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太阳走一年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韩光智 著,史凤凰 摄  页数:174  
Tag标签:无  

前言

  我知道这不是一本介绍节气知识的科普读物,但还是上网恶补了一下有关节气的知识。徜徉在二十四节气诗意的河床,感受着中国民俗浓郁的文化气息,我陶醉了。  于是,我开始读韩光智的书稿《江南节气文化随笔——跟着太阳走一年》。  武断地推论,对大多数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来说,节气只是日历上的一个标签,最多与气候有关,更武断的猜测,更多的人,报不全二十四节气名,虽然有那么多传唱久远、朗朗上口的节气歌。但节气之于韩光智,却与生活有关,与情感有关,与哲学思索有关,应该说,这是作者对节气的一个发现——文学意义上的发现。  比如立春,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作者会想到重看一遍电影《立春》,再次体悟到立志与励志的区别,比如惊蛰,没有听到春雷,但恰逢生了一场小病,从《黄帝内经》有关惊蛰养生的记载,明白了“小病恰似春雷——也一样可以惊醒人啦”,谷雨日去朋友家吃饭,不拎其它礼物,只带去作者自己的两本作品集,因为谷雨日是古人祭祀仓颉的日子,而立秋,却被作者自说自话定义为最宜发呆的日子……  这部文化随笔集最大的特点是“杂”,或者说书的结构形态是“树状结构”,作为主干部分是节气随笔,旁杈逸枝有以江南节气主题的风情摄影和插图,以及简要的节气知识介绍,即使在作为主干的节气随笔中,也经常穿插一些有关节气的农谚、习俗,古人今人乃至作者自己的诗词曲赋,甚至报刊文摘,但这几乎并不影响我们的阅读期待,读韩光智有关节气的文化随笔,在大多数篇什中,我们读到是一个亲历者的声音。  比如,读《清明清明,我们为什么一年需要一个清明节》,我们知道清明节不仅仅只存在杜牧那首凄美的诗里,更藏在要急急忙忙赶回老家河南,供奉已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的作者心里,读《白露:不着意时最惬意》,耐心听作者一番煞有介事的分析,也许你也会认可作者的武断: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好的节气。就我个人而言,我还喜欢《小寒说冷说对称说天道》开篇的意境:  今天(2011年1月6日)早上叫我家少爷起来读书,我陪读时,隐约觉得窗外有异,一凝神,发现一块地上很白,莫非下雪了?仔细一看,真是的。江南今年很来了几场雪。不管几场雪,在江南,有雪就是欢喜。我马上叫少爷看。少爷看了说,屋顶上全白了。  这意境让我想起和节气有关的名联。传说明代一位学人,夜宿天台山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雪,于是口占一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联中嵌有三个节气名(大寒、霜降、小雪),一时成为绝对,一百多年后,才由浙江才子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一样三个节气名(惊蛰、春分、清明),对得十分工整。  韩光智的《江南节气文化随笔——跟着太阳走一年》会不会成为有关节气文化随笔的一本“绝书”?我想,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是为序。

内容概要

  一切都是因为您,太阳呀!仅仅因为您的远和近,我们,被你牵引,从一个节气走向另一个节气。
  对中国农村农人来说,节气,是一年当中二十四个自自然然的农事律令。
  对中国城市市民来说,节气,是阴阳变化乾坤大转移中的一股暗暗流动的底气。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跟着太阳走一年》,体会、领受她们吧!以静静的、安详的、敬畏的姿态。
  《跟着太阳走一年》作者韩光智的文字,既有浪漫之意气,又有现实之沉吟,不失节气之主线,尽显书生之本色。

书籍目录


 立春:看《立春》体会春立
 阳光下的“雨水”
 附文/嗨!春天的种子在阳光里
 小病似春雷,冷气过惊蛰
 附文/生命中的这一天
 春分春分恰如其分
 附文/纠缠,像单相思的女生那样
 清明清明,我们为什么一年需要一个清明节?
 谷雨谷雨时有春雨
 附文/快来看哟!此时,她正在换装
 

 立夏叮嘱华夏:做个好汉子
 小满:中华有麦,江南有水
 芒种:一时“芒”(亦“忙”),千年“稻”(亦“道”)
 梅雨“滞”,夏至“至”
 宁波小暑要割草全国小人放野了
 大暑:割稻弗割说闲话,多少惶恐因变化?
 

 立秋盼秋,飕飕凉意好发呆
 处暑:暑气到此为止台风遥遥无期
 白露:不着意时最惬意
 秋分悄悄分阴阳,中秋喧喧意味长
 寒露:白天不懂夜的黑
 霜降:拐了,拐了,一场秋雨降秋寒
 

 立冬:立下天地之美的另一个基调
 小雪:灰蒙蒙兮天欲雪 阴冷冷兮人加衣
 大雪:太阳当空冬已矣大风起兮大雪到
 附文/冬暮街头即景
 冬至:进九,夜正长,何物涌动暖心房
 附文/那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小寒说冷说对称说天道
 小病大雪过大寒收拾心情好过年
 附文/特别的祝福给特别的人——韩氏福音快递兔年第一单
 
后记?一个圆,就是一个圆
  

章节摘录

  清明清明,我们为什么一年需要一个清明节?  我是一个异乡人,过春节没有回老家,心想,春节不就是一个日子吗,在异乡过年,当时没有什么“不良反应”,但,春节过完了,好久我都没有从“节后综合征”中醒过神来。——原来,我们中国人,每一个都是需要时不时这般“折腾”的:在热闹中闹过去,在平静中静下来。这样才是正宗龙的传人。  春节要热闹,清明要祭祀。不这样做,就像低年级的小学生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忐忑惶恐。因为有此感悟,早早地,我就买好了机票,清明我要回老家去。我要到我父亲的坟头去,我要到我奶奶的坟头去,我要到俺韩家的老坟山去。  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有的节气,给人印象浅浅的,不少人,特别是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不怎么注意,不怎么留心,一滑就顺溜而过了;有的节气,给人印象深深的,不仅未来之时,已有迎接的氛围,而且来到之时,还有一道仪式、一番热热闹闹、一阵轰轰烈烈,就是流逝之后,还会被人不时提起。清明这个节气,就是这样一个满含丰富意蕴、从人们心里走过的隆重节气。  清明,太阳到达黄经15度。《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自然,清明,是一个节气,在传统中,在中国人的心中,清明这个节气,不单单是一个大自然的节气,而且更是一个响当当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上坟祭祖和扫墓,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有此传统,是谓清明节扫墓。古代,清明扫墓祭祖,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节日节日,其实并不会只是一日。就我来说,清明节我奔向河南老家扫墓,这个节日就很占了几天。  (2010年)4月3日,我赶到湖北,给我岳父母上坟扫墓。当我看到墓碑上刻有作为女婿的我以及作为外孙的我儿子的名字的时候,我感到,清明时节,给岳父母烧些纸磕三个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4月4日,我赶到河南新县韩冲西湾——我在此生活过15年之久的地方。天气明朗。我老家的规矩,清明前三天都可以上坟的。在我奶奶的坟头——我乡里人都说我奶奶的那座坟风水好,保佑后人走好运。就在我上坟时,村里还有一个人在旁说道:“你得好好把你奶奶的坟再修好一些。”这一天,我们一行人扫了我韩家的好多坟。经过一番寻找,还找到了一座从前被忽视掉的祖坟。在辨认坟墓墓碑上的碑文时,我弄清了我爷爷的名字(韩家成),我爷爷的父亲的名字(韩名勇)。这些名字,如今看来,似乎已成了抽象的符号,。但仔细一想,知道了这些名字,我的心却明明确确清朗了许多。——我想,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认根的吧!  4月5日,天气晴好,清明当天,我和我妹妹到我父亲的坟头上坟(位于新县城郊皮河处)。我父亲的那片坟地,绝大多数的墓碑都被后代们弄得非常“时尚”气派讲究,对照之下,我父亲的坟显得寒酸“落队”。我父亲生前是一个好强爱面子的人,曾一度赚过不少钱一时显富手上很阔。只是后来没有把握好财富,老来又生了大病,晚景不免凄凉。想到这一些,我和我妹妹商定,明年清明,可得要好好地把父亲的坟弄得气派一点。——这也是中国人尽孝的一种形式吧!  清明扫墓,在此,我要跟外人说一个秘密。在我老家,我们扫墓、烧纸磕头之外,还会跟先人们说说话,这话还说得极有意思的。比如,有的人会跟先人讲条件,边烧纸边说:“某某某今年没有来给你上坟,你可不能怪罪他啦,他在那里忙什么走不开啦”之类,还有:“我来了,给你上坟,你可得好好保护我啦”。如此之类。这,一个侧面体现了我们河南人身上那股特异的幽默精神劲头。你把它称为地域性格亦可。  我工作在外,并不是每年清明都回老家的。这次回老家,我已84岁高寿的母亲很明确交代我:“将来我死了,你清明要回来看看呀。你工作忙,不用每年清明都回来,隔一年可以,隔两年也可以,但不能隔三年。”我听着“隔一年隔两年不能隔三年”的话,无声无息之中,内心涌起一阵阵酸楚。  清明,我虽奔向河南老家,但我很明白,清明时,宁波亦是清明节,且,宁波的清明节有其特别之处。宁波是“交关”多上海人的“老家”,于是,清明之际,在宁波扫墓的人流中,有不少来自上海的“阿拉”。与此对应的是,公交公司为此还特别安排开辟扫墓公交专线,交警也前往指挥。路上人多挤得热闹,坟山爆竹放得热闹。此,可为宁波清明一景。  有趣的是,大家有所不知,围绕清明,还有一桩美丽的错误呢!这桩美丽的错误就在——清明时人们常念道的名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之上。据专家考证,这首名诗,既不是为清明节上坟而作,也不是著名诗人杜牧所作。我想,不管有多少素家多少次指正,每逢清明节,人们还是会念道这首诗的。其因很简单:人们铁定认为这首诗反映了清明时节人们的共同心声。这错那错,心声不会错的。  写完全文,回到标题中的那一问“我们为什么一年需要一个清明节”?自然,对这一设问的回答,对任何一个略有传统意绪的中国人——比如我——来说,是无须多言的。需要,就是需要,每年就是需要一个清明节。去坟头烧烧纸磕磕头,对中国人来说,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果某一年有事没法去先人的坟头一趟,那么,我们在内心便积攒着一份对先人的愧疚。于是,总想着去补、去还。——这是一份传统,而传统是从历史中慢步走出来的。据记载,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传承至今。  就这样,我们每年需要一个清明节。——我们是中国人,清明节是我们中国的清明节。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大多数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来说,节气只是日历上的一个标签,最多与气候有关。但节气之于韩光智,却与生活有关,与情感有关,与哲学思索有关,应该说,这是作者对节气的一个发现——文学意义上的发现。  ——盛子潮    节气是一个因“自然”而“文化”的词(产物)。然而,一个人倘若希望以“文化”的眼光认真地审视这略带神秘的存在,却是难度颇高的一项工程,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高妙的悟性。在我看来,韩光智先生便是两者得兼的一位审视者,因此,《跟着太阳走一年》这本书在资料梳理、抉剔和诗意阐述上获得了切实的质量保证。  ——汪剑钊    从节气切入,叙写中国时间,发掘农夫经验,勾连古典诗文,感悟当下人生,此书是第一本。  ——金宏宇    节气,于我们整日在城市为生计劳碌奔波之人,已然遥不可及。但于韩兄,却了然于胸,形诸文字,令人感佩良多。韩兄从中原到武汉求学,又辗转扎根江南宁波十余载,能放下浮躁功名之心,以“静静的、安详的、敬畏的姿态”体会和领受传统文化之内蕴,跟着太阳走一年,“不着意时最惬意,闲读诗书慢著文”,在集装箱欢腾的海港之侧开辟出一片奇异美丽的“田园风景”,并乐在其中,这更是一种凡俗之人难以抵及的境界,已堪称“幸福达人”。  ——夏钟    (在立春节气随笔中)把立春、立志、励志,看似不相关的两组词汇混搭在一起,出手不凡;把虚构的王彩玲和现实的自己交相辉映,手法新颖。全文议论风生,旁逸斜出,左腾右挪,妙趣横生,功夫怎一个高字了得。  ——新浪博客匿名网友    纵横天文地理,历览光阴人情,一节一立意,一图一境界。韩光智先生的文字,既有浪漫之意气,又有现实之沉吟,不失节气之主线,尽显书生之本色。风云激荡,大气磅礴,散得开,收得拢,乃真散文也。  ——韩石山

编辑推荐

  节气是一个因“自然”而“文化”的词(产物)。然而,一个人倘若希望以“文化”的眼光认真地审视这略带神秘的存在,却是难度颇高的一项工程,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高妙的悟性。韩光智便是两者得兼的一位审视者,因此,《跟着太阳走一年》这本书在资料梳理、抉剔和诗意阐述上获得了切实的质量保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跟着太阳走一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读散文又能学到有关24节气的天文知识,很值得一读!
  •   给老婆买的,据说不错
  •   有内心的感觉~~
  •   多了解了一些节气的知识文字表达一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