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音乐史

出版时间:2002-11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居其宏  页数:23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共和国52年的音乐艺术思想、语言、风格以及历史发展变化了系统的梳理和叙述。作者以音乐创作、音乐理论与思潮的历史发展及其风格和观念的演进变迁为主线,将广大音乐家在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曲折发展历程,以丰富的史实和首次公披露的史料为依据,对新中国音乐史上若干重大而敏感的历史事件作了系统的梳理,就其历史功过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评述。    本书以大量篇幅记载了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代表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音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及他们的创造业绩,同时亦详略不等地记叙了歌曲、交响音乐、大合唱、民族管弦乐、室内乐、艺术歌曲、歌剧、舞剧、电影音乐等各类音乐体裁在新中国的发展轨迹,重点评述了其中的经典作品。

作者简介

居其宏,男,1943年生于上海。1961年免试直升本科,1969年本科毕业。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歌舞团,从事音乐表演,兼事创作及评论。1978后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攻读音乐理论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从事当代音乐研究及批评、歌剧音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朝气蓬勃的创作年代(1949-1956)  第一节 音乐创作:为新中国放声歌唱  第二节 音乐表演艺术:草创时期的初步繁荣  第三节 专业音乐教育:新中国音乐家的摇篮  第四节 传统音乐:新条件,新局面  第五节 新中国乐坛第一次思潮大碰撞:关于贺绿汀《论音乐的创作与批评》的讨论  第六节 “双百方针”和“全国音乐周”第二章 在曲折中前进(1957-1963)  第一节 “反右”和大跃进中的音乐现实  第二节 “大跃进”和“反右倾”气候下的音乐思潮  第三节 三年困难时期的音乐繁荣  第四节 从《洪湖赤卫队》到《江姐》:中国歌剧史上的第二次高潮第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1963-1966)  第一节 “两个批示”和“三化”讨论中的音乐界  第二节 在“两个批示”和“三化”鞭策下的音乐创作  第三节 戏曲改革的新成果  第四节 舞剧音乐创作的新生面  第五节 大批判中的音乐思潮与理论研究第四章 “文革”中的音乐现实(1966-1976)  第一章 兽性与神性的双重竞奏:“文革”早期音乐  第二章 “革命样板戏”:奇特的音乐文化现象  第三节 三分实绩,七分虚名:“文革”中的器乐创作  第四节 复苏之后的再堕落:“文革”中后期的歌曲创作  第五节 疯狂向左:“文革”音乐理论与思潮第五章 改革开放中的阵痛与转型(1976-1988)  第一节 复苏时期:起步于止步之处  第二节 “新潮音乐”:崛起的一群  第三节 流行音乐:大潮汹涌挡不住  第四节 音乐创作:高唱多元多样的主旋律  第五节 “回顾与反思”:历史经验不能忘却第六章 回复时期的音乐思潮与创作(1989-1992)  第一节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中的音乐思潮  第二节 “回复”中的音乐创作第七章 当代音乐的再生与腾飞(1992-2000)  第一节 “南巡讲话”之后的中国音乐界  第二节 多元发展的音乐创作  第三节 欣欣向荣的音乐表演艺术  第四节 百家争鸣的理论研究  第五节 面向新世纪的音乐教育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三、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大繁荣我国的师范音乐教育,自共和国成立之日起,便受到中央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著名师范院校中都有音乐系的设立,并聚集了许多高水平的师资,培养出大批合格的音乐教师,为新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素质教育”方针之后,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被提高到关系国家前途和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战略地位上来,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格外重视。国家对高师教育投入的加大,人民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的改善,都使高师音乐教育获得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机遇。而“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市场”概念的提出,又使我国高师音乐教育面临着国内外同行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如何在现行教育体制、办学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适应这一急速发展的整体形势,不仅令大学校长们绞尽脑汁,也是全社会热切关注的焦点话题之处在新老世纪交替之际的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出现了整体大繁荣的喜人局面。综观其整体格局,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传统的重点师范院校,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强了音乐系的建设和投入。据不完全统计,西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内蒙师范大学等单位,均把原有的音乐系升格为音乐学院,并且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出资金,给政策,在师资配备、教学软硬件设施、教材和科研建设、办学规模等方面给予积极有效的扶持,因此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观,其势锐不可当。

后记

本书的写作,从到出版社领受任务的那一天起,我便一直处于亢奋和惶恐的状态之中。之所以亢奋,是因为“新中国音乐史”这一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深深吸引着我,常使我的学术激情不能自已;之所以惶恐,乃是担心自己学力不济,在纷乱无序、错综复杂的音乐现象面前理不出头绪,抓不住要领,糟践了这么好的一个选题。原以为一年完稿之期不算太紧,谁知一旦进入实际写作过程,方知收集各类史料之难,梳理历史线索之难,探知事实真相之难,无不超出我的预料。其间经历了一次由北京到南京的工作调动,为谈判签约而穿梭于京、宁之间,最终两度搬家、两度装修;后又参加了三次实在推不开的学术会议,从预备到扫尾,费时近两个月。从与出版社订立《约稿合同》算起,已有一年,实际上真正用于收集资料、研究和写作的时间,前后不足8个月。后3个月更是日夜兼程,马不停蹄。临近扫尾、正待核对资料时,又逢我的原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大搬家,图书馆,所有资料全部装箱入库,半年内不能动用。这些无法预期的事情增加了本书写作的难度。因此,当本书最终得以如期付梓之时,回首这一年的写作经历,真有恍然若梦之感。此时此刻,我要说的一句话是:若不是我的师友亲朋和学生们的鼎力相助,本书便不可能完成。首先要衷心致谢的,是上海音乐学院戴鹏海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王安国教授。前者是我的良师,后者是我的益友。两人都是当今音乐理论界的大忙人。就在本书临近定稿前,王教授邀戴鹏海教授和我一起到湖南师大音乐学院讲学。两位出于友情和责任,乘便对书稿作了从头到尾的审读。他们不但订正了书中许多史实错误,亦对诸多评价失当、分析失准、详略失调、脉络不清之处,以及重要疏漏、行文、遣词、用语等方面,均提出了大量极为宝贵、极为中肯的意见。尤其是72岁高龄的戴鹏海先生,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故乡长沙,竟然“不近人情”地谢绝一切应酬和探亲访友活动,花了整整13天时间逐字逐句审读书稿,并一一写下详细的意见和修改方案。审读之后返沪,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帮我查找相关资料并逐字逐句亲笔抄录。还怕我认不清他的手书,命我在上海的学生申林打印出来,经他亲自校对无误后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其严谨学风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实在令我深受感动。可以说,正是戴、王两位教授的无私帮助与严格审读,方使书稿中原有的许多错讹之处得以纠正。当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他们还有不少很好的意见未能在书稿中得到落实,只有待到来日再作修订了。

编辑推荐

《新中国音乐史(1949-2000)》是一本对建国以来新中国音乐发展历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描述的史学著作。作者以丰富的史实和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对新中国音乐史上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作了系统的梳理,就其历史功过及宝贵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评说,并对纷繁复杂的音乐现象以冷静、客观的分析方法,还历史事实以本相。从而使读者对新中国音乐的发展轨迹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具有非常实用的文献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中国音乐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现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很不错,内容详实、图片丰富,很适合作为概况性质的工具书使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