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胡心怡  页数:136  字数:200000  

内容概要

  《中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构成基础》将重点放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方面,在结构上不拘于平而、色彩、立体构成的单一板块,而是围绕课题将这些板块中相关的知识点整合起来。用不同的课题训练,通过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用实践来体验理论。在本书中大量使用了设计实例来辅助理论的知识点,一方面使抽象的概念可以更为直观,另一方面又能揭示设计作品背后隐藏的构成理念及手法,从而使构成基础课程和设计紧密地联系起来,不再停留在抽象的练习阶段,最终达到课程的目的。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形态与构成
引导准备课题
一、形态
1.形态的概念耍素
2.形态的分类
3.具象与抽象
4.形态的功能
二、构成
1.构成的分类
2.构成的思维模式和研究目的
课题1:近
课题2:构成感
第二章 形态的基本元素
引导准备课题
一、点
1.点的大小
2.点的形状
3.点的特征
二、线
1.线的种类
2.线的特点
三、面
1.而的种类
2.面的特点
四、体与空间
1.体的种类
2.体的结构
课题1:生活中的点、线、面
课题2:点、线、面的表现
课题3:用材料表现点、线、面
课题4:用不同的材料在空间中
表现点、线、面、体
课题5:点、线、面的形态
第三章 造型的色彩与肌理
引导准备课题
一、色彩
1.色彩的概念
2.色彩的三元素
3.色彩的混合
二、材质与肌理
1.肌理的概念
2.肌理的种类
3.材质的分类
4.材料的特征
5.肌理的心理感觉
6.肌理的作用
三、生活中材料的再发现、再利用和再设计
四、案例分析
1.纸的再利用设计
2.书的再利用设计
3常见再利用材料设计图例
课题1:色彩的改变
课题2:脸
课题3:色彩的肌理
课题4:记录生活中的肌理
课题5:纸的肌理构成
课题6:纸的立体构成
第四章 构成形式美的原则
引导准备课题
一、秩序
二、平衡
三、比例
四、对比
1.对比的概念
2.对比的类型
3.对比造成的视觉现象
五、和谐
1.和谐的概念
2.和谐的原则
3.和谐的种类
六、韵律
课题1:色彩配置练习
课题2:色彩的节奏
第五章形态的群组与构成
引导准备课题
一、基本形的概念
二、形态的基本组合方式
1.分离
2.接触
3.覆盖
4.联合
5.透叠
6.减缺
7.差叠
8.套叠
三、形态群组构成的形式
1.重复
2.近似
3.渐变
4.放射
5.变异
课题1:具象形态的群组构成
课题2:形态的组合
课题3:形态的提炼和群组
课题4:材料的群组构成
课题5:材料的平面群组
课题6:环境中的形与色
课题7:材料的立体构成创作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明度在色彩的三元素中,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因素。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例如,黑白摄影和素描可以撇开色相和纯度的因素,只用明暗来表现物象。明度最适合表现空间与立体关系。而色相与纯度如果离开了明度就不完整了,色相与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会出现。 纯度 纯度指的是色彩的饱和度。纯度高的颜色是色相中最强烈的颜色,称为“纯色”。理论上光谱中的各色是最高纯度的色彩。研究表明,人眼对于色彩纯度的感知也是不尽相同的。红光对眼睛的刺激强烈,其纯度就显高;绿色对眼睛的刺激柔和,其纯度就显低。在人的视觉感受领域内,大多能感受的是含有灰度的色彩,而非高纯度的色彩。所以设计者在创作时要兼顾视觉的特点,合理使用纯色,发挥色彩纯度在设计艺术中的作用(图17)。 3.色彩的混合: 原色 是指无法再分解的色光或色料。光的三原色为:红(带橙的红)、绿、蓝(带紫的蓝)。颜料的三原色为:红(带紫的红)、黄、蓝(带绿的蓝)。用这三原色互相按照不同的比例来混合,就可以得出干变万化的色彩(图18、图19)。 加法混合 光与颜料的混合有着不同的特点,光的混合叫做“加法混合”或“正混合”,这是因为将光的三原色相互混合后得到的色光在明度上会高于原来的三原色。将光的三原色以等量的光度投射在白幕上,可以看到:红光与绿光混合,得到的是黄色光;红光和蓝光混合,得到的是带紫的红光;绿和蓝混合得到的是带绿的蓝光;它们三者混合得到的是白光。加法混合主要被应用于人造光媒体、数字媒体、舞美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表演设计等等(图20、图21)。

编辑推荐

《中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构成基础》是艺术设计高等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构成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