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国界医生手记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无国界医生志愿工作者  页数:191  
Tag标签:无  

前言

执笔时,800多名无国界医生的人员正日以继夜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内外13个医疗点,为2010年1月12日大地震的数以万计伤者——当中包括我方员工和医疗项目的病人——提供紧急医疗救援。差不多两年之前,又是一次灾情惨重、死伤枕藉的地震,我跟无国界医生从大中华地区及亚洲多处紧急调动过来的医生、护士和后勤人员赶到四川成都,与成千上万来自中国各地的志愿者一起,为灾民提供人道援助。    人道行动,简单而平凡,就是一个人向危难中的另一个人伸出援手,毫不在意彼此的种族、信仰、宗教或政治立场。人道援助无分界限。不论是在界内、界外,不论在海地、中国、索马里还是斯里兰卡,遇上天灾、病疫、武装冲突,无国界医生的医疗及非医疗人员,都致力为最需要援助的人减轻痛苦。    我们非常高兴可以通过这本结集,让中文读者分享来自各地的无国界医生志愿人员的心声。里面的文章都是参与人道工作人员的亲身经历。读者既能看到一个中国人如何为苏丹的人群提供医疗援助,而他的苏丹同事,又如何为战火中的伊拉克伤病者出一分力。凸显纸上的,不是作者们的国籍、身份或工作之所在,而是他们各自在描述所从事的人道行动时,都如斯谦逊、不为私己。    我于1984年初到中国生活和学习汉语,当时中国刚开始对外开放不久。今天,中国的影响力已遍及全球。我希望这本书能鼓励更多中国人参与人道工作,无论是透过进一步的主动认识,还是加入到志愿人员的行列里。

内容概要

是什麽样的人明知危险,却自愿走进原不属於他们的天灾人祸?是什麽驱使他们面对重重阻挠困乏,依然坚持?
从卢旺达种族屠杀到海地地震,从云南怒江到也门海岸,从受恐怖袭击的伊拉克市集到香港越南船民禁闭营,31位无国界医生的前线医务及後勤人员,执笔写出参与人道工作的见闻和感受。前线来的书信、日记与反思,连同百多幅珍贵照片,展示救援行动的实况,也透过作者直接与陷身危困的人士个别接触,展现出人海里个人的面貌、苦难和尊严。

作者简介

  无国界医生是一个独立的、专事人道救援的国际非营利团体。199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成员皆遵循不偏不倚和中立原则,不分种族、宗教、性别、信仰和政治立场,为身处困境的人们以及天灾人祸和武装冲突的受害者提供援助。每年,包括来自中国的一百多个国家的两千多位国际志愿人员,联同在项目当地聘请的两万多名本地员工,于约70个国家救伤扶危。国际志愿人员当中,近六成为医生、护士和医疗辅助人员,其余为后勤及行政人员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旁观到投入
从有界到无界
一个人在途上
长大的羽翼
无国界医生又撮合了一段情缘
从中国走向世界
第二章 救援日与夜
穿越绿林
鬼门关上救孩子
越南船民营的清晨
与他们在一起
大海要能说话
灵活与坚持
第三章 面对挫折时
恐瞑与希望
撤退
举起微不足道的双手
航行在没有航标的河流
平衡的问题
第四章 一些人一些事
来自高傲的索马里人的一声道谢
伊曼的追寻
阿布的坚持
不舍依依
被士兵看守的孕妇
汶川救援点滴
第五章 在痛苦中回忆
我在徐风中苦思……
在仇恨中燃烧的土地
在伊拉克监狱
卢旺达种族屠杀目击记
第六章 信念与思考
香港并不止这样
对“有”与“没有”的反思
和平背后的阴霾
见证他人的苦难
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附录无国界医生简介
附录无国界医生的人道运动大事纪要
附录加入无国界医生国际志愿人员的行列
附录无国界医生章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长大的羽翼刘蕴玲大家都担心保不着饭碗,你却有工作不干,跑到什么非洲地方去当义工,你不怕将来回来后失业吗?仍然记得那是一顿气氛很沉重的午饭,那是在1998年的下旬。我正式告诉爸爸我会在年底辞去医院护士的职位,前赴英国修读热带病学。这课程是为了预备的无国界医生救援工作。已经不是第一次向爸爸讲述这个志愿:一生人漫长的工作岁月里,能够抽一段时间做些我渴望已久的事情,对我而言,是一件很值得的事。饭桌旁的爸爸,面上没有丝毫表情,或许他也意料到这一天终会来临。在这样令人窒息的气氛下,我的词汇也显得有点生硬。没有太多的引言,我坦率地表白了我的决定。 他深锁着眉头,预言般地告诉我:“现在香港正在经济危机,大家都担心保不着饭碗,你却有工不干,跑到甚么非洲地方去当义工,你不怕将来回来后失业吗?”我说:“一年之后,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我不想因为这个担忧,而放弃我一直渴望做的事情,我已在我的能力范围下,在经济上做了点准备的功夫。”爸爸继续吃饭,速度却异常的快,仿佛以这样的行为来表示对我的不满。 忽然,他以近乎责怪的口吻对我说:“你去那些地方,又肮脏、又危险,不是打仗,便是疫症,你不怕死么?难道你不怕家人担心你么?”我以部份同意的态度去自辩:“就是因为那些地方有战争和疫症,才需要帮助,不然我们就没有理由要去那儿。事实上,我们的工作并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危险,我们是有许多安全指引的。”我与爸爸不愉快的对话在空气中凝结着,气氛异常的紧张。那一刻我感到我们是如此的分歧,大家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我参与无国界医生的工作,我无法用我的理据去说服爸爸。 之后数天,我的心情很沉重。从小到大,我是个很独立的女孩子,即使家人对我的决定不太表示意见,我也能替自己选择。 但是,这一次毕竟不是一个小的决定。爸爸的反应,令我踌躇了。 那段日子,我极力去理解他,从他的过去和现在。一直以来爸爸都以很悲观的态度去看世界,或许这是由于他有一个不完整的童年。年轻时的他经历过内战,像难民般只身从内地跑到香港,身上只带着数件衣服和少量金钱,没有学历,上半生近乎全是靠劳力去赚取金钱养活一家人。像许多上一代的父母一样,他们将毕生期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一份安稳的工作和收入,结婚及养育下一代,似乎就是他们心里的憧憬。我选择只身远赴内战国家当志愿护士,犹如将他对生活的期望打得粉碎。在爸爸的心目中,我选了一条非理性的道路去走。在那一刻我明白了分歧的背后源自两个不同年代的背景。1999年1月,我按着原定计划离开香港。那时候体会到生命中有些张力是无法轻易化解的,我很无奈地要接受这个事实;心里面期盼着,终有一天,这份张力可以得到调和,虽然我并不知道那日子是什么时候。爸爸的抗拒,更显得妈妈那份支持的可贵。在我低沉的日子里,她用行动守护着我,像是要告诉我,我这般的年纪应该选择自己想走的路。她的量度与开明,总令我感到她不是上一代的女人。我以一份感激的心情,去接受她许多的祝福与叮咛。我的父亲、母亲,使我徘徊在困惑与欣慰之间,为我这次旅程,增添了许多回忆。在无国界医生工作的日子里,我分别在苏丹和科索沃参与过救援工作。在一年多的期间,我与家人保持着书信的往来。 爸爸是个很喜欢写信的人,正如许多父母与子女,一起生活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用信件沟通,一旦分开了,才会用这远古的方法维系着丝丝的情感。或许书信方式的沟通对于我们两父女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写下来的感受总是较为细致,高涨的情绪已被文字过滤,余下来的,是坦诚的交流和相互的关怀。初到苏丹工作时,不太适应那儿的生活。一切好像从零开始,就是连上厕所、洗衣服和烧饭等等,也得重新去适应和调较。眼前所见的苏丹人民生活,让我近距离看见战争,感受到除了痛苦之外,还有一份生命的韧力。我将我所经历的人与事,记载在给爸爸的信中,那时候,并没有想过要改变他的想法,只因为他是我的至亲,我很希望他知道我所经历过的。在回函中,他覆述了许多在香港和内地所发生的事情,唯恐我会与这些时事脱节;他也讲及了关于他早年在香港的生活,虽然这些事情早已从妈妈口中听过,能够阅读他亲笔记载下的过去,又是另一番滋味在心头。关于我当志愿护士一事,他依然着墨不多,这一点,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对于他而言,是一种复杂的情感。1999年10月,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宣布无国界医生获得当年的和平奖,大家都为得到这奖项而感到兴奋和鼓励。在我意料之外,这奖项对于爸爸,却起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对我而言,这奖项是颁授给整个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是一种集体分享的殊荣。但是,对于爸爸来说,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个人喜悦。他开始真正地多理解一点我们的工作,无论是从传媒或我的个人分享里。不经意地影响着爸爸的,还有居住在中国东北的伯父,他是位退休的新闻记者。可能由于他的背景关系,对于世界时事,他总是带着多一份的关切情怀。我相信他与爸爸的书信往来中,也间接地影响了爸爸的看法。在宣布无国界医生获奖后一个月,我在苏丹收到了爸爸寄给我的信:吾女小玲:…… 我与你妈于10月11日起程回乡祭祖。在16日回港当天,报纸大字标题你们这个“无国界医生”组织得到今年诺贝尔和平奖。你们的医务人员欢喜异常,也得到了世人对你们的尊敬。牺牲自己的一切,无政治意识来帮助贫苦战乱的无国界人民,这一义举使你们得到无限尊重,香港的报纸、互联网都有报导,我们看到后很高兴,同时也使家人担心你在那边的生活状况,营养极差,使身体受到损害,我们唯一希望你快到12月回家了。详情都登在报上,已剪下作留念……祝身体保持健康父字99年10月24日在我其后的救援工作里,我仍然与爸爸保持通讯,我感到他是转变了。书信中的字里行间,他多提及了我们的工作,语调间也多了一份肯定和鼓励。对于那时候身在异乡的我,看到这经历差不多一年的转变,内心确实有许多说不出的感动。 如果生命里是有它自己的时间和运行的轨迹,我仍然相信,带着盼望的等待是化解张力的方法。 曾经,我可以选择一段和谐的父女关系,在那一刻,我没有选上;然而,现在我所得的,也是我未曾想过的。写于2001年夏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类,本是我们共同的国籍,也因此,拯救他人的苦难就是拯救我们自己!——央视评论员,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先生世上真有一些东西要比国家还古老,比国界还辽阔,甚至要比伟大的民族骄傲更能触动一个普通人;那就是另一个普通人受苦的面容。——梁文道先生

编辑推荐

《无国界医生手记》编辑推荐:绷带和缝线能治愈不义的伤口吗?面对不懂治理的病怎麽办?语言文化的隔膜如何跨越?书中来自前线来的书信、日记与反思,连同百多幅珍贵照片,展示了救援行动的实况,也透过作者直接与陷身危困的人士个别接触,展现出人海里个人的面貌、苦难和尊严;既有对人性的坚持,也触及灾难背后不顾人民死活的政权、为了政治利益甘愿牺牲部分人的国际社会;还有在发展中国家享有特权的国际人员、受援人群与国际组织的关系等等。 《无国界医生手记》是中国大陆第一本反映无国界医生组织工作和生活的书籍。近30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无国界医生及工作人员的经历及思考。无国界医生组织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曾获诺贝尔和平奖。

名人推荐

真实地讲述救援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闪光的部分。爱的付出,爱的坚持,爱的努力,爱的传递。继续把无国界医生的工作开展下去,有中国人在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推荐语听到“无国界医生”这一称呼是1988年我任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时。但让我真正了解这一国际人道救援组织,还是15年前我任卫生部副部长访问非洲一个国家时。当时,那个国家贫穷,疾病多,医疗条件又差。我在参观该国基层卫生工作时,偶尔见到了为防治疟疾等传染病工作的两名女性无国界医生,她们在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为贫穷、危困中的人群实施人道救援工作,让我十分感动。她们真不愧为白衣天使,值得我学习和尊重。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参加这一为人类健康、为人民造福的慈善国际组织。祝愿无国界医生组织发展、壮大!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医学基金会会长,殷大奎会长推荐语                                                为人道,爱心奉献无国界;保医疗,紧急救援有医生。——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王智琼会长推荐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无国界医生手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9条)

 
 

  •   第一次知道无国界医生是在2010年,后来通过网络才真正了解到无国界医生作为国际公益救援组织所做的贡献。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有无国界医生的身影,无论你身处战乱、动荡、灾害地区。只要有无国界医生在你的身旁,任何人都会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而无论志愿者还是工作人员都会以公平、公证的对待任何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不会存在国籍、宗教、性别、种族、民族的差别。在未来的岁月里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位志愿者,穿上无国界医生的制服去世界任何一个需要的地方去帮助那些需要援助的人。
  •   一直很想加入无国界医生,成为其中的一员,曾看过类似的影片,很受触动,那些营养不良的孩子,还有的连名字都来不及取,就已夭折。这使我更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想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看了这本书之后,知道了光有理想是不行的,很多事请都要克服,去战乱的前线,不可避免的要和当地的文化风俗起冲突,使救援工作更加艰难。这条路还很长
  •   纯粹是在当当网上闲逛发现的这本书,看了大家的评价十分好奇,然后败回了家,拿到手发现书很有质感,书页质量很好,图片也很多,而且看了之后都会有感触的,觉得我们生活的实在是很幸福,真的一想,虽然我们老说看病难看病贵什么的,但是我们能得到的医疗救助已经很高级了,还有很多偏僻地方的环境甚至连基本的药品都没有,医务工作者在那些地方开展工作实在是艰辛,至少我不能想象我以后学成归来会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施展,给予那些无国界医生崇高的敬意,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关注这个组织,给与我们力所能及的支持~~
  •   国内第一本反映无国界医生组织真实工作和生活状态的书
  •   还是在看港剧的时候知道了世界上有无国界医生这样的职业,很敬佩。想来世界上还会有谁会放弃自己幸福安稳的生活,去到世界上不发达甚至是蛮荒的地界,语言不通,到处充满了饥饿,贫穷,肮脏,到处充满了不确定的危险和感染疾病的威胁的地方工作。然而正是这样的一群人,甘愿的忍受这些,发挥他们最专业的技术去挽救和我们同样的人类的生命。虽然他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但是他们是一群令处于朝不保夕的人们可以看到的唯一希望。让我们看到世界上最美的人 。
  •   无国界医生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看看他们的生活状况吧
  •   My dream ,my soul ,MSF
    这本书让我加深对无国界医生的了解,更坚定地想要努力成为其中一员。不忘初心。
  •   已经看完了,真的很震撼,无国界医生的生活真的很精彩,放弃了大好的前途,优越的生活,去嘴艰苦的地方,这样的人生嘴恣意!
  •   从《行者》旅游记录片中看到《无国界医生》这一份值得张扬、尊敬,突出人生价值的善事,而体会到了发自内心的震撼与感动。
  •   无国界医生真的很了不起
  •   意外——有这样一群无国界医生 感动!
  •   “我要你相信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这些老掉牙的字眼。我不要你颓废、空虚、迷茫、糟践自己、伤害别人。我不要你把自己处理得一团糟。节制自己的感情。不是任何人都能要。体验生活是另外一回事,并不意味着堕落和放纵。千万不要认同那些伪装的酷和另类。他们是无事可做的人找出来放任自己无事可做的借口。真正的酷是在内心。你要有强大的内心。要有任凭时间流逝,不会磨折和屈服的信念。不要因为在象牙塔中,才说出我爱世界这样的话。是知道外面的黑、脏、丑陋之后,还要说出这样的话。” 对,生活中确实有着太多的美丽与欢乐,也存在着同样多的丑陋与罪恶。想想自己经历或听说的一件件感人的事情,看看周围人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觉得,世界很美、很温暖,但当我看到失败、战争、饥饿、贫困、人心的险恶等等丑事时,又会认为美好离我们越来越远,失望与无奈充斥着整个思绪。随着一天天的长大,我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看到的感动与冷漠让我无法认清这个世界。但我始终相信,生活中,美好要比丑陋多,幸福要比痛苦多,奉献要比索取多。就像书中写到的“相信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读到这些,我觉得我的信念一直都是对的,这给了我继续相信下去的力量与勇气,因为有人陪我一起相信。
  •   里面是各国医生的心得,看了很有感触。
  •   看完有一种感动和对战争和恐怖袭击的厌恶
  •   这是一个团体,我的偶像们
  •   看完令我热血沸腾,生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当救死扶伤,如何能在自己专业上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   一直向往这样的工作,看了之后,了解了真实的情况,依旧想要去哪里工作,这本书纸质很不错,物超所值
  •   翻阅此书十分感动,明白到需要珍惜现有的幸福,做一个对社会来说有价值的人。
  •   内容不错,感觉很真实,点滴也让人感动
  •   经朋友介绍,逼不及待的买了下来。
    当翻开书,看到那一幅幅的图片,整个人刹那被震憾了。
    接下来几乎都是含泪把书看完。
    实在是超赞的一本书,强烈建议大家看看
  •   这本书很久之前就想买了,现在终于买到了。很敬佩里面的人,我是学护理的,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就是这个,希望在未来的一天能够实现!
  •   很好很真实。
  •   书的质量非常好,很划算,喜欢。
  •   书是彩页的 虽然局部有些吓人 但真的不错
  •   要推荐啊这本书。书的质量好是毋庸置疑的了,还有图。看得泪流满面啊。
  •   帮别人买的书,看过纸质不错,是正品的~
  •   一直关注的MSF终于出书了,一群挺伟大的人
  •   书页不错,是很多人的日志型的,只是当当的包装一如既往的水
  •   让人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HARD模式
  •   如果单单从一个角度去理解,往往是不够的
  •   真的很不错,看过了以后很感动
  •   这将是我为之努力的目标
  •   内容超赞的,读完心里既感动又心痛。
  •   很不错 有道理
  •   一本好书,气愤的是收到的是一本旧书!!
  •   纸张很好,和杂志的是一样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很令人感动
  •   了解到不一样的世界,和平年代下不和平的一面,世界还有这么一种职业,太崇高了,我必须要仰望你,你与我的距离太遥远了!
  •   铜版纸,图多,震撼
  •   其中的情节不错。
  •   努力学习啊
  •   还在慢慢阅读。那是一种向往
  •   还没有拆开。
  •   还没看呢,看简介觉得不错才买的
  •   帮单位购买
  •   值得看的一本好书。
  •   刚收到,印刷质量很好,适合收藏
  •   会给你的心灵一次洗礼
  •   一直想买的一本好书。。。
  •   彩色配图,质量很好
  •   每次看到他们都觉得很崇高 通过本书作为了解他们的窗口 更有促进作用的
  •   受益无穷呀
  •   世界本是一家
  •   非常好看。颇有感触!
  •   以一个个真实参与过或现役的无国界医生写出一个个真实故事。
  •   我觉得每个无国界医生的经历大同小异,所以我更看重他们对这份经历的认识。
  •   希望越来越多人关注无国界人道主义救援~
  •   照片 很丰富 内容也很好 看了 会很受激励
  •   几个小时可以读完。感受颇深。但是选择的纸张和装订无法让人满意,纸张很容易就脱落了。
  •   挺好的,包装和书体都十分精美,油印版。
  •   还没看,有时间好好看看
  •   还没看完,什么时候我也能有这样的勇气?
  •   仁心仁术
  •   带朋友买的,听说还不错。
  •   本书是很多人的合集,故事的描述就相对简单
  •   没包装 旧货 有点像二手的 书腰还烂了
  •   在当当也购买了好多次书了,一直印象不错并且信任有加,可这次竟然给我发来一本又破又旧的书,封面和书页泛黄并有褶皱和污渍,6张书页破损掉落,还有许多页岌岌可危。难以排除忧虑,当当卖的书是正品吗?希望可以得到满意的处理和回复。
  •   平实的记录了很多无国界医生志愿者的亲生经历,让我们看到,战争与灾难离人类如此之近。这本书的得来,是很偶然的,一段以心阅读的书评,获得了一份简单而让我觉得应该有责任的认可。真的很久没有,在阅读的时候,竟然可以被感动到落泪……曾很喜欢TVB的《天涯侠医》,看完这本书,才发现电视剧里生命动力的义工们,所演绎的只是在世界上很多不同的地方里,在为同一个族群的人类同胞们在努力的天涯侠医们的一个侧面而已,真实的他们要面对的是更为冷酷的战争与压力。但是,他们从没有放弃过,为了每一个人……
  •   战乱和灾难地区,哪里都能看的到的身影,让我们看到战乱和灾难最前端的真实和人性。对于这些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信仰不分政治立场,对所有因战乱或是灾难而受到伤病的人进行医疗救助的医生们,一直很敬佩。今天刚收到的书,翻了一下,图文搭配的讲述了他们在最前端最直面的真实经历。每一篇手记都会让人想哭,真的很好的一本书。
  •   看完只有2个字:感动.希望真的有一天,能够没有纷争,没有仇恨.向奋斗在一线的无国界医生相关者致敬
  •   这本书看了让人热血沸腾
  •   嗯。质量很好。看了之后深受影响。
  •   书到得很快,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开封了,油印的纸张,色彩,印刷,文字,图片都很好,很喜欢。本就是喜欢这种纪实的东西,能够去非洲或是战乱的地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我毕生的梦想。《无国界医生》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讲述这些,生的意义,我们活着的意义。
  •   首先书的纸张质量不错,毕竟是彩色印刷的,内容也还可以~
  •   非政府组织比政府组织做得还好些,为什么?向他们致敬!
  •   大量印刷排版錯誤,很多頁數順序混亂
  •   物流很快 但是封皮有些破损但是纸张极好好像是铜版纸吧 很是佩服无国界医生 佩服他们的勇气与人道精神 建议希望成为无国界医生的人读一读 客观的评定一下自己是否由能力承担无国界医生的责任 虽然有安保设施但是死亡也是不可预料的
  •   文章讲述的是无国界医师在非洲救援的事,第一次了解无国界医生的工作,感到他们真的很伟大
  •   越往后看越有些感触。
  •   书掉页 散的厉害。。。。
  •   不管是不是学医的 都读读吧
  •   无国界医生手记,读完很感动
  •   很小就很崇拜无国界医生
  •   一直很想买这本书 正好看到半折 果断入手!很喜欢这本书,支持无国界医生!
  •   纸质很好,文章很少,内容很不丰满,但是很有启发纸质很好,文章很少,内容很不丰满,但是很有启发纸质很好,文章很少,内容很不丰满,但是很有启发纸质很好,文章很少,内容很不丰满,但是很有启发纸质很好,文章很少,内容很不丰满,但是很有启发
  •   买了之后就被父亲大人拿去看了。。有两页右上角不完整。
  •   书不错,看了之后可以感觉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一本看到人性善良的书
  •   别人推荐的,一本很不错的书!
  •   无国界医生
  •   对于人道救援组织的了解
  •   特价的时候买的很好
  •   噱头大过内容
  •     人性是最复杂的东西,闪念之间,会是魔鬼或天使呢?无国界医生们去过的战区、疫区、灾区,见过的难民、病人、灾民就每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这地球上。我忽然间发现,我们被这和平的环境娇惯坏了,浪费粮食、污染环境、懒惰、焦躁,却不去理会每天伴随着我们的战争、疾病和灾难。前些日子还看了一个纪录片《为什么贫穷》也提起非洲。有些人生而无辜,却要生在一个那样的国家,政客们不为人民谋福利,就是敛财,敛财,敛财,民不聊生。像极了某个时期的我们,我们的先辈们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我们太多人却麻木到什么都不做,就那么空洞洞地受着。而有些人,努力想改变却什么也改变不了。这世界就是这样的吗?政客真的都是骗子。
  •     从小一直接受各种红色教育,在各种红色宣传中耳濡目染成长,说自己是长在红旗下也合理吧。可是,我们一直像叛逆的孩子,不断的挑刺着这个那个,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下多可怜啊——房奴、车奴、财奴、工作奴……各种压力好像把我们压的毫无幸福感可言。我们一起欢乐的吐槽着这些那些让我们不爽的事情,发泄着我们的压力,释放着我们的情绪,然后继续回到现实生活中,与生活作斗争,继续为生存努力……
      
       和平——最大的幸福
      
       但是,读完《无国界医生手记》后,我有些想法和看法真的开始有了转变。第一次听到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时候,是TVB的一个电视剧《天涯侠医》,知道了非洲过得很苦很穷,很多人真的饿的很瘦很瘦。但是那仅仅是我一个感性认识,毕竟他们离我很远很远啊,《无国界医生手记》是由无国界医生组织的志愿者写的,有些事描述他们的工作环境,有些事描述他们的心理变化,有些事描述他们的工作方式……从各个角度展示了无国界医生的全方面的状态,让我更进一步认识了这个组织,也更深刻感受到原来穷苦、战乱、不幸……其实很近很近,似乎伸手能够到。
      
       读着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苏丹南苏丹没完没了、柬埔寨也战乱20年,这些都是我出生之后发生在那些大陆上的事情。真的是太无知,认为世界就算有战乱也是那种打打闹闹过家家互相吓唬人的,世界大战那种恐怖的日子应该远去了,日子还是平稳安定的。但我真的错的很离谱——只要是战争就是毁灭性的,即使是局部冲突。“尸横遍野”不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你要长袖还是短袖?”,现在想到这句话还胆颤心惊啊!童兵打赌孕妇生男生女而剖肚取孩子而面色不改,这不是只有妲己商纣王这样的妖怪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吗?!
      
       真的,虽然从小到大听着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直到现在我现在真真正正的觉得“和平来之不易,是用先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之重!生存线、温饱线,我真的懂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定义?!能有现在的社会现在给我们吐槽已经是一种幸福;真正理解了“在曲折中前进”的意思。诚然,我们确实不如那些已经成熟发达的国家,可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也是他们曾经经历和面临过的问题,也是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治理或者控制的,也许我们吐槽的时候该正面些,多给些正面的期待,这样问题既能得到正视能促使改进但又不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幸福感;同时也希望那些战乱的国家不幸的国家能慢慢变好,至少和平。
      
      尊重——最难做到的事情
      
       对这本书还有两个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其一是志愿者真实感受着卢旺达大屠杀,并为此愤怒,可是对那些实施种族大屠杀的侩子手,他们仍选择了救治。其二是香港办事中心成立之初为组织筹募经费,他们放弃选择那种常见的富人聚会慈善舞会的形式,拒绝这种家长式的施与,毫不讲求意义、反省和觉悟,让有钱人心安理得。而是选择坚持自己普世团结的信念(普世团结:向大家不认识的,并非近邻,也没有任何文化或族类关系的人伸出援手。),明知更困难的方式去筹募经费,让筹款活动本身传达一些信息,在生活安逸、少有关心地球另一端发生的惨剧的社会大众之间,引起一些关注。
      
       这让我想到两部TVB的电视剧《On call 36 小时》和《怒火街头2》,我第一次发现电视剧情之外的其他事情。
      
       《On call 36 小时》是一部讲述急诊医生的事情。有一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鱼仔和一件头在面对救治两个病人,一个是不折不扣的坏人富家子,一个是大学生。鱼仔选择了那个值得救的大学生,一件头选择了那个富家子,因为他的救活率更高。正常人应该都会同意鱼仔的做法吧,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当然应该救值得救的那个。但后来听到这么一段话: 知不知道甚麼是"虎度门"? 做戏的人穿上戏服经过"虎度门"出台, 就代表另外一个身份, 我们也一样, 穿起医生袍, 无论病人有多讨厌都要尽全力去照顾他们, 医好他们, 这些就是我们的专业精神. 而且也如医生誓言所说: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治或地位的考虑介入我的职责和病人之间; 我对人类的生命,自受胎时起,即始终寄予最高的尊敬; 即使在威胁之下,我都将不会运用我的医学知识去做违反人道的事情。这好像是无国界医生志愿者的信仰,人道行动位的是救助危难中的人,减轻他们的痛苦,协助他们恢复自主能力,可以有尊严地活下去;无法挽救的,也使得他们得以拥有着人的尊严离世。
      
       《怒火街头2》中面对“会不会再次为公义而妨碍司法公正?”的问题,罗利亚的回答是“用非法的手段去为公义本身就是矛盾的。妨碍司法公正本身就是不尊重法律,那我凭什么去维护司法公正,去伸张正义。如果同类事件再次发生,要我在法理和道德二选一的话,我会选择退出那场官司。我不会在为道德而犯法。我要保持我的大律师执业资格,用律师的身份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刚开始看到这些的时候,觉得Law霸low了,但现在,我也认同了【道德判断真的不应该凌驾于法律原则】。
      
       我们不是上帝,我们的道德标准是用来规范约束自身的言行而不是用来对别人下定义的。对于涉及到他人的事情,我们更应该按规章制度办事,而不是自己的喜好,尤其像医生这样,手里都握着别人命的人。我知道一般人都很难做到这点,所以我佩服他们啊。尊重,真的不像说的那样容易的事情。
      
      理智——解决问题的大前提
      
       以前一直不理解,为啥我们国家总是严正抗议,严重抗议的,就是不打,喊两句有什么用?但现在我似乎懂了,也许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用暴力才能解决的。尤其对于现在钓鱼岛事件,更是感觉深刻。记得在反制日本的一系列行动中,国家宣布领海基线,而且提交了东海大陆架划界案等等系列行为,我相信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准备好搞定的。以前觉得政府提倡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觉得是懦弱的表现。现在才发现,也许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我还没有能力解决的时候,先把事情放一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发展经济,强大自我,等以后时机成熟在解决;但搁置并不是束之高阁,看这一系列的迅速反应的行为,相信是“台下十年功”啊。
      
       游行示威是表达立场,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可以展示力量的时候,但总有违法违规的行为出现,那些捣乱的人看着多少像是披着爱国羊皮的狼,也许他们连“九一八”、“七七事变”这些具体是什么都不清楚。其实这点我也很惭愧,虽然听了很多很多年,很多很多遍,可像报道“小孩子不知道雷锋”一样荒谬无知,我到现在才牢牢记住这个时间1931年9月18日和1937年7月7日。
      
       政治,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不懂,尤其是看完这本书之后,但我相信事物都是两面的。看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受益在于我愿意更正面去看问题,更阳光的去对待问题,心态更好,也就觉得更幸福。而且感觉到了处理事情的时候 ,要冷静思考问题,让思维先于情绪,理智优于感情,该坚持的寸步不让,原则是不能妥协的,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要想办法解决,毕竟方法总比问题多嘛。
      .
  •     从红颜素心那申请来阅读的,确实是好书。谢谢你红颜素心。
      
      在看《无国界医生》过程中,感慨万分,几乎每读过一篇都无法马上进入一篇,它是那样的沉重……而看完后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觉得我的生活跟那样真实相比仿佛是虚幻缥缈的假象,空虚且无意义。
      
      尽管新闻总是提示我们哪里又发生战乱了,哪里又天灾人祸了,我却总是旁观者的忽略。就算在小说中描写的恐怖,电影上残忍的影像,我也只是围观。那些小说中描述的苦难、影视剧如越狱中的难民营一般的监狱,我自我安慰的以为那或许在世界上有可能但也不过是少数罢了,我又能做什么呢?看完书后,我才知道影视文学中的描述不过是经过了粉饰九牛一毛而已,而我已变成麻木自私的人。那些死伤的数据那样的庞大,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有些就在我们身边,那些痛苦比任何虚构作品中的要真实一万倍,不,一万倍也比不上,你无法衡量。那种真实的还原是任何杰出的小说家也无法做到的,因为你清楚的知道,通过图片和文字你亲眼看到了。这些事,难道我真的从没看见没听说过吗?南京大屠杀,中国历史上的那些,难道不也是吗?我只是“习以为常”的忽略,我只是当它们历史,我只当世界总有战争灾难,我又能做什么?
      
      那样的一群人,他们行动了,他们穿梭于贫穷、天灾和战乱。他们几乎无暇思考,每天就忙碌着,脑子身体超负荷的运转着。就像书中的一句话“在家里哪怕过上好几个星期,也不如在塞拉利昂一分钟的经历。”(p128-129)那不仅代表他们在不停歇的工作,也代表那些真正邪恶、残忍、恐怖的面貌。而我们在家中谈抑郁、痛苦、恶魔真像是笑话一般。他们面对着人性的最糟糕,我们夸夸其谈人性的丑陋。那样的人性真的只是在他人身上吗?那些残忍的非人的举动,我们就能归咎于他人的恶,就能归咎于他们的无知,就能归结于他们的贫穷与贪婪,就能归于一切我们以外的事物,就能归于他们的坏运气吗?
      
      曾看到一句话,大致意思是如果他人不自由,你自己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自由。或许他们的苦难一日不解决,我们的幸福与舒适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更是代表我们的麻木与自私。
      
      我还是不知道能做什么,就像我不知道在路边看到乞讨的人能做什么一样。
      
      我不可能看了一本书就改变,起码我想找到自己不虚伪的同情心,找到那驱使无国界医生行动一样的原动力。
  •     08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模联。记得是刚开学不久的一天晚上,我从旧校回宿舍的路上看到哈佛模拟联合国的海报。当时黑灯瞎火也不知道到底这是什么活动,只是看到这是一个可以去波士顿的机会。当时心里只是想好酷啊我要去波士顿玩。于是便报了名。
      
      什么都没准备竟然也过了第一轮面试。记得那年隔壁学法语的学姐也要去面,面试前的那个下午她一直抱着电脑查联合国的资料,而那时的我应该没上过一次联合国网站。面试问题里有两个印象很深:1. 你最不喜欢联合国里的哪个组织;2. 你最敬佩哪个目前仍然在世的领导人。第一个问题我说是WHO,因为那年香港的禽流感很糟糕。可事实是那个时候大脑里除了新闻里听过WHO之外对其他联合国组织一无所知;第二个问题我说的是刚刚过世的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因为幸亏开学前的暑假看了《东方的女儿》。总而言之,2008年的时候我只是一心想去波士顿玩一圈,加上对国际政治并不反感,便误打误撞上了模联这条船。
      
      后来当然因为实力太弱没有入选去美国或者去北京的任何一个代表队,但经过四个月的训练,甚至后来四年断断续续的参与,我开始觉得模联似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第二年的时候又报了名,记得面试的考官除了SA 的老师之外还有好多先前一年曾经一起训练的学长学姐。那年的问题只有一个还记得了:你觉得中国究竟应不应该享有安理会的否决权?
      
      后来那年成功入选了。2010年的2月如愿去了波士顿。那年的美国东部大雪成灾,本来应该在芝加哥转机之后当天就能到波士顿,结果愣是在芝加哥活生生延误了整整一夜。在芝加哥的那个晚上,熬着时差我跟我的partner说咱们再多写一点note吧,然而第二天飞到波士顿我才发现,哈佛在Park Plaza Hotel的主场好像更像是一个觥筹交错的社交场所。看到那些世界一流大学的同龄人高谈阔论,一时间我这香港二流学校的二流学生一下子并不知道如何是好。一起的partner后来也选择去social,剩我一个人顶在192个国家384个代表的DISEC(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ommittee)步履维艰。其实这样的结果我是早有预感的。在学校第二轮筛选过后,很多入选美国或者北京的同学就已经一幅大功告成的样子。我当时还觉得应该更认真才对,没少逼着partner做research。现在看来真是too simple, sometimes too naive. 我早就该知道有太多人,无论在面试的时候说了怎样的理由,其实只是抱着去旅游一番的心态,就跟我前一年最单纯的愿望一样。
      
      然而更让人绝望的是开会的时候。那年的题目是Nuclear Weapon,被大雪困在路上代表英国的耶鲁代表队和不知去向的伊朗简直让四天的辩论变成一场无谓的笑话。坐在偌大的会场里,我走了好多次神。 最常想到的问题是,联合国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在模拟联合国的会场,我看到的是很多世界一流的学生在炫耀口才、知识面以及难以掩盖的显赫家世,一切看上去都金光灿灿。而对于我们这种酱油学校的人来说,能在CV上写上一条“Harvard National Model UN”似乎也是光彩照人。可是那些问题呢,留给谁来解决?模拟会场上签署的resolution没有任何执行能力,那联合国正式的resolution就能解决问题了么?现在在模拟会场闪闪发亮的名校学生,以后不就很可能是那些在联合国辩论的政府官员吗?会场上为了拖满时间所以只能不断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会开到第二天,我就已经知道,这次的模联已经彻底结束了。
      
      经历了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哈佛模联,回来之后心灰意冷,于是6月的时候便拉了一个也想再试一次的同学去了新加坡模联。安理会,英国,讨论的话题是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没想到同样的绝望如约在第二天发生。我完全看不到这样辩论下去的意义。尤其那次出现crisis的时候,有一个假设的情况是”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在当地强奸了妇女”, 这个情况被所有人忽略带过。我明白这个role play的游戏你就应该扮演好你所代表国家的政府立场,可是当现实中真的出现了类似情况,联合国会怎样做呢?
      
      无能为力。
      
      所以2010年的后半年主要都在想前一年的所作所为到底值不值。越想越觉得自己是个道貌岸然的骗子,一来打着去开会的幌子出国玩,二来扮演了那么多次无耻的“政客”,同时看到了曾经以为万能的联合国的无力。当出resolution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灾难发生的速度时,那时我觉得联合国简直一无是处。这样的抑郁持续了大半年,后来又想了很多次才发觉自己的局限。也许我在模联得到的并不是我希望的,但是2010年之后,我好像对这个世界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另一件事是已经做了学校模联的peer mentor之后的事。有个SA很重要的老师一直在面试里纠结一个问题:why would we take a student like you from xxx major? 我知道这个问题被问了很多人很多次,包括我自己在内,因为我猜在她心里,应该只有学国际政治和欧洲研究的学生才应该,也是“唯二”会对模联有兴趣的学生。而我一个学数码图像传播的人竟然出现在模联面试场里,在她看来应该像外星人一样了吧。所以2011年应运而生了一道关于网络犯罪的题,就好像学我们这科的即便是由衷对政治感兴趣,那也必须得感和科技有关的兴趣。小课友面回来跟我哭诉为什么一定要抓着“你是学数码图像传播的就一定要懂网络犯罪的议题”不放。其实我也不明白,我也觉得不应该。我对这个世界的苦难抱有同情,并不是出于我是什么专业出身。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被国家地域家庭学历背景定义的人。但即使我被无数词条定义了,我还是可以没有任何理由的关注那些苦难的地方和人。
      
      其实这就是今天看到潘渊那段的时候的共鸣。“真希望有一天,我们在中国将会有同样的社会环境: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学生,会认为志愿者的工作经历必须成为每个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所有的雇主,都会鼓励他们的雇员去承担社会上的志愿工作。”如果你问我会不会后悔将大学四年的几乎每一个周六早上和更多的夜晚都交给了模联,我一定说不后悔。虽然模联带给我更多的是看到这个世界假恶丑而不是真善美的机会,但我宁愿选择真相。我说模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仅因为它对能力的要求只有更高,没有最高,更在于你无时无刻不被所处理的问题进行着良心的考验。或许唯有坦诚地面对那些也许谁都无力回天的灾难,我们才能意识到自我的局限,人类的局限。我只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少花一些时间去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多了解一下这个世界。仅此而已。
      
  •     
      关注无国界医生(MSF)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
      7月7日是无国界医生日,微博上舒淇携手MSF做了一个美丽的宣传,而后说转发关于《无国界医生手记》这本书的介绍就有机会获得阅读的机会。
      我手气一向不好,从小除了餐巾纸和“谢谢惠顾”就什么都没抽中过,对于转发获奖然后得到赠书更是不敢奢求。在关注了无国界医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这是我第一次在市面上看到印刷出版的中文版MSF第一手资料。于是入手。
      
      无疑的,这是一本奇特的书。考究的铜板纸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的重量,更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而灵魂不能承受之重。这样一本沉甸甸的书端在手里,油墨印刷的味道依然,可故事里记叙着的那些遥远的生命或许已经随风而逝。
      书里集结了31个故事,或是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的日记,或是他们写给远在家乡的亲友的信札,或是他们回到祖国后写给曾经一起工作过的朋友的问候。无论是直面淋漓的鲜血也好,还是回忆呼啸而来的记忆也好,苦难,永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字眼。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想像,在同一个世界的彼岸,存在着一群和我们同样贵为神之宠儿的人类遭受着连卑微的生物都无法承担的不幸。
      无国界医生应征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修过热带病学,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骇人最险恶的地方往往发生在这个神奇的纬度。一条线,切分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而徘徊在这条抉择之线两侧的,却是无辜而痛苦的人们。或湿热,或干涸,或蚊蝇成群,或饥谨度日⋯⋯从黑非洲拍回的照片中,见证最多的就是年轻的母亲怀里抱着一个骨瘦如柴,生死未卜的婴儿。若非是在美国见过胖嘟嘟的,非常可爱的,头发卷卷的黑人宝贝,我简直要以为是不是所有黑人小孩子出生之后都是一副瘦弱的模样。在那个尚未对世界苦难建立起概念的时候,同样种族不同生存环境下的孩子,竟然有天壤之别。北美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肥胖国度而被强制运动,而非洲的孩子则可能根本⋯⋯根本长不大。他们有着同样美丽的黑色眼睛,一双看遍大千世界炫丽缤纷,而另外一双注定只能仰望蓝天而干涸的挺到生命最后的一个瞬间。
      
      除去恶劣的自然环境,动荡的政治斗争和不间断的军火轰炸使得往昔的文明沦落成一片废墟。曾经,我怀着巨大的诚意仰视新月沃地,那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的灿烂之都;曾经,我带着无比的敬意匍匐在底比斯城下,那是我回不去的往世和光辉。文明遭受的苦难决不比承载它的民众少,但这种伴随时光而来的寂寥却是历史所无法诠释的悲哀。血路写成的中东格局,踩着尸首登基的先世帝王,到底牺牲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有人会说,历史前进的车轮必定留下车辙,沾满泥浆,而在人类文明前行的道路上,车辙印下的是斑斑血迹,是骨灰化为的齑粉!
      
      苦难。
      
      苦难环绕在整个世界,无论是自然带来的灾难也好,还是战争摧毁的家园也好,苦难太多,我来不及为它们恸哭,因为在眼泪滑出眼角的瞬间,那些生命已然灰飞烟灭,下一场灾难又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骤然现身,留下满地哀伤。在模拟联合国负责人权事务的整整一年里,我无数次在资料室哭泣,神明既然应允生命的降临,却为何不为他们绽放一个美丽的世界?这不公平⋯⋯可空荡的教室没有人回应我,夜幕降临的香港也只有空调嗡嗡作响的伴奏。在这些生命化为纸上一个个干巴巴的数字的时候,又有谁曾经在乎过他们的存在?又有谁曾经知道他们也怀着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期盼活过,梦过,渴望过?这些数字只会作为当局向联合国索要资金的证明,而决不会是下一场灾难被扼杀的挽歌。书里说,非洲的小孩子出生之后只能以“星期几”来命名,长大一点才会给起名字,因为大多数人根本活不到可以起名字的那一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尚未开化的欧洲,发生在战火纷飞的战国,但在这个一部分人享受优越的现代文明的时代,另外一群人匍匐在生死线上,等待着死亡。如若这个世界上只剩下疾苦的明天,我也仍愿相信,总有一种力量可以远渡重洋。
      
      这个世界上,总有像史怀哲、韦伯福斯一样的人存在。他们不仅出身优良,才华横溢,还拥有一颗悲悯的心。一些人会离开自己的家乡,置身于苦难之中,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而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一方晴空,救助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灵。神也许不会现身拯救苦难,却会感召世上的某种良知,让这些人集结在一起,为着一个卑微而崇高的目的前进。为了另外一些人可以活下去,这些人离开了温暖的壁炉,凉爽的房间,奔赴世界上最危险最邪恶的阵地,在那片血染的大地上留下一种真诚。我相信人类的善良可以抵御一切,无论孤独,空虚,寂寞,惨痛,离别还是死亡⋯⋯神明启示的信念未曾衰退,它蜷缩在我们每个人心灵的角落里。在这个物欲横流霓灯幻彩的社会里,拢开一丝乌云。我以为,这就是良心。
      
      曾几何时,本着俾斯麦“利益才是一切友谊的根基”这一信条开始研习政治学,却走在半路被“Humanism”绊了个跟头。等我如同那些等待拯救的孩童一样别过头,仰望那遥不可及的苍穹的时候,才猛然醒悟这世上的事,决不是可以拆分成数字量化那么简单的。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这纷繁复杂的变幻,我们有着自己的情感,有着自己的归属感,有着自豪感。各种各样的感情组成了一个健全的人,我们会痛,会哀伤,会笑,会喜悦。这样的感情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正是这样的感情,让我们组成了一个个社群,一个个民族,一个个国家,一个个文明⋯⋯我们所为之骄傲,自豪,动容的社会关系也好,文明古迹也好,都建立在这丰富而难以琢磨的感情之上。我们爱,我们恨,我们的情感构筑世界的模型,我们的理智敲开自然的大门⋯⋯于是,这个世界上才会有这样一批人出现,他们的名字被写在以色列的“国际义人园”里,他们的名字被收录在南京的档案馆里,他们永远活了下去,活在因他们的帮助而活下去的族群的记忆和血液里。
      这,就是良心最高的褒奖。
      
      MSF正是这样一个群体,一个良心的集合。其实最早无国界医生是法国在非洲开发殖民地的时候留下来为法国人看病的医疗团。后来为了教化当地人,开展成为一个无国界组织,但主要仍服务于殖民者。而到了20世纪,殖民体系崩塌瓦解之后,无国界医生组织才真正做到了“无国界之心”。参加到无国界组织的工作者们,太多时候都面临生死的考验。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肤色,学过不同的知识,经历过不同的人生⋯⋯在一部分人类撕毁人性契约的时候,他们奔赴到那个苦难之地,凭借自己手中的手术线,缝合起一个民族的悲哀;凭借自己手中的纱布,擦干一个国家的泪痕。这样的努力无异于精卫填海,作用微乎其微。今天治疗好的伤患,明日又会在战场上丧命,死亡只是个迟早的问题,而他们却在和时间赛跑。我知道,如果理性的思考,人迟早有一死,今日救助了这个人,不知哪一日他就会死去,只是时间成本的问题,根本没有必要救助。诚然是这样,可人类不仅仅靠着理性而活。我们说“冷血机器”,可我们说“热血男儿”。换成英文,这个man就可以指代人类,而摸着自己跳动的脉搏,一个鲜活的,有感情的生命,又怎能对这种苦难无动于衷?社会越发达,理性话的程度越高,人类就更应当转向内心的情感而寻得安宁,否则终有一日遥被机械化的世界反向征服,而不得再称为人。
      
      透过无国界医生,我们也许看到的不仅仅是医疗的无国界,更是良知的无国界。手捧这本册子的你我,也许终生都没有机会参与到医疗工作中去,我们也许没有金钱没有知识够我们去远渡重洋到达一个苦难之地,如史怀哲一样将自己毕生的才华和知识献给那片土地,奉献一份微弱的力量。读罢这本册子,也许觉得痛苦,因为自己也许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让泪水一滴滴的掉在铜版纸上,看它变得褶皱如营养不良的皮肤。可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开化的社群里,我们有着自己的群体和社会,如果这31个故事可以唤起我们对于苦难的怜悯,关于善意的良知,那么这也许,已经是一种成功。透过已经获得启示而拥有悲悯于良心的个体,总会通达到有能力而无私的人的心里。无论是在索马里也好,在海地也好,在伊朗也好,在西藏也好⋯⋯当这样一股温暖的爱意如波浪一样荡漾开来,我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日,也终会到来。因为这是一份以苦难之名而告白的善意。
  •     亲爱的,
      
      你好!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我听说你买了这本书送给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无国界医生。我拿到这本书很久了,读得特别慢,读完很久也迟迟不能动笔写一篇书评,因为我知道这不是一篇普通的书评,我翻动着这本书。心里想着,我给你写一封信吧,也跟你分享一些我所知道的故事,还有一些我在生活中学到的一些功课。
      
      曾经我是一个很麻木的青年,对于政治和经济完全不在乎。别人都急着出国留学,我却一点不在意。我总觉得中国的生活很好,每天我都可以只想着自己的小小世界,不曾有心力去为别人考虑。记忆里我有好几年的时间里,脸上很难有笑容,尤其是跟最亲近的家人在一起,或者独自一人的时候。我看到自己的照片,很多都是垂头丧气,驮着背,一点美好的样子都没有。姐姐看了说,看着真心疼啊。可是,我毕竟还是有饭吃有衣穿,跟书中的亲人们比起来,我实在太幸福了。
      
      我很幸运,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姐姐帮助和接纳了我,我来到了清华大学,渐渐有机会旁听一些课程。我认识了雨枫,成为雨枫的会员、店员,在雨枫听到了妈妈读书会,在读书会接触到和学习了国学,从最基础的《弟子规》开始,现在学习《论语》。正是因为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帮助和指导,我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加积极地学习和生活。在这四五年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自己在青春的时光里缓慢地成长。我终于不再怨天尤人,终于学会了感恩,终于开始把眼光投向了更宽广的世界。我开始维护自己内心的善良,开始在心里为更多的人开拓出空间。每一天,我会提醒自己去感恩,提醒自己可以为别人做些什么,提醒自己谨慎小心,不要伤害和妨碍到别人,更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我开始相信,一个人的心力是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每一天,这个世界,都可以因为每个人点滴的付出,而变得更美好一点。 如此,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我相信,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大抵都是这样的历程,都有这样的台阶要攀爬。有的人幸运些,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有的人则需要更多人的帮助。特雷萨修女说,不要指责那些抱着孩子乞讨的人,她们现在就需要,现在就给予她们帮助。不必等待,不必迟疑。
      
      可是,很多都知道,帮助别人是需要勇气的。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在应当见义勇为的时候保持沉默。这个现象不是只有中国才有,并不是只有现在的中国才会冷眼旁观,其他任何的国家都有这样的群众,因为全地球的人类,都有着同样的心。而一个自私、自大的人,其实是没有心力去关注和帮助别人的。可喜的是,我们现在民间有很多人自发组织群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弟子规》开始,用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来净化人心,取得了非常美好的效果。
      
      今年4月底和五月底,我在北京房山区石花洞的修德谷传统文化研修班学习了两次,第一次是作为学员,第二次因为比较幸运,我去做了义工。台湾证严上人创办的慈济,培训时有讲到,义工,是做符合道义的事的人;志工,则是立志一生投身做符合道义的事的人。现在,看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做这些事,我自己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或许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要稍微有些不同,不可能一切都很完美吧。我们都共同在这个世界上学习各自的功课。稍微有些缺憾,是更好的生活状态。
      
      胡哲说,如果我没有四肢,可以使你们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幸福,那么我接受。我看到他一颗比平常人坚强百倍、乐观百倍的心,时刻在欢喜跳跃着。他为自己的存在找到了价值。我们每个人,也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寻找着各自的价值。听说价值是在心里的,就像电影《第36个故事》里面说到的“心理价值”。我最近在微博上看到有一家如电影里一样的交换商店,很想去看看。或许,它给我们的生活添加了很多的信心。就好像,雨枫的存在,给爱读书的女人们一个很美好的归宿。也正如,这样一本《无国界医生》,让更多的人坚定信心。
      
      这些信心,可以支撑人们走很远很远的路。即使每条道路上的风景各自不同,但我们的心总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世界上少一些受苦的人们。无国界医生们,在做的是救人性命。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老师和义工们,则是挽救人们的心。
      
      如今太多人,一心只想着挣钱,忽视了生活的幸福。每个人都在经历严重的信任危机。我自己也有体会,有时候很苦恼,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去跟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决定,感到父母对自己不信任。父母对子女的信任,是子女信心的源泉。这其中的道理,就像一棵树一样,父母是树根,子女是花朵结出来的果实。浇水要浇到根上,果实才能结实。现在人们因为没有老祖宗智慧的指导,生活得很辛苦,很凄惨。即使不愁吃穿,却精神压力极大,各种怪病上身,甚至丢了性命,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样的国民太多太多。我们看了十分心痛。
      
      我听说,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不可估量的。我渐渐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我相信世界上所有受苦的人们,与我同在一个生活系统中。他们受的苦,就是我正在受的苦。感恩慈济,我请到了竹筒,每日投入一点钱,日积月累,总有一天可以帮助到需要的人。感恩我们的传统文化,指引了我正确的人生道路。感恩您,感恩所有的无国界医生,以及所有付出的人。我们一起努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身体上受苦的人们少些折磨,让精神上受苦的人们少受些煎熬。这个世界上,多一个好心人,世界上就少很多的灾难。所以,有你,有我,有越来越多关注、关心、帮助他人的人,我们的世界,一定是越来越好的。
      
      最后,愿你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情愉快!愿光明和幸福围绕着你和你的家人。
      
      
      安心 感恩 敬上
      
  •     我想,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记录者。这些凌乱的文字并不足以记录下这些真心英雄对生命、对苦难的无奈,以及他们身上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但我想写下来,给自己留作纪念,纪念他们真实的存在于这世俗的人世间。
      
      ——题记
      
      关于曾思斌
      
      从北京回来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感觉好像做梦一样认识了曾思斌,又好像做梦一样听他跟我讲述他的故事。
      曾思斌出生在四川一户农村家庭。在他看来,他的家很温暖,因为父母对他的态度一直是信任的。他们从不过问他在外面做什么事,只要不犯法,只要是好事,只要儿子平安,这两位朴实的老人就是一种支持的态度。他曾说,他很早就已经工作了,二老对他很是放心。
      16岁就出来打工的曾思斌经历了很多常人所从未经历过的事。他曾经被人骗到传销组织里差点出不来,用惊人的意志力熬过那段最艰苦的日子;也曾给酒店做过门童,由低做起,得到客户赏识,邀请他到外资企业工作;而他也曾放弃过高薪厚职,选择自己喜欢的导游行业,最终因了这个行业,阴差阳错的加入到了无国界医生国际救援组。
      08年汶川地震,我们都记得那段举国同悲的日子。而由于地震的原因,曾思斌不得不停止导游的工作。在那段期间,他想我能做些什么呢?于是他和朋友一起到地震灾区去考察,是否能帮上忙。也许命运就是这样巧合,刚好无国界医生需要翻译。于是曾思斌利用自身优势毅然加入无国界医生的救援行列。
      经过了那段参加救援的日子,曾思斌由当初一起工作的同事写了推荐信,到无国界医生那边参加面试,正式加入了MSF。
      在加入MSF的这段日子里,他曾远赴南苏丹参加救援行动。那里的条件极其艰苦。我曾在视频上看到过他教一个非洲当地的MSF职工如何挖厕所。他必须要很详尽的把那个厕所的样子描述清楚,必须进行反复的沟通。
      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在南苏丹,由于战乱,大批难民向MSF涌来。他与当地管理食物库存的管理员说,发放那些压缩饼干给难民,请管理员清点库里的数量看看是否足够。为了避免发生踩踏事故,他还请当地的MSF职员围起一个栅栏,他们站在栅栏里面对外发放。但是即便是这样,依然有人担心拿不到饼干而哄抢。他最后只能拨打了当地的警局电话,请求警察增援。而做这些事情,其中所耗费的心血,是常人所想像不到的。
      我清楚的知道前面的路有多难走,而曾思斌要面对的那种传统的压力有多大。他曾告诉我,身边的朋友第一次听他讲述他在南苏丹做救援的事情,是很新鲜。但是,久而久之,他们就变得麻木了,甚至觉得他做的这些事根本改变不了什么。面对传统的价值观,他显得很无力。但是他依然是义无反顾一直往前走。他说,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我只是想做一些事。当下社会的人们认为赚钱越多就越是成功,而他却认为体现个人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知道是什么触动他放弃了原本安逸的生活选择了漂泊;也不知道当初的选择有没有为他今后带来困惑,我只知道眼前这个看上去朴实真诚的男子内心承载了一个强大的宇宙,足以抵抗世俗的眼光和扭曲的价值观。
      我想这些文字并不足以记录下曾思斌的经历,也无法表达见过他以后带给我的震撼。只是更加坚定了我选择想要加入MSF的决心。
      
  •     他人与我,到底有什么联系?
      这个无数先贤追问过的问题,似乎总也无法清晰地表述。
      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曾在文章中把他人与地狱画上了等号,然而再去了解他的理论,又并不觉得悲观,相反有很多希望包含其中。
      他人的生命与我们的生命同样重要么?
      (是回到墨子、孟子、荀子还是杨朱?)
      一些法国人在1971年12月20日,为回答这一问题迈出了精彩的一步——第一个独立的,专门从事紧急医疗援助的人道组织“无国界医生”创立。
      我也是在几天之前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组织。一位朋友说说要送我一本书,并希望我为这本书写书评。这便是我刚刚通读了的《无国界医生手记》。她买了50本同样的书,要送给50个人。以前,我只知道她喜欢读书,当她告诉我这件事之时,我才意识到她的不同寻常。
      
      一、 生命
      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而不幸的是我们往往感受不到这种平等,这使我常常想起卢梭的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也许平等只是童话般的理想,不平等才是残酷的现实。
      一些人却可以用理想照亮现实。他们用自己的专长、辛劳甚至生命去诠释与践行生命的平等。从地震灾后的尼加拉瓜到饥荒中的苏丹,从种族大屠杀的卢旺达到战争中的伊拉克,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生命既顽强又脆弱。陈述华医生在安哥拉挽救一个小婴儿的生命时,情况十分糟糕,以致于当地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摇头,就连陈医生自己也怀疑到底是在救活他还是延长他的痛苦。但是这小婴儿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然而在1994年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中,有50—100万人死去。我们且不去讨论生命的脆弱程度,仅就这个极端模糊的数字便可知道统计的粗略。这是真正的死无葬身之地,甚至有的人是否死了都没有人知道。
      无国界医生是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他人的看似与我们无关却又同样纯粹的生命。
      
      二、 志愿者
      无国界医生除当地员工外,以志愿者为主体。从“志愿”一词可以知道,他们需要舍弃的东西很多。他们为什么可以放弃这么多,而成为无国界医生的一员?李威仪医生的观点应该具有代表性:“作为一个骨科医生,日复一日在香港的诊症室内听那些因为在商场冷气间连续购物数小时之后脚痛的病人申诉,相比在战乱地区向一群每天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伸出援手,减轻他们的痛苦,后者的满足感实在多得多!”
      无国界医生的成员是医生也是战士,是正义的维护者,更是身处灾难者的亲人。
      他们是战士,不是毁灭生命的战士,而是拯救生命的战士。他们要战胜周遭的环境,他们要战胜远离亲友的孤独,他们要战胜目睹无数死亡后的精神压抑,他们要战胜病疫灾害或者战争。
      他们是正义的维护者。他们曾谴斥埃塞俄比亚当局强迫灾民迁徙及挪调人道救援物资作其他用途,他们曾谴责联合国部队加入索马里武装冲突的做法有违人道原则,他们曾呼吁国际社会对卢旺达大屠杀进行干预。卢旺达种族屠杀的见证者扎朗尼医生描述了惨不忍睹的一幕:遭屠杀者的尸体被丢弃在阿卡加拉河,每分钟有五六具尸体流过,也就是每10秒钟就有一具!他多次在国际法庭作证,终使种族屠杀者被判有罪。并且他指出未能中止这次屠杀的原因是国际社会的漠视,亦即无数国家的决策者在“我”与“他”之间画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线,这最终导致了联合国从卢旺达撤走了大部分维和部队。
      他们是身处灾难者的亲人。技术统筹员若斯深刻地体会到了波黑的马格莱人的感受:“他们很高兴见到我们给小镇带来食物、药物和饮用水,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从外面来和他们在一起。”在战争、自然灾害和病疫中,他人的生命与无国界医生的生命紧紧联结在了一起。
      
      三、 共同的期望
      郑伟医生在文章中提到了白求恩。但白求恩来到中国多少与政治立场相关。而“无国界医生不分种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为身处困境的人们以及天灾人祸和武装冲突的受害者提供援助。”
      看了无国界医生的大事纪要,更加钦佩他们的行动。然而这也反过来表明了人类所经历的无数灾难。多么希望无国界医生尽量少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那意味着更少发生灾难。我想这也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期望。
      
      这么短的一篇书评,竟然拖沓了两三天的时间。知晓了无国界医生的招募条件后,意识到自己哪一条都不符合,只能写些东西作为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却又写得实在不妙。
      
  •     简单而平凡,就是一个人向危难中的另一个人伸出援手,毫不在意彼此的种族、信仰或政治立场。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才是社会才追求的!人道援助无分界限。很喜欢这本书,看到人性的光芒,看到求援的信念,无国界医生msf,加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