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该干些什么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阿乙  页数:182  字数:9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一个作者,还是一个正义的作者现在回想这篇小说的写作历程,有如梦魇。它作为欲望的斑点,诞生于二○○六年夏。那时,我看到一则简短报道:一个年轻人杀死同学,没人能找到他的杀人动机。当时我和文学的关系很简单,只是一个普通读者。我和很多事物擦肩而过,料想这报道也如此。但在几个月之后,我发现它自行变大,成了一个恐怖的世界。我每天都装载着对它的广泛理解和无穷编造,就像背负重物。二○○七年春节,我没有回乡过年,试图将它产下来,但只写出十五节。当年五一,续写两节,国庆时又加了一节,但被迫停手。因为写作间隔时间太长,文本前后掣肘,互相矛盾,词句也因时间将尽而显得仓促凌乱。当时它叫“杀人的人”,有八万字左右,计划总长度为二十四万字。因为这个,后来我只敢写短篇。一些人还以为这是一种文学上的自觉选择。我差不多忘了它。直到二○一○年,在倒腾橱柜时看见材料,才想起还有这一遭。我想到自己如何尽力搜集资料,如何旷日持久地推算,如何试图去法庭旁听,如何钻研加缪、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的三部著作——我想到这些狂热的准备,以及它的草草收场,便被一种耻辱感紧紧包围,就像一个穷人生不起孩子。我想从头来过,而生活中别的事情也按照它的轨道运行过来,挤成一团。在祖母下葬的同时,我按照父亲的要求,购买新房,准备结婚。而因为写作所带来的对生活的敌意,我与女友的关系其实已走到尽头。二○一○年五月二十三日,我看着世界杯报道的加班表,哀楚欲死,感觉就像游泳好手要将自己溺毙,“好,我陪你们去生活,陪你们买房、结婚、加班”。我像困兽愤怒行走,最终作出的却是相反的选择。今天看来,这个选择没有辜负我,但相比《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以及不少狂热的朋友,我还是缺少出格的勇气。他们都曾为创造的理想辞职,而我只是命令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开始。我容易在妥协状态里生存。我在开始时打上这天的记号,后来才知在四年前,同样是这一天,主人公的原型受激情驱使,举起屠刀。这是一种可怕的巧合。最终因为我的专横霸道,我和女友分手,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上班,晚上八点多回家,我总是试图在网站工作中保护住精力,但每次回来都气息奄奄,一个字也写不动。然后我等周末。在周六,我会因为要找到续写感觉而苦苦推敲,因此最终只剩下周日能畅快地写几千字。在这过程中,平均每三天,父亲都打电话来,以商量的口吻问:“找女朋友没有?”我每次都心藏怒火。我想说:“正因为你想让我结婚,我有了一间房子;正因为要还月供,我不敢轻易辞职、跳槽;正因为这狗日的工作,我每天被消耗一空。”有一天接过父亲电话后,我翻开电话簿,找到一个自认妥当的人,发短信:我喜欢你。她和我进行了接触,但是犹疑。对女人来说,这种紧迫的求爱不但值得怀疑,还值得鄙视。在见到她后我笨手笨脚地抱她,被挣脱开,这事情就完了。后来父亲问我如何,我说高攀不起,听得出来他很悲哀。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这篇薄薄的小说终于修改完毕。当时是下午,窗外铺陈死气沉沉的建筑物、冰块、树和时光,我一人呆坐,不知悲伤应该从哪里来。我有一个朋友在写完长篇后号啕大哭,我觉得我也应该这样,但一直没等来。我对自己很失望。当夜我失眠,恐惧像大风不停地刮进空洞。我害怕这一切都是在做无用功。这篇小说标题(原名)为“猫和老鼠”,喻示的是互动关系中的位置与使命,一个穷凶极恶地追,一个没日没夜地逃。小说的主人公在被无聊完全侵蚀后,再也找不到自振的方法,因此杀人,试图赢得被追捕所带来的充实。想一想这场景:就是要睡了,也要在指间夹一根燃烧的香烟,好在烟头烧到皮肤时醒来,继续逃命。我将他设置为一个纯粹的人,就像电影《出租车司机》里的特拉维夫,他的子弹注定要射出,至于射死的是总统候选人还是黑社会,他并未深究,他只是需要子弹射出。他并没有先天的善恶动机,只是在效果上,他不能杀死总统候选人而可以击毙黑社会成员,因此被捧为城市英雄。而我的主人公,他的行为为世人不齿,他们集体呼喊:杀死他!杀死他!杀死他!杀死他!杀死他!杀死他!在原初的动机上,我的主人公一心只想着“如何充实”,杀人只是这一动机的外延。我着重探究的是这一动机。从动机上看他和过去的我并无区别,很多年我都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每天盼望世界大战。只是我止于语言,而这个主人公却付诸行动。他设想过频繁地做好事,好让受恩人去搜寻他,但他想这样的搜寻注定松弛、松散,从技术上并不能使他充实。因此他去当了恶棍。在杀那个漂亮、善良、充满才艺的女孩时,他考虑的也是技术,因为杀掉一个完美的人,会激怒整个社会,进而使追捕力度增大。写作时我很平静。我从来不赞美也不认同这种行为,但也没有急不可耐或先入为主地对它进行审判。因为一个作者一旦将自己设置为正义的化身,他的立场便可能偏颇,思想便可能空洞,说教便可能肤浅,所揭示的也可能为人们所麻木。在这方面,我遵循加缪的原则,像冰块一样,忠实、诚恳地去反映上天的光芒,无论光芒来自上帝还是魔鬼。但最终我还是害怕,因为书写这种罕见的罪恶,就像揭开一个魔盒的盖子。我在小说中让检察官说,这种仅仅因为无聊而杀人的行为,它不可预测,使人胆寒,性质早已超越杀人放火、强奸拐卖,攻击的是我们整个制度、传统,以及赖以活下去的信念。因为这种创造的害怕——我创造了一个纯粹的恶棍——最终我抹去他的名字。一本小说有主人公却没有名字,因此讨论起来就不方便。我既想你们看见作品,又想你们忘记它。也许能宽慰我的是电影《桂河大桥》。在曼谷西边的铁路上,善恶分明,日军要修桥,而盟军要炸它。在纠缠中,来自英国的战俘尼科森仅仅为着自身的荣誉感,以极高的效率将桂河大桥修起来,并让它有了雄伟的姿态。那是艺术的姿态,预示着他既不为日军服务,也不为盟军服务。他超越正义,为桥本身而战斗。阿乙2011年10月23日

内容概要

  这是根据曾被舆论定义为“无由杀人案”进行的一场文学演算。
  小说以第一人称自述,从作案的筹划、实施,交代到逃亡、被捕、受审,直至最后接受死刑。
  他十九岁,在高考前夕他屠杀了美丽、优秀,同时身世可怜的女同学——一个常人心目中的完美宝贝,以此来刺激警察的追捕能更有力,制造出一场围捕自己的行动。
  他杀人的事实如此清楚,他在受害人死亡之后还朝死者肉身刺了三十七刀。但是关于他为什么杀人,却一直困扰着警察、检察官、法官、专家、学者、记者,甚至同在看守所的狱友。他不是为着性侵犯,不是为着劫掠财物,不是为着仇恨,不是为着逃避高考的压力,他的行为呈现出一种无由的状态,这件案子被舆论称为“无由杀人案”。
  直到二审最后,迫于受害人母亲的压力,他才交代原本的作案理由。
  然而,他的陈述让所有审判现场的人们哑口无言,乃至法官最终发出颤栗的狂叫。

作者简介

  1976年。
  毕业于警校学校,曾做过警察、编辑等工作,担任过《天南》文学双月刊的执行主编,现为一家图书出版公司的文学主编。
  其小说从乡村游历到县城、省会、沿海城市、直辖市、首都,未来还想去纽约。先后做过警察、体育编辑和文学编辑。在《今天》、《人民文学》等杂志发表有小说,出版有小说集《灰故事》、《鸟看见我了》,获得过人民文学年度中篇小说奖。

书籍目录

开始
前奏
准备
行动
实施
结束
逃亡Ⅰ
逃亡Ⅱ
逃亡Ⅲ
游戏
坐监
判决
审讯
上诉
庭辩
告白

章节摘录

版权页:我们还奇奇怪怪地谈了一些,事情看起来永不会发生。直到墙钟的卷簧突然弹动,它就像一把刀弹中我的心脏,使我痛苦异常,紧接着钟当当当连响三声。我笨手笨脚地走到她身后,抱住她的腰,捂紧她的嘴巴、鼻子。她不停喷出的气息,打击着我的手掌。我的手像是死死抠进她的面颊骨。她试图用手扳,扳不动,便掐,掐到什么就像拿剪刀剪,然后又腾跳起来,就像一匹不肯驯服的幼兽。我没想到她会有如此力量,不禁大汗淋漓。我仓促耳语道:“求求你温顺点,求求你。”她猛然顿住,软下来。作为感恩的一部分,我稍许松开手,让她重新呼吸。后来我想这是合情合理的,一个男的想和一个女的发生性关系,多次动武不能奏效,说出这句话后,她顿在那里,准备懊恼地接受现实。但这不是强奸。我扯下墙上的透明胶,用牙叼住,扯出半尺长。她一直愣着,等到透明胶快要封死嘴巴,才又撕又扯。她像吐果皮一样将它们吐出,然后双手扑在空中,发出一声尖叫。声音像突兀的炮弹飞出去,滑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准确落到远处的街道,落在别人的心脏上。我想几分钟后,军人和老百姓便会操起武器,黑压压赶来。她还要喊,我捂住她,掏出弹簧刀,弹出刀刃,对着她的腰腹猛刺一刀。这是我第一次杀生,手和心灵都空荡荡的,就好像不是刀子在刺,而是泥潭似的肉将刀子吞吸进去。我的思维跟着瞬间被吞吸到一个光溜的地方。我想摆脱这可怕的感觉,手又不听使唤,连刺三刀,直到手被热气腾腾的血淹没。热臊的腥味像潮水一次次涌上房间。我拖着抽搐的她来到窗前,用刀挑开窗帘一角,看见哨兵正站在院内侧耳聆听,好像不能确信声音是从院内发出的,就连是不是人类的叫喊也不能确定,但他分明是听过的。没人来印证,他极为遗憾地走回岗哨,自己给自己立上一正,站直了。我大口喘气。孔洁正往下掉,我松开手,她便整个滑落在地。她嘴巴张开,眼睛突出,眉骨、眼眶、鼻梁、面颊骨这些原本隐藏的部位全部显现出来,而洁白的T恤已染出一团极端的红,就像红上浇了一层红,鲜艳怒放如牡丹。我从没见过如此大的牡丹,觉得恐怖。她被永远毁了,就像一大块玻璃被从顶楼扔下来,被永远毁了,无法挽回。我颤抖着扶住墙,泪眼婆娑地呕吐起来。我竟将她,竟将一个人败坏成这样。但为着已铸成的疯狂,以及随后站在这里的法医也能感到惊悚(他们总是对尸体熟视无睹),我蹲下,持刀在她脸上划割,随后朝肉身猛刺,就像在刺一个无用的水袋。刀刃断掉,血污溅满我的脸。我将她抱起,头朝下,腿朝上,倒放于洗衣机内。我跌跌撞撞地朝卫生间走时,还看到她在朝洗衣机里钻。我脱掉衣服,打开莲蓬头,冲洗自己,大片的血滑落下来,汇成红色的水流。我一直低吼着冲洗,以为洗干净时,又见镜中的后肩还有大片血污,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我决定将肉身分为七个区域,从上到下逐片重洗。洗到一半我像游魂一样走出来,在血泊中巡视,没找到,又到洗衣机里翻,终于找到她的手机。它还有信号。我拆掉电池,将它扔掉。我重洗了一遍,穿上过去常穿的那件T恤以及球裤,拖上备用拖鞋,戴上帽子,背好旅行包。如此打点停当,我朝房间看了最后一眼,发现尼龙索和饼干袋还在屋角,遂将尼龙索塞进旅行包,饼干袋提在手上。我拉开窗帘,确信无人,便打开门走掉。我一边走一边将掺着鼠药的饼干渣倒在路边,后来手实在抖,便扔了袋子。哨兵背对着我,笔直地站着,我将拖鞋拖得很轻,想悄无声息地走过去。但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我明白这自信其实一击即溃,我的背部说不定就有块血迹像花朵般愚蠢地开着。在穿上它前是不是检查过,已不记得了,我想走回去。这时他的右腿像是抽筋,轻抖一下,接着一只鞋离开地面。我眼睁睁地看着他转过身来。我僵在原地,双腿狠狠摇动,发出要命的声响(我怎么就不穿一条长裤出来呢)。我哆嗦着嘴唇,不知作何解释,就等他走下来逮住我。但他认出帽子下的我后,露出亲密的笑容。他嘴唇启动,像是有很多话说。我绵软无力地摇头,他便只说了一句:“你不舒服?”我点点头,走过去。我想他很孤独,找不到分享秘密的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就我的阅读范围所及,阿乙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  ——著名作家北岛他超强的对语言的指挥和控制能力,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他的语言极富侵略性,各色而不生涩,撩拨而有节制,挑逗而不下作,阅读中常给人带来一种出乎意料、歪打正着,令人目不暇接、目瞪口呆式的快感。  ——《人民文学》2010年第十期赏读 吉云阿乙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平静但是犀利,像是一个见惯了大场面的杀手,武艺高超,但从下嗜血。  ——卓越亚马逊读者阿乙目前最佳之作,其精准的语言、动作性情节,流动的人物心理,无一不精彩至极。他为我们带来一个抵抗生命虛无的“勇者”与“恶人”。他对罪恶、时间、人的社会关系有着近乎可怕的清醒。他抵抗虚无却放弃价值追寻,甚至毁灭掉生命意义本身。他对生命意义的拷问与败坏,犹如晨钟震荡,冲击着我们。下面,我该干些什么。  ——本书编者这是我写得最苦的一次。  ——作者阿乙

编辑推荐

《下面,我该干些什么》编辑推荐:这可能是我们所见过的最勇敢的小说,完全超出想象。它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构成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犀利、深刻,直面现实;一个伤感、忧郁,留有希望。比起塞林格的感伤,阿乙显然更加勇敢。

名人推荐

就我的阅读范围所及,阿乙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  ——北岛这可能是阿乙迄今为止最好的一个小说!——罗永浩总有冷僻的声音值得你去倾听,真理总在众多傻逼不懂的地方。——冯唐他超强的对语言的指挥和控制能力,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他的语言极富侵略性,各色而不生涩,撩拨而有节制,挑逗而不下作,阅读中常给人带来一种出乎意料、歪打正着,令人目不暇接、目瞪口呆式的快感。——吉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下面,我该干些什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5条)

 
 

  •   这是根据曾被舆论定义为“无由杀人案”进行的一场文学演算。  小说以第一人称自述,从作案的筹划、实施,交代到逃亡、被捕、受审,直至最后接受死刑。  他十九岁,在高考前夕他屠杀了美丽、优秀,同时身世可怜的女同学——一个常人心目中的完美宝贝,以此来刺激警察的追捕能更有力,制造出一场围捕自己的行动。  他杀人的事实如此清楚,他在受害人死亡之后还朝死者肉身刺了三十七刀。但是关于他为什么杀人,却一直困扰着警察、检察官、法官、专家、学者、记者,甚至同在看守所的狱友。他不是为着性侵犯,不是为着劫掠财物,不是为着仇恨,不是为着逃避高考的压力,他的行为呈现出一种无由的状态,这件案子被舆论称为“无由杀人案”。  直到二审最后,迫于受害人母亲的压力,他才交代原本的作案理由。  然而,他的陈述让所有审判现场的人们哑口无言,乃至法官最终发出颤栗的狂叫。阿乙目前最佳之作,其精准的语言、动作性情节,流动的人物心理,无一不精彩之极。他为我们带来一个抵抗生命虚无的“勇者”与“恶人”。他有着对罪恶、时间、人的社会关系近乎可怕的清醒,他抵抗虚无却放弃价值追寻,甚至毁灭掉生命意义本身。他对生命意义地拷问与败坏,犹如晨钟震荡,冲击我们:下面,我该干些什么。  这可能是我们所见过的最勇敢的小说,完全超出想象。  它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构成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犀利、深刻,直面现实;一个伤感、忧郁,留有希望。比起塞林格的感伤,阿乙显然更加勇敢。
  •   文/Yolanda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口气读完了阿乙的新书《下面,我该干些什么》,心里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复。
    全书以第一口吻讲述一位年轻的杀人犯实施犯罪的心路历程。他十九岁,残忍地杀害了一位女同学,草草收拾了现场之后开始了逃亡的生活。主人公讲述杀人的经过,交代了逃亡、被捕、受审以及等待死刑的宣判。大篇幅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有几段甚至让我忘记我只是在读小说,逃亡的火车上做的梦让人觉得好真实。仿佛那逃亡的人是我,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心里活动,只不过是借作者的笔流淌成文字。——我愿意照单全收。
    “无由杀人案”成为阅读亮点
    全书的高潮出现在主人公被捕之后。
    几乎所有人都在问他,“喂,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是个普通的写手,也许会忽悠一些更赚人眼泪的东西,把主人公的可怜身世发挥到淋漓尽致,也满可以给主人公和被害人安排一场动人又凄惨的爱情。
    然而阿乙就是阿乙,他诚实正直,直面现实。他是个勇士,他知道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为什么”,真相往往就是很残酷。通过主人公的自述,读者们意外地发现,原来杀人不需要动机。
    主人公面对一轮又一轮的逼问,深感无奈。于是他告诉审讯人员,“我恨我的婶子。”“恨你的婶子,为什么要杀孔洁?”“我杀不了婶子,但我要让她知道我不是好惹的。”主人公自己也承认,这个理由很牵强,但还能成立,接下来,为了增强说服力,他费尽心思地编造了不少情节。他确实没有理由,他都怀疑自己编造的理由。
    而检察官的一番话其实道出了所有读者的心声:“相比你这种凶行,我现在更同情那些为了钱、性欲去犯罪的人,他们是多么值得尊重!他们毕竟还遵守我们常人的欲望和思维,而你这个疯子却攻击我们整个制度、传统,以及我们赖以活下去的信念。”
    此刻读者如梦初醒,窥探到如此麻木的内心,我不觉吸了一口冷气。
    下面,我该换位思考
    读完小说,回过头来看阿乙的前言,明白故事的灵感来源于一篇新闻报道:一个年轻人杀死同学,没人能找到他的杀人动机。这一点可以证明,阿乙很擅长从社会现实中取材。小说的创作注定是个自我折磨的过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周期。阿乙是一位有责任心的作家,为了更好地捕捉人物的心理,尽力地搜集资料,曾试图去法庭旁听,还钻研了加缪、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的三部著作,可见其为了文学甘愿忍受心灵的折磨,因为,这毕竟是一个不太愉快的题材,阿乙试图通过灰暗的笔调给人启发。
    故事讲述了“无由杀人案”,就是说,杀人只是空虚,没有“为什么”。对于主人公,感慨之余,还是可以不厌其烦地追问“为什么”。唯有如此,我才能说,这个故事给我启迪。
    主人公杀人,不是为了性侵犯,不是为了掠夺财富,不是为了仇恨,不是为了逃避高考压力。但换一个角度思考,可能正是这一系列的烦恼,编制成一张寂寞的网,蚕食着主人公尚未成熟的心灵。也许,这个悲剧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在于亲情的缺失,家庭生活的失衡。他从小失去父亲,亲戚对他很是忽略,缺少应有的温暖与管束,渐渐地,他的生命变得虚无,他不清楚人生的意义。但更多的也许,恐怕研究的矛头,要指向我们这个时代。
    读阿乙的书,就像是和主人公在聊天,聊些什么?聊一聊这个社会给我们心灵上留下的疾病,聊一聊爱的多余或是缺失。我们需要阿乙,我们呼唤更多的阿乙,让文字直面社会现实,让我们的判断力更加敏锐。
  •   一开始只是为了凑足钱免运费买回来的书,简略看了看评价似乎还不错。书不长,字不多,一下子就看完了。只能说,触目惊心。

    书是作者阿乙根据2006年发生的真实案件进行的一场文学演算。一个高考前夕的少年,残热地杀害了一个常人眼里宛若天使般存在的女生。当被问及杀人动机时,他说不出理由。

    看完整本书回来翻前言,作者最终抹去了主人公的名字,以第一人称叙述。因为实在太可怕,作者“既想你们看见作品,又想你们忘记它”。但对我是大概忘不掉了。

    在旁人眼里,他或许是个纯粹的恶棍,无动机杀人,并且如此残忍。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偏偏无法厌恶这个主人公。他疯狂,偏执,悲哀,他有人类共有的弱点足以让人鄙视,但他也有无法言明的勇气让我敬佩(不是指杀人行为)。

    在大家都在纠结他为什么杀人的时候,我却无心猜测。或许我一直钟爱这样的主人公,于连(红与黑)也好,希斯克利夫(呼啸山庄)也好,我没办法讨厌他们,即使他们那么扭曲,残忍,甚或丧失人性。甚至我对追问他的检察官,伤害他的犯人以及狱卒怀有深深的厌恶。对他扭曲他母亲的爱视若无睹,我同情他的母亲却不因此而讨厌他。我想我是中了毒。

    在最后,“我”给出了杀人的动机。他受过讽刺,屈辱,忽视,歧视,但这些都不是他杀人的原因,他只是太无聊,就这么活着让他感到空虚,他需要另一种生活来使他感到充实。于是他杀害了这个女生,为什么是这个女生呢?她美丽,她善良,她轻信,她多才多艺,她乐于助人——完全就是别人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儿。这样的仙女一般的存在若是遭到极尽的摧残,社会反响可想而知。他只是想要在逃亡路上感到压力,感到追捕的压力,从而让他寻得充实和存在。

    书里描述了一个生活在附近的老头,苛刻,残暴,并且严密地控制着自己的生活起居。其实这个老头和主人公有什么不同,他们面对漫漫的时间,无力挣扎,看着时间如同潮水一般涌到身上,一种窒息感从心底升起,却无力反抗。

    (书摘)------------------------------------------------------------------------------------------------------------------------------

    “而现在我不得不独自面对庞大的时间……我总是清晰地看着时间张大手臂走过来。它孔武有力、无懈可击、无所不在,没有任何肉身都会有的情感;它既不会听你的求饶,也不看你的哀伤,它就像不停砸下的泥石、不停涌来的浪潮,塞满整个房间,淹没你、凌迟你;它淹没你让你感到全身被重量重压时它是囫囵的,它凌迟你,让你感到每寸肌肤被刀锋掠过,它是凌厉的。它让你无法抵抗,让你极缓慢地死亡。”

    “我的生命因此换散开来,人总是像瘫痪病人那样无所事事地躺着。每一天的到来都没有奇迹发生,就像任何一个昨天一样一成不变。时间凝滞掉,缓缓流淌,最终像巨大的混凝土浇下来。我每天都要遭受这样的灭顶之灾,我不能呼吸,动弹不得。”

    “你才是最大的恶,在没有比你这样的恶更大的恶了。相比你这种凶行,那些为了钱和性欲去犯罪的人倒是可以理解的了,而你这个疯子却攻击我们整个制度、传统,以及我们赖以活下去的信念。”(检查官对主人公最后嚷出的话。)

    -------------------------------------------------------------------------------------------------------------------------------(书摘)

    面对时间的无力感让我和主人公产生了强大的共鸣。时不时地我会有这样的感觉,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翻完了书越想越后怕。主人公的境遇我想真的这世上同样遇到的人不会少了去,这种无目的的因为无聊而杀人的行为不让人后怕心寒么。这是一种纯粹的恶了,甚至是把本我都精简了的本我,只余下最最可怕黑暗的一块,让我们这些自我,甚或超我的人觉得难以接受。

    一个人,因为空虚,又为了抵抗生命虚无放弃寻找自身价值,甚或毁掉生命来毁掉存在的意义。扭曲的社会,有时候越来越觉得越是简单到纯粹的人性,越让人无法理解。小说里除了检察官还有律师,对来“研究”他的所谓教育专家,还有来做节目的女记者也很有印象,他们让我改变了一些对报纸和电视节目里,对那些犯案青年心理分析等等的看法。很多时候他们并不准确,甚至他们的行为对于犯罪者来说是一种屈辱,他们看过去更像作秀,比起主人公活得更虚假(但也或许因为我爱这个主人公而偏颇了罢)。

    书是好书,不仅因为内容,还有作者的文笔。尖锐,客观,近乎冷漠,不给人一丝喘息。就像一把刀子,贴着颈动脉,你一路读一路读,心跳是不能慢,血压低不下去,直到最终读完,刀子放下,你冷汗涔涔气喘吁吁,却还忘不掉那把刀就在脖子下面的压迫和冷冰。
  •   初识阿乙的《鸟,看见了我》,深谙惊艳,而《下面,我该干些什么》语言控制的收放自如,堪称极佳之作,更是直呼痛快——谁遣偏生明慧。自困浮世相累,拚憔悴,杀红颜,一味逃,皆闲事,任猜何意,且休矣。若不是痴,怎么解释,下面,干的些事儿。是为记。
      
      作者阿乙通过书页说的话,出彩的给你讲一个让你大为惊叹的故事。写小说既不能只为故事新奇好看,也不能纯以阐述观点为目的,而应以怜悯心思考。阿乙通过一个无由谋杀案,希望寻找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即使这个答案到最后我们也不知道。
      
      这个城市埋满了脏故事,和空虚的渴望。而“猫和老鼠”式的故事也开始谱写,文中的主人公“我”觉得活着,真是一件他妈的苦差事,背负着汹涌的空虚感。
      
      放弃,总让人豁然开朗。生命似乎虚无的乏善可陈,他觉得不如制造一场罪恶感的漫无边际的放逐,充实自己那近乎千疮百孔的人生。也许任何命运,不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他想的是只为瓦全,哪管它玉碎与否。
      纯为了无聊,他的杀人计划近乎简单的只有四句话——目的:充实;方式:逃亡;手段:杀人;资金:一万。他疯狂的捅杀自己的同学孔洁,便开始玩了一个猫和老鼠的游戏。期待比空气一样还透明,还自由。
      
      出发之前,永远是梦想;上路了,才是挑战。文初他在紧密的准备这个计划,可是当他在路上,却渐渐发现这个游戏似乎不好玩。因为警察的追逐疲软无力,即使在路途上,几次擦身而过的惊险,可是半步之遥的转身又是咫尺天涯,老是占先机让他萌生是一个人在与自己挑战的感觉,享受不到那份预期的痴迷快乐。
      
      既然游戏玩不下去了,不得不提前终止。他主动被抓。可是他的蓄意谋杀如何定案,似乎成了难题。他的动机是什么。他不愿意说他的理由以及大多人想要的经历,但只做一件事:“我干了,您随意。”通常施暴者总觉得自己委屈满满理由充分,所以他们不会改变。可是他的理由却无法得知。
      
      教育专家的出现引发了叙事的小高潮,“我”装作不知,点到为止的说些不痛不痒的事情,却又意味深长,让丑陋的专家肆意发挥想象。比撒谎后果更严重的是夸大事实。我认为我们比所谓的专家更了解情况,因为没有谁更比我们了解我们所生活的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而文中的“我”对审判长最后说的一段话,有着出乎意料的辛辣针砭。
      
      
      这个故事印证了,你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的所有选择都是错的,你还有一天会觉得这些犯错都值得。
      
      那么做一个善良,沉着,真实的人,已然很富有。
  •      不知道为什么小说最终被安上了那么平淡的一个名字,实在有负它令人毛骨悚然的荒谬。原名《猫和老鼠》虽然得花一些时间消化,到底还是含蓄地表达了借故事将疯癫推向世界中心的野心。
      
       从《灰故事》、《鸟,看见我了》到《下面,我该干些什么》,阿乙终于走到了某种完结,当然不是写作生命的完结,而是奋不顾身朝毁灭行进的写作路数的终结。在5万多字的篇幅里,他构筑了一个相当完备的精神体系,将自己20岁后日渐积聚的阴暗萧条统统吐了出来。按照他原本的设想,这个小说是要模仿加缪,遵循均衡率写成两部分的,不过最后他自己舍弃了对形式的追求,将其中一部分内容作为主人公日记独立了出来,取名《敌意录》。(可惜这部分可以作为小说注解的自白并没有收录在书中,完整版刊登于2011年秋季号《今天》杂志。)
      全书充斥着一个疯狂的“我”对沉寂的理性秩序的敌意。这个秩序自以为对疯癫了如指掌,因而把它隔离了出去、视若无睹。“我”在高考前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死了漂亮的女同学孔洁,随后逃亡,又投案自首。“我”的杀人动机如奥数题一般激发了人们竞赛的热情,然而这些人可笑的逻辑就像没有色情内容的虚伪意淫,在“我”混凝土般灭顶的无聊面前不值一提。“我”像上帝一样,既操持着理性,又坐拥尘世间的非理性所不能辨认的智慧。当来采访的女记者在镜头面前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痛惜堕落少年的诗,“我”心里想的是:“如果知道最终会有人写这么糟糕的诗,我宁可不杀人。”
      
       “为什么要杀孔洁?”
       “我恨我的婶子。”
       “恨你的婶子,为什么要杀孔洁?”
       “我杀不了婶子,但我要让她知道我不是好惹的。”
       “从逻辑上说,这个理由很牵强,但还算成立。……最后我说,我的婶子是一个有着农村思想、小农意识和市侩哲学的女人。他们眼睛亮了,看得出,原本松动的逻辑链因为这几个词一下变得坚实无比。我很满意。”
      
       作为“我”的创造者,阿乙走进了疯癫深处。面对疯癫,他不急于扶正真理,他用理性的语言来叙述它,然而这种理性语言所创造出的显赫心象过于谵妄、令人害怕。我想他选择用第一人称写作是有原因的,他无惧于亲身体验这种疯癫,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体验得太深刻了,以至于几乎成为了“我”。
      
       从有自我意识开始,我们就已懂得将疯子从自己的身边中清除掉,也善于将内心的丑闻掩盖起来。根植于深刻恐惧的冷漠构筑了现在这个表面上井然有序的世界,阿乙却敢于拥抱表象之下的群魔,并将它们的盛宴公之于众。小说里不加修饰的杀人段落粗糙得令人恶心,而事后“我”以敏锐至极的洞察和无懈可击的理性话语对理性的公然羞辱又看得人想欢呼。比如有一段写到一个家庭教育研究员来研究“我”的案例:“我这样说完,他跟踪记录的笔也兴奋地蹦跳起来,最后重重戳在笔记本上。然后他站起来,像科学家配置出新药水,文学家写完代表作,陷入到创造的巨大喜悦当中。如不是武警阻拦,我想他会将我严严实实抱住。最后他几乎是用了极大的痛苦才控制住这种喜悦,他故作忧伤地说:‘你啊,你就是典型的失宠王子。’”
      
       看阿乙向道貌岸然的世界狠狠地挥出一巴掌,像赴死的狙击手一样替冷漠胆小的人道出仇恨,我控制不住卑鄙地感谢起他的慷慨。
      
       然而慷慨是有代价的,如果读者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感到了战栗,那么写作者必然一度坠入更深的黑暗。很多读过阿乙作品的人,都忍不住想把“用生命写作”这样俗套的说法再用一次。所以当我看到他在后记里讲述这部小说以及与它相关的种种生命的痛苦,又突然笔锋一转,说“然后我会去写温暖的作品”,简直激动得手足无措。不用担心他会转而拥抱肤浅的圆满。只有与内心的疯癫坦诚相见过的人,才有希望将自己带回宁静的黎明。
      
  •   本中主人公“我”本是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杀人恶魔,冷漠、残忍,毫无人性,对这种人本应没有任何的同情(当然他不需要),但看到后面,就象在看戏,甚至有点想笑,又有点沉重,我自己有点儿吃惊。

    主人公是高智商的少年,他却对人生、死亡有着近乎可怕的清醒,但同时他还太年轻,他选择了用死亡来对抗人生的毫无意义,在我们看来是一种消极的逃避,却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他也深谙人性的弱点,毒死何老头心爱的狗,贱卖了她婶婶的宝贝玉佛,杀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并且残忍地他在受害人死亡之后还朝死者肉身刺了三十七刀,最后弃去了律师为他的辩诉,只求一死,让她妈妈的宝贝儿子——他自己永远消失。我们看到一个长期得不到关心、温暖的任性少年,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他的一切所作所为,只不过是打碎了大人心爱的宝贝而已,这样他就预期得到了大人们会对他的特别关注,暴跳如雷,咬牙切齿,极度仇恨……这样他才能逃避人生的虚无,感受到时间密实的愉快,收获充实的生命之果,如此而己。

    任何行为都有相应的动机,只不过有时人们不知道而已,或者犯罪人本身也没有觉察到,有时也可能是潜意识在作怪,的确他的杀人动机比较隐蔽,比较高深。难怪最后检察官发出哀叹:“相比你这种凶行,我现在更同情那些为了钱、性欲去犯罪的人,他们是多么值得尊重!他们毕竟还遵守我们常人的欲望和思维,而你这个疯子却攻击我们整个制度、传统,以及我们赖以活下去的信念。”

    其实他也曾寻求与人交流,也曾想找人倾诉,但他很不幸运,没有遇上一位心灵捕手,每个人都不曾真正去理解这位失足青年,只想着自己索取,他一再失望,最后就象《热天午后》中的Sonny用充满绝望和痛苦的表情对他妈妈说:“you dont understand me mum.……”

    第一次看阿乙的作品,读起来很过瘾,写法独特,思想深刻,他对环境和人物的细致描写,就象电影回放一样,仿佛让我们看见了每一个细节。全文情节驾驭得很好,始终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人不由自主的一口气看完。期待阿乙更多的好作品。
  •   其目前最佳之作;
    根据被社会与政府定义为”无由杀人案”进行的文学实验。
    文学性作品从来不缺乏读者,

    只缺乏好作品。

    阿乙作为最出色的青年小说家通过之前两本小说集已经获得媒体、评论界与读者的认可。
    作者与众多的媒体、

    公知人群交往甚密,

    且之前的小说已获得良好的读者口碑,

    自然营销环境与计划推广均可轻松获得好评风潮,

    如豆瓣、媒体、微博与网络销售平台等。
    作品语言较之前两本小说,

    更通俗,故事可读性更强。

    内容以真实案件为背景,

    这点更具有社会关注度与话题性。

    这是2006年发生的一起案件,

    被社会与政府定义为”无由杀人案”。

    作者根据这起案件进行了一场文学演算。

    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反思,

    我推荐给大家阿乙的《下面,该干些什么》

    值得期待!!!
  •   阿乙的新书《下面,我该干些什么》如作者所说,是一个寓意为“猫捉老鼠”的故事。主人公由于感觉生活的现在和将来都是无尽的无聊,所以决定做一件事情来打破这种局面。他选择当一只“老鼠”,也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物种憎恶的对象。他想要那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生活。在他的想象中,这也许会让以后的生活有所不同,甚至更加精彩。为此,他做了自己所能想到的最邪恶的事情,残忍地杀害了一个善良的女同学,成功地变成了一个人人憎恨且惧怕的逃犯。如果可以剧透一下,我得说,这位主人公很快像厌倦了以往的生活一样厌倦了逃犯的生活。此刻,对于他而言似乎只有一死方可解脱,也许他一开始就想到了死,那么这一切就只是为自毁做的一次尝试了。
    一个浮于虚无却源于事实的故事。年仅19岁的高中毕业生“我”,在残忍杀害了同班女生之后,踏上了逃亡的路程。被捕归案之后,“我”对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坦然接受死亡的惩罚。“我”之所以激起众怒,似乎并非因为“我”结束了一个生命,而是因为“我”结束了一个年轻漂亮前途无量的生命并且没有任何动机。动机,一个在书中被反复质问的词语,人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或者说不愿意相信,空虚可以成为夺人性命的理由。看一个人如何对待死,就能知道他会如何对待生,阿乙借着对死亡的质问,也是在质问生存的动机,如果降生并不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如果生存早已丧失了应有的乐趣,那我们究竟凭借着什么来度过漫长的并不如意的生命?
      问题是留给读者,书中的“我”早就有了答案,所以“我”选择杀人。
  •   曾经有过一个灰色的笑话,一个神经病望向天空,于是整条街的人都望向天空。起初驱使人们这么做的原因是好奇,而在好奇久久的不到满足的时候,这件事就变成了一种探索,探索所谓未知的意义。在这短短的九万字中,阿乙并没有做过什么推理,他做的,仅仅是架构一件虚空的事情,让人们追逐着自己内心深处的好奇,当终将明白不是所有的好奇心都会得到满足的时候,转投一种意义的探索。然而,这样的人生注定没有寻常的意义。它全部的意义仅仅是:没有意义。
       这是一场奇妙诡异的阅读之旅,起初,你会以为这是一场可以追根溯源的谋杀,甚至在内心深处为这个少年的行为盘算好了各种解释:无非是用佛洛依德、荣格等各种心理学家的学说来追溯这个不幸青年的童年,是什么扭曲了他的心智是什么促成了他的行为;读到中间,整个文字变得乏善可陈,他在逃亡,他的逃亡甚至没有一点点艺术写作的美感,他不避讳自己杀人的事实,就这么一走了之。如果仅仅是为了空虚而杀人,逃跑又有什么意义?在最后的告白中,我确信自己阅读到了一篇很完美的小说,它的完美就在于,这个青年神志清醒思虑明确,最后的意义不过是没有意义就是最大的意义。
       意义,变成了空虚的人生中最大的悖论。或许,总会有这样的人,他的意义不是惯常的“意义’,他完成了自己的意义诉求,可是,令人愤怒的是,普通人就是不愿意相信“他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
       小的时候读过一本小说叫《最有意义的生活》,那个时候我是一个初中生,还并不确定“意义”为何物,总觉得那积极向上的催人奋进的精神就是“意义”。可是,突然,有种奇异的感觉造访了我,原来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是不明白什么是“最有意义”。
       阿乙营造了一种悖论的思考:当我们用寻常意义上的“意义”来判断另一个人的时候,他的空虚是不是也折射了我们的“空虚”?当我们用“意义”来评判一切的时候,也许,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也许,这才是一种太过于冰冷诡谲和令人恐惧的。
  •   有一些梦臆里,你可能真的很有想杀死某个或者某些人的冲动,或者对象只是自己构造出来的事物。为此你也许会很负责任地作出一些你自认为值得赞叹的事情来,最后你还能振臂高呼,惊喜自己竟然有这般的智慧,沾沾自喜。比如为了这些“谋杀”冠冕堂皇地取上响当当的行动名字,“罪恶的上帝审判”、“堕落亡魂”、“疯子无罪”等诸如此类的,更甚有“密室离奇死亡”,自导自演,化身侦探和罪犯的双重身份,都在想着对方接下来会干什么?值得庆幸的是,梦臆是可修复的,任何不妥协都终将会在高高在上的你面前,消失殆尽。这是一种权利的快感,在无休止的修正行动错误中得到从未有过的胜利喜悦,你主宰着一切,包括生命,你会践踏得一文不值,因为在梦臆里所有都是幻影,如同黑压压的潮水翻滚让你透不过气来,甚至你能如临其境地感觉到即将溺水而亡的自己,残喘吐着水泡,慢慢拂过你的脸,轻轻地,你一捅就破;羽丝飘着漫天都是,黑水退去了,明亮了,青蓝的天,那是天使的笑脸。往往,你会很自恋的以为你拥有别人所没有的善念去关怀这世界,却受了一脸的屎尿,于是你就奴性大发,希望以德报怨,期盼别人都有好生之德给你施舍,那些满脑子肥油的人唾你一脸老痰,一记棒喝“去不你妈逼的”,在他们眼里,你就是一坨屎,他们连踩到都嫌脏。

    于是,我尝试用阿乙的口吻问:下面,你该说些什么?

    与其说这是一篇中短小说,我更倾向于把它当做一次梦臆。
  •   没看过阿乙的作品之前,我不觉得中国作家能有勇气写出这样小说来,不是说中国作家中没有人有这样的水平和能力,而是他们的认识局限。

    他们很多都是主流的,要不就是写农村底层疾苦,要不就他妈的、 靠,写那些叛逆的就以为牛逼的,很少有作家真正如此直接勇敢的思考人生的普遍意义,并以此来拷问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俗约与规制,甚至我们生存最本真的也是我们最需要赖以支撑的一切自以为的信念。正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或者说怀疑过也接受着这么过下去了,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他发出的疑问和毁灭,带给我们最强烈的冲击。
    或许,是时候让我们想想,我们到底该干些什么?
    希望作者能继续写出好看又如此深刻的小说来。
  •   小说以第一人称自述,从作案的筹划、实施,交代到逃亡、被捕、受审,直至最后接受死刑。非常精彩
  •   全书以第一口吻讲述一位年轻的杀人犯实施犯罪的心路历程。他十九岁,残忍地杀害了一位女同学,草草收拾了现场之后开始了逃亡的生活。主人公讲述杀人的经过,交代了逃亡、被捕、受审以及等待死刑的宣判。大篇幅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有几段甚至让我忘记我只是在读小说,逃亡的火车上做的梦让人觉得好真实。仿佛那逃亡的人是我,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心里活动,只不过是借作者的笔流淌成文字。——我愿意照单全收。
  •   书大小比我想象的小,包装倒蛮精致。第一次注意作者是看到人人上的一篇文章,觉得他在描写人的心理方面笔触十分细腻,所以专门搜了,由此也好奇这本书怎样。花了大概3个小时读完了,剧透一下。讲的是一个心理变态学生如何刺杀一个标准好学生,然后逃亡最终厌倦了笨笨的警察主动自首的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关于该生的心理描述依然十分到位,这点很欣赏,全书弥漫了一种低沉、阴暗的气氛,尤其是躺在床上看完的时候,觉得天昏地暗。如书中法官所言,该少年的心声对整个社会的体质、系统都提出了质疑。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少年找不到答案,只能自己去创造意义。
    我也只能这样去说,缺少爱的成长环境,造就的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想很多,很乱,能让人思索的书,我想就是好书。支持阿乙。
    缺点是有个地方,匕首刺进身体的描写与以前的文章重复了,好吧,我记性太好。
  •   看的过程很是压抑
    阿乙的笔像是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男孩 因为没有父母的疼爱 没有梦想 没有生活的目标激情而开始丧失理智甚至疯狂
    没有理由杀了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对他最好的一个女孩 并且是用那样残忍的手段
    令人心寒浑身冷意
    做完这些后他仿佛再了无牵挂
    和警察 和这个社会玩起了追逐游戏
    最后他妥协于内心的还声 纵使他仍不觉得自己有错

    最后一段实在是点睛之笔 使人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借完同学看后他说最后一段太精彩了
    然后我就很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最喜欢的作者写的
  •   这不仅是一本小说,还是一本哲学思辨的书。好的文学就是一本承载哲学思想生命意义的文字,不是每个都能做到,但这本做到了。早上起来想早餐吃还是不吃,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这个不想吃,那个也不想吃,最后我们还是吃了,吃饱了,睡了,当我们想睡的时候可能没有睡,不想睡的时候必须得睡了,因为明天有什么事情必须早起。我们上班,我们做这个事情,做那个事情,有几个事情是我们想做的?是我们认为有意义有目标的?没有,我们只是程序似的到了某个环节就做什么事情,我们没有考虑过这是不是我自己想要的,是不是有意义的,我们只是日过一日,重复一日一日,今天和明天对于我们没有区别,没有改变,我们或许什么时候想过要改变这种状态,但是我们不是无力改变,就是没有勇气改变,或者我们两者都没有,或者我们甚至连这些都从来没有考虑过。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动物,我们有需要,我们要思考,我们的人生意义和目标到底在哪里?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做自己,选择做自己是多么重要,这对于我们个体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到底该干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应该的,我们主动愿意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这或许是《下面,我该干些什么》的意义。
  •   一直在追着看阿乙的文字,喜欢啊。当过警察的就是不一样呀,能直接到达犯罪的现场,能直接触摸罪犯的内心,这个是一般作家不能有的先天条件啊。新书看完,把我震撼得好久说不出话来。我一直在跟着这个主人公在不断逃亡,不断在惊恐中看见自己的内心。嗯,有深度,我想该是年度最好看的小说了。
  •   天真的好黑……什么是世界的出路,什么是时间的入口,什么又是人生的意义那?
    阿乙带来生命的思考,我们平时所追求的到底什么才是属于我们的,什么又是无谓的徒劳?
    想起了小说《局外人》,在《下面》里“我”也像一个局外人,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大局。
    如此的迷茫,如此的强大,又如此的不堪一击。
    生命原来是不自由的,那么人徒劳的追求又是何必?
  •   李宏伟:看完【下面,我该干些什么】,小有激动。【局外人】在前,难说是杰作,但绝对出色,尤其在小说创作整体溃散的当下。语言利落,感受锋利,深受存在之钝困扰的人不可错过。@阿乙 在此呈现的可能性让人期待其下一部作品,我也很好奇原计划的二十余万字的面貌。作为上班族的文艺青年大概也会被前言共鸣得内牛满面。
  •   读阿乙的文字,好比是他拿着手术刀在你的心口开了一个血口,不麻醉的情况下给你撒盐。他有这个酷劲儿。新作《下面,我该干些什么》延续了他的《鸟,看见我了》的特色,干净利落的文字,明快准确的节奏,保证了故事的可读性。但作者不止于此,他要在这个好看带劲的故事之中,去深度探讨人性。人性中之阴冷,之可怖,之纠结,都历历在目。
  •   阿乙目前最佳之作,其精准的语言、动作性情节,流动的人物心理,无一不精彩之极
  •   我也有过一个无动机杀人的故事构思
    本来是准备画一个漫画的
    突然有一天看到了阿乙的这个小说
    觉得弄出来也没人家那么深刻

    生到这个世间到底是干什么来了?
  •   这是一部看后就不忍放下的小说。从阿乙的《鸟看见了我》到这本小说,我看到了一个不样的世界。
  •   学者梁鸿 : 阿乙的小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长驱直入,一种危险的真实。让人揪心,呯呯直跳,但又忍不住诱惑,就像一个好的魔术。《猫与老鼠》中的人性如此冷漠、残酷,又如此渴望理解,渴望获得存在之显现。小说弥漫着一种“巫”气。魅异,阴郁,又极其真实。一部值得阅读并富于启发性的小说。
  •   在无聊的生命里抓到的更加无聊的刺激。虽然主人公是个个案,仍然心生悲凉。阿乙天生就是写小说的,期待下一部作品。
  •   其实书名已经完全表达了作品的意义。引人思考,这不是一本看了就忘了的书,是一本让我们思考良久的书,好的文学作家应该是一个好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阿乙具备这种特质,中国古代文学家基本都是具备这样的特点,当代作家中,这样的作家太少。
  •   有人把阿乙的这边本书和《麦田捕手》当做硬币的正反面,我觉得有些牵强,不过阿乙的书页算国内青年文学作家里比较不错的。
  •   ——我杀她就是杀她,不想给这件事夹带任何杂质。

    有评论说,该书全文用词精准,此话不假,但最后三百字却完全可以用振聋发聩来形容。

    书封上另有一读者的留言倒十分贴合我的心情,即:阿乙像一个见惯了大场面的杀手,武艺高超,但从不嗜血。

    中国的作者,倘若可以一改成天见鬼,巧合的模式,读者自此也便可以放下东野圭吾,金田一和阿加莎了。

    期待阿乙更好的作品。
  •   阿乙的小说,写到的有关人性,哲学的思考都让我们麻木的心隐隐作痛。
    我们仿佛可看见了书中鲜活的生命的曲折变化,世事无常。
    可以看见很多的章回体的类型。很好的小说。
  •   比起塞林格的感伤,阿乙显然更加勇敢。
  •   买了阿乙的鸟看见我了,都是中短篇,感觉不错,所以就买下了这本长篇小说
  •   阿乙的小说格调灰暗,构思奇特,一篇小说读了一大半还在心存疑虑,紧张的探索故事的发展,我常常读着后面,又返回去看前面的内容,试图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几乎每次都是无用,就这样被吸引着,直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口气读完了阿乙的新书《下面,我该干些什么》,心里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复。
  •   起初看这本书是因为老罗,没想到阿乙的书这么感动我。 正如大家说的阿乙总是能用最短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想法。 本书的每一个小说都让我觉得惊喜。 希望阿乙可以写下去 ,有更多的好作品。
  •   这是一场与生命的对话,是抵抗生命虚无的“勇者”与“恶人”的交流与对话。
  •   主人公杀人,不是为了性侵犯,不是为了掠夺财富,不是为了仇恨,不是为了逃避高考压力。但换一个角度思考,可能正是这一系列的烦恼,编制成一张寂寞的网,蚕食着主人公尚未成熟的心灵。也许,这个悲剧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在于亲情的缺失,家庭生活的失衡。
  •   Sunday Times连续十周Top10畅销书,阿乙首部长篇小说
  •   阿乙首部长篇小说
  •   没有那些矫饰,阿乙的文字甚至是略带了一些残忍,每一个漫不经心后面都有很多思考,看这样一本书不如看那些口水小说轻松,甚至可能都算是费脑子,但收获的也绝不是片刻麻木和意淫。
    好书,推荐给还愿意思考的人。
  •   这可能是阿乙迄今为止最好的一个小说!  ——罗永浩
  •   阿乙的新书还是这样好看!感觉浅的人能在他那里读到好看的故事,深的人能在他那里深思人性。文字精准如子弹,嗖嗖嗖直击内心。期待阿乙能在文学之路越行越宽广!
  •   你为什么杀人?我不为什么!这个角度真有意思,阿乙挖掘到了一个特别独特的点,从这个点出发他带我们进入一个我们平日里从来不会关注的角落。有哲学的思考,有文学家的笔触,赞!
  •   又是一本刺激我心坎的一本小说,用2天的时间看完。太刺激了!
    下一步要做什麽经过了思考,安排就能看着来发生,当然,这是一个人能认真对待去完成一件事才有的结果。
    这本我我觉得作者不是让你去做杀人犯,而是让你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无所谓啦!反正是本好看的小说,这小说一看完,已经被我朋友拿走看了!
  •   最近纯粹想看闲书,就**当逛逛,能碰上这本书真是幸运。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描述了整个故事发展,没有过多的累赘,可是你却能清楚地知道整个过程的推进,我想这正是作者厉害的地方吧。还有,书中的主人公是个极其冷静的人,冷漠到我都不敢相信世界上真的会有这样的人存在,真的太恐怖了。书里写到杀人的那段,主角太平静了,像在做一样很平凡的事,可是当你看到他杀人的手段还有最后接受审讯由老法医描述出来的时候,真的会觉得残忍至极,尤其是后者的描述。ANYWAY不能剧透太多哈哈,反正我是挺推荐的~
    书的装帧,就是普普通通的,排版看上去很舒服,字的大小刚好,我是几乎一口气看完。是一本值得读和让人思考的一本书。
  •   读阿乙的书,就像是和主人公在聊天,聊些什么?聊一聊这个社会给我们心灵上留下的疾病,聊一聊爱的多余或是缺失。我们需要阿乙,我们呼唤更多的阿乙,让文字直面社会现实,让我们的判断力更加敏锐。
  •   从《鸟》到这本《下面》,阿乙都让我震撼!他是我这两年看过的最会写字的人。
  •   一直喜欢阿乙的小说,冷静的思考,和出人意料的叙述方式,读起来很带感。
  •   喂鸽子,戏妹子,人生有时候无聊得干什么都不是那么回事。
    阿乙这本书也描述了这种状态,在这空寂可怕得空虚里,建造了一个乌托邦。
  •   短小的故事,阿乙的小说真的不错
  •   没想到阿乙会出小说,更没想到这部小说会如此吸引人。
  •   这是直面社会的生命太息,被阿乙刻画的如此生动
  •   一个豆瓣读者的评价:沉浸在精妙的语言和人物内心丰富地刻画中,竟然发现自己开始认同起书里的那些空虚感,这是确实存在的,无聊,重复,秩序,圈套,囚徒,作者企图冲破这种精神枷锁,最终还是无可奈何落入世俗,唯有将这理想借着一个巧合的“英雄"杀人犯静静地讲出来,读完有一种毛骨悚然但又高潮不断的复杂感觉。好书。

    我不会写,差不多吧,看完后不一定和她的想法一模一样,但,确实是好书。思考:接下来,我应该干些什么?这样的生活到底是不是我要的?
  •   阿乙的书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我想,阿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   虽然相比 鸟看见我了,这篇感觉风格没有突破,但是还是让人一看就被吸引。阿乙是个有前途的作家,我们都相信。
    很多时候我们现代人都跟主人公一样的无聊,只是无聊得没有主人公的胆子去做那样的事情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其实大家都一样悲哀。
  •   阿乙的文字如直面现实的刻刀,刀刀见血。这样年龄的一个作者,这样粗粝深重的文字,叹。
  •   阿乙的书拿在手里就感觉像一本真正的小说,简单的翻了一下感觉还不错,内容还没看不过阿乙的小说一向很赞
  •   一本不错的小说,阿乙的书真心不错
  •   阿乙的小说也很好
  •   偶尔在微博上看到阿乙,也是第一次读阿乙的小说,非常不错,读后让我陷入思考。没有华丽的文笔,但对文字的运用很到位。
  •   买的第二本阿乙的小说了,封面很给力。
  •   这是阿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定得支持。
  •   阿乙的小说有味道
  •   很精彩很吸引人,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然后怅然若失。非常厉害的作品,让人看完之后会想很多天。全新的视角和想法,果然达到了阿乙想要达到的 记得这个故事,忘记主角的名字 这样的效果。
  •   推理,悬疑类的小说我读过不少,但是我还从来没有读到过有如现在捧在手上的《下面,我该干些什么》一书。这绝对是有点不同于常规思维下的悬疑类作品所在。
  •   很久很久了,很久没有这么一本小说,像《下面,我该干些什么》一样,能打动我了。
  •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了想哭,一种干涩的感觉。我觉得我喜欢阿乙的书。
  •   阿乙还是那么淫荡,从《鸟,看见我了》之后,淫荡之气,一发不可收拾啊
  •   一个敏感、固执、不妥协的孩子将自己抛上风口浪尖,然后坠落,落下的姿态却那么让人羡慕。阿乙不会让人失望,期待新作
  •   个人感觉,相比较鸟看见我短片合辑,我更喜欢这一部长篇。
    开始以为是马加爵的事情,后来发现不是。
    感觉阿乙的脑袋思想存在于另一空间里。
  •   没想到阿乙的书会如此精彩,深刻的反映了社会最现实的问题,期待下一本
  •   阿乙太有潜力了,他对语言的使用出神入化,看似平静的情节,暗藏犀利与深刻,这本书绝对给人强烈的震撼。
  •   阿乙笔下的人物似乎分不出绝对的善恶,他总是勇于挑战世俗伦理的悖论面,似乎对那人性里的善意保持着近乎偏执的信念。
  •   收货当天晚上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真是我读到的最勇敢的小说,作者对生命有近乎冷酷的透析,直接掀开皮肤刻出骨头。。
  •   冲着阿乙买的书,书今天到的,等着一个闲暇的下午捧读。阿乙就是保障啦,不会错的
  •   阿乙的书总是发人深思,《鸟,看见我了》是这样,这本仍是这样,不错。
  •   阿乙的长篇也很精彩,很深刻!
  •   也许,属于阿乙的文字时代已经来临。很深刻,很吸引人。不断地深思,人生的意义。值得一读!当当送货很及时!!
  •   鸟,看见我了;下面,我该干些什么呢?哈哈
  •   这或许是最勇敢的小说,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
  •   阿乙无疑是这个操蛋时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冷眼的旁观和冷气扑面的语言让人为这个社会心寒
  •   书中主人公对生命的叩问,让人反思,我们的生活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人活着是为什么?下面,我该做些什么?
  •   阿乙的文字是很特别的。故事犀利直入人心
  •   文字异常简洁而充满力量,哪怕是黑暗的力量。简洁到剥落一切生活的装饰,直接拨开表皮,一个伤口一个伤口地跟你讲述那些里面的腐。
    已买了阿乙的其它几本,再看看有何体会。总之,文字风格与众不同,非常给力。
  •   阿乙不一般呐。整个过程很连贯,有些表述出人意料。P179,错字一个。
  •   阿乙的这本小说集,每一篇都显露出作者对这个社会睿智的思考和认知,不愧为当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
  •   1)关于内容,如果我们不知道“下面,我该干些什么”,就会去“干些什么”了。问题是,基本上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不知道“下面,我该干些什么”。 2)关于文本,想到了叶芝的诗句“一种可怕的美已经诞生”。
  •   第一次看阿乙的书,写得很细、冷静,最后结局也很惊艳。不过不推荐未成年人看,因为有些还没有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孩子读来可能会有理解偏差,产生误导作用。
  •   这本书非常惊心动魄,这就是阿乙的风格啊,这么犀利,这么冷峻,这么颇有深意
  •   阿乙的作品有种奇异的魅力,他安静的直诉着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精巧的结构,像安静的河水。却可以不断带起我们内心的震撼。
  •   黄西也曾在他的自传中提到自己年轻的时候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了思考人生的意义上。其实,真的就如杀人犯的自白,就连意义这个词本身也无意义。 但我宁愿相信这样的想法终归还是太过消极...或者,至少我得相信我会发现自己的意义!
  •   书封面上的介绍不免有些夸张,这本书没有我想象中的好,不过,看以后的书,觉得阿乙写得更精致了。
  •   阿乙真的是才华横溢,希望多几个这样的作家。
    看这样的文章,才觉得人可以静下来思考。
  •   本来是替同学买的,结果我自己看上瘾了。我爱上阿乙了!
  •   看过很多阿乙的作品,难得他出长篇了,这必须顶起来!
  •   拿到手就都翻阅了一下。结果一下子把这本书看完了。。。。
    看的好郁闷好堵得慌。。。可是还是吸引我把它看完了。。。
    感觉所谓无由,也不完全是无由。感觉跟的是仇视社会吧。。。。。。= =
  •   朋友推荐阿乙的书不是一两天的事儿了,这回买本了解此桩心事。内容挺揪心的,挺好。
  •   阿乙的书一直都是这么个性,深深被吸引。
  •   很喜欢阿乙的创作风格,看完这本书,觉得写得很深刻,赞。
  •   阿乙刻画的生动真实,完全被打动了
  •   不很厚的一本小书,希望阿乙坚守自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