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法] 埃里克·法伊  页数:112  字数:37000  译者:余中先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埃里克·法伊所著的《长崎(法兰西学院大奖作品)(精)》内容简介:一看到冰箱,我前一丢的菜种不安就突然褛惊酲了。但当我打开它肘,一切看上去还都算正常。每种物品都奁自己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今早我离开时它们所在的位置上。踌泡菜:成块的豆腐。晚锓的鳗鱼:我仔细检查了每一个玻璃槽。酱油和小红萝卜,诲带干和红豆糕;装在一个特百惠盒子里的新鲜章鱼。底层盼疆扳上,包在紫菜里构小小三角米饭团仍然是正好四个。两个茄子也还在那里。我感到如释重负,更何况还有部把尺予。《长崎(法兰西学院大奖作品)(精)》中这一点我确信无疑,它也将使我感到放心。这是—把不锈钢尺子;长四十厘米。,在没有刻度的一面,我贴了一张白纸条,然后,我把这个器具浸到:一盒今早剐打开的复合维生素(A、C和E)果汁里。
我等了儿秒钟,一好让液体充分浸透我的这个探测器,之后我慢慢将它抽出。

作者简介

作者:(法)埃里克·法伊(Eric Faye)

章节摘录

想象一下吧,一个年过五旬的中年男子,对生活早已失望透顶,居住在长崎市区边缘的一栋房子里,四周是陡坡马路。这些蜿蜒起伏的沥青马路爬绕向山上,直到所有这些城市泡沫——铁皮、丝网、瓦片,还有我不知道的什么玩意,停在一道杂乱、歪斜的竹篱笆墙下。我就住在这里。谁?无意夸大,我本不是什么大人物。我养成独身者的种种习惯,它们被我用作围栏屏障,使我得以对自己说,实际上,我并无太大的过错。    在我众多的习惯中,有一种便是下班后尽可能不跟随我的同事们走,他们会出去喝上几杯啤酒或是几小瓶烧酒。我更喜欢独处,在家里,早早地吃晚餐:无论何种情况,我从不曾晚于十八点三十分。如果我已婚,我必然不会迫使自己遵从这~戒律,我会经常跟随他们,可惜我并不是(已婚)。我的年龄,事实上:五十六岁。    这一天,因为我感到稍微有点发烧,就比平时回家早了一点。当有轨电车把我送到我家的那条路上时,时间应该还不到十七点,当时我双臂各挎着两口袋食品。上班日子里我这么早回家实在少见,因此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溜门撬锁的小偷。溜门撬锁,这当然是个挺严重的词了,不过……直到相当近的一段时间,我不在家时经常不锁门;我们这个街区很太平,邻居中有很多老妇人(太田夫人、阿部夫人,还有一些住得稍远一点)一天里大部分时间在自己家度过。我满载而归的日子里,让家门开着会方便得多:下了有轨电车后,我就没几步路要走了,然后我只要推开拉门,就进到了屋里。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脱掉鞋子换上便鞋,把食品放进厨房的橱柜,然后,我坐下来喘口气。然而今天,我并没能享受这份奢侈:一看到冰箱,我前一天的某种不安就突然被惊醒了。但当我打开它时,一切看上去还都算正常。每件物品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也就是今早我离开时它们所在的位置上。腌泡菜、成块的豆腐、晚餐的鳗鱼。我仔细检查了每一个玻璃槽。酱油和小红萝卜,海带干和红豆糕,装在一个特百惠盒子里的新鲜章鱼。底层的搁板上,包在紫菜里的小小三角米饭团仍然是正好四个。两个茄子也还在那里。我感到如释重负,更何况还有那把尺子,这一点我确信无疑,它也让我感到放心。这是一把不锈钢尺子,长四十厘米。在没有刻度的一面,我贴了一张白纸条,然后,我把这个器具浸到一盒今早刚打开的复合维生素(A、C和E)果汁里。我等了几秒钟,好让液体充分浸润我的这个探测器,之后我慢慢将它抽出。我不敢看。八厘米,这就是我读到的。只剩八厘米深的饮料了,而我离开时还是十五厘米……有人喝了它。然而我过的是独居生活。    我的不安再一次冒起了泡。为了问心无愧,我在记事本上验证了一下这几天来我记录的种种水平刻度和数量。没错,今天早晨,还有整整十五厘米……有一回,我曾经给冰箱内部照相,不过我很快就放弃这样做了。粗心大意,担心犯傻……那时候,应该说,我的怀疑还比较模糊,然而今天,我不再有丝毫怀疑了。我又握有了一个新证据,确确实实发生过什么,两周以来的第三个证据,而我是一个理性的人,不是那种相信会有一个幽灵来家里喝水而且还能自己找剩饭吃的人……    我最初的那些诧异是几周以前诞生的,很快就消退了。然而稍晚一些时候,它却又以微妙的形式返回.好像夜空中嗡嗡飞的小飞蛾,人们还没意识到它们做了什么就远去了。一切始于有一次我明明记得购买了某种食品,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我的第一反应显然是怀疑我自己。因为要说服一个人相信自己没察觉到把一个小物件遗落在超市的小推车里,实在是太容易了。人们会倾向于把这种记忆的摸索归结为疲劳所致……疲劳,它有什么不能原谅的呢?    第二次,我幸运地保留了购物收据,才证实我并没有眼花:没错,我确确实实买了那条突然不翼而飞的鱼。然而,要从这一证据中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要从一种令人惊异的困惑直截了当地过渡到一个解释的起点,确实很困难。我感到震颤。我的冰箱内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不断开始着我将来生活的子宫:那里有种种化学分子在等待我,它们就藏在茄子或芒果汁的表面下,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我提供能量,还有谁知什么别的东西。我明天的微生物、毒素和蛋白质耐心地等在这冰冷的门厅里.一想到有一只别人的手要以偶然的扣除来谋害未来的我,我便深受困扰。还有更严重的:这使我惶恐不安.这不折不扣是一种侵犯。P1-5

后记

多年前,我就在法国的图书馆里发现了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作家:埃里克·法伊(Eric Faye),他一九六三年生于里摩日,一九九。年起正式发表作品,其中不少为小说,例如《孤独的将军》(一九九二年)、《我是守灯塔的》(一九九七年)、《三边境的奥秘》(短篇集,一九九八年)、《化石之光及其他故事》(短篇集,一九九九年)、《雨之海上的巡游》(一九九九年)等,我发现他的短篇小说写得很有特色,就专门挑选和复印了几篇带回了北京,那还是在二000年。    多年后,我主编的《世界文学》二。一。年第二期上发了他的四篇短篇小说,有《宙斯家的晚餐》、《赫耳墨斯》、《亚特兰蒂斯》和《世界末日》。在编辑他的小说时.得知他很关注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在一九九。年初就开始发表与卡达莱的对话集,后来又在法国出版卡达菜的翻译作品时做了很多工作,最近特地为出版的卡达莱文集写前言,需要说明的是:他不是为整个文集写一篇前言,而是为每一卷分别写一篇前言。    当然,他的小说创作依然丰富多彩,后来发表的小说有:《我未来的灰烬》(二00一年)、《给流产的造反某些堂而皇之的理由》(二00二年)、《一种缺了你的生活过程》(二00三年)、《一个小丑从马戏团跑了》(短篇集,二00五年)、《我的夜车》(二00五年)、《穷鬼们的工会》(二00六年)等,还有别的作品,如《我们永远有巴黎》(二00九年)。  、    二0一0年,我得到法国文化部的翻译家逗留奖学金,赴法国作为期三个月的学术访问。在接触法国斯托克(stock)出版社的有关人士后,有幸结识了这位作家。    事情的起因其实也简单:为翻译卡达菜的作品,我已在有意识地寻找法伊的踪迹,巧了,在斯托克出版社版权负责人西杰斯女士的办公室里,她随手给了我一本书,恰好就是法伊的新书《长崎》。我就说,我在寻找这位,她马上答应,把法伊的电子邮箱地址给我,并当场送我两本法伊的书,除了《长崎》,还有《无踪无影的人》(二00八年)。    我马上就给埃里克·法伊写电子邮件,表示希望见上一面,聊聊文学和翻译。    他马上回了信,并建议了几个日期,作为我们约会的待选时间,可能是我理解有误,我竟然选了一个他上班的时间。法伊赶紧解释,他的工作是弹性时间,某天可能是上午,第二天可能是下午,有时候两点钟,有时候三四点钟才上班。    于是,我们商定在拉丁区一家叫“出版商”的咖啡馆见面。他怕我找不到地方,在邮件中说明得非常详细:“一家叫出版商的咖啡馆,在奥德翁十字路口附近,就在奥德翁街上,最近的地铁站是奥德翁,出来朝奥德翁剧院的方向走,一分钟就到,在街右侧,很醒目的一家咖啡馆……”满是“奥德翁”这个字眼。    法伊说,见面时可以谈谈“短篇小说、卡达菜、文学什么的”。未了,他还写道:“在今天的《费加罗报》文学版上,有一篇关于卡达莱的文章。另外还有一篇文章关于我的短篇,书名叫《长崎》,见面时我会很高兴送你一本的。”先说卡达菜,再说自己,是个礼数,也是本性。    法伊果然是个有心人,也是个谦逊有礼的人:约会那天是十月一日,他知道那天是中国的国庆节,就说,大节日的让你来赴约会,辛苦了。这话让我感动。    那天,我们谈了不少,大约一个小时。最后,他果然送了我两本书,一本是《长崎》,另一本是《关于人的几个短篇》。这样我就有了两本《长崎》。    好东西永远不怕多,我和夫人去拜访朋友安娜的父母时,就把《长崎》当做见面礼送了老夫妇。不久后.从他们女儿的电子邮件中,我得知老两口非常欣赏这部小说,读完后又借给了女儿,希望她也读一读。    本来,这个故事可以告一个段落了。谁知,不久后的十月二十九日,就有消息传来,法伊的《长崎》获得了刚刚评出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这也是每年五大文学奖中第一个揭晓的奖。    惭愧的是,我因为懒惰和工作忙,只是在《长崎》获奖后才开始读的。那是在每天去巴黎的火车上和地铁上读的。一读完,我就兴奋地报告法伊,表示我很喜欢,同时也祝贺他获奖。他接到我的电子邮件后一个小时就回复了,说是他很高兴我能喜欢这本书。    《长崎》很薄,只有一百零八页,而且,除去开头的十页空白页,只有不足百页,翻译为汉语估计也就只有四万字。照作者自己的说法“与其说是长篇小说,还不如说是une novela(中篇)”。    主人公是一个五十六岁的日本人,名叫志村,单身男子。家住长崎。这位志村在市气象台工作,成天在办公室里盯着电脑上的卫星天气走势图。工作时,他不时向同事抱怨,知了的叫声太响,影响了他的休息。后来,他发现家里食品柜和冰箱中的食物会莫名其妙地减少,应该是有人偷喝偷吃了一点。但是,谁会趁他不在家时偷偷跑进来吃东西呢。    为了弄清楚事实,同时排除自己的种种疑虑,他在自家的厨房中安了一个小小的摄像头,并通过电脑操纵监视器,上班时偷偷监视自己家。果然,他发现有人进了他家,模模糊糊的形象,是个女人。一次,当他发现家中有人走动时,便迅速报了警。警察赶到后,在他家里抓住了一个五十八岁的失业女人,那女人后来承认,她已在志村家偷偷地住了一年,居然始终没被他发现。    小说的最后笔锋一转,把叙述角度从志村转到了那个女人身上。法庭判决她私入民宅罪,囚禁了一段时间。但她出了拘留所后不知自己该去哪里住。后来,她发现,志村正准备卖房子,因为他再也不愿在那栋有幽灵般的擅入者寄居过的房子里住了。于是,她突发奇想地跟着一帮看房子的人和房地产中介,到待出售的志村家去了。    小说写得那么短,显然可见其文风简洁。法国的《世界报》早就有评论,说它具有日本水粉画特有的简洁和有效。    那么,小说为什么叫《长崎》,仅仅只是因为这个虚构的故事发生在长崎吗?不尽然。据作者自己说,小说是根据一个社会新闻写的,此事在二O 0八年的日本有多家报刊报道过。但作者不无想象力地把这个小故事跟国际大形势连在一起说。在小说中,法伊有过这样一段题外话:    在我看来,长崎很长时期一直就像是日本这个大公寓中尽头的一个壁橱,这公寓拥有一长溜四个主要房间——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而帝国在这长达二百五十年的历史时期,可以说就这样假装不知道,有一个叫欧洲的秘密过客,就安顿在这个壁橱中……    那么,联系现在,谁又是这个国家的擅入者呢?新来的美国人?老的始终不走的欧洲人?考虑到长崎是原子弹爆炸的受难城市,因此,小说的书名不是随便起的。    另外,小说探讨了记忆的丢失和重现,还有对同一事情真相的两套叙述话语,这些都很显然地属于作者独特的风格。    读完《长崎》,情不自禁地渴望动手把它译出来,让中国读者也欣赏这部短短的中篇。我给法伊发信表示我可能翻译此书,他则表示了某种兴奋和激动:“你能成为我的译者,并且小说能在中国出版,对我而言真是太棒了,真的!有些国家确实让我感兴趣,中国便是其中之一,我的作品能在处于我关注中心的国家出版。实是幸事一件!”我们商定再见一面。    再次见面定在十一月十五日,在巴黎大林荫大道一家叫“和风”的咖啡馆。话题主要围绕着法伊。    说到他最开始的创作和发表,他说那是在一九九O年左右,他去阿尔巴尼亚采访了名作家卡达莱,写出了谈话录,而他跟卡达莱的友谊也是从那时开始的。与此同时,他写的一些短篇小说发表在《羽蛇》杂志(后成为出版社)上。    我问他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一部,他思索了多时,才说,  《我未来的灰烬》比较有特点,而且跟最新的《长崎》有些相似。《我未来的灰烬》讲一个叫索朗日·布里亚的女子在现代大都市巴黎的孤独生存,她的踪影在慢慢地减少,走向某种形式的消亡。最后,夏天的一个星期六,她彻底消失在了巴黎的阴雨中。其实,人的孤独,大城市的畸形发展,这些主题应该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从《我未来的灰烬》到《长崎》,脉络十分清晰。    我说我在图书馆中读到过他的一些作品,觉得一九九六年的小说《巴黎施》很是奇特。“巴黎施”(Pa叫)是俄语中“巴黎”的发音。法伊把一九四五年的巴黎写成了被一道想象中的围墙分隔为截然不同两部分的城市,一部分是西方意识形态主导的,一部分则是苏维埃精神的天下。这颇有些类似六十年代之后的柏林。小说中写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莫尔芳被驱逐出了巴黎施,而贝尔纳.纳维尔作为巴黎施秘密警察的书信监督头目,接到了一个奇怪任务:找到这位文学大师的最后手稿。它不仅是作家个人生命的最美结晶,还是他对国家历史的一个独特总结。寻找过程中,纳维尔迷上了爱乐乐团的女小提琴手,也是作家以前的情妇克拉拉·巴妮娜,纳维尔设计得到了克拉拉·巴妮娜和罗曼·莫尔芳的通信……想象、讽刺、影射、批判,种种因素综合在了一起,让这部作品在读者中有了更多的反响。    会面中,我们就《长崎》中“长崎很长时期一直就像是日本这个大公寓中尽头的一个壁橱”这一说法,各自发表了观点。在会面之前,我就在电邮中提了出来,当时法伊表示见面时再谈。当我挑起这个话头时,法伊给了一个基于历史史料的解释:几百年以来,日本一直闭关锁国.尤其针对西方人的商业贸易。当年,有荷兰人来长崎附近建立港口和货栈,但他们始终没能进入长崎市。渐渐地,那些荷兰人的存在也被大多数城里人遗忘了。无论如何,这一解释,对我们理解《长崎》这部小说很有好处,毕竟,这是作者本人的解释啊。    我发现,近几年来有不少法国作家在小说中写日本,有以日本为题材,有以日本人为主要角色,有把日本当做故事情节发生的地点,等等,比如阿梅莉·诺冬的《诚惶诚恐》、让一菲利普·图森的《做爱》、妙莉叶·芭贝里的《刺猬的优雅》、菲利普·福雷斯特的《然而》,而且今年的费米娜奖获奖作品帕特里克·拉佩尔的《人生叹短欲无限》,这题目就直接来自日本古典诗人小林一茶。我问,这里头是不是有一种“日本情结”。对此,法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为我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一个叫米凯尔.费里埃的作家也是这样,他在东京的大学教书,今年出版了一本小说,叫《同情鬼魂》。    我说我期望法国的文学中也更多地出现中国元素。一说到中国,法伊便回忆起了他的两次中国之行,对北京、承德、西安、大同留下了美好印象。而说到最近的写作计划,他表示,目前并没有考虑小说创作,而是在写游记,主要是在西伯利亚的旅行经历。那一次他已经到了远东的乌苏里江岸边,看到对岸的中国。他相信,不久的将来,他还会再来中国。而我,不仅答应在北京接待他,还期待他写一些关于中国的人和事。    余中先

编辑推荐

埃里克·法伊所著的《长崎(法兰西学院大奖作品)(精)》是2010年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一则社会新闻,讲述发生在一名50多岁日本男性和一名女性闯入者之间的故事。志村先生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一个人规律地生活着。然而从某一天开始,他渐渐发现一些细小的变化:他冰箱里的食品正慢慢消失,一些物品在他不在家时被非常轻微地移动过……于是他决定在家里安装一个摄像头,以便可以从他工作的气象站监视家中的情况,而他发现一个女人居然住在他的一个大衣橱中。这个女人没有家庭,没有固定住所,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和他共享他的屋子有好几个月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长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封皮很个性。书还没看,但一个法国人写日本人的故事,本身就有很多亮点
  •   很精致的一本书,准备花一个下午把它读完。
  •   不是特别多,一个下午搞的定
  •   书的装帧很好,值得
  •   故事很短 但是还很喜欢的 书的质量也不错 不过感觉有点小贵啊 哈哈哈哈
  •   还没有看,好奇中 ,
  •   排版挺喜欢,翻了一下,内容还不错。
  •   这本书想买很久了,蒋方舟推荐的,细读
  •   书开不大,但包装精致。树立人物心理描写很到位,也很有哲学意味。是一本好书,值得收藏。
  •   这本书写的相当不错,值得一看!
  •   才拿到手,还没有看
  •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虽共处一室却感受不到对方的存在,虽然作者把场景设置在长崎,却折射出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
  •   短小精悍有深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