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

出版时间:2004-8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捷克] 米兰·昆德拉  页数:203  字数:92000  译者:许钧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人们不断地批评那些歪曲、重写、伪造自己的过去,或是扩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这样的批评是公正的,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项更基本的批评,也就是对人的记忆本身的评批,它们就不具备重要性,因为人的记忆,可怜的记忆,真的能做些什么呢?它只能留住过去可怜的一小部分,没人知道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地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兴趣。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们竭力排除下面这一最为明显的道理:事实存在时的原来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

作者简介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  
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8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章节摘录

  母亲走的前一晚,伊莱娜将她的瑞典男友居斯塔夫,介绍给了母亲。他们三个一起到餐馆吃饭。一个法语词都不会讲的母亲大胆地用英语和居斯塔夫交谈起来。居斯塔夫很高兴,和情妇伊莱娜在一起,他只说法语,他已经厌倦了这门在他看来既做作又不太实用的语言。这个晚上,伊莱娜的话不太多,她惊奇地观察着母亲,母亲竟会对别人感兴趣。虽然只会三十来个英语单词,而且发音还不准,母亲仍然向居斯塔夫提了一大堆问题,问他的生活,他的工厂,他的看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母亲走了。从机场回到自己位于顶楼的公寓里,伊莱娜走到窗前,在重新获得的平静中,享受独处的自由。她久久地看着远处的屋顶和形状各异的烟囱。这道巴黎的风景长久以来在她心中已经取代了捷克花园的那片翠绿。此时,伊莱娜才明白生活在这座城市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一直以来,她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流亡是一种不幸。但此刻,她问自己,其实这是否只是想像中的不幸,一种用所有人看待流亡者的方式想像出来的不幸呢?她难道不是用一套别人塞到她手中的标准在看待自己的生活吗?伊莱娜对自己说,虽然自己的流亡是迫于外界压力,是被逼无奈,但其实这正是她人生最好的出路,只不过当时自己并不明白这一点。历史的无情力量一度剥夺了她的自由,但后来还是偿还给她了。  几星期后伊莱娜的思绪再度被打乱,因为居斯塔夫得意地向她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他向公司建议在布拉格开设一家办事处。这个共产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吸引力并不大,所以办事处的规模会比较小,但不管怎样,他时不时能有机会去那儿呆一段时间了。  “真高兴我要开始接触你的城市了。”居斯塔夫说。  伊莱娜对此并不开心,反而感到了一种隐约的威胁。  “我的城市?不,布拉格已不再是我的城市了。”她答道。  “什么?”居斯塔夫有点不太高兴。  伊莱娜从来不向居斯塔夫隐瞒自己的想法,所以居斯塔夫应该可以充分地了解她;然而他对她的看法还是和其他所有人对她的看法一样:一个被祖国驱逐了的痛苦的年轻妇人。他本人也是从一座瑞典城市来到了巴黎,他对那座城市真的很痛恨,再也不想回去。但就他的情况而言,事情很正常。因为大家都欢迎他,把他当做一个忘了自己出生何处、四海为家、讨人喜欢的斯堪的那维亚人。他们两人都被别人归了类,并贴上了标签,而且大家都是根据他们与各自标签的符合程度来评价他们的(当然,大家却夸张地把这叫做:忠于自我)。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无知》的主题让人联想昆德拉本身的流亡人生,使人感到这是一部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样,是一部最具他个人自传色彩的作品。这部小说的自传成分最引人注意,“《无知》中最了不起的就是昆德拉对主题的节制能力,尽管这个主题对作者而言是很牵动感情的。”昆德拉的法国出版商伽里马出版社对他充分肯定,“昆德拉的创作是本世纪独一无二的,这像一种新‘流浪汉小说’,一边生活,一边又在解释着生活。《无知》是一部能打动人的小说,很接近他的前两部。我们觉得它与《慢》和《身份》一起可以形成一个三步曲,主题是分离、背井离乡和人物在回忆中重新找回自我。”昆德拉的书通常的销量都超过15万册。一年来《无知》已在法国销售了20万册,迄今全世界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出版了不同的译本。 昆德拉最新小说《无知》十万册亮相  --------------------------------------------------------------------------------  WWW.21CBI.COM 2004年7月25日  中华读书网      中国读者期待最切、也是昆德拉最新力作《无知》日前在上海全面上市。这部首印10万册畅销长篇小说,也是所有昆德拉唯一没有在中国翻译出版过的新作。与此书同期上市的,还有昆德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学随笔和访谈集《小说的艺术》。  完成于2000年的《无知》,刚刚出版就得到了舆论和文学界的一致认同,普遍认为是昆德拉近十年来最有代表性的杰作,再次展现了大师风范,也是他“以法文创作的最新杰作,也是他目前最出色的法文小说”。《华盛顿邮报》盛赞:“昆德拉再次带给读者一本诱惑人心,充满机智的精彩之作!”《洛杉矶时报》则认为,《无知》是“百分之百的文学经典之作!昆德拉以讥讽和聪慧的笔调,将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法国的评论指出,《无知》重现了昆德拉一贯写作的深刻与明晰。去国还乡的女主角时隔二十年重返祖国捷克,归国途中在巴黎机场邂逅过往情人,然而现实今非昔比,被中断的故事总难再续,回归总难踏实,现在这个自己已无法与当年留在布拉格的那个自己联系复合,二十年的时间,似乎就这样从生命中消失了;这是又一个尤利西斯的故事:祖国,怀旧,爱情,自我,衰老,现实等众多主题层层交织,昆德拉再度展现他游走轻重之间,冷静而忧伤的叙述能力。事实上,关于乡愁的痛苦和如何面对回忆寻找自我,是昆德拉最近十年来创作的中心。  如今,昆德拉已经成为中国读者最受欢迎的当代外国作家。截止到7月中旬,米兰·昆德拉系列图书13种已经出版完毕,总发行量已经达到了130万册,并在全国很多城市出现了脱销的现象。其中最受欢迎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销量已接近35万册,是过去一年来全国各地畅销书排行榜上一枝独秀的名著。这一国内图书市场销售奇迹,被不少媒体评论为“这是近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外国文学脱销现象”,就连捷克媒体也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对昆德拉的作品与《哈里·波特》一样在遥远的中国如此受欢迎感到惊奇。此外,英国《卫报》、西班牙《世界报》、法国《读书》杂志,法新社和埃菲社等世界著名传媒,多对昆德拉在中国重新走红作了特别关注。除了昆德拉的作品之外,上海译文出版社即将于今年秋季,推出昆德拉本人亲自推荐得对昆德拉全部小说进行专题研究的《阿涅丝的最后下午》。这部专著的作者弗朗索瓦·里卡尔是昆德拉信赖的文学研究专家和好友,目前执教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他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昆德拉研究者。    

编辑推荐

  《无知》的主题让人联想昆德拉本身的流亡人生,使人感到这是一部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样,是一部最具他个人自传色彩的作品。这部小说的自传成分最引人注意,“《无知》中最了不起的就是昆德拉对主题的节制能力,尽管这个主题对作者而言是很牵动感情的。”昆德拉的法国出版商伽里马出版社对他充分肯定,“昆德拉的创作是本世纪独一无二的,这像一种新‘流浪汉小说’,一边生活,一边又在解释着生活。《无知》是一部能打动人的小说,很接近他的前两部。我们觉得它与《慢》和《身份》一起可以形成一个三步曲,主题是分离、背井离乡和人物在回忆中重新找回自我。”昆德拉的书通常的销量都超过15万册。一年来《无知》已在法国销售了20万册,迄今全世界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出版了不同的译本。  《无知》是被法国读书界称为“遗忘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之前两本分别是《缓慢》、《身份》)。米兰·昆德拉早期作品的主题往往离不开政治和性这两个主题,但在后期,他的作品中关于政治的题材渐渐淡化而哲思的倾向更为明显。《无知》述说流亡西方的捷克人回乡寻根,却在现实巨大的落差中经历迷惘、失望及寻找自我的过程。  英文原版《无知》请见:Ignorance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无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5条)

 
 

  •   《无知》(L'Ignorance)是米兰·昆德拉2000年的小说作品。内容提要人们不断地批评那些歪曲、重写、伪造自己的过去,或是扩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这样的批评是公正的,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项更基本的批评,也就是对人的记忆本身的评批,它们就不具备重要性,因为人的记忆,可怜的记忆,真的能做些什么呢?它只能留住过去可怜的一小部分,没人知道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地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兴趣。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们竭力排除下面这一最为明显的道理:事实存在时的原来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
  •   奥德修斯献木马计攻破特洛伊,于是便踏上自己的回归之旅。因为刺伤巨人波吕斐摩斯,得罪海神波塞多屡遭阻挠,继而战胜魔女基尔克。为了拒绝海妖赛壬美妙的歌声的诱惑,奥德修斯命令他的手下用蜡封住自己的耳朵,以便不受赛壬歌声的影响。同时,他还让手下将自己绑在桅杆上,这样一来,即使他仍然会隐隐约约听到赛壬的歌声,并因此而“冲动”起来,却无法将自己的船划向海妖,从而避免了诱惑背后的风险。之后他穿越海怪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的居地,摆脱神女卡吕普索的七年挽留,终于回到了伊塔卡。然而他所看到的是自己的财产被那些追求自己妻子的人挥霍,于是他又同儿子杀死那些求婚者。而在他杀死求婚者,帕涅罗泊又让他经受了一系列新的考验。这就是《奥赛德》里讲述的关于奥德修斯的故事。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无知》里不断的穿插着这个古希腊神话传说。去国还乡的女主角时隔二十年重返祖国捷克,归国途中在巴黎机场邂逅过往情人,然而现实今非昔比,被中断的故事总难再续,回归总难踏实,现在这个自己已无法与当年留在布拉格的那个自己联系复合,二十年的时间,似乎就这样从生命中消失了;这是不就是又一个奥德修斯(尤利西斯)的故事:祖国,怀旧,爱情,自我,衰老,现实等众多主题层层交织。昆德拉又一次在自己小说里展现他游走轻重之间,冷静而忧伤的叙述能力。事实上,关于乡愁的痛苦和如何面对回忆寻找自我是他多部小说的创作中心。阅读《无知》时我总是能找得到一些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关联。像约瑟夫那幅被嫂子据为己有的德兰式油画、古斯塔夫对于女人的态度同托马斯的相似等等。无疑,这也与昆德拉自身的流亡生活有关,所以小说难免具有个人自传色彩。

    小说在一开始关于“回归”一词从词源以及不同种语言的含义进行了探究。最终对于伊莱娜来说“回归是与生命之有限性的一种妥协。”一直想着回国的伊莱娜在回国之后和老友聚会时,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样。二十几年的时间给所有人罩上了一层隔阂。虽然表面上大家看上去还是那么的热情,但是在相互交流的时候却发现所有的话语已经没有主题,老友企图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将分离的这二十几年凭空抹去。尽管故乡的人还记得他,但这也只是记得。这时昆德拉用种种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个人物当时的困惑和不知所措,并且以时间和空间的不断穿插,把另一个主角约瑟夫引入这个故事。

      

      伊莱娜和约瑟夫时隔二十几年之后回到祖国捷克,他们在布拉格机场巧遇,他们回忆起过去曾有过的未能发展成为爱情的短暂的相处。然而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使一直向往“大回归”的他们迷惘、痛苦和忧伤,摆在眼前的现实使他们曾被中断的故事仍然无法延续下去。他们无法使自己合二为一,他们无法把过去的自己融入到现在的自己中,又或者是他们无法把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结合起来。于是,他们陷入在“大回归”的怀旧情绪中,然后慢慢失望。

      由此使小说展开了对记忆、生命、死亡、爱情的哲学思辨。伊莱娜拿出二十年前约瑟夫为自己偷偷带出的烟灰盒,为了让他记起曾经短暂而自己却一直铭记的爱情时,约瑟夫却一脸茫然回忆不起任何,甚至包括她的名字。那个想用死来证明对约瑟夫的爱充满勇气的女孩,被意外的救活却留下一生都要忍受的丑陋(割掉一直耳朵),甚至还要承受队友的埋怨。原来就记忆而言。当两个人的记忆相联系在一起时,就有可能产生相互的误解。首先因为记忆能力因人而异,还因为他们对于对方的重要性不一样。人和人的相遇已经建立在不公正、不平等之上了,因为这个基础是由双方的感觉所决定的。昆德拉巧妙地用命运的说法解释了“碰巧路过××”,认为这个就是所谓的命运。而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思考,书中伊莱娜的两次婚姻都使她摆脱了难以承受的困境。但是她从来没有挑选过任何一个男人,总是被人挑选,只不过是抓住了伸出的一只手。一直把感恩当作自己的第一美德,她曾经真心诚意的献身给丈夫。但孰不知感恩不只是软弱、依赖的代名词。而且爱情是不应该带任何感恩色彩的。

      

      人总是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徘徊,认为过去的比现在的如何如何之差,对于过去的一切弃之不谈。不断的用歪曲、伪造的方式,企图将先前所有的记忆丢进大火,一烧了之。或者,认为过去的比现在的如何如何之好,用所认为的过去的种种美好将现状贬的一文不值。希望回到过去,希望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发生,希望自己还是原来的那个自己。然而一切萦绕心中的过去都是建立在记忆之上,虽然它所保存的只是一部分,但是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意志和兴趣。过去的原样已不复存在,还原是不可能的。而我们的现状是,活在这个世上是没多少人能感到很幸福,或多或少总会有忧伤的时候。学会向前看,用罗素的幸福方式寄予希望!这或许就是《无知》要告诉我们的吧!

    (另外,我总觉得译者将书名翻译为《无知》有点不甚恰当,从昆氏的小说来看实际上是写还原真相之不可能,个体记忆之不可靠。所以"L’ignorance"应该是指“不知道”,而中文的“无知”多少含有“愚昧”的意思。)
  •   《无知》的主题让人联想昆德拉本身的流亡人生,使人感到这是一部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样,是一部最具他个人自传色彩的作品。这部小说的自传成分最引人注意
  •   其实米兰昆德拉这是我看的第三本了,比起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笑忘书,这本书里人物关系简单,而且表达的意思比较直接明白,(我是说相较于其他两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看了一个星期,而笑忘书更惨,简直不想看下去,但这本无知我只看了两天就看完了,所以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书中“无知”并非中文中无知的含义,而是外语的不断翻译和演化,米兰昆德拉就从这个演化单词入手表达了对故乡,革命,社会等方面的感受,所有的事物都是两面的,如同miss这个词一样,既是想念也是失去的含义,如果耐心不大的童鞋,适合看这本~
  •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作者,看他的第一本书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看过后不知道是什么感受,就觉得这本书吸引人,作者的叙述口吻也特别。缓缓地,即使没什么情节也让人舒服,仿佛在读一个老故事,有分量却不沉重。,然后惊为天人,可是拜读他的每一本书,而他的每本书都是这样,情节极为简单,却不觉得敷衍。虽然有人会说喜欢看米兰昆德拉就好像喜欢听陈绮贞一样,因为他们已经从小众逐渐成为大众所喜爱的潮流,大量的跟风就以为着俗了,伪文艺也好,随波逐流也好,好的东西经得起时间的沉淀,何不再等等看呢。
  •   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无知
  •   米兰昆德拉的书一直是我倾心的作品,这本《无知》是好书!
  •   之前一直对老米的书比较排斥,但一本<无知>让我对他的insights十分佩服。于是一口气买了<生活在别处>,<玩笑>,<好笑的爱>等一系列作品回来慢慢研究。<无知>是一本关于移民,逃亡,背叛,故乡,漂泊,拒绝,接纳,记忆,回不去的伤痛的书;故事的主线是在法国的捷克移民在尝试回归过程中经历的一切。<无知>中关于记忆的评说和分析和莫里斯.哈布瓦赫在<论集体记忆>中的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妙:记忆是需要“语境”的,如果周围没有当初构造记忆的人物和事物,记忆就无法被反复的trigger,继而就会被遗忘—无论我们如何的挣扎。在很多时候,记忆只是一种情绪,在翻天蹈海的回忆运动当中,实质的形体动作和语言其实很少。
  •   和米兰 昆德拉其他的作品,这本书也是说的是逃亡国外的捷克人的生活,回归后的迷茫。毕竟,他们都已经不再属于那里了。
  •   第一次读昆德拉,是《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在那样大的政治背景之下,写了小人物的生命状态。平平淡淡的开始读了,在一个平静的周末。开始躺在床上,只是想休息一下,读着读着,我便坐了起来,读到最后两个人到农村,狗面临死亡的时候,我一个人留下了眼泪。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一个时代之下人的灵魂和人的生命。读这本书,我好像是在跟一个人的心灵对话。而他说得话,我懂,没有大师的高深。昆德拉把大道理大情感放到小人物上去写,所以,作为小人物,我们也能懂。从此,爱上了昆德拉,也从此,走进了昆德拉。
  •   中午刚到,下午就读完了。这书一直缺货了好久,前几天看到有了就赶紧买了。米兰昆德拉的书一向不好懂,我看了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文艺小女生一枚而已。不过还有些感受,就是我们当下所做的一些事情可能就会对我们的未来甚至一生都产生影响。也许某个路口我们不同的选择就会带来不同的命运。过去无法重现,而且它也是有选择地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未来我们无法预知,也无法把握。所以我们只能做好当下的决定,并且一旦决定,就必须硬着头皮义无反顾走下去。
  •   之前读过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非常喜欢!这本延续了作者的文风,在平淡中感知生命。推荐!
    唯一不满的是排版过于稀疏!!!
  •   翻译、品相都好。无知,是这样。我们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这一次昆德拉把读者和人物放在同样平面上为了这一句,用几个人物关系的变化做了阐释。深刻的,然而不定论的。智慧如是。
  •   我崇拜你,米兰,昆德拉。中国有太多的作家,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和你相比!
  •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几乎都买了,虽然还有很多没有阅读,但我已经习惯的给5星了,他笔下的关于“轻与重”,关于“灵与肉”,关于生命中的“偶然与必然”,还有他的细腻,他那哲理般的深邃,都值得反复品味。
  •   好久就想买一套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但是虽然平时当当的书价已是优惠,但还感到有点吃力,接到手机短信告知的网络书香节特高兴,为那大幅的折扣而高兴,于是上网点击,拍下自己心仪已久的图书,而且还立刻把好消息告诉了同事朋友,希望他们也能受惠。书收到了,只是这一本和整套书封面装帧不一样,这个是2004年版,其它是2011年版。
  •   以前看过米兰 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惊为天书!慕名买了这本书的。。。
  •   一直很喜欢米兰昆德拉的作品 这本书好像说出了我心中所想 也解答了我的一些困惑 我还把喜欢的句子划起来 真的很好 这个假期我会再读一遍 重新回味!
  •   带着对人生的迷惑读的这本书,看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然后是这本无知,有时会感觉恍然大悟,沉思自己的人生。

    事实存在时的原来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
  •   一直看评论都广受好评的一本书 还没看 最近在看慢~~渐渐喜欢上了 米兰 昆德拉~~
  •   书很好,很喜欢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当当给力。快递很快。
  •   对于米兰昆德拉,源于生活在别处,非常喜欢,于是开始购买他其他的作品
  •   一直很喜欢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推荐
  •   很不错的一本书,米兰&amp;amp;middot;昆德拉的系列作品都很不错
  •   米兰昆德拉一如既往的喜欢,我想买齐他的所有作品,但是这一版的很多都缺货啊!
  •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专门买来收藏的,纸质不错,封面也很喜欢
  •   米兰·昆德拉作品都是这一风格的吧
  •   书的内容还没读,书的包装不错,这个版本应该是很早以前的,但书仍然很新,塑封的包装也不错。昆德拉的书一直很喜欢,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到《身份》,还有最近看的《玩笑》,虽然文字有些难懂,需要认真看,看懂了之后,会深有领悟。
  •   书还没看,但我觉得应该很好,米兰昆德拉的书我都喜欢。
  •   纠结很久 先选了三本米兰昆德拉的书来看 这就是其中一本 还很想买不朽 但是 没有这个出版社的
  •   装订简约中带着古典的美感,很好,很喜欢米兰昆德拉的书 非常值得一看
  •   米兰昆德拉的书是绝对推荐的
  •   人们伪造,歪曲,扩大或缩小某些事,有时不过是因为无知;有时候不公正,或许是因为你的记忆真的出了错;因为,他是有限的!
  •   这一版的米兰昆德拉非常好,从封皮到内页印刷质量都很高。
  •   米兰·昆德拉写的文章很不错,就是不怎么好读呢
  •   喜欢米兰昆德拉,他的书一本一本慢慢往下读,这一本是早一些的版本,所以物美价廉,大爱!
  •   这本在网上有先读到一些了,喜欢米兰昆德拉的书,不错,建议可以读一读~
  •   还没看,不过我一直比较推崇米兰昆德拉的书
  •   虽然书未到,但是个人认为米兰昆德拉写的东西十分的好看,虽然费脑细胞,但是很有深度,很有内涵
  •   米兰昆德拉的书很值得一看!
  •   一直很喜欢米兰`昆德拉,相信这本书会是很不错吧~
  •   大爱米兰昆德拉
  •   开始是想买米兰昆德拉的另外本书,后面一些原因看到这本,一看见就很喜欢它的封面,很喜欢很喜欢,后面看了以后,很记得里面的一句话。
  •   这个版本的米兰 昆德拉不是买的第一回了。很喜欢这个版本吧!
  •   喜欢米兰昆德拉的叙述风格,没有冗长的对话,饱含哲理,总是可以在细微处深刻的触动灵魂~大爱~
  •   发货貌似比**慢,但是书很好
    把这本书跟相遇看完,我就把昆德拉的所有小说看完咯
  •   这本书是昆德拉小说最近的作品,水平跟在布拉格写的差了很多,分量……
  •   他总是把每个人的感情都刻画得那么细腻那么真实,并且深入的去剖析了人物的性格,《无知》,又是一次。读完第一次,觉得,这个题目翻译得真不好,一点也没有讲到点子上,可是后来发现,这是唯一适合的翻译。
  •   书写的很好。对于那种落差感写的很到位。只是不知道译者为什么把书名译成“无知”。无知明显有点愚钝的意思,可是书中主人公并没有做什么蠢事?!
  •   昆德拉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好
  •   昆德拉已经成为中国读者最受欢迎的当代外国作家,本书昆德拉再度展现他游走轻重之间,冷静而忧伤的叙述能力。
  •   很好 最爱昆德拉
  •   无知的人,觉得自己不无知;不无知的人,知道自己很无知
  •   昆德拉的书,需要年份和阅历去共享,急不得。
  •   昆德拉的书基本集齐了,得有耐心你看。
  •   看过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然后是无知。。。看过之后,掩卷沉思,想想人生。。。
  •   与昆德拉相见恨晚
  •   支持昆德拉
  •   昆德拉就是昆德拉,就是我的藏书。
  •   米兰,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始,慢慢的收集了他的全套作品,个人认为他是当代作家中最卓尔不凡的一个!
  •   《无知》是他遗忘三部曲中最好的一本。字数不多,看起来一气呵成。
  •   一直跟着他回忆,随着他无知,读完了豁然,想再读一遍,讲故事手法很独特,推荐,是一本好书
  •   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回忆往往多于对方对他的回忆。首先是因为记忆能力因人而异,还因为他们对于对方的重要性不一样。
    一样的沉重和绝望。
  •   之前看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觉得很喜欢 于是就又买了一本他的作品
  •   事实存在时的原来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
  •   对知识的尊重,让人们感受到爱书人的纯真.收废品打包的男人,在打包废品的过程中体会知识带给他的美好.知识带给他对工作的热情,受益的不仅是自己,也帮助了那些渴求知识的其他人.在脏乱的打包世界中,他的精神世界是高尚的,是无比充实的,是别人无法体会的一中心灵的快乐.当别人剥夺了他这个权利的时候,他将自己打包成了精美的作品永远的,彻底的消失在了文字中,长眠于文字中.
  •   书刚到,就让一个好朋友借去看了!幸好,我一共买了3本米兰昆拉德的书。
  •   还没看之前被同事拿去看了,说很难懂,看不明白。后来自己看看,虽然是小说但带有一些历史事件,一开始也没看懂,不过后面描写的很好,这是一本需要静心才能看懂的书吧。纸质和封面设计都是我喜欢的风格。
  •   虽未拜读,但他是一个从未让人失望的作家!非常喜爱
  •   看过他写的好几本小书,从来没让人失望过,书中到处都闪烁着他思想的火花,耐人寻味.
  •   米兰.....这么时尚的名字,却是另一严肃的大家,他的书一如既往地有思辨性
  •   一致想看米兰大师的书,今天收到了,很喜欢,书很好,有机会会收藏。。。
  •   米兰的震撼之作,绝对的不一样,强烈推荐去看!
  •   喜欢米兰的书 想都买齐~
  •   定价15,才6.70.纸质排版也很棒,内容就看口味了,米兰的书爱死了
  •   有很多让人认同的关于人与人的交往,人在社会中的存在的思考,是我们平时感觉到的,但是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心
  •   还没开始看呢,准备等到假期再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把它看完
  •   不错,喜欢这个捷克老头
  •   原来买过。被人借了未还。这回读起来爱不释手
  •   喜欢这种版本 因为之前不能承受之轻就是这种版本
  •   如同他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一样,一样的分析手法,一如既往的犀利
  •   我很喜欢!字大
    作家是我的喜欢的人
  •   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
  •   有过类似体验的人来说是共鸣,否则是哲理.
  •   比之前在当当买的一些书好很多,起码没有粘不住之类的状况出现
  •   经典的一本小说
  •   很深刻的小说
  •   大师的作品就是好
  •   意味深长,思乡之情很明显
  •   大师的作品值得拥有
  •   很好看的作品
  •   还是生活在别处好看些
  •   这本书不是一般的好,实在是太好了
  •   非常好,真的
  •   送货员态度非常好。因为时逢11.11,送货时间比预计晚了一点点,可以理解。以前送货时间很快!
  •   挺好的,适合下午两个小时看看
  •   终于入手了、赞一个
  •   很喜欢!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让我产生了共鸣,非常能够理解她的心情。推荐!
  •   很喜欢2004版的这套书,而且出乎意料的新。非常好!
  •   但是书还没仔细看,所以无法评价,但商品的质量是可以的,挺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