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鉴赏与收藏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湖南美术  作者:沈泓  页数:205  

前言

奇石的鉴赏与收藏自古有之,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对此,古代典籍有大量记载。《南齐书·文惠太子传》有“多聚异石,妙极山水”一说。《山海经》记载:“独山其下多美石。”唐代郑惟忠《古石赋》称:“博望侯周游天下,历览山川,寻长河于异域,得美石而献汉武帝。”宋代奇石鉴赏家和收藏家苏东坡在其《怪石供》中描写道:“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并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随着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奇石博览会和展销会,奇石收藏热潮中的藏家人数不断增加,奇石收藏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和收藏者关注。几乎人人都知道奇石作为收藏品可审美玩赏,亦可保值增值,但笔者发现,还有很多人跃跃欲试,却不得入门途径。奇石之所以成为当今最热门的大众收藏品之一,笔者观察思考,原因有四:一、奇石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奇石文化渊源悠久,且看看北京故宫的“诸葛拜北斗”、“堆秀”,中山公园的“青莲朵”、“青云片”,颐和园的“青芝岫”,北海公园的“昆仑石”,恭王府的“独乐峰’’,先农坛的“撷翠峰”……每一块名石,都有一段故事,多种说法。而古今文化名人收藏奇石的佳话,更为奇石收藏增添了文化色彩。二、奇石是大自然之珍,亦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天人合一的媒介。现代人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商业竞争社会,渴望心灵有一片宁静安详,奇石收藏鉴赏不仅带来心灵的纯;争安宁,还是天人合一最简单的方式。而天人合一,正是现代人摆脱精神困境和心灵羁绊的出路。三、奇石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是人人都可以收藏的品种。当今所有的藏品,都因人工的痕迹而增添成本,需要花钱购买,唯有奇石,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河滩江岸、深山海滨,俯首可拾,全凭慧眼。所以奇石是人人都收藏得起的藏品,无论是亿万富豪还是平民百姓,在奇石面前人人平等,机会均等。四、石品就是人品,赏石就是赏人。古人将奇石称为禅石,禅不立文,胜于文,禅追求静观自得,方能体悟,“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这其实也是禅石的境界。收藏奇石者在品石中求悟,悟石其实就是悟自己。彻悟之后,石具有人天贯一的心性,品石者也获得人格的升华。品石赏石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可见,奇石收藏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然而,也正因为可以不花钱收藏,奇石又与其他藏品不同,它是无价的,因无价又无标准,无标准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完全凭自己的喜好、兴趣和眼光觅而藏之。无标准是辩证的,正如万物皆有,无则现矣,同样,万物至无,有则凸显。所以,奇石又是有标准的,正如美人中有四大美人,奇石中有四大名石,四大美人就是大众公认的标准,四大名石也是古人公认的标准。奇石无价,但在奇石市场又是有价的,市场价不一定体现其价值,有人购藏,说明其标价低,无人购买,说明其标价高。市场价又体现了一定的价值判断。奇石的价值判断自古有之,古人讲究瘦、皱、漏、透、丑,今人亦重质、形、纹、色、韵。这十项都是奇石价值判断的标准,达到标准的项目越多,价值越高,需求量也越大,而愈难求之。无价和有价之间,需要知识来衡量,需要素养来品鉴,需要经验来判断。本书就是一本提供藏石知识、品石素养和赏石经验的书,愿它能为奇石收藏爱好者打开一扇门,给您一双新奇的眼睛,带您走进曲径通幽的奇石洞天。

内容概要

  奇石的价值判断自古有之,古人讲究瘦、皱、漏、透、丑,今人亦重质、形、纹、色、韵。这十项都是奇石价值判断的标准,达到标准的项目越多,价值越高,需求量也越大,而愈难求之。无价和有价之间,需要知识来衡量,需要素养来品鉴,需要经验来判断。《奇石鉴赏与收藏》就是一本提供藏石知识、品石素养和赏石经验的书,愿它能为奇石收藏爱好者打开一扇门,给您一双新奇的眼睛,带您走进曲径通幽的奇石洞天。

作者简介

沈泓,湖北江陵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作协会员。在海内外2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万字,5篇报告文学在全国性评奖中获一、二等奖,19家出版社分别出版长篇小说《深圳闲人》、长篇报告文学《沈泓婚恋书系》5部、《寻找逝去的年画丛书》11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6部、《收藏创富丛书》7部、《中国民间收藏智库丛书》4部、《宝石鉴赏与收藏丛书》5部、《新收藏品投资指导丛书》10部等系列丛书和个人专著50多部。著作入选法兰克福等国际书展,被购买版权,在国内也多次再版,出修订版,甚至因热销而被大量盗版。现居深圳。

书籍目录

奇石市场演绎传奇奇石收藏现状描述灵璧石鉴赏与收藏三江石鉴赏与收藏武陵石鉴赏与收藏长江石鉴赏与收藏雨花石鉴赏与收藏三峡石鉴赏与收藏戈壁石鉴赏与收藏黄河石鉴赏与收藏化石鉴赏与收藏菊花石鉴赏与收藏黄蜡石鉴赏与收藏陨石鉴赏与收藏其他石鉴赏与收藏奇石的辨伪奇石的收藏投资方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是研究世界第四纪冰川的开拓者,在我国第四纪冰川发现于江西庐山,水杉的分布与第四纪冰川的分布息息相关。目前收藏界的硅化木收藏,主要集中在新疆和内蒙古地区。新疆地区由于多荒漠戈壁,昼夜温差比较大,且多风沙天气,而硅化术又大多分布在人迹罕至沙漠戈壁深处。当硅化木由于地壳运动作用暴露出地表时,又受到风沙研磨和水冲等发生了一些物理变化,在这种作用下,一些硅化木改变其原有的形态,失去了一些树木特征,有时只能根据其树木纹理来判断。这时经过物理变化的硅化木,一般都能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造型的造型石,由于其硅化、铁化、钙化的程度不同,硬度也各不相同。在硅化木中,硬度越高,光洁度越好,其造型也越简单;反之,造型好,硬度一般低。因此,作为观赏石来说,其存在着质地和造型的矛盾。如果在一块硅化木中,二者相互统一,则其石必美。目前,“质、形、色、纹”的现代赏石观点被许多人接受,同时,人们在欣赏一件奇石作品时,质、色、光泽等首先会引起人们视觉的注意。

后记

笔者《雅石》一书2006年出版后。意外热销,多次再版,被大量盗版(打着某大学出版招牌出版的可知的盗版书印数5000册),全国各地出现正版和盗版同时销售争抢读者的混乱状况。《雅石》一书引起海峡两岸藏石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台湾购买版权出版了繁体字版。为东南亚地区华人圈藏石热再次兴起推波助澜。很多购买《雅石》一书的读者联系笔者,要求出版续集,于是就有了这本《奇石鉴赏与收藏》。尽管雅石奇石同为观赏石,一石两名,并无差异。但这是两本内容完全不同的书。《雅石》一书主要讲述奇石的历史源流、文化渊源、审美价值、艺术价值、鉴赏标准等文化艺术内涵;而《奇石》是书。则主要介绍各种具体石品的收藏鉴赏。前者宏观,后者微观;前者侧重精神,后者侧重实物;前者讲究文雅。后者追求实用;前者传播理念,后者倾向感性。笔者根据多年收藏奇石的经验,从奇石市场的观察考察开始,走向青山长河、荒漠戈壁。对不同地域的奇石分别描述,对一些古今名石有选择地进行详细介绍。如灵璧一石天下奇,中华一绝雨花石。云根妙蕴入化石,赏陨石,三峡石和三江石,长江石和黄河石,菊花石和九龙璧等。其中每一种石,都可以写一本书《笔者已在进行)。本书对这诸多奇石的产地、特点和收藏知识一一道来,提供具体的收藏指导。试图做到让读者一书在手,仿佛怀揣一张武侠小说中的藏宝图,可“带着宝圈觅奇石”。本书除了评述古今斑斓多彩的名石,还从藏家的角度,侧重介绍奇石的收藏鉴赏知识,进行文化源流探幽。对奇石的辨伪、奇石的收藏方法。也作了一些指南性的分析和介绍。感谢一批藏石家为本书提供的奇石藏品图。他们是江西大余客家特色产业网的王字明、郭文福、吴忠勇、浙江省江山市天赐神韵奇石轩的朱雄飞、广州华石馆馆主陈日、四川泸州的彭祖国、四川泸州的李正综等,他们对奇石文化的探求富有知性,他们对奇石收藏的痴迷令人感动。如朱雄飞说:奇石收藏是天人合一中人与自然和谐。是中华文化中一种很高的境界。自然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可是在文人墨客笔下,却是一层层的。细观历代文人的性灵寄托,他们先是寄情于山水,后是欢娱于田园,最后则把目光凝聚于奇石。我往往奇怪,为什么这些文人墨客,达官商贾,最后会选择奇石作为他们性灵的落脚点呢?“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潇洒做顽仙。”这首假托曹雪芹的清人诗作,很好地概括了奇石所具有的性灵,它是自然的造化,在它的千姿百态之中,既有奇峰突起,又有开阔放达;既有宁静致远,又有吐纳包容。它们是有性灵的,它们的性灵包容一切。石不能言,但当你迈入奇石博物馆那长长的走廊中,你能感到那块块奇石的灵动,你能听到奇石那性灵的语言。当你阅看无数千姿百态时。你能聆听到老庄的清静自然之声。汉赋辅陈的黄钟大吕,魏晋的玄远幽言,二谢的山水田园鸣唱,王摩诘的清泉流水叮当,李白的飘逸雄奇狂语,杜甫的沉郁顿挫痛说,苏东坡高歌的大江东去。陆游低吟的小巷朝雨,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的凄凄惨惨威戚。当然还有很多很多。人类的语言有穷尽。大自然所造化的奇石形态则无穷尽。此书就是在这样一批痴迷的奇石收藏家激励下写作的。对于传播奇石文化,弘扬收藏文化,提高读者欣赏水平和艺术鉴赏力,乃至提升文化品位,都尝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同时,该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实用性,主要针对奇石收藏者、奇石爱好者、艺术工作者、画家、教师、大中学生、设计师、传统文化爱好者,以及各行各业的收藏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相信读者阅读此书会有所收获。即使对收藏不感兴趣的人。或许也能从阅读奇石中获得某种感悟——奇石凝聚天地精华,汇集山川秀美,凝结中国古典哲学智慧: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无欲无求,无为而无不为;“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作者欢迎同好交流,欢迎读者批评指正。沈泓2009年7月18日于深圳

编辑推荐

《奇石鉴赏与收藏》:奇石的鉴赏与收藏自古有之,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对此,古代典籍有大量记载。《南齐书:文惠太子传》有“多聚异石,妙极山水”一说。《山海经》记载:“独山其下多美石。”唐代郑惟忠《古石赋》称:“博望侯习游天下,历览山川,寻长河于异域,得美石雨献汉武帝。”宋代奇石鉴赏家和收藏家苏东坡在其《怪石供》中描写道:“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并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奇石鉴赏与收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对收藏奇石很帮助的书,有一定的价值。
  •   用来送给关心这个话题的朋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