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R·P·费曼  页数:238  字数:165000  译者:李绍明,李超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因为已经有《“别逗了,费曼先生!”》问世在先,所以这里要解释几句。    首先,虽然本书的主旨一仍旧贯,说的仍然是“一个怪人的种种冒险”,可是,这里所述的冒险经历与前书不同:有的轻松,有的悲情,可是,大多数时间里,费曼先生无意玩闹——虽然往往也很难说。    其次,这本书里所讲的故事,比起“别逗了”讲的那些,彼此的联系更其松散。那本书里的故事系以年月,排成一部流水帐,貌似有些条理。(结果有的读者把“别逗了”当成是费曼的自传。)我的动机很简单:自从听到最初的费曼故事,我就有了强大的欲望要跟别人分享。    最后,这里的故事大多数不像从前那样,罗里罗嗦凑满差不多长的篇幅。关于这一方面,我要简单地说明如下。    第一编,“怪人”,开头写的是那些对费曼影响最大,终于造成了费曼个性的人们:他的父亲摩尔,还有他的第一位爱妻阿莲。第一个故事是根据BBC的一个节目改写的,那篇故事叫做“发现的乐趣”,制作人是克利斯多佛·萨克斯。阿莲的故事——本书的书名即来自这个故事——要费曼讲述那是痛苦的。有过六个不同的故事。这次的故事是历时十年把那六个故事拼装起来的。终于拼装完成的时候,费曼特别喜欢它,很愿意跟别人分享。    第一编里的其他故事,虽然总的来说调子轻松,可我还是认真的把它们收进本书,因为不可能再出一本“别逗了”。费曼特别引为自豪的是那篇“就像数一、二、三……那么简单”。有时候他曾打算把它写成一篇心理学论文。此编最后一章收入的通信,是蒙了格温妮丝·费曼,弗里曼·代森和亨利·贝蒂所惠,在此要表示感谢的。    第二编,“费曼先生在华盛顿”,不幸成了费曼的最后一次冒险。这个故事特别长,因为故事的内容还没有过时。(较短的版本已见《工程与科学》和《今日物理学》两杂志。)这篇故事没有发表的更早,是因为费曼在罗杰斯委员会服务以来又作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大手术,外加放疗、过高热疗和别的治疗。    费曼与癌症长达十年的战斗于1988年2月15日结束了。那是他在加州理工学院讲完课之后两星期的事。我决定收入他一篇最雄辩、最引人入胜的讲演作为本书的尾声,演讲的题目是“科学的价值”。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编 怪  人  科学家是怎样做成的  “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  就像数一、二、三……那么简单  上进  旅馆城  赫尔曼到底是谁?  费曼,歧视女性的猪!  信不信? 我刚跟他握过手!  通信  照片与素描第二编 费曼先生在华盛顿:调查“挑战者”号失事原因  引子  自杀  冷的事实  注意六点!  探子  神奇的数字  附件之争  第十条建议  会见媒体  事后的思索  附录F:航天飞机可靠性之我见尾声小序科学的价值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科学家是怎样做成的    我有个朋友是个画家。他有时候持一种观点我不能同意。他会拿起一朵花,说:“看,这花儿多美,”这我同意。可是他接着说,“我,一个画家,能看到一朵花儿有多美,可是你,一个科学家,什么都来分析一番,就把它弄得索然无味了。”我以为他有点头脑不清。    首先,他所看到的美别人也看得见,我相信我也一样。尽管我的审美眼光可能没有他那么精致,一朵花儿的美我还是能够欣赏的。可是,与此同时,我从一朵花儿所看到的,要比他多得多。我能想象到其中的细胞,那些细胞也有一种美。不光在厘米的尺度上有美;在更小的尺度上也有美。    细胞中有复杂的作用和过程。花儿的颜色是进化而来,吸引昆虫为其传播花粉的:这件事很有意思;这意味着昆虫能看到那些颜色。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我们的美感,也存在于较为低等的生命形式吗?许许多多有兴味的问题来自科学知识,而这些兴味只会增加一朵花所引起的兴奋、神秘感和敬畏之心。科学知识只会增加点什么。我不明白何以会减少什么。    对于科学,我一向是很专一的。年轻的时候,几乎倾了全部心力在它上面。那些年月里,我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去学习所谓的人文学科。大学里开的文科必修课,我也是能逃就逃。只是到了后来,年事渐长,也有了一些余闲,我的兴趣才扩展了些。我学了绘画,也读了点书,可我仍然是个相当专门的人,所知不多。心力是有限的,只能把它用在某一特定的方面。    没等我出生,父亲就跟母亲说:“生个儿子,将来就是个科学家。”’我还是个小男生的时候,放在高脚童椅里只有一点点,父亲拿来许多铺浴室用的小瓷砖,各种颜色的都有。我两个一块儿玩。父亲把小瓷砖在我的高脚椅上一块块竖起来,摆成多米诺骨牌的样子,我推动一头,它们就全倒下。    玩了一会儿,我就下手和父亲一块儿排。很快,我们就玩起了更加复杂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如此这般。母亲看见了说:“才多大的孩子呀,别难为他了。他要摆块蓝的,就让他摆块蓝的好了。”    可我父亲说:“不。我要叫他看到什么是排列,排列是多么有趣。我在教他基础数学呢。”就这样,他很早就开始告诉我这个世界如何如何,多么有趣。    我家有一部大英百科全书。我小时候,他常常把我放在他膝上,给我读里边的条目。我们读到比如说有关恐龙的条目。条目里谈到霸王龙,会说:“这种恐龙高25英尺,头宽6英尺。”    这时父亲会停下来,说:“那,咱来看看这什么意思。这就是说,假如它站在咱们院子里,它的头能够到咱家的窗户,到这儿。”(我们那时在二楼。)“可是,它钻不到屋里来:它的大脑袋比窗户还宽哪。”不管读什么,他都要给我翻译一通,尽量让那东西有点现实感。    想想竟有这么大个头儿的庞然大物,真的是很兴奋,很好玩——而且它们全都灭绝了,还没人知道为什么。我倒不是害怕,于是有一天会出来那么一匹,从我家的窗户扎进头来。但我跟父亲学会了翻译:不管读到什么,我都尽力弄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说的啥,有什么意义。    我和父亲常去凯茨基尔山区,那是纽约的城里人消夏的地方。做父亲的都到城里上班,周末才返回山中。周末,父亲带我到树林里散步,那时候,他会给我讲一些树林里正在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别人家的妈妈见了,以为那样很好,以为父亲们都应该带着孩子散步。于是她们就去做丈夫的工作,可是没有什么效果。她们便央求我父亲带上所有的孩子。我父亲没答应,因为他和我有种特别的关系。结果是,别人家的父亲们只好各自带自己的孩子去散步了。    周末过去了,父亲们都回城里做事去。孩子们聚在一起在地里玩。一个小朋友问我:“看见那只鸟了吗?那是什么鸟?”    我说:“我一点都不知道它叫什么。”    他说:“那是只红颔鸫。你爸爸啥也没教你!”    正好相反。我爸爸教了。他教过我:“看见那只鸟了吗?”他说,“那是只斯氏鸣禽。”(我知道,到底叫什么,他也不知道。)“好罢,意大利语叫做查图拉皮梯达。葡萄牙语叫彭塔皮达。中国人叫它成龙达,而日本语里,它叫做卡塔诺特柯达。你可以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叫出那鸟的名字,可是到头来,关于那只鸟你还是一无所知。你仅仅是知道世界上不同的人怎样称呼那只鸟罢了。所以,咱们来仔细看看那只鸟在做什么吧——这才是重要的。”(于是,我很早就学会了,什么是知道一件事情的名称,什么叫懂得那件事。)    他说:“比如,你瞧:这只鸟一直在啄弄它的羽毛。看见了吗?它一边遛来遛去,一边还在啄弄羽毛。”    “看见了。”    他说:“依你看,为什么鸟类要梳理羽毛呢?"    我说:“唔,大概它们飞行时弄乱了羽毛,所以要理理整齐?”    “好嘞,”他说,“那样的话,刚飞完时,它们就要很勤快地梳理,而过一会儿以后,就该缓下来了。知道我的意思了?”    “知道。”    他说:“那么,咱来看看,是不是刚降落的时候啄弄得多些。”    这不难看出:那些落地以后遛了一会儿的鸟,跟那些刚刚降落的鸟,梳理羽毛的行为差不很多。于是我说:“得,我想不出来。那您说,鸟儿为什么要梳理羽毛?”    “因为虱子在困扰它们,”父亲说。“鸟的羽毛上会掉下一些蛋白质片片儿。虱子就吃这些片片儿。”    他继续说道:“虱子腿上沾有蜡质,而有些螨类就以此为生。螨类不能完全消化那些蜡质,就从后窍排出糖一样的物质,而有些细菌又以此为生。”    最后他说:“所以你瞧,哪儿有食物,哪儿就会有某种生物以之为生。”    现在我知道,不一定非得有虱子,虱子腿上也未必有螨。父亲的故事或许在细节上是错的,但原则上却是正    又有一回,是我长大一些的时候。他采下一片树叶。叶子上有块坏死的疵,通常我们是不大在意这些东西的。那是一条C形的弧线,从叶子的中线开始,弯向边缘。    “瞧这条枯黄的线,”他说,“起头儿细细的,越往边上越粗了。这是什么呢?这是一头蝇,一头黄眼睛、绿翅膀的青蝇,飞来产下一枚卵。卵孵化,成了毛毛虫一样的小蛆,蛆吃树叶——就在这儿吃一辈子,哪也不去。它一路吃,一路便留下坏死的组织。小蛆边吃边长大,这条线也就越来越宽,吃到叶边,它也长够个头了,就又变成一头蝇,黄眼睛,绿翅膀,嗡的一声飞走,飞到另一片叶子上,再产卵。”    这次也是,我知道,这些细节未必都对,说不定还是只甲虫呢,可是父亲想要说明的那个意思却是生命现象中顶有趣的部分:整件事情就是繁殖。不管过程多么复杂,要点却只是:再来一遍!    生来只有这一个父亲,所以当时我并没以为他多了不起。他是怎么学到的那些深刻的科学原理,怎么爱上的科学,科学背后是些什么,为什么科学值得做?我从没有当真问过他,因为我想当然地以为,那些事做父亲的都该知道。    父亲培养了我留意观察的习惯。一天,我在玩马车玩具。车斗里有个球。拉车时,我注意到球的运动方式。我找到父亲,说:“嘿,爸爸,我注意到一件事。我一拉车,球滚到车后边。走一会儿突然停下,球又滚到车前边。这是为什么?”    “那个嘛,没人知道,”他说,“总的原理是,运动的物体趋于运动,静止的物体趋于静止,除非你用力推它。这种趋向叫做惯性,可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你看,这便是很深入的理解。他不只是告诉我那叫什么。    他接着说道:“从边上看,开始拉动的时候,车动了,而球往后滚,位置好像没动。实际上,球在滚动的时候,是车板摩擦着球。由于这个摩擦,球相对于地面还是往前走了一点。它并没有往后走。”    我跑回去,把球放到小车上,从边上观察。父亲说的没错。开始拉车的时候,相对于人行道,球果然是往前挪了一点。    我父亲就是这样教我的,用那样的一些例子和讨论。没有压力,只有兴味盎然的讨论。这种教育成了我一生的动机,使我对所有的科学感到兴趣。我只不过碰巧在物理学上做得更好些而已。    人小时候,你给他一个极好的东西,他就会永远向往那个东西。我就是这样迷上了科学。我像个小孩子一样,永远期待着要去发现的奇妙,尽管不是每次都能得到。    说话间,我的表哥,他比我大三岁,上中学了。他学代数很困难,要给他请补习教师。我得到允许,老师教他代数的时候,我可以坐在角落里看。我听表哥在念叨z,就问他:“在费什么劲呢?”    “我在求x的解,比如在2x+7=15里面。”    我说:“你是说4吗?”    “对,可那是用算术得出来的。你得用代数。”    幸好我学过代数,不是上学学来的,而是从阁楼上找到姑妈的一本旧课本,明白了整个事情就是求出彤是多少,怎么得到的甭管它。对我来说,无所谓用算术法还是用代数法。代数法就是运用一系列规则,只要闭着眼睛瞎套,总会得出答案:“两边同时减7;两边除以z的因数”,如此等等——是一连串步骤,不用问为什么,只要一步步做来,就能得出答案。发明这些规则,就是为了叫那些小孩子都能学会,考及格。可是我表哥一直没能领会代数的诀窍。    本地图书馆有套数学书,第一本是《实用算术学》,然后是《实用代数学》,还有《实用三角学》。我从这些书里学了三角学,可是很快又忘了,因为没怎么学透。快13岁的时候,馆里又要进《实用微积分》了。这时候,我已经从百科全书里知道,微积分是一门重要而有趣的学问,我想我应该学学它。    终于在图书馆看到那本微积分的时候,我非常兴奋。我跟管理员说我要办借阅手续,她看了看我,说:“你这小家伙,借这本书干吗?”    我一生没有几次这么尴尬过,就撒了谎,说是我父亲要借。    我把书带回家,学开了微积分。我觉得这东西还算是简单明了。我父亲也凑着看那书,可是越看越糊涂。他总不能明白微积分,于是我就给他讲。我从来没想到父亲的能力也有限,所以还相当难过了一阵子。我第一次意识到,在某些方面,我已经学得比他多了。P12-18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有着永不餍足的冒险渴望,他讲故事的能力罕见其匹。《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是续出的费曼传奇,笔录者L·莱顿是他的好友,也是和他一块打鼓的伙伴。书里的故事有的轻松幽默,有的凄婉动人。在这些故事里,我们见到了费曼的第一位妻子阿莲,看到她身在垂死的病榻上,如何让身在洛斯阿拉莫斯做着原子弹的费曼领教了爱之永恒的秘密。我们也看到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费曼如何参与事故调查。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似乎亲眼见到,费曼用一个小小的试验,就让事故真相大白:把一个橡皮圈扔到冰水杯子里,再拿出来的时候,橡皮圈变形了。                    从头到尾,回荡着费曼野性、直率的声音。——詹姆斯·格雷克,《纽约时报·书评》

编辑推荐

《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里的故事有的轻松幽默,有的凄婉动人。在这些故事里,我们见到了费曼的第一位妻子阿莲,看到她身在垂死的病榻上,如何让身在洛斯阿拉莫斯做着原子弹的费曼领教了爱之永恒秘密。我们也看到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费曼如何参与事故调查。我们似乎亲眼见到,费曼用一个小小的试验,就让事故真相大白:把—个橡皮圈扔至冰水杯子里,再拿出来的时候,橡皮圈变形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1条)

 
 

  •   对人生的态度很有趣 他和妻子阿莲的故事很感人 很想看别逗了 费曼先生
  •   之前买了一直没有写评论,关于费曼的传说很多。
    但不变的是不管是看他的物理学讲义还是这本看似朴实无华的书,都能收到很大的启迪。
  •   费曼的书都喜欢
  •   费曼我的偶像,很喜欢他
  •   伟人的小故事,大科学家的行动。
  •   展示了一个科学家真正的生活和思考方式,轻松而深刻。
  •   思想强大的人,书也很强大
  •   伟大的科学家总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给孩子攒书,希望他将来能读到。
  •   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对每个人的成长非常大,所以我们很难去改变环境,所以很多人选择改变了自己,放弃了自己原来的道路,所以不在乎别人的想法,不在乎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非常值得看的一本书。
  •   书质量,内容都好,到货也快!
  •   本书质量好,有指导意义
  •   很幽默风趣,值得一读
  •   是我喜欢的科学家。
  •   难得的吸引孩子的书
  •   价格很便宜,是正品
  •   非常好的一片文章~
  •   另外一本“别闹了,费曼先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出
  •   费恩曼是个传奇!
  •   我就是太在意 他人的眼光
  •   译文生动形象,有的语言虽然通俗,但于通俗中方见大家风范。潇洒飘逸,放荡不羁的科学家形象呼之欲出。
  •   推荐《发现的乐趣》,同样是走近费曼系列。另外觉得当当的服务不错。
  •   书和原来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主要是写作者的一些经历。不具有代表性,我认为一本好书之所以好是因为书教会读者一些正确的思维与知识的应用。而本书更多的是经历的叙述,作用不是很大。
  •   什么书啊这是
  •   读过台湾版的《别闹了 ,费曼先生》,精彩极了。很期待这本《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不过可能是由于翻译的原因,我感觉后者比前者有所逊色。
  •   生活中,总会在乎别人的眼光,做事前会想别人怎么想。而看过费曼的这本书,才明白干嘛在乎呢,我就是我,活出真我,灿烂人生,肆意生活!
  •   第一是翻译的问题。很多物理和数学有关的内容没有翻译得很到位,既没体现专业性,也没体现笑点。叫人看了摸不着头脑。对比一下《别闹了费曼先生》就很明显。《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组也比这好啊。这个翻译只能打7分吧。第二是书籍印刷的问题。纸张摸起来并不薄,但不少页面的字仍会透到背面。书中有很多注释,有些是原注,有些是译注,但加注的内容和注释的符号没有对应起来,有些地方有星号而页脚没有解释,有些地方页脚有解释却不知道说的是正文哪里。明显是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失误。在调查航天飞机事故一节,甚至前后放了两幅一模一样的图。。。对比书中所描写的费曼先生在专业上的严谨求实,简直就是一个讽刺。尽管如此,费曼先生其人其事,都值得人们去了解。但是,这么好的内容,出版形式也应该对得起它啊!!!
  •   这本书还是很好看的,虽然没《别闹了,费曼先生》那么有趣。喜欢费曼的必读之书
  •   挺好的,比起另外一本费曼传更具有可读性
  •   书本身就不评论了包装挺好的,之前在某东,某当买书的时候,经常就给我包个塑料袋寄过来了,让人很窝火,亚马逊还是一直都是纸箱,挺好的价格也比他们便宜一些,会一直在这里买下去
  •   不错,挺有趣的。是接《费曼先生,别闹的》之后的。
  •   想买别闹了费曼先生但没有艾。。。
  •   本书基本以叙述为主,讲述主人公的生平一些经历和看法
  •   老师推荐看的书,不好看,买了亏大了
  •   书是看推荐里买的,挺不错的,货到的也快,很满意
  •   喜欢费曼,说以见了费曼的书就想买,这本书有助于了解真实的费曼!
  •   第一次买费曼的书 作为一个文科生感觉物理的世界很奇妙 这本书趣味性很强 不乏味 值得一读
  •   在豆瓣上看到评价蛮高就买了其实看得话 真的4个小时就能看完说实话真的没有书名值得看的部分 反正很失望就对了
  •   感觉没有《别逗了,费曼先生》那么有趣,总体还不错
  •   这本书评价一直很高
  •   很好玩的一个人
  •   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
  •     纵观全书,多个地方体现了费曼独特的一面:
      1,“就像数一、二、三。。。那么简单”:
      从这里费曼对于言论中的观点,都有芝芝不倦的追求和探索欲,对于不确定的想法会相当执着而且天真的去探索,这与他父亲从小对他的培养和指导关系很大,很多问题都是给他阐明缘由而不只是结论。
      
      2,“费曼,歧视女性的猪”:
      从这篇文章中费曼与抗议者的对话可以看出,费曼不仅有相当强的逻辑能力,而且兼具幽默:
      
      “很抱歉我短短的回信让诸位无谓的跑到这儿来。按照诸位的说法,我们之间有过言差语错。那么,为这些鸡毛蒜皮的言语差错,何必大动干戈呢?如果当真有意关注女性在物理学上的地位,有的是更加严肃的场合,比如,可以写一本教科书嘛。但是,诸位此来也许是好事,因为妇女在物理学方面的确收到一些偏见和歧视,今天诸位到来,正好提醒了我们大家,确实存在困难,需要救助”
      
      这里可以看到,费曼的逻辑,先描述问题,然后说明看法“何必大动干戈?”,之后再表达他们此来也并非坏事。既表明自己立场,又让他们有台阶下,表明自己也对女性的困难有关注。
      
      此外,这一段又显得费曼颇具幽默:
      
      发言结束后,几个抗议者凑过来,非要我说道说道那个女车手的故事。“为什么非得是女车手?你就是要暗示,我们女性开车都不行。”
      “但是,哪位女士可是叫警察出了丑啊,”我说。“你们干嘛不关心关心那位警察呢?”
      “你指望警察们去关心吧!”有个抗议者说,“他们都是蠢猪!”
      “可是你们应该关心,”我说。“我还忘了说了,故事中的警察是个女的。”
      
      估计那帮抗议者更灰溜溜的跑了。
      
      3,第二篇 费曼先生在华盛顿:调查“挑战者”号失事原因
      这一篇是个人觉得这本书最亮的地方,去JPL实验室快速吸收航天飞机的技术细节,与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大量提问获取信息和整理思路;看《可行性分析报告》发现逻辑不严谨,从而查出O型环在低温下失效;与库提娜将军交流知道“注意六点钟方向”;与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交流发现管理问题;与调查委员会人员周旋,坚持原则;天真的与新闻界人士交流以及调查后的思索,发现调查中的各种复杂人际关系以及圈子不一导致的交流不畅。
      
      从这看到费曼对生活的独特体会方式、对行政作风的不解、对待新闻界人士的坦诚、以及作为学者对技术、科学严谨的追求和生活中天真的作风。
  •     之前看了《别闹了,费曼先生》,觉得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生活里是这么的活泼闹腾,连跟女孩儿搭讪的过程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有那些骗人的小伎俩,这一切的行为,好笑又实在佩服,觉得这个人即正常又不正常,他没有那些刻板的生活习惯,对生活的热情让你也受到感染。接着再看《你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虽然其中有些事件跟前本书有些交叉,但是总的说来,前本书大概重点体现生活中的费曼,那么后面这本书就是体现工作中的费曼。他对物理学的热情,对科学态度的坚持,对客观事实的追求,都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尤其是在书的最后他所说的那些对科学的正直品格的坚持和宣扬,让正在研究路上摸索的自己有很大触动。为了让文章漂亮一点,就修改试验数据的例子在四周频频发生,各种伪造让人心生气馁,无论是名利驱使抑或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科学信念的毁坏触目惊心。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费曼一样,但是至少在心中坚持这份信念,也许能让这条道路更干净通达。
  •      在初看到书名与作者名的时候,大大的思忖了下:作者是我知道的费曼物理学讲义的那个人?所以,特地百度百科了下,果不其然,他就是他。
      
       作为当年必修物理学的学生,费曼的名号早已是如雷贯耳。但我还是在上班的间隙里,细细的阅读了有关他的物理学外的介绍,在看到别人说“他是用近荒诞的语言,掩饰他失去艾丽安的心痛”“他在抑郁的时候,也看上去比别人兴高采烈”时,我的眼泪都忍不住要往下流,我能深深的体会那种失去亲人却呆滞下来的情愫,也能理解他在橱窗前看到很适合艾丽安的那件女士连衣裙时那种泪如泉涌。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他的傲视世俗,也看到他好奇又勇敢自信的追求答案的模样。我喜欢这样的男孩子,聪明,懂得东西多,还很好玩。让我不禁想起我高中最后一年那帮人来,朦朦胧胧中,我遇到了目前生命中最有意思的人们。
      
       我虽然有时候也很不顾别人的看法,但我没有他的自信和聪慧,我永远也无法正儿八经的说出“他们想象不到我在XX方面脑袋转的有多快”之类的句子。所以,我像他,又不像他。哈哈。
  •     Page 203
      还有件事——关于温度对O-环密封圈性能的影响,我也到后来才明白过来。当时,库提那打电话告诉我,“早上我修理汽车喷油器,想起个问题,温度会不会影响密封圈的性能?” 现在我知道,NASA 的一个宇航员向他提起密封圈有问题,在低温下会失去弹性。但库提那为难的是用什么办法既能把这重要情况揭露出来,又不提及那位宇航员的名字,因为他还要继续在NASA 工作很久,这才是他修车时真正在想的问题!库提那巧妙地让我这书呆子注意到密封圈,而且追踪下去。他的计划如愿以偿。
      (Note 在做很多决策和选择的时候,不仅仅想到问题是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更不能忽略做每一个决策对他人的影响。如何站在他人位置上,探求他人的需求,体悟他人的想法,权衡微妙的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需要多学习的事情。当然,聪明的人会知道怎么“利用”其他人来巧妙的解决问题。)
  •     你是高高在上赫赫有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你是巴西桑巴乐团热情似火的鼓手,你是沉迷于色彩素面朝天的画家。可是最最重要的,你是一个快乐的天才。
      
      都说痛苦的是人,快乐的是猪,可是你却把这两者,那么完美的结合了起来:做了一个快的人。你快乐,却并不是白痴般一无所知,没心没肺鸵鸟式的快乐。你明白有得必有失,所以你那么决然的拒绝了芝加哥大学的高新诱惑;你在兵役体检时跟心理医生玩笑般的闹情绪之后,聪明的用一封信得到了缓役的结果;你在巴西演讲时公然批评教科书,挑战权威,就像你说的,你看到了自以为是的外交部人看不到的“真相”,你也是懂得人情世故的吧,只不过你更加明白难得糊涂的真谛,所以即使在酒吧无数次的被骗买单,知道真相之后也只是淡然一笑。你像个逍遥天际的快乐神仙,一切了然于心。
      
      你说你喜欢“弄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回事”,那么你一定也看到了这个世界丑陋荒唐,不公正的一面吧。可是即使这样,你依然选择快乐的活着,直面那些阴霾灰暗,承认瑕疵接受瑕疵并和它们和睦的相处下去,因为那些坏的不好的东西,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正如七种不同的颜色组合成了明媚的阳光。
      
      你什么都明白,但是不说,像大海般将一切美的丑的东西融入怀中,偷偷的混匀降解掉,然后依旧自顾自的蔚蓝。这是多么高明深刻的处事哲学,费曼先生,有没有人告诉过你,你有成为一名哲学家的潜质?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像你这么淘气的科学家。能不能告诉我,你是如何能够,如此纤尘不染的呵护一颗童心?
      
      你在麻省理工偷了舍友的门又假装承认,其实你早就料到他们是不会把你的话当真的吧,你这个聪明的骗子,根本没有人能够猜测得到,你的脑袋瓜子里,究竟在预谋着些什么。
      
      你看到猎狗能够分辨气味,于是不服气的要跟猎狗一决高下,结果竟然让你摸索出吸附于物体上的,人的特殊气味。这真是个有趣的发现,不过也只有像你这般童心未泯的孩子,才会执着于这种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吧。
      
      你参加曼哈顿计划,在罗莎拉莫斯跟妻子大玩密码游戏,真是害苦了那些审查员们,你又沉迷于开锁,并乐此不疲的利用这小小的技能捉弄你可怜的上司和同事。
      
      噢,费曼先生,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一切事情上都游刃有余吧。可不可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学不会的?
      
      你卖掉你本来不在乎的专利,却固执的要拿到只是说说而已的,形式上的的一块钱。你给高校演讲,订好只签名13次的离谱规定,于是在知道了要第14次之后才能拿到钱时,你宁愿不要钱,也不要再签字了。费曼先生,你真像个孩子,这些小事情上,执着得很可爱。
      
      费曼先生,你知道吗?你有多,难能可贵。如果你快乐,那么请一直下去吧。
      
  •      论书的内容的话,我觉得还是《别闹了》会更精彩和有收获些,但是这本书的题目确实很给人启示。
      
       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
      
       可是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不免地在乎别人的想法和对自己的看法。我想还是因为人是社会动物,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可吧,这样会更靠近大众,心里会更踏实,更有安全感。
      
       但是很多时候,过于在乎别人的想法会给我们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扰,也会影响我们的行动和心情。
      
       同样,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我们也要警惕另一个极端,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想法也是不行的,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有怜悯之心之类。
      
       那么,我们怎样区分中间的界限?什么情况不在乎别人的想法,什么时候又要去考虑?
       这中间其实是个权衡的过程,也是我们做人的智慧,或者是我们不断的生活经验所积累的。
      
       我认为,可以参考的界限之一就是我们的做法是否会伤害别人的利益(广义的利益),是否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如果不会,那么我们完全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
      
       然后,如果会对别人造成伤害,那么我们要分清事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就不多展开了。
      
       还是借用乔布斯的演讲里的一句话,“Don't be trapped by dogma-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     说是好书,是因为在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记叙发现问题的整个流程,翔实而有用,没有空话套话。
      
      前半部分讲了他和他的妻子,他学习很厉害,他妻子很漂亮,看来自古都是才子配佳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妻子去世后他一直没有苦,但是在他经过橱窗里看到妻子曾经穿过的衣服,忍不住痛哭起来,我能体会到当时的场景。
      
      后半部分讲调查航空飞机的时候善于发现问题所在。
      
      1.NASA过于自信,密封圈出现过问题,但是因为飞行美味难题,就忽略掉了。
      
      2.NASA的公文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要自己去做实验。
      
      3.会让作者去调查,但是会用无穷的细节给埋起来,最后有时间再动手脚。
      
      4.四个工程师里,两个最权威的投了反对票,不能简单的说成是一半一半。
      
      5.技术人员谈具体的事情才会话多。
      
      6.上级的批评往下传的时候,但传到某一级的时候不再往下传,是因为他们认为是正确的,而且也不会和上级说,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7.自下而上的设计:以已有的,经过验证的部件为基础。
      
      8.nasa在登月以后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如何处理有功之臣?所以要让世界知道,他们还有更大的任务。
      
      9.如果管理者对下级冷冰冰的态度,有可能是因为他不想让下级给他汇报他不想知道的事情,因为他知道了,再说谎话就不对了。
  •      比如10^(-7),原書都是數字,中文非要譯成『十的負七次方』這種拗口又複雜的話,是怕讀者看不懂數字,還是要湊字數賺翻譯費呢。
       再比如P175『韋布,是一個數學上用來作圖的東西』,可是原書明明是說可以在圖表上形成一定形狀的數學分佈。
       還有『附錄:航天飛機安全性之我見』更是大段大段根本不翻譯。是認為普通讀者對科學報告不感興趣,還是沒有能力翻譯啊。
  •     看开篇《科学家是怎样做成的》本来是想给5星的,结果后半部分的关于“挑战者”号部分内容有点拖沓,尽管从中也感受到费曼的严谨挑战权势的态度,总体来说不如第一部分《怪人》的篇章,最喜欢《科学家是怎样做成的》,让我看到了一个科学家的父亲是如何教育子女的,令人豁然开朗,任何一个为人父母都应该看看这篇,了解如何学习科学知识,接触大自然;《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更像是一个写给妻子的情书和回忆录,令人唏嘘;《赫尔曼到底是谁》很有趣,科学家如费曼也可以如此幽默,想看他的《别闹了,费曼先生》,另外书中费曼的几幅素描也很好看,爱好永远是人生的调色板,尽管不是主流但是散发着光芒。挑战者号调查《事后的思索》中一段话描写了他的观念:“诚实自有诚实的好处。我永远不会欺骗客户。客户假如肯动动脑筋,就会想到跟别的推销员打交道感觉很不好,而跟你打交道就没有那种感觉。最终,总会有那么几个客户愿意跟你长期合作”,这就是作为科学家的费曼最真实的一面,让人心生敬意。关于科学的价值,文中引用了一句佛经上的箴言“每人都有一把打开天国之门的钥匙;同一把钥匙也能打开地狱之门”,任何事物或东西都有两面性,关键是你看到或使用的是哪一面。
  •      看完这本书,脑海里蹦出的头两个词就是“严肃、浪漫”。作为一名很有成就的物理学家,费曼的书显得严肃是正常的,就像很多科学作品那样。但是当中又透着一点点的小浪漫,就变得十分吸引人了,严肃中不乏浪漫,就是我心目中费曼的小魅力,是一种science man的魅力。
      
      ——我一向认为一个人要有“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态度,我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加以考虑。但如果我们觉得他们的看法是错的,那就没什么好顾前怕后的。
       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听起来有一点点的叛逆,但其中蕴含的是巨大的勇气和自信,当然这样自信是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来自于不畏惧失败的豁达。生活中的声音各式各样,有时候听着听着会让人莫名其妙地烦躁想尖叫。太过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想说的话不敢说,想做的事不敢做,总害怕会说错了或做错了,后来发现其实nobody cares,错了就承认错了,总比连错的机会都没有要人生丰富吧……有时总是觉得要谦虚谨慎,后来发现强大的人谦虚会变得很实在,弱小的人谦虚会变得很虚伪;当自己不确定在哪个位置的时候,费曼的方法无疑是最合理的,“听”别人的意见,但至于最后“取不取”,就由自己来判断了。
      
       整本书虽然有很多物理学知识,但是有些很好理解,比如说在涉及到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调查时提到的液氧、液氢,还有三条相同直径不一定构成一个圆,都很好理解,但至于飞机的构造图和0-环等等,对于我一个文科生来说就有点难懂了。但可以一直感受到的,是费曼虽然是一个很厉害的物理学家,但他一直没有停止过继续学习的脚步。
       ——比如在签报告时感受到的,“这时,我明白每个细节都要定义得十分清楚”;
       ——在调查NASA沟通问题中学习到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条文规定上写的什么,而在于当一个人向他的上级反映问题时,得到的是赞许鼓励还是冷冰冰的面孔”;
       ——还有事件调查结束时的感慨,“一个工程要成功,尊重现实是第一位的,赢得公众好印象是第二位的,因为自然规律是不会作假的。”
       可能是因为科学家身上已经有了那种坚持真实和探索求是的精神,所以总觉得他们比一般人要淡定、正直和积极,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有这些气质。更神奇的是,善于思考和观察的人,在管理上、沟通上常常因为能抓到关键而具有一些优势。所以关键可能不在于我们学习什么专业,而在于我们有怎样的才能。
      
       ——每个人都掌握着一把开启天堂之门的钥匙,这把钥匙也同样能打开地狱之门。……承认自己的无知,留下质疑的余地,这两者对于任何发展都是必不可少。……人类的潜能之大,成就之小,令人想起来未免神伤,总觉得人类可以更好。先人在恶魇中梦想未来;我们(正是他们的未来)则看到他们的梦想有些已经成真,大多却仍然是梦想,一如往日。……对各种可能性持开明态度便带来机会;质疑和讨论是探索未知的关键。如果我们想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那我们就必须这样地把通向未知的门开启。……作为科学家,我们知道伟大的进展都源于承认无知,源于思想的自由。那么这是我们的责任——宣扬思想自由的价值,教育人们不要惧怕质疑而应该欢迎它、讨论它,而且毫不动摇地坚持拥有这种自由——这是我们对未来千秋万代所负有的责任。
       不知道是翻译者翻译的好,还是书本来就写得好,这一小段一小段的话,读起来总有一种诗意的感觉。难怪初中美术老师说“科学与艺术在最高境界的时候是相通的,就像从南北两个方向攀登珠峰,中途经历的过程不同,但最后到达巅峰的人,能找到两者的融合。”所以像费曼这样在物理学达到高峰的人,其实颇有些哲学家的气质呢……说起思想自由,自然而然地想到很多人抱怨说现在中国社会思想不自由、言论不自由,但是我就觉得自由这个东西很不好评判,丘吉尔说:“在我人生的前二十年,我崇尚自由;后面二十年,我崇尚责任;后来我发现,责任即自由。”也许是我自己太迂腐了,但是我真不觉得现在自己言论不自由,有什么好说的呢,一个一穷二白的大学生,每天忙着看书、学习、健身、社工、写东西、参加活动、上网、刷人人、找实习、听讲座、看时事,事情有条理就谢天谢地了,实在不知道怎么样要求更多的言论自由……至少对于我自已来说,想要的资源大部分都可以找到,想说的话都可以和周围人说一说,这样就知足了。或许是自己太世俗了,所以自由不自由实在不好说。
      ps,在这里要感谢一下微博的出现,让我们能听到更多的大众声音。
      
       最后的最后,费曼的爱情是最最不能缺少的,当未婚妻艾莲因病去世之后,费曼写道
      ——“那时,我准是在心理上扭曲了自己,我一颗眼泪也没掉。直到一个多月后,我在橡树城的一家商店里看到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我想,“艾莲一定会喜欢的,”顿时不能自已,潸然泪下。”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每个人心里都会有点涟漪的吧。爱的太深,所以大脑自动忽略非常不想接受的信息,然后当晃神回来的时候,那种悲伤,会深到心的最最最底层。但是这一个悲伤的故事结束了,费曼的生活还在继续,所以我们看到了后来的费曼结了婚有了孩子,而且他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和家庭。人生不是电视剧,传记也不是小说,虽然会觉得艾莲很可怜,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真理就是,tomorrow is another day……离开的人在天上看着我们的笑容时,也会露出微笑的……
  •     连标题都这么张扬, 不愧是拥有彪悍人生的科学家。
      
      喜欢费曼的一条筋精神: 欢迎来到理性时代。
      
      你可以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叫出纳鸟的名字,可是到头来, 关于那只鸟你还是一无所知, 所以,咱们来仔细看看那只鸟在做什么吧-这才是重要的。
      
      这也是知道一件事情的名称和懂的那件事的本质区别。
      
      看来圣经里的命名即创造再次被推翻。科学和宗教势不两立啊。
      
      坦白自己的无知,也许是寻求人生意义的钥匙, 承认,然后去解决, 求知。
      
      我们应当设立一个能让新想法顺利产生并试验的“试-错”制度, 必要的话淘汰,然后引进更多新的想法。
      
      虚心面对各种可能性就会带来机会;怀疑和讨论是探索未知的关键。 如果我们要解决从前从未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先打开无知之门。
      
      人类尚且年轻,一切才刚刚开始,问题成堆也无足于怪。但未来还有千千万年,我们有责任尽力做,尽力学,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并传给后人。我们有责任留给后人一双自由的手和自由的思想。
      
      不要害怕怀疑而要欢迎怀疑,讨论怀疑; 有责任坚持拥有这一自由。这就是我们对于天下后世应尽的责任。
      
      他尽到了他对于后代的的责任。
      
      XF
  •     正常情况我应该学数理化什么专业,尽管十九成不了科学家。但是我很少关心科学家的故事。给我这代人科学启蒙的是徐迟写的陈景润,只记得说他两只脚穿不一样的袜子;以后看过爱因斯坦传,印象更深的是他的音乐才能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现在看费曼的书,才觉得这才是纯粹的科学家,也不是说他具有怎样的天性,多半还是他成长的环境使然。所以这本书的“后记”是费曼一篇题名“科学的价值”的演讲稿,稿子结尾处他讲的是教育:“宣扬思想自由的价值,教育人们不要惧怕质疑而应该欢迎他……”
  •     科学家不是全都严肃呆板的。这个幽默,活力十足的家伙,不能不让人喜欢呐。下面随便提几个点来谈谈费曼的故事。
      一. 父亲对费曼的影响很大。比如,不能迷信权威,甭管谁的言论,先看起点,再看结论,然后问自己“有没有道理?”
      二. 艾莲对其影响也挺大。“假如有长生不老的火星人来到地球,看到我们这些叫做人类的动物,明知死亡不可避免,却在死亡预期之前活七八十年,大概火星人会觉得是一个天大的心理问题——明知生命易逝的情况下活着。可是我们人类就是这么活着,在明知生命预期的情况下欢笑,玩乐,生活。”这是艾莲离世后他的想法。挺不错的念头。
      三. NASA的“挑战者”号飞机失事的调查反应出来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上面的问题,也有机构管理的问题。技术上:细节决定成败。(越细微的点,越不能忽略);管理上:各种厉害关系,各种人心揣测,各种行业规则,注定不是一般人能HOLD住的。(又出现了一二三规则。即凡事从简单的一二三原则去直接寻求解决之道)
      
      
  •     1.
       我从父亲那儿学会了“翻译”——学到的任何东西,我都要琢磨出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实际意义是什么
      p.13
      
      -1.
       你可以知道所有语言是怎么叫这种鸟的,可是终了还是一点也不懂它。你仅仅是知道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怎么称呼这只鸟罢了。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我于是很早就学会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
      p.14
      
      2.
       我试着解释说,“我这些年听到的这么多故事,现在我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让我拿着这些学到的东西怎么办?”换句话说,我不再信任那些数据,因此对那整个一套产生了根本的不信任。在那之前的那些年,我一直想方设法来理解《圣经》里奇迹的故事,现在倒好,哼,所有的奇迹都可以解释了,因为它们大概全是编造出来的,见鬼!我闷闷不乐。
      p.27
      
      3.
       我一向认为一个人要有“你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的态度,我们要听取别人的一件,加以考虑,但如果我们觉得它们的看法是错的,那就没什么好顾前怕后的。
      p.32
      
      
      4.
       第二天,我就收到艾莲的信,上边写着,“把铅笔上的字刮掉算个什么事儿呢?”接着说,“难道你不为我爱你而自豪吗?”随后又是,“你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
       下边还有打油诗,“你若以我为羞,哒,哒,哒,你是个核桃!”后边一段也差不多,知识最后一句变成了“你是个杏子仁!”每一个都是“果仁(傻瓜)”的不同说法。
       我还有什么选择呢?只好乖乖地用那些烫了金字的铅笔。
      p.43
  •     Richard Feynman is a legendary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physics, but this book is not about physics. The main part of this book talks about Feynman's investigation of the Space Shuttle Challenger disast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 tells us how Feynman use his curiosity to find the ultimate answers. Compared with the author's descriptions, I think we can learn at least several aspects of Curiosity.
      
      First, the object of curiosity should be the reasons or rationale behind things, rather than conventions or notations. In Feynman's childhood, Feynman was taught to learn why animals behaved this way or that, while others were taught the names of animals. This distinct teaching from his father fostered his interest in science. Or, he had learnt to view science as a way of interpreting lives.
      
      Second, the fact that one thing has worked does not mean it will work. As in the investigation, there were already a lot of discovered problems with the O-rings. But because the Challenger had ever been successfully launched, people ignored those problems thereafter. Eventually, when the shuttle exploded, people came back to talk about those problems. Feynman's understanding of this event was explained with probability theory. Ignorance of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is well connected with such behavior. The O-rings' failure i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probability. When there are successful launches of the shuttle, this does not mean the probability will be changed. Put it another way, people's concern about the O-rings should not be changed by any successful launches.
  •      还记得那时在图书馆读《费曼讲物理入门》的那个下午,天!我已经“魂不附体”了,看那一排排书架、层层叠叠的书、流动的各色读者···他们仿佛都变了,到处全都是跳跃的原子“本质”。
      
       空气、生命体、纸张、印刷图画,每件东西往细微处想想不都是那一个个小小粒子的组合吗?但是,我们怎么去理解呢,我们只是“知道”,然而这原子世界的奥秘真让人难以捉摸呀。
      
       “总是说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那是它们力的表现吗?电荷只不过是起了一个名字吧,电磁场不就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力的表现,可是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绝对零度不能达到?为什么那些基础粒子在完全没有动能的情况下还要有一种自旋的运动,是因为宇宙大爆炸产生的能量吗?燃烧是怎么一回事,所谓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分子大量热运动,那火焰是因为光子的跃迁吗?我们能看到的不同颜色是不同频率的光,那怎么从原子运动的角度理解物质表现出来的色彩呢,是光子和物质中运动着的粒子产生作用以后,光子的频率发生变化,从而在人眼这特定的识别结构中反映出来不同色彩的吗···”回去的一路上我都在胡思乱想这些问题,周围闹市中鼎沸的人声好像都被一种深远的沉静所自动淹没,只剩下那些不着边际的思考。
      
       这就是费曼先生的力量!让一个物理白痴学会了思考,尽管可能是完全不正确的乱想,可是对我而言却像是打开了另一扇看世界的窗户。每个科学天才仿佛都有小时候拆收音机的经历。我没有干过,连遥控器都没有拆过,中学只是做题,大学的实验课又总觉得那么难,我什么时候开始对这样有意思的科学越来越望而生畏了呢,好像这才是第一次走进它的世界。我们的教育怎门就那么擅于把一切的联系性统统切断、把一切的神秘性统统藏到魔境之中呢?仿佛科学是一回事,科学精神却是另一回事。看看费曼先生站在沙滩所作的“神奇的跳跃之歌”吧:我们就是“具有认知力的原子,具有好奇心的物质”。正是在这种永无休止的“闹腾”之中,科学才能渡过那沉默无歌的年代,才会有散发出诗歌般的美感。
      
       神奇些,再神奇些!天才费曼的一生怎么就那么像一部奇遇记。看他自造一套“好看”的三角符号,看他全不费劲的切菜方式,看他认认真真地研究人脱离钟表时的时间感,看他整天没事了就用显微镜观看蚂蚁怎么在他的“诱惑”下上设定好的渡船,看他怎样一步步靠近“梦”去考量人的意识,典型的充满好奇心的大男孩呀!
      
       不过,可不要以为他就是《the big bang》中谢尔顿那样只适合有丝分裂的超级可爱“社交”小呆瓜,看他和妻子艾莲怎样的情投意合,在妻子在疾病之时又不离不弃、长相厮守;看他在恋人去世之后对梦中纠缠的对话,看他那次睹物思人潸然泪下,你又觉得他是那样可亲可敬了。
      
       但这还不是一个完整的费曼,他的“不在乎”则是另一件法宝。看看他怎样认真一本本读完全部备选教材而提出严厉批评吧;再看他一边欣赏着脱衣舞表演、一边研究研究物理,再顺手画几幅素描,又在舞厅老板落难之时欣然出庭作证。所谓的名流、公众形象,权势、宗教偏见,费曼先生一点都不在意,看看他在的诺贝尔奖时是怎样调侃瑞典王室的那些“规矩”吧。因为“爸爸是个制衣师,他说人与人脱下那层皮都一样。”
      
       关于费曼先生的趣事估计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我也学不会他“溜门撬锁”的传奇绝技,就让这屋子里的锁随时坏下去、电也随时坏下去,全部都交给锁匠、电工师傅门把。不过不要太悲观,还是可以考量一下聆听音乐之时到底是情感先入呢,还是会不自觉去在意音乐的结构与细节,到底是会大脑一年空白呢,还是充满画面感、浮想联翩?还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天象、物象、自然像,学学当一只先知春江水暖的“鸭子”。
  •     理查德·费曼有两本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和《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那天下午,我看了《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然后我把这句话写在办公桌的白板上,提醒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更主动、简单、热情、勇敢。
      
      书中谈到:
      
      费曼的妻子艾琳送来一盒铅笔给费曼,每支铅笔上都有烫金写着,“亲爱的理查德,我爱你,波斯猫”,费曼怕这铅笔丢了的话,被同事看到会很不好意思,就把字都刮掉了。艾琳第二天写信给费曼“把铅笔上的字刮掉算是什么事儿呢?难道你不为我爱你而自豪吗?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费曼只好乖乖地用那些烫金的铅笔。
      
      还有一次是关于圣诞卡。费曼刚换了工作,艾琳要寄圣诞贺卡给他的同事,费米和贝特,那些大物理学家。费曼觉得不要寄,因为都不熟悉他们呢。可是艾琳说:“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一年后,费曼“和费米、贝特都熟了,还去过他们家,和他们的孩子玩,关系很友好”。
      
      我们总把自己的视角局限在眼前,如果把自己想象成一架直升机,升在一个没有人的更高的地方,我们就会看这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望着这个星球里渺小的自己,身边忙碌的人们,过去的状态和可能的未来的模样。
      
      每个人的念头、情绪能铭记在心的并不多,你还记得上个月你这个时候在干嘛吗?你当时是开心的还是失落的吗?他们也是一样:有的人今天大骂你一顿,有些人对你嗤之以鼻,这是他们的问题,过两天他们就会完全忘记。有的人当面奉承你,说那些顺耳服贴的话,回头,他甚至可能都不会记得你叫什么。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有的人逢场作戏、装疯卖傻,有的人自恃清高、装聋作哑。我们所处的社会没有那么精致,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在遗忘,忘记自己,忘记别人。他们大多数的想法都局限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局限在这个社会风气里,局限在这个时代里。
      
      再说,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想是他们的事情,你控制得了吗?他们的想法是错的,你能让他承认甚至改正吗?你做的他们可能当时不会理解,但是难道因为他们不理解你就不做吗?而且,他们想的恐怕他们自己也会很快忘掉,他们也不想影响你,你又何必跟着他们的想法走呢。所以,大胆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把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努力而不恐惧,别管他们怎么想。
      
      害怕做错了吗?那什么是对错呢?对错只有相对的意义,有三个标准:公认的标准、自己的标准和旁人的标准。在做出决定时,如果没有公认的标准,那只能在余下两个里选择。自己的标准可能比较主观、片面,但至少是自己的决定,不会在将来悔恨不已。别人的标准固然全面、符合利益,可是,如果他们错了,你就这么没有主见地跟着做错了,那你会多么恨自己。而且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若轨迹都由别人决定,那么这还是你的人生吗?
      
      所以,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
      
  •     昨天晚上看了弗曼给他妻子的几封信。
      
      其中他在出差路上想念妻子儿子还有那只狗狗的描述,让我很是感动,这样的人,应该是很感性的吧。
      
      但是你看他分析他遇到的不太文化的东西不太熟悉的事情,你又可以看到弗曼是很理性的人。
      
      他分析一个研讨会,用了6点描述,简直就是经典之中的经典。我们需要更多说真话的人。
      
      
  •     之所以对费曼如此着迷,不是羡慕他那天才的头脑和出色的学术成就,也不是因为他出的那一套无比经典的物理学讲义,我喜欢他,是因为他让我看到了一个从骨子里热爱科学热爱思考热爱生命的人所应有的样子。
      我常听到有人说,我不是个适合搞科研的人,我静不下心来。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有那些静下心来钻研的人才是适合搞科研的人。其实后来想想,什么静不静下心来的,都是借口。要看是不适合搞科研,就看你有没有对你所研究的东西发自内心的热爱就够了。可能当你强迫自己钻研在自己并不怎么感冒的领域时,才需要所谓的“静下心来”。
      这是一个对一切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无比着迷的人眼中的世界,他总是揣着一股兴奋尝试着各种新鲜东西,拒绝成为常识与思维定势的俘虏。
      哦对了,还有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的,是他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      理查德·费曼(Richard P. Feynman)被《纽约时报》称赞为:“二战以后理论物理学家中最智力超群,反传统习俗,最具有影响力的。”曾经参与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在量子力学领域有突出贡献,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和爱因斯坦一样,他也是犹太人。以前读过关于他的另外一本书《别闹了费曼先生》,最近读的这本《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更充分的体现了他对于科学研究的理解。
      
       令费曼为人熟知的恐怕不是他头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光环,许许多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在外行人眼里也稀松平常。费曼对于物理学界的最巨大贡献应该是他的《费曼物理学讲义》,这套生动而又深刻的教材开启了无数青年学生的物理学之梦。最近看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中,那几个天才物理学家令人捧腹的日常谈话中两次提到了这本书。一次是Howard赠送了一套《讲义》给Leonerd作为圣诞礼物,另一次是Sheldon谈及幼年时父母吵架的情形,他说自己只能靠在房间里大声阅读《讲义》来逃避现实。
      
       除了费曼先生在学术上的惊人成就以外,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更加值得我们学习。放在今天他大概就是我们眼中的GEEK,然而他能够坚持自己的个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一次物理学家的聚会,举办地点在一个奢华的网球俱乐部里,那儿本来是富翁们的游乐场所,费曼无法忍受奢华的氛围,于是一个人抱着被子睡到树林里去了。
      
       在书的最后一节,附录了费曼的一篇演讲稿《科学的价值》,科学改变了世界,创造了无数新奇的产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科学可以提供思辨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科学改变了人们对于世界的概念,一个小学生与一个博士看待世界的角度绝对不一样,至少你可以明白什么想法是更加趋近于客观事实的。
      
       在物理学领域,费曼可以称得上一位大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才华卓越的人物投身讲台,枯燥无味的科学研究才显得趣味盎然。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更趋向于把他看作一位物理教师,而不是物理学家。
      
  •     第一章讲了很多他成长的过程,他和第一任妻子的爱情和相互的影响,非常温馨、非常感人,他的语言很不煽情,一点琼瑶酸味儿都没有,但是透出的感情很真。结束的时候(这里先不剧透啦)听得我鼻子都酸了,一贯给我感觉是调皮老顽童的费曼原来还有这么深情的一面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中间还夹杂着很多他对各种人事物的见解
      之后就比较像他以前的欢快风格了。讲他对很多现象的观察和试验,比如对内部生物钟how to count time的实验,方法很简单,他把他思考的过程都说出来,看着既有意思、又能学习学习天才的思维方式,有点像freakonomics里面的那些怎么设置 control group怎么设置试验之类的东西。而且看着这么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人,让人觉得心中很有活力
      
  •     太真切可爱了。
      10多年前读过一次英文原版的,当时还读的磕磕巴巴的,很喜欢里面表达的意思,所以非常努力的读了。
      
      “真性情”是唯一可以想到的描述了。
      
      这次是听的audiobook,very nicely done,读audiobook的人甚至连某议员的southern drool 都学了,太可爱了。
      
      This is such a genuinely interesting book, recommend for all ages.
  •      这本书凯尔(Kyle)同学的推荐。除了大家所知道的这样的一个洒脱直爽的加州理工教授,他原来还是那样一个感谢父亲给予他最富有想象力的教育的儿子,一个爱着自己逝去了的前任妻子的丈夫,也给了子女最宽容的爱的父亲。谁说作为物理学家的他会有什么不同,谁说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他会有什么区别,他没什么不同的,看见一张照片,在加州理工的演讲上,他张开了双臂,好像要拥抱了生活去享受人生的。
       这本书是另一本书(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man)的小弟弟,作者把另一本书叫做SYJ,带了风趣的。在转述费曼先生的口录的时候,我觉得费曼先生只是想告诉我们,生活里拿来那么多装模作样的严肃,科学里多一点轻松,但是不能少了一点专注。在这本书的最后附上了一篇他对科学意义的思考,最吸引我的是他对于科学的魅力的着迷。他说他想不通,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诗人,艺术家,却少了很多为了科学的美丽而泼洒笔墨和颜料的诗人和艺术家。他觉得科学之美像是没有在这样的时代普及,而他看到了科学的无穷美丽。我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样能欣赏知识的美的,当海洋里的无数的水分子跳着他们独特舞蹈向我扑面而来的时候——不要笑,也不要觉得这样的美好像变得没了趣味,如果你真这样觉得,去读读这本书吧!
  •     如果你是个有心教子并望子成龙的人,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是个成长经历很平淡,感觉童年不完整的人,这本书是个很好的选择;如果你是个人生阅历很丰富,对科学思维的形成不报客观上的可能性的观念的,这书却是极好的选择。
       跟着费曼的成长足迹,我们看到了一个父亲如何以有限的知识来启迪出无穷的智慧——一个科学的思维模式。如果说父母是每个人第一人老师,那么这个老师怎么才能在一个人成长的初期,就尝试以轻松愉快而自然的方式来灌输给你一辈子最重要的东西,才是这个人人生成功开始最需要关注的了。
       一个人的兴趣的出现时没有征兆的,从这本书中你会相信,看似愚蠢的想法深入探索下去,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人新流派的创立之初源。而儿时之乐往往受压制,次诫也。
       书名之来,源于阿莲之故事。二人虽情短却回味深远。若此生遇到此样知己,真真知足矣。能成大器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但知己难遇,能如此心心相映,彼此了解至此的,着实令人羡慕。心有灵犀者常有,但能如此相知的又有几个呢?方知能影响人一生的,乃至深之情也。
      
  •   你好,费曼先生。
    再见,费曼先生。
  •   永远的费曼先生!
  •   费曼先生,永不休止的鼓声。
  •   我们的教育怎门就那么擅于把一切的联系性统统切断、把一切的神秘性统统藏到魔境之中呢?
  •   (⊙o⊙)哦,这可能是我小时候学习不好、想得不多的偏见,不过我现在还是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哈哈
  •   我觉得我看了费曼的文字之后就想学物理了!尽管我已经是个大四的人了!
  •   看了几篇热门评论,你这一篇才是我要找的!谢谢!
  •   :)~~~
  •   我就是太在乎别人怎么想了。。。
  •   道理很明了,做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哇
  •   这评论写的太好了~~~
  •   喜欢……我也需要看看这本书……
  •   说得好,自己要有点主见
  •   次奥,我就是没主见。哭
  •   而且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若轨迹都由别人决定,那么这还是你的人生吗?
  •   啧啧,楼主推荐的这个中国社科出版社版本的当当居然缺货,有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不知道会不会差别很大
  •   我们总把自己的视角局限在眼前,如果把自己想象成一架直升机,升在一个没有人的更高的地方,我们就会看这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望着这个星球里渺小的自己,身边忙碌的人们,过去的状态和可能的未来的模样。 这句直接戳中~
  •   荡气回肠!
  •   To 林:我是看电子版的,如果需要可以随时与我联系。
    To Others:thank all of you.
  •   我也想看。。电子版的。共享下挖。thank you!
  •   写的真好,不在乎别人的想法,专注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   主动、简单、热情、勇敢。若是身边朋友个个似这样,生活多么美好。
  •   我干吗在乎你怎么想
  •   嗯,老为小事纠缠,浪费生命,何必呢;
    老为别人的看法纠缠,浪费生命何必呢?
    你们怎么想,我为什么要在乎,这是我仅有的一次生命。
    处来则处,处不来则择新友,真是太傻瓜了,原来。
  •   事实上 我们总是 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要摆脱 摆脱 摆脱~~~
  •   男人改变世界,女人改变男人的世界观。
  •    每个人的念头、情绪能铭记在心的并不多,你还记得上个月你这个时候在干嘛吗?你当时是开心的还是失落的吗?————说的太对了~除了激动深刻的,其他都忘光了~
  •   电子版的 能传份我么??!!! 谢谢挞
  •   我晕。。艾琳就不是别人了?? 费曼干嘛在乎艾琳怎么想啊。 那是因为他关心艾琳的想法啊。。 楼主真扯淡。
  •   看了您的书评,我想看了。。
  •   我就是太在乎别人怎么想,所以连自己怎么做自己都不知道了!
  •   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有的人逢场作戏、装疯卖傻,有的人自恃清高、装聋作哑。我们所处的社会没有那么精致,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在遗忘,忘记自己,忘记别人。他们大多数的想法都局限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局限在这个社会风气里,局限在这个时代里。
  •   最近正苦恼这个问题,突然看见这本书,简直就是费曼大神对我的神启啊。
  •   禅宗说:你的性格、观念,所有的思维模式,都不是一定你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是环境(如舆论、教育等)对你的“强迫”,也就是马克思说的异化,你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只要你愿意。 这就是所谓的顿悟。
    心理学说:导致人不开心根本不是事实,而是人对事实的看法,环境可以左右与你相关的各种事实,但是永远无法左右你的心理(态度和看法)。只要你想快乐,你就可以快乐。这就是所谓的积极性理学。
    推荐古龙的《欢乐英雄》。
  •   真性情用的好!我昨天今天刚出来一句话:最真即最好,至真则无敌
    共勉亚共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