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

出版时间:2005-01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凌力  页数:418  
Tag标签:无  

前言

即使置于新时期文学繁荣的整个大背景之下,历史文学创作的成熟与兴盛,也是一个突出的文学现象。这种兴盛不仅表现为历史文学作品出版数量的大幅增长,而且表现为创作质量的空前提高。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和各种禁锢的解除,在一个更加开放、多元、自由与宽容的社会语境中,作家们得以放下包袱,抛弃一切陈规陋见,充分施展史才、史学与史识,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史家的眼光,重新审视和阐释色彩斑斓的中华五千年历史。在对历史进行艺术再现时,作家们也不满足于亦步亦趋地屈从于历史,而是准确把握“史实”与“虚构”的艺术辨证关系,着力于对纷繁芜杂的历史进行重解与重构,从而使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以诗的方式”在艺术世界里获得一种当代性的复活与新生,融入到当代人的精神建构之中。作家审视历史的视野亦摆脱了过去题材单一的狭隘性,从三代以降到宋元明清的朝代兴亡更替,从农民英雄到帝王、文人、仕子等各种历史人物的生死遭际,都成为作家进行绵邈遐思、扼腕叹唱、负载作家思想情感与当代读者审美趣味的表现对象。在艺术再现历史的过程中,作家们也越来越少受到各种既有观念和类型的束缚与羁绊,从社会、历史、文化、心灵等角度,将作家个人的体验投射、贯注到历史对象当中,表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历史审美选择。而恢弘的结构,宏阔的背景,众多的人物,对史诗性的追求,也几乎成为新时期以来优秀长篇历史小说的一个共同艺术特征。《李自成》的“辫形结构”,《少年天子》的“星系结构”,《雍正皇帝》、《张居正》对传统章回体的改造运用……历史小说作家们在寻求历史的艺术表达方式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促使当代历史小说作为独特的门类,在结构形式、叙事艺术等方面日臻成熟,成为当代文学创作中稳定而高产的一个品类,并因其创作上的实绩,屡获中国最高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的垂青。

内容概要

  《少年天子》是一部描绘清朝入关后第一代皇帝顺治的长篇历史小说。面临明、清鼎革之际的严峻局面,顺治励精图治,力求变革;但不断受到朝廷保守势力的阻挠政治风云迭起。顺治能书会画,多情善感,醉心追求符合意愿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但皇帝的爱情和婚姻牵连着宫廷权力的争夺,顺治在这方面的举措也引起了爱与恨、生与死的尖锐矛盾。终其二十三、四岁的一生,顺治在政治上的失败和爱情上的破灭,反映了深刻的性格悲剧和历史悲剧。面临明、清鼎革之际的严峻局面,顺治励精图治,力求变革;但不断受到朝廷保守势力的阻挠政治风云迭起。顺治能书会画,多情善感,醉心追求符合意愿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但皇帝的爱情和婚姻牵连着宫廷权力的争夺,顺治在这方面的举措也引起了爱与恨、生与死的尖锐矛盾。终其二十三、四岁的一生,顺治在政治上的失败和爱情上的破灭,反映了深刻的性格悲剧和历史悲剧。凌力,本名曾黎力,籍贯江西于都,1942年出生,在黄土高原上度过了她的童年。自幼喜爱文学、历史,却考进了军事工程学院;从事导弹工程技术工作12年后,终于归入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自1980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历史小说《星星草》、《少年天子》、《倾城倾国》、《暮鼓晨钟——少年康熙》,中篇小说《幼年》、《火炬在燃烧》、《失落在龟兹古道的爱》和历史知识丛书《生死饮食男女——清代民俗趣谈》、《沧海珠》、《多情误》等。其中《星星草》和《少年天子》分别被译为高丽文、英文、法文在国外出版。

作者简介

凌力,本名曾黎力,籍贯江西于都,1942年出生,在黄土高原上度过了她的童年。自幼喜爱文学、历史,却考进了军事工程学院;从事导弹工程技术工作12年后,终于归入历史的研究和文学创作。自1980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历史小说《星星草》、《少年天子》、《倾城倾国》、《暮鼓晨钟——少年康熙》及《梦断关河》,其中《少年天子》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梦断关河》获首届老舍文学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和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章节摘录

请读片段   从山海关到京师,正东西走向。其间五百余里,平野广袤,峰峦起伏,滦河、白河、青龙河在川原上滚滚流淌,雄伟的古长城在燕山山脉间蜿蜒,永平府就在这山川接界的地方。   都说永平府的风水对王者不利。二十二年前,大清朝廷还在关外,同太宗皇帝共执国政的二大贝勒阿敏,就因为弃守永平问了死罪。   到了大兵入关,定都燕京,八旗亲贵在京师四周跑马圈地时,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又看中永平,禁止他人圈占。不久,皇上亲政,追论多尔衮谋逆大罪,削爵削谥,籍没家产人口,[欲驻军永平以篡大位",便是主要罪状之一。   有些亲贵却不在乎前车之鉴,多尔衮一垮台,便纷纷来永平府设立王庄、田庄。这两年山川秀美的所在,不时出现楼阁亭台点缀的花园、歇山顶的高大堂屋、卷棚式的青砖住房,一派华美富丽,乡下人都看得目瞪口呆了。   在老百姓眼里,永平府何止风水不好,它简直是个大劫大难之地。就说那次二大贝勒阿敏弃守永平,临行时一次屠城,将归降的明朝官员和所有百姓,不管男女老少,杀了个一干二净。后来,这里又成为明军、清军、李自成军反复争夺的战场,走马灯似地杀过来杀过去,终于无人可杀,只余下遍地瓦砾,满目榛荒。   偏偏小民眷恋故土祖坟,一俟战事南移,便络绎回到残破家园。趁着朝廷蠲免三饷、轻徭薄赋,也仗着永平府圈地较少,居然人口渐增、耕地渐复,近年才又成为京东较为繁盛的大府。   到了顺治十年,除去南明永历据有西南一隅,郑成功还在东南海上抗争,十分天下,八分已归大清。对于远处北方的永平,战乱已成为过去。农事方毕,秋霜初降,逢着此地最有名气的东岳庙会,三村五庄的进香赛神队伍,便从四面八方涌向东岳庙的所在地--虹桥镇。   虹桥镇的东岳庙前和通向四乡的大路口,早已布棚林立,摊贩如云了。火势旺盛的炉边,热气腾腾,铜勺敲着锅边当当响,卖的是油炸果子、油豆腐、豆浆、豆腐脑、杂碎汤;提篮提筐的小贩声声吆喝,叫卖着酱鸡、卤蛋、夹肉火烧、点红馒头;茶棚、酒棚随处可见;落花生、炒栗子、金黄柿子、山里红,更摆得一堆一堆的。小地摊最多,在兜售用麦草、箔纸编制的各种玩具:身上写着"富贵有余"字样的红鱼;手捧大元宝笑嘻嘻的"招财童子";盛满银锭、金光闪闪的"聚宝盆";象征福气的红绒蝙蝠,等等。摊贩的主顾主要倒不是赛神队伍,而是这些来自方圆百里内的游人看客。这里既有身着直领衫、交领衫、毡帽布鞋,被满洲人称为"蛮子"的汉人,又有长袍短褂、皮帽皮靴,被汉人叫作"鞑子"的满洲人、蒙古人;既有缠腰带、背褡裢、一脸风霜的庄户人,又有长衫翩翩、满面书卷气的文人。不管是哪种人,都将在这纷纷攘攘的庙会上吃饱喝足看够,然后买点小玩艺带回家:买个"聚宝盆",叫作"求财如意";买只绒蝙蝠,叫作"戴福还家"。只这吉兆,就够叫人舒心快意的了。这就难怪太阳才上一竿,镇上已经万头攒动,一片嘈杂了。   “来了!”“来了!"镇北欢声四起,人们纷纷涌向路口,直直出去半里路之遥。他们让出主道,翘首北望。可不是!两个村的赛神队伍已在镇外一里处的岔路口会合,仿佛地面突然生出了一片五颜六色的小树林!锣鼓喧天动地,越敲越近,盖过了一切声响,把虹桥镇那年节般的气氛,撩拨得更加红火。   一张长二丈、宽三尺的红色长幡,由一群吹鼓手簇拥着,首先进镇了!长幡白边白字,写着"庄户屯进香赛神会"。随后的十面神幡同样高大,色分黄、橙、红、绿、黑、白、蓝、紫、翠、粉,一张张非常精致漂亮:有的顶着生动的莲朵,有的悬着鲜艳的流苏,有的垂着长长的飘带,彩线满绣的流云海水、花草鸟兽,围绕着一行行或白或黑的斗大汉字:“敕封北极悬天真武大帝";"敕封天仙圣母碧霞洪德元君";"敕封忠义仁勇伏魔关圣大帝";"敕封五湖四海行雨龙王";"敕封山神土地财神三圣之神";"敕封青山水草马王元神";"敕封山川地库煤窑之神";……每面神幡前都有数人抬着一尊神像。神幡神像之后,便是庄户屯拿手的过会:五虎棍、秧歌、十不闲。色彩缤纷的队伍载歌载舞,变换行列,煞是好看。路两旁人群涌动,喝采叫好不绝。最热烈的一声满采,抛给了手持头幡的那位壮汉。二丈长的幡旗,碗口粗的撑竿,加起来重量不下百斤,他竟把竿底顶上肩头、前额和肚皮,高高的幡旗摇摆着看看要倒,惊得人们尖声怪叫,他却快移脚步,轻扭身躯,刹那间恢复了平衡。   “北地民俗果然粗犷,也就难免粗俗!"人群中一个身着紫红漳绒披风的文士对同伴大声说,力图压过震耳欲聋的锣鼓响。他的同伴看他一眼,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猛然间,一派箫笙管笛,歌吹盈耳,又一队赛神行列进镇了,长长的黑色头幡上,一行白色大字格外醒目:“马兰村进香赛神会"。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从《星星草》到《少年天子》的创作反思     1981年初,长篇历史小说《星星草》下卷发稿。当年完成了一个写给儿童的中篇小说《火炬在燃烧》之后,便转向了我早已向往的题材——康熙皇帝。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蹲档案馆、图书馆,收集、阅读、抄录史料。这期间,我常常思索《星星草》的创作得失,又听了许多直接的、间接的、赞扬的、批评的意见,为创作《少年天子》作准备。    我们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是历史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作者选择的,只能是那些令作者激动、能够引发创作冲动的题材。在这一点上,《星星草》和《少年天子》是相同的。十年动乱中,我被捻军英雄们身处逆境而奋斗不止的精神所鼓舞所激励,写下了《星星草》;处于改革的80年代,我被立志变革而又步履艰难的顺治皇帝的独特命运所吸引,被他那深拒固闭的传统意识压制不住的人性光华所感动,又写了《少年天子》。《星星草》的主人公们,是我精神上崇敬的英雄;而《少年天子》中的福临、庄太后等人,像是我自认为深深同情和理解的朋友。或许因此而造成两部作品的艺术效果不同?    对《星星草》创作的总结和思索,展宽了眼界,深化了认识。可以说,《少年天子》的创作之所以比较顺畅,是因为有《星星草》的基础。      我理解的历史小说,必须是文学,有历史感。强调文学,是要求它有艺术感染力,有形象,有审美价值;强调历史感,便是历史小说之所以区别于现实题材小说的基本属性。这就要求历史小说的作者既要尊重史实,又不能拘泥于史实。处理好这对矛盾,我以为正是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难点。    严格说起来,当代人所写的历史小说,绝大部分都是依靠虚构和想像来完成的。谁也无法证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场景以及大量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等,确实存在于历史中;只要虚构得合情合理,就不会损伤作品的历史感。“情”、“理”的标准在于:作品中情节的产生、发展和终结,必须为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条件所允许;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命运,他们的追求、他们的生活逻辑,也应该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物。这就要求作者深入历史,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弄清所要表现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各种因素,弄清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和传统影响下形成的各种人物类型等等。用当代的观念来说,就是要比较准确地认识你所表现的时代及人物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只要这些创作前提和创作根据了然在胸,那么,不论是七实三虚,三实七虚,或是一实九虚,甚至全都虚构,我想,作品都能给人以深厚的历史感。    从创作《星星草》到创作《少年天子》,我都力求深入历史而后跳出历史。不过,写《星星草》时,考虑得较多的是再现历史原貌,甚至是再现史实。捻军最后四年的战斗历程,大大小小的战役,忽东忽西的进军路线,捻、清双方调兵遣将等等,都比较严格地遵照史实去写。我觉得,非这样写不足以真实地反映那次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然而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发展之间缺少必然的紧密联系。介绍《星星草》的文章常常提到作品的“传奇色彩”。我想,这既是作品的一个优点,增强了它的可读性,又是一个弱点,表明作品有写事掩盖写人的倾向。    《星星草》中也有虚构的情节和人物,如不少同志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曾国藩、李鸿章游沧浪亭、微服私访凤凰街一节。这是根据史料记载的曾国藩、李鸿章当时的动向,他们的互相来往书信,以及曾国藩平捻的总的战略思想虚构出来的。虽是虚构,但也要达到言之有据的程度,心里才踏实。可见作者的立足点主要是在再现史实,解释史实。所以《星星草》有历史感强的特点,却缺少性格突出、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少年天子》却是以写人为中心的。为了完成主要人物顺治皇帝的形象,我感到仅仅再现史实就不够了。除了对大量繁复的史料整理加工、为人物的典型化进行必要的取舍之外,还必须进行大胆的虚构。当然,虚构要合理,不能瞎编乱造。但这个合理,就不仅仅是不脱离史料的言之有据了,它应该是作者对历史可能性的推理和补充。    ……

编辑推荐

《少年天子》小说结构严谨,风格凝重,语言流畅精美,熔铸多种技法,是作者美学追求的新收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少年天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