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傺轩说经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出版社:齊魯書社  作者:吳秋輝 遺稿,吳少輝 張乾一 輯存,張樹材 整理  页数:1095  
Tag标签:无  

前言

有关先外祖吴桂华(秋辉)先生的生平事迹,在张默生教授所著《异行传·现代学术界怪杰吴秋辉先生》一文中有较详记载(此书国内各大图书馆皆有藏)。另,齐鲁书社一九九七年出版的《侘傺轩文存》以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二00一年出版的《说经》(手稿影印精装四卷本》中均有介绍,兹不赘。我少小离家远走新疆,先外祖遣作仅有耳闻未尝寓目。一九八二年赴宁公干,先慈吴少辉(玉贞》嘱我前往拜谒南京博物院王敦化(熙如》研究员,盖因王老当年就读齐鲁大学文学院时,曾与解子义、乐调甫、张默生先生同时师事先外祖门下。从王老处得以聆知先外祖当年之轶闻趣事,并示以所珍存的手钞本及石印本数卷。嘱我返疆后,收集遣稿陆续整理油印分赠友人。此后即将“文革”中被西安市五中红卫兵抄没后返还之遣稿携回新疆,于工作之余着手整理。因油印本费时费力,且印数有限,其后则选定其一生最主要著作手稿《侘傺轩说经》,利用工作之余用现行稿纸进行标点整理,以期日后排印出版。奈因公务繁杂,余暇有限,先后历时近十年始克完成。因先严张元亨(干二早年任职山东省立十一中校长时,现西南师大刘又辛教授就读于该校,且日后研究领域与先外祖相类,遂得以与刘先生取得联系,给予我多方指导和鼓励。并应我所请,慨允为之作序,不胜铭感。一九八四年秋,去清华大学参加CUJA研讨班。先严嘱我顺便赴北京大学邓广铭先生处问候(因先严执教山东省一师时,邓先生于该校就读,师生情谊笃厚,终生音息往还不断》。遂约在京工作的姨表姐周永芳(二姨吴玉峰长女),携已抄清的样稿,同往邓先生处求教。邓先生留阅后指出:一、不宜使用简体字,否则易造成文字混乱,产生歧义;二、依原稿体例不须分段,用逗、句号断开句读即可。并转请社科院历史所张政煨教授进一步审阅。张政煨先生阅后函称:“这部稿子我仔细看过,研究《诗经》,运用古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主要讲假借》解释《诗经》中的疑难字句,以说明诗旨,很有创见。

内容概要

我少小离家远走新疆,先外祖遣作仅有耳闻未尝寓目。一九八二年赴宁公干,先慈吴少辉(玉贞》嘱我前往拜谒南京博物院王敦化(熙如》研究员,盖因王老当年就读齐鲁大学文学院时,曾与解子义、乐调甫、张默生先生同时师事先外祖门下。从王老处得以聆知先外祖当年之轶闻趣事,并示以所珍存的手钞本及石印本数卷。嘱我返疆后,收集遣稿陆续整理油印分赠友人。此后即将“文革”中被西安市五中红卫兵抄没后返还之遣稿携回新疆,于工作之余着手整理。因油印本费时费力,且印数有限,其后则选定其一生最主要著作手稿《侘傺轩说经》,利用工作之余用现行稿纸进行标点整理,以期日后排印出版。奈因公务繁杂,余暇有限,先后历时近十年始克完成。因先严张元亨(干二早年任职山东省立十一中校长时,现西南师大刘又辛教授就读于该校,且日后研究领域与先外祖相类,遂得以与刘先生取得联系,给予我多方指导和鼓励。并应我所请,慨允为之作序,不胜铭感。一九八四年秋,去清华大学参加CUJA研讨班。先严嘱我顺便赴北京大学邓广铭先生处问候(因先严执教山东省一师时,邓先生于该校就读,师生情谊笃厚,终生音息往还不断》。遂约在京工作的姨表姐周永芳(二姨吴玉峰长女),携已抄清的样稿,同往邓先生处求教。邓先生留阅后指出:一、不宜使用简体字,否则易造成文字混乱,产生歧义;二、依原稿体例不须分段,用逗、句号断开句读即可。并转请社科院历史所张政煨教授进一步审阅。张政煨先生阅后函称:“这部稿子我仔细看过,研究《诗经》,运用古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主要讲假借》解释《诗经》中的疑难字句,以说明诗旨,很有创见。

作者简介

吴秋辉(1876-1927),名桂华,字秋辉,自号侘傺生,山东临清人。所谓侘傺者,失意而精神恍惚貌也,语出屈原《离骚》和《九章》,吴秋辉以此为号,盖因其平生不得志也。据《临清县志》,吴秋辉“为人貌寝又不修边幅,而天才卓越,目空千古,视时辈蔑如也。”他自幼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但最擅长者是金石学和《诗
经》研究,尤以好发惊人之论、敢于批评大家名世。如王国维的甲骨文研究和戏曲研究巨著《宋元戏曲史》,学术界一般是赞颂者居多,批评者很少,这既是因为不敢,也是因为不能。而吴秋辉却能从史实错误、翻译错误等方面给予尖锐批评。又如人们常说孔子删诗而成《诗三百》,吴秋辉却说恰恰相反,其实孔子是增诗的,那305篇中多出的五篇,就为孔子所增,因孔子是殷商后裔,故增加了《商颂》五篇。此说真假与否姑不论,其论断之大胆、新颖已足显示其学识不凡。
至于说到吴秋辉与清华国学院的关系,首先应提及他与康有为的一次笔墨官司。那是康有为一次游学至济南,应邀作公开演讲,内容大致是根据《礼记》,阐述其“大同
”主张而已。康有为此次演讲辞登诸报章后,在一片喝彩中,却听到了吴秋辉的驳斥之声。康有为自然予以反诘,但没有几个回合,康有为竟草草收兵,主动罢战,这是很少见的。大概康有为意识到对手不是平庸之辈,纠缠下去没有好处吧。
也许就是因为这次笔战,给梁启超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他任清华国学院导师并事实上主掌国学院期间,又有学生送给他一册吴秋辉的《学文溯源》,梁启超自述“归而读之,字字莫逆于心,欢喜踊跃,得未曾有”。此时吴秋辉生计日困,虽著述丰富,却无力印行。在朋友介绍下,他致函于梁启超,希望梁能助其出版。信发仅四日,即得梁启超复信,梁在信中对吴秋辉的治学给予高度评价“先生识力横绝一世,而所凭借之工具极笃实,二千年学术大革命事业决能成就,启超深信不疑。大著不可不谋全部分公之天下。若出版之资一时不给,启超愿出全力负荷之。”可惜吴秋辉后来对此又有所动摇,出书之事还是未果。至于其中细节,已难考定,也盼知晓者告之,不赘。
且说梁启超却因此对吴秋辉更加看重,不久即派专人请吴秋辉来京,任清华国学院导师。同时北京大学也不知怎么得到了消息,也表示愿聘吴秋辉为教授。能同时得到当时国内两所最著名大学的邀请,在一般人看来是莫大的荣耀,也是很有诱惑力的。但吴秋辉尽管生活窘迫,却并不为此所动,而是婉言谢绝,他所考虑的是自己的学术观点与世人大有不同,难以为世人接受,因此不适宜到学校任教。
晚年的吴秋辉,贫病交加,面对满室文稿,怅然叹曰:“吾以数十年之精力研讨古籍,今方彻底了悟,著述未及一半而病入膏肓,岂非命耶!天之生我,果为何者?”1927年5月28日,吴秋辉病逝于济南,享年51岁,身后极为凄凉。所幸的是,他的著述并未流失,1997年,齐鲁书社出版了他的《侘傺轩文存》,吴秋辉九泉之下有知,也许可以瞑目了。

书籍目录

序吴秋辉先生《说经》序侘傺轩说经卷首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缺)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缺)卷三十三附录吴秋辉先生事略先外祖吴秋辉先生轶事补整理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吴秋辉先生生逢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社会动乱,军阀连年混战。在战乱的间隙中,他以辛勤的努力,卓越的才华,写下了几十种开创性的学术著作,可惜当时社会环境使他佬傺一生。他的《说经》手稿曾于八年前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  影印手稿的优点是保持了秋辉先生的手迹原貌,读者见其书想见其风采。不足之处不便普及,对一般治文史者不便阅读。现在出版普及本,适应更广泛读者的需要,是一桩盛事。清代干嘉,考据之学极盛,解决了古籍中许多疑难问题。但他们也有不足之处,有时遇到某些实在难以将通的地方往往硬加解释“宰割以求通”,违背了科学精神。吴秋辉先生扩大取材范围,充分利用古文字、古器物的铭文,以及民俗学社会学多方面数据,调动多学科文献原始资料综合对勘。千百年来不少陈陈相因的误解的滞碍,得以涣然冰释。昔年王国维以此法治史,取到立竿见影之效。吴先生把此法推广到说经,给后人开通了一条治经讲史新路。此后,陈寅恪、闻一多、罗常培诸先生治文史古音韵,他们的造诣都超过清代干嘉学者.吴先生曾受清华大学之聘,正打算赴京讲学,惜因病未能成行。这不仅是吴先生个人的遗憾,也是学术界的损失。他的多利用科学会勘的治学方法,他书中个别或有可供商榷之处,幸得他的遗着保存下来。这种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好沿着这条大道继续前进。

编辑推荐

《侘傺轩说经》由齐鲁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侘傺轩说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