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 艾米莉·勃朗特  页数:406  字数:271000  译者:方平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1847年,勃朗特姐妹:夏洛蒂(1816—1855)和艾米莉(1818—1848)化名出版了两部不同寻常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是出于两个没有见过多大世面的青年妇女的手笔(她们采用两个男性化的名字:Currer Bell,Ellis Bell做笔名)。亲姐妹的两部杰作问世之后,命运大不相同。《简·爱》立即受到热情的欢呼,使作者一夜之间成了名。可是(《呼啸山庄》一开始就遭到评论界猛烈谴责,其中有一些说得非常刻薄:“是哪一个人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来,他怎么写了十来章居然没有自杀?”(1848)有人又这样嘲弄:这部“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应该改名为《枯萎山庄》(Withering Heights)才对。”(1848) 将近半个世纪,《呼啸山庄》一直不为世人所理解,除了个别有见地的评家外,都认为这部小说的作者比她的姐姐差远了。就连她的姐姐对于艾米莉的非凡天才也不能说已有充分的理解。1850年,她妹妹去世之后的第二年,她为《呼啸山庄》第二版写序,为妹妹辩护,可是语气之中带着歉意:这是一部粗糙的不太成熟的作品,要是天假以年,作者是能写出更好更成熟的作品来的: 假使她活着,她的思想自会像一株壮实的树木一样成长起来,长得更高更挺拔,更加枝繁叶茂,结出成熟了的更香甜、更红润的果实。  在当时的文艺领域中,艾米莉远远地走在人们的前面。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以后,才有人认为:“在十九世纪,《呼啸山庄》是一位女作家所能写出的最好的散文诗。”(1891)在二十世纪初,有人开始提出:艾米莉的天才比夏洛蒂更高(1903),艾米莉·勃朗特“是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 (1904)。  进入二十世纪(尤其在三十年代以后),艾米莉的声誉蒸蒸日上,评论文章大量涌现,而夏洛蒂的光彩却相对地显得有些暗淡了。研究勃朗特姐妹的学者克伦泼在他的专著中这样提出:“目前占主导的(虽然不是一致的 )意见,认为艾米莉·勃朗特比夏洛蒂·勃朗特是一位更伟大的女作家,《呼啸山庄》比《简·爱》是一部更伟大的小说。”(1982) 我个人认为,《呼啸山庄》的确是一部天才之作,足以和莎士比亚的伟大的戏剧前后辉映。不过目前的问题不在于争论艾米莉在英国文学史上该占怎样一个地位,而是究竟该怎样去认识她的这一作品:这是说,问题不在于给予多高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怎样去深入理解。  就像逗留在“蒙娜·丽莎”嘴角边的神秘的微笑,《呼啸山庄》也显示了一种永久的艺术魅力,紧紧包藏在书中的是怎么一个信息呢?这似乎也是一个猜不透的(至少是不那么容易猜透的)谜啊,因此赢得了不少的西方学者去琢磨它、解释它;无论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技巧,小说和女作家的诗歌的血缘关系,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渊源关系,以及作品的主题、风格、意象、梦幻的运用、象征主义,等等,一一都成为西方学者钻研的对象。真是众说纷纭,层出不穷,形成了“艾米莉热”。这里想提出我个人对这部杰作的理解。  艺术结构和主题思想 研究《呼啸山庄》,好比啃一个硬果,首先碰到的是它表层的硬壳:那复杂的艺术结构;让我们试一下,是否可以剥开它,通过作品的表层,深入到作品的核心。  过去许多评论家都不能理解这部杰作的艺术价值,说是“充满着缺点的结构”(1900)。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推崇《呼啸山庄》,把它列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可是连他也这么认为:“《呼啸山庄》的结构臃肿笨拙, ……她要讲的是一个牵涉到两代人的复杂的故事。这是一桩很困难的事, ……艾米莉做得不成功。”他还说:“讲《呼啸山庄》这个故事,一个有经验的小说家可能会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1954) 在这一点(以及其他一些论述)上,我很怕毛姆并不是艾米莉的真正的知音。  艺术结构对于一本小说,首先就是故事的叙事方式。  女作家放弃了那种从头说起、原原本本、平铺直叙的传统的叙事手法。十九世纪的女作家,像她的姐姐写《简·爱》(1847),奥斯丁写《傲慢与偏见》(1813),盖斯凯尔夫人写《玛丽·巴登》(1848),采用的都是这一种叙述手法。  《呼啸山庄》也并不是那种倒叙:故事在回忆中展开,回忆完了,故事也就结束了。这两种叙述方法:顺叙和倒叙,它们的起点都是固定的,就像“上行车”和“下行车”那样,不是从起点站出发,就是把终点站作为出发点。  艾米莉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当时少见的“戏剧性结构”。故事的叙述从中间开始,因此故事的出发点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整个故事的时间跨度越大,从哪里开始进入故事,就越需要艺术上的胸有成竹。  欧洲剧作家在组织他们的戏剧情节时,最善于从故事的半中间说起,公元前五世纪的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这样,十九世纪的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也是这样。我国戏剧家曹禺的成名作《雷雨》借鉴欧洲戏剧的创作经验,也是这样处理,剧本刚开始,就已经接近整个故事的终点了:剧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带着自己的历史上场的,在冥冥之中把他们的命运千丝万缕地纠结在一起的那张罗网,在戏剧开始之前就已经撒下了。因此戏剧情节是向两个方向进行的:顺叙和倒叙。在向未来推进的过程中(顺叙),同时展现了过去(倒叙)。临到结尾,整个故事才以它完整的面貌显示在观众眼前:原来苦难的人间有这么一段辛酸事!悬念刚结束,震撼人心的高潮就接着来到了,因此戏剧气氛始终是紧张的,扣住了观众的心弦。  《呼啸山庄》要交代的是两户人家的两代家史,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应该从哪里开始进^故事,女作家在下笔之前,一定作了苦心推敲:怎样才能取得最好的艺术效果。全书的最初三章,不仅是叙述故事的起点,应该也是我们研究《呼啸山庄》的一个起点。对于我们探索全书的主题思想,了解女作家的非凡的艺术才华,这最初三章可说具有关键性意义。  …… 浓缩的小天地 “世界真小!”欧美社交界在意外地碰见了久违的熟人时,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惊呼声,现在读了《呼啸山庄》,我们不免同样有“世界真小! ”的感受。我们都能看出,呼啸山庄,连同它邻近的画眉田庄,构成了一个封闭性的社会。这个小天地的极限就是吉牟屯——一个常常在书中提到、却从没带读者去过的英国北方小市镇,天气晴朗的时候,从田庄的楼窗边,可以一眼望得见;离田庄只消半小时的马车路程。  希克厉这野孩子是从利物浦捡回来的,他成人后出走三年,又到哪里去混日子?伊莎蓓拉受不住丈夫的虐待,逃离夫家在伦敦定居一这些都一笔带过;对于外面的大千世界,女作家从没有正面描述过。  最能表明作品中的人物生活在一个封闭性的环境里,是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第二代的名字全都是第一代名字的重复,像小“卡瑟琳” 、小“林敦”。哈里顿的父亲叫“亨德莱”,似乎是例外,但是我们记得,小说一开头就交代了山庄的正门上面刻着还可辨认的字迹:“哈里顿· 欧肖”,原来这孩子的名字是他祖辈的名字的重复。更有意思的是,小卡瑟琳和哈里顿举行婚礼以后,她的全名将是“卡瑟琳·欧肖”,而这恰恰是她母亲未出嫁时的闺名,这岂不给人一个暗示,好像生命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过程;而这部小说只是从永恒的生命的链条中截取的一个环节? 女作家笔下的那个封闭性的社会,是一个浓缩了的人类社会。浓缩,在艺术上,就是高度的凝练。以小见大,取得一种不必局限于一时一地的象征意义。《呼啸山庄》中的人事沧桑,发生在那遥远、偏僻的一角地区,而在读者的心目中,却可以把它扩大为人类社会在某一阶段的一个缩影。  人性本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所谓七情六欲。个人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生存,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既然这样,那么人性理应通过复杂的社会关系显示出来。可是,女作家所创造的那一个小天地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当时的现实生活(到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已进入了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单纯得多;那复杂、丰富的人性也仿佛被浓缩了,只剩下两个极端,不是强烈的爱,就是强烈的恨。在女作家的人性的调色板上差不多只有黑白两色。她果断地压缩她的画面,毫不可惜地合弃许多细节,目的也许正是为了追求那木刻般黑白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而在风格粗犷,刀法熟练的木刻家手里,单纯的黑白两色也能让人似乎看到了丰富的色调。  这正是艾米莉这位自觉的艺术家最可注意的成就。她要写出最强烈的爱,最强烈的恨,仿佛只有单纯得像不含杂质的结晶体,才算得上真正的爱,真正的恨。可喜的是,她并没有让人物的激情从现实生活中游离出来,成为一成不变的抽象的概念。在她之前,也许很少有哪位作家像她那样关心地注视着人的思想感情和他的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个人的遭遇和主宰人的感情生活的爱和恨,息息相关,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这部作品中,天性的发展和被压抑,人性的堕落和复苏,始终是和不断地在变化着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呼应的、同步的。  纳莉的这段话说得多好,多有见地啊!——她不许卡茜嘲笑哈里顿的无知无识: 要是你在他那个环境中长大,难道你就会比他粗鲁得好一些吗?他原来是一个跟你一样伶俐、聪明的孩子,现在他却让人瞧不起,这使我很难受——那都是因为那个卑鄙的希克厉存心作践他呀。  高度的凝练和集中,尽可能少的人物,活动在尽可能狭小的天地中,然而以一当十,用深度去补偿广度的不足,可说是这作品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女作家的强烈的艺术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和她所构思的那个封闭性的小天地分不开的。  当然,我们得承认,这么个小天地究竟是存在着局限性的,有些情节经不起推敲。例如小卡茜第一次去看望小林敦,女作家不费多少笔墨,就把一个自私任性、可恨可恶的小东西刻画出来了,可是卡茜却向他吐露: “除了爸爸和爱伦以外,我爱你超过世上任何的人。” 我们不禁要问了,难道世上再找不出一个更值得爱的人了吗?但是在《呼啸山庄》的那个小天地里,卡茜却没有选择的余地。要是她不喜欢粗野的哈里顿,那就只能爱这个可怜巴巴、让人瞧不入眼的小东西! 再说她的伊莎蓓拉姑妈吧,这么一位既漂亮又有钱的小姐,可惜凭她的美貌,加上她的财富,竟不能吸引一群门当户对的公子哥儿上门来求爱,希克厉毫不费力地把她弄到了手,因为在他面前并没有一位竞争的对手啊! 我们要看到,原来呼啸山庄那个小天地是女作家的巧妙的艺术构思,并不是她从现实生活中完整地截取的一角。我们不能(也不必)处处用现实主义文学的标准去要求这部小说。艾米莉的确显示了现实主义大师的深厚功力:每一个戏剧性场面都是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但她又并不以镜子般客观地反映现实为满足。她的创作激情并不来自要显示这个我们都能看得到的现实世界,而是为了要发掘人的隐蔽的、最深层的内心世界。  这样,不妨说,呼啸山庄的那个小天地是由两重世界组成的,是双层次结构。你说天地真小,太局促了,那是指的小说中的现实世界;可是它又高高地托起了另一个和雷电风雨相呼应的内心世界呢。  这样,挺立在风暴中的呼啸山庄,既是山庄,又不是山庄,它取得了一种象征性意义,像诗篇一般在你心中唤起了纷至沓来的意象。女作家在某些地方放弃了细节的真实性,并非功力不够,露出了破绽,而是在艺术上另有所追求。  我们现在越来越能看到,反映我们这个客观世界,现实主义并不是惟一的创作方法。十八世纪的斯威夫特在他心目中也许想讽刺当时的英国政治界,而他写下的却是假想中的小人国。打上了强烈个陛的印记的现当代作品,越来越偏重于情节的假定性、象征性,以至荒谬性。它让你在某种幻光的折射下,似乎看到了真实,而不要求你相信这就是真实——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这样。  现实世界是一个极其广大的世界,我们有时却会发出惊呼:“世界真小!”而大师们所创造的艺术天地,即使是个极有限的小天地吧,却处处可以触景生情,使你应接不暇,不由得发出惊叹:这世界可真不小啊!   方平

内容概要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坛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中的二姐艾米莉的代表作,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小说”。弃儿希克利与“呼啸山庄”主人的独女卡瑟琳青梅竹马,却终因世俗的压力各奔东西,卡瑟琳凄然早逝后,希克利的一腔深情化成满腹怨恨,对周围所有的人展开疯狂的报复,最后感受到卡瑟琳的召唤,有情人在死后终得团圆。两人间惊天动地、超越生死的爱情与荒原和狂暴的自然融为一体,整部小说宛如一首激情澎湃的叙事长诗。    本书附有五十余幅精美插图,极具收藏价值。

书籍目录

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译后记

章节摘录

  昨天下午起了雾,又是那么阴冷,我倒是很想躲在书房的壁炉边度过这半天工夫,不打算踩着荒原上的泥路,赶到呼啸山庄去了。  可是,吃过中饭,(声明一下:我在十二点到一点之间吃饭;这里的女管家一一位稳重的太太——总不能[也许是不肯]理会我的要求,在五点钟开饭。她是在我租屋的时候,跟宅子一起接收过来的。)存心不出门了,我登上楼梯,走进书房,却看见一个女仆跪在那里,身边横一把扫帚,竖一只煤斗,正在把一堆堆灰烬压在火焰上,闹得满屋子都是灰尘。这乌烟瘴气的景象立刻叫我回头走。我戴上帽子,赶了四英里路,来到希克厉家的花园门口时,天空中开始飘起鹅毛般的雪片来了。我刚好逃过一场大雪。  这荒凉的山头,盖着黑霜的泥土已冻结成一层硬壳;凛冽的寒气叫我的四肢都打抖。我打不开栅栏上的锁链,就跳了进去,奔过两边乱长着醋栗树的石板道,敲起门来。谁知尽敲也没有人答应,倒把我的手节骨都敲痛了;那一大群狗也嚎叫了起来。  “倒霉的人家!”我心里在嚷道,“你们可缺德哪,这样怠慢人,活该人类永远跟你们断绝往来!我至少还不至于白天也把大门闩得紧紧的。  我才不管呢一怎么样我也得进去!” 打定主意,我就握住门钮,使劲摇撼起来。约瑟夫从谷仓的圆窗洞里探出一张好像跟谁赌气的脸来。  “你干吗呀?”他嚷道。“东家在羊圈里,你要找他,打谷仓那边绕过去。” “难道里边没人开门吗?”我回叫过去。  “一个人也没有,只有堂客在家里。哪怕你拚命敲门,闹到半夜,她也不给你开门!” “为什么呀?你不能告诉她我是谁吗,呃,约瑟夫?” “不,我才不呢!这干我什么事!”咕噜了这么两句,那个脑袋又缩进去了。  雪下大了。我抓住门钮,再试一下;这时候,后面院子里来了一个扛着叉耙、没穿上衣的小伙子。他招呼我跟他走。经过洗衣房、铺石子的场地(空地上有一间堆煤的披屋,有抽水机和鸽子棚),我们终于走进那间温暖、舒适的大屋子里——就是昨天招待我的地方。  壁炉里的煤块、泥炭、木柴,烧着好旺的火,照耀出明亮、愉快的红光来。桌子早已铺好,只等丰盛的晚饭端上来。很荣幸,我在桌子边见到了那位“堂客”,我真想不到他家还有这么一位人物呢。  我上前鞠了一躬,等待着,以为她会请我坐下来。谁知她望着我,往后面的椅背上一靠,就纹丝不动,保持那个姿态,而且一言不发。  “好大的风雪哪!”我开口说。“我怕是,希克厉太太,你家的仆人很会偷闲,可叫门儿受了累。我好容易才叫他们听到我在打门!” 她始终不吭一声。我瞪大了眼,——她也直瞪着两眼;至少,她把眼光停留在我身上,神情中有一股咄咄逼人的寒气,叫人局促不安。  “坐下来吧,”那小伙子粗声粗气地说。“他就来了。” 我依了他的话,干咳了一声,叫那只恶狗做“朱诺”。轮到第二次见面,承蒙它把尾巴的尖端儿晃了那么一晃,算是表示我俩已认识了。  “好一条漂亮的狗哪!”我又开了一个头。“将来那些小狗你不打算留下来吗,太太?” “它们不是我的,”可爱的女主人说。她的回话比希克厉更来得峻峭。  “啊,让你疼爱的一定在这一堆里了!”我把话接下去说,转身望着放在暗处的一个坐垫,那儿好像全是些猫。  “疼爱这些东西才真是怪事呢!”她轻蔑地说。  真倒霉,原来那是一堆死兔子。我又干咳了一下,身子向壁炉靠近了一些,又一次把今晚天气多么糟糕的话搬了出来。  “你本来就不该走出来,”她说着,站了起来,想伸手去拿壁炉架上的两个漆着彩色的茶叶罐。  她本来坐在光线被挡住的地方,这会儿,我可把她整个儿身材和容貌都看清楚了。她长得很苗条,分明还只是个姑娘呢;身段极好,那么一张秀丽的小脸,我真是生平难得有福看到;细巧的脸蛋儿,白皙的皮肤,淡黄色的鬈发——也许不如说金黄色来得恰当——松松地披垂在她那细嫩的脖子上;那一双媚眼,要是在含着笑意的时候,你就消受不了。也算我那颗容易动情的心儿运气好,现在那对眼睛流露出来的只是游移在轻蔑和近乎绝望之间的神色,叫人感到非常的不调和。  那两个茶叶罐她伸手还够不到呢;我就站起来帮她一下。谁想她转过身来对着我,那副紧张的神色,就像是一个守财奴看到有人要来帮他计数他的金子那样。  “我用不到你帮忙,”她断然地拒绝我,“我自个儿能拿得到。” “请你原谅,”我连忙回答。  “是请你来喝茶的吗?”她问,把一条围裙束在她光洁的黑袍子上,站在那儿,拿着一满匙茶叶,却不就往壶里倒。  “喝一杯热茶那真是太好了,”我回答。  “是请你来的吗?”她再问—遍。  “不,”我带着一丝儿笑容说,“你不就是挺合适的请我的人吗?” 她把茶叶倒回去,连茶匙一起摔掉,使着性子,坐到她的位子上去。  她的眉心紧皱,朱红的下唇噘了起来,好像一个孩子陕要哭出来的样子。  这当儿,那个小伙子往自己身上披了一件无论怎么说都是褴褛的上衣,站定在壁炉前面烤火;看他从眼角里瞅我的那种神气,你一定还道我跟他俩,有着还未了结的不共戴天之仇呢。我开始揣摩他究竟是不是这一家的仆人。他的服装、他的谈吐,都很粗陋,一点没有在希克厉先生跟他的太太身上所能看到的那种优越的气派。他那一头稠密的棕色鬈发像一团乱麻;他的胡子蛮横地侵占了他的两腮;他的那一双手,像普通做工的一双手一样,晒得发了黑。可是另一方面,他的举止很随便,几乎有点儿旁若无人,对于我们的主妇,他一点也没有显出做仆人的应有的殷勤来。  既然对他的地位难以断定,我认为最好还是不要去理会他那奇怪的行径。过了五分钟,总算希克厉进来了,多少让我在这尴尬的场面中松一口气。  “你看,先生,我答应来,当真来了!”我装得高高兴兴地嚷道;“ 我怕要被这场大雪给困住半个钟点了——要是你容许我在这里躲避一下的话。” “半个钟点?”他说,一边把衣服上的雪片抖落下来。  “我不懂你为什么偏拣着大风雪下得最紧的当儿,闯出去溜达。你不懂得你有掉在沼泽里的危险?熟悉这一带荒原的人,逢到这样的夜晚也会迷了路。我还可以对你说,眼前你别盼望这天气会好转。” “也许我能在你的小厮中间找一位向导吧,他就在我那边过夜,第二天早晨再回来——你能让我借用你的小厮吗?” “不,我不能。” “噢,真是的!那也好,那我只好靠自己的机警了。” “嘿!” “你要沏茶了吗?”那个穿褴褛上衣的小伙子问,把他凶猛的眼光从我的身上移到了那位年青的主妇身上。  “他也有一份儿吗?”她向希克厉请示。  “快把茶端上来,好不好?”这回答来得那么蛮横,把我吓了一跳。  说这句话的声气显示出不折不扣的坏性子。我再不打算把希克厉叫做少见难得的汉子了。  等茶准备好之后,他算是来请我了——“好吧,先生,把你的椅子移过来。” 于是我们这几个,包括那个野小子,一起围着桌子坐下来,在用茶点的时候,席面上是一片肃静。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呼啸山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5条)

 
 

  •   第一次读《呼啸山庄》,已经是十七年前的事,那时自己还在上高中。这次拿到“译文名著精选”系列的这一版时,回想起当时购买“世界文学名著普及本”系列版本(同样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情景,不禁感慨时光流逝、童颜易老,转眼间自己已经步入中年了,再次看到这本书仿佛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一种亲切伴着些许酸楚的情感油然而生。
    译者方平先生对本书的翻译可是下了大工夫,说是呕心沥血也不为过。看前面的长篇序言和后面的译后记,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译者自己对本书的喜爱(甚至痴迷)和希望读者一同领略原著精神的强烈愿望,因此才不厌其烦地介绍、分析、引导,画结构图、编制年表等等。但是对译者的这份痴情和热情就十分令人感动。而这也为本书的翻译质量提供了最坚实的保证:用心做的事一定好过单纯用手做的事;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而形成的作品一定远胜于为赚取稿费或者为评职称攒条件的敲门砖。好的翻译作品,绝不仅仅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符号转化的技术工作,而是译者在忠实原作基础上的再创作。堪称经典的译作无不体现着译作的鲜明风格和个性。这个译文也不会让读者失望。当然经过了不同阶段的人生历程,今天再重读这本书会有很多不同于当年的感受,这也说明文学作品是在与读者个人的生命体验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存在形态的。正所谓“一千个观众的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管观感有多大不同,真正好的东西是经得起时光的磨砺和检验的。
    这个“译文名著精选”系列的版本,就目前买到的两本来看(除了《呼啸山庄》还买了《一九八四》),质量是很好的,纸张好,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值得收藏。
  •   有好几十页的序言和呼啸山庄的地图,感觉译者很用心
  •   最爱呼啸山庄。
  •   听到呼唤了吗?在荒原飘荡的灵魂……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怎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多美好,他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象一个孤魂野鬼。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也看过电影,结合起来感觉很不错,那种刻骨铭心的爱与恨,最后都化作荒原的魂灵
  •   三姐妹 的名篇 哈哈 好看新书来了 于小儿又看了一遍
  •   这是上海译文的经典之作,值得收藏。
  •   人物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值得称赞
  •   学生时代最喜欢的一本西方小说,买来回味一下
  •   名著经典,值得收藏。
  •   书的质量很好,名著名译,值得收藏。
  •   已经是第二遍读这本书了,方平前面的论述也很有参考价值,索然我不是特别认同。插画很值得收藏
  •   书送的很快,也很精美!买来是为了收藏的,留以后随时看,喜欢!!
  •   书挺好的 厚实 翻译的也不错 然后文章开始有一段很长的故事简介,故事很精彩,情结也很好。这是一本倒叙的写作手法,故事连贯着三代人的故事,而丁恩太太是最主要的线人。这本书 真的很精彩
  •   好书,爱情与复仇,值得让人深思
  •   为女儿买的,她说很好!
  •   女儿喜欢!好书
  •   方平先生的译本很好。值得收藏,如果版本是精装的更好了。
  •   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   名著这个版本的很好
  •   世界名著,无需多说。
  •   这是我买的第三个版本了
  •   一个爱情与复仇的离奇故事
  •   一起买了几本书 都挺不错,就是对当当的包装很失望 太差劲了,几本书装了个箱子里面空间没给填一下 包裹到手里面有两本书都给折了
  •   这本书我看了两周才看完,断断续续地看完的。刚开始的时候,尤其看译者语的时候,并不是很热情很急切地要看这本书,但是后来看完了觉得的确很吸引人。只是我的部分观点和译者很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大家要是看的话,先看看正文,之后再看译者语。读完整本书的感觉就是由于激动,心里憋闷的慌,喘不过气来。
  •   以前读过 买了送人的
  •   这书其实高中时候就买来看过 可惜大学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没了 这回再补上一本 无论当时还是现在 读这书脑海里所想情景 总是大风雨为背景 一刻都不让人安生的书
  •   一直想看这本书,今天终于收到了,感觉不错,无论是纸张还是文字都挺好的,谢谢
  •   不错的,还不可以,不错的,还不可以,不错的,还不可以,
  •   看了秘密之后买的,期待剧情
  •   送货太慢,当当售后物流系统急待改善
  •   本版本就是好
  •   经典就是经典,拥有一本,随时欣赏,一大享受。
  •   给孩子买的,希望她多读书!
  •   是不错的书籍
  •   读了《简爱》 再读读这个
  •   书的质量挺好的。值得购入
  •   书买的太多这本还没细读,翻了里面看印刷纸质都不错,比较满意。
  •   不错的好书,值得智者拥有
  •   质量不错,价格适当,送货速度很快,晚上下单,第二天上午送达。赞一个
  •   书还没来得急看,看完再评价吧。
  •   装帖和印刷俱佳,上译的,值得信赖。。
  •   还没看完呢。。。
  •   中学读的,现在仍旧感动。
  •   看评论不错买的
  •   还在阅读当中,感觉不错。
  •   还没看 同事推荐的说书不错
  •   刚拿到还没仔细看呢,大概翻了一下感觉很好
  •   小孩假期看
  •   同事的孩子喜欢看*
  •   这个译本挺喜欢的
  •   发货的速度超快,头天晚上定的货 ,第二天中午就到货了,新书孩子非常喜欢
  •   还行,没有破损
  •   包装很好,纸也很好
  •   蛮好看的,内容挺好的。。
  •   里面的内容很感人!
  •   书不错,很经典
  •   封面折了一点点,总体还是很棒
  •   干净内容可以,刚开始看,目前为止很好,希望当当再接再厉。
  •   很好看,这个版本也不错,所以支持。
  •   暂无:)看完了再说吧,
  •   书挺好的,正版的。。。。。
  •   关于勃朗特姐妹的书,个人是比较推崇这一本的。
    《呼啸山庄》,浓烈而激烈的感情也许过于激烈了些,会让人有压抑得喘不过气的感觉,但如果人生能经历一段这样的爱情,也许真的是死而无憾了。
    年轻时候读过的印象很深刻的一本书
  •   我最近买了比较多的上海译文的书,我觉得都不错,不过如果有更多精装版就更好了,我觉得像《傲慢与偏见》那一系列的精装版就很好,很喜欢,可以其他都是平装的,唉
  •   质量还不错,先收藏,以后有时间再看
  •   虽然是世界名著,但我只给四分,哈哈。
  •   书的包装各方面都不错,至于内容,世界名著,无需多说
  •   外国名著经典,
  •   这本书读得很压抑,从头到尾心里都不舒服。
  •   总体还是很不错的,就是书皮有点破损,对于我来说很遗憾
  •   今天寄来的书还没开始读呢,质量还不错,跟我在省出版城买的书差不多。很值得。
  •   还是多年前找同学借来看过,不过书借来时已经残缺不全,现在特意自己买一本重温一下。书还不错!
  •   封面一沾水就白了 望改善
  •   翻译得还行
  •   其实当当的书,大多都不错。
  •   最喜欢的外国文学之一,十九世纪就有二十世纪的创作手法。。太喜欢了
  •   帮同学买的,书的质量不错。
  •   前序及介绍很详细,但内容较罗嗦,也可能是忠于原文的原因吧。
  •   这个书是给朋友买的 朋友说还可以
  •   有些磨损,不过干净
  •   儿子书单中得书,初中预备班的小朋友,有时间看嘛?还不是我们看。
  •   整本书都印倒过来了...
  •   这本书从专家到民间都给了很高的评价,我看了电影之后也买了一本,打算提升一下自己的文学知识,不过翻译的文风还是比较传统的,对于习惯了现代读物的人来说,语言表达还是感觉比较不习惯,不是特别能吸引我读下去,所以现在看了一半放在家里,准备等状态比较好,心情比较平静的时候再拿来读
  •   书不错,可惜封面被磨破了。。。。。。
  •   译文名著精选:译文名著精选:呼啸山庄
  •   爱是超越一切的力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