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讲义

出版时间:2005-04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王欣夫  页数:2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王欣夫先生(1901-1966)名大隆,字欣夫,号补安,后以字行。祖籍浙江秀水(今嘉兴市),后其祖移居江苏吴县(今苏州市),遂为吴县人。先生诞生于清朝末年,未受科举洗礼,亦未接受新学薰陶,年轻时随吴江著名文学家金松岑学习国学,后又到金的老师吴县曹元弼处学习经学。曹为前清翰林院编修,是专精三礼的经学大师,先生从其受业,故对三礼亦有专门研究。学业有成,应苏州女师聘请,在该校任教。后又应上海圣约翰大学之聘,任国文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转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66年因患肺炎去世。    本书是已故复旦大学教授、著名的古典文献学专家王欣夫先生生前的授课讲义,从目录、版本、校雠三个方面综合地对文献学的流变概况作了论述。尤其是这部写于近半个世纪以前的著述,在当时就独具慧眼地注意到新出土的各种资料、日本等海外所存的中国文献在文献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现代学者在校雠学方面的成果。

作者简介

王欣夫(1901-1966),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家,著有《文献学讲义》、《藏书纪事诗补正》等,整理出版他人著作有《许学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文献学的涵义第二章  目录  第一节 目录的起源和演变  第二节 目录学的重要  第三节 目录的分类——七略与四部  第四节 目录的体例  第五节 史家目录  第六节 补史目录  第七节 官家目录  第八节 私家目录  第九节 地方著述目录  第十节 专科分类目录第三章  版本  第一节 版本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版本的重要  第三节 版本前的文献材料——甲骨、金石、简牍  第四节 未有版本前的写本  第五节 两宋版本的概述  第六节 辽金元版本的概述  第七节 明代版本的概述  第八节 清代版本的概述  第九节 已有雕版后的钞本  第十节 鉴别版本的方法第四章  校雠  第一节 校雠的起源  第二节 校雠学的重要  第三节 校雠必备的条件  第四节 校雠所根据的材料  第五节 汉刘向刘歆父子的校雠学  第六节 汉晋人的校雠学  第七节 南北朝唐人的校雠学  第九节 清代的校雠学  第十节 现代的校雠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献学讲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很详细地介绍了目录、版本、校雠学的概念、源流、类别及做学问的方法等。
  •   国内文献学方面的大家之作,非常值得购买一本
  •   确是好书,治文献学必读之经典
  •   这本书奠定了目录、版本和校勘三位一体的格局,虽然并不能为大多数人所认可,但终不失为一家之言,其他好处,你自己去体会吧,真的挺好的。
  •   挺好的 老师让买的教材
  •   写的略简略,但作为入门书籍不错
  •   有价值的一本书。
  •   很实用的教科书
  •   王氏大著,值得一读。
  •   体例清晰,备考必备
  •   我看的尽让把他忘在飞机上了,还好失物招领回来了
  •   纸质很好啊!!内容也不错,不馈是大家之作。。就是有点儿半白话的感觉,有点难度,我是考研看的。。
  •   确实是大家之作。
  •   很早就希望买一本,没想到当当网可以打七折,太高兴了!
  •   是文献学课上要求的书,专业知识很丰富,值得细读几遍
  •   有关版本目录的学术书籍,简体横排,适合阅读。
  •   书很不错。之前在网上曾有pdf电子版的,大概浏览了下目录,内容很多,值得收藏拜读。
  •   根本就没有读懂,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是我读的最难的一本中文书了.
  •   还不错,但是送到时封面有点破旧。
  •   很满意,纸质好。有点难懂。
  •   发货不太快,但书的质量很好,很喜欢。
  •   质量很好,就是内容生涩,毕竟是白话夹着文言文
  •   质量不错,内容还没认真看,貌似有点难,但封底有少少不如意。
  •   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u/495deb36010007dh
  •   排版、印刷等各方面都还不错。
    但定价偏贵了。35.00抢人了,20.00差不多了,也就值这个。
  •   书是好书,就是太旧了,书皮太脏。价格还算合理。
  •   因为考研才买的,没有特别喜欢
  •      《文献学讲义》介绍
       莹
       您了解目录、版本和校雠的起源和演变吗?您懂得目录的分类方法吗?您会识别古代各种版本吗?您知道校雠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吗?……有关目录、版本的校雠等方面的问题,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文献学讲义》中都能找到明确的答案。
       《文献学讲义》是已故复旦大学教授王欣夫先生于1957—1960年间在中文系讲授“文献”学课程时的讲稿。王先生毕生致力于目录版本之学,书中搜辑、征引的材料详实丰富,许多院校曾据以翻印作为教材。这部讲义共为四都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文献学的涵义及研究文献学的目的要求;第二部分着重于目录学,不仅解释了目录的意义、目与录的区别,论述了目录学在研治古籍中的作用,同时还介绍了目录最初的分类—一七略和四部,以及历代各种官修和私家目录的概况等;第三部分主要是版本学,扼要地讲述了版本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介绍了版本前的文献材料(甲骨、金石、简犊)及各种写本,然后对北宋至清代的各种版本作了比较详明的论述。第四部分为校雠学,除校雠的意义、起源外,着重讲述了校雠必备的条件、方法和所据的材料,并介绍了自汉刘向父子所创的校雠学直至现代校雠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各时期的不同特点。这部讲义比较完整地勾勒了目录、版本、校雠的全貌,这些学问是研读古书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因此,对于古籍爱好者和有志于研国古代文学、历史的人来说,《文献学讲义》值得一读。
      来自:http://apj1.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CurRec=1&DbCode=CJFQ&dbname=CJFD7993&filename=GJZL198602009&uid=WEEvREdiSUtucElBV1VFR0d5bjY2WWZRdHpkcHl1VG9YaTA9
  •     
       零五年上海世纪出的王欣夫《文献学讲义》,每章节之内,不再设序目,只按信息量之多寡而非著作结构上的层次分成小节,以一黑体句子名之,这样读下来,不时发现后一小节乃属前一小节的子项,或诤诤论辩之后突然有一小节花边新闻,起伏错落,凹凸有致,有趣得很。
      
  •   一直是这样的。 王欣夫的这本书本来就没写完,小标题是他死后他的学生整理时候加的,很乱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