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全集(上下)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廖燕  页数:1049  字数:6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廖燕(1644~1705),是一位孤介特立之士,反对科举八股,他说宋高宗是杀害岳飞的主犯,还说武王伐纣同样是以臣弑君,他对程朱理学攻击尤不遗余力,他写有《永历幸缅始末》一文,用南明年号纪元。这些言行如发生在“康乾盛世”,定会招至杀身之祸。他的文学创作主张自出机杼,独抒性灵,但他并没有走公安、竟陵派的路子,而是自成一家,诗文、书法成就都很可观。由于廖燕僻处南方一隅,又未身居显位,所以他的集子流传不广,后世几至堙没。但在日本,他的集子倒经过几次翻刻,他的声名几与朱舜水并驾齐驱。本书收录廖燕的全部作品,以三种康熙原刻、乾隆续修本《二十七松堂集》为底本并互作校补,并以日本文久二年(1862)、广东中山图书馆藏清抄本、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校补。书后附有《廖燕研究资料汇编》、《廖燕研究篇目》、《廖燕交游录》。举凡生平传记资料、墓志、诗文酬答、评论、交游等资料,搜罗完备,足资研究、阅读。

书籍目录

序言例言高序朱序自序卷一 论 性论一  性善辩略附(一) 性论二  性相近辩略附 汤武论 高宗杀岳武穆论 明太祖论 傅说论 召忽管仲论  如其仁辩略附 诸葛武侯论 孟浩然论 ……卷二 辨卷三 序卷四 序卷五 题词卷六 疏引卷七 记卷八 文卷九 书  卷十 尺牍卷十一 说卷十二 书后卷十三 跋卷十四 傅卷十五 志铭 墓表卷十六 杂着卷十七 杂着卷十八 诗五言古 诗七言古卷十九 诗五言律卷二十 诗七言律卷二十一 诗五言绝句 诗七言绝句傅奇三种附录一、廖燕研究资料汇编附录二、廖燕研究篇目附录三、廖燕全集涉及人物资料汇编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廖燕全集(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网站下载到了全本十六卷文久二年的《二十七松堂集》,无意之中找到,很惊喜。
      打一壶酒慢慢在电脑上翻看。等有时间自己印出来然后线装上。
      
      一直以来想要购买一部线装原刻版本的,但是没有机会。
      手头的一部是上海古籍出的,在卓越网上买的。装订的非常糟糕。书脊都散了架。书页还像也受了潮。
      
      是香港某某商人出资赞助印刷的。仅仅刊行2300册。以前1995年台湾影印过以上日本刻本。还有1999年上海远东出版社翻刻过。但是集几家版本精心校对标点,并附录很多研究资料的全集,这是第一次。廖柴舟一生潦倒,默默无闻死去,首次在当代重印全本的文集居然如此草草印出,可悲,可叹。
      
      并且上海古籍版本只是经过点校,没有笺注。至今研究廖燕卓有所成的有一位李永贤先生,著有《廖燕研究》一书,是他的硕士论文,也没有开始任何对《二十七松堂集》的考证笺注的工作。
      
      廖燕是清初文字狱开始前的极具异端色彩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因为辞去诸生,绝了功名的念头,又偏处岭南一隅,所以不仅生前潦倒,身后也是萧条,直至今日也是和朱舜水先生一样,名在扶桑,不在中土。
      
      日人称廖燕的文章为“朱明三百年之殿。”(《明清八大家文读本》)可见对他极为看重。
      
      廖燕,字人也,号柴舟,广东曲江人。他天性狂简,对程朱理学不屑一顾。为文极具古风。提倡读天地之间的“无字书 ”。《二十七松堂》自序云:
      
       “笔代舌,墨代泪,字代语言,而笺纸代影照,如我立前而与之言而文著焉,则书者以我告我之谓也。且吾将谁告?濛濛者皆是也矣,嗥嗥者皆是矣,虽孔子尤不能告之七十二国,况下此者乎?退而自告之六经之孔子而后可焉,则千古著书之标也。故舌可笔矣,泪可墨矣,语言可字矣,而影照可笺纸矣,而我不书乎?以我告我,宜听之而信且传也。"
      
      “笔代舌,墨代泪,字代语言,而笺纸代影照”,如此性情中人,可谓古来少见。
      “舌可笔矣,泪可墨矣,语言可字矣,而影照可笺纸矣”更是令人如见柴舟立于面前,皆因他的文字率真古朴,如亲自在娓娓道来,泪痕洒满笔端,而他自己的影像也随笔浮现,令读者可以想见。这和黄遵宪的“我手写我口”文学创作主张相同,却是早了几百年。
      
       柴舟少时和塾师曾经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燕问:读书何为?师曰:博取功名。燕问:何为功名?师答:中举第进士。燕问:止此乎?师无以应。(曾璟《廖燕传》)
      一般 “应试教育”的体制里,最可恨的大概就是敢于挑战老师权威的这种学生。就象是现在参加高考的学生问班主任:读书的目的是啥?老师说:上大学,毕业工作,当官儿挣大钱。要是学生接着问:还有别的目的吗?
      老师一定会以看待外星人的目光上下打量之---这已经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年代。
      
      他在当时极力抨击八股取士,也就是 “应试教育”的弊端:
      “世人误以牢记八股,便算读书。偶然及第荣显,便算善读书人。天下岂复有真读书种子者?”
      
      柴舟在《明太祖论》一篇里直指 “吾以为明太祖以制义取士,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柴舟认为八股取士是无形的焚书,手段高过始皇帝百倍。目的则同样是为了禁锢民智,愚弄黔首。
      由此可见其实上天大概是可怜他怀才不遇,保留他为一颗读书种子。柴舟如果真的中了举,当了官,大概很难会逃脱接下来的文字狱大祸。
      
      在《书战国策后》一篇中,他极力赞扬已经日益消失的士人之“气”
      “士莫重乎气,气养之在上,而成之在下,天下未有能以贱而谋贵者矣,何也?其气不足也。”
      把战国时纵横游说的士和束缚于科举的士子做了横向比较,”“气”其实是作为读书人的独立性和气节。
      
      柴舟生平所慕的,乃是“独能摆脱世网以自行其志气,虽至颠踬困厄而不悔”的人物。
      他在所居二十七松堂墙壁上绘了四幅壁画,还特地写了部传奇杂剧《醉画图》把自己写了进去,成了主角:
      开场独白曰:
      “小生姓廖名燕,别号柴舟,本韶州曲江人也,性喜清狂,清憎浊俗。稜稜傲骨,与山林庙堂之外,别寄孤踪;
      矫矫文心,于班马韩苏之间,独开生面。生成豪怀旷识,不必学穷子史,自然暗合古人;炼就野性顽情,任教踏遍天涯,到底谁为自己?与天断命,自甘贫贱煎熬;共数争奇,偏耐诗书赚误。哪顾囊无阿堵,只须腹有奇书。拥被长吟,堆积满床笔墨;看山独啸,携归两袖烟霞。久嫌贴括牢笼,已解头巾束缚。此中心事,除非我辈能知;个里机关,未许腐儒识破。眼前无俗事,堪称此日神仙;壶内有醇醪,便算吾济富贵。正是---志士岂为钱计较,英雄原借酒糊涂。”
      
      这洋洋洒洒的大段开场白,可谓把他自己做了一个素描写生,柴舟的不羁形象立即跃然纸上。接下来就是他如何和四位壁画上的老兄推杯换盏,喝了个酩酊大醉。
      
      其一:杜默哭庙
      讲的是宋人杜默吊项羽祠时大哭,项王泥像和他一同落泪,感怀功业未就。
      柴舟写道:
      “【眠江绿】万古英雄恨,千篇锦绣肠。恼主司,双目红纱障。使书生,怒发冲冠上。赚霸王,怨泪横胸漾。
      真哭得个人愁鬼怆。 ”
       “【玉交枝】你与我名流同党。报经纶,泥途久藏,偏逢主试冬烘样。不由人不脑恨难当。
      (杜先生,我与你不中又何妨)文章一道通上苍,姓名二字留天壤。谁宁耐烦头场二场,谁知道文场武场。”
      直把杜默认做知音。
      
      其二:马周灈足
      唐相马周,初至长安,无人能识,于酒肆内买酒数斗痛饮,剩下的都用来洗了脚。惊动满城,经中郎常何举荐,被太宗重用,由此直上青云。
      柴舟写道:
      【玉抱肚】雄怀骯髒。走天涯,云山渺茫。望酒帘,解渴梅汤。倒琼浆,灈足沧浪。
      以酒洗足,千古奇闻。此等举动,不是大英雄,那个做的出来?
      都只为,胸中豪气郁难藏。因此上,狼藉醇醪做酒狂。
      柴舟云:“马先生,你饮了许多酒,又把来洗足,想已大醉,不敢再劝,我自家饮吧。”
      
      其三:子昂碎琴
      唐陈子昂未遇时,携己诗文百十轴走长安,道遇卖胡琴者,出重金买下,放言自己是个中高手,一市人云集。他碎琴赠文,名声遂震。
      柴舟写道:
      【三学士】奇文万轴辟天荒,争博得筴护山藏,经营数载磨穿砚,携负长安压破囊。珍重几时珠在掌,谁能辨,宝玉光。
      文章既无人识者,丝桐更少知音,真不如碎之为妙。先生此举,正和吾意,等我奉敬一杯。
      柴舟以酒灌画,干了一大杯。
      
      其四:元昊曳碑
      宋张元昊,题诗碑上,使人曳之,而笑其后,欲以此惊动范仲淹,韩琦诸相,借以献策。为二公所疑,投往西夏,为西夏王李元昊所用。
      柴舟叹道:
      【川拨槕】真豪爽,负奇才落拓狂。颇羞惭,携瑟门墙。颇羞惭,携瑟门墙。还须把明珠紧藏。不由人不气冲霄,剑射芒。 只落得走边陲,哭大荒。
      这一杯,柴舟却是罚了范,韩二人,因为他们有眼不识英雄。他们不在左右,柴舟代饮了。
      
      这些位壁画上的人物,都是些曾经怀才不遇,佯狂独行的人。柴舟是借此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的身世。
      “心里事,开胸欲语谁。画中人,饮酒成知己。”
      
      除了诗文,柴舟还工草书,“状如枯木寒石,笔有奇气。人得尺幅,十袭珍之。”(《廖燕传》光绪曲江县志)
      
      孙中山先生的机要秘书李仙根在论书诗《岭南书风》里对柴舟书法赞道:
      
      洒落风神廿七松
      淋漓泼墨写涪翁
      书成退笔藏铭语
      感物存诚谁与同
      
      如此人物,令人读罢掩卷遥想,钦慕之情油然而生。
      突然想到如果柴舟不是生在明末而是生在清末,岂不是可以建立一番功业。可仔细思量,柴舟之所以为柴舟,就是因为他的简傲和落泊,如果当年得志,则不知会如何收场,而文风会不会大变也不得而知。
      
      
      
      
  •   竟然是香港某商心赞助的 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