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不得病/医生的忠告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刘克玲,陶金  页数:274  

内容概要

  《医生的忠告:怎样不得病》汇集了数十位国内顶级医学专家、博士导师、心理学家的几十年行医经验,针对国人的体质、健康状况等,浅显易懂地从保健、养生、医疗等方面,引导人们关注健康、从小处入手,排除错误观念,真正做自己的医生。人的健康与寿命取决于多种因素:60%取决于生活方式;15%为遗传因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因素。由此看来我们能左右自己健康与否的可改变因素竟占六成,也可以说,“生命在自己手中,健康由自己掌控”。

书籍目录

一、养生篇1.体育者,养生之道;用脑者,长寿之道2.不活九十多就是您的错3.细节决定活百岁4.养生其实很简单二、防病篇1.病分三类,医分三种2.有胸痛上医院3.三分之一的癌症诊断有误4.预防癌症关键理念:四点八分王5.五个“一点”,远离糖尿病6.男人三大病7.最适宜的减肥方法总语:健康全靠你自己

章节摘录

  一、养生篇  1.体育者,养生之道;用脑者,长寿之道  我跟我爱人都是研究健康学的,健康学就是从宏观多学科研究人的健康的科学,我们又称之为生命管理科学。一个人什么都要管,但最重要的是管好自己的健康,管好自己的生命,要把健康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健康是政府、人民、家庭交给每个人的重要任务,健康就是战斗力,健康就是生产力,健康就是金钱,健康就是效益,健康就是GDP。健康是当代全世界人民越来越关心的重大科学。大家都想健康、都想长寿、都在追求、都在实践,但如何做到健康?不仅做到身体健康,还要做到心理健康,怎么做?如何对待只有一次的生命?什么都有两次,惟有生命只有一次,如何把生命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大家都在探索、实践,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理论上准确回答,从行动上完全做到的。对待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一样,态度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结果完全不一样。  如何提高生命质量,是个系统工程,不能靠一方面。你锻炼身体很好,一回家就跟老婆生气吵架,你一样得癌症。所以要全方位,综合治理,要懂得科学养生,科学养老。想健康长寿,必须做到五方面。广大群众说,这是通往健康长寿大门的五把金钥匙。通过20年的实践检验,已成为千百万人的健身理论。  第一把金钥匙:积极锻炼身体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首要途径  1.动则不衰——生命在于运动  人是高级动物,动物就得动,要活就得动。很简单的道理。一定要懂得科学的动,懂得适当的动,一定要终身的动,世界上从古到今都主张运动,当然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不能偏离的。古人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动则不衰。”现代人讲,“生命在于运动”。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颜习斋讲过运动的重要性,他说:“一人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世界动则世界强。”我们国家解放以前是“东亚病夫”,深受人家的欺侮,而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很注重健康。毛泽东同志很重视锻炼,他有理论,有实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早就讲“体育者养生之道也”。他对年轻人讲“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无德智也”。给学生讲三好,身体好是第一好,没有身体好没有一切。所以一定要重视并懂得锻炼身体。锻炼对人体各个系统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都有好处,对于提高人的抗病能力,预防富贵病都有好处。  现在美国人64%以上参加体育锻炼,我到美国去,星期六、星期天想买点吃的东西,到街上一看,没有一家开门,全部关门,干什么去了?锻炼去了,旅游去了。日本70%的人参加锻炼,到了星期六、星期天全家人出去锻炼成了自觉的行为。新加坡40%的人锻炼身体。我们与这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几年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根据最近对我国群众体育现状的调查发现,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活动不低于30分钟)达18.3%,虽然比1996年增加了2.8%,但年龄结构上没有变化,仍是“马鞍形”,低、高年龄明显高于青、壮年。调查显示:年龄在16~25岁的体育人口,占该年龄段总数的33.4%,而年龄在26~4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最小,占该年龄段的15%以下。不少人到了这个年龄段,由于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负担,放弃了体育锻炼,但中年是患病率和发病死亡率最高的人群,如何动员这部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是关键。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锻炼,珍惜生命,情况有所改变。  2.运动——保护好你的生命线  一个健康人的标准,首先是心脏循环系统功能良好,所以千万要锻炼心脏和血管。一个人安静的时候,一平方厘米的肌肉微血管仅张开约80条,很多微血管是封闭的,一旦活动可以张开约1000条到2000条,整个循环代谢旺盛,很多微血管都相通了,缺血缺氧都会改善,可以大量吸收营养,大量吸收氧气,细胞质量就高,生命力就强,心血管病就少。  坚持每天锻炼,坚持每天走路,半年以后心脏功能要增加50%,经常锻炼的人心率每分钟跳60~70次,不爱运动的人每分钟跳80—90次。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都是这样。有一次我碰到一位大款,38岁,赚了几千万,叼个烟卷,胖得很,还美得不得了。听说我是搞健康教育的教授,劝大家不抽烟,少喝酒,少吃肉,他说那是不会享受。“你看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想抽什么就抽什么,我生活就很好。”他38岁,那年我62岁,本来是儿子辈的,我叫他老弟,我说:“老弟,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你现在不一定有我健康,你将来不一定有我活得长,不信咱俩就测一个指标,生命指标,我们互相摸摸脉,看看有什么不同。”结果他的脉搏,是玄脉,粗大而强,蹦、蹦、蹦,硬化了,38岁,一分钟心跳89次。而我的脉,一分钟心跳52次,而且弹性较好。当然我们到这个年龄还是有点轻度硬化,但我的血管弹性非常好,超过一般不锻炼的中年人。科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心脏一生要工作25亿次,不要说我52次,他89次,就是我一分钟跳55次,他一分钟跳75次,我比他一分钟少跳20次,我的心脏比他多活20年。我52次,他89次,我比他少跳37次,所以我能比他多活30年。  某部队机关抗洪后查体发现,领导和机关干部普遍肝脏不太好,心血管不太好,我便忠告他们,你们将来要抗自己的“洪”啊,心脏和血管你不保护它,你不爱惜它,到时候也会像长江、黄河一样堵塞,一样要破裂。长江6300公里长,黄河5464公里长,我们身上大血管、小血管、毛细血管、微血管共1O万公里长,最小的微血管只有3微米,一根头发的1/20,只能通过一个红细胞。  心血管是生命线,怎样保护生命线,怎么不损害生命线,怎样锻炼生命线呢?现在很多人没有这个概念,甚至在糟蹋、在损害自己的生命线。能活长吗?我从小喜欢锻炼,小时候我就喜欢爬树,下江河游泳,上中学时是体操队员,上大学的时候,我参加了校足球队、篮球队、手球队、田径队。我踢足球踢到40岁。我从中年到老年一直坚持锻炼,再忙也要坚持锻炼。我曾经带领40个中老年人,跑步跑到临潼,还曾经带领10个人都是我们第四军医大学的教授和领导干部,从西安出发,行程13天,每天骑车300里,骑车到北京。  3.每个人都要掌握3~5种锻炼的方法  锻炼有很多项目,国家体委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后,于1996年设立了365种体育锻炼项目。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掌握3~5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游泳、骑自行车、爬楼、球类等运动项目。  走 “百炼走为先”,走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锻炼方法。每天坚持走1万步,走30~60分钟,会受益终身。  爬楼 这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可以增加心脏功能、减肥,防止高血压。我经常爬楼,见楼就想爬,见山就想上。我爬过10层楼、24层楼、30层楼,爬泰山时一口气爬了6681个台阶直到玉皇顶。如果爬6楼,每次爬3趟,就等于跑步1500米。爬楼比静坐消耗的能量多10倍,比散步所消耗的能量多4倍,比骑自行车消耗的能量多1.5倍。假如你久经锻炼,一口气能上6层楼,感觉良好,不仅说明你的心脏功能好,而且还有60%的余力,有的人中间要歇一下,则有30%的余力;有的人上不去,无余力,这说明心脏向你发出了危险信号,告诉你要重视你的心脏了。  下面介绍一种通过上下楼梯来测定心脏功能的方法:以一般速度上4层楼(层高3.5米左右),心率每分钟在100次以下,表示心脏功能良好;心率每分钟在120次以下,表示心脏功能尚好;心率每分钟在140次以上,表示心脏功能差。当然,有心脑血管病的人、腰腿关节有病的人、胖人、年纪大的人不宜爬楼梯。  乾隆皇帝养生术——十常。皇帝也想长寿,但皇帝普遍短命。历史上共有303位帝王平均39岁,享年80岁以上的皇帝只有6位,皇帝中的长寿冠军是乾隆,89岁,在位60年。乾隆是养生学专家,有一套养生术——十六字诀:“吐纳肺腹,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养生术的精华是“十常”,即“齿常扣,津常咽,眼常运,耳常弹,鼻常揉,脸常搓,肢常伸,腹常旋,肛常提,脚常磨”。十常是乾隆皇帝养生的核心,是养生学的精华。下面仅介绍简单易学的“耳郭运动”。  耳常弹:有些人很忙,没有时间锻炼,这便是一个既简便,又省时,效果又好的运动方式。苏州市有位杨先生对揉耳健身法有一首赞歌:“耳郭方寸地,造物藏玄机,早晚勤揉按,病魔不敢欺。”他说:“一次,我到外地旅游,晚上借宿在一座寺院里。半夜,突然腹痛如绞,吐泻不止。当家老和尚听到我的呻吟声,跑来给我切脉,然后用心地在我的两耳上反复揉摩了一会,腹痛似乎缓解了不少,胸口也宽舒起来。不多一会就睡着了。醒来时我摸摸肚子,一点痛感也没有了,高兴地从床上跳了起来。  “这天晚上老和尚给我讲了不少耳穴治病的道理。原来,耳朵和全身经络、脏腑、四肢、五官以及其他部位有着紧密的联系,内脏有了病变,就会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表现出来。无怪老人揉按我的耳郭后,腹痛就会得到控制。老人见我形体消瘦,面色不佳,知道是个多病的人,要我回去坚持耳郭揉按健身法,说是能畅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脏腑功能,改善身体素质,这和全身按摩的道理和功能是完全一样的。接着就把揉耳的操作方法教给了我。  “旅游归来,我遵照老和尚的指点,用两手掌相对摩擦发热后,先后在两耳外侧和背面呈椭圆形旋转按摩,并且用食指尖腹部嵌入耳郭的凹陷处从上到下轻轻揉按,对耳垂及耳郭凸起的软骨则用拇、食两指夹住从上到下轻轻反复揉摩,最后用食指尖塞进耳道,徐徐旋转,再骤然拔出,使两耳鼓膜震荡,达到醒脑的目的。就这样,我每天早晚坚持耳郭按摩各一次,时间约十来分钟。揉摩完毕,两耳发热,渐渐觉得全身都会有热感,这时会感到浑身舒适,精神振奋,从此食欲大振,睡眠酣畅,面色红润,前后判若两人。我今年64岁,练习揉耳后,20多年来连伤风感冒等小毛病都从未患过。”  所以“耳郭运动”对所有人,尤其是对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锻炼的中年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及企业家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  4.运动是抗癌防癌的良方  实践证明,运动不仅使你有个好心脏,运动还是抗癌防癌的良方。  现代健身跑的创始人范·阿肯是因对肿瘤的研究论文而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65年,他对454名40~90岁的中老年长跑爱好者做过调查,发现其中80%的人曾患过各种疾病或身体衰弱,由于坚持6~7年的健身跑,已全部恢复了健康。后又经过8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其中有3人(0.66%)患癌症,不久恢复了健康。为了进行对照,他又对另外454名素不锻炼的中老年人做了8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其中29人(6.4%)患癌症,有17人死亡。范·阿肯的调查结论是:“参加健身跑,并配合适当的营养,享受乐观而有规律的生活,可以预防癌症。”  运动何以能防癌?据癌症专家研究认为,其奥妙在于:  运动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德国的免疫学家发现,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数量可随运动量的增大而上升,运动还能显著地增加唾液和支气管分泌一种叫免疫蛋白A抗体的含量,抑制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增强局部黏膜的防御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力,有效降低肿瘤的发病率。  运动能调节内分泌环境,尤其是性激素水平。现已证实雌激素在体内新陈代谢中所生成的某些活性产物,有促使乳腺癌发生的作用,而这些活性产物的生成与体内的脂肪量相关,脂肪越多,这种致癌性物质生成越多。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大大减少体内多余的脂肪,而且能使体内的雌激素减少,甚至不生成活性产物。  运动能使人体体温升高,可以阻止癌细胞的生成并能将癌细胞处以“死刑”。据测定,运动时肌肉产热高,剧烈运动时甚至上升至40摄氏度以上。科学家们发现,癌细胞对热的承受力远不如正常细胞,容易被杀伤。  运动使人体吸入比平常多几倍至几十倍的氧气。一般人安静时每分钟吸氧量为4~7升,而运动时可达到100升以上。吸氧量的增加,气体的频繁交换,可使体内的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  运动能提高人体制造白细胞的能力。科学研究表明:“运动会刺激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加快骨髓生成良细胞的速度,使白细胞数量增多,存活时间延长,增加吞噬细胞的能力。”这样,一旦体内出现少量的癌细胞,很快就会被众多的白细胞围攻歼灭。  运动使人体大量出汗,汗水可以把体内的一些致癌物质如锶、铅、铍等及时排出体外,大大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运动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加大。在血液循环加速的情况下,体内出现的癌细胞就像急流中的小沙粒一样,无法在某个内脏器官站稳脚跟、生长发育和转移扩散。  运动能改善人的情绪,消除忧愁烦恼。肿瘤专家指出:“癌症是免疫功能的失败,而免疫功能的失败则是在精神平衡被破坏后产生的。”  运动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预防癌症提供物质基础。  运动还能锻炼人的意志,提高战胜癌症的勇气和信心。  运动防癌的关键不在于方式、项目,而在于持之以恒。  ……

编辑推荐

  二十余位悬壶济世国宝级医生  受用一生的健康忠告  《医生的忠告:怎样不得病》集所有健康养生类书之大成,“易中天”式的方法讲述,浅显易懂,还未出书,便受到了业内外的追捧。    书中内容均为国内顶级医学专家、教授,用毕生经验所得,引导人们排除错误观念,真正做自己的医生。    揭示了“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的真理,谨遵医嘱才是王道。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怎样不得病/医生的忠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