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1979-2009

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Biljana Ciric,(比利安娜)  页数:58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上海滩1979-2009:上海艺术家个案》是“上海滩1979-2009”展览的一部分,也是上海当代艺术文献梳理的筹备工作的第一步。书的框架是以上海艺术家的个案作为主要的内容线索,艺术家个案用部分采访和代表作的形式出现,采访的艺术家围绕各个时期的重要的艺术实践展开话题、并以展览史作为出发点。《上海滩1979-2009:上海艺术家个案》通过艺术家的个案,分多个层面和线索进行梳理及探索。

作者简介

  比利安娜(Biljana Ciric),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硕士。她曾担任过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策展部主任以及2006年新加坡双年展的网络策展人。她所策划的延续性项目《迁移嗜好者》参加了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独立项目以及“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她还参与联合策划了2007卡塞尔文献展的《艺术世界》杂志的参展项目。在2008年,由她担任策展人的“在野策略一束埔寨越南当代艺术展”及艺术家洋子的首次中国个展先后在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同年,比利安娜作为团队总负责人。完成了由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主办的“介入:艺术生活366天”大型公共文化艺术项目。从2009年开始,她将把艺术家小野洋子的个展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巡回,首站已经于今年2月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比利安娜现在工作、生活于上海。作为独立策展人外,她还给很多国内外艺术杂志撰稿。如《典藏》国际版、《Flash Art》、《Broadsheet》……2008年,比利安娜本人的第一部出版物《被枪毙方案》在全世界发行。2009年,比利安娜建立奶妈基金会。该基金会专门支持年轻艺术家。并于2009年9月推出了由基金会所支持的第一批年轻艺术家的展览。

章节摘录

  比利安娜 您是1983年从工艺美术学校毕业的吗?  丁乙 对,83年毕业的。是中专,也没有绘画的专业。我学的是装潢设计,相当于现在的平面广告设计。  比利安娜 您是什么时候进这个学校学习的?  丁乙 1980年,读了三年,中专毕业。  比利安娜 您是第一次考这个学校吗?  丁乙 对,第一次考,而且是高中毕业后考的。高中毕业考中专,那个时候上海能够招收艺术类学生的学校非常少,一个是上海戏剧学院,舞美专业,是全国招生,非常难考,只招收十几个人;油画方面的专业就是上海师范大学油画系,他们还有一个国画系,那个时候他们连雕塑都没有,就两个系;还有是轻工业专科学校,是大专。接下来还有两所中专:一个就是上海美术学校,有国画专业和油画专业;另一个就是工艺美校,它偏向于实用美术,当时就两个专业:一个是装潢设计,一个是造型设计。所以,那个时候考生特别多,我是79届中学,考美术的竞争非常大,所以就报考了工艺美校。但是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进了工艺美校还是非常幸运的,在当时,比如说上海美校。虽然说是有绘画专业,但是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因为当时绘画的体制还不健全,但是设计类的学校反而把西方的一些东西搬进来了。那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中国的产品要出口,要和世界上的产品保持一致或者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所以像工艺美校的图书馆就引进了很多国外的杂志、画册,反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在当时工艺美校相对来说也没什么影响力,整个学风比较宽松,也没人管。而我想做艺术家的梦想在中学的时候就确定下来了,进工艺美校后,除了上课完成老师的作业,业余的时间全是画自己的画。我中学的时候觉得苏联的绘画特别的好,画得很真实,那个时候也看了陈逸飞、魏景山及其他的一些上海画家的作品,也觉得画得很好。到了工艺美校之后,有一个很好的契机,碰到了余友涵,他呢,小时候有一个邻居,家里有一些西方的画册,实际上是这些画册伴着他成长的。我进工艺美校后,也是从他那边得到了这种指导,但是他没有直接做我的老师,是我上一届同学的老师,我那个时候特别喜欢画画,我们学校在嘉定郊区,一个叫外岗的小镇上。一般每个周末,同学都回上海看父母,我一般一个月回市区一次,还有三个星期,肯定都是在画写生。 (说完后笑了)  比利安娜 你刚才提到了你做艺术家的梦想在中学时候就定下来了,为什么呢?  丁乙 也没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自己适合做这个,又特别喜欢。有点像把艺术看成生命一样。好像没有艺术不行。  比利安娜 那你的家庭、周围的人有没有影响你这样想?  丁乙 影响我的人现在都改行了。  比利安娜 就是你读中学的时候?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上海滩1979-2009上海当代艺术回顾展”为我们了解上海当代艺术变迁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对于20世纪各个年代的艺术家个人或群体怎样进行艺术实践(部分资料由于各种原因遗憾丢失)的深度剖析.无疑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探索。展览按时间顺序加以展示,这一直截了当的方式(对于大量复杂信息的精妙挑选)为新的学术诠释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框架。这个展览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一个很高的标准。  ——芭芭拉·伦敦策展人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媒体和行为艺术部  当我向艾瑞克·霍布斯邦问起关于“向遗忘提出抗议”的观念时,他告诉我:“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的运作从本质上脱离了一种对过去的认知与理解,而问题本身就是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今天。用以解决问题的标准方法,即是以一种流行的工程模式:过去所做过的事与今天正在做或将要去做的事之间完全没有任何联系。然而对于整个人类及人类社会,这之间绝对不是没有联系的。更不会是主观地要求没有联系。任何一个人,其实质都植根于过去、植根于个人的过去、植根于整个社会的过去。而且在熟知这些过去的闻时,还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从社会意义来说。想要没有联系也绝对不可能,因为如果你遗忘了过去所发生的,便会自然而然、一遍又一遍重复同样的错误,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学家对于我们这个现代社会来说就最得必不可少,因为记住被其他人遗忘的事正是他们的工作。这里是有区别的。很多人想要刻意忘记真实的过去.但同时又试图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过去,历史学家当然抵制这种做法。但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在创造属于自己的过去,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努力地去记住真实的过去,他们就这样做.事情当然也这样发生着,如果你喜欢,这就是他们的真正功能。”记住过去,应同样与我们正在做或将要做的事情一起成为整个世界的当务之急,正如同我们对于信息的不断消耗,我们的记忆同样应该被平等的赋予更大的活力。没有事物是始终如一的,也没有事物是不断重复自身的,万物都在持续变化着。随着世间万物的变迁。似乎也证实了伊斯利尔·罗森菲尔德的话:“我们必须为不可预知的环境时刻准备着。”由比利安娜策划的“上海滩1979——2009上海当代艺术回顾展”将这些论证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个展览是对“向遗忘提出抗议”最大的贡献,它不仅仅是一个对上海当代艺术史的调研,同时还对上海几代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工作加以梳理并展现出来,而这又恰好印证了厄尔文·帕诺夫斯基的观点——未来是建立在历史的框架上的。  ——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 策展人,蛇形画廊国际交流总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海滩1979-2009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