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 安东尼·吉登斯  译者:郭忠华,潘华凌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大学译丛•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是一本诠释性和比较性的论著,作者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著作进行了简洁而又全面的分析,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三位建立了现代社会学基本框架的思想巨匠。《大学译丛•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是社会学领域初学者无法绕过的参考文本,被誉为“了解社会学三大古典传统的系统入门书”和“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生命线”。
在《大学译丛•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前三篇中,吉登斯分别对三位大师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以此揭示他们在社会理论贡献之间的内在连贯性;在结论篇中,吉登斯讨论了将马克思与另两位大师作比较的主体思路,并厘清了以往在这一主题上的一些误解。
《大学译丛•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1971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至2011年该版销量超过15万册。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安东尼•吉登斯 译者:郭忠华 潘华凌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政体出版社(Polity Press)的创立者之一,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及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院长。吉登斯无疑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被誉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精神导师”。他把有关"现代性"、"全球化"等问题的研究推到了全球学术研究的前沿,他和布莱尔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则深刻影响了20世纪末叶全球政治发展的方向。《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是吉登斯早期著作,为他赢得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书籍目录

致谢序言导论书名缩略表第一篇 马克思第一章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国家与“真正的民主”革命实践异化与国民经济学理论早期共产主义观第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主旨前阶级体制古代世界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起源第三章 生产关系与阶级结构阶级支配阶级结构与市场关系意识形态与意识第四章 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的经济“矛盾”“贫穷化”论题积聚与集中资本主义的超越第二篇 涂尔干第五章 涂尔干的早期著作社会学与“道德生活科学”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的关注点有机团结的发展个人主义与失范第六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自杀问题“外在性”与“制约性”解释性通则的逻辑常态与病态第七章 个人主义、社会主义与“职业群体”与社会主义的冲突国家的作用民主与职业群体第八章 宗教与道德准则圣物的性质祭典与仪式知识的范畴理性主义、伦理与“个人崇拜”第三篇 马克斯•韦伯第九章 马克斯•韦伯:新教与资本主义第十章 韦伯的方法论著作第十一章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第十二章 理性化、“世界宗教”与西方资本主义第四篇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理论第十三章 马克思的影响第十四章 宗教、意识形态与社会第十五章 社会分化与分工后记 马克思与现代社会学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手段推翻西欧资本主义的号角。相反,这导致了一些经济发展与俄国同等或更加更落后的国家的革命性变化。如果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变化的话,那也不是通过革命的方式,而是其自身内部不断变化累积所导致的结果。今天,诸如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日益增强的干预、白领阶层的壮大、更为无形而多元的精英人物部分取代了旧有的上层资产阶级,这些内部完善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是不可能被否认的。但是,正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过去三四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样,俄国和追随它而历经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欧洲国家也都发生了改变。在这些国家里,马克思所期望的秩序——即阶级统治将被一种理性的秩序所取代,其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就如同它在西方自由民主国家一样难以实现。事实上,这些国家已采取了一种在认识论上被曲解的马克思主义来合法化它们对工业化的认同,其中,“赶上”(overtaking)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成为首要目标。结果,至少到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完全没有解决过去几十年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所引发的问题。霍布森-列宁(Hobson-Lenin)的“帝国主义”理论被用来支持这样一种假设:这些发展趋势不能根据这些社会结构中的任何重大的内在调整来加以解释,而是源于这些社会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剥削关系。任何对社会主义社会自身发展进行理论上再评价的可能性都已被意识形态的教条排除了,因为马克思主义已成了这些国家的意识形态教条。这种状况的讽刺性结果是:这些国家的“社会学”逐渐被人们理解成为一种十分狭隘的描述性学科。然而,西方社会学家们也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总的说来,那些试图阐明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变化的著作,也都只是对涂尔干和韦伯所属的那一代社会思想家的著作中所表达的观点的外推而已。然而,最重要的关注点却被放在对建构一种非历史的“通论”(general theory)的尝试上,同时也就有意回避了对社会变化和发展问题的关注。直到最近,就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研究一样,从事发展研究的学者一直把他们的兴趣集中放在非工业化国家上。于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领域而言,西方技术和文化对非工业化国家的影响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以这种途径进行研究的框架通常显露出这样一种隐含的假设:“发达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已知的,问题只是“第三世界”如何在未来某个时间成功地实现这种模式。社会学中几乎普遍使用“工业社会”或更晚近的“后工业社会”术语来表示名义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用法表明了在上述观点基础上所作的假设。但是,近期出现了各种争论,涉及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趋同”的问题 ,以及消灭以传统方式构想的阶级关系的问题, 这些争论显示,人们对“发达”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兴趣复苏了。从很重要的层面来说,这表明了一种对本书所述三位作者在各自著作中所提出的具有极端重要意义的问题的回归。如果这一点将要影响到社会理论的重新定位的话,那么,这三位作者的著作仍然形成了主要的出发点。也许人们认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模式总体来说“已不再适合于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后资产阶级工业社会……”但这并不等于说,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分析的一些主要观点在今天已不再重要了,也不意味着我们在重述马克思曾准确“预言”过的当代社会的某些重要特征,或者他的某些预言结果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个为人熟知的主题。应当认为,对现代社会学而言,马克思的分析提出了必须仍然被看作是有疑问的问题,涂尔干和韦伯的著作也都如此。重新关注社会学奠基者所关注的问题乃是当代社会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并不等于要完全走回头路。相反,在重新思考这些为他们当初所关注的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望能最终从对他们所建构的观点的严重依赖中将自己解放出来。

编辑推荐

在《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前三篇中,安东尼·吉登斯分别对三位大师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以此揭示他们在社会理论贡献之间的内在连贯性;在结论篇中,吉登斯讨论了将马克思与另两位大师作比较的主体思路,并厘清了以往在这一主题上的一些误解。    本书1971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至2011年该版销量超过15万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我们还不知道,读完或许可知!!!
  •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伦和韦伯的新教伦理我是看过的 这次要看看他们之间不同的比较
  •   好书,不解释,经典哲学
  •   以前有一本英文本,想边学习下英语。但好像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再添本中文的。
  •   内容, 纸张俱佳。不落俗套,正是我辈年轻人应读之书——倘若不想再受骗的话。
  •   一本书搞定三个大师,学社会学的同学怎能错过~
  •   kanbd.ong
  •   吉登斯的东西都比较值得一读的。这本书作为了解社会学研究的经典理论路径是非常有帮助的。
  •   很好很权威的一本著作
  •   本书值得大力推荐,北京大学出版的英文本和这个中文译本可以参考着看,对于马克思、涂尔干、马克斯 韦伯的思想解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书的内容是不错的 读起来很有些收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