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天学中医内科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公司  作者:夏翔  页数:496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医百日通丛书》中又一本中医临床普及性读物,从现代的临床实际出发,在内容上以西医病名为主来编写,共介绍80余种疾病;对每一种疾病,除中医辨证施治外,还介绍有关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诊断要领,以方便读者学习和理解。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以便读者查阅。  在学习方法上,读者应该按照100天的安排进行,一般每周可学习6种疾病,14周学完全部内容。希望读者循序渐进,对每一个章节,每一疾病的内容从了解到熟悉,再从熟悉到掌握,以利于比较深入地掌握每一疾病的诊断、辨证及治疗规律,从而比较全面地学好中医内科。  本书可供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也可供临床中医师、护理人员、中医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一百天学中医内科》详细介绍了中医内科最常见的症状、疾病90余种,每一种疾病包括了病因病理、诊断要点、辨证分型治疗,常用的中成药、简便方和食疗方法等内容。在诊断上结合应用了现代医学诊断方法,以供参考。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以便读者查阅。  为了贯彻这套丛书的统一性,我们仍采用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学习六天,共十四周学完的方法。

书籍目录

编者寄语第一周一、常见症状    头痛    眩晕    失眠    汗证    口疮    泄泻第二周    便秘    出血二、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症第三周    肺炎    肺脓肿    肺结核    肺癌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    心肌病第四周    病毒性心肌炎    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病    心脏神经症第五周四、消化系统疾病    返流性食管炎    食管癌    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    胃下垂    肠易激综合征第六周    肠癌    胃癌    溃疡性结肠炎    肠结核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第七周    急性胰腺炎    肝性脑病    胆囊炎、胆石症    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痢疾五、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第八周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肾盂肾炎    肾结核    泌尿系统结石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第九周六、血液系统疾病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七、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第十周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良性肿瘤    亚急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尿崩症第十一周    皮质醇增多症    特发性水肿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八、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    重症肌无力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震颤麻痹第十二周    面神经麻痹    缺血性中风    出血性中风    癫痫    精神分裂症    神经衰弱    老年性痴呆第十三周九、结缔组织疾病    风湿热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肌炎    硬皮症    白塞病第十四周    干燥综合征十、新陈代谢疾病    糖尿病    骨质疏松综合征    单纯性肥胖    痛风    高脂血症方剂索引

章节摘录

书摘2 出血出血是指各种内外出血以及紫癜、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儿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出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均属本证范围。本篇所论的出血,主要为常见的内科出血急症,包括呕血、咯血、便血、尿血、衄血等。出血之证,若及时救治,澄源塞流,则预后良好。出血属中医“血证”范畴。【病因病理】出血原因甚多,不外邪热所迫、饮食所伤、情志所扰,或劳倦内伤等。因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肺主气,故出血为病,多责之于心、脾、肝、肺。其实者多由于火,火盛迫血妄行;虚者多由于气虚,气虚则血失统摄。病理变化为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尤以感受热邪导致者为多。饮食所伤,滋生湿热,湿热内蕴,熏灼血络,迫血妄行而引起衄血、吐血、便血等症;或过食辛辣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虚衰,失其健运统摄之职,以致血溢脉外而发生血证;情志过极,则火动于内,气逆于上,迫m妄行而成血证;劳倦过度,若损伤于气,则气虚不能统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若损伤于阴,则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诊断要点】1.一般出血量较多,或病情较急。2.可有吐血、咯血、便血、尿血、衄血,或皮下出血。3.出血之证可见于多种内科疾患中,如消化性溃疡、支气管扩张、血小板减少症等。【辨证分型】1.胃火上冲症状:呕血、咯血和衄血。出血量较多,血色鲜红,面赤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证候分析:胃热炽盛,胃火上炎。热迫血行,故见呕血、咯血及衄血诸症,且血色鲜红;胃火消灼胃津,故口渴,便秘;胃火上冲头面,则面赤。舌红、苔黄、脉数为胃热炽盛之证。2.邪热侵袭症状:咯血、衄血或便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或有大便不畅,腹痛等。舌红,苔少,脉数。证候分析:风热燥等外邪侵袭,邪热入里,损伤脉络而致咯血、衄血、便血等症。若风热上受,表卫受遏,则身热咽痛;热邪犯肺,肺气不宣,则咳嗽痰少;热邪伤津,故口干鼻燥咽燥;若肠道湿热蕴结,传化失常,则大便不畅,气机阻滞则腹痛。舌红,苔少,脉数为内有邪热之证。3.阴虚火旺症状:多见咯血、衄血及尿血。出血量不多,但反复难愈,色鲜红,常伴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口干心烦。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候分析:阴虚内热,虚火内炽,灼伤脉络,故见咯血、衄血、尿血等症。阴虚津乏,不能上承,则口干咽燥;阴虚火旺,则手足心热或潮热盗汗;阴虚髓亏,故头晕耳鸣;虚火扰心,故心烦。舌红,苔少,脉细数为火旺而阴液不足之象。4.气不摄血症状:衄血、呕血、便血及紫癜。其出血量可多可少,但多延久缠绵,血色暗红或淡红,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头晕目眩。舌淡,脉虚无力。    证候分析: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见衄血、呕血、便血、紫癜。气虚血少,血脉不充,故血色淡红或暗红;筋脉百骸失于濡养,见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头晕目眩。舌淡,脉虚无力为气血亏虚之证。【分型治疗】1.胃火上冲治则:清胃泻火,佐以止血。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生大黄6~9克  黄连3克  黄芩9克  丹皮9克  大小蓟各15克  茜草12克  侧柏叶12克  知母9克  牛膝12克  白茅根15克随症加减:阴伤较甚,口渴,加天花粉15克、石斛15克、玉竹12克,以养胃生津;胃气上逆致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15克、竹茹9克、旋复花9克,以和胃降逆。2.邪热侵袭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加减。犀角9克(或水牛角30克)  生地15克赤芍12克丹皮9克  栀子9克  生大黄9克  侧柏叶15克紫草12克连翘12克大小蓟各15克随症加减:阴伤较甚,口、鼻、咽干燥显著者,加玄参12克、麦冬12克,以养阴润肺;出血较甚者,可加白茅根15克、藕节9克、茜草12克以凉血止血;兼有外感风热表证时,可加金银花9克、牛蒡子12克,以辛凉解表。3.阴虚火旺治则:滋阴清热止血。方药:茜根散加减。生地12克茜草1 2克  玄参12克  阿胶9克(烊冲)  龟版9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  丹皮9克知母9克侧柏叶12克随症加减:潮热颧红者,加青蒿9克、鳖甲9克、地骨皮15克,以清退虚热;盗汗加糯稻根15克、浮小麦30克、五味子9克、牡蛎30克,以收敛固涩。4.气不摄血治则:益气健脾,摄血止血。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12克  黄芪15克  当归12克  白术12克熟地12克龙眼肉9克  酸枣仁12克远志6克棕榈炭15克大枣9克炙甘草6克随症加减:阳虚较甚,畏寒肢冷者,加炮姜6克、艾叶9克、鹿角霜9克,以温阳止f『『L。可加仙鹤草30克、茜草12克、阿胶9克等,加强止血作用。【中成药】1.归脾丸:8~10粒,每日3次。适用于气不摄血之出血。2.知柏地黄丸:8~10粒,每日3次。适用于阴虚火旺之出血。【简便方】1.大枣4份,藕节1份,先加水煮藕节至水成胶状,再加大枣同煮,每日吃适量大枣。2.连翘30克,水煎,分3次服,可治疗邪热出血。3.三七粉6克、血余炭6克、花蕊石20克,共研细末,分4次服,适用于小量长期咯血。4.清开灵注射液,每次30~40毫升,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适用于热盛之出血。【其他疗法】食疗法:糯米阿胶粥: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先将糯米熬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拌,稍煮2~3沸加入红糖即可,功能养血止血,滋阴补虚。五汁饮:梨、荸荠、藕、麦冬、鲜芦根洗净取汁,每次饮服20~30毫升,具有清热生津,止渴除烦,凉血止血之功效。【注意事项】1.出血量大的患者应及时急诊,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2.平时注意饮食调摄,忌辛辣刺激之品;多吃含维生素C、K的食物;戒烟禁酒。3.避免过度疲劳,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每日练习】1.出血证的病因有哪些?与什么脏腑关系密切?2.出血证临床可分几型?治则及代表方是什么?P40-45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医百日通丛书》中又一本中医临床普及性读物,从现代的临床实际出发,在内容上以西医病名为主来编写,共介绍80余种疾病;对每一种疾病,除中医辨证施治外,还介绍有关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诊断要领,以方便读者学习和理解。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以便读者查阅。在学习方法上,读者应该按照100天的安排进行,一般每周可学习6种疾病,14周学完全部内容。希望读者循序渐进,对每一个章节,每一疾病的内容从了解到熟悉,再从熟悉到掌握,以利于比较深入地掌握每一疾病的诊断、辨证及治疗规律,从而比较全面地学好中医内科。本书可供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也可供临床中医师、护理人员、中医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百天学中医内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该书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中医内科知识,值得爱好中医的人们读之。
  •   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适合
  •   这本书还不错,粗略看了一下.
  •   给爸爸买的书,爸爸很喜欢,我也很高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