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大讲堂(第5辑)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浙江科技  作者:陈荣//李杲  页数:278  
Tag标签:无  

前言

  丙戌春节才过,收到了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要我为《浙江人文大讲堂》写序的信,随后又收到《钱江晚报》“人文大讲堂”发表的每一讲精彩部分摘要报道的复印件。看罢,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被“人文大讲堂”举办者对普及人文社科知识的执著、创意所感动,被每位讲者的率真、睿智、博学所感动,被广大听者和读者的积极参与、热烈的反应所感动,甚至深以未能跻身于听众席为憾。我也高兴地了解到,“人文大讲堂”的影响已经超出讲堂,也超出杭州乃至浙江,颇有将要成为江南人文知识传播基地的态势。这的确是早春的南风吹来的好信息。虽然连日事多,但是为这样一个符合人民需求、在当前具有给许多地区起带头作用的讲演集写序,我当然是愿意的。  “人文大讲堂”的宗旨很明确:以人文精神的培育为核心,以提升国民人文社科素质为己任。举办者、讲者,本着这一宗旨全心全意地给广大人民奉献上视野广阔、内容深刻、语言生动的“大餐”,而听者、读者的热烈反应、坦诚提问、积极建言,又为讲堂增色不少。  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普及工作了,太需要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搭起一个平台,给我们的学者创造一个与渴望获得人文营养的人们直接交流的机会了。  为什么这样说?  确如讲者们所说的,“在市场经济下,对金钱的追求似乎成了人们唯一的目的,它淹没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钱江晚报》,2005年4月25日);“钱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钱不行,但是,人生绝对不是钱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自己成了钱的一部分,为钱而活,就很可悲”(《钱江晚报》,2005年7月4日)。那么,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人究竟应该为什么而活着?这是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苦苦思考、争论不休的老问题,到现在也还是见仁见智,在“人文大讲堂”上各位专家对这个问题所给出的答案其表述也并不完全一样。但是,几乎所有中外古今曾经努力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却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说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追求物质是在追求平凡,追求精神是在追求崇高。人就是人,人要生存和延续当然需要物质,而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还需要合作、协力;在填不饱肚子的时候,物质就显得最为重要,而一旦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文的需求、精神的丰富就成为更为紧迫的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就是要探究人类从哪里来,将走到哪里去,也就是探寻人如何超越物质的层面,寻觅人类之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有的“精神”。对于个人来说,没有了精神也就没有了真正的幸福;对于民族或人类而言,没有了共同的精神也就没有了认同感、凝聚力;没有了精神,个人与民族就将颓唐、迷茫、离散——灵魂的飘荡是个人和民族最大的灾难。  人文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尤其重要。原因之一为我们不是靠宗教教义和信仰维系的民族,我们靠的是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和对崇高精神的追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人人耳熟能详的老话,是中华民族儿女完善自身的终极目标。历代固然也不乏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信条得意一时一世的人,但是中华民族的延绵不绝,愈难愈强,还不是靠了那些堪称民族脊梁的志士仁人奋斗拼搏乃至流血牺牲吗?  环顾四周,不能不承认,历经几千年,事实证明具有普世意义的中华民族精神,已经为许多人所不了解、不熟悉、不珍惜,不知多少迷茫的灵魂在虚无中飘荡,长此以往,个人与社会将失去永不枯竭的前进的动力.社会将因此而动荡不安: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酝酿形成于农耕时代,自然也有不少已经不适于今的内容和形式。怎样既通过社会生活自身,又经由学者的研究进行“时代的过滤”,又怎样把真正至今鲜活的东西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回答这个问题,是一项极其紧迫、伟大,但又非常繁重、艰巨的任务。  毋庸讳言,现在不少学者渐渐地离开了火热的社会实践,离开了迫切需要人文关怀的人民群众。这不但加剧了文化的迷失,而且也严重地妨碍了学术自身的发展深化。“人文大讲堂”破土而出,也是应运而生,人们从这清新的南风里所嗅到的不仅是举办者、讲者和听者对人文精神的热情,还感到了学者走进群众之中,台上台下水乳交融的热烈场面和现代传媒与讲堂现场之间密切配合、共同打造品牌的有效探索。这是不是预示着我国社科人文理论研究与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国民素质与社科研究水平随之将有更为扎实的大幅度提高呢?我们从这里已经看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建设高潮的潮头。  “人文大讲堂”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已经在群众中扎下了根。现在举办者又把各位讲者的讲稿结集出版,影响一定会更进一步扩大。衷心希望“人文大讲堂”越办越好,听众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至于“人文大讲堂”下一步该怎样走?我想,这不单是远在北京的我的悬想,更为杭州、浙江以至更远处的听者、读者所关心。听说举办者已经有了打算,这太好了,得其益者将不只是正在建设文化大省的浙江,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2006年2月24日  于日读一卷书屋

内容概要

  “人文大讲堂”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已经在群众中扎下了根。现在举办者又把各位讲者的讲稿结集出版,影响一定会更进一步扩大。衷心希望“人文大讲堂”越办越好,听众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  本册为第五辑,分为人文、社会、经济这三个部分收录了梁思礼的“巡天之路:新中国的航天历程”,杨义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邱振中的“书法的魅力”等等。

书籍目录

许嘉璐:序人文/1梁思礼:巡天之路:新中国的航天历程/2杨义: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10邱振中:书法的魅力/18廖可斌:德性·理性·血性/24鲍鹏山:孔子:大成至圣的先师/32老子:永远的东方智慧/41李敬一:唐诗离我们有多远/46冯天瑜:从“元典”的忧患意识到近代的救亡思潮/54邓新文:圣贤之学与人生之乐/60骆玉明:魏晋名士自风流/66何善蒙 陈志坚 于钟华:国学热的冷思考/74阎崇年:感悟清史/82段怀清:梁祝传说的追问与思考/88万俊人:从国力到道德力的愿景期待/96麦家:大众需要精神脊梁/102叶朗:给世界一个感性的文化中国/110唐浩明:曾国藩的人生大智慧/116龚鹏程:生活中的儒学/124汪世瑜:昆剧之美/130尹鸿:回眸中国电影60年/138张安麟:音乐更是一种精神/146社会/151李昌钰:分享人生经历:把不可能变可能/152胡铭 卢小雁 梁君英:“人肉搜索”:天使还是魔鬼/158葛剑雄:移民与中国:从历史看未来/166章百家:60年:中国外交发展大格局/172田青:保护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80顾益康:关注“三农”就是关注中国/186王旭明:教育传播不要“躲猫猫”/194袁岳:独生代权利崛起/200蔡曙山:人的大脑到底是怎么工作的/206范永升:中医治病与养生/212罗援:让民族的未来尚武阳刚/220经济/225刘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226王德培:纵论天下经济大势 细析转危为机之道/234郝演苏:保障为王 储蓄为后/244陈雨露:中国:继续无危机的增长/250金岩石:股市“聚宝盆”盛满希望/258史晋川: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呈u型/264韩秀云:2010年投资热点/270

章节摘录

  我们民族文化之根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文化哲学,这种文化哲学具有广博的包容性。  这种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同种族之间的血缘差异可以用文化包容起来。历史学家陈寅恪讲“中国是文化大于种族”,就是说不同的种族之问的矛盾可以用文化来包容,和而不同,在这个层面上的不同可以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融合。而西方的一些冲突,文化则推波助澜,包容不了,所以我们中央民族学院可以有56个民族唱歌跳舞,到中东去可能就不行。在文化和种族之间,我们的文化成全了大国的格局和风范。  历史学家钱穆曾把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的结构形态做了这么一个比喻,他说罗马帝国就像一个屋子里面悬着一盏巨大的灯,而秦汉就像屋子里有很多的灯相互映照。罗马帝国是用强光征服人家,只要这盏灯一灭,整个屋子都暗了,而秦汉这些灯是各地融合起来的,只灭一盏灯,其他灯还是发光的。所以罗马帝国这个曾经强盛一时的大帝国,最终破灭了,而秦汉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但作为一个民族还是延续下来了。  我们中华民族还有一个特点:不欺生,各地域、各部族创造的文化精华可以共享。关于中华民族的始祖,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他自己为了采访轩辕黄帝的遗迹,曾经“西到空桐(甘肃省),北过涿鹿(河北省),东渐于海,南浮江淮”,几乎整个中原地区,“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在世界其他地方,一个民族出现杰出人物,周边民族往往把他当成魔王来对待。  我在英国参观伦敦西敏斯特教堂,那里埋葬了很多英国大名人,例如弥尔顿、拜伦,莎士比亚尸骨在故乡,却也在那里为他设个灵龛。我问里面巡逻的一个老头,我说有没有詹姆斯·乔伊斯,他很生气地说,这个人是搞爱尔兰独立运动的,你到都柏林去找。相较之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就显得雍容大度。有包容才能越做越大,关起门怎么能做大?中华民族越做越大就是由于文化哲学存在着“有容乃大”的品格。  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中国文化血脉丰沛  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第三个特性是文化血脉的丰沛性。  中国文化血脉有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经史子集、四库和四野,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以及民间百戏百艺,其丰富性和浑厚性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度的现代阐释、批判、转化和弘扬。  讲文化血脉当然要讲诸子百家,重要的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讲的6家:道家、儒家、阴阳家、墨家、名家、法家。刘歆定为10家,加上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重中之重当然要数孔子了,孔子的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所在。在清朝末年,革命派提出用黄帝纪年的时候,维新派康有为提出用孔子纪年,把孔子去世的那一年作为中华民族的纪元,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是孔子去世2343年。后来康有为企图把孔教申请成为国教,但是没有做成。  如果要从孔子思想中找精华起码可以找出八个方面,或称“孔学精华八瑞”。第一个思想:仁,“仁者,人也”,就是要把人当人来对待。“泛爱众,而亲仁”,实际上就是博爱思想。第二个思想是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弟子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让人受用一辈子呢?就是“恕”字,自己发达也要别人发达,不要损人利己。这个思想对人类以坦荡胸怀处理人际关系,贡献是很大的。第三个思想,是由他的弟子传达出来的——礼之用,和为贵,要搞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第四个思想是好学勤勉,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五个思想是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等级。第六个思想是交朋友要交好朋友,交有益的朋友,选正直、诚信、博学的人来交往。第七个思想是讲究气节。第八个思想是发愤图强,任重道远。孔子思想中有很多精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孔子的思想是早期人类对于人际关系、人间伦理和社会秩序的合理化思考的结果,它有三个重要来源。第一,周公的礼乐制度。第二,孔夫子是宋国的后代,继承了商朝的祖宗崇拜,发展出孝文化。第三,孔夫子仁义道德的“仁”字则来源于东夷民族。孔子最核心的思想竟然来自少数民族的部族,这一点就可见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民间的习俗、少数民族部落的民俗转化到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中。  “治大国若烹小鲜”,中国文化景观丰美  “三根”的最后一个特性是文化景观的丰美性。中华民族经过长期发展和广阔多民族互相吸收、包容共进,所以创造了很多文化艺术形式,而且往往与治国术联系在一起,这很了得。比如烹饪术,《老子》里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烹一条小鱼一样,不能老翻它,得顺其自然,老翻小鱼就烂了,政策也不能翻来翻去。  除了烹饪术之外,还有武术、中医、地方戏剧、剪纸、年画、陶瓷、刺绣等等,这些都是人类很宝贵的东西,享有崇高的世界声誉。我们拥有世界上形式最丰富的非物质和物质的文化遗产,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就拿门神来说,门神是秦叔宝、尉迟恭,一个是山东好汉,一个是少数民族的好汉,给你守卫门户,保护着合家平安。P14-15

编辑推荐

  现在不少学者渐渐地离开了火热的社会实践,离开了迫切需要人文关怀的人民群众。这不但加剧了文化的迷失,而且也严重地妨碍了学术自身的发展深化。“人文大讲堂”破土而出,也是应运而生,人们从这清新的南风里所嗅到的不仅是举办者、讲者和听者对人文精神的热情,还感到了学者走进群众之中,台上台下水乳交融的热烈场面和现代传媒与讲堂现场之间密切配合、共同打造品牌的有效探索。这是不是预示着我国社科人文理论研究与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国民素质与社科研究水平随之将有更为扎实的大幅度提高呢?我们从这里已经看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建设高潮的潮头。本册为第五辑,分为人文、社会、经济这三个部分进行了收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文大讲堂(第5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