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澳] 伊丽莎白·乔利  页数:218  译者:邹囡囡  
Tag标签:无  

前言

  几年前,澳大利亚几位著名作家来沪,总领事狄淑贤女士设宴招待,我也应邀入席。宾主才十来个人,话可以谈得很透。席间,我提出了一个设想:翻译十本澳大利亚当代小说,作为丛书,同时面世。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总领事和文化参赞的认同,还当场商量了版权、赞助、出版、新闻发布等关键问题。他们的热情和慷慨让我感动,后来我任职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也表示大力支持,这使我坚定了完成这项工作的信心。  这个建议的动因,是中国的读者对澳大利亚文学知之甚少,说来说去就是那本多年前出版的《荆棘鸟》,还是一部通俗小说。近三十年来,国内零零星星也出过一些澳大利亚文学作品,但因为分散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出版社,大多没有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我便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同时推出十部澳大利亚小说?那样也许可以发出一点响动,稍稍吸引一下人们被惯性所左右的眼球。  选择哪十本书来译呢?这是一个难题。但后来大家达成了共识:必须是精品,而且是当代作家的。于是便想到了获奖作品。澳大利亚最大的文学奖是迈尔斯?弗兰克林奖,类似于我国的茅盾文学奖,是专门奖励长篇小说的。迈尔斯?弗兰克林是以小说《我的光辉生涯》享誉澳大利亚文坛的著名作家,民族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澳大利亚女权主义的先驱,在世时虽有众多追求者,但终身未嫁,1954年去世时留下一大笔遗产。根据其遗嘱,澳大利亚设立了以她命名的文学奖,奖励在反映澳大利亚生活方面获得最高成就的文学作品。每年评奖一次,每次一部作品。评奖过程非常严格,先是从众多的申请者中选出十人的大名单,然后从大名单中选出五名入围者,最后从这五人中决定一人(一部作品)获奖。1957年评出了这个奖项的第一位获奖者,就是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帕特里克?怀特,获奖作品是他的代表作《沃斯》,由此可见这个奖的含金量,以及评委锐利的审美眼光。  列入翻译丛书的十部澳大利亚小说,初定时均为迈尔斯?弗兰克林奖获奖作品,但后来与澳方沟通后,考虑到要反映澳大利亚政府所推行的“多元文化政策”,增加丛书的代表性,其中两部改为土著作家和亚裔作家的作品。虽然这两部小说并未获迈尔斯?弗兰克林奖,但它们在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至于具体的获奖作家和作品,也因为版权问题,反复磋商,几经变动,最后才定为现在这个书单:  《杰克?迈格斯》,彼得?凯里著,1998年获奖;  《三呼圣灵》,托马斯?基尼利著,1968年获奖;  《浅滩,蒂姆?温顿著,1984年获奖;  《通往战争的公路》,克里斯托弗?科契著,1996年获奖;  《伟大的世界》,戴维?马洛夫著,1991年获奖;  《旱土》,西娅?阿斯特利著,2000年获奖;  《井》,伊丽莎白?乔利(著,1986年获奖;  《黑暗的宫殿》,弗兰克?穆尔豪斯著,2001年获奖;  《上海舞》,布赖恩?卡斯特罗著;  《狗的风光日子》,阿尔奇?韦勒著。  这个书单中的十位作家都是澳大利亚的一流小说家,他们获得澳大利亚最大文学奖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无论是在文坛,还是在批评家的著作里,抑或学者的讲坛上,他们都是深受称赞,被广为关注的。他们代表了当代澳大利亚小说的不同流派、主题、题材和风格。对于想了解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的读者,阅读这些作品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  彼得?凯里是目前世界上两次获得布克奖的两位作家之一(另一位是南非的库切,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学前途无量。凯里是澳大利亚“新派小说”的代表人物,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糅合黑色幽默、寓言式小说和科幻小说等不同元素,用真实的细节书写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昭示现代人所处的尴尬处境。《杰克?迈格斯》是一部寄寓于狄更斯《远大前程》文本的小说,但注入了后殖民主义的内涵,使其成为后殖民概念中“回写”的典型。托马斯?基尼利擅长于运用历史题材和域外故事,反映个人与社会、与当局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以及个人所感到的不安全感和希冀摆脱困境的徒劳挣扎。他的作品既有严肃小说的深刻性,又有通俗小说的可读性,很受读者欢迎,电影《辛德勒名单》就是根据他的小说《辛德勒方舟》改编的。小说《三呼圣灵》以调侃不恭的态度,讽刺了澳大利亚的天主教教义。蒂姆?温顿二十多岁就已负盛名,获得“神童作家”的美称。他不但多产,已发表二十多部作品,而且还频频获奖,是澳大利亚两位四次获得迈尔斯?弗兰克林奖中的一位(另一位为西娅?阿斯特利),两次获布克奖提名。《浅滩》像他的大多数小说一样,反映澳大利亚西部小镇表面安静,实际却充满矛盾的生存状态。克里斯托弗?科契曾两度获得迈尔斯?弗兰克林奖,如他自己所说,“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探索澳大利亚残存的殖民主义个性和心理,以及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心理创伤。《通往战争的公路》刻画了一个摄影记者在东南亚战争中的神秘遭遇,揭示了人类自身的悲剧。戴维?马洛夫既是小说家,又是诗人,两者几乎一样杰出。他的小说描写现代人的迷茫、战争的残酷、环境保护的重要等,常常采用两个人物互为烘托的手法,风格上表现为一种恬淡的诗意。小说《伟大的世界》描摹了战争经历和传统的“伙伴情谊”。西娅?阿斯特利曾四次获得迈尔斯?弗兰克林奖。她的小说主要反映澳大利亚北方小镇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作者对语言有很强的把控力,语词中常含宗教意象,往往对解读造成困难。《旱土》描绘了一个偏远的干旱小镇以及苦苦挣扎着的人们,为读者提供了澳大利亚的缩影。伊丽莎白?乔利的作品主题模糊、含混、抽象,人物的性格怪僻,行为出格。小说提供的图像往往零散、跳跃、不完整,需要读者费力地去重组。乔利恐怕是继怀特之后又一个难读难解的澳大利亚作家。小说《井》讲述一对同性恋女子遇到一次意外车祸后,内心所引起的不安与忧虑,风格与其他作品不同,颇似侦探小说。弗兰克?穆尔豪斯是出现于六十年代,主张标新立异的新派小说的代言人。表现技巧上以擅长“间断叙述”而蜚声文坛。小说《黑暗的宫殿》刻画三十年代任职于“国联”的澳大利亚女官员,在二次大战逼近时焦灼不安的心理。布赖恩?卡斯特罗是一位同时具有中国和葡萄牙血统的族裔作家,他的小说篇幅都不大,却以构思独特和叙述技巧新颖而为论家所称道。《上海舞》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跟踪主人公从出生地香港到澳大利亚的人生轨迹,对身份、语言和归属等困扰着众多移民的问题作了深层次的探索。阿尔奇?韦勒是一位土著作家,作品主要反映土著人在当代澳大利亚社会中穷困、屈辱、多事的生活状态,小说曾多次获奖。《狗的风光日子》是作者的处女作,却好评如潮,并获得多个奖项。小说写了土著青年成长的烦恼和痛苦,以及他们对自己和社会的逐步认识。   这十部小说的译者都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教师,他们曾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全国著名出版社先后翻译过文学作品,具有较为丰富的翻译经验。其中大多数人都以研究澳大利亚文学见长,可以说,这是一个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群体。这里所译的有些作家和作品,正是他们研究的对象。以此而言,翻译这些澳大利亚小说,他们是有一定优势的。当然,译文的成败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这对所有参与其事的人,都是一个考验。以下是他们分别翻译的作家和作品:   黄源深   《浅滩》(蒂姆?温顿)   王光林邹囡囡   《上海舞》(布赖恩?卡斯特罗)   彭青龙   《杰克?迈格斯》(彼得?凯里)   徐凯王慧   《旱土》(西娅?阿斯特利)   周小进   《三呼圣灵》(托马斯?基尼利)   周小进   《狗的风光日子》(阿尔奇?韦勒)   邹囡囡   《井》(伊丽莎白?乔利)   龙毛忠   《伟大的世界》(戴维?马洛夫)   司耀龙   《通往战争的公路》(克里斯托弗?科契)   揭薇章韬   《黑暗的宫殿》(弗兰克?穆尔豪斯)   这十部澳大利亚小说的翻译和出版,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因此有很多人需要感谢。首先,要感谢上海澳大利亚总领事馆,尤其是前总领事狄淑贤女士和前副总领事高戈锐先生,正是他们首先响应翻译出版十部澳大利亚小说的倡议,并积极筹划解决小说的版权和澳方的赞助问题。还有前副总领事欧佳妮女士,她接过了前任留下的未尽事宜,在文化处执行助理李蓓艳女士的协助下,最后具体落实了十部小说。此外,现任副总领事叶仁庭先生也始终关心这个翻译项目。我们要感谢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在得知这个计划后,主动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澳大利亚澳新银行,对十部书的翻译非常重视,并帮助解决了版权问题。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全力支持这个项目,并将此纳入科研计划,拨了相应的经费,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最后应该感谢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尤其是吴洪副总编,欣然接受了这个经济效益不好的出版项目,并组织人力完成了艰巨的校译任务,使这十部书得以按时出版。当然,我们应该感谢的人还很多,但因为篇幅有限,只能就此打住了,希望能够理解。   最后,谨以这十部澳大利亚翻译小说献给举办中的“澳大利亚年”。   2009年6月于紫藤斋

内容概要

老处女赫斯特小姐继承了父亲的农庄。生性刻板、孤僻的她和自己收养的年轻孤儿凯瑟琳相依为命。一次乡村舞会散场后的归家途中,凯瑟琳驾着赫斯特小姐的车撞倒了一名男子。惊恐万分下,赫斯特小姐将被撞者投进了自己农庄一口废弃的井中。接着,一连串意想不到的怪事发生了:赫斯特小姐精心藏匿的钱款不翼而飞、凯瑟琳不断听到井中的男人和自己讲话……是死者冤魂的报复?还是活人导演的惊悚?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乔利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作家,以各类作品在不同年代摘取了众多奖项。《井》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获得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富兰克林奖。本书为《当代澳大利亚小说译丛》之一。

章节摘录

  这晚,海斯特·哈珀小姐和凯瑟琳正在驱车回家的路上。她们刚参加完一个在镇上旅馆举行的庆祝派对。哈珀小姐本不愿出席这个派对,是凯瑟琳一心想来。小姑娘这阵子迷上了一个又一个电影明星,而她目前的偶像是约翰?屈伏塔。她学他走路的样子,把他所有的电影看了一遍又一遍,甚至一边跳舞一边想象自己就是他选择的终身舞伴。哈珀小姐因为不忍拂逆凯茜的要求,只好忍耐着这漫漫长夜的无聊时光,还有至少两件令人难堪的尴尬事,一是那个叫人心烦的彼得?潘式的衣领,充满了令人不快的暗示。还有派对上那冗长的表演,更使她痛苦地再次意识到最近发生的事情对自己的改变。  派对终于结束之后,凯瑟琳坚持要自己来开车。“亲爱的哈珀小姐,你就坐在后面位子上休息吧。”她拿了块色彩明丽的苏格兰花格呢毯盖在哈珀小姐瘦骨嶙峋的膝盖上,然后坐在了哈珀小姐的驾驶座上。“亲爱的哈珀小姐。如果下周我要参加驾驶考试的话,”她轻柔颤动的嗓音听上去令人倍感舒适,“我最好先练习一下,你说是吧。”她灵巧的手指敏捷地转动车钥匙启动了点火器。  开车回家的漫长路途中,两人交谈不多。旅程开始的时候月光皎洁,空气清冽。凉风中有丝丝刚犁开的泥土的清香。虽然也很喜欢眼前的景象,海斯特却更希望闻到雨水打在牧场的泥地上带出的浓烈的泥土气息,她暗自思忖,以前她也有过这样的想法,麦田的夜晚不是像这样沐浴在月光里,就是深陷人一片黑暗之中。刚刚想到这里,月亮就滑进了一片带有纹路的黑云之中。她挑起了眉头,耸了耸消瘦的肩膀,让自己在后座上坐得舒适些。  白天开车往来于牧场到镇子的路上时,海斯特常常会想到要步行,而不开车。如果一个人只是步行而从不开车,他的生活就会完全是另一种样子。坐在车里的时候,她常会感到自己情不自禁地要从车里走出去,开始步行。两边是牧场一望无际的麦田,这条路寂静地在她眼前延伸,而她对时间和旅途的理解也会全然不同。就这样不停地走啊走,世界上不会有人知道她身在何方。只有她知道自己身处的地球上这一小块地方。站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她想象着那种没有任何人看得到和知道自己存在的感觉。她渺小但安全,走走停停,在广漠、清澈的蓝天之下,静静地驻足。她想,也许这样她的恐惧就会消除。那些恐惧会在轻柔的微风中烟消云散。  开夜车的时候却不宜考虑步行。在偏僻的地方开长途车,最好在旅程开始时就打消这样的念头。  海斯特回想着整个晚上的情景,觉得唯一令自己喜欢的就是凯茜翩跹的舞姿。那姑娘动感十足、富有韵律的舞姿加上她那一袭黄色的裙子,虽然意外地遭到了罗莎莉?博登的批评,但在自己看来简直就是完美无缺。想到当时的音乐和舞蹈,以及凯瑟琳固执地把自己想象成约翰?屈伏塔当仁不让的舞伴,她禁不住微笑起来。接着她又回想起凯瑟琳的乖巧,想到她是怎样利用自己对甜食的偏爱,用甜食作借口,提出参加派对,而绝口不提是她自己想要参加派对的。  “亲爱的哈珀小姐,”她耳边仿佛又响起那细声细气的柔和嗓音,“我还以为你会喜欢派对上的雪利酒昧蛋糕……”  海斯特忍住瞌睡,陷入了深思。“生活就像柴堆,”她脑海里这样想着,“人们做各种事情时,就像在把柴堆堆高或抽空。人们的一生充斥着一件接一件琐细的事情。这就像从柴堆上拿掉木柴,每次抽走一根去生火,或者在夏天一根根慢慢地把柴堆堆高,柴堆就是这样一会儿被抽空,一会儿又被堆高。”想到这里,她打了个哈欠。  这条路平坦而笔直,穿越了黑乎乎的牧场,路边投下了滨藜灌木丛的黑色树影。不时地,会有一卷卷的白色薄雾朝她们飘过来。有几次,在低洼的路面上,她们完全被薄雾包裹着,如同披着一件雪白、轻柔、翩跹的外衣。  “夜晚和白天竟然可以有这么大的区别,”海斯特说道。周围的原野,她又说,对任何赶路的人来说,看上去都那么荒凉和可怕,尤其是对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凯瑟琳也同意她的话,并说,她才不愿晚上独自一人开车走这段长路。“很高兴我们是两个人在一起,亲爱的哈珀小姐。”凯瑟琳说道。  凯瑟琳跳舞时那幸福的神情,马上可以睡在自己温暖的床上的期望,也许还有自己吃下的那块填满了盘子、即使和别人分享也显得非常巨大的雪利酒味蛋糕,这一切使哈珀小姐感到一种令人愉快的平静并最终进入了梦乡。她根本没有注意到她们的车已经离开了路面并撞上了路基。当她被惊醒的时候才发现凯茜的车开得太快了。  “凯瑟琳!别开那么快,”她大声警告道,“凯瑟琳!听到没有,不准开那么快!小心路基。你开得太快了。慢点,凯瑟琳!天呐,你一定要当心。如果你不小心,我们会翻车掉进灌木丛的!凯茜!那样你永远也别想拿到你的驾照了!”  凯瑟琳放慢了车速,“我想我是太兴奋了,亲爱的哈珀小姐,”她说,“很抱歉刚才吓着你了。”她尽量模仿着美国英语的发音,尤其在说“你”的时候。接着凯瑟琳絮絮叨叨地告诉哈珀小姐乔安娜也会来和她们一起参加小镇庆典。“乔安娜,”凯瑟琳提醒海斯特,“正热切盼望着这次拜访。真可惜,为了她男朋友,三年来她不得不一直待在那个地方,你还记得吧?就为了看望亲爱的哈珀小姐您,她才回来的。我有个好主意,关于我们的果酱和酱菜的。噢,哈珀小姐,我亲爱的,你听听我的想法吧……乔安娜和我,我们可以……噢,哈珀小姐,我亲爱的,这太浪漫了,这都是为了爱情!”凯瑟琳轻叹道,“刚才那一瞬间,我是那么地想结婚。一个双份的婚礼一定不错——我和乔安娜一起结婚。想想看,像现在这样开车长途跋涉……”她又叹了一口气。海斯特用鼻子哼了哼,算是对凯瑟琳的回答。即将到来的乔安娜的拜访只不过是海斯特自己定义的生活柴堆的一部分。海斯特脑海中又浮现出了那个想法,她已经不止一次地希望能够发生点什么事情,把乔安娜召回到她现在待着的那个安全的地方,这样,她和海斯特就都可以幸福地生活着而不需要经历这样貌似简单而实际上很复杂的来访了。  “噢,哈珀小姐,我亲爱的,”凯瑟琳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又开口说道,“我能为小镇的庆典做些婴儿衣服吗,摆在我们的货摊上——你知道的,就是那些小衣服,镶上褶边,还有,我想到了,镶着整齐蕾丝花边的小围兜,我想它们一定会成为抢手货的。”  “婴儿会咬蕾丝花边的,”海斯特严肃地说。看到凯瑟琳使劲地用脚踩着油门,使得丰田车在路基上跳了起来,她又加了一句,“请看好路,专心开车。”  “凯瑟琳!”海斯特的声音有些紧张。“凯瑟琳,我们就要转弯了。悒一点!我已经看见弯道了。开慢点!”  P1-5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充满曲折悬疑的故事……乔利的故事叙述松弛而引人人胜,富有幽默感,她善于聆听,行文优雅,文字饱含悲悯之情。”  ——罗伯特·库佛(《纽约时报书评》)    “《井》是一部没有侦探的侦探小说,一部存留悬疑的悬疑作品。”  ——斯蒂芬尼·特瑞格(《澳大利亚图书评论》)    始终令读者屏息静气、全神贯注;悬疑与诡秘层层交织;一部令人不忍释卷的小说。  ——《出版者周刊》    乔利用优雅而有节制的笔触寓意昭然地刻画了一段亲密关系如何一步步走向崩裂。  ——《图书馆杂志》

编辑推荐

  《井》讲述一对同性恋女子遇到一次意外车祸后,内心所引起的不安与忧虑,风格与其他作品不同,颇似侦探小说。   小说的前半部分着力刻画了海斯特与凯瑟琳之间那种温馨、亲呢,相依为命的关系;而后半部分则以两位女主人公住所院子里的枯井为线索展开,笔锋突转,抛出了一个个悬疑、酿造了一场场冲突,两位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变得跌宕起伏、揪人心肺。小说的结尾扑朔迷离,之前的谜团并未解开,两位女主人公看似平静的关系中又仿佛酝酿着新的、更大的风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井中魂會報復嗎?我不知道,但是書中卻隱約有這個暗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