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英]哈尼夫·库雷西  页数:153  译者:王莹莹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亲密》由巴基斯坦移民后裔哈尼夫·库雷西所作,该书故事核心表现着一个可怕的悖论:如果你恨一个人,你就仍然爱着他。书本充满消沉之美。 根据该小说而改编的电影《亲密》获2001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他的最新长篇小说为2004年出版的《身体》。欢迎广大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哈尼夫·库雷西(Hanif Kureishi) 巴基斯坦移民后裔,1954年出生于英国肯特郡,大学主修哲学。他多才多艺,作品包括舞台剧本、小说、广播剧及电视电影剧本等,亦为电影导演。是继萨尔曼·拉什迪之后在世界文坛成就重大影响的亚裔作家 1985年创作电影剧本《我美丽的洗衣店》(MyBeautifulLaundrette),获1986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剧本提名;1991年执导电影《伦敦杀了我》(London Kills Me)。在200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影了其编剧的影片《母亲》。 1990年以首部小说《郊区佛爷》(TheBuddhaofSuburbia)获Whitebread文学奖。其后陆续推出小说《黑色唱片》(The Black Album,1995)、《爱在蓝色时代》(Lovein aBlueTime,1997)、《亲密》(Intimacy,1997),《整日午夜》(Midnight All Day,1999)、《加百列的礼物》(Gabriel’SGift,2001),迅速跃升为欧洲文坛新巨星。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亲密》获2001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他的最新长篇小说为2004年出版的《身体》(The Body)。 库雷西深受流行文化的影响。早期作品中的幽默反讽享誉世界,近作对情欲与两性冲突的探讨充满了动人的深情。库雷西以其幽默、脱俗,前卫被认作是当今世界文坛最富魅力的杰出作家之一。

编辑推荐

  《亲密》是一部表现一个可怕的悖论的故事。该悖论为:如果你恨一个人,你就仍然爱着他。由巴基斯坦移民后裔哈尼夫·库雷西所作。全书充满了消沉之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亲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6条)

 
 

  •      我们四处寻觅绝对,但找到的永远只是物。
       ———诺瓦利斯
       好几年前就看过极具争议性的获2001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亲密》,当时感觉这部电影四十岁左右的人看最好,因为也许会引起她们的共鸣,因为圣人孔子早说过“四十不惑”。但再好看的电影,也许读原著更好,文字会引起心灵真正的共振。这几天闲暇之余读了小说《亲密》,与电影完全不是一个版本了,作者系巴基斯坦移民后裔哈尼夫•库雷西,小说 “充满消沉之美”,这种消沉之美体现出的危机,在我个人看来恰恰是现代人心灵破碎的一种精神被撕裂的表现。
       一个结婚十年,有个两个儿子的中年男人,在一个早晨终于实行了酝酿已久的离家出走投奔情人的怀抱。用今天的标准来看,夫人是“白骨精”,在持家等方面无可挑剔,但是这依然让他觉得,婚姻中几乎没有快乐,它只包含着无尽的忍耐,就像做一个你痛恨的工作。你既不能离开,也享受不到乐趣,整天厮守着同一个女人而变得一览无遗,毫无隐私,或是多愁善感,神经兮兮。男主人公希望自己能有多重选择的权利,希望有别的女人出现,免得为生活而迷茫,但当面临爱情与亲情,自由与责任的权衡选择时内心激烈的挣扎,在一天晚上思绪翻涌最终作出了决定,那就是投奔自由的生活。
       就如书中所说的,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性就不再是随随便便的事了,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肉欲的发泄。当把手放在另一个人的身体上,或是把嘴唇盖住另一人的嘴,这是多大的一个承诺啊!选择和某个人在一起,也就意味着,你要去探寻另一个完整的生命,同时也让那个人来探寻你。开始全新的人生,不再有过去,就算一时不能成为全新的人,至少也得和以往有所区别。可是欲望是多么不安分啊!那个恶魔从来不睡觉,也从不静下来,它如此顽劣,永远违背我们的理想,嘲弄着人类的一切努力,却有让这些努力变得有价值。欲望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是个从事秘密工作的特务,难怪人们总想把它逮起来,囚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说白了,只要人性中自私和自恋充满在欲望和不安的内心,生活就永远没有最好,也永远不会有定性。人注定在这样的摇摆旅程中不停陷入不停抗争。为之谎言有诞生的理由,使得让我们彼此都受到保护,让重大的事情得以继续。很不幸,谎言让我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撒谎也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可怕的孤独。
       借用哈尼夫•库雷西在《亲密》中曾借中年迷失的主人公之口,他说:“其实根本意义上的自由,是指你能够做出随心所欲的选择,可以决定是不是为了尽人生的义务而放弃自由,进而义无反顾的投入其中。”由于唯一忠贞的只是自我定义的情感,而与其他人缔结关系无关,使得我们的人生无时无刻不处在这种困惑和悖论中,因此我们总是孤独和伤感,在迷失中寻找着突围,在绝望中寻找着渺茫的希望。因此就是周国平说的“若非心心相印,一旦形影不离,难免互相讨厌。要亲密,但不要无间”,温柔的完整的亲密必然是一种奢求。
       我觉得,古希腊人真非常聪明,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和认识,在区别爱神厄洛斯与爱欲之神阿佛洛狄忒时,一个是灰色一个是金色的,没想到人类社会发张到当今后,在信仰个人主义、感官主义、富于创造性的懒散生活高级资本主义时代,弗洛伊德成为了我们新的父亲,总想让男人们知道其他女人身体有着怎样的风情,各种承诺能让你享受奢华的生活,实际是在宣扬永无止尽的工作。我们日益不受到太多的道德和宗教束缚,音乐、舞蹈和不知廉耻的做爱成了这一代人的图腾。电视剧里的粗俗、空洞、不断重复 内容成天狂轰乱炸这我们的生活,派对成了纵欲的场所。
       自资本主义兴起后,相对封建社会来,伴侣型婚姻主导了人的性爱观,也主导了婚姻的价值基础,毫无疑问,人人都想要爱情这种感觉,并将之视为生命里唯一的价值,不断地追寻,就和男主人公认为的,爱情和女人身体是让他活下去的动力。因为没有爱情,生命的奥妙就永远无法被揭示。没有什么比爱情更让人迷醉了。很不幸与此同时,你必须找到和其他人之间合适的距离。太近,他们会击溃你;太远,他们又会抛弃你。经过20世纪“性革命”。使得性与生育的最终分离,在这个过程里,对性的认识导致了古典意义上婚姻观念的彻底改变,使得夫妻关系日益色情化,同事如今的爱情就像个自由市场。游览,购买,挑挑拣拣,租赁几天或者直接拒绝,随你的便。实现自我、自我表达和创造力,是这个社会唯一的价值标准。
       “伤害一个人,其实正是一种并非出于自愿的亲密表现。我们将因为共同拥有一段历史而成为危险的熟人”。 所谓《亲密》,恰恰是一个精神上疏离、孤独、无助者的自白,这恰恰是中国现代作家难以做到的。
       背叛女人如果说为了自我解救显得还有点人性,背叛小孩就是没人性。一切都成了流动的,包括我们的生活方式,可是离开了伦理的土壤,人的心灵也就难以获得美感。
  •     猛然发现薄薄的小书··我居然有了4页的笔记
      
      page 6
      
      她总是埋怨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一声不吭,但愿她能明白,每回面对着她,我心里早就变得结结巴巴了。今天因为太过亢奋``````而沉默,如同黑暗一样,有时倒是一个好东西,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我觉得夫妻之间完全有理由可以不说话
      
      太太太赞同这句话了·总是偶尔不想讲话··即使面对着自己最亲的人··如果连沉默时的相处都不会的·那这个人也太糟糕了·
      
      page 17
      
      这个世界,就是一条我急于掀起来看个究竟的裙子,再后来,我幻想着从每个女人那里开始全新的人生,不再有过去``````我总希望自己能有多重选择的权利,希望有别的女人出现,不至于因为整天厮守着同一个女人而变得一览无遗,毫无隐私,或是多愁善感,神经兮兮,这是门高深的学问,而高深的学问里都会隐藏着危险
      
      喜欢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语言精练·没有很多文字性的华丽辞藻·另外·很多很幽默的句子·这是其中一个例子··
      
      page18
      
      到了一定的年纪,性就不再是随随便便的事了,我不再仅仅满足于对肉欲的发泄。把手放在另一个人的身体上,或是把嘴唇盖住另一人的嘴,这是多大的一个承诺啊!选择和某个人在一起,也就意味着,你要去探寻另一个完整的生命,同时也让那个人来探寻你。
      
      哈哈·看到最后,我笑了·作者最想说的话·落在最后了··终究男人还是目的性很强的动物啊·
      
      page23
      
      在某些时刻,某种场合。如果一个人有幸让别人爱上,那他自然应该是感激不尽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抄漏了【应该】然后再读原文的时候,发现两者的区别··很大
      
      page25
      
      汤姆·冈恩《运动》人总是通过运动而更加接近
      
      好吧·这句·只好大家各自理解去·
      
      page44
      
      《苏菲的选择》美·威廉·斯泰伦 讲述二战期间,一位犹太母亲在集中营里被迫对自己的两个孩子作出选择,选出其中一个继续活着
      
      电影·唐山大地震里·也有这个情节
      
      page47
      
      我年轻的时候,老是傻乎乎的犯一个错误,就是把一本书从头到尾一页不落的读完
      
      是的··很傻·但是很多人都在做·
      
      然后发现在这4页笔记的中间·穿插了一小段·我和yh的xxxx哎··
      
      page55
      
      在所有的美德里,善良是最最甜蜜的一项
      
      是的··最爱最爱·善良了··用甜蜜来形容··多好
      
      page57
      
      下课了·先写到这吧·
      
      
  •     如果有一天,你爱上了别人,请诚实的告诉我。以诚实为前提的任何一件事都不算太糟。也许我还会因此请你吃上一顿饭。感谢你虽然短暂但从未破坏的感情。
      
      一段好的关系,也是在他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还能挖掘出他行为和言语的意义。灵魂的陪伴往往比实际的陪伴影响更长久,这就是异地恋的秘密。
  •      我不是很喜欢阅读外国著作,可能是因为他们叙述的文字方式,可能是一串陌生的极易让人记不住的人物姓名,也可能是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逻辑。总之,阅读国外著作需要耐心,需要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然后从一开始枯燥乏味到慢慢进入状态。
      
       我是带着某种私心借来《亲密》阅读的。这么袖珍的一本书,看着好像很容易就读完,但我拖了很久才彻底翻完。它是一本由一个絮絮叨叨犹豫不决受着本我和超我矛盾在自由与责任间挣扎徘徊的男主人公自述完成的书。看书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上书你还能捕捉到的感受和想法,可能就是你看书后沉淀成为自己的东西。
      
       很多人看过书之后可能对爱情或自由这个词产生一定的想法,可我对主人公跳跃式的事物细节描述与絮絮叨叨隐藏的焦虑留下更多印象,好像这样更能感受他的情绪与自我安慰。对,我觉得他总能够找到一些理由来解释他的行为和想法,为他的逃避寻找借口。他的内心充满挣扎,但也正是因为现状难以忍受,才决心做出这个离家的决定。与其说他寻找自由,不如说他被现实的无力感束缚到快崩溃。然后整本书就表现了主人公决定离家前的各种焦虑。
      
       这时我比较容易想到的是人生的意义。当一个人生活枯燥没有追求的方向时,他会被现状所压抑,直到找个出口释放。这个出口可以是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改变生活环境,寻找爱情……只要没有找到活着的意义,他总能够为所谓的自由折腾生活,享受其中的焦虑。在我看来,主人公就是如此。
      
       关于爱情。
      
       其实我并不能在其中看到多少爱情的影子,还是这本身就富含了爱情的成分,只是我没有看出来?对苏珊,曾经有,但他在描述时也只是用了喜欢一词;对妮娜,他用了爱一词。苏珊,是爱情现实面的代表,有生活的琐碎枯燥不浪漫,使得文人般的主人公忍受不了,离家出走;妮娜,是爱情幻想面的代表,她魅力诱惑性感,能够引起爱情感官的刺激,于是主人公害怕自己陷入太深,又无法割舍,痛并快乐着。对维克多,我看只是同病相怜的两个人罢了,但最后一段的描述,让人忍不住去仔细探究,这所谓的爱情究竟对谁而言。可我还是觉得,作者用爱情掩盖了事情的本质。
      
       “我们一起漫步,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我忘了我们身在何处,也忘了这是几时。接着你靠近我,轻抚我的头发,拉起我的手;我知道你正握着我的手,在我耳边低声细语。突然之间我感觉万事万物都如此妥帖,快乐与满足无以复加。这便是那里的情景,也是它该有的样子。这一刻,最美好的事物都积聚于身旁。而这,只能是爱情。”
      
       主人公感觉万事万物都如此妥帖,躁动的心似乎瞬间得到了平静,平静的像是爱情的力量。在我看来,不过是他结束了之前离家的焦虑,短暂恢复了他一颗自由的心,所以快乐满足。故事描述到这里也结束了。但他的生活远没有结束,接下来他仍然会被生活琐事所恼,为自己冲动行为的后果埋单,然后焦虑。只要他继续逃避生活。好在,有维克多陪着他,多少减少了责任与道德的负罪感。
      
       如果全书的主线是爱情,那么他在藏藏掩掩,不能承认的是同性之恋是伏笔;如果没有同性之恋,那么只能是,其实爱着谁他自己都不知道,不过是一直在寻找自己,寻找生活的意义罢了。
      
       若再阅读此书一遍,肯定会有更多收获,可是很累。何必要对生活了解的那么通透呢,带来的只是无尽烦恼。我想,作者也只是在束缚的生活中找个口子发泄发泄罢了。
      
       我说了,看此书是带着私心的,我也不过是找了个口子发泄发泄罢了。
  •      在论述伟大是什么的时候,冯伦举阿拉法特的例子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都睡不同的地方,我们会认为这个人有问题;而如果一个人为了某个信念,不得不在几十年岁月中,每晚睡不同地方,就是伟大。我想,婚姻的忠诚是否也能如此表述。
       人与人在婚姻中,一方总是希望能得到另一方的忠诚,只是很少去思考这个忠诚是忠诚于婚姻、忠诚于爱人还是忠诚于自己,而有意思的是,如果一个人选择忠诚,那他是该忠诚于婚姻、忠诚于爱人还是忠诚于自己。婚姻不同于血缘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它仅仅是一个契约,或者通俗点说是个合同。假设他忠诚于婚姻,克尽职守的做好婚姻合同中的条款,可是若他只能做到这些,她再也感受不到恋爱时候的感觉,他对她客气得如同对待尊贵的客人,她又能否忍受这衣食无忧却无灵魂沟通的生活。假设他忠诚于爱人,可以做到不出轨,可是却没能力完成婚姻合同中的全部条款,她又是否接受这种无能的忠诚。假设他忠诚于自己,可是却背叛了婚姻与爱人,有人会认为他忠诚么。
       婚姻当然无法等同于合同,所以合同中不存在的忠诚可能在婚姻中存在。那问题往前推了一步,婚姻中是否需要忠诚,或者说婚姻与忠诚是什么样的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去考虑什么是婚姻关系?她存在或者说建立的基础是什么?
      有人说忠诚是婚姻的底线,这是不是可以说婚姻建立的基础是忠诚,但却没有回答婚姻建立的基础为什么是忠诚这个问题,并且现实中也存在不忠的婚姻。这是否能证明忠诚不是婚姻的基础?如果单纯从法律角度考虑婚姻关系,忠诚与婚姻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而在法律上忠诚不是婚姻的基础。然而,除了法律上的婚姻关系之外,还有一个道德上的婚姻关系。在这里,婚姻与家庭是等同起来的,忠诚是这个关系中的支柱之一,但婚姻情感的质量却很大程度上得不到重视,这种婚姻家庭的维持,与其说是忠诚的原因,不如说是因为外界制约,如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文化原因等维系其存在,与忠诚的关系微乎其微。此外,像我还存在一种理想状态的婚姻关系,在那里没有任何外界制约,也不考虑法律关系,支撑着的只有爱,因爱而忠诚,也和忠诚没有太多关系。
  •     总有些书看得我似懂非懂,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后来还是一头雾水,尤其是当结尾出现得莫名其妙的时候,当自己觉得应该是这样可事实却是那样的时候。
      
      不过,我还是经常在看一些不明白的书,甚至,在更经常地逼着自己去看那些必须想想才可能明白的书。
      说穿了,真正有内涵的书又有多少是一扫而过就能领会的呢?
      
      前几天在另一本书里(我一直是同时看几本书的)看到这样一段话:
      “能够给我们真正教益的,是那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全懂的书。书中有自己不懂的东西,换一种说法就是,书中有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东西;再换一种说法就更清楚了:书中有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启迪自己的想象能力的东西。
      ”阅读高于自己已有水平的书,就像向高明的人请教。有的人排斥不容易懂的书,某种意义上就如同见不得比自己高明的人。
      “如果能够坚持不断地积累和提高,若干时日之后,你再回头看这本你费了很大力气也没有完全读懂的书,说不准你会觉得,这本书很容易懂嘛——这个时候的你,和当初的你,已经不一样了。”
      
      这本书,在我的感觉就是在讲述婚姻、家庭、爱情。总想抓住些什么让人产生激情的东西,但是日子总会把它磨灭,于是再去寻找新的。但是总有难以割舍的东西,因为爱情终有一天会转化成亲情。
      
      书中有一段我很爱的话,是阿西夫说的:“是啊,几年如一日地爱一个人,也从来没有暗地里计划逃跑,这些是让我觉得自己有点特别。可我是真的爱这个家。每天都有东西被建立起来,然后一点一点增加、积累。没有了家,我就只能是个在大街上无处可去的人。”
      
      所以,家的内涵,其实是一个随着人一起成长起来的。
      
      
      
      PS:再加一段我同样很喜欢的话。是全书的最后一段:
      “我们一起漫步,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我忘了我们身在何处,也忘了这是几时。接着你靠近我,轻抚我的头发,拉起我的手;我知道你正握着我的手,在我耳边低声细语。突然之间我感觉万事万物都如此妥帖,快乐与满足无以复加。这便是那里的情景,也是它该有的样子。这一刻,最美好的事物都积聚于身旁。而这,只能是爱情。”
  •     
      “离开一个人并非是你能对他做的最无情的事情。”
      
      从前的日子里,我并没有在意过时光的重量。有时候跟你在大雪天出门,任凭雪花灌进领口,只为了去买一杯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能陪你去做一件任性的事情,这也算是一种付出。有一天跟你去看电影,后来想起来,不禁就哭了。这是我们记忆中最美的一件。
      
      “我害怕那些我需要的,憎恨的,或是渴望的东西。”
      
      那天我说要离开你,我大概知道你是不会挽留的。这样的话我们说过太多次。你总是等我说完,然后轻轻地抱着我。好像刚过去的几分钟,我们只是听着风声沉默。不知是否在我左右,你才追求孤独的自由。但每次我说要离开你,你才是最爱我。
      
      “那一天,我们没怎么说话,都沉浸在一种迷乱的情绪里。后来你把头发拢到耳后,让我能看清你的脸。
      你说:”如果你需要我,我就在这儿,你可以拥有我。“
      你可以拥有我,你可以。
      不过那都是从前了。”
      
      曾经你每天打一个电话给我。但是我们没有说话。有时候我只是听着你的呼吸,却觉得很多事情都不再沉默如谜。你说为什么爱到最后,会让两个人各自流离,是不是因为有始无终,就是我们的理想。但我为什么会不愿再见你。为什么会选择做一件半途而废的事情。我们最后一次坐在一起,你是不是已经知道了结局,所以只是抱着我,说不着边际的话,一个晚上都没有睡。我们始终无法摆脱某种夹杂着孤独和憧憬的情绪,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相遇,却又无法善终,让从前都变成了一个故事。
      
      “你一定看到我对着空气发楞了,不知道你看了多久?”
      
      我不再想起你了。至少是这样很久了。但我还会再经过从前的小路时,不由得停下来。只是你是不是也早已习惯了,不再把我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也不再觉得需要一场孤独的探戈。但如果我们不曾走过那条千堆雪的长街,又怎么知道,路的尽头,并不是我们的下个十年。爱情不过是个幻觉,他说,但你知道,即使是幻觉般的温度,你曾经说不能没有我。在很久很久以前,你说,我可以拥有你的时候。
      
      “我们需要爱情,但我们也不想失去自我。”
      
      再没有一人能让我失去理智般无理取闹。我不过想起一个故事的结尾,那些故事,大多都是悲怆。太多的故事只是让人生更加失色。你知道我并不是要这许多人和事以衬托,自你进入我的生命的那一年,我却已经了解,很多事未曾盛放便要凋谢。我们在大雪纷飞的世界里看一场电影,若是结局也可像电影里的一样,惨烈至刻骨,你的血液里会否也有曾经的美丽。
      
      “如果我能再看见他散落在脖子上的头发,我会马上跟着他走的。”
      
      万千故事,其实都没有任何差别。我曾做过的最徒劳的事,就是试图减轻你在我生命中的分量。听一首美满至遗憾的歌,知道有一首歌像你,还没善待过便负了。我却不再会失去你了。
  •     
       看完这本书其实我是隐隐有点心动的,学哲学出身的人写起书来就是会透出那股哲学气,明明简单至极浅显到不行的破故事一个,东扯一点感悟西扯几句剖白再高喊几句主义,便能出落成一个看着有点思想内涵的细腻的特别的故事。用些简单的语言写一些简单的道理和心理描写,得到的评价不会是通俗易懂语言浅白,而是寥寥数字道出真言,平淡而真实感人之类的恶心话。
       这本书的故事一句说来就是一个龟毛的更年期男人终于实行了酝酿已久的离家出走投奔情人的怀抱。That’s all. 但是呢,在哈尼夫笔下就变成了一个纠结而敏感的中年男人为生活而迷茫,在爱情与亲情,自由与责任之中权衡选择,在一天晚上思绪翻涌最终作出了决定,那就是投奔自由的生活。
       会写与不会写的区别其实就在于,你有没有能力把一个烂俗的故事写得冠冕堂皇义正言辞,把一个烂人写得正义凛然勤劳勇敢。
      
       人家都说7年之痒,何况杰伊和苏珊认识都N多年了,自然是腻了厌了多巴胺也停止生产了。所以这天晚上杰伊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和苏珊生活下去了,再一天也不行,明天就走。其实更重要的是,外面还有一个在等着自己,更年轻更新鲜,为嘛还要和黄脸婆半熬半炖的过日子呢。但是杰伊还是挺机灵的,要换车胎但又想留脸面,于是他便说我对苏珊从来都不是爱情。
       好了,想好了,既然一早就不是爱情了这离开也是合情合理嘛。但是杰伊又烦恼了,小孩呢?我还是很喜欢我的小孩的。所以这个时候作为父亲的责任心让他纠结了犹豫了,要自由要责任,要走要留?我不爱苏珊但我爱我儿女。就算我决定要走,也不代表我不爱我的孩子。
       没错,我离开不代表我爱我的孩子啊,我还可以看他们,尽管可能会让他们痛苦,但我知道我爱他们就够了。问题又解决了。
       转念再想,为了妮娜离家出走好像不太地道啊。对了,我是为了自由,为了自我,为了不再麻木不仁的过活,妮娜只是个表象罢了,我真正离家出走为的是追求更高尚的东西。这个理由很是理直气壮。问题再次得到解决了。
       再想想别人。苏珊的话,她很独立的,很坚强,我们本来也接近无话可说,我离开她一定会很难熬,面对很多闲言闲语,但她是独立坚强的,没问题。想想我的朋友们。维克多也是离家出走的过来人,绝对支持我。阿西夫的话……阿西夫是个太地道的人,我敬仰他佩服他,我得想办法说服他让他谅解我……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慢慢想吧,反正走的是我。还有妮娜,她根本就是很爱我,等着我离家出走的。
       问题似乎都解决了。于是天亮了。亲吻他的两个孩子之后,杰伊离家出走了。一副美好的新景象正在等待他。
      
       我从来都不喜欢这种人。
       外遇就外遇变心就变心呗,大大方方地承认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说是性格不合。喜新厌旧就喜新厌旧呗,有生理学基础的东西直接说就好,为什么一定要美其名曰追求自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如果这句话说在现在,必须是装13的代表,婊子立贞洁牌坊没人爱看,又不是90后还装什么纯洁。都奔3奔4的人了,还要那么多激情很容易心脏病发的,心脏病发很容易死的。
      
       其实我没有火气大,也没有被抛弃的经历,更没有感情创伤。只是最近一个朋友的感情生活混乱得很。开始得是那个迅猛激烈,第二次见面便与对方外出通宵彻夜聊天(我倒相信真的只是聊天,这点自觉还是有的),于是关系发展得自是飞快,不过多久便正式确立关系。男方立马给送了个钻戒。再到这个学期便开始所谓的同居。
       这个学期开始不到2个月,朋友说日子过不下去了,关系继续不下去了。我问为什么,她说觉得男方太生活化了,太功利太现实了,其实就是不够体贴浪漫,刚开始还给做饭,现在天天等着她从食堂打包回去,下课也不来接。朋友美其名曰无法沟通。
       我纳闷了。当初说是心灵伴侣来着,认识没两天便彻夜畅谈的,怎么就无法沟通了?说功利说现实,拜托,现在要生活,不现实谁给饭吃,房租水电也是钱吧,难不成天天在家里吟诗作对能生钱交租吃饭?
      朋友其实是个很好的女生,身边从来不缺伴,她认识的男生90%都是她裙下之臣,看着乖巧体贴,适合做好妻子。我之前一直这么觉得。现在呢,她对我说她不想管生活这些琐碎事,知道逃不了但也不想这么早管,她要自由。她说,无自由宁毋死。开始的时候甜蜜的时候就不要自由不用死了?
      
       感情褪去,余下的便是责任,而这一切,皆是爱情。
       人一生要经历那么多次爱情,而一生一世却只能有一次,当然会有雾水情缘。我实在不喜欢对朋友的爱情观品头论足,但我忍不住。我只想说,爱情是狗屎也不用几天踩一坨,一朵鲜花插太多牛粪也会被插成菊花的。
      
       所以结论便是,如果你可以,尽量想着爱还有责任。如果你负不了责任,那就直接坦白,别做立牌坊的婊子。
      
  •     他说从明天开始,她就会成为一个让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如果她可以在半夜里将他紧紧抱住,他就会打消这个念头,然而她什么也没有做,所以他还是走了。
      
      很难想像此书作者的妻子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会不会揣测这个角色的情感诉说到底有多少是源自他切身的感受,就象我合上书之后,也禁不住要揣测我身边的这个男人,有多少时候想从我的身边逃离。
      
      有些男人对自由的渴望超过对寂寞的恐惧,多数女人却恰恰相反,所以注定败局。我渴望能有这样一个敏感的女人,可以将女人们在婚姻生活中的渴望、隐忍、想逃离、悲哀到无奈的感觉能如此书的作者一样,平静而坦然的对男人们诉说出来。
      
      
  •     字数不多。从上图借来。是无意间发现它的,就躺在顶层书架的边上,伸手就够到了。从来都很怕在上图找小说,因为永远也找不到想要的那一本,太多太多,每次借的小说都是靠“碰”的,就像这本《亲密》。
      
      直到看完,也没想起来其实早在2年前就看过他的电影版了,现在只能想到男主角住在一个阁楼里,打开门有狭长的台阶要走才能进入他的房间,而影片开头就是女人一次次来,他们一次次做爱。
      电影其实和小说讲的不是同一件事。
      
      从第一行开始,就喜欢上了库雷西的文字,或者说是王莹莹翻译的库雷西的文字。
      看之前就瞄到了封面作者的照片,然后,阅读的时候就一直幻想男主角就有库雷西一样硬朗的脸,直到发现男主角其实有个中年男子的肚子,便觉得有点点幻灭。可是,他就是一个在经历中年危机的中年男人,有些混乱失败的中年男人,所以他应该有肚子,就像苏珊一样注定不再迷人。
      
      那是个怎样的男人啊,他厌倦了家庭、妻子,厌倦了他的爱,他一再否认他对妻子的情感,他意识到,他从来没有爱过她,虽然他承认,她吸引过他,身上有他欣赏的东西,但“她不是他喜欢的类型”。那为什么会在一起10年,有6年共同生活,2个共同的孩子。
      
      我知道,他不是我们这代人,他所遭遇的文化和时代困境,也许是我们孩子辈才会有的经历,但他的消沉、孤独、自我、冷漠、封闭,一点也不陌生。
      
      他的困境和我如此相似。
      和他一样的人,(比如妮娜,维克多)一样的不成熟,无法承担正常家庭的责任,所以也无法释放持久稳定的爱。
      苏珊代表了主流社会正面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是一样虚妄、荒唐、毫无意义、不堪一击。
      心理医生也无法解开他混乱的心结。
      有着正常家庭,忠于妻儿的朋友与他对话,最终被他激怒,一半的原因我觉得是这个朋友无法用责任、道德说服他,相反他的很多言论听起来更真实有力。坚持的人,仿佛只是为了一种坚持。
      
      结局,有人看懂了吗?我怎么弱智地感觉,他最后是和维克多在一起了,他是gay了。
      最后一句是最温暖的:突然之间我感觉万事万物都如此妥帖,快乐与满足无以复加。这便是那里的情景,也是它该有的样子。这一刻,最美好的事物都积聚于身旁,而这,只能是爱情。
  •     话不在多、书不在厚,在精妙。
      很喜欢这本在书展上偶然觅得的薄薄的小书。如今很难有将书一口气读完的兴致,这本书从浦东机场开始读起,飞机上,地铁里,沙发上,饭桌边,一直到床头枕边,终于将它读完,才算结束了一次越洋旅程,安然入睡。
      谈不上所谓“可怕的悖论”,有夸大其词之嫌,且不合内容之旨。与其说是“消沉之美”,不如说是贯穿你我整个人生的一种生之倦怠,说不清道不明、欲语无词却无法摆脱,竟被他在越近越看不清的亲密关系中一语点破,编写在他所熟悉的背景和情节里……
      “他用了别人需要两到三倍的文字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以为这句话是对这本书所有评价中最中肯的一句。
  •     《亲密》,薄薄的一本书很快就看完了。阅读的过程断断续续,整本书没有在脑海中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东西。从情节上来看就是一个男人受够了自己的婚姻,策划从婚姻中逃离。我也不知道怎么就鬼使神差的借了这本书。At this very time that they're gonna divorce.
       恨一个人并不意味着失去了对他的爱。这句话是针对他两个儿子说的,不知道对他的妻子来说是不是这样,我不太确定,因为记得他几次说到自己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她。割舍一段关系始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Grey's Anatomy里,Dereck要签离婚协议时也是这样,纵使之前对Addison冷言冷语一副无可挽回的架势,但是他跟Meredith说的那段话也着实是他的心声:11年的婚姻,意味着11个生日11个感恩节11个圣诞节,签了字意味着失去一个家人,意味着割断你也许厌烦但相当熟悉的生活,搁谁都不是一个大笔一挥就能了断的事。我想难与抉择可能不是爱恨混杂所致,而是来自切断过去的悬空和面对生活将要发生重大改变的恐惧。
       关于他和妮娜的关系简直就是不安全型依恋的典范。他爱她却不想自己在她心里占有太重的分量,妮娜觉得他对她好却又不确信,害怕这种美好早晚会被击碎,于是两人始终是忽远忽近。在无限接近的时候突然逃开。最终他还是逃离了家庭去追寻妮娜。“突然之间我感觉万事万物都如此妥帖,快乐与满足无以复加。这便是那里的情景,也是它该有的样子。这一刻,最美好的事物都积聚于身旁,而这,只能是爱情。”在读到最后这段非常美好的话语之后我还是忍不住想,这种缺乏安全感的关系要怎样继续。
       可能如果他和书里的那个阿西夫一样,认为生活理所当然的包括忍耐这个品质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便也没有写这本书的必要了。
  •     题记:欲望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
       个人主义 感官主义 富于创造性懒散生活的崇尚主义
      
      一中产男人步入中年,对于婚姻瓶颈的企图打破和人生意义的探寻,大段心理剖析很凛冽。
      P17
      这个世界,就是一条我急于掀起来看个究竟的裙子。
      再后来,我幻想着从每一个女人那里开始全新的人生,不再有过去,就算一时不能成为全新的人,至少也得和以往有所区别。此外,女人还能让我离群索居,享受清静,无论身处何处,只要我怀里有一个能对我喃喃细语倾诉衷肠的女人,我就将这个世界拒于千里之外了,我可不再幻想其他的女人。不过呢,与此同时,我总希望自己能有多重选择的权利,希望有别的女人出现,不至于因为整天厮守着同一个女人而变得一览无遗、毫无隐私,或者是多愁善感、神经兮兮。
      
      
      关于爱情这有千万个开始一个结局,开始是东西后来不是东西的东西;
      关于婚姻这种高风险投资关于这些即使更换了对象,一样会陷入的困境,作何开脱?
      
      P61
      如果这种失败会在别的女人身上再次发生,那我离开还有什么意义?是不是在每扇让我暂得安生的门背后,我都该放一个永远打着包的包裹呢?
      
      
      某些问题是一生的问题,只在因局限于了某一环境某一人身上而凸显出了。
      所以想:如果这世上要谈论所谓的永恒,那是否只存在一种可能性?
      ------不知疲倦地对自我的探索和内心格局的建构呢?
      这是唯一真实并会永远向前不会消亡的纽带吧!
      除此,占有享乐都只是过眼云烟吧。
      
      
      人到中年的困顿-----
      
      P52发现什么也不做常常是做某件事的最好方式。
      P57父亲的一生给了我什么启示呢?那就是,人生是一场无谓的挣扎,这场挣扎不会把你带到任何境界,而且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和奖赏。婚姻中几乎没什么快乐,它只是包含着无尽的忍耐。他和母亲都很失败,他们找不到一条途径去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P77只有调整,没有革命了,革命已经够多了。
      
      人的不安分,也许只是为了更真实地追求到内心的绝对宁静和祥和吧!
      唯一忠贞的只是自我定义的情感,而与其他人缔结关系无关,说白了,只要人性中自私和自恋充满在欲望和不安的内心,生活就永远没有最好,也永远不会有定性。
      人注定在这样的摇摆旅程中不停陷入不停抗争。
  •      首先要澄清一点的是,电影“亲密”的情节与这部小说并无太大关联,它是根据库雷西的另一个短篇改编的,收录在他的集子“爱在蓝色时代”(Love in a Blue Time)里面。“亲密”的中英文版本我都读过,一个感觉就是真实,近乎残酷的真实。据说库雷西本人也有过与男主人公类似的行为,尽管他本人再三强调作家的生活与作品本身是无法等同的,但是若没有对于中年危机的深切体会,库雷西是写不出这样真实的作品的。在这部作品(还有“爱在蓝色时代”)中,库雷西似乎已经摆脱了主流文学与评论对少数族裔作家的羁绊,“亲密”所探讨的是所有中年人都会面临的感情危机,对于库雷西这样的作家来说实属不易。
  •     哈尼夫•库雷西:写作的“消沉之美”
      这样的新闻估计是被刊登在奇人异事的传奇专栏里:一个人毫无理由地离开妻子,在他家附近的地方住下,隐姓埋名了二十多年,没有人发现。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他每天经过自己的家门口,偷偷的观望他的妻子。当其他人都认为他已经去世,他的妻子也为他守寡多年后,某一天,他打开了家里的房门,若无其事的进来,仿佛离家只有几小时似的。这个有些奇特的新闻素材后来成为了纳撒尼尔•霍桑写作小说《韦克菲尔德》的灵感,而这篇小说其后又被博尔赫斯的慧眼发掘出来不断的提起。似乎神秘的惩罚、荒诞的情节和悄无声息的梦魇,成为了博尔赫斯无比迷恋这个短篇的理由。
      其实像哈尼夫•库雷西这样的广受流行文化熏陶的作家跟霍桑和博尔赫斯差别很大,但是在库雷西的小说《亲密》的开头我仿佛找到了一个寻觅已久心领神会的暗号:“这是最让人伤心的一夜,因为我就要离开这里,再也不回来了。”这种写法似乎可以理解为霍桑的《韦克菲尔德》姊妹书了,我甚至像博尔赫斯一样渴望读到一本神秘的小说,但是这不过一个有些相同的奇特的开篇而已。但是从另一种非博尔赫斯的阅读视角看的话,反而觉得平淡的语气中有些忧郁的伤感,但是已经足够吸引我的注意力。接下来的故事就顺理成章:主人公有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的家庭,一个已经没有激情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让他迷恋的情人。波澜不惊的生活,激情已经不再燃烧的岁月和美丽的情人似乎成为了他在某一天清晨离家出走的理由。走还是不走?这似乎是《亲密》中最大的悬念,也是吸引读者阅读下去的最大理由。根据来源于弗洛伊德的某种文学理论的分析,一般小说中会有一些隐性而固定的要素支撑着小说的结构,比如“离开—回归”模式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我身上似乎文学理论的毒素比较厉害,所以当我开始阅读的时候,已经想当然的结尾是“回归家庭”温情小说模式。再看小说的结尾部分:“我从卧室中间的地板上拿起包,走下楼,打开前门。我漫步走出来,疲倦但是坚定。好几个星期没有下过雨了,到处鲜花盛开,整个伦敦都在怒放,不管怎么说,就连我都在怒放。”然后最重要的一句映入了我的视线内:“真是个离别的好日子。”其实到了这个段落,小说已经该完美谢幕了,至少当那个句子被我轻轻的读出声音的时候,我霎时感觉到一阵阵莫名的失落和讥诮,还有一丁点的虚脱和茫然。从离开到离开之间有多远的距离?一个短篇小说的长度而已。
      《亲密》并不是哈尼夫•库雷西这位巴勒斯坦移民后裔的作家的最好的小说,至少在上海文艺出版社这次翻译出版的库雷西小说精品系列中,就已经包括他1990年的首部半自传性质的小说《郊区佛爷》、2001年的《加百列的礼物》,以及2004年最新出版的《身体》,而1997年出版的《亲密》夹在中间并不突出。但是仍有人评论说,《亲密》是“一部充满消沉之美的作品”。是不是正因为小说中的蕴含的“消沉之美”才打动了2001年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们,从而授予电影《亲密》至高荣誉的金熊奖?过多的猜测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但至少对已经担任多年电影编剧的库雷西而言,获奖是一种积极的回报,尤其对于其亚裔的身份似乎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近些年,随着几位比较重要亚裔作家比如奈保尔、帕慕克等获得诺贝尔奖,亚裔作家的身份重新得到国际的审视和认同,陆续能在强悍坚固的国际话语场域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库雷西作品的中译本的问世就是一种微弱的话语权的争夺战。看看这位巴勒斯坦后裔的作家,1954年生于英国,是巴勒斯坦移民与英国女子异国婚姻的结晶,大学主修哲学,后转为写作,作品形式多样,包括舞台剧、小说、广播剧和电视剧本等,他还是编剧和导演。这种的双重甚至多重身份的混合,建构而成的独特的人生体验,成的成为了他以后写作的大部分经验和灵感的来源。他很多的作品都是来自于自身处于两种不同种族与文化之间面临的考验与磨难。对于成长期间所亲身体验的种族与文化冲击,在他的1990年出版的首部具有个人史诗性质的小说《郊区佛爷》中有更多涉及。布雷西也正是凭借这部小说,获得了当年英国的惠特布莱德(whiteblead)年度文学奖。
      与《亲密》这样小说不同,《郊区佛爷》中围绕了一个年轻的双性恋男子在英国的生活而展开,他目睹并参与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史诗性的变迁,堕落而糜烂的生活,充斥着性、毒品、暴力以及流行音乐等各种社会元素,不错,这就是垮掉的一代的生活。用一个双性恋的视角,外来者的身份讲述并见证一个被后来人定义为“伟大的时代”的堕落和混乱,难怪库雷西的口气中总是隐隐透露出几分的反讽,几分的幽默,几分邪气,当然还有几分的智慧,这难道就是构成库雷西整体写作上的“消沉之美”的所有要素?
      哈尼夫•库雷西在《亲密》中曾借中年迷失的主人公之口谈到了自由,他说:“其实根本意义上的自由,是指你能够做出随心所欲的选择,可以决定是不是为了尽人生的义务而放弃自由,进而义无反顾的投入其中。”这是一个人生的困惑和悖论,就如同你恨一个人的时候,你才知道深深的爱着他一样,我们的人生无时无刻不处在这种困惑和悖论中。人最脆弱的地方就在于,永远无法超越这种人生的困惑和悖论,因此我们总是孤独和伤感,在迷失中寻找着突围,在绝望中寻找着渺茫的希望。
      能看透这种人生的写作,才称得上是“消沉之美”。
      思郁
      2007-12-26书
      
  •     一直想写一个故事,一个在所有人眼中诚实可信任劳任怨的好丈夫好父亲,突然的某天一句话不留离家出走,而且是义无反顾地离开,再也不回家。围绕着男人的出走,男人的家人、朋友、所有与男人亲密的、疏远的,认识的和不认识人对此事猜测不一,而事情的真相被所有人误传纷纭,只有他家不远的后山上,男人常去的地方,一棵树上神秘的刻字最后揭开了人们无法预料的真相……
      真相与现实相去甚远,人的内心,更是一座神秘难测的矿藏。
      还有一件事让我受到深深的触动,一对模范夫妻,男人成功,女人贤淑,男人为女人安排了所有的一切,用金钱和温情垒建的家的城堡看似坚不可摧,但不肯失去自我的女主人却用了半生的力气,拆卸着一块一块的方砖,只为了有朝一日破城而出……
      人世间所有的亲密关系,都似乎在渴望着爱的同时,深深的恨如影随形,让人咬牙。
      《亲密》同样是诠释两性冲突,却用恨解释着爱。一个男人厌倦了自己的妻子,他准备偷偷离开她和两个孩子,他在离开的前夜左思右想、顾后瞻前。他们的婚姻面临着几乎所有家庭一样的问题,彼此冷漠、仇视、恶言相加,他确信他们已经不再相爱了,爱过吗?那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而琐碎的生活是由彼此仇视、鄙薄,被忽视,忙碌,冷漠,相背而睡构成。即将离家的男人爱着一个叫尼娜的女子,那个尼娜令他心动,她是谁?陌生少女?朋友妻子?还是两个人拥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小说没有说,或许是故意不说,因为这个似乎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丈夫厌倦了婚姻生活,必须离家出走,而离家出走的最好理由应该去理所当然地拥有更好的爱情,但事情并不是这样,男人似乎深深地恨着自己的妻子,恨,难道不是爱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吗?他离开她却不敢亲口告诉她,仅仅留了字条,因为他也知道他用行动伤害她连同幼小的孩子。他的父亲靠年龄战胜了离家出走之念,婚姻被时间成就完整性,而下一代却用行动割裂时间,把婚姻与爱分开,最后他终于离开了,去一个男性朋友那里暂住,朋友说尼娜来找过他,男人接过女友的电话却没有去拨通,因为他以后有的是时间,或许他拿不定主意。
      不禁在想,这个男人经历了一些,依旧要再去经历。
      《亲密》给了我们一个爱的悖论:你爱着,你恨;反之你恨着,你爱。
      但人类除了需要爱,恐怕最需要的还是自由,所以爱到离散,恨到聚首。由于小说拘泥在两性冲突之中,故事的内核并没有完全揭示出来,如果从人性的深处更进一步挖掘,小说的可能性应该更开阔。
      库雷西是英国籍巴基斯坦移民作家,据说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后还得过2001年度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可惜我没看过这部电影,他的小说也是第一次读到。
      
  •     Hanif同学是个巴基斯坦人,说实话,我觉得比做个英国人酷多了,可显然他不这么觉得。
      看到他的小说,我突然领悟到了怎么写才会卖才会有人改编成电影,如果你没本事写魔戒,又没脸写哈里波特的话,无敌的主题就是:自私!!hornby似乎也是这么发家的。你写的越猥琐越自私越没人性,群众越是喜闻乐见,对你小说的评论里“人性化”出现的评率越是高。也就是说,自私才算人,别的都不算,自私才深刻,别的都是浮云。当然咯,这是成功的其中一半,另一半是遮羞布,比如你自私地抛妻弃子前夜,会在小儿子床前忧伤地望着床前明月光睡不着觉,割不断的亲情牵绊,理还乱的前世恩怨。。。。。。。别以为我在开玩笑= = 靠,什么逻辑,女人不是人啊,就小孩是人,背叛女人是有人性,背叛小孩就是没人性,虚伪的万恶的资本主义,他们还叫小孩it呢,这会儿到算人了。
      大概就是这样,其实书还蛮好看的,就是PC都忒不正确。
      
  •     他:
      在最让人伤心的一夜,他准备走了,再也不回家了。
      他永远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世界对于他来说是清晰可辨的。
      我们借助于工作、爱情、爱好和运动来度过光阴。
      我对什么都冷冰冰的,我是一块处女地,没人能触摸我的内心。
      出门到星光下无限忧愁地走一走,知道筋疲力尽为止。
      妻子:
      千疮百孔的婚姻
      伤害一个人,正是一种并非出于自愿的亲密表现。
      人们在意识到自己会受伤之前是那么的天真无邪,谁又能亵渎这种天真而不伤害到自己呢?
      没有爱情的生活更是一种遥遥无期的煎熬。
      没有什么会比在黑暗中,在一个不愿为你醒来的女人身边脱衣服更凄惨的了。
      情人:
      一个忧郁而善变的姑娘 ,常常陷入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里。
      她会以某种方式永远伴随我……一段不被人哀悼的真爱。
      渴望温柔的完整的亲密关系是一种奢求么?渴望在一个心甘情愿的臂弯里入睡是一种奢求么?
      她越是爱我,就越是要提醒自己:她是个独立的人。
      我让她失望了……,至少,她可以从幻想里摆脱出来,了解自己的真实处境。
      爱情
      没有爱情,生命的奥秘就永远无法被揭示,没有什么比爱情更让人迷醉了,很不幸。
      几年如一日地爱一个人……每天都有东西被建立起来。
      真爱本来就没有什么波澜,你以为你在原地转圈,可实际上却在不断往前走,难道你没有信仰么?还是你无视道德?
      突然之间,我觉得万事万物都如此妥帖,快乐与满足无以复加,这便是那里的情景也是它该有的样子,这一刻,最美好的食物都集聚于身旁,而这,只能是爱情。
  •     我始终无法摆脱某种夹杂着孤独和憧憬的情绪。
      在你消沉的这段岁月里,北方的荒原反复吹起使人皮肤干裂的大风,清晨的阳台像被人洗劫一样凌乱。我不住地听雾中风景和不夜城的原声,像每个逐渐变老的年轻人一个样。
      我知道爱情是一件要在黑暗里摸索的差事,你肯定会弄脏你的手。如果你踟蹰不前,就永不会有好玩的事情发生。与此同时,你必须找到和他人之间合适的距离。太近,他们会击溃你;太远,他们又会抛弃你。
      我发现我的心里充满了恐惧。恐惧,从童年开始我就饱尝它的滋味,它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我。我怕父母,怕其他长辈,怕牧师、警察、老师;我怕别的小孩踢我、辱骂我;我怕惹上麻烦,怕被发现,怕挨骂,怕挨揍,怕被人忽视,怕被锁在家里,怕被锁在门外,怕其他无数的惩罚方式。除此之外,我还害怕那些我需要的、憎恨的、或是渴望的东西。我还怕自己的怒火,我害怕复仇与毁灭。生活里无处不在的习俗和道德规范会让你按部就班地变成某个人,而这个人也会让你感到害怕。你会习惯于按照找别人告诉你的去做,可同时你会在心里腾出一块让你觉得稳妥的地方,过着一种你真正想往的隐秘生活,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据说心事重重的女人不容易受孕,这究竟算是个好消息还是个坏消息呢。
  •     【读品】罗豫/文
      
      漫长而平庸的中年,其实要比轰轰烈烈的青春更现实、更长久。而在这个过程中,男人往往比女人更不安分守己。随着皱纹一条条爬上面庞,女人一生的悬念越来越少,她们最大的野心莫过于守住现有的地盘;男人则随着资历和财富的增长,却显得更有魅力。资本助长了背叛,在传统的东方,婚外情以及随之启动的侦探片、恐怖片和伦理片,不仅改变了当事人无聊的中年,也帮其他人打发了电视机前的时间。然而在婚外情司空见惯的国度,男人已经不满足于像小学生一样放学后钻进游戏室爽一会儿,回家后跟父母撒个小谎——他们犹豫的,是要不要彻底离开这个家。
      
      小说《亲密》就是英国作家哈尼夫·库雷西为一个家庭叛逃者写下的内心独白。主人公人到中年,有自由高薪的职业、精明能干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儿子。故事开头,他已决定第二天离家出走,整个晚上他情绪激动,在家里和毫不之情的妻儿相处,时时触景生情,怀想过去种种,心有不忍,却又实在不愿忍受监狱般窒息的生活。他在回忆和对人生的细致思考中度过了这个感慨良多的夜晚,第二天早晨一切照常,只是他出门前给妻子留了张便条……
      
      不知何故,这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在情节和主题上似乎已和原著没什么关系。倒是几年前的一部电影《色戒》(注意:不是李安最新的大片,而是The Samsara,钟丽缇、古桑主演)和它有几分类似:离家出走是男人的故事,很少发生在女人身上。虽然《时时刻刻》对此做了个颠覆,日常生活中离家出走的男人还是比女人多。然而《亲密》的主人公并不像传统男人那样说走就走,他对孩子的眷恋并不亚于一个母亲,然而离开自己不爱的女人,意味着离开自己和她共同的孩子。虽然为给孩子换尿片他不得安睡,虽然孩子把果汁从他耳朵里倒进去,要看看会不会从另一边流出来,他身上强烈的父性还是被这些一天一个样的小生灵唤起。离家出走的勇气因他们而消退,内心的困苦更加令人同情。
      
      “关于快乐家庭的美梦——或是噩梦——始终缠绕着我们所有人,它是我们现如今所剩无几的乌托邦理想之一。”现代商业早已学会用这一理想控制消费者的钱包,然而真正幸福美满的家庭也只在广告片里唾手可得:食用油可以让一家大小围到餐桌前笑语不断,洗衣机和油烟机可以改善夫妻关系,手机可以帮出差在外的老公向老婆传递爱意……或许不到万不得已,人们还是愿意相信美丽的谎言而非残酷的真相。然而即便面对了真相,精神痛苦并不因之结束。主人公那一代的英国人承认自己自私,承认人生有众多值得探索的可能性,但他们也承认:“当然,你可以拿自己的人生做实验;不过,也许你不应该拿别人的人生来当实验品。”
      
      漫长相处所需的智慧和艺术,丝毫不亚于年轻时对伴侣的追求。哲学出身的库雷西,在小说中用相当多的篇幅试图探讨婚姻和爱情中的道理——如果其中真的有道理可寻的话。而所谓《亲密》,恰恰是一个精神上疏离、孤独、无助者的自白。
      
      
      【读品】http://www.douban.com/group/dp/
  •   触及到了现代婚姻的现象和实质性的问题
  •   离开一个人并非是你能对他做的最无情的事情
  •   生活要继续,可很多无奈只能让情非所以,看似无情却痛在心底,奈何?
  •   这就是生活....
  •   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也许放手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   下一个人生。
  •   生活呗
  •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这样,我们生活在尘埃里,以为自己忘记了,却在突然袭来的某个时刻忍不住的泪流满面
  •   我的结果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个结果一样,但是,我会尽力去维系这段感情,即使以后真的分手也要笑着祝福……然后开始另一个航班,继续飞行……
  •   等下一个天亮
    ...
    有些积雪会自己融化
    等下一个天亮
    ...
    我喜欢我飞舞的头发
    和飘着雨还是眺望的眼光
  •   離開、以後呢?
  •   每个人不由自主的半途而废,无论爱情还是其他
  •   当我已然到了面对结婚生子的年龄 是可怕还是幸福
  •   “我们需要爱情,但我们也不想失去自我。”
  •   很多事未曾盛放便要凋谢
  •   选择离开却逃脱不了眷恋。
  •   2009-08-19 08:25:49 破晓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这样,我们生活在尘埃里,以为自己忘记了,却在突然袭来的某个时刻忍不住的泪流满面
  •   至今我还保持着沉默,或许是害怕我的结果和这个结果一样,但我知道,“做我女朋友吧`!”这句话不是我随便说出口的,说了就代表我要负一辈子的责任!
  •   人往往都是这样,也许离开才算是幸福吧~1
  •   我们需要爱情,但我们也不想失去自我
  •   下有一个旅程同样也很精彩~~!
  •   在爱情中失去的自我,该如何找回?
  •   大略看了一下,感觉很不错。
  •   我曾做过的最徒劳的事,就是试图减轻你在我生命中的分量。
  •    再没有一人能让我失去理智般无理取闹。
    一段感情能给你带来多大的痛苦,就曾给你带来过多大的快乐……
    微笑、挥手、再见、结束了。
  •   “我们需要爱情,但我们也不想失去自我。” 当然,还要庆幸有那曾经的美丽
  •   我曾做过的最徒劳的事,就是试图减轻你在我生命中的分量。
    没办法全部的握住 也许放手是最好的 选择
  •   悲哀!!
  •   时光催着一切老去~~~
  •   遇到了一个只能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是离开还是。。。。。。我迷茫、我彷徨。。。。。。“我们需要爱情,但我们也不想失去自我。”
  •   我曾做过的最徒劳的事,就是试图减轻你在我生命中的分量。
    爱到连自己都畏缩了
    其实
    都还不够勇敢
    若看到人爱到血液里那样奋不顾身
    我会羡慕
    且只能羡慕
  •   我们始终无法摆脱某种夹杂着孤独和憧憬的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相遇,
    却又无法善终,
    让从前都变成了一个故事。
    ……
    生活很现实。
    现实的让人可怕。
    如果可以,我会抛下所有,跟着你远走……
  •   放弃你,真的是我做过的最勇敢的事。虽然在之后我痛苦过,悲伤过,现在已经过去了。愿你我在之后的人生中重新找回真爱!
  •   拿得起有时却是放不下
  •   明知道爱情很伤。但每个人都想要,痛过,哭过。证明你爱过,
  •   爱情是爱情生活是生活不能混到一起否则不好过
  •   : “离开一个人并非是你能对他做的最无情的事情。”
  •   下一站会发生什么谁也不会知道,是不是相爱久了便要分离
  •   如果我们不曾走过那条千堆雪的长街,又怎么知道,路的尽头,并不是我们的下个十年。
  •   痛...痛,只有爱了才会痛,也许离开会止痛,但是表面的止痛达不到实际的效果
  •   痛,总之都是痛
  •   他是我十七岁那年,最完美的放肆。
  •   当所有的气力全部耗尽的时候就是要离开的时候了
    仿佛是顺理成章的事
    那其中充满了无尽的无奈
    但似乎却没有什么可以再留恋
  •   你写这篇东西是不是纯粹为了表达一下你对你朋友的不满?
  •   @C 5050吧。哈哈。
    其实我本来是打算正儿八经写得幽怨点的。
  •   爱情是狗屎也不用几天踩一坨,一朵鲜花插太多牛粪也会被插成菊花的。
  •   2008-11-01 00:15:27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C 5050吧。哈哈。
      其实我本来是打算正儿八经写得幽怨点的。
    -----------------------------
    “幽怨”好啊
  •   世上就没有爱情这回事儿~
  •   多一点责任的爱兴许会少很多事
  •   如果你可以,尽量想着爱还有责任。
    我同意这句话,现代人就是因为过分地追求所谓的自由,最后为自由所累,还要埋怨生活太空虚
  •   爱情像鲜花,开放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凋谢的日期
  •   如果你可以,尽量想着爱还有责任。如果你负不了责任,那就直接坦白,别做立牌坊的婊子。
    ————————————
    楼主精辟呀
  •   其实作者有描述男人的身世背景
    其实主人公只是一个不懂得爱为何物的人。他和我们周身很多人一样,总觉得改变环境,就可以带动自己。。其实真是瞎掰
    如果一个人的心智不成长,他就是结婚离婚,生来死去100次也是没用的。
  •   感情褪去,余下的便是责任,而这一切,皆是爱情。
       人一生要经历那么多次爱情,而一生一世却只能有一次,当然会有雾水情缘。我实在不喜欢对朋友的爱情观品头论足,但我忍不住。我只想说,爱情是狗屎也不用几天踩一坨,一朵鲜花插太多牛粪也会被插成菊花的。
      
       所以结论便是,如果你可以,尽量想着爱还有责任。如果你负不了责任,那就直接坦白,别做立牌坊的婊子。
  •   其实也不是一定说外遇,无所谓情人,中年危机的男人只是厌倦了循规蹈矩的责任生活。
    下面这句我倒是同意的
    “所以结论便是,如果你可以,尽量想着爱还有责任。如果你负不了责任,那就直接坦白,别做立牌坊的婊子。 ”
  •   突然之间我感觉万事万物都如此妥帖,快乐与满足无以复加。这便是那里的情景,也是它该有的样子。这一刻,最美好的事物都积聚于身旁,而这,只能是爱情。只能是爱情。。。
  •   很苦恼 为什么你们都能够写大片的文字或看大篇大篇的文字而我却做不到
    我的注意力只能够集中很短的已段时间
    苦恼
  •   很苦恼 为什么你们都能够写大片的文字或看大篇大篇的文字而我却做不到
      我的注意力只能够集中很短的已段时间
      苦恼
  •   楼主啊,这种人不光中国一群群,英国都一群群,,,,很血泪很真实啊。
    这种人走到哪里都扯淡。。而且扯得冠冕堂皇。。
    淡定啊淡定
  •   沙发楼有人身攻击之嫌。
    本来我还想写评论的,但是看到LZ这段俺觉得俺可以不用写了。“如果你没本事写魔戒,又没脸写哈里波特的话,无敌的主题就是:自私!!"这句绝对值得抄下来,哈哈
  •   自私就自私吧,还扯淡.
    阅读完毕。赞一个。
  •   跟我想的一样。故事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会留下,主流的善良的道德的教育暗示我他应该这么做。没想到他背叛了。。。WHYWHYWHY
  •   过着一种想要的隐秘生活,也许仅仅只是简单生活。
    想起苏打绿的[简单生活]。
    “走过闪躲的念头,昨天的愧疚 又沾了衣袖,思念放空的气球,想要挣脱虚假承诺,会感动我过一种生活,简单到没有奢侈的轻松……”
  •   好听的话容易让姑娘怀孕。哈。
  •   “智慧上的任何一点进步,都需要厚颜无耻来帮忙。”p58
    “我常常和朋友们聊起文化、心态和工作之类的话题。不过现在,我们很少会去谈论这个社会究竟该是个什么样子;只有调整,没有革命了。革命已经够多的了。如果说马克思是我们前半个世纪的意识形态之父,那么当我们开始趋向内在的时候,弗洛伊德就成了我们新的父亲。我们借助于工作、爱情、爱好和运动来度过光阴的这个世界,和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一样,可以被精神分析的术语描述出来。我绝大多数的朋友似乎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他们的后背上,睡觉、做爱,接受心理治疗,或者在电话上倾诉他们的“性关系”。 p71
    “此外,我在想,这世上是不是已经产生了一种新的阶级划分:一类是有钱保养自己的精神和情绪,每周能去医生那里清扫一下有毒思想的人,一类是只能让自己继续生活在毒害之下的人。”p96
    “苏珊,如果你知道我所做的一切,你会往我脸上吐口水的。我每天都在骗你,背叛你。可是如果我没有那些女人,我也不会在这个家待这么久。谎言让我们彼此都受到保护,让重大的事情得以继续。撒谎是善意的。如果我那些年里全都安分守己,又有谁会在意呢?上帝吗?没有谎言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不对谎言进行抨击的世界也是不存在的。很不幸,撒谎让我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撒谎也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可怕的孤独。今晚,在这儿,我觉得自己和你,和所有人都隔绝了。所以诚实确实可以算作一种终极价值,直到它和另一种终极价值产生冲撞,那就是快乐,很显然,它们之间永远都有冲突。”p134
    《亲密》
  •   你摘的这些也不错啊,谢谢。
  •   "在你消沉的这段岁月…………像每个逐渐变人的年轻人一样。”这段在哪里啊。。我怎么没有看见。。。。。。。。。。。
  •   这段来自我的博客。
  •   傷害一個人,其實正是一種並非出於自願的親密表現。我們將因為共同擁有一段歷史而成為危險的熟人。
  •   我很想說,每次聞到含羞草的味道我都會想起她,我很想說她會以某種方式永遠伴隨著我,然而事實上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她只是一段不被人哀悼的真愛。
  •   沒有什麽會比在黑暗中,在一個不願為你醒來的女人身邊脫衣服更淒慘的了。
  •   我知道爱情是一件要在黑暗里摸索的差事,你肯定会弄脏你的手。如果你踟蹰不前,就永不会有好玩的事情发生。与此同时,你必须找到和他人之间合适的距离。太近,他们会击溃你;太远,他们又会抛弃你。
  •   突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话,很多人甘于现在的生活只是因为找不到更合适的人。人到中年什么都经历过了,惟独缺乏了年轻时候的热情,所以到了中年对于生活没有一定的责任感的话就很容易出轨。
  •   Samsara 轮回
    最近很喜欢这个词呢
  •   这样忧伤的爱,让他只能逃离。
    很庆幸,他最终还是选择离开。
  •   离开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