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郑庆金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1-12出版)  作者:郑庆金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前言

提起老师这个职业,总能令人联想到太多炫目的光环,比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托着太阳升起的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    这些光环意味着什么?    和金钱无关,和享受无关,和安富尊荣无关,和风花雪月无关。    它意味着光荣与梦想:没有哪一种职业像老师这样和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    它意味着寂寞与坚守:耐得寂寞,耐得平凡,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一个精神的富有者,做一个真正的布道者。    它意味着责任和承担:正因为教师职业的神圣,也就要背负更多的责任,承担更多的东西,燃烧、自己,奉献自己,做托举未来与希望的播火者!    几年来,一次次思考一个看似很平常的问题。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欲做名师,首先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吧。要回答这个问题也不难,只要做一个换位思考,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尊重孩子,以平视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识渊博,睿智通达,有爱心,有亲和力,有幽默感,有责任心,既能严格要求,又能包容孩子很难避免的小缺点,也不吝惜对孩子适时的鼓励,不光会教书,还会引导孩子如何做人,总之,我的孩子他在一起会觉得很快乐,很幸福。    都说“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每一次想到这几个字,我的心里都会充满敬畏,甚至是惶恐。心灵的工程师,谁可以去做,这该是神仙才能做的事,该是上帝才能做的事。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该以怎样的智慧,该以怎样的艺术去面对一个个纯洁、稚嫩的也是脆弱的心灵?我们该怎样做才可以让心灵更美好,让心灵更健全,让心灵更坚强?老师该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呵护学生的心灵,进而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育者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不是方法,不是智慧,也不是艺术。教育者首先要做的是敞开自己的心灵,教育者心灵的大门要时刻准备接纳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不管他是小心翼翼请求进来的,还是冒冒失失闯进来的,我们都要满腔热情的敞开心灵欢迎他们,拥抱他们。教育者的心灵,应该是每一个孩子栖息的港湾,生长的土壤,涅檠的殿堂。能和学生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老师,最有资格最有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正如杜威所言:“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个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激荡,那么就不能被称为教育。”    有人说,爱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钥匙。诚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高尔基所说:“只有热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学生。”师爱的阳光能驱散学生心中的黑暗,能溶化学生心灵中的坚冰,当我们选择了从事教育这一职业,走上神圣的讲台,我们便选择了走入学生心灵的道路,我们便把自己的命运同那一颗颗稚嫩的心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但是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我们甚至在爱的名义下,也会做出伤害学生心灵的事,所谓“爱有时爱也是一种伤害”。按我的理解,尊重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比爱更重要。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皆有人格尊严,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等、尊重、信任是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站起来教孩子做人”,蹲下来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以平和真诚的心态对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每一件事,以平视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平等的、愉悦的和健康的生命体验,你的班级就会是一个自由和谐幸福的乐园。    我们还要学会激励和赏识每一个学生。渴望被认同、渴望被赏识,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精神需要,被赏识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帮助助孩子飞向成功彼岸的翅膀。“赏识”观念下的教育注重的是接纳、宽容、和谐和幸福。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要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支持和赏识学生,让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学生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除了爱,除了尊重,除了激励,要让学生接纳你,信服你,愿意和你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融,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还要有渊博的知识,过人的智慧,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存在,都是宇宙的杰作。我们不是神,上帝也没有给予我们那把可以开启所有心灵的钥匙。很多时候,我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苦口婆心的引导教育,却一次次被无情地关在大门之外,焦头烂额,疲惫不堪。那是因为,我们拿错了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那一把把开启心灵的钥匙从何处可得?只要你愿意用心灵作材料,用智慧去锻造,用爱去淬火,所有的钥匙就都在你的手里。    我们还应该懂得,.塑造人的心灵是一门艺术,校园是教师创造价值的主要舞台,教师要教书育人,教师不光是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和人生态度对待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离开学校时,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他对未来理想的追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为孩子们的一生作准备。    这本小册子,虽然只是我一点粗浅的思考和梳理,但还是感觉到有一股幸福的暖流在心中荡漾。回想走过的日子,多少年过去了,我在无意中,失落了太多的热情,失落了太多的美好,失落了太多的信念,失落了太多的憧憬。蓦然回首,已是落花满地。不经意间,我已错过了花蕾初绽时的羞涩,错过了鲜花绽放时的惊艳,也错过了花开时声音。因为渐渐变得冷漠,因为渐渐闭上了欣赏的眼睛,因为渐渐失去了关注美的能力。30岁,一路过关斩将,荣膺“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31岁,成为山东省最年轻的高级教师。从那以后,我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只是竭尽全力地上课,兢兢业业地工作,却少了一些开拓新路的激情,少了一份锐意进取的闯劲。没了活力,没了激情,纵然是一座深埋地底下的富矿,也只能是一直沉睡,沉睡下去。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其实,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唤醒学生,更要不断地唤醒自己,给自己注入激情和活力。    2002年我不甘一直沉默沉沦下去,匹马单枪来到青岛,开始我人生的第二次创业。2006年调入致远中学,成为致远中学拓荒者。致远是我的福地,是焕发我激情与梦想的地方。在这里,我成了开发区拔尖人才,成了特级教师,成了首届岛城名师培养人选。感谢致远,给了我激情与梦想。感谢肖朋辉校长,是他的尊重信任与包容,给了我更多腾挪跌宕的空间。在此,谨把这本小册子,作为微薄的礼物献给所有支持我鞭策我的可敬可亲善良真诚的领导、老师和朋友。以此为契机,我会有一个新的开始。虽是落花满地,我不想做葬花者。春天去了还会来,只要,你用心去浇灌,花儿依然会悄然开放;只要用心去谛听,你还会听到花开的声音!——如入仙境,如闻天籁!    郑庆金    2011年11月

内容概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儿童。”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集中体现在爱心上。教师能给学生一个微笑,学生必定回报一个温暖的春天:教师能给学生一片爱心,学生必定回报一片宽广的海洋。《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作者郑庆金)从教育者应具备的素质与魅力、中学生常见消极心理透视、中学生行为习惯的疏导与培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后进生转化的智慧和艺术等方面讲述了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的方法,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用心灵照亮心灵——教育者应具备的素质与魅力  第一节  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教学素养  第二节  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第三节  教师的个性与魅力第二章  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美好的品质拥抱心灵    第一节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二节  以高尚的品德引导学生第三章用心灵丰富心灵——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第一节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第二节  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第四章  用心灵感知心灵——中学生常见消极心理透视  第一节  中学生常见的消极心理表现与解决对策    第二节  中学生常见的消极心理的自我调适第五章  用心灵碰撞心灵——中学生行为习惯的疏导与培养  第一节  中学生早恋的疏导与控制  第二节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疏导与控制    第三节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六章用心灵激发心灵——中学生学习心理探究  第一节  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分析  第二节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第七章  用心灵唤醒心灵——后进生转化的智慧和艺术  第一节  后进生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探析  第二节  给予后进生关爱与信心  第三节  把握转化后进生的技巧第八章  用心灵开启心灵——走进学生心灵36计    成功篇  和谐篇  方法篇  智慧篇  赏识篇  理解篇  爱心篇第九章  用心灵呵护心灵——生命教育要让生命更精彩  第一节  什么是生命教育  第二节  面对花一样的生命,我们应该做什么

章节摘录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校学习的主人翁精神,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支持他们勤奋学习、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尊师爱生的关系才能得到协调健康的发展。同时,学校应把“爱生”作为师德规范的核心要求。爱生就是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任何一个学生都需要引导、需要鼓励、需要呵护,教师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牢记: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让每位教师都能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把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学生,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冰心曾说过:“情在左,爱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许多经验证明,很多教师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著的成绩,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只有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敏锐、科学文化知识渊博、道德风范优良、德高、学高、技高的高素质教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素质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就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得到教师的关爱也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师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用爱心去播种理想,去培养文明,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所有的学生都是可以进步的,是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要努力去研究它,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力争把每一堂课都上成示范课,只要多给学生一分关爱,多播撒一缕阳光,就会在学生心中荡起阵阵涟漪,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教师要常用“童心”看待学生    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只有把自己当做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年龄差,甚至可以说是“代沟”。所以他们的想法、说法、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的要求存在一定的歧异。我们面对的是正直花季年华的中学生,那一张张童稚的脸、一颗颗天真无邪的心,需要我们用心血去栽培、用汗水去浇灌、用爱心去包容,同时还要有一颗“童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提到“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为什么我就得不到他们的理解呢?为什么我与他们总是有难于填补的隔膜?为什么他们对我的话总是半信半疑?如果作为教师的你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或正在为这种情况烦恼,那么,多多培养自己的“童心”吧。    大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这样深情地写道:“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让学生视为知心朋友。童心天真,率直,好奇可爱,学生童心的流露,教师应尽量地正确的评价,积极引导,培植学生的学习兴趣、模仿、探索以及积极的创新思维。    教师必须有一颗不泯的童心。通过童心教育达到心与心的接触,情与情的相融,碰撞出希冀的火花。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要蹲下来看孩子。”《新课程标准》就要求教师一改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角色。可敬的教师,放下你的架子,和学生真心诚意地交朋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待和对待一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在运用移情性的“学生观”时,自觉地进行“心理移位”、“移情体验”,用心去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地理解学生。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呢?    首先,教师要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带着微笑、持着平等、怀着包容,去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微笑能消除一切的隔阂,让孩子觉得亲切。平等便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石,包容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走进他们。没有太多的说教,不带太多的严肃,无需太多的言语,不将他们的想法成人化,带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们的心田,与他们打成一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一道游戏;处理问题与同学们相互商量……让每个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并不可怕,而是他们最亲密、最知心的朋友。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就会变得更加简单,学生也必定会更加喜欢与教师亲近、交流,当教师真正抓住了学生的心之后,对他们的管理就是事半功倍了。只要教师有一颗善良的、无邪的、纯真的童心,那教师就一定能吸引住学生们的眼光,抓住他们的心。    其次,教师要真诚地去看待学生。不用有色眼光看人,用直接的眼光真诚看待发生在学生们身上的一切。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正因为如此,卢梭在《爱弥儿》中告诫教育者:“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否则,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学生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陶行知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类似于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类似于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类似于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P2-4

后记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儿童。”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爱上。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动力,爱学生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教师给予学生一个微笑,学生可能会回报一个温暖的春天;教师给予学生一片爱心,学生也许就会回报一片宽广的海洋。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生活,用一句笑话、一个微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只要倾注一片爱心,就能走进学生纯洁的心灵。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资料,由于时间紧迫,没来得及与原作者一一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郑庆金    2011年11月

编辑推荐

提起老师这个职业,总能令人联想到太多炫目的光环,比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托着太阳升起的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    这些光环意味着什么?    和金钱无关,和享受无关,和安富尊荣无关,和风花雪月无关。    它意味着光荣与梦想:没有哪一种职业像老师这样和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作者郑庆金)从教育者应具备的素质与魅力、中学生常见消极心理透视、中学生行为习惯的疏导与培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后进生转化的智慧和艺术等方面讲述了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的方法,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