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绍医学文集

出版时间:2006-3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李克绍  页数:1333  字数:111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李克绍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医学家及《伤寒论》研究专家,不但临床经验丰富,而且一生著述甚丰,本书几乎涵盖了李克绍教授全部的论著,包括《伤寒沦讲义》、《伤寒解惑论》、《伤寒串讲》、《伤寒百问》、《胃肠病漫话》、《医案点评》、《中药辑要》等,全面反映了李克绍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该书对后学提高临汪能力及中医事业的发展人大有裨益。

书籍目录

李克绍先生传《伤寒论》讲义伤寒解惑论伤寒串讲伤寒百问论文集胃肠病漫话医案点评医案精选中药辑要序·书评·信札诗词

章节摘录

  李克绍先生传  李克绍先生,字君复,晚号齐东墅叟。山东牟平人,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终年86岁。先生出身于农民家庭,其父务农兼有蒸茧技艺,每年秋收完毕,便赴东北缫丝厂工作,翌年春暖返乡,从事田间劳作,勤劳朴实,生活俭约。先生一生,勤勤恳恳,朴实无华,与幼年的家庭熏陶是分不开的。  先生7岁入学,读完四年制国民小学,又入高等小学读了3年,毕业后因家中经济条件所限,已无力再赴外地升入中学继续学习,但适值山东当局提倡读经,东汤村西头的龙泉小学,办起了读经补习班,这个班近在咫  尺,才使先生得以继续就读。在补习班攻读了5年,主要课程是《四书》、《五经》、《左传》、古文、古诗等。这些课程,奠定了先生雄厚的古文学基础,也为先生以后自学中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先生19岁当上了小学教师,因感伤农村缺医少药,农民贫病交加的状况,因此10年中,先生一边教学,一边学医。利用课余、晚间、假日的时间,口不绝吟,手不停抄,终于在无师指导的情况下,通过自学粗通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同时也阅读和背诵了大量后世医家所著的方药、杂病等医籍。其中,尤对仲景书精读细读,下工夫最深。1935年底,先生参加当时烟台市组织的中医考试时,列全专区第二名,时年25岁。  先生取得了合法的行医执照之后,仍一边教学, NNN围乡里群众诊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李克绍医学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看了李心机先生的伤寒著作,来找李克绍先生。收到书后,感觉不错,但还没空读,呵呵
  •   读完李老的书,就一个感觉严谨。李老对于学问的态度非常严谨,敢于怀疑一切。我个人认为李老是近代伤寒第一大家,对于伤寒的理解很深湛,很有启发。
  •   我对医案更感兴趣,尤其是李老对遣方用药的思考更能启迪人,但是这本书医案很少。胃肠病漫话部分很好,比较实用。
  •   第一次买书,对当当网提供的服务还是满意的。
    李老艺业精深,德高望重,辛勤著述,其意殷殷。我辈当不负所托,传承中医,光大中医。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好好好啊好哦啊哈本书相当的好的了。是李老的毕生的经验的结晶,好好哈好哦啊好哦啊哈哈好啊好哦啊好哦
  •   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建议所有有志真正想学好中医的人都看一看,以前的老中医是真正的治学者,向他们致敬。
  •   既是伤寒大家就应在临床中体现,理论高明没去验证与病人和读者无益,为何经方验案少的可怜,在医学上疗效才是硬道理,
  •   不错的一本书,有其独到之处
  •     促使我买这本书的,是网络上认识的山东中医学院的涛哥,我看了他写的很多本草的文章之后,请教他推荐些学习书籍,本草他推荐了《本草述》、《本草思辨录》和《本经疏证》,而伤寒他推荐的就是这本。
      
      对于李老,我是久仰大名,自学成才的典范。拿到书后,仔细的看介绍,李老的老家跟我祖母竟然是一个村的,心中顿时拉近了距离,也平添了很多自豪感。
      
      李老的中医学习缘起很有意思,他买的第一本医学书的翻译者汤氏反对中医,在书的序言中说:“……吾固知中医之已疾,有时且胜于西医,但此系结果,而非其所以然。徒以结果与人争,无已时……” 先生曾说:“世上真有无因之果吗?中医能愈病,必有其所以然的道理,中医已经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所谓‘其所以然’,只能是说用西医的理论不能解释中医中药治病的道理所在。另外,对中医中药治病即使目前尚难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也不应作为中医不科学的证据。科学领域的未知数太多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不仅是中医学有这样的问题,其他学科,包括西医学也有这样的问题。‘行易知难’,‘不知亦能行’,这是近代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哲学思想。“ 时至今日,仍然振聋发聩!
      
      先生之学医,是自背书起始的。而后,他又说:"医之所病,病方少",这证明在每次临证,都必须有一个成方可用。为了避免临时手足无措,在每次临证之前,胸中总得先储存一些成方。再往后,先生逐渐认识到,过去之所谓"学",只是皮毛,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学进去。不是中医不能治病,而是没有把中医真正学到手。有了这一番认识之后,使先生的学习和临证,有了新的飞跃。先生认为:所谓飞跃,指的是不再临证之前准备成方了。而是迫使自己独出心裁地去观察、研究患者各个方面,并从此开始真正注意了脉诊。病人主诉略同,但必有不同者在"独处藏奸",这是他深刻的体会。
      
      先生自从摆脱教条,注重辨证之后,不但对于临床治病比从前有了把握,而且对于阅读医书,也觉得和从前不一样。从前他只喜欢看有方有药的著作和开门见山的医案,而对于理论性的著作和象《临证指南》那样需要自加分析的医案,就看不进去。可是对辨证有了理论之后,感情就转过来了,不但喜欢看理论性的著作,而且看医案也有了自己的鉴赏与批评能力。(以上部分援引自《李克绍先生传》)
      
      以上先生学习中的几个阶段,也是不才最近几年自学的一些心路历程(虽然层次上有区别,但是,困惑与体会却是一样的),看了先生的经历,也更加坚定了我自己自学的方向。
      
      先生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当属《伤寒解惑论》。若是3年前读这本书,我的感触一定没有现在这么大。从生理、病理,到主治、兼夹、变证、类证,提纲挈领,读来比当初看《伤寒求是论》感触更甚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