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

出版时间:2003-8-1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王实甫  页数:198  
Tag标签:无  

前言

讲到元人杂剧,不能不提到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被金圣叹点为“第六才子书”的王实甫《西厢记》。“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飙飙,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贾仲名为王实甫写的这首《凌波仙》吊曲,对王实甫及其《西厢记》作了极高的评价。清代的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中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它物,尤加倍焉。”杂剧《西厢记》之所以能在当时获如此高的评价,能够雄视百代,历经清代的官方禁毁而流传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新”,即它的创造性。    王实甫《西厢记》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戏剧冲突、人物形象及其所负载的思想意义的创新。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德宗贞元末年(802—804)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779—831)所写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莺莺传》写年轻的张生寄居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孀妇携女儿莺莺回长安,途经蒲州,亦寓于该寺,遇兵乱,崔氏惶恐无托,幸张生与蒲将杜确有交谊,得其保护,崔氏遂免于难。为酬谢张生,设宴时让女儿莺莺出见,张生为之动情。得丫环红娘之助,两人幽会。后张生赴长安应试,不中,遂弃莺莺,后男婚女嫁。全传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对崔张的爱情和莺莺性格的描写,亦楚楚有致、细腻动人,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扬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总体上,其情节尚局限于崔张的爱情纠葛,老夫人仅仅是个幕后人物。    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畸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赵令畴主要用《莺莺传》的文字作为说白,中间插进他写的十二首《蝶恋花》唱词,曲白相间,说唱《西厢》故事。最值得称道的是,鼓子词开头说:“最是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已隐含了对张生薄情的批判,对莺莺被遗弃的同情。结尾处又说:“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明确指出张生是“弃掷”莺莺,使她遗恨无穷。原来被元稹视为错误的爱情,在鼓子词中开始被纠正并获得美的价值。至此,崔张故事蕴涵的思想意义有所进化,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到了金代章宗时期,董解元(约1160-1220)的《弦索西厢》(称《西厢记掐弹词》、《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北曲之祖”的“董西厢”。“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第三人叙事的说唱文学。他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别开了生面。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    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杂剧,对董曲情节进行了调整和剪裁,结构更为合理、紧凑。    杂剧《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此外,《西厢记》还有由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种种矛盾、误会引起的另一条戏剧冲突的线索,这些冲突虽然属次要,却是大量的,错综复杂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推动戏剧情节一环扣一环地发展,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西厢记》把董曲的说唱人物改为戏曲舞台人物。剧中的人物并不多,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十分丰满。这主要是因为每一个人物既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多重性,就是说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多侧面的刻画。张生的戏剧动作,主要是执着地追求与崔莺莺的爱情。他“往常时见傅粉的委实羞,画眉的敢是慌”,只是见到了莺莺,就再也无法摆脱了。这样,张生就与一般的寻花问柳的风流才子严格区别开来,而突出了“志诚种”,甚至是“傻角”的个性特征。同时,在张生出场时,作品还强调他的“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志”的情志;通过对他所见的九曲黄河壮观景色的描写,也表现了他的胸襟。这样,张生就不是某一概念的化身,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崔莺莺的形象也是如此,她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作为一个相国小姐而能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主的婚姻,同时,作品也十分真实地表现了这位相国小姐在反抗封建礼教过程中的动摇和矛盾,这也就是她的“假意儿”的实质。正因为作品充分、细致地表现了莺莺性格的复杂性,这一形象才具有了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红娘的全部活动,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全心全意(甚至忍辱负屈)帮助张生与崔莺莺实现爱情理想;二是同老夫人以及郑恒进行斗争。她的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正义感和聪明机智——在这两个方面的活动中得到表现,作品细腻地写出了她的坚定、勇敢以及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写出了她的恐惧、气愤以及蒙受委屈时的痛苦,画出了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    二、艺术形式与艺术手法的创新。    《西厢记》的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他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这是王实甫的一个创举。    元杂剧的通例是一本四折,由一个主角主唱。而《西厢记》则不仅为五本二十一折(有的版本为二十折),而且第二、四、五本中,也突破了一入主唱的通例,即一本之中有几个角色分唱、接唱或对唱。元杂剧每折一套曲牌,每套曲牌属一个宫调,元剧共用九个宫调。每套曲词要一韵到底,不能换韵。《西厢记》全剧使用了三宫三调,即仙吕宫、中吕宫、正宫,越调、双调、商调。《西厢记》用韵较宽。以周德清《中原音韵》归纳的十九韵部计,除“恒欢”外,其他韵部,都使用过。    在形象描写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王西厢”手法的“异”。    莺莺形象早在《莺莺传》里就塑造了雏形,“传”中的“垂鬟接黛”四字就是后来形成董王二曲莺莺形象的胚胎。“垂鬟”,指修长的鬓发。“黛”指眉毛,“接黛”即长眉入鬓。董、王二人根据各自的具体生活感受给予不同的形象化。董曲是:“露着庞儿一半,宫样眉儿山势远。”王曲则是:“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董曲是明写,直接说明是侧影——“露着庞儿一半”。王曲是暗写:“斜侵入鬓云边。”看到莺莺的长眉入鬓,当然是侧影无疑。一说是像山,一说是像月。虽都写的侧影,但给人的具体形象感受大不相同。王曲的侧影更为逼真美丽。王曲中的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坐卧、情绪情志、心理活动,都寸分具体地和董曲中的人物显现出不同。这些不同,体现着作者生活、思维、情志的不同。    张生爱慕莺莺而夜间偷看莺莺在花园烧香。董曲是从莺莺的具体形象描写入手的:“整整齐齐忒稔色,姿姿媚媚红白。小颗颗的朱唇,翠弯弯的眉黛。滴滴春娇可人意,慢腾腾地行出门来……”“遮遮掩掩衫儿窄,那些袅袅婷婷体态,觑着剔团的明月伽伽地拜。”用了许多叠字,句句都是刻意求真,写面色、朱唇、翠眉、窄衫。到了王实甫的笔下,同样是写张生对莺莺的爱慕,却偏从总体上写莺莺的风神:“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冥冥,潜潜等等。”“等待那、齐齐整整,娉娉婷婷,姐姐莺莺。”他没具体去写莺莺的面容穿戴,但莺莺之美,张生之情,同样历历如见。“叠字”本是董曲的创造,用来写形;王曲拿来,用于写神,所谓“写得真来便不真,不如约略写风神”。王实甫就是这样取董曲之长加以点化,而使之成为自己的独创新曲。    三、《西厢记》尚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写林黛玉读《西厢记》,“不顿饭时,将十六出俱已看完。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确实,《西厢记》的语言,一向受人称赞。明人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体,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这些都是针对《西厢记》而言的。综观《西厢记》全剧语言的艺术成就,最突出的是把典雅的文学语言与白描性的白话口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既文采华丽,又朴实淡雅的风格。如果说“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富有浓郁的文学语言色彩,那么,同是第四本第三折中,“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则显然又是充分的白话口语,两者自然熔为一炉,正是《西厢记》的风格。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的版本,现知明代有六十余种,明清两代合计不下二百种,在古典戏曲中恐怕是刊刻最多的。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明弘治十一年(1498)刊本,即所谓弘治本,其全名为《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明清两代《西厢记》刻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金圣叹批评本,即《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俗称“金批西厢”,此本除有随文评点,两篇序文,“读法”八十一则,对原文还有多处改动。《西厢记》流传版本大致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起凤馆刻本(李贽、王世贞评),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骥德、徐渭注,沈景评),明万历间萧腾鸿刻本(陈继儒评),明天启间乌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濛初校注),明崇祯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阁刻本(李贽评),明崇祯间汇锦堂刻本(汤显祖、李贽、徐渭评),民国五年(1916)贵池刘氏《暖红室汇刻传剧第二种》重刻凌氏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汲古阁《六十种曲》本。    今以结构为二十一折的弘治本系列刊本为基础,校以所能见到的其他刊本,并作简要注释。限于学力,其中错误,敬请方家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优美动人的言情传奇小说。作为剧本,它与《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唐德宗时,洛阳才子张君瑞在普救寺偶遇故相国崔珏之女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在丫鬟红娘相助下,冲破封建礼教的代言人--老夫人设下的重重障碍,历尽悲欢离合,最终结为夫妻。本故事内容生动,情节曲折,缠绵悱恻,跌宕起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如同身临其境。

作者简介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书籍目录

前言
西厢记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一折
  第二折
  楔子
  笫三折
  第四折
  第五折
西厢记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第四本
 张君瑞梦莺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附录一 莺莺传
附录二 董解元西厢记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附录三 《西厢记》导读

章节摘录

第一折    〔正末扮骑马引俫人上开〕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於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    【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这黄河有九曲,此正古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驽箭乍离弦。    【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渊泉、云外悬,入东洋不离此径穿。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    话说间早到城中。这里一座店儿,琴童,接下马者。店小二哥那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末云〕头房里下,先撒和那马者。小二哥你来,我问你:这里有甚么闲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宝坊皆可。〔小二云〕俺这里有一座寺,名曰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盖造非俗: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南来北往,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则除那里可以君子游玩。〔末云〕琴童,料持下响午饭,那里走一遭,便回来也。〔童云〕安排下饭,撒和了马,等哥哥回家。〔下〕〔法聪上〕小僧法聪,是这普救寺法本长老座下弟子。今日师父赴斋去了,着我在寺中,但有探长老的,便记着,待师父回来报知。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末上云〕却早来到也。〔见聪了,聪问云〕客官从何来?〔末云〕小生西洛至此,闻上刹幽雅清爽,一来瞻仰佛像,二来拜谒长老。敢问长老在么?〔聪云〕俺师父不在寺中,贫僧弟子法聪的便是。请先生方丈拜茶。〔末云〕既然长老不在呵,不必吃茶。敢烦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聪云〕小僧取钥匙,开了佛殿、钟楼、塔院、罗汉堂、香积厨,盘桓一会,师父敢待回来。〔末云〕是盖造得好也呵!    【村里迓鼓】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行过厨房近西、法堂北、钟楼前面。游了洞房,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    〔莺莺引红娘捻花枝上云〕红娘,俺去佛殿上耍去来。〔末做见科〕呀!    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    〔旦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末云〕我死也!    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红云〕那壁有人,咱家去来。〔旦回顾觑末下〕〔末云〕和尚,恰怎么观音现来?〔聪云〕休胡说!这是河中开府崔相国的小姐。〔末云〕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天姿国色乎?休说那模样儿,则那一对小脚儿,价值百镒之金。〔聪云〕偌远地,他在那壁,你在这壁,系着长裙儿,你便怎知他脚儿小?〔末云〕法聪,来来来,你问我怎便知,你觑:    【后庭花】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且休题眼角儿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慢俄延,投至到栊门儿前面,刚那了一步远。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似神仙归洞天,空馀下杨柳烟,只阙得鸟雀喧。    【柳叶儿】呀,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恨天、天不与人行方便,好着我难消遣,端的是怎留连。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    〔聪云〕休惹事,河中开府的小姐去远了也。〔末唱〕    【寄生草】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十年不识君王面,恰信婵娟解误人。”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觑聪云〕敢烦和尚对长老说知,有僧房借半间,早晚温习经史,胜如旅邸内冗杂。房金依例拜纳。小生明日自来也。    【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并下〕P3-6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  讲到元人杂剧,不能不提到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被金圣叹点为“第六才子书”的王实甫《西厢记》。“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飙飙,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贾仲名为王实甫写的这首《凌波仙》吊曲,对王实甫及其《西厢记》作了极高的评价。清代的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中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它物,尤加倍焉。”杂剧《西厢记》之所以能在当时获如此高的评价,能够雄视百代,历经清代的官方禁毁而流传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新”,即它的创造性。  王实甫《西厢记》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戏剧冲突、人物形象及其所负载的思想意义的创新。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德宗贞元末年(802—804)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779—831)所写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莺莺传》写年轻的张生寄居  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孀妇携女儿莺莺回长安,途经蒲州,亦寓于该寺,遇兵乱,崔氏惶恐无托,幸张生与蒲将杜确有交谊,得其保护,崔氏遂免于难。为酬谢张生,设宴时让女儿莺莺出见,张生为之动情。得、丫环红娘之助,两人幽会。后张生赴长安应试,不中,遂弃莺莺,后男婚女嫁。全传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对崔张的爱情和莺莺性格的描写,亦楚楚有致、细腻动人,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扬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总体上,其情节尚局限于崔张的爱情纠葛,老夫人仅仅是个幕后人物。  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畴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赵令畴主要用《莺莺传》的文字作为说白,中间插进他写的十二首《蝶恋花》唱词,曲白相间,说唱《西厢》故事。最值得称道的是,鼓子词开头说:“最是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已隐含了对张生薄情的批判,对莺莺被遗弃的同情。结尾处又说:“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明确指出张生是“弃掷”莺莺,使她遗恨无穷。原来被元稹视为错误的爱情,在鼓子词中开始被纠正并获得美的价值。至此,崔张故事蕴涵的思想意义有所进化,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到了金代章宗时期,董解元(约1160一1220)的《弦索西厢》(称《西厢记掐弹词》、《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北曲之祖”的“董西厢”。“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第三人叙事的说唱文学。他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I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别开了生面。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  ……

编辑推荐

《西厢记(导读版)》是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本丛书具有以下特色:一、选目精当,强调人文精神。我们在收录教育部“新课标”建议课外阅读的相关书目的基础上,又增加主流教材要求阅读的名篇佳作以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选本,从中总括出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精髓内涵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在审美欣赏中得到情操的陶冶、情感的升华。二、版本精良,体现浙文社优势。这套丛书荟萃了浙文社的“外国文学名著精品丛书”、“中国现代经典作家诗文全编系列”、“世纪文存”、“学者散文系列”等在出版界颇具影响力的丛书的精华,得到了国内一流的作家、翻译家、学者的悉心襄助,保证了图书的上乘品质。三、增加导读和附录,加强实用功能。为了便于学生阅读理解,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文学特点,增强阅读与欣赏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与测试的实用程度,在新版中增加了导读和附录的内容。导读部分主要涵盖了作家个人生平介绍、作品文本解读、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相关知识链接、文学常识背景、同类作品比较阅读、学业测试提示等相关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厢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0条)

 
 

  •   早有‘唐诗,宋词,元剧,明清小说’之说,足见元剧在中国文化史上之尊崇地位。《西厢记》为众多元剧中的奇葩,流传近700载,中国的各地方戏种几乎皆见其名。经典中的经典,其唱白就是一阕阙优美婉转的词,王实甫等诸多落魄文人创造了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张生、莺莺自是耳熟能详,‘红娘’亦早已成了姻缘媒介之代名词了!
  •   唐诗,宋词,元剧,明清小说。元剧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之尊崇可见一斑,《西厢记》又是元剧中的奇葩,流传近700载,中国的各地方戏种几乎皆有其名。经典中的经典,其唱白就是一阕阙优美婉转的词,王实甫等诸多落魄文人创造了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高中的孩子们阅读吧!
  •   《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   这本西厢记,原来以为导读版不好,其实非常好。对于不太熟悉此类剧本的人来说,直到一个很好的指引作用。沈老师的动物小说,不用说了,从质量到包装,当当网非常对得起顾客。
  •   西厢记。才子之书,喜爱文学的读应该更有感觉。我对文学不懂,但喜爱读一些文学方面的书,我总感觉文学方面的书可以给你带来一种美,但不要附上太多的文学以外东西会更好,更能享受文学之美。
  •   《西厢记》会想起曾经有个女生很喜欢读这本书,屯着。
  •   不错的书籍,把《西厢记》的来龙去脉 一一梳理。后面还有评价和剖析。 正文有注解。 很不错。值得购买。
  •   王实甫的代表作,是拓展孩子知识面的很好的作品。我是买个儿子看的
  •   名著在我心中,最超值的语文新课标读物!字迹大对眼睛会更好好呀
  •   以前从来没仔细读过,很美好的故事啊,一折抢购的,三四块钱很便宜,原来比三国演义薄好多哇。
  •   一折买的太物超所值了!感叹古人的文笔凄美---“天,天闷得人来彀,把深恩都变作仇。比及相面待追忆见了依前还又休,是背面相思背面羞——--”
  •   中国四大戏剧佳作之一,对于爱情的描述,生动而传神,好好珍惜吧
  •   所幸无错字之类
  •   买的时候没看清楚 才知道是文言文的 要耐下性子
  •   给侄女的课外读物,看了看蛮不错的。
  •   现在孩子可以读到不同的文学体裁。丰富知识
  •   还未读,但不妨碍在这夸一下。。。。
  •   有注解,很好,读懂了
  •   很早就想看了,终于如愿以偿的读完了
  •   翻了一下,还成
  •   很喜欢这个故事,也听过这个故事的戏曲版。在红楼梦里看到了此书中的优美语句,也想拜读一下。
  •   活动时买的,屯着,以后慢慢看
  •   方便携带,内容改动不大,喜欢
  •   价格很好,内容更佳,注重内容轻外表的朋友可以选购
  •   家里没这本书,应该看看
  •   专门选择了这体导读本,给高中生观看,正好合适,里面还有好几种版本,适合学生全面了解,非常赞.
  •   学校要求买的,孩子慢慢看
  •   价格实惠,书本质量也还可以.
  •   名著,搞活动囤上了,留着慢慢看啊
  •   是文言文的,要慢慢看,做活动的时候买的很划算
  •   特价书,让自己再重温一下经典。
  •   要不是便宜才不会买呢!
  •   刚一买来就被同时借走了 不错
  •   古汉语,没译文,有利于学习古文。
  •   打折买来的,还没看,感觉不错。
  •   经典的书,价格实惠,先给孩子屯着
  •   初中生刚好用呢,多学古语,丰富一下语言,很不错
  •   好的太好了好的不多了好
  •   好书,非常喜欢,活动入手。
  •   给孩子买的,没注意是高中版,留着吧。
  •   印刷不错啊,推荐阅读。
  •   不错,孩子的课外阅读书,刚收到,慢慢欣赏吧。
  •   好书,昨天定的,今天就收到了,太快了,以后还会来的
  •   很好送货也很及时
  •   中国的古典文学迥异于外国文学,是我们文化的源头活水
  •   名著值得推荐。
  •   书不厚,但介绍的很全面
  •   早就该看看了。。。
  •   中国文学嘛,买来随便看看的
  •   书是好书,尤其注释到位。虽然贵了点儿,与书中所载美文相比还是值的。
  •   没事慢慢看 学一点文学经典
  •   居然是文言文,只好去看白话版的了
  •   好薄啊!有点小贵了啦!但是内容我很喜欢!除了有王实甫的西厢记,还收录了元稹的和另一位作家的西厢记版本~可惜,我有些句子不理解啊,要是有注释多好!
  •   西厢记家里也是有的,理由是价格实惠可以放在床上随便翻翻。
  •   还好吧,价格便宜,我买了可以收藏,因为对戏剧专用语言一窍不通,像剧本
  •   居然是剧本,有些看不来
  •   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学生读本,其实,我倒是觉得这样的书,大学之前最好不读为好。
  •   未读完,要慢慢消化
  •   著名戏剧,很不错的书,小小的方便携带
  •   古代的经典故事,让孩子在经典中得到成长。
  •   质量一般般,内容凑合,纸张不太好
  •   书虽小,内容不错,很经典。
    得好好看看
  •   还不错 很适合高中生阅读
  •   高中生课外阅读书本,有时间好好看看吧。
  •   屯着给儿子看,质量一般般,价格也便宜。
  •   古代经典,还没看呢。
  •   这个还可以,对高中生来说,还是值得看看的。
  •   感觉太像教科书了,目标群体估计是高中生
  •   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不过还好。其实我想看的是译文的,没想到不是我想的这样!
  •   打折的时候买的,不错
  •   虽然挺便宜的,不过不怎么喜欢,有事一本文言文,没注释,看什么看
  •   感觉像是一本文言文翻译。
  •   纸薄字小,看着不太入眼。不喜欢。这一单下的太没水平了
  •   就这个价格,这个装订来说,没什么大问题,错别字不要太多,故事完整就可以了。这种故事嘛早就在心里了,有时间的时候随时拿出来翻一翻。
  •   这本书比较偏,小孩不知能看懂不?
  •   设计和纸张应该更好一些
  •   字体有些偏小,对孩子看书不好
  •   给儿子屯书,字体很小,费眼睛,纸张质量也一般,因为便宜,所以还是收了。
  •   不好的书,不推荐买
  •   书的纸张质量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