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朵玫瑰-宗廷沼散文选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上海文艺  作者:宗廷沼  页数:327  

前言

  读宗廷沼散文集的清样,是我刚从莫扎特故乡归来的日子。那六个钟点的时差,好难纠正,夜里总要醒长长的一段时间。睡不了,与其翻来覆去地折腾,不如读书。  脑袋不够清醒,意识便有些恍惚。读着宗先生的文字,思绪在黑白间隔的纸面飘忽翻腾,宗先生故乡的中国江南山水,与莫扎特老家的欧洲山脉草原,似乎纠缠在了一起。到底是阿尔卑斯山的雪水流进了宗先生笔下的大运河,还是宗先生老家的樟树飞上了萨尔茨堡起伏的山峦,感觉上渐渐含糊起来。  到我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打算为宗先生的散文写点什么的时候,我开始领悟到当初混淆两种艺术创作的原因。音乐旋律的符号,与方块文字的笔画,其距离不言而喻;欧洲贵族文化养育出来的莫扎特,与中国贫寒家庭出身的宗廷沼,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能让他们共同扣击我的心怀,并且让我产生恍惚的联想的,仅仅源于一种黄金交叉一故乡的乳汁与创作的灵感!  艺术家最真诚、美好的作品,往往直接诞生于故乡的土壤——不管那片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热爱乡土,与爱自己的父母一样,是艺术家最珍贵的情怀,也是他的创作走向辉煌的原点。  宗先生写得十分完美的篇拾,大体与他的故乡之恋、之情、之延伸相关。作者心中的故乡,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他的祖籍地、出生地,他在那里度过童年岁月的老家,即在大运河沿线的高邮一带:他的第二故乡,则是他生活了五十多年的浦东的家园。他直接抒写与这两处故乡相关的回忆,显然是散文集中特别感人的部分。当他离开故乡远游,记叙沿途种种观感,比如扬州的琼花恋、峨眉山的仙境魅和杜甫草堂的文人情等等,他的笔触,他的情调,始终离不开故乡的山水。故乡,永远是他观察世界的一种标准。即使是他因为工作原因,而拟就的那些叙人叙事的文章,依然处处闪耀着故乡道德情怀的关照。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直接回首故乡的文字。写第一故乡的《摇篮曲》、《杨柳依依》等,写第二故乡的《第一桥畔我的家》、《心中那片绿色》等,均是作者情真意切的作品。比如《心中那片绿色》里的父亲形象,固执地不顾脸面地保护一棵樟树的中国老人,让我掩卷之后始终难以忘怀。  我想以两篇怀念故乡的文字,来说明宗廷沼的散文给我的特别感觉。  《故乡的草屋》,我记得陈村先生也夸奖过这篇散文。此类题材是许多文人写过的,要写得别开生面,很不容易。比方说,有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样的名篇在,你敢再动笔吗?宗先生似乎并不胆怯。我觉得他是想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即敞开地表达对故乡如诉如歌的绵长细密的情怀。鲁迅的名篇,从童年的美丽发散到对旧教育制度的批判,那样潇洒自如的文字,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宗先生很聪明,没有特别的哲思,竭尽全力去描绘故乡为他的童年所搭起的梦幻似的场景。行文一气呵成,梦境始终没有打破,也不要打破,因为在他的记忆中,童年生活的园地就是那么美好。如此构思,就出现了行云流水般的描绘。童贞眼光里的种种趣味,动物如鸡、猫、狗、燕子、麻雀、知了、蜜蜂和萤火虫,悠闲自得地纷纷登场;植物如柳树、槐树、南瓜、丝瓜、扁豆、夜开花以及大宗的水稻,亦不乏精彩表演;文章记叙得最为集中充分的,当然是“草屋”本身,是它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各种角色的转换。作者对草屋的感情,正是幼稚的娃娃对强大的庇护者的依赖,那是漫长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所无法替代的。我想提及的另一篇散文是《茨菇轶事》。这篇文字很短,语言相当朴实,并无华彩之处。我读后无法忘记,是因为文字间流露出的苦涩的对中国农民命运的关怀。文章记叙的饥饿灾难的岁月,似乎离今天己经相当遥远,比我们年轻三四十岁的一代,恐怕无法想象曾经有那样的日子。宗廷沼的文字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除了祈祷那样的苦难不再出现,更重要的,是希望多多关怀长期承载着无数压力的农民兄弟,在祖国日益富裕起来的时刻,让他们也舒展筋骨,像大写的人那样挺直腰板。宗先生的故乡之恋,许多篇幅是写乡人之恋,那些质朴、厚道、勤劳并承受着生活重负的底层大众。他们奉献众多,命运却相当坎坷。《茨菇轶事》未必是最有代表性的,却是让我默然许久的文字。那样的文字,是坐在书房里编不出来的。认识宗廷沼先生的人,都夸他善良淳朴正直,我想,正是故乡的民风孕育了他的精神世界。  在莫扎特的音乐旋律中,你经常可以体验到一种宗教的情感,那样宁静、肃穆、崇高。这次访问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我多少找到了答案。在欧洲的那个小镇般简朴的城市,深厚的宗教传统与文化无处不在。天才的音乐神童,自幼沐浴在圣歌的氛围里。读宗廷沼的散文,你跟随他走向江南水乡,走进中国农民生活的世界,你从他朴实的文字中,体会到底层民众朴实而可敬的生存状态。故乡,是艺术创作者心中永远的净土!  (作者系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内容概要

  《宗廷沼散文选:99朵玫瑰》收录了《冰水谣》、《野蔷薇的梦》、《韭菜花》、《绿叶情》、《小草》、《庐山云雾》、《瞬间》、《冬日》、《送麒麟》、《真诚是金》、《善心如玉》、《伞缘》、《酒话》、《狗的史话》、《笑侃财迷狗》、《乡情·山水·城市人》等作品。

作者简介

宗廷沼,1946年12月出生于江苏高邮,定居上海浦东五十余年。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多年来编辑创作并举,发表、出版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两百多万字,出版《美神之囚》《杨柳依依》《之鹰》《昨日驿站》《那水、那桥、那人》等六本作品集。散文《茧花赞》被译成英文。《蛇苑拾趣》被上海文艺出版社选人《90年代散文选》。
编发的100多篇佳作在省、市、部级评选中获奖,其中《惊天牛案》等8部报告文学获中国金盾文学奖。多部作品被转载,出版,改编电视剧。2001年在全国金盾文化工程评选中荣获国家公安部颁发的“期刊最佳编校奖”。

书籍目录

序:恋乡者真第一辑 五彩家园第一桥畔我的家心中那片绿色麻雀自述花乡月夜弄堂记忆家有“虎妻”快乐毛娣姐妹花聋哥兄弟小镇老友甲戌冬祭三好爷叔玉兔远行我家的“花猫警长”桥畔小街甜蜜蜜雾祭,铭记早春陆家嘴帆咏木筏新唱龙腾盛世吟新曲山山水水话浦东田野上,银燕腾飞蓝印之星001永久的记忆花圈店记事百里淀浦百里画第二辑 故乡情深小院春秋说时老村官修平故乡的草屋杨柳依依摇篮曲村景小品小河轻轻地说茨菇轶事扬州小巷柳韵琼花恋在梅兰芳故乡魅力水城忆兴化第三辑 家珍留影珠湖双龙梅花香感晤汪老石狮远方来淡泊清心字中情陌生人青砖之歌紫砂有情亦无情火花情千年一叹话老郭半百情缘蛇苑拾趣向往乌镇古堰今韵峨眉山一日草堂诗情竹乡快乐游第四辑 文武风采警营文缘写春秋我的编辑部故事编辑部来了个林妹妹友情撰稿20年雨中洞庭湖畔走来的公安作家薛萌和他的《女人殇》东钱湖小记厚土耕夫永远的老谢笛声悠扬在人间阳光女教导秘访桃花源公安儒将郑维新保安犬,都市特殊守护神泪洒殉职犬纪念碑义女与死囚难忘笔耕在浦东第五辑 风物咏叹天使之魅冰水谣野蔷薇的梦韭菜花绿叶情小草庐山云雾瞬间冬日送麒麟真诚是金善心如玉伞缘酒话狗的史话笑侃财迷狗乡情·山水·城市人谈论财富品味人生附录“农家菜”《杨柳依依》序《昨日驿站》序善良是一棵常青树书香伴大外甥郎编辑手记:警务札记之我见后记

章节摘录

  我在上海浦东洋泾镇定居五十多年了,大概也可以算老浦东或者老洋泾了。  洋泾镇是个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集镇。镇中心有条南北向的洋泾港,北通黄浦江,向南穿过村宅、农田,延伸得很远。往年洋泾港里船很多,本地农民、外地船民的都有。镇上有一条东西向的商业街,有一里多长。百店云集,早晨、下午赶集或逢节假日,街上人流、车流几乎可以与南京路媲美。这个镇是浦东沿江北片一大片地区的商业、文化中心,镇区内有高等院校、研究所、多所中小学、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医院等机构,还有享有盛名的上菱电冰箱总厂。洋泾镇北邻黄浦江,紧贴浦东历史悠久的交通干线浦东大道,乘公共汽车二十分钟可以到达外滩。它与上海其它区、县的枫泾镇、漕河泾镇、泗泾镇等被称为“上海五大泾”。  据说,洋泾七百多年前便形成集镇。它何以得名洋泾?分析与水有关。泾,水脉也。中国有一条泾河,发源于宁夏,流人陕西,成语有“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人渭河时,清浊不混。洋泾港数年前水也很清澈,鱼虾成群,夏天是游泳健儿们的天然泳场,河水七十年代中后期受到污染,如今已一片浑浊。泾前为何加洋?大概也与水有关。近在咫尺的浦江水川流不息,向东一二十公里便是茫茫长江口。小时候以为洋泾浜就在洋泾镇,后来知道是两回事,洋泾浜是延安路的前身。  我的家原先不在洋泾镇,而是在它西首约一公里处的十八间,父辈们五十年代中期自建的两间瓦屋。.新屋建成约两年,父亲嫌它不靠交通干线和商业区,便卖掉新屋,迁建至洋泾镇所辖的浦东大道马路边,经营木材兼住家。如今亲戚朋友来寻找极为方便,因为有一个国内外瞩目的建筑物——世界斜拉第一桥杨浦大桥就在我家老屋东首五十公尺处。边上还有新建的高层楼群,龙珠广场、阳光世界、仁和大厦……  父亲当年迁居曾遭家人非议,但历史的发展证实了他的预见和判断,他选中了一块前景好、有发展潜力的宝地。他的预见比市政首脑和专家们还早了若干年。如果不被厂家征用,他的后代会在这块宝地上施展宏图的。  我家的老屋建于1957年冬季。九梁九柱,有阁楼,宽四公尺多,典型的浦东式民房建筑。那年头不大时兴楼房。楼房的构思也要建成高平房。如今这类房屋也许并不显眼,但在当时,特别是外地移民.上海的平民百姓来说,也算是鹤立鸡群了。那时的移民多数住的是滚地龙、毛竹棚、亭子间。  老屋周围一度还是富有田园风光的。正门前有一块较大的庭院,当年陈列木材门窗经商用的,停业后变成了小园林,四周是竹篱笆,篱笆墙上有蔷薇花。每到春夏,蔷薇花开,幽香阵阵。庭院内种有小松柏、月季花、菊花、梅花,中间有一条砖铺小道从房屋大门通向马路,小道两边种植着冬青树,一年四季青翠碧绿,雨后的冬青树更是绿油油惹人喜爱。庭院在路边有副两扇开的门,上面有雨篷,是过路人避雨遮阳的好处所。  老屋西门外也有一个庭院,种植着松柏、冬青树、花草,有用石块自垒的小假山、石凳,是我夏天乘凉看书的好地方。再西面有一个很大的清水塘,。是人们淘米、用水、洗衣的处所,当时没有自来水。清水塘里雨虾成群,夏天吸引很多游泳的大人小孩。六十年代中后期这个清水塘被填平,现在是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l四处的所在地。老屋南面有一条弯曲的小河和农田,后来也被填平造屋。  老屋东首是陈马家宅等村落,是浦东本地人居住的地方。那里有小河、农田,春天菜花飘香,夏秋稻谷金黄,是我饭后常常散步的去处。如今的杨浦大桥凌架在上空,桥下是新建的罗山路,将浦东大道、张杨路、杨高路三条主干道连成了一片。昔日的农田上,建成了拥有数万人口的泾东新村、罗山新村,市中心大批居民迁入这里的新居,,加入浦东人的行列,使我们这些准浦东人不再孤独。  多年来,身居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老屋,同时领略城乡两种生活风味,倒是别有情趣。天刚放亮,老屋周围的树枝上便传来叽叽喳喳的麻雀叫声,毗邻的农家院内传来音调高亢的鸡鸣声,和门前马路上驶过的汽车的马达声和鸣笛声组成一支合奏曲。夏天,这里还有市中心难得听到的蝉呜声,夜晚,萤火虫打着一盏盏小灯笼快活地游弋,蛙呜声和蟋蟀的“□□”声此起彼伏……  我在老屋里度过了半世人生,老屋给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阁楼曾是我的一方天地,炎热的夏夜,为避免室外蚊虫的骚扰,我躲进低矮的蚊帐,就着功率只有十五w的电灯泡,一晚上读完长篇《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少剑波、白茹和小炉匠们揪得我非一气看完便舍不得丢手。阁楼上的灯光总是熄得最晚的。在月工资只有如今两包烟钱的岁月里,我迷恋写作却又连写字台也买不起,只能伏在老式衣柜上埋头苦干,谈不上空调,也没有风扇,芭蕉扇换了一把又一把。在这里,我的处女作《泰山青松永不老》在解放日报发表,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丫头队长》在文汇报刊出,我的第一篇被译成外文向国外介绍的散文《茧花赞》问世,我的第一本作品集《美神之囚》、散文集《杨柳依依》相继诞生,怀揣凝聚多年心血的自学考试大学毕业文凭凯旋而归……  老屋也曾给我留下过尴尬的记忆。老屋建造上梁时系在中梁上的那被我扯下的皇历、中梁两端被我敲碎的雕花装饰,虽然已四十多年,但仍然刀刻般印在我的心头。那年,正逢“破四旧”热火朝天,铺天盖地的“红卫兵”四处出击,老屋门外的马路上刀光剑影,我唯恐他们闯进老屋,发现中梁上的皇历和雕花装饰,从而招灾引祸。于是,我颤抖着爬上梯子,扯下了皇历,用榔头敲坏了雕花装饰。以后,每当看到那伤痕累累的雕花装饰,我就感到羞愧和耻辱。  我在老屋里娶妻、生子。因为家庭人口膨胀等原因,我是将底层的灶间改建后作为婚房的。妻子明理豁达,毫无怨言。婚后不多天,即将在复旦大学毕业的郑祥安、王金香、余德芬等友人赶来贺喜,途中被雷阵雨淋得落汤鸡一般,可怜的王金香受灾最重。我赶紧取出新娘子的衣服让她换,她折腾了一阵没有换,粗心的我后来才明白,新娘子当时太“苗条”,她的衣服与王金香对不上号。每当想起王金香捂了半天湿衣湿裤,心里总有一股歉意。那天雨实在太大,头一回经受大风大雨考验的新房也漏得像下了一场雨,好在朋友们同上庐山、韶山、井冈山采访成了知己,倒也不觉得丢人。朋友们说说笑笑,玩得挺开心。  如今,我家的老屋已为浦东开发而献身,小辈们高高兴兴搬进了新楼。唯独父亲最失落、最悲伤。凝结着他毕生心血、希望和理想的老屋即将毁于一旦,对他来说打击是惨重的。浦东开发和经济多元化的前景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了老屋的价值,如果不被拆迁,父亲的儿女后代将在老屋的宝地上受益无穷。  站在新居三楼的窗口向外眺望,感觉与在老屋里看桥有点不一样。新居的东窗和北窗可以全方位观赏大桥的雄姿。全长。7658米的杨浦大桥巨龙一般展现在窗外,桥面上穿梭般的汽车近在眼前,高208米的大桥主塔像高耸的旗杆直指蓝天,桥面上935盏明灯宛如金光灿灿的项链悬挂在彩虹之上,每根重一点二吨的斜拉索密密地列队托起了新世纪的远景。与全上海、全中国的远景相比,个人的一问老屋毕竟太老、毕竟太小,漫长的大桥下、五百多平方公里浦东热土上,牺牲的又何止区区一间老屋?  我特意为老屋摄了一幅照片,让一段历史永远珍藏在心底。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艺术家最真诚、美好的作品,往往直接诞生于故乡的土壤。宗先生写得比较完美的篇拾,大体与他的故乡之恋、之情、之延伸相关。作者心中的故乡,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他的祖籍地、出生地,他在那里度过童年岁月的老家,即在大运河沿线的高邮一带;他的第二故乡,则是他生活了五十多年的浦东的家园。他直接抒写与这两处故乡相关的回忆,显然是散文集中特别感人的部分。  读宗廷沼的散文,你跟随他走向江南水乡,走进中国农民生活的世界,你从他朴实的文字中,体会到底层民众朴实而可敬的生存状态。故乡,是艺术创作者心中永远的净土!  —孙    读老宗的文章也令人心安。他依然不玩花哨,只是谈心一样的,拉家常一样的,说着自己的感觉,说着人的喜悦和苦恼。例如他笔下的老屋,笔下的母亲,埋伏着深深的情义,其情感的浓度可与酒比。我读他回忆《故乡的草屋》,虽然文章的最后他没有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我还是更愿意读它。那是一篇真正说故乡的文字,像农家的院子一样自然。老宗是个善良的实在的人,只说那些朴朴素素的话,写真正打动他的事情,这比什么都好。  ——陈村

编辑推荐

  宗廷沼先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多年来编辑创作并举,发表、出版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两百多万字,出版《美神之囚》《杨柳依依》《之鹰》《昨日驿站》《那水、那桥、那人》等六本作品集。散文《茧花赞》被译成英文。《蛇苑拾趣》被上海文艺出版社选人《90年代散文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99朵玫瑰-宗廷沼散文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