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朱政惠  页数:431  
Tag标签:无  

前言

  目前,国内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正积极开展起来,如何使对它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并跨入真正的学科建设,也受剑越来越多的关注。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认为,对国际汉学的研究,“应当采用学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将汉学的递嬗放在社会与思想的历史背景中考察”,“和其他种种学科一样,汉学也受着各时代思潮的推动、制约,不了解这些思潮的性质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便无法充分认识汉学不同流派的特点和意义”(《(国际汉学著作提要)序》,江西教育山版社,1996年)。这一学术主张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  我们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起步十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当时开始这一研究,主要是为了深入对中国近代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而这些不同于中国传统史学的近现代史学流派,都受到海外史学思想和史学思潮的很大影响,因此必须从史学的国际交流及其互动的视角去观察和认识。在此过程中,比较文学、接受美学等理论探讨的兴起,曾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使我们剥本土史学的研究延伸到对海外中同史学的比较研究,并拓展到对海外汉学、海外中国学发展史的探讨。在此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的学科基础和方法论的重要指导作用。根据其学科理论和基本方法,海外中闻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海外的中国学家、中国学著作、中国学机构,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编纂理念,通过对其历史原貌及其学术流变的考察,探究其学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出有益于我们学科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以我们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十分匝视与对象国历史及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联系考察,注意对象国与中围的外交关系及重大国际事件的联系考察,关心国际学术思潮与列象同学术思潮的互动关系等。

内容概要

  《中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是作为《美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的辅篇出现的,主要收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者对美国中国学研究情况的相关论文。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学研究基地之一,很多问题的探讨处于世界中国学的前沿,所以对它的研究是了解这个国家中国学的需要,也是深入世界中国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路径。开展对美国中国学的研究以后,编者一直认为,编纂一本美国学者对于自己国家中国学发展情况反思和回顾性质的论文集是必要的,这对于编者了解其中国学发展大势是必要的,也是研究者进行这方面教学和研究的基本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前言卷上美中贸易与美国中国史研究的奠基(殖民时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中国史研究专业队伍的形成及其史学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美国对中国的研究美国现代中国学的批判思潮与“中国中心观”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观”——当代美国中国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国际学术思潮与美国的中国史研究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近年来西方汉学清史研究若干范式近三十年来美国的中国地方史研究对美国学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社会史的回顾美国清史资料及其研究述略——以历史学研究为主线的考察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的若干问题当代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卷下卫三畏与美国汉学的起源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的中国观劳费汉学研究述评拉铁摩尔和他的中国问题研究费正清与美国的中国学史华慈的中国学研究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论列文森的中国学研究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魏斐德的中国学孔飞力清史研究述略史景迁的史学内涵和意义论柯文的“中国中心观”裴宜理教授的中国学研究

章节摘录

  受现代化理论影响的西方汉学家于是把重构清代中国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思想文化历程视为己任。英年早逝的美国汉学家列文森写下了他的《儒教中同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试图探讨是否有迹象表明“貌似稳定的带传统性的中国社会,无需西方工业主义入侵起催化作用,也能够独立发展为具有科学气质的社会”。孔飞力的力作《帝制晚清中国的叛乱及其敌人》提出一个有趣的假设:处在衰亡状态中的清代文化“很可能就要从自身内部生成某种社会与政治组织的新形式。”按照现代化理论,文化价值观的转变,是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关键。  列文森的研究使他发现了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精神的若干影响深远的内在矛盾,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与价值”的冲突。19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无论是精英还是社会大多数人都仍相信中国的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天经地义,十分优越。西方现代性的挑战,使他们开始怀疑两千年来确立的文化的有效性,并意识到必须完成一个新的历史使命,向近代社会转变,达到与西方同等的发展水半。而这意味着抛弃重要的中国文化传统,接受西方的文明价值观。长期形成的中国文化中心主义使许多儒教知识分子总想重建与西方对等的心理态势,即使在承认西方物质文明的优越性时,也要在想象中找到在心理上同西方对等的精神依托。中国的近代思想史就表现为两种思潮相互激荡,虚无主义者和激进思想家日益背弃传统,而保守主义者则使传统日益僵化。每一个不能使中国马上达到与西方对等的现代化方策都会受到激进主义者的批判,然后在中国开始新一轮的寻找解决“历史与价值”冲突的方案,直到历史与价值协调,并恢复心灵宁静。  列文森的解读已超出了晚清历史,而能应用于民国初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包括1919年的东西文化论战、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文化大革命”和80年代兴起的“文化与现代化的讨论”。列文森认为清末许多著名的革新派官僚如曾同藩等人的文化认同发生变化并出现折中主义倾向。在列文森看来,儒教到19世纪末叶,已丧失客观意义,因为它已和现实脱节,并不再是能对社会起规范作用的意识形态,而退缩为一种伦理理想。尽管当时许多具有传统意识的思想家仍然活着,但两千年来曾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思想的儒教已经死亡。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