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德国]赫尔曼·黑塞  页数:331  字数:190000  译者:杨武能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小说叙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人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经历。
修道院年轻的纳尔齐斯才华过人,觉得院长达尼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德蒙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朋友,但歌无视纳的理性的说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会,接着又逃出修道院,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之后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专事雕塑艺术。歌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纳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章节摘录

  玛利亚布隆修道院的大门前,有一个由成对的小圆柱支撑着的拱顶;拱顶外边,紧靠着大路,耸立着一株栗子树——一位孤孤单单的南国之子,气质高贵,树干粗壮,是很多年以前一位罗马的朝圣者带到这里来的;它那圆形的树冠,柔软地伸展到大路上空,微风吹来,便婆娑地摇曳抖动。春天,周围一片绿色,连修道院内的核桃树都已经长出淡红色的嫩叶,这株栗子树却仍然是光秃秃的;到夜晚最短的夏天,它才从一簇簇树叶中开出泛着淡青色微光的、形状与众不同的花朵,散发出一股股酸涩的闷香;十月里,水果和葡萄已经收完,秋风才从那渐渐变黄了的树冠中把那些带刺的果实摇落,出生在意大利邻近地区的副院长格雷戈尔便用自己房中的壁炉烤食这些果实,修道院中的男孩子们便为争夺它们而扭滚在一起,可是它们并非每年都能成熟。这树冠在修道院入口处上空奇特而多情地拂动着,宛如一位来自异地的思想细腻而微感寒栗的客人;在它和大门口那些修长的成对的小圆石柱之间,在它和拱窗上那些石头雕饰、壁架和立柱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亲缘关系,同样受到意大利人和拉丁文学者的喜爱,但却让本地居民视为异己。  在这株来自异国的树下,已经走过好几代的修道院学生;他们腋下夹着习字板,一边走,一边谈笑嬉闹,争论不休,而随着季节的变化,有时赤着脚,有时穿着鞋,有时嘴上叼着一枝花,有时口里咬着一枚核桃,有时手中拿着一只雪球。新的学生不断到来,隔几年就换一批面孔,但大多数彼此却是相像的,都是些金黄色的小卷毛儿。有的毕业后留下来,先当试修士,再当修士,削了发,穿上修士衣,系上带子,研读经典,指点学生,直到老,直到死。另一些学习期满就由父母领走,回到骑士的城堡,回到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家中,奔向世界,享乐的享乐,干活的干活,偶尔回修道院来作客,后来成了家,又送自己的小儿子来当神父们的学生,并且仰头向这株栗子树瞥上一眼,脸上带着微笑,心中充满感慨,最后又各自归去。在修道院那一间间的卧室里和大厅中,在那端庄的圆拱窗和红石凿成的笔直的成对圆柱之间,总有人在生活、教授、钻研、管理、统治;在这儿曾从事各种各样的艺术和科学,并且代代相传,有虔诚的和世俗的,有光明的和阴暗的。也编写和诠释书籍,想出种种体系,搜集古人的著述,临摹名画的真迹,培养民众的信仰,嘲笑民众的信仰。博学与虔诚,单纯与狡诈,福音的智慧与希腊人的智慧,圣迹与邪术,在这儿统统得到一定的施展,适得其所;这儿既可隐居和苦修,又可进行社交和享乐;至于是前者占上风或是后者大行其道,都取决于当时的院长是个怎样的人以及时代的潮流如何。这座修道院之所以出名和朝拜者不断,有一阵子是因为它有一些驱魔师和能识别精怪的修士,有一阵子是因为它有美妙的音乐,有一阵子是因为它的某个神父妙手回春,能治百病,有一阵子又因为它的梭子鱼汤和鹿肝包子可口得很,总之,它在每个时代都总有所长。而且,在它众多的修士和学生中间,在这些虔诚,或者冷淡,或者吃斋,或者肥胖的人中间,在这些留在修道院中生活一辈子的人中间,任何时候总有那么一个两个特殊人物,大家要么爱他,要么怕他,他显得出类拔萃,叫大家久久惦念,虽然同时代的其他人早已被遗忘。眼下,在玛利亚布隆修道院里也有两位与众不同的特殊人物,一老一少。在那些充斥在寝室、教堂和课室的同伴中间,他俩是无人不知道,无人不敬重的。老的一位是院长达尼埃尔;年轻的一位是个叫纳尔齐斯的学生,这小伙子前不久才当上试修士,但由于才华出众,特别是希腊文非常之好,已经破例被任命为教师。这两个人,一位院长一位试修士,在院内都举足轻重,为众人所瞩目和好奇、钦佩和羡慕,同时暗中也受到诽谤。院长为大多数师生所热爱,他没有冤家,为人极为善良、忠厚、谦虚。只有院里的学者们在对他的爱戴中带有一点轻蔑,因为达尼埃尔院长尽可以成为一位圣者,但却不是一位学者。他所具有的忠厚就算是一种智慧,可他的拉丁文毕竟很糟,而希腊文压根儿一窍不通。这少数几位学究偶尔嘲笑嘲笑院长学识浅薄,而对纳尔齐斯却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这位神童,这位美少年的希腊文很漂亮,风度举止潇洒大方得无懈可击,长着一双沉静而深邃的思想家的慧目,两片线条俊美的薄嘴唇。他的希腊文顶呱呱,学者因此喜欢他。他高尚文雅,院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因此爱戴他,许多人简直对他人了迷。他非常老成持重,彬彬有礼,有少数人看不惯他这副模样。院长和试修士,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肩负着一个杰出人物的命运,以自己的方式驾驭着其他人,以自己的方式忍受着痛苦。比起院里的其他所有人来,他们部觉得相互更加亲近,都受着对方更强烈的吸引;尽管如此,他们却走不到一块儿来,无法向对方表示温情。院长对青年极为关怀,极为照顾,就像关心一个珍奇而脆弱、也许过于早熟、也许已遭到危险的弟子。青年对院长的任何命令,任何建议,任何称赞都竭诚领受,从无怨言,从无不快。要是院长对他的品评正确,他唯一的缺点就是高傲的话,那么,他也很善于藏而不露。对于他是无可非议的,他是一个完人,比大伙儿都要优越。只不过在学者之外,他很少有真正的朋友;他只是孤芳自赏,感到四周的人们都是冷冰冰的。“纳尔齐斯,”有一次院长在听完告解后对他说,“我承认自己对你的批评失之过严了。我常常认为你高傲,也许我这样是冤枉了你。不过,年轻人,你很孤单,寂寞,尽管有些崇拜者,却没有朋友。我曾希望,有什么理由可以时时责备你就好了;可是找不到这样的理由。我很希望,你什么时候也能像你同年龄的小伙子似的淘淘气;可你从来不是这样。我有时真为你有些担心啊,纳尔齐斯。”青年抬起头,黑色的眸子望着老院长。“敬爱的神父,我非常希望不要让你担心。是的,我可能是高傲的,神父。我请你因此处罚我。我自已有时候也很想惩罚自己。送我进苦修室去吧,或者罚我干一些低贱的差事。”“你的这两种想法都太幼稚了,我的孩子,”院长说,“何况你能说会道,又善于思考;要是我罚你做低贱的工作,那岂不浪费了主的恩赐吗。看来你一定能成为一位教师和学者。难道你自己不愿意这样吗?”  “请原谅,神父,我对自己的愿望并不十分清楚了解。我始终会喜欢科学的,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不过我不相信,科学会成为我唯一献身的事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使命的并不可能总是他的愿望,而还有一些别的东西,前定的东西。”院长倾听着,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但老脸上立刻又泛起笑意,说道:“就我对人的了解而言,我们大家,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些喜欢把神的意志和自己的愿望混为一谈。可你以为已经知道你的天职,那你告诉我一句,你究竟认为自己的天职是什么?”纳尔齐斯把自己黑色的眼睛眯缝起来,眼睛隐藏在长长的黑睫毛背后。他沉思着。“讲啊,我的儿子,”院长在长久的等待以后催促道。纳尔齐斯垂着眼帘,用低沉的声调讲了起来。  “我以为自己知道,尊敬的神父,我首先是注定了该过修道院生活。  我会成为——我相信——我会成为修士,成为神父,成为副院长或者也许院长。我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无意于担任要职。可是到将来,它们会加在我身上的。”两人久久地不再言语。“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信念呢?”老院长迟疑地问。“在你身上,除了博学,还有别的什么品质在促使你这么想呢?”  “有这样一种品质,”纳尔齐斯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能感觉出人们的类型和天赋,不仅仅对我自己,对其他人也是一样。这种品质迫使我去为我所管辖的人造福。倘若我生来不该过修道院生活,我就准会成为一名法官或者政治家。”“有可能,”院长点点头。“可是,你的这种辨别他人和知道他们命运的才能,你有没有在谁的身上试验过呢?”“我试验过。”“你乐意给我举个例子吗?”“乐意。”“好。因为我不愿在我的弟子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探听他们的秘密,你也许可以告诉我一些你认为知道的关于我——你的院长达尼埃尔的事情吧。”纳尔齐斯抬起眼睑,看着院长。“这是你的命令吗,神父?”“我的命令。”  “要我讲很难啊,神父。”“我强迫你讲也很为难,孩子。不过,我仍然要这样做。说吧!”纳尔齐斯低下头,很轻很轻地说道:“您的情况,我知道的不多,尊敬的神父。我知道,您是一位主的仆人,您宁肯去牧放羔羊,在苦修所里敲铃,听农民忏悔,而不愿来掌管一所大修道院。我知道,您对圣母马利亚特别热爱,向她祈祷得最勤。您常常祷告她,希望院内研究希腊人的科学和其他种种科学,不要扰乱和危害您的弟子们的灵魂。您有时还祈祷,希望自己对格雷戈尔副院长不要失去耐性。您有时也祈祷获得善终。我相信,您的祈祷会被圣母听见,您会得到善终的。”在院长小小的接待室里鸦雀无声。最后,老人开口了。“你是一个幻想家,有幻想,”白发老人和蔼可亲地说,“不过,虔诚与美好的幻想也会骗人;你丢掉幻想吧,就像我那样别去相信它。——你看得出来吗,我的小幻想家,我对这件事心里自什么想法?”“看得出来,神父,您的想法出于一片好心。您在想:‘这个年轻弟子受了坏影响,他想入非非,沉思默想得太多了。我也许可以处罚他一下,这对于他没坏处。不过,我在处罚他的同时,也要同样地处罚自己才是。’——这就是你刚才想的。”老院长站起身。他微笑着向试修士挥手告别。  “是的,小伙子,”他说,“对你的这些幻想可别太认真;上帝要求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个。让我们设想一下,你为了使一位老人快乐,预言他会获得善终。让我们设想一下,这位老人非常乐意地听了一会你的预言。这就够了。可你明天在早弥撒以后,得多念一遍经,要诚心诚意地掐着念珠祈祷,不可马虎了事;我自己也会同样地去做。好,去吧,纳尔齐斯,咱们谈得够了。”  ……

编辑推荐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德国作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于1930年出版的力作。小说叙述了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人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经历。书本表现了这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0条)

 
 

  •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黑塞的文笔使我感受到人性的流露
    真的是一本好书
  •   这里的世界与现在的我们的世界是如此的不同
    作为一位女性,我更欣赏纳尔齐斯, 而不苟同歌尔德蒙对有灵性品质女性的引诱-骑士的女儿郦迪亚,而他当然没有成功.
    他们两位对精神 对生命 对上帝的思考 探索 都让我受益深思.
  •   纳尔齐斯是黑塞的理智,哥尔德蒙是黑塞的情感。这两个人是黑塞的两面,也是我们所有人的两面,黑塞有趣的把他们“分开”了,让我们看见了两个自己,读完这书,使我更了解自己一点。我们有些行为只是情感在作祟,然而一直理智是最好的吗?可能欢乐也会少一点吧。理智与情感比例要怎样才能使自己活的潇洒而又踏实呢?千古难题,黑塞的方法是把他俩分开,很有趣的办法,引人思考的良书,看看有利于自身的提高~
  •   还没看完,个人觉得还不错,喜欢黑塞的写作风格,感性与理性的融合。
  •   喜欢黑塞的书,需要用心读才能够体会到其中之美,之前读过《荒原狼》,《悉达多》,今天为了写论文买了这本书,主要内容大概了解,如今看完后还是很有感触,两个性格如此极端的人竟然有如此之深的友谊,多年的漂泊与分离让这种友谊不但没有疏远,却更深。一个是艺术的,一个是精神的,两者相互协调,统一为一体,这大概就是黑塞想要表达的吧。
  •   美丽的语言诠释了人性中的两个方面,精神理性的思辨和物质感官的形象艺术,它们或许就是人类矛盾着又和谐着的两个方面
  •   极其喜爱黑塞的作品,曾经抄过他的不少的诗歌和散文。读他的散文,犹如跟随他的脚步漫步在树林和小溪,攀登崎岖山路,美景不断,欣喜异常,心灵清澈明净。他的小说,自认需时间细细研读,不敢说读懂。。。。
  •   两个截然不同的朋友,但他们的内心本质是相同的。在修道院里,和在尘世中,走的是不同的路,归宿是一样的。我们也是这样。
  •   黑塞作品中不是最喜欢的一本,却很感触
  •   东方文化的守望者 黑塞的作品 喜欢 无以复加
  •   这次出的黑塞的四本集子,只有玻璃球游戏还没看。目前为止最喜欢的是这本。
  •   很喜欢黑塞的文章
  •   这次买的大部分是黑塞的,第一次看到他写的文字,就知道他不一样,至少于我~~
  •   黑塞的书,总是值得一看。
  •   有一本基情名著,比较难懂,禁欲主义与享乐主意的完美碰撞
  •   理性与感性的碰撞
  •   帮朋友买的,还没有拜读过
  •   赵姐很久的书 觉得不错 就是到的时候 包装不是带塑封皮的希望以后改进~
  •   很让人深思的小说
  •   画面感很强,总感觉像是漫画里的人物,看完后一阵惆怅,千言万语不知该如何言说
  •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学校里的图书馆吧,重读,感觉竟然焕然一新.原本很多体会不出的,现在都有不同的感悟了.
  •   大师的作品让平常人多费一些心思去品读,去思考才有所收获。
  •   文学家啊,写的作品就是不一样。很耐读。
  •   真的很像我和我一个同学!
  •   装帧不错,看完再说
  •   书名就让人十分幻想与向往内容,非常好
  •   书还没看完,看了一半电子版的就买了书,一看以为这么宽的封腰,哈哈,结果不是,很喜欢
  •   书只是看了开头 还没看 包装挺好的
  •   看简介感觉是我想看的那种书
  •   女儿喜欢的一本书,还没看了,看到就不想错过,先收着吧
  •   书很好,印刷不错…速度比我预计的要快…
  •   啄哥推荐的,我还没看完
  •   书籍的包裹很严实,就像从正规书店购买的一样。书籍的印刷很好,当当网的书一般是没有问题的,我的评论显得多余。
  •   昨天收到这本书,看了一半,有些小逻辑蛮喜欢的。要多看几遍,慢慢理解
  •   物美价廉,很好看,值得购买!
  •   适合有基础的人看,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了解中国的列文化。
  •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代表着人性的两面-----感性与理性
  •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还行。
  •   以前没看过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这次一并买了。
  •   一直想买这本,终于买到了

    第一 装印俱佳,字迹清晰

    第二 翻译不算很优美,以至于我找不到《堤契诺之歌》的旷远和《盖特露德》的深婉,有点儿失望。但或许这部作品的主旨使然吧。

    第三 一贯喜欢黑塞,这个印度哲学家的外孙受东方文化影响巨大,又有哲思,肯于思考真正的人性,通达聪慧,不落窠臼,是我最爱的作家。
  •   很想了解黑塞,因此购买了这套文集。
  •   书本被挤压的有点变形,但还是接受了,重要的是书的内容。
  •   学校老师要求的读物,印刷不错
  •   听了同学介绍买的
  •   硬皮书保存不大好皱了2角,之前也是这样。。但是书还是很喜欢的
  •   嗯正在看不错
  •   帮同学买的反映不错给个好评~
  •   本来想买平装版的!
  •   搞活动的时候买的,不错的书
  •   黑塞的理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