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

出版时间:1985-4  出版社:沪科技出版社  作者:王筠默 编  页数:140  

内容概要

  本套教材计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推拿学、药用植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三十二门。其中除少数教材是初次编写者外,多数是在原教材,特别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修改而编写成的。所以这套新教材也包含着前几版教材编写者的劳动成果在内。  教材是培养社会主义专门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要提高教材的质量,必须不断地予以锤炼和修改。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而殷切地希望各地中医药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作准备,使之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的高等中医药教学用书,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书籍目录

1 绪言2 中药药性3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4 中药复方的药理5 解表药麻黄桂枝柴胡葛根6 清热药金银花黄芩黄连大青叶与板蓝根山豆根7 泻下药大黄8 祛风湿药秦艽稀莶草9 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茵陈蒿10 温里药附子(附乌头)11 理气药枳实青皮12 消食药13 止血药三七14 活血化瘀药丹参川芎益母草延胡索莪术15 化痰止咳平喘药桔梗16 安神药酸枣仁17 平肝息风药天麻钩藤羚羊角18 开窍药麝香19 补虚药

章节摘录

  4 中药复方的药理  古之谓“七方”,有大、小、缓、急、奇、偶、复,其中“复方”为二方、三方及数方相合之方,或别加余药及分两均齐之方。其意与今之复方概念有别。本章所论复方,系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按照中医的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病情有机地组合而成的方剂,系与单味药相对而言。由于疾病的病程和性质复杂多变,往往寒热交错,虚实并见,一时一身而数病相兼,只凭单味药难以照顾全面,故须将多种药物适当配合,利用其相互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  追溯人类用药的历史,是以用单味药开始的。随着人们对药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病因病机理解的逐步提高,才逐渐将药物配伍使用。《五十二病方》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张仲景的伤寒金匮方,便是急慢性传染病学和多科杂症治疗的典范,是中国医学高度光辉发展的里程碑。从单方过渡到复方,是中药治疗学上的一个飞跃。  4·1 配伍原则  中药配伍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知识。《本草经》记载:“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时视之,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说明药物有协同作用(相须相使),拮抗作用(相畏、相恶、相杀),相反作用(十八反)等,在配伍制方时均应注意。  4·1·1 相须相使配伍  李时珍说:“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人参、甘草、黄柏、知母之类。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须即是性能类似、药效方向一致的药同用,使其发生协同作用,提高疗效。荆芥配防风,同属辛温,可加强散风解毒作用;黄连、黄芩与大黄,同属苦寒,配伍后其清热解毒、降压作用加强;桂枝与麻黄配伍,可加强后者发汗解热功效。大黄配芒硝、泻下作用增强;地丁与蒲公英,消肿解毒作用增强。实验也证明黄连解毒汤较单味黄连抗菌作用强,并可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复方除具有上述增效作用外,还显示了多效性。遇病情复杂,一味药不能奏效时,可发挥复方的多效性,采取标本兼顾,照顾各个证候,全面施治。以普济消毒饮为例,方中芩、连、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薄荷、牛蒡子、僵蚕、柴胡疏散风热;桔梗、玄参、马勃能清热利咽;甘草、陈皮以和胃调中。本方为治大头瘟高热的主方,充分体现了治疗瘟毒的头面、咽喉诸证的作用。又如紫雪丹一方,其中生石膏、寒水石及滑石甘寒清热;玄参、升麻、甘草、犀角清热解毒;羚羊清肝热熄风;朱砂、磁石安神镇痉;麝香、木香、丁香、沉香以行气开窍;朴硝、硝石以泄热散结,所以治疗高热神昏等证有多效。两方全方虽尚缺少现代实验研究,但方中各药大多经过研究,表明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解热、镇静及抗惊作用。  多效并不等于万能,也非一方统治万病。清·吴鞠通说:“无不偏之药,则无统治之方……”所以方剂都有其针对性,并设加减法,显示其灵活性。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药药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还可以吧 价格公道
  •   五版教材,永恒的传世经典!值得拥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