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译注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唐]陆羽等著,宋一明译注  页数:157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制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以前,巴蜀地区已经出现茶饮,并于秦汉时期向长江中下游等地区传播。经两晋南北朝三百馀年的发展,南方地区的饮茶习俗已经较为普遍。但即使是这样,饮茶在隋唐以前仍然处于童年时期一一无论是制茶的技艺,还是饮茶的方式,都比较粗陋。到了唐代这一中国茶文化开始发达的时期,情况才大为改观,而唐代茶事兴盛的表现之一,即是陆羽《茶经》的出现。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不知所生,三岁时被竟陵龙盖寺(后改称西塔寺)智积禅师收养。成年后因不愿学佛而逃离寺院,投靠伶班,“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陆文学自传》),并写了《谑谈》三篇。天宝年间,陆羽得到贬谪至竟陵的河南尹李公齐及礼部郎中崔国辅的赏识和提携,并在此期间读了一些书,为曰后写作《茶经》打下初步基础。至德三载(757),陆羽游历至浙江湖州,与当地的著名诗僧皎然有较深的交往,成为“缁素忘年之交”。上元初年,陆羽隐居湖州苕溪,闭门读书,自号“桑苎翁”,《茶经》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

内容概要

《茶经》为唐代陆羽所著,大概成书于唐上元初年,陆羽隐居湖州苕溪之时。《茶经》既反映了唐代茶业的兴盛,又是中国茶学的拓荒之作,也是后世茶书的楷模。全书共十篇,在《一之源》、《二之具》等前六篇中,陆羽详细介绍了茶的起源及鉴别方法、制造饼茶的器具、煎茶与饮茶的器具、煎茶的方法、茶的饮用方法等内容。在《七之事》中,主要收集了大量陆羽之前的茶史资料;《八之出》中,主要介绍了唐代茶业的主要产地,并分级品评。这都为后人研究唐代茶业的发展提供了详细的资料。《茶经》以其丰富的内容对中国乃至世界茶史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书译注,以陶氏影宋《百川学海》本《茶经》为底本,并校以多种版本,以求详实、准确。译注者在对原书进行校勘的基础上,对各种术语、名词作了科学的注释,并有白话文翻译,以帮助读者理解这部古代科技著作。本书还收录了宋代蔡襄的《茶录》和宋代《品茶要录》,一并解释、翻译,希望读者能够对中国茶业的发展和饮茶习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前言凡例茶经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四之器  五之煮  六之饮  七之事  八之出  九之略  十之图茶录  序  上篇 论茶  下篇 论茶器  后序品茶要录 序 一、采造过时 二、白合盗叶 三、入杂 四、蒸不熟 五、过熟 六、焦釜 七、压黄 八、渍膏 九、伤焙 十、辨壑源、沙溪 后论茶疏 产茶 今古制法 采摘 炒茶 岕中制法 收藏 置顿 取用 包裹 日用顿置 择水 贮水 肖水 煮水器 火候 烹点 秤量 汤候 瓯注 荡涤 饮啜 论客 茶所 洗茶 童子 饮时 宜辍 不宜用 不宜近 良友 出游 权宜 虎林水 宜节 辨讹 考本

章节摘录

  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1]形。厚三分[2],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3]。凡三足,古文[4]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5]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6]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7]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飙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8]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置埔垛[9]于其内,设三格:其一格有翟[10]焉,翟者,火禽也,画一卦曰离;其一格有彪[11]焉,彪者,风兽也,画一卦日巽;其一格有鱼焉,鱼者,水虫也,画一卦日坎。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其饰以连葩、垂蔓、曲水、方文之类。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其灰承,作三足铁拌台之。  【注释】  [1]鼎:古代器物名,其形制常为三足两耳,早期用于烹煮食物,后为祭祀或铭记功绩的礼器。  [2]分:唐代度制有大小之分,一分约等于现在的0.36厘米或0.3厘米。  [3]圬墁:涂抹,此处指在风炉内壁涂泥。  [4]古文:泛指演变为小篆之前的各种古文字。  [5]坎上巽下离于中:坎、巽、离均是《周易》的卦名。坎象征水,巽象征风,离象征火,下文中所说的“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指出了坎上巽下离于中的象征意义。即煮茶时,水在风炉上面的锅中,火在风炉内燃烧,风从风炉下进入帮助燃烧。  (6]体均五行去百疾:意为具备五行,能祛除各种疾病。五行,古人把能够构成各种物质的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称为五行。  [7]圣唐灭胡明年铸:圣唐灭胡,指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彻底平定安史之乱。明年,第二年,即公元764年。也有观点认为唐肃宗回到长安的至德二年(757)为唐朝“中兴”且“灭胡”的年份,“灭胡明年”则为公元758年。  (8]伊公:指商臣伊尹,传说他善于烹煮。《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9]增垛:堆积的小山、小土堆。这里指风炉内放置架锅用的支撑物,其上部形状像城墙堞雉一样。  [10]翟:长尾的野鸡。古人以其象征火,因而在其形象旁铸刻离卦。  [11]彪:虎,古人以虎为风兽。  [12]连葩:连缀缠绕的花朵。  [13]垂蔓:下垂的茎。  [14]铁桦:铁盘子。袢,同“盘”。  【译文】  风炉,是用铜或铁铸造而成的,就像古代鼎的形状。炉壁厚三分,炉口边宽九分,空出剩下的六分,炉内壁用泥涂抹。风炉共有三只脚,脚上用上古文字铸有二十一个字,一只脚上是“坎上巽下离于中”,另一只脚上是“体均五行去百疾”,还有一只脚上是“圣唐灭胡明年铸”。这三只脚之间,留出三个洞口,把底下的一个口当作通风、漏灰的地方。口之上也用古文铸有六个字:一个口上铸着“伊公”二字,另一个口上铸着“羹陆”二字,还有一个口上铸着“氏茶”二字,连起来就是“伊公羹,陆氏茶”的句子。炉内放置炉床及有三个支鳆的架,一个支鳆上面画着野鸡,因为野鸡是象征火的禽类,就再铸上“离卦”;一个上面画着虎,因为虎是象征风的兽类,就再铸上“巽卦”;一个上面画着鱼,因为鱼是象征水的物类,就再铸上“坎卦”。巽代表风,离代表火,坎代表水,风能使火旺盛,火能把水烧开,所以铸上这三个卦。炉身上有连缀的花朵、下垂的藤蔓、曲折的水波纹、几何花纹之类的图案作为装饰。风炉有的是用铁制成的,有的是泥制成的。灰承,是有三只脚的像桌台一样的铁盘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茶经译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6条)

 
 

  •   《茶经》一书闻名甚早,而翻阅这本书却是近日之事,而通书卒读也不过三两天的时间而已。事实上,《茶经》篇幅并不长,恰如作者在最后所言,大可“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而“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亦小结了《茶经》一书的全部内容。茶事由来已久,唐宋大盛,绵延至今,恰如译注者在“前言”中所言,《茶经》既是中国茶学的拓荒之作,也是后世茶书的楷模,该版本收录的宋代蔡襄的《茶录》(专论当时福建建安茶的烹煮、点试)、黄儒的《品茶要录》,明代许次纾的《茶疏》,我们都不难发现《茶经》对其影响,而诸篇茶论向我们介绍了采茶、制茶、烹茶、品茶、鉴茶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我们对茶的利用和赏鉴历史,虽然时过境迁,由茶羹、煮食而冲泡,由抹茶、团茶而散茶,如此种种都已发生很多的变化,但内中的方法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确为好茶人需要好好品读的一本好书!不惟如此,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自古已为文人墨客、幽人雅士所钟爱,融入其生活中、诗词中,所以喜好古典诗词、尤钟唐宋者,阅此更能体味其风流逸韵。而《茶经·七之事》收录自上古迄至中唐诸典籍中言及茶的条目,内容有记魏晋名士陆纳拟以茶和果品款待谢安,而其兄子陆俶则恐其叔照顾不周,私下准备了珍馐佳肴招呼谢安,等到谢安离开后,陆纳打了陆俶 四十丈,并说:‘汝既不能光益叔父,柰何秽吾素业?’”,读来让人解颐,而魏晋风流于词亦可见一斑,恰逢国朝倡俭,斯亦可为当路者鉴也。
  •   爱茶之人自然需要看过《茶经》,虽然时过境迁,茶的载体和受体都有所变化,可其在中华文化中的积淀不曾稍减。本书好在除《茶经》外,还收录了宋代蔡襄《茶录》和宋代黄儒《品茶要录》,都是中国茶文化的经典之作,正可比较阅读。
  •   大陆对于陆羽的研究始于八零年代,短短的几年,陆羽就有数个译本:邓乃朋《茶经注释》张芳赐赵从礼喻盛甫《茶经浅释》傅树勤欧阳勋《陆羽茶经译注》蔡嘉德吕维新《茶经语释》吴觉农《茶经评释》周靖民校注《陆羽茶经校释》。八年内有六个译本,这是在整个陆羽研究里,任何一个国度都没有出现的大丰收状况。可见大陆的潜力着实惊人。 个人觉得,这个译本很适合初学者,深入浅出,丰富而全面,很能够增长知识,熏陶情操~~
  •   这本书装帧非常好,精装版的,而且读来很有古韵


    《茶经》是陆羽在各大茶区观察了茶叶的生长规律、观察了茶农对茶叶的加工,进一步分析了茶叶的品质的优劣,并学习了民间烹茶的良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规律
  •   里面有陆羽的《茶经》还有其他人的几篇,是合集,书本还是可以的。如果想了解茶,可以看另外一部《茶人三部曲》更易于接受!
  •   陆羽的《茶经》被称为我国最早的茶学专著一点也不过分,这是陆羽对人类的贡献,值得拜读和收藏。
  •   我喝茶,研究茶,当然要从陆羽的茶经开始,这是茶人必备
  •   里面不仅有陆羽的茶经,还有其他关于茶的古籍,细细品来,非常不错。只是现代的工业已经将古老的茶经改变了许多,许多东西实施起来不你们现实,当然除非你非常有时间同时非常有钱。
  •   有茶经、茶录、品茶要录、茶疏,四合一,结合阅读,受益匪浅!
  •   刚读完茶经,后面还加3篇宋朝的茶论,内容太全面了,注释、译文很好,因为出版社强大!
  •   茶经本身很短,但本书收录了一些历史上相关的茶人对茶的研究书作,校译得很好的,值得一读。
  •   茶经译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 好评
  •   茶经译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
  •   很不错的书,很喜欢~~~~~~~~~~~~~装帧很精美,里面的书是布面的。译注什么的都很详细,可以看出翻译什么的很专业很用心。还附加了另外三篇与茶有关的文章,都很不错。上海古籍的书质量还是很不错的~
  •   我还没仔细看才发现茶经好短,后面一半都不是陆羽的了宋代的人的感受以后买套茶具慢慢试验
  •   茶经就是茶的文化啊,爱茶的朋友一定要读哦
  •   是一本好书 不仅有《茶经》 还附了几个其他朝代的茶论著 值得购买
  •   <茶经译注>在同类书中是上品.
  •   这个出版社的书 我很放心 因为买了四五本了。有时候会专挑这个出版社的书买。

    质量很让人放心。

    茶经内容不错。看了可以学到不少知识。而且有白话文翻译 这是让我最开心的事情。
  •   本书可读性强,翻译过了,闲来无事可以拿来一读,了解我国的荼文化和茶的相关知识
  •   是一本经典的学茶的书,只是阅读时需要文言基础
  •   收录了茶经三篇,对于了解茶文化的形成和转变有帮助,书籍的装帧和设计都可圈可点!个人推荐购买!
  •   书不错,对中国茶的品鉴讲了很多,也讲的不错,是本好书。
  •   市面上关于《茶经》的书太多了,都是些所谓铜版纸印刷,里面充斥着图不对题的插画,厚的可以当板砖的书,当然这样的后果就是定价。。。
    这本书白纸黑字,没有任何的装饰,原文,译文,注释,注音,出处的考证等等,一五一十,让你 有真正读书的感觉!
  •   很是不错,由于对茶感兴趣,买了这本书,读了后,也是大长见识。印刷质量不错,原文与翻译等在字体上有明显的区分。很是好,好评啊
  •   中国的茶文化值得研究,研究茶文化首推茶经
  •   古籍《茶经》中的文字晦涩难懂,影响了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本适合现代人阅读的,当然结合古籍看会更好!
  •   很专业的样子,如对茶想有点儿研究,这书必看。
  •   不错,内容不多,看完对茶有进一步了解
  •   了解茶的家世
  •   茶亦有道,守道为尊。传承本是一种美德,方有生生不息的族魂。
  •   茶经很早就想拥有,此次终于买来一读
  •   我国的茶文化渊源流长,能读到古人的茶经,太好了。
  •   这一版的《茶经》是最好的!
  •   爱古籍 爱茶经
  •   陆羽真的是牛,小日本的茶道若是没有这本书,能有多少?
  •   这个版本的很舒服,硬皮的,干干净净的封面。里面的译注也比较详细,字体合适,总之,很满意!
  •   慕名而买,还没细读。但译注很详细。
  •   印刷精美,译注很详细。很让人有阅读的兴趣
  •   没有多余的文字,译注简洁明确。
  •   这是必须了解的古代科技和文化名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古代科技丛书很不错,很少出版,准备收集一套
  •   此书是介绍中国茶文化最权威的著作,有注释和译文。值得收藏
  •   最初看到这本书时不太喜欢她的装帧设计,因为看上去像是旧的,不过看久了还挺耐看的。
    还有就是书的内容很好,注释也很好,非常满意!
  •   内容翔实,注释详细,感觉不错
  •   包装很给力,居然用了盒子~~~开心~~~但是书虽然是硬纸板套纸皮,可是内容页子很脆弱,一翻就掉了= =!内容注释还不错~
  •   一本很古朴的书,让你在喧嚣中拥有一篇宁静的心田。
  •   喜欢喝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可以看看,很不错,包装简洁,字的解释也很清楚!
  •   买不起西泠印社打完折后588的书,上海古籍的也不错,注解也挺详细的,是一本好书
  •   书的内容很好,但发货时当当没有注意,书脊都裂了...唉...
  •   著名的中国茶文化专业著作。
  •   精装,原文、注释、译文相得益彰,给老婆买的,她看起来也不觉得很累,很好的版本。
  •   好书不厌百回看,好书也不厌好版本~
  •   有注译和全文翻译的
  •   有古文,有白话文,挺好
  •   很喜欢中国的茶文化,人在学校,直接寄回家了,还没看到这本书,看别人评价的才买的这本,应该还可以
  •   书的外包带有塑封,很好的保护,出版商很用心,价格公道。上海古籍出版社,质量没的说。就是装订的不是很平整,略显瑕疵的是书页内侧装订线的附近有鼓包不平的地方,但是不影响阅读。纸张很轻还很厚实,既不累手也有质感。
  •   古人古书,比今人今书好(内容)
  •   这样的书是闲暇时体验解闷的
  •   书拿到了,很不错。赞一个
  •   内容不错,解释得也还挺好的
  •   薄薄的一个小册子,但内容很丰富,文言文阅读需要一定的功底
  •   内容很精典,但由于是古文,读起来稍微有些吃力,因为茶文化本身就比较稍微偏冷一点,个别文字和词语的理解上,稍微吃力一些。
  •   这套书都不错,买了好几本。
  •   书收到,满意
  •   书看了,纸张好,值得一读。
  •   很好的书,外观好看,硬皮书很值呢,里面纸张、印刷都是很老的那种,看起来很让人静心呢
  •   很喜欢看的书 看了好多次了
  •   非常好的书,有感觉
  •   书好、发货快、送货及时
  •   书如其名。精华读书
  •   书还没读,翻了一下,感觉还行!
  •   书不错,但是书很薄。
  •   刚到的书,就印刷等方面的质量来看非常好。
  •   书还好,文言文难点
  •   这个书不错,一本经典继续流传
  •   妙书!
  •   书没怎么看呢就散了页了。。。
  •   今天收到,书很不错,书包裹得很好!
  •   有注释有原文,硬皮的很趁手
  •   精装本,轻型纸张,排版、字体都很好,有注释有译文,买了不后悔的好书!
  •   学茶道必须的
  •   版本、印刷、译文都不错,看着很舒服!
  •   还没看完,觉得版本不错 就是印刷有些小小的问题 不过看上去很有质感
  •   译的好,连生僻子都标了注音并解释,适合闲暇时静心细品,颐养性情。
  •   文化深,底蕴深。希望大家多读国学经典!!!
  •   与研究性学习研究的课题有关,虽然是文言文,但有解析,很有学术气息的一本书
  •   可以了解下,实用就谈不上了
  •   挺好,了解一下。
  •   有助于了解茶文化
  •   受益匪浅,了解了很多知识
  •   了解一下古人的生活细节
  •   非常好,内容翔实,编者肯定下了很多工夫
  •   内容太少,字也太小,不方便阅读。
  •   内容很负责
  •   内容没看,但包装设计什么的都很好
  •   这个系列都不错,包括封面和内容都很好,里面的注也很详尽。
  •   排版很舒服,内容很不错。该有的都有了,值得收藏。
  •   封面有点失败,内容尚可
  •   内容好,纸张质量一般,但是是线装的,应该笔记比较结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