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钧瓷十年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李争鸣  页数:188  
Tag标签:无  

前言

大禹治水那泽被后世的不朽功业,黄帝肇造中华文明的历史印迹.韩非、吕不韦、晁错、吴道子……那历代圣杰的不朽令名,这一切构成了古老禹州的一张东方才有的内在而隽永的绚丽而辉煌的名片,像一面旗帜飘扬在这座历史名城的上空,张扬着她的自豪和骄傲。更为世人所瞩目的是,在这片滋养和催生文化的土地上,还孕育和生发了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传奇而神秘的钧瓷艺术。    中国人与陶瓷的情结可以上溯到远古的洪荒时代。陶瓷的问世是东方文明的一缕曙光,是将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历经数千年的时空,经祖祖辈辈先民们执著不息的天才创造与传承,融入了人类大量的智慧和汗水。赋予了陶瓷无尽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信息,将包括钧瓷在内的中国陶瓷艺术铸造威国之瑰宝,至今仍具有历史学、考古学、人类文化学、美学的无穷的研究价值。    钧瓷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之一,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物质的,另一种是非物质的。其物质的遗产,如窑炉、器型、釉料、工具、器械、民居、作坊,等等。其非物质的遗产,如钩瓷的历史起源、历史沿革与传承、口承文学、历史传说、生产技术与经验、人类记忆、组织制度、道德标准、信仰心理。等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大片的民居和人们的生活起居中,是生活的文化、百姓的文化、俗世的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在民族、地域、乡村和城市中,是一方水土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根基和底色,是原生态的文化,是民族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一己贡献。它们是过往生活的凭证,有着历史、地域、民俗、人文、社会、心理、经济、政治等广泛而具体的内涵和价值,是国情、民情的组成部分。

内容概要

  钧瓷是我国陶瓷艺苑里的奇葩,其内涵之博大、意蕴之美妙、体系之独特、影响之深远,在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钧窑探源》是介绍钧窑、钧瓷特点的普及性读物,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钧窑与钧瓷的历史,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钧瓷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盛衰状况、烧制特点和艺术风貌,对广大读者、陶瓷工作者、钧瓷爱好者、钧瓷鉴赏家、收藏家都有很大的裨益。

作者简介

李争鸣 河南民权人,本科学历。现任许昌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许昌晨报总编辑,高级编辑。为许昌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许昌市第一批优秀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现为许昌中国钧瓷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禹州市钧瓷研究所高级顾问。主编《许都黄花香——新闻作品评析》、著《感悟新闻——从通讯员到记者》、编著《追根求源话钧瓷》等书。

书籍目录

钧瓷与钧瓷文化(序一)见证钧瓷的发展(序二)一、钧瓷十年钧瓷十年历史从这里起步附:名镇赴港办大展——中国钧瓷艺术国际研讨会暨钧瓷珍品展纪实中国钧瓷走出国门展风采——在日本举办中国钧窑珍品展纪实“豫象送宝”代表河南喜迎香港回归邮票成为钧瓷走向世界的见证附:钧瓷,我想对你说……钧瓷文化传播及理论构建双乳状柴烧钧瓷窑炉复活钧瓷文化艺术研究步人新时代——许昌·中国钧瓷文化艺术研讨会成立附:中国石油大学余世诚教授的贺信探索钧瓷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禹州承办中国禹州钧窑学术研讨会附:传世宋钧不容置疑钧瓷国礼三献博鳌亚洲论坛十年钧瓷造型的嬗变及成因附:体现文化的力量孔家钧窑的名牌战略附:创新之美——2005年中国钧瓷发展回眸神厘成为“中国钧瓷之都”钧瓷发展步入良性运行轨道——禹州市出台钧瓷管理暂行办法收藏家的故事二、名人与钧瓷李鹏:选定钧瓷做国礼李铁映:两上禹州问钧瓷龙永图:让钧瓷彰显尊贵和荣耀季羡林:为钧瓷注入文化魅力韩美林:成就钧瓷一段佳话迟浩田:手捧“将军樽”送将军毛家人:“伟人尊”上寄深情三、钧瓷十年大事记四、钧瓷十年经典造型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钧瓷则是陶瓷艺术夺目的篇章。    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历经千年,因窑变独树一帜,因创新愈加魅力无穷。    千年钧瓷如果是一条延绵不断的历史长河,钧瓷十年无疑是最璀灿的一朵浪花。    1996至2006,正是国有钧瓷企业退出历史舞台,民营企业呈现勃勃生机的重要时期。短短十年,钧瓷诞生了太多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回味绵长。    诸多专家学者认为,钧瓷已成为宋代五大名瓷中恢复最好,发展最快的一个瓷种。钧瓷的市场运作模式,对于推动汝瓷、玉雕、汴绣等传统艺术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钧瓷十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