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电影史

出版时间:2002-11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尹鸿,凌燕  页数:2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新中国电影史(1949-2000)》以1949-2000年的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为线索,将当代中国电影置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考察各个时期电影的时代面貌、文化特征、修辞系统和典型文本,勾画了新中国电影从一元化的政治电影模式、多元化的艺术电影模式向大众化的产业电影模式的转换过程,展望了新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背景下向中国新电影的转型。  《新中国电影史(1949-2000)》收录了500幅左右的电影剧照和其他相关图片,为了解当代中国电影提供了丰富资料。本可以供当代中国电影、文化、历史的研究者、学生和爱好者使用,也可以供广大读者通过电影了解中国历史、社会、鉴赏当代中国电影艺术。

作者简介

尹鸿,1961年生于重庆合川,文学博士,著名影视评论家、大众传播及影视文化研究的学者。现为清华大学传播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百名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近年来出版有《悲剧意识与悲剧艺术》、《徘徊的幽灵―――弗洛伊德主义与中国世纪文学》、《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镜像阅读》、《世界电影史话》等多部专著和《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悲剧》等译著,参加主编《中国20世纪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等10多部学术著作和教材,多次应邀赴海外访问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国内外发表各种学术论文和评论300多篇。 凌燕,1973年生,电影学博士,广西南宁人。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影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众文化、当代中国影视文化。发表当代中国电影、电影研究论文20多篇。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创建新中国红色电影(1949-1956)第一节 社会主义电影的创建一、中国社会主义电影业的起步二、改造私营电影业三、国营电影厂新片展览月四、电影指导委员会第二节 红色电影的金色童年一、第一部新中国电影二、“工农兵电影”与“写重大题材”三、红色电影的雏形四、国际社会主义电影的组成部分第三节 新中国电影的成长创伤第二章 新中国社会主义经典电影时期(1956-1966)第一节 政治运动中的电影品格一、“运动”式发展曲线二、高度自觉的政治书写三、封闭自足的电影文化体系四、电影批评的政治化第二节 社会主义电影的修辞系统一、影像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二、缝合的镜语系统三、革命抒情正剧四、符号化的个体五、革命对爱情的放逐第三节 新中国的电影类型一、历史铭文二、乡土创业史三、经典的革命化重写四、笑的意识形态生产五、强冲突化的反特类型片六、民族团结政治寓言七、“红孩子”的故事八、重构民间传统第三章 “文革”时代的斗争电影模式(1966-1976)第一节 历史悲喜剧一、“革命”与“动乱”二、“文革”文艺三、电影的灾难四、颠覆新中国电影第二节 “样板戏”叙事规则一、京剧改革与样板戏二、“三突出”原则三、阶级修辞四、编码样板五、人物元素六、性别修辞第三节 “文革”模式的政治电影一、样板戏电影二、“三突出”原则的电影化三、英雄神话四、流行革命文化第四节 电影的恢复与重建一、阶级斗争电影二、重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三、电影技术和工艺的进步第四章 变革与多元的新时期电影(1977-1989)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社会语境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二、电影的“春天”第二节 政治电影模式的演变一、反“四人帮”的政治电影二、新中国影片的解禁和复映三、新电影创作四、伤痕与反思电影五、个案:谢晋与伦理情节剧传统六、历史与战争的人性化叙述七、电影的多样化第三节 电影美学观念的革新一、电影本体的探索二、中国电影第四代三、第四代经典文本第四节 第五代与多元化的电影时代一、《一个和八个》与第五代的横空出世二、《黄土地》与第五代经典三、第五代的三个标志性人物四、第五代导演群体五、第五代电影的意义第五节 电影体制的解体与改革一、新时期电影中的娱乐片潮流二、中国式娱乐电影:武打片三、喜剧片四、1988年的娱乐片高峰第五章 中国电影的世纪末转型(1990-2000)第一节 意识形态化与市场化的双重背景一、后新时期状态二、例外的1995三、后“主旋律化”时期第二节 “主旋律”电影策略一、历史片与历史文献片二、“好人好事”电影三、社会、家庭伦理电影四、伦理“泛情化”五、国家和民族主义策略六、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七、个案:《我的1919))中的历史虚构与国家和民族想像八、个案:陈国星电影的“主旋律”策略第三节 政治娱乐化与娱乐政治化一、市场化的不归之途二、准娱乐化的动作/悬念片三、国际化的“新民俗”片四、主旋律的娱乐化与娱乐化的主旋律五、个案:《紧急迫降》与中国式“灾难片”六、个案:冯小刚的贺岁片及其市场品牌效果第四节 本土体验与现实关怀一、关怀当下人生二、城市与乡村镜像三、个案:黄建新的“都市电影”四、个案:宁瀛与记录写实主义五、第三种体验第五节 新生代的叛逆与皈依一、夹缝中的一代二、还原冲动与青春自恋三、流浪后的回家第六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化策略一、国际化背景二、国际化电影模式三、国际化的意识形态策略四、国际化的文化策略五、国际化的艺术策略六、国际化的经济策略七、国际电影节:国际化通道八、个案:《洗澡》的文化意义第七节 中国电影业的危机一、双轨体制下的电影产业二、曲折变革中的电影体制三、电影的规划生产模式四、无序的电影市场五、制片、发行、放映业的产业矛盾结语走向中国新电影附录一、新中国电影大事记(1949-2000)二、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撰写当代中国电影史的想法由来已久。所以,当湖南美术出版社的李小山先生邀请我担任《新中国电影史》的作者时,我稍微犹豫之后,还是因为没有能够抵抗这件事情本身的诱惑,应允了这一其实我现在难以承担的工作。我犹豫的理由有两点:首先我不愿意把这个题目当作仅仅是写作一本可以充数的书,而是希望它能够成为这个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文献,而目前本书出版计划的要求和我自己的时间限制都使我几乎没有可能按照我理想的方式进行写作;其次,目前我陷于太多的教学、行政和社会事务,缺乏一种学术的心境和空间,在这种匆匆忙忙的状态下,我担心难以完成一部理想的当代中国电影史。不幸的是,我犹豫的理由最终都成为现实。我曾经设想要对1949年以后中国电影及其所经历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态进行史料的重新收集、整理,在阅读新史料、新文献的基础上进行阐释。尽管我邀请了凌燕女士与我合作,但随着交稿日期的临近,我们的工作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我们便适当调整了写作计划,转向了对当代中国电影史的重新阐释,换句话说,追求的更多的是论的创新而不是史的发现。这形成了本书的缺陷,也成为了本书的特点。尽管如此,无论是供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参考,还是供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甚至供人们了解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电影发展过程,都需要一本能够吸收近十年来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当代学术背景和视点的“中国电影史”的著作。所以,我只好安慰自己,也许我们实现的永远都不是最理想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可以进行的努力。所以,我们提供给大家的与其说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史,不如说是一部关于电影的史评。正因为如此,在写作上、在文献的使用上就相对自由。本书采用了大量近年来与当代中国电影研究相关的学术成果,同时也采用了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当然,对于史料的甄别,对于文献的考证,对于一些观点的斟酌以及一些研究方法的使用方面,本书可能还存在一些疏漏,特别是由于时间的仓促,许多技术上的工作还不完善。所以,特别希望能够得到国内外同仁和相关人士的批评指正。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修订出一部更理想的当代中国电影史。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写作做出了直接和间接支持和贡献的前辈、同仁、亲人和朋友们。本书的图片来源渠道复杂,一些图片的作者不明或者尚未取得联系。在此,表示感谢,也请作者能与本人联络,将按规定支付稿酬。写完本书,自己也经历了动荡的一年。新的一年就要到了,因而,来年的春天想必会更灿烂吧?

编辑推荐

《新中国电影史(1949-2000)》表述了1949-2000年新中国电影艺术半个世纪以来的风雨历程。作者以翔实的材料揭示了新中国电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多方位地分析了文革时期对新中国电影历史的深刻影响,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电影经典作品作了准确的评价,从而使读者对新中国电影发展的艰难与曲折历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具有非常实用的文献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中国电影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预订以后很快就送到家门口了,书也很新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