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治疗学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邱茂良 编  页数:725  
Tag标签:无  

前言

随着针灸学的迅速发展,针灸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也大量积累。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较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并结合古代论述加以阐发,使之成为较完整而又切合临床实用的参考书籍,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实为当务之急。作者有鉴于此,自去春开始,着手进行整理编纂工作,并拟将自己从事针灸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来的心得体会充实其中,以酬素志。无如公私蝟集,目无宁晷,屡作屡辍,进展缓慢,而行年已七十有五,时不我居,颇感焦虑。去秋,安徽医科大学孔昭遐教授来访,阔别三十载,旧雨重逢,倾谈积愫,颇多沧桑之感。承询及著作事,乃以所辑求教,并要求协作,当蒙慨然允诺,复经代邀屠佑生教授参与其事,屠亦旧交,志同道合,遂相互协商,分头编写,由我负责以总其成,并浼仇裕丰、王玲玲、王昕耀等研究生和干磊同志从中协助,历时年半,初稿完成。于此深感众擎易举,而孔、屠两教授兼通中西,学识渊博,其搜罗之广,用力之专,为本书生色不少,更使我铭感五中。书成,颜之日《中国针灸治疗学》,希望能对针灸临床治疗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所裨益。全书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对针灸临床治疗的发展,针灸治疗原则和辩证论治,针灸法的研究,针灸治病原理等基本理论作了概要的介绍;各论分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口腔、皮肤等科,对120余种病症,分别作了介绍。每一病症分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包括辨证论治和其他各种针灸法)、辅助治疗、实验研究、古今治法选萃、按语等项目。全书力求做到全面、完整而切于实用。在编写中,我们本着继承与发扬并重的原则,突出中医理论,其中亦吸收了部分现代医学内容,如采用西医病名和分类方法,以及诊断要点、临床表现等,尤其是实验研究,均属现代医学理论的阐述。我们认为这是临床治疗的需要,是发展针灸学的需要,不仅无损于中医特色,而且为今后振兴中医所必不可少者。由于我们水平所限,谬误难免,敬希读者指正。

内容概要

  针灸学起源于我国,流传至今已数千年。如20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带内经》一书中,对针灸的理论、操作和临床治疗,就有较全面的记载为针灸学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历代医学家的钻研,针灸学在理论和临床上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提高。现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针灸热,使这门古老医学变为新兴的学科,成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在人类卫生保健事业中越来越显示出优越作用。  《内经》中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神、气血等为主要内容.用整体观点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预防等.为中医学包括针灸学奠定了基础。其中经络学说与针灸学关系最密切,故被称为针灸学理论的核心。在中医理论特别是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针灸学的临床辨证归经、循经治疗这一整套理法方穴的治疗法则。  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理论核心,它的发展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目前,国内国外均致力于经络的研究,在肯定经络是客观存在以后。正在为寻求经络实质提出客观依据。例如经络的感传和气至病所的研究,通过十几万人的经络检测,发现经络感传路线和古代医籍所说循行路线基本相符,但亦有不少分歧之处,可以补前人之不足。在此基础上,并用经络冷光、经穴声信息、红外线热象仪等多种仪器和方法控索经络实质。豫计今后不太长的时期内,经络循行将会更全面、更详细地被描述。其作用亦能得到新的阐明,经络实质亦会有较明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书籍目录

总论第一章 针灸临床治疗发展概况第一节 针灸临床治疗的历史发展第二节 针灸临床治疗的新进展第三节 针灸临床治疗的发展趋势第二章 针灸治疗的辨证论治第一节 针灸辨证论治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针灸常用的辨证方法简介第三章 针灸的治疗原则第一节 补虚与泻实第二节 清热与温寒第三节 治标与治本第四节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第四章 针灸的治疗作用第一节 针灸治疗作用的古代文献记载第二节 针灸治疗作用及其原理的现代研究第三节 决定针灸作用的主要因素第五章 针灸的治法和处方第一节 针灸治法选介第二节 针灸治疗处方第六章 刺灸法的运用与研究第一节 刺法的运用与研究第二节 灸法的运用及研究第七章 与针灸治疗效果有关的问题各论第一章 内科疾病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小儿麻痹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肺结核颈淋巴结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疟疾蛔虫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无脉症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便秘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阳痿遗精附:不射精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成年人腺脑垂体机能减退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糖尿病肥胖症关节炎附:痛风性关节炎血管性头痛癫痫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脊髓炎三叉神经痛臂丛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及急性传染性多发经根炎股外侧皮神经炎臂丛及其周围神经麻痹下肢周围神经麻痹红斑性肢痛症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癔症中暑第二章 外科疾病急性淋巴管炎急性乳腺炎肋软骨炎肠梗阻阑尾炎痔直肠脱垂胆石症和胆道系统感染胰腺炎前列腺炎尿石症急性尿潴留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象皮腿肢端动脉痉挛症扭伤肱骨外上髁炎肩关节周围炎腰痛颈肩肌筋膜炎颈椎病外伤性截瘫第三章 妇产科疾病子宫收缩乏力和胎位异常产后少乳盆腔炎子宫颈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子宫脱垂第四章 儿科疾病小儿腹泻小儿惊厥小儿遗尿第五章 眼科疾病麦粒肿上睑下垂急性结膜炎视神经萎缩近视色盲夜盲症流泪症第六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鼻炎鼻衄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声带瘫痪耳源性眩晕耳鸣、耳聋第七章 口腔科疾病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牙痛第八章 皮肤科疾病带状疱疹疣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斑秃

章节摘录

插图:从上述各节可以看出,针灸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活动都起到调节修复的作用,使病理状态恢复为正常状态而治愈疾病。但这种作用的获得,又常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机体机能状态针灸对机体的影响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是一种良性双向调整作用。其影响主要决定于针刺时的机能状态,不少实验证明,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给予针刺一般都不出现明显反应,只有在病理状态下,才出现调整作用。即当机能状态高时,针灸可使之降低;反之,可使之增高;不平衡时,又可使之趋于相对的平衡。针刺不但对机能的改变,而且对组织器官的代谢过程和某些器质性改变,也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这种调整作用,既可表现于局部,也可影响到全身各个系统。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人体有许多穴位具有比较明显的主治某些疾病的作用,存在着相对的特异性。例如针刺“照海”,可促进狗水负荷后的肾泌尿作用,但针刺“肾俞”时,则出现抑制作用。又如针刺人中、素谬、涌泉等穴,经大量临床实验证明,有较明显的升压作用,而针刺其他腧穴,则升压作用较弱或不明显。我们用针刺治疗急性菌痢,取穴以天枢、气海、上巨虚等穴为主,治愈率达90%以上,而有意设一对照组,选五个非经穴点针刺治疗观察,结果大都失败而转组治疗。说明穴位的选择和组合,是决定针灸作用的又一主要因素。三、针刺刺激量针刺方法中有各种刺法和补泻手法,形式不同,操作各异,但其中都存在刺激量的问题。因为不同刺激量,能引起机体的不同反应,因此在机体功能出现不同变化时,就需要采用与机体功能变化相适应的刺激量,才能有效地调整其功能,促使其恢复正常。例如用弱电流刺激家兔“中脘”等穴,可兴奋胃运动,而改用强电流刺激,则使胃运动呈抑制状态。又如当家兔直肠运动处于相对低落时,用一进三退(泻法)与三进一退(补法)两种不同手法,分别针刺“上巨虚”穴,结果获得两种截然相反的效应,即前者抑制,后者兴奋。

编辑推荐

《中国针灸治疗学(第2版)(精装)》是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针灸治疗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找了很多书终于找到比较实用的书了,感谢亚马逊。
  •   发货速度快,包装好,书的质量很好,满意,很满意
  •   这书没来货,所以不好评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