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沃兴华  页数:303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书法史》在严格意义上说是一本历史著作。历史研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历史学家从来就没有统一的认识,曾经最为流行的实证主义认为:历史学的任务就是对事实的搜集与编排,通过内证外证,弄清历史事实发生的真相,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编写历史。但这种观点受到了各种质疑,有的史学家认为,人类的历史不是单纯的事件过程而是行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受隐含于其中的思想过程所支配,因此,历史学家的任务是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去重演这些思想过程,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也有的史学家认为,历史学家在著述过程中,无法摆脱他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排除主观偏见的影响,历史学家对史料的选择与解释无一不是在主观意识或偏见的支配下所进行的,因此不存在纯粹的客观的历史。还有的历史学家进一步指出,历史是由活着的人为了活着的人而去重建的死者的生活,它是由能思考的、痛苦的、有活动能力的人发现了探索过去的现实利益而产生出来的,重建过去不是目的的本身,它受到现实利益的推动,具有一种现实意义,历史在历史学家的选择之中,不再能够完全重建和再现过去的真实存在,它与某种价值相关联,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并不具有普遍的有效性,基于这种认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人的历史。上述各种观点在史学界争论很大,结果谁也不能说服谁,这说明它们都具有某种合理性,体现了历史科学的某一侧面。如果将它们综合起来,可以为史学研究框定一个大致范围。20世纪初,美国学者梯利对哲学史研究提出了三大任务,后来,胡适先生把它介绍到中国,在所著《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导言中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现在,我将他所列举的哲学思想方面的例子改换成书法艺术方面的例子转述如下。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中国书法史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书法的起源、甲骨文字简述、金文书法的风格和特征、篆书的风格和特征、隋唐五代的正反合发展、沈曾植书法的传统渊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书法的定义  第二节  书法成为艺术的原因  第三节  书法的起源  第四节  书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五节  书法的内容  第六节  书法的名称演变  第七节  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  第八节  走向世界的书法艺术第二章  甲骨文  第一节  甲骨文概说  第二节  甲骨文字简述  第三节  甲骨文的书契者——贞人  第四节  甲骨文书法的风格和特征  第五节  甲骨文书法的研究和创作状况第三章  金文  第一节  青铜器概说  第二节  金文书法的风格和特征  第三节  商周时代的金文书法  第四节  汉以后的金文书法  第五节  鸟虫书第四章  篆书  第一节  篆书的风格和特征  第二节  篆书的演变第五章  草体  第一节  先秦草体  第二节  统一前的秦国草体  第三节  统一后的秦代草体  第四节  汉代的草体第六章  分书  第一节  分书的产生  第二节  分书的繁荣  第三节  分书的衰变第七章  楷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发展  第二节  隋唐的繁荣  第三节  唐以后的衰变第八章  帖学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清朗俊逸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正反合发展  第三节  宋代的革新  第四节  元和明初的复古  第五节  明中后期的综合  第六节  明末清初的转折第九章  碑学  第一节  清前期的徘徊、狂狷与探索  第二节  碑学的觉醒  第三节  碑学的发展  第四节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第五节  碑学的成熟第十章  碑帖结合  第一节  沈曾植书法的传统渊源  第二节  沈曾植的书法观点  第三节  沈曾植书法的特征  第四节  沈曾植书法的意义

章节摘录

插图:当时,与甲骨文一起,还有许多古物出土,这吸引了各地的古董商人,他们常到这里来收购古物,然后转销北京、天津等地。这些古董商人也不知甲骨为何物,只是顺便带了些想去试售试售,不料却引起了个别收藏古董的官僚和士人的注意。1899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的价值,开始广为搜求。当时,有人甚至不惜以每字二两银子的高价进行抢购,甲骨片一下子身价百倍,古董商人见有利可图,于是趋之如鹜,四方人士亦怀着不同的目的,奔走挖掘,甲骨片大量出土。1903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把自己所藏的甲骨片汇拓出版,公之于世,题名为《铁云藏龟》。在书的自序里,他第一次明确指出:甲骨片上所刻的文字是“殷代人的刀笔文字”。这种刀笔文字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因为它是契刻的,出于殷墟,所以有人把它叫做殷墟书契,简称殷契。也有人从书写内容上考虑,认为它是殷人的占卜遗物,所以把它称为殷代贞步卜文字。然而,它最通行的名称是甲骨文,这是就书契材料而言的,所谓甲是指乌龟的背甲和腹甲,以腹甲为主;所谓骨是指牛、猪、鹿、人的骨头,其中大量的是牛的肩胛骨。

编辑推荐

《中国书法史》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书法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一本书,一部中国书法史,只是后面介绍沈曾植的部分似乎太长了!
  •   对了解中国书法演化过程很有用的书
  •   一本非常好的书法书
  •   通熟易懂,对书法有兴趣的同志们值得一看。
  •   朋友是学书法的,让我买过不少这类书!都挺满意的!
  •   很多图,按书体种类介绍的。不错
  •   内容详实全面,印刷正版。
  •   书质量很好 内容页很不错
  •   书品质不错,内容更没的说!
  •   不错的书,找了好多店都没买到
  •   大概与沃老师历史专业出身有关吧,分析深入,有理。
  •   每一部分写的都很好!~
  •   相见恨晚的好书,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   速度快,书也不错,是我想要的
  •   书法,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此书将中国书法历史和人物一一道来,让人深受启发。书法,我的最爱,书法,我的梦乡。我心向之,我手习之!
  •   本是很好的书法书,结果发来时封皮有磨损。
  •   书皮很不耐脏,而且极易掉页,但在图书馆读过后才买的,内容很好哦。
    建议书一入手就包好皮子,钉几根线。
  •   性价比不错,好厚一大本
  •   印刷不是很优质
  •   不过叙述的还不是很详细,初学者看一下挺好。
  •   我买的这本书 把书抖一下 纸全掉了 郁闷................
  •   水浸了,卖,不负责任还
  •   历史这东西,说白了就那么点东西,你出无数本书,讲的都是那些事儿。   书法史最为全面最为细致的,我想不外乎江苏教育出的那一套《中国书法史》,这套书在我看来就是书法界的《追忆似水年华》。     沃兴华这本是朋友推荐的。鉴于我对理论的不敏感,一直是我的弱项,朋友出于好意说这书写的角度不太一样,很新颖。为这句话我才买的。如今细细看来,也没有那么神。开篇毫无意外的是甲骨,然后魏晋,然后明清帖学碑学,还有什么呢。     促使我非要来这里写个评论的有两个地方:    一、“草体”一章。     为了能更准确的说明,我特意把书翻到了这一章,发现这标题后面我在当时读的时候加了两个字:“极乱”。   分书发展这一个环节在书法史上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由于是多方面,多国,多字体同时发展,因此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线索,这一点没有办法,历史原因,作者组织不好有情可原,但是我觉得非常不能够原谅的是他用了“草体”这一名词作为了本章的标题。   在本书中,作者这样解释“草体”一词:  -“草体字的本质就是正体字的快写”;  -“汉以后,草体开始包括隶书和章草两大部分。”;  -“草书与草体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尽相同的概念。草体相对正体而言,是...正体字的潦草快写??人们习惯上把草体分为行书和草书两大类。草体是种概念,行书和草书为属概念,草书只是草体种比较简约便易的部分。”   以下是其他参考资料对“草体”的解释  1、百度百科:   1)草书。   《法书要录》卷一引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 河东 卫觊 ,字 伯儒 , 魏 尚书仆射,善草及古文,略尽其玅,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   2)指拼音文字的手写体。  2、新华词典:   1)草书   2)指拼音文字的手写体  3、维基百科上没有“草体”一词的解释,搜索该词,直接定义到“草书”。     由此可以看出,“草体”一词只在书法领域内有严格区分,但是大众对这个词的认识多数是等同于“草书”的。   因此我认为,作者在这里用“草体”是一个失误。作为对书法有了解的人,或许仔细区分,还是可以认识到“草体”与“草书”的区别,但是毕竟我们平时不这么称呼这类书体,章草就是章草,分书就是分书,便是在书法范围内,也不是一个常用的词,人很容易就被误导,再加上魏晋这个时期本身就是草书这一字体逐渐形成的时期,在这里用“草体”一词人们无疑会想到是“草书”。   一个有误导倾向的词在加上一段混乱的历史时期,这一章节就显得更加的混乱。   另一方面,看书法史(尤其是像这本这样的书法史)的人也有非书法专业的,他们想通过这本书了解书法,那么对于门外汉来讲,很容易想象到他们在看到这一章时的迷茫。明明标题是“草体”,可是通篇看下来没看到一个草书作品。    二、黄庭坚与黄山谷     我当然知道这是一个人。   令我感到叹为观止的是本书在“帖学”一章中讲到宋代对前人书法的革新时,用了“黄山谷”一词。对“苏、黄、米”的解释是“苏轼、黄山谷、米南宫”。从人名角度讲,完全正确,但是对于已经习惯了“黄庭坚、米芾”的叫法的人,无疑是一个颠覆。如果用名,请统一全部用名,用字就全部用字,用号就全部用号,这样太混乱。那我是不是以后写到北宋这一块的时候也可以说,“米襄阳,名芾”。何必呢。   如果一开始就用黄庭坚,那大叔我麻烦你坚持到底;不要一会儿黄庭坚一会儿黄山谷,更甚的是您在通篇就没有交代“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写书最起码的宗旨就是不只有你自己能看懂。特别是历史的东西,加入自己主观的一些观点完全可以,但是我想,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那些没有这些背景知识的读者呢。   如果有人告诉我,能看书法史的人,没人不知道黄山谷就是黄庭坚。那好,那我打住。   阅读更多 ›
  •   这书定价太高,价位定在30元以内能够接受。要照这样下去,这书一定卖不了。
  •   可以买 讲的很全。比七卷本方便
  •   非常好的书法历史书籍,正在拜读!
  •   很厚的一本书啊,质量不错,绝对正版。我想作为书法初学者,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