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文学论考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冈村繁  页数:899  
Tag标签:无  

前言

《冈村繁全集》中译本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我能够在这项中日学术交流工作中聊尽绵薄,感到十分高兴。冈村繁先生是当代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界有代表性的资深学者。他早年师从著名漠学家斯波六郎,斯波先生是二十世纪初日本研究中国学术文化的二乐都学派」代表人物狩野直喜和铃木虎雄的学生,其渊源直接来自于我国干嘉学派。当年王国维亦曾为京都学派作出贡献。冈村先生作为京都学派的后继者之一,其学术风格继承了日本的中国学研究传统。这种传统对于我们今天也可以提供某种借鉴。中国学界对于冈村繁先生的名字并不陌生。二战后日本学者对我国古代文论的研究首推《文心雕龙》,研究涉及有版本、注释、翻译、索引等方面。冈村先生最初研究成果是《文心雕龙索引》,这部书与王利器《文心雕龙通检》均在五十年代问世,成为研究《文心雕龙》的重要的工具性著作。我结识冈村先生也是缘于《文心雕龙》研究。

内容概要

  《冈村繁全集(第7卷):日本汉文学论考(繁体坚排版)》收录了我近二十多年来实时调查考察的研究成果十余篇,主要是关于过去的一千几百年裹,在日本文化史上,特别是在接受中国非常强大的影响后蕴集而成的前后两个时代裹——即古代平安王朝时期的诗赋、说话,以及近世江户时期的漠学、汉诗的实态。由以下五编组成:一《唐宋文学与日本王朝文学》、二《近世九州的汉学、汉诗》、三《龟井南冥〈春秋左传考义〉》、四《近世九州的汉诗》、五《日本接纳中国文艺的类型》。

作者简介

作者:(日)岡村繁 译者:俞慰慈 陈秋萍 等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编 唐宋文学与日本王朝文学第一章 白乐天诗赋与日本王朝诗赋第二章 物语文学的成立与唐宋的民间传说文学第三章 中国文学与王朝物语——试论《斑竹姑娘》与《竹取物语》的关系第二编 近世九州岛的汉翠、汉诗第一章 九州岛北部地区的汉学第二章 筑前地区秋月藩的汉学与教育——秋月乡土馆所藏汉籍管窥第三章 对马宗家文库汉籍(朝鲜本》提要第三编 龟井南冥《春秋左传考义》第一章 试论龟井南冥《春秋左传考义》的现存写本第二章 《春秋左传考义》校勘《春秋左传考义》解说隐公《元年~十一年》桓公(元年~十七年》庄公(元年~三十二年》闵公(元年~二年》僖公(元年~三十三年》文公(元年~十八年》宣公《元年~十八年》成公《元年~十八年》襄公(元年~三十一年》昭公(元年~三十二年》定公《元年~十五年》哀公(元年~廿七年》附论试论竹添井井《左氏会笺》的剽窃行为第四编 近世九州岛的汉诗第一章 僧大潮与近代九州岛汉诗坛第二章 从广濑旭庄汉诗遣稿看其写作过程中的推敲第三章 《东游稿抄》笺注筒井宪序筱崎弼序日本汉文学论考坪井教序1.四月二十九日发药师寺村恒真卿兄弟别直夫兄弟冈养静送而到松江2.游广寿寺3.登龟井神祠4.与僧圆晖恒云平田叔猛别于坛浦5.上关6.舟发上关逢雨7.严岛神祠二首8.舟雨9.稳渡歌10.辆浦11.晚登仙醉寺12.自多度津至松冈13.夜登象头山14.象头山上作……第五编 日本接纳中国文艺的类型各编原著题目与单编发表一览译后记《冈村繁全集》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我将以为教先。【译为现代语】啊,下到平民,上至君王,无一例外好的品性都是由慎重中而来,但先天的品性也会因后天的学习而发生变化。当学到的知识成为各自生活准则的时候,就会让人变成好人或坏人,如果开始就有这种慎重,一定会在是非不分的混乱状态中辨别出是与非。孔子在《论语》中曾说过“相近气”然人们因后天教育而产生差别,但因为最终谁都能走到同一条路上,所以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孔子还说过“习相远”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人们选择的人生道路各不同,到达点自然也就不同。例如,蒙昧和贤明就像拍打过来的层层波浪,波浪中既有通往蒙昧人生的流向,也有通往贤明人生的流向,就像正道和邪道犹如一个岔口,歧路的开辟既有通往治平之路,也有通往祸乱之路。若知如此,就会明白为什么要考究其本源,探讨初衷,观察经纬,调查行动。如能慎重地考虑成功或失败,懂得取舍事物,仔细品味善恶,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了这些,就连逃离政界的隐士也会像失意的文人那样对自己的人生提出质疑。甚至连一身恶习的人也会在出色的老师的教导下寻求道义。

后记

全集的编译出版由王元化先生指导协调,得到上海古籍出版社钱伯城、李国章、王兴康诸位领导的关心支持,得到高克勤、曹明纲两位编审以及具体负责各卷的诸位编辑的积极配合,他们的敬业精神使得全集的出版得以顺利进行。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秘书吴曼青同志亦时与协助。在此一并谨表敬谢。

编辑推荐

《冈村繁全集(第7卷):日本汉文学论考(繁体坚排版)》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日本汉文学论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