虎不得。这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问题。”对初选的几个三峡工程的坝址,他都徒步察看坝址的地形和岩石的情况。在察看火成岩区的三斗坪坝址时,因为这里的花岗岩很坚硬,是最理想的坝址,周恩来对它很满意。在视察另一个坝址时,为了了解这一带石灰岩的溶蚀现象和观察坝址的全貌,他沿着长而陡险的石梯,登上半山腰,进入石洞勘察。随后,他又登上山垭,查看了整个坝址的地貌。经过实地考查,掌握了许多第一手材料,周恩来在重庆对治理长江问题做出了充满真知灼见的指示。他指出:治理长江应“统一规划,全面发展,适当分工,分期进行”,要求正确处理好远景和近期、干流与支流、上中下游、大中小型、防洪、发电、灌溉与航运、水电与火电,发电与用电等七种关系。不久,他向毛泽东和中央做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口头汇报和书面报告。据此,中共中央于1958年3月形成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的文件。周恩来注意实地了解情况。当没有时间出去时,他就寻找其他办法弥补。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山西省翼城县西梁大队党支书吴春安,1954年、1955年两次来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周恩来抓住机会,每次都接见了他,向这位来自第一线的代表做调查。他问吴春安:“你们的棉花搞得好,是怎么种的?”吴春安向周恩来详细地谈了如何施肥、选种、下种、管理等一套植棉情况。他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头,有时为了弄清植棉中的一个细节,常常问几次。周恩来并不满足于调查研究国内情况。一有机会,他还向外国来宾了解情况。1970年7月,日本农村青年友好访华团正在中国访问。起初外事部门并没有考虑请总理接见这个团。当周恩来得知该团成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又是基层工作人员时,为调查了解日本农村情况,他决定接见这个团。他说:“放着这么多人,主动送上门来,你们不调查研究,怎么做工作?今天我把其他工作都放下,反正天也塌不下来,我舍不得这个机会,见他们一次,专干这个事,做调查嘛!”在这次接见中,他同日本外宾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谈话。从日本农村的耕地面积,谷物产量,到使用的农业机械、农民收入等等,都一一详尽地做了调查。

后记

当我提笔为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而修订再版的这本小书写后记时,心中不由得想起了周恩来青年时代关于“愿相会于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时”的大志宏愿。作为新中国的首任总理,也是迄今为止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周恩来用毕生的心血和努力为理想而奋斗,在内政、外交等多方面建树非凡。他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卓尔超群的人格魅力、凝聚人心的公关艺术,他的大智、大勇、大仁、大义、大德、大爱,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纪念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不能不怀念这位伟人;而怀念这位伟人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体会和学习他浑然天成、本色流露的公共关系艺术。他征服世界的公共关系艺术,最核心的不是技巧,而是本色——对人的真诚相待,对他人价值的充分肯定。当下,尽管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全球,中国经济却仍然生机勃勃,一枝独秀,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可以说,他的大志宏愿已经初步实现。今天,无论是修订还是阅读这本小书,实际上就是在与他会面:回顾一下,好好做人,迈步向前!本书经朱崇山前辈推荐,在郏宗培先生的支持下,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此次修订,对文中一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篇幅的充实,对一些表述做了较大的改动,并编成了新的开本。在修订的过程中,郏宗培先生给予了很多关注,曹元勇先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要深深地表示感谢!当然,我还要深深感谢这本书的所有读者朋友:你的阅读既是对本书的厚爱,更是与周恩来这位伟人的一种特殊会面。我想,我们因此就是朋友!

编辑推荐

周恩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外交部长,他以非凡的人格魅力与高超的外交智慧,为新中国谱写了一部光辉伟大的红色外交史。日内瓦,他伸出热情的手,带去“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带去浓香四溢的国酒茅台,也带去了中国人民良好的期盼;万隆,他独有的爽朗、真诚的微笑,让世界认识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一颗光芒四射的外交新星……本书以现代传播学的全新视角阐释周恩来的公共关系艺术,以全新理念解读伟大人物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全书资料翔实,阐述精准,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周恩来外交研究的深度和水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周恩来的公共关系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书挺好,字看得也很舒服。写得很细,不过缺少一点文艺气息,有点正统的感觉!
  •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评论周恩来总理,让我对总理有了更深更宽广的了解,尤其是在风云际会的时期,总理运筹帷幄,以国家民族为己任,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创立了新的篇章。其中的许多事件细节是第一次知道,所以很新鲜。
  •   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处事方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