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斋论印三集

出版时间:2007年8月1日  出版社:第1版 (2007年8月1日)  作者:孙慰祖  页数:37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可斋论印三集》是作者继《孙慰祖论印文稿》、《可斋论印新稿》出版后又一本印学研究文集,收入了作者近四年中所撰文稿三十余篇。  作者近年的研究涉及中国印学领域的诸多方面。《可斋论印三集》有关古玺印断代与辨伪的篇章,与已经出版的文集前后承接,是作者持续倾力多年的中国古印鉴定研究课题的一部分。辑入《可斋论印三集》的一系列有关出土印学数据与中外古代印迹的考订文字,事涉考古学及其他历史文物研究,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陈鸿寿、昊涵等若干印人与印人群体研究专题,则是作者明清及近代篆刻史系列研究的续篇。作者的印学研究文字素以严谨崇实、开掘深入为显著风格,新论题、新视角、新数据、新观点亦是贯穿《可斋论印三集》所辑文稿的鲜明特色。

作者简介

  孙慰祖,别署可斋,现为-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理事兼印学理沦与社史研究室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出版编着有:《两汉官印汇考》、《秦汉金文汇编》(合作)、《印章》、《古封泥集成》、《封泥:发现与研究》、《中国古代封泥》、《中国篆刻全集·汉代卷》、《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邓石如篆刻》、《陈鸿寿篆刻》、《孙慰祖论印文稿》、《可斋论印新稿》、《印裹印外》(合作)、《孙慰祖印稿》、《孙慰祖印选》等20部。  书法篆刻作品曾入展全国一、二、三屈篆刻艺术展,全国四、五猪书法篆刻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特邀)、呻,嘲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及中日、中韩书法篆刻交流展等。

书籍目录

中国古玺印的特质与汉印体系从“皇后之玺”到“天元皇太后玺”--陕西出土帝后玺所涉印史二题封泥、印章所见秦汉官印制度的几个问题古玺印断代考例续《鸭雄绿斋藏中国古玺印精选》序唐代私印鉴别初论唐宋官私印与篆刻艺术隋唐宋元玺印的断代与辨伪北宋私印鉴别初论新收《阁帖》所见两宋印迹考《有邻馆旧藏宋元明清私印》序日本早期文书上所钤官印管窥?斋印事七题--关于《十钟山房印举》和《封泥考略》相家巷封泥与秦官制研究--《新出相家巷秦封泥》代序马王堆汉墓出土印章与封泥之再研究临淄新出封泥述略想起了哈佛校规未央宫遗址新出王莽封泥再释新出汝南郡封泥群的初步研究财富等级謇美--谈谈历代印章的材质送挥水给圜主人遗印邓石如篆刻跋涉在仕途舆艺术之间--隙鸿寿行略舆塾事考隙鸿寿年表曼生何曾宰阳羡曼生一家人航雪老人遗印初解吴涵舆吴昌硕篆刻的凰格关联--兼议缶翁篆刻的合作问题近现代海上篆刻家群髓的遁承舆经济生活--海上篆刻史之一章西泠印社社员在海上的早期艺术活动上海博物馆藏《福厂印稿》及其他其学卓越厥功甚伟--马衡先生舆西泠印社艺术的革新家和播火者--方去疾先生的篆刻可齐印跋附录可齐印论别录后记

章节摘录

  稍梳理一下吴隐与其他三位创社人的一生业绩与生活轨迹,不难透视其人对于印学之道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这首先是学术、艺术的痴情使然。前文所检获的一些史料已经揭示,吴隐建上海“西泠”以后,经营虽为其立足点,实际上却开启了印社实业的先声;撇开吴隐对于西泠印社的实际赞助不论,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吴氏父子两代围绕西泠印社宗旨,竭力推进金石书画文化,持续有力地扩大初创期印社社会影响的努力与成效,这是无法低估的史实。  我们避免陷入一个误区,以西泠印社后半个世纪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的影响去丈量20世纪初至20、30年代草创时期印社的社会地位,进而以今天的商业逻辑去推论吴氏的动因与揣测当时社名的实际价值,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的印社地位是百年时间、几代社员以个体和整体的社会活动创造的学术与艺术高度层层迭加的结果,也包含近几十年来新的社会条件的注入。而吴隐“上海西泠印社”的文化企业存续期间,社团主要处于箪路蓝缕的早期阶段,立社诸君子及后来延为社长的,此期亦多居沪滨,故亦是社团未有实质展开稳定的、经常性的集体社会活动的时期。因此,以当年吴隐父子的特定身份,其艺术活动及业绩和上海西泠印社的作为,是西泠印社功能的部分体现、代偿和延伸,在扩张社会影响和提升学术形象两方面为百年西泠印社历史地位的形成,作出了他的贡献,而并非完全是个人的行为和形象,甚至其自己也无法离开社会以及所处同人群体对他的定位。从吴氏父子出版了一批当时社员、印人印谱和代为部分社员接件,提供沪上金石书画团体的会所等事实来看,上海“西泠”同时还承担着部分社员、社友的聚会、联系功能,至少某个时期如此。这和20世纪5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转型,产权归属发生变化后的上海西泠印社,是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经济性质和不同主事人、不同经营宗旨的两个阶段。  三、海上社会经济文化的地位,对艺术家本身的成就、风格与名望,具有强势的提升力和传播力。这是此期众多社内外印人走进海上的原因之一。海上是既存在诱惑,又具备挑战的竞艺场。大都市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市民的文化品味,移民城市的特点使受众对风格迥异、性格不一的篆刻艺术家具有很大的兼容性,雅俗共赏,雄浑与工秀都可以并存;同时,也是众多来源不一、风格谱系各异的艺术家个性张扬的结果。这个群体的构成与风格都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体系。海上印人与周围地区特别是浙、苏两省的中心城市往来频繁,流动促进了印坛的繁荣与艺术风格的共振。一些流派风格本身是由移居海上的外地印家传人的,通过融汇吐纳,回流与播迁的印人也将在海上所获得的风习传播到各地。海上及时出版的众多媒介也有力推动了活动、创作与艺术家名声的传播。半个多世纪海上篆刻的繁盛期,就这样不断向外辐射巨大的能量。这是此期众多海上前辈社员具有超地域影响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经过这一方热土的洗礼,艺术史上便没有他们现在的地位;同样,近现代上海如果没有吸纳这些艺术人才的生态条件,也就没有今天我们面对的海上篆刻现象。  四、社员在海上的早期活动承载了保存传统文脉、振兴艺术的社会使命。显然,海上成为近现代书画篆刻艺术与印学发展的重镇,有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与多种文化背景作为条件。由此形成的场效应,不断吸附各地艺术人才流入。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可斋论印三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