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模式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  作者:鲍明  页数:60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满族文化模式:满族社会组织和观念体系研究》是以满族作为主体,自然与社会环境作为客体,研究主、客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满族文化模式”的概念。换句话说。满族是怎样生活的,创造了什么样的文化,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又使满族向前发展。究竟满族以什么样的文化模式出现于历史舞台,这就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研讨的问题。鲍明选择了这一课题,提出了自已的认识。  细读鲍明的著作,实际上他写的是广义文化,其中包括“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六大子系统。他虽未按照六分法的次序做文章,但其书中的内容全部囊括进来,只不过以自己的认识构成体系,也未曾不可。  作者从民族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满族。他所写章的顺序是:“满族的家庭观与两性观、满族的亲族观、满族的非亲属组织观、满族的民族心理特质、满族的经济观、满族的教育观、满族的管理观、满族的宗教信仰观”,从此八方面来写作,展示满族文化模式,颇为新颖。可以这样说,举凡关心满族文化的人,此书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鲍明(鲍尔机根·额尔德尼),男,满族,祖籍外蒙古车臣汗部,后隶正黄旗满洲,l965年6月生于辽宁省凤城市。l983年9月至1987年7月于辽宁师范火学政治系攻读政治专业,1987年8月至1990年6月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攻读政治思想史专业,随王向群教授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攻读民族学专业,随满学家赵展教授研究满族语言、历史与思想文化,分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至1999年2月先后担任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自1999年以来,先后任沈阳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教授。  在《民族研究》《满族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有《教育政治学导论》(合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观念变革的历史轨迹—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观念变革》(合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书籍目录

绪论一、文化模式的含义二、满族文化模式的界定三、满族文化研究的传统范式四、满族文化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五、我的初步结论第一章 满族的家庭观与两性观一、满族家庭主要居住形式与居住方式二、满族的家庭制度与观念(一)家庭成员的资格认同--“资格”与“场”(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三)父母与子女关系(四)隔辈亲:祖孙关系三、满族的婚姻制度与观念(一)青春期与家庭的组建(二)选择配偶的范围、标准(三)满族人的寡妇再婚、守节和离婚(休妻)观念四、满族的育儿方式(一)满族人的生育习俗与生育观念(二)满族的家庭教育五、满族的两性观(一)从远古造人神话看满族人对性的态度(二)满族性文化的特点(三)礼节中的两性关系准则(四)满族文学作品中的男主人公的审美观(五)男人眼中的女人第二章 满族的亲族观一、满族族人集团的构成(一)满族族人集团的概念和名称(二)满族父系亲属称谓(三)满族族人交往中间接亲属称谓的用法和特点(四)满族“宗族”的构成方式(五)满族族人组织的功能和领导机构(六)祖先崇拜:重近祖(七)入乡随俗与投靠亲友:宗族的凝聚力不强二、满族族人集团的历史变迁(一)后金一清朝的满族族人集团(二)民国时期的满族族人集团(三)新中国的满族族人集团三、满族族人集团与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一)满族族人集团对本土族人个人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二)满族族人集团与关内和海外的满族人四、满族的姻亲观(一)满族人比较重姻亲(二)满族母系亲属集团的范围(三)满族妻族亲属集团的范围(四)满族外亲亲属集团的范围第三章 满族的非亲属组织观一、女真-满族人的猛安谋克和八旗牛录组织的特征二、猛安谋克和八旗牛录组织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心理基础三、满族人缔结非亲属集团的原则与满族人的结社四、亲属集团、猛安谋克、八旗牛录组织与满族一般社团的传统文化渊源和特点五、满族传统的非亲属组织与满族社会的现代化道路第四章 满族的民族心理特质一、满族的民族认同意识及其层次(一)满族的民族认同意识(二)满族民族认同意识的层次二、满族的民族性格(一)“组织本位”意识、级别意识和功绩意识(二)满族人心直口快、性情刚烈(三)注重名与耻--满族人的面子、自尊意识(四)自豪与自卑意识(五)注重民族联合(六)倡导多元文化原则,喜好学习外来文化三、满族的民族政治心理第五章 满族的民族心理一、女真-满族人消费食物的数量、质量与营养(一)女真-满族人消费食物的数量与营养(二)女真-满族人消费食物的质量与营养二、社会因素与女真-满族人的营养三、获取食物和财富的途径和方法(一)满族经济中遗存的渔猎、采集活动及其对满族文化的影响(二)女真-满族的畜牧业(三)女真-满族的农业(四)女真-满族的手工业与工业四、支配女真-满族社会的劳动和财富交易的基本观念(一)女真-满族社会的劳动观念(二)女真-满族社会的贸易观第六章 满族的教育观一、教育目的观。(一)八旗官学的办学目的:形成认同意识(二)西学教育的目的:强国富民智民(三)清末八旗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为筹划生活世界二、课程观三、教育方法观(一)翻译汉书和西书:学习中国和西方科技和思想的主要途径(二)到西方留学:学习西学的最好途径四、学校管理(一)教育行政的演变(二)教育对象--学生的录取、考核、出路(三)教师与“班主任”第七章 满族的管理观一、人性论二、管理者的角色(一)管理者是导师(二)管理者是法官(三)管理者是部下的父母官或朋友(四)管理者是部下的行为榜样三、决策(一)决策主体(二)决策方法四、组织(一)满族的组织结构形态(二)国家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三)组织结构形式(四)组织的成长与变革五、人事管理(一)选任(二)培训或试用(三)对管理人员的贡献和能力考评六、领导七、满族的农业经济管理(一)满族土地制度(二)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三)八旗壮丁管理第八章 满族的宗教信仰观一、女真-满族宗教信仰的特点(一)神与人(二)圣与俗(宗教信仰与现实生活)(三)各氏族萨满之间的关系(四)“萨满”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五)女真-满族人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和多元文化政策三、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与满族文化的发展四、萨满教和祭祖的程序与市场经济、合同法、信用制度的关系参考文献后 记

编辑推荐

  《满族文化模式:满族社会组织和观念体系研究》主要以满族作为主体,自然与社会环境作为客体,研究主、客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满族文化模式”的概念。并对满族是怎样生活的,创造了什么样的文化,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又使满族向前发展。究竟满族以什么样的文化模式出现于历史舞台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满族文化模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