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藏探要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王永林  页数:226  
Tag标签:无  

前言

书画收藏活动,尤其是古代书画收藏活动,有几方面的条件是必备的:浓厚的兴趣、较为富裕的经济、相当的鉴赏能力(或具借助鉴赏能力的条件)及较好的机缘。收藏活动的前题是鉴赏,没有鉴赏,不辨真伪美丑,就谈不上收藏,所以许多大收藏家同时也是鉴赏家。又因为收藏活动发生于兴趣,鉴赏家的成功也离不开兴趣,鉴赏家兼而收藏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鉴和藏是不可分的!收藏同时又是一种涉及经济交易的事,只有在“刻骨铭心”的经济得失中磨练,才能成就一双鉴真辨伪的眼睛。我们的许多前辈鉴定大家,大约无一例外地看重书画市场。吴湖帆、张大干先生与徐邦达老师的鉴定经历,大约都是从购买第一幅古书画开始的。书画市场是一个鱼龙混杂的锻炼目力的好去处,尤其是频繁的拍卖预展,数以千百计的书画作品,或古或今,或真或假,或半真半假,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这种机会,大学里没有,即使博物馆也无如这般丰富。拍卖场是古今艺术品的江河湖海,商家以为有利益的空间,藏家以为有觅宝的机遇,对鉴赏研究者而言,则是检验旧认识、发现新课题的大学堂。八年前,徐邦达老师在北京嘉德拍卖会拍得王原祁《为尧日作山水图》,这是王原祁去世前一年的作品,笔墨沉厚且有较浓的抽象意味,再点缀以深深浅浅的色块,全不同于其早、中期的模式,这正是邦达师的最爱。一年后我去看他,他的兴奋竟然没有减退,又取出重新装裱后的这幅画给我看,他郑重地对我说:“这是中国的‘印象派’啊!”所谓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该画派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段,在户外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物象的瞬间印象。后来塞尚、凡·高等,在印象派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主观感受,又被称之为“后印象画派”。邦达师所说的“印象派”是指其后期强调主观感受的阶段。“中国的印象派”,应该说元代已见端倪,倪云林作画,自谓“写胸中逸气”,其主观因素可想而知。到了晚明董其昌,山水画的抽象因素开始突出,形成半抽象的程式。这一程式,在王原祁手中深化,又辅以斑驳随意的色彩,便完成了一个新的创造。邦达师给予他这个称号,是看到他与西洋印象派的异曲同工之处,人类艺术,总是可比的。然而中国的印象派却早于西洋印象派两个世纪呢!收藏在精神方面有多个层次:了解、认识到欣赏是第一阶段;从欣赏到研究,即进入了第二阶段;考证至于发现,应是最高阶段了。收藏的快乐,也是伴随着这些阶段逐步深入的。烟云过眼,给我们带来了片时的愉悦、久久的思念和一生的滋养。我们如果从中得到启示,有所思考和发现,惠及社会,那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本书撰写者王永林老弟,涉足书画鉴藏二十余载,与我过从也十几年了。他勤奋多思,并在实战中得到锻炼,是可信之才。两整天的对话、访谈,由他整理成文,所述所论,皆我一家之言,未必妥当精确,还请阅者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两位著名书画鉴定家萧平教授与徐建融教授以当下书画鉴定和艺术品市场为话题进行的访谈。本书分鉴定篇和收藏与市场篇。两位学者以谈书画鉴定为主线,兼及书画创作与个人的艺术经历,以此印证鉴定与创作、学养之间的关系,既有书画鉴定微观具体的案例,又有对艺术品市场宏观看法。本书针对当下艺术品市场发生的一些“鉴定”乱相,深入浅出,言之有物。实为广大艺术品收藏、投资者必读之书。

作者简介

王永林,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芜湖书画院特聘画师,黄叶村书画艺术研究会学术总监。从事中国名家书画收藏、鉴赏和投资研究逾二十年,与徐建融先生合著《书画投资实战指南》,并在《中国文物报》、《中国书画报》、《文汇报》、《美术报》、《文物天地》、《艺术市场》、《收藏》等报刊,发表关于中国名家书画收藏鉴赏、市场评论方面文章200余篇。

书籍目录

鉴定篇  壹  鉴定现在已成为收藏或投资书画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收藏者  欲将藏品传之后世,需要的是艺术品而非垃圾,投资者十白钱打  了水漂,到该出手时却出不了手。因此,鉴定家自然就成为人  们备加关注的人物,那什么人能成为书画鉴定家?鉴定家需要  什么样的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贰  两位老师都是美术史论、书画鉴定与书画实践同步共进的,那  么“知行合一”对你们的绘画实践有无影响,其在书画鉴定上  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叁  我曾读过两位老师的很多美文和诗词,应该说你们都是有着很  高文学修养的书画家,那么具备很高的文学修养对你们在传统  书画的学习和创作上有着多大的帮助,在书画鉴定上起着什么  样的作用?你们书画中透出的雅逸之气,是否可以理解成如吴  湖帆的画因具词境则隽秀,陆俨少的画因具诗意则苍浑,谢稚  柳、徐邦达诗、词、文、赋并具,则画呈俊朗雅逸之态?  肆  作为当代著名书画家、书画鉴定家、美术史论家,在你们眼中对  历代书画名家(列举数位)是什么样的认识?同时对当代可称书  画大家的(列举数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区别在哪里?  伍  徐老师曾说:“今天书画界的情况,论创作,今不如昔;论  鉴定,今不如昔;但论作伪,昔不如今,而且大大地不如  今。”这是否对当今的书画创作和鉴定过于悲观,而对市场上  的作伪者又过分高估了?  陆  很多人认为当代是一个无大师时代,书画创作浮躁的现状中几  乎产生不了书画大师,你们怎么看?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作  品可以传世的中国画家?  柒  传统中国画是要讲究法度的,现在大多数人好像不提法度  了。因为艺术多元了,似乎谁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可以随便  画,你们对此怎么看?  捌  当今的书画鉴定是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代,市场上对书画作品  莫哀一是、真伪难辨(或不辨)的现象,使鉴定家这个称号蒙  上了一层阴影。应当如何看待这雾里看花的世界?请身为著名  书画鉴定家的你们,为我们谈一谈你们在书画鉴定方面的经历  和对此现象的看法。  玖  当前艺术品市场中的书画鉴定家有三类:一是官封或学术界、  业界认可的鉴定家:二是活跃在市场一线,具备买卖实战经  验,有真伪辨识能力的“草根”鉴定行家;三是没有一线实战  经验,只是从文字到文字的一些报刊、杂志的文章写手,自封  的“鉴定家”。应如何认识和看待这三类鉴定家?  拾  徐老师曾写过《当代书画鉴定的三大流派》一文,里面说到三大  派,一、实践派吴湖帆、张大干、谢稚柳,重点在笔墨风格;  二、经验派徐邦达、张珩,主要大量比对实物、积累经验,重点  也在笔墨风格:三、考订派启功、傅熹年,重点在文献考订。你  是如何把对传统书画的学习、创作和书画鉴定相融合的?你是否  也属文中所说的第一类鉴定家,就是鉴定书画时“重点在笔墨风  格”?萧老师怎么看“当代书画鉴定的三大流派”的划分?你  是如何把对传统书画的学习、创作和书画鉴定相融合的?你鉴定  书画时的“重点在笔墨风格”吗?  拾壹  作为著名书画鉴定家,你们如何看待当代的书画鉴定已进入无  大师时代的这种说法?  拾贰  当代的书画鉴定家有无可能建立起如前辈鉴定大师们那样的学  术权威性和市场号召力?  拾叁  萧老师在书画鉴定的艺术感知上近于徐邦达先生,而在书画鉴  定的直觉上似更接近于吴湖帆先生:徐老师在书画鉴定的艺术  感知上近于谢稚柳先生,而在书画鉴定的模糊度上似更接近于  启功先生,我这样的认识对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拾肆  徐老师提出的“小名头的作品‘无真伪’论”,有人对此谈过  不同看法,认为小名头与大名头一样,也有他们的个性笔墨风  格(虽个性没有大名头强)和时代风格、地域风格,认真鉴别  是可以判定的,下“无真伪”这个定论,是否失于草率,且助  长造假小名头书画之风?  萧老师对“小名头的作品‘无真伪’  论”如何看?  拾伍  你们既是书画家又是书画鉴定家,你们是如何看待当前书画市  场中关于书画鉴定方面的诸多问题?近年来当代书画作品的鉴  定是鉴定家鉴定好?还是书画家本人鉴定好?一直是一个争论  不休的话题,身兼两职的你们认为应当如何最好?  拾陆  当代书画的鉴定是这样一个现状,那么近现代书画鉴定应该是  谁说了算?古代书画的鉴定又应该是谁说了算?  拾柒  我一直认为书画鉴定家需要有市场一线实战的经验,不知对否?  拾捌  徐老师在某文中认为当前投资书画的鉴定,不局限于真伪,而  是价值决定一切,视盈利大小为根本要求,这也是一个容易引  起误解的观点。作品真伪难道不是鉴定的根本要求吗?从收藏  变为投资,鉴定的根本要求也变了吗?很想知道萧老师对此论  点的看法是什么?  拾玖  “鉴定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鉴定又是万万不能的。就像现在  书画市场上很多人对鉴定家说这说那,但真要买书画时,还  是希望得到书画鉴定家的认可,这种怪现象似乎过去是没有  的。为什么现在有?  这是否与现在已不是少数具有能力的精神贵族在收藏书画,而  是有钱人投资书画以求短期获取暴利的一种大众消费有关;是  玩文化修养与玩金钱游戏的区别、是山林与江湖的区别,抑或  是真的一些鉴定家的职业操守出了问题?  贰拾  萧老师,傅抱石先生是你的老师,也是你研究近现代书画鉴定的  一个重要课题,请详尽地谈一下关于傅抱石书画的辨伪与赏析。  贰拾壹  徐老师,谢稚柳先生是你的老师,也是你研究近现代书画鉴定的  一个重要课题,请详尽地谈一下关于谢稚柳书画的辨伪与赏析。  贰拾贰  萧老师受教于傅抱石、钱松嵒、林散之、高二适、亚明、徐  邦达等名师。徐老师受教于谢稚柳、陈佩秋、王伯敏等名  师,这对你们的绘画创作、书画鉴定学习意味着什么?有什  么样的影响?收藏与市场篇  贰拾叁  现今忽热忽冷的书画市场,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和  挑战性,可能如同人们说绘画的“笔墨当随时代”  一样,“市场也当随时代”,因此书画才与股票、  楼市并称为当今三大投资项目,远离了原先只有精  神贵族才参与的游戏这个范畴。在此也想请两位老  师谈一谈你们对书画市场的看法,以及你们接触收  藏和涉足市场的经历。  贰拾肆  当前书画市场中的古代、近现代、当代绘画作品,你  们认为哪些代表性画家(列举数位)和类型作品是值  得收藏的?哪些代表性画家(列举数位)和类型作品  是值得投资的?  贰拾伍  当代画家作品似乎成为前两年书画市场消费的主流,  你们认为成因是什么?目前当代书画似又进入了低  谷,这又是什么原因?  贰拾陆  作为著名书画家、鉴定家、美术史论家,你们觉得什  么样才是一幅好画,值得别人去收藏?作为较早接触  书画市场的人士,你们认为一幅值得投资的画,应具  备哪些要点?  贰拾柒  著录对书画作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影响有多大?它和名  家题跋一样吗?  贰拾捌  书画收藏者是否与书画创作者一样需要有慧根?而投  资者是否也应与收藏者一样要具备这些能力?  贰拾玖  当今书画市场的地域性消费热点比较明显,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现象?  (如浙江追吴昌硕、潘天寿、黄宾  虹、陆俨少,江苏则追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  治、魏紫熙,上海当然是追吴湖帆、谢稚柳、唐云、  程十发、陈佩秋。)  叁拾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个书画收藏的高潮,但最火爆、  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非典”后的这轮行情,在经  过2006年、2007年这两年的市场调整,平稳后我们再  来看,到底是些什么人从前面火爆的市场中得利了?  应如何看待书画市场中的庄家炒作现象?以及书画市  场的价格应该是谁说了算?  叁拾壹  当前市场中充斥的大量书画赝品,使一些中、小拍卖  会成了伪劣书画的大卖场,从你们的角度如何看待?  书画市场前两年的低迷,这是主要原因吗?  叁拾贰  进入艺术品市场购藏书画时,你们认为如何才能少交  “学费”?  叁拾叁  2008年开始近现代书画率先起稳回暖,给仍处于金融  危机大势中的艺术品市场带来生机,那么在已很火爆  的近现代绘画中,还有“潜力股”吗?近现代书法会  如古代书法一样爆发吗?精品战略是不是收藏、投  资近现代书画的不二法宝?  叁拾肆  2009年春拍古代绘画在市场上为何异军突起、天价  频现?如何看待近两年古代书法越来越火爆的现  象?并请你们预测一下书画市场后面的发展趋势?  叁拾伍  收藏者在自己不是很懂的情况下,适当参与市场买  卖的行为,是否有利于收藏?能否成为检验书画真  伪的一块试金石?  叁拾陆  古人说:“天下大事,坏于奸臣者十之三四,坏于  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倒有十分之六七也。”我认  为现今在书画收藏中,坏于制假、贩假者也只有十  之三四,而坏于“伪专家顾问”和不懂装懂、只想  “捡漏”的自己,倒有十分之六七也。你们觉得这  个看法对吗?你们如何看待“捡漏”这个艺术品市  场上的“永恒”话题?  叁拾柒  两位老师在这么多年的收藏过程中,最让你们得意  的藏品能否介绍几件与我们分享。  叁拾捌  萧老师你经常在拍卖会上买回别人不敢买,或者说  别人不敢认的古代书画精品,所以就用不着花天  价。这一方面来自于你的鉴定能力和对自己鉴定水  平的自信,另一方面是不是如吴湖帆说的:别人看  不对的东西好白相。  叁拾玖  最后,以你们身兼书画家、史论家、鉴定家多职,  并较早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特殊身份,给正在书  画市场奋斗的人们和正准备进入这个领域的朋友  们,提出一些建议和忠告吧。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今天鉴定界的人们说到谢稚柳、徐邦达两位先生,都是以一种南、北对峙的形象来说的,把他们看成天生的“宿敌”、学术上的“冤家”,这一切都源于1995年他俩对张大干一幅《仿石豁山水图》的鉴定。其实在此之前,谢稚柳、徐邦达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状态,他们是同道中的朋友。本来学术上的争论,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都不会太在意。但这一次,一方面花钱买这张东西的人穷追不舍,另一方面因人进入老年难免会偏于固执,再者同是业界大师级的人物,恃才自傲的感觉也是会有一点,因此产生了一点点隔阂;但真正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局面,却是因为媒体的推波助澜,无限地放大了这个小小的隔阂,把简单的事变得十分复杂,而使双方都下不来台,失去了“一笑泯恩仇”的机会,这确是中国鉴定界的一大憾事。在中国书画鉴定界,自张大干、王季迁远走海外,吴湖帆、张珩去世后,其实就只分谢稚柳和徐邦达、刘九庵,还有启功几个流派了。所谓流派的形成,是要有强有力的理论体系支撑其学术行为的,并要有优秀的传人传承其艺术脉络,而且其理论体系、学术行为及传人水平亦为业界公认具有代表性。相比于其他几位的流派,谢稚柳、徐邦达先生创立的流派都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不光是理论与收藏的结合,并强调理论与书画创作的结合、鉴定与书画创作的结合。虽然业界把谢稚柳先生称为实践派,把徐邦达先生称为经验派,其实他们都是理论、创作、鉴定、收藏齐头并进的,在这方面,他们的众多传人也是如此。本书所采访的对象萧平、徐建融正是其中的两位。萧平老师主要师承徐邦达先生,徐建融老师主要师承谢稚柳先生。他们既有深厚的学养和极高的理论建树,又有广博的见识和丰富的鉴定实战经验,并有着对书画收藏的痴迷和热爱,收藏之丰、鉴赏之精,有不同于一般收藏家之处;他们的书画创作也和谢稚柳、徐邦达先生一样,广受书画收藏者们追捧,成为当代传统派书画的名家。因此,对他们二人的学习,有助于我们研究和了解二十世纪书画鉴定的丰硕成果。认识萧平老师首先要从我与书画的缘分谈起,二十年前,未受过任何书画鉴藏知识教育的我,凭一腔喜爱中国书画的热情,读了几本关于鉴赏书画的书,便投入大量钱财,开始收藏名家书画,结果可想而知,“故事”常听,赝品常买,“学费”常交。是缘分也是天意怜我爱画之心,经友人介绍得以拜识萧平老师,首先请萧老师对我开始几年之“收获”一一评点,详加指教,萧老师从仿画如何做旧、画中笔墨如何不具有原作者的笔墨特征、款字是如何描出来的而非原作者的书法风格、印章如何做假说开来,受益使我终身难忘。从此改变了我对名家书画错误的认识方法,并使我发狠心要学会一些真正的鉴赏知识。由此我开始求学于爱莲居中,从对书画造假者之恨,到爱鉴赏书画、喜辨析真伪之乐趣,对名家书画收藏的爱意更深。东海长风堂主人徐建融老师,我见到他的著作比见到他人要早。

后记

今天鉴定界的人们说到谢稚柳、徐邦达两位先生,都是以一种南、北对峙的形象来说的,把他们看成天生的"宿敌"、学术上的"冤家",这一切都源于1995年他俩对张大干一幅《仿石豁山水图》的鉴定。其实在此之前,谢稚柳、徐邦达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状态,他们是同道中的朋友。本来学术上的争论,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都不会太在意。但这一次,  一方面花钱买这张东西的人穷追不舍,另一方面因人进入老年难免会偏于固执,再者同是业界大帅级的人物,恃才自傲的感觉也是会有一点,因此产生了一点点隔阂;但真正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局面,却足因为媒体的推波助澜,无限地放大了这个小小的隔阂,把简单的事变得十分复杂,而使双方都下不来台,失去了"一笑泯恩仇"的机会,这确是中国鉴定界的一大憾事。在中国书画鉴定界,自张大干、王季迁远走海外,吴湖帆、张珩去世后,其实就只分谢稚柳和徐邦达、刘九庵,还有启功几个流派了。所谓流派的形成,是要有强有力的理论体系支撑其学术行为的,并要有优秀的传人传承其艺术脉络,而且其理论体系、学术行为及传人水平亦为业界公认具有代表性。相比于其他几位的流派,谢稚柳、徐邦达先生创立的流派都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不光是理论与收藏的结合,并强调理论与书画创作的结合、鉴定与书画创作的结合。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画的鉴定家究竟需要哪些素养?需要哪些必备条件?我觉得最重要的有这几方面。第一、他要具备对中国书画史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第二他要具备书画基本技法的知识;第三他要有较多书画鉴定的实践经验,也就是说他要看过数以万计的书画作品,但不是在画册上、照片上,而是面对真正出自于书画家之手的作品。  ——萧平古代书画,没有仇英、董其昌的家属在帮他们炒作,他们是经过了历史的汰洗,而且存世的作品数量有限,当然异军突起,越来越火爆。现代的东西,有的本人在炒,有些朋友在炒,但尚有待历史的鉴定,不确定因素太多,所以买家不再盲目跟进,这说明买家越来越理智、越来越成熟了。  ——徐建融

编辑推荐

《书画鉴藏探要:萧平、徐建融访谈》:萧正: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兼任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故宫博物院特约研究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博物院鉴定顾问,著名书画家、书画鉴定家。出版有《萧平书画集》、《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龚贤研究》、《倪云林研究》、《陈淳》、《鉴识傅抱石》等书画册和学术专著数十部。徐建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派书画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美术史论家、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上海市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辞海》2009版一美术学科主编,国家重点项目《中国美术史》十二卷本中宋代卷(上、下)主编、清代卷(上、下)副主编。著有《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等1000多万字著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书画鉴藏探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   萧平见识尚可,徐建融眼中谢氏夫妻为古今天下第一高手,见识之陋可见一斑。作者提问完全不知所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