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推动丛书(珍藏版套书)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史蒂芬·霍金  页数:全41册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第一推动是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的哲学用语。指一切事物最后的目的与运动的终极原因。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追寻其固有的原动力,同时科学的这种追求精神本身又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基本的推动。人类是有希望的,正是被誉为自身主宰的科学精神,即“第一推动”。
  第一推动——国内最早、影响最大的引进版科普丛书,一套由当代世界一流科学家撰写的、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科普佳作,被称为“科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已经走过了辉煌20年,成为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首次推出《第一推动丛书》已出版品种的大合集,共计41册,统一封面,包装精美,便于广大读者购买,更值得收藏。
  41册分别为:
  《时间简史》 《时间简史续篇》
《黑洞与时间弯曲》 《霍金讲演录》
  《时空本性》 《果壳里的60年》
《时空的未来》 《千亿个太阳》
  《物理天文学前沿》
《爱因斯坦尚未完成的交响乐》
  《看不见的世界——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
《黑洞战争》
  《宇宙传记》
《伟大的超越》
《宇宙的琴弦》 《上帝与新物理学》
  《时间之箭》 《终极理论之梦》 《时间、空间和万物》
《亚原子粒子的发现》
  《存在之轻——质量、以太和力的统一性》
《不同的宇宙》
  《量子夸克》 《物理学的困惑》
《宇宙的结构——空间、时间以及真实性的意义》
  《皇帝新脑》
《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四维旅行》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
《逻辑的引擎》
  《未来50年》
《伽利略的手指》 《宇宙极问——量子、信息和宇宙》
  《下一步是什么——未来科学的报告》
《复杂》 《惊人的假说》
  《生命是什么》
《解码生命》
《第二自然——意识之谜》
  《生命的语言——DNA和个体化医学革命》 《比天空更宽广》

作者简介

  包括数位来自各领域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史蒂芬·霍金
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当今世界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著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超级畅销书。
  罗杰·彭罗斯英国数学物理学家,牛津大学罗斯?玻勒数学教授,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博学和最有创见的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著有《皇帝新脑》《通向实在之路》等优秀科普书。
  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有《生命是什么》,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作了概念上的准备。
  S·温伯格
1979年因弱电统一理论与格拉肖和萨拉姆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文学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他的《终极理论之梦》、《最初三分钟》、《亚原子粒子的发现》等书曾风行世界。
  等等

书籍目录

第1部分 实在性之舞台
第1章 通往实在性之路
经典意义上的实在性
相对论意义上的实在性
量子世界中的实在性
宇宙学里的实在性
统一理论的实在性
过去和未来的实在性
空间和时间的下一个时代
第2章 宇宙与桶
爱因斯坦之前的相对论

空间困境
马赫以及空间的意义
马赫、运动及群星
马赫VS.牛顿
第3章 相对与绝对
真空真的是空的吗
相对的空间,相对的时间
狡猾但不恶毒
但是桶呢
雕刻空间与时间
调调角度
桶,狭义相对论的观点
引力和古老的问题
引力和加速等价
蜷曲、弯曲与引力
广义相对论和桶
3000年的时空
第4章 纠缠着的空间
量子眼中的世界
红和蓝
产生波
概率和物理学定律
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
海森堡和不确定性
爱因斯坦,不确定性和实在性问题
量子回应
贝尔与自旋
实在性检验
用角度来数天使
不冒烟但会着火
纠缠与狭义相对论:标准观点
纠缠和狭义相对论:反方观点
我们将用什么来解释这一切
第2部分 时间与经验
第5章 冰封之河
时间与体验
时间会流动吗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持续幻象
体验和时间的流动
第6章 偶然和箭头
谜团
过去、未来和基本物理定律
时间反演对称性
网球和破碎的鸡蛋
原理和实践

熵——第二定律和时间之箭
熵——过去和未来
跟着数学走
一片沼泽地
回头看看
鸡蛋、鸡和大爆炸
熵与引力
关键输入
未解之谜
第7章 时间与量子
量子论中的过去
去往奥兹国
选择
修剪历史
历史的不可期
抹掉过去
塑造过去
量子力学和经验
量子测量之谜
实在性和量子测量问题
退相干和量子实在性
量子力学和时间之箭
第3部分 时空与宇宙学
第8章 雪花与时空
对称性与物理定律
对称性与时间
将结构放大再思考
膨胀宇宙中的时间
膨胀宇宙的奥妙
宇宙学,对称性与空间的形状
宇宙学与时空
其他形状
宇宙学与对称性
第9章 蒸发真空
热与对称性
力,物质,希格斯场
冷却宇宙中的场
希格斯海与质量起源
冷却宇宙中的统一
大统一
以太的回归
熵与时间
第10章 解构大爆炸
爱因斯坦与排斥性的引力
蹦跳的青蛙和过冷却
暴涨
暴涨理论体系
暴涨与视界疑难
暴涨与平坦性疑难
进展与预言
黑暗预言
失控的宇宙
丢失的70%
迷题与进展
第11章 缀满钻石的天空中的量子
用量子语言写的空中文字
宇宙学的黄金时代
创造一个宇宙
暴涨,平滑性,与时间之箭
熵与暴涨
玻尔兹曼的回归
暴涨与鸡蛋
白璧微瑕?
第4部分 起源与统一
第12章 弦上的世界
量子涨落与真空
涨落与不谐6
这重要吗
看似不可能的解决方式
第一次革命
弦论与统一
为什么弦论会有用
小尺度上的宇宙结构
更小的点
弦论中的粒子性质
振动太多了
在更高的维度中统一
隐藏的维度
弦论与隐藏的维度
隐藏维度的形状
弦物理与额外维度
弦论中的宇宙结构
第二次超弦革命
翻译的力量
11个维度

膜世界
粘粘的膜与振动的弦
若我们的宇宙就是一张膜
引力与大额外维
大额外维度与大的弦
弦论遭遇实验?
膜世界宇宙学
循环宇宙学
简评
时空的新图景
第5部分 真实与想象
第14章 上天入地
陷入困境的爱因斯坦
捕获波
寻找额外维度
希格斯、超对称,还有弦论
宇宙的起源
暗物质、暗能量以及宇宙的未来
空间、时间以及猜想
第15章 超距传输器与时间机器
量子世界的瞬间移动
量子纠缠与量子传输
现实中的超距传输
时间旅行之惑
反思谜题
自由意志,多重世界,时间旅行
时间旅行能回到过去吗
蠕虫洞时间机器的蓝图
建造一台蠕虫洞时间机器
宇宙观光
第16章 幻象的未来
空间和时间是基本概念吗
量子平均
翻译中的几何
黑洞的熵有什么用
宇宙是一幅全息图吗
时空的组分
太空的里外
注释
术语表
人名索引
推荐书目

章节摘录

第1部分  实在性之舞台第1章  通往实在性之路空间、时间以及事物为什么是那个样子我的父亲并不介意别人碰他那布满灰尘的旧书架上的任何一本书。但从小到大,我从未见过任何人从中取下一本。那些书多半是大部头——涉及方方面面的文明史、成套的西方文学巨著以及大量我已记不起来的其他书籍——它们看起来已经和因为数10年牢固的支撑工作而微微弯曲的架子融为一体了。但是在书架的最上一层,有一本薄薄的小书总能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它看起来如此不合时宜,就像大人国中的格利佛一样。现在回想起来,很奇怪我那时候竟然没有早点读一读那些书。或许是因为年头太久了,使得那些书不像是用来读的,倒像是祖上流传下来的传家宝一样,令人不敢碰触。不过,这种敬畏之心还是敌不过10来岁孩子不安分的天性。我最终拿起了那本书,拂去表面的灰尘,翻开了第一页。那最开始的几行文字,即使退一步说,也令人非常吃惊。“只有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那就是自杀”,这本书就是这样开始的。我有点退缩了。“这个世界是三维空间吗?意识有9种还是12种方式?”这本书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并解释说这些问题是人类勇敢天性作用下的一部分,但是只有当那个真正的问题解决时这些问题才值得讨论。这本书就是阿尔及利亚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尔伯特•加缪所作的《西绪福斯神话》。后来的一段时间内,随着对他所说的话的逐渐理解,我心中感到的那丝冰冷才慢慢融化。当然,我觉得你可以一直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但是真正的问题却在于你所有的思考和分析是否使你确信生命值得存在。那才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其他事情都只是细节而已。虽然我只是偶然读到加缪的书,但他的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时常萦绕耳旁,这远非我读过的其他书所能比拟的。我一次又一次的想:我所遇到的、听说过的或者在电视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会怎样回答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呢。回想起来,尽管他的第2个论断——关于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对我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的挑战性。加缪认为理解宇宙结构确实有价值,但是据我所知,他并不认为这种理解可以改变我们对生命价值的评价。现在看来,十几岁的我读有关存在主义哲学的书就像巴特•辛普森读浪漫诗歌一样深奥,但是即便如此,加缪的论断仍然带给了我相当大的震撼。对于这个具有抱负的唯物论者而言,对生命做出明智的评价需要对生命舞台——宇宙的全面理解。我忍不住想,如果人类居住在深埋在地下的岩石洞穴里,那么我们就不会发现地球的表面、明媚的阳光、海洋的微风以及远离我们的星球;假设人类沿着一个不同于现在的方向进化:如果人类不能获得除触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那么我们所知道的一切事物将来自于对周围环境的触觉印象;如果人类大脑发育停止在儿童早期,那么我们的情商和分析能力将不会超过一个5岁的孩子——简而言之,如果我们的经历仅仅是一些对实在性的琐碎描绘——那么我们对生命的评价将大打折扣。当我们最终寻找到通往地球表面的路,当我们具有了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时,当我们的大脑能够发育到正常水平时,我们对生命和宇宙的看法必然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看来,我们现有的对实在性的理解将会对所有哲学问题的基础产生非同小可的影响。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或许你会这样问。任何一位清醒冷静的思考者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我们不可能理解宇宙的每一样东西——关于物质运转和生命功能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大自然的画布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添上粗糙的几笔。确实正如加缪所暗示的那样,物理学上的进步,比如对空间维度数目的理解;或者神经心理学的进步,比如对大脑的所有组织结构的理解;或者,就此而言,其他大量的科学进步都可以说是构成了重要的细节,但它们对我们理解生命和实在性的影响却微乎其微。的确,实在性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实在性是通过我们的经验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对实在性都会有上述的看法,只是未明确表述出来而已。我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以这种方式思考;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被自然的表象所迷惑。但是,从我第一次读到加缪的书以来的几十年间,我发现现代科学给我们上了与众不同的一课:上个世纪以来的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类的经验往往会对我们理解实在性的本质的起误导作用。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是一个我们几乎没有多少了解的世界。神秘现象的追随者、占星术的信徒以及那些宣扬超自然的宗教主义的人们,尽管其观点各不相同,但都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但那并不是我要说的,我要说的是天才的创造者和孜孜不倦的科学家们的工作,如同剥洋葱一样,揭开了宇宙一层层的面纱,探索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向我们了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平常人们所认识的宇宙,一个令人惊奇、兴奋和优雅的宇宙。但是这些科学进展也只是细节而已。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已经驱使并且有力量继续驱使我们的宇宙观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现在,我仍然像几十年前一样确信,加缪把生命的价值作为基本问题讨论是正确的,但现代自然科学让我相信,通过日常经验来评价生命就像通过一个空可乐瓶来凝视凡高一样。作为先锋的现代科学,向我们的基本感知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使我们对我们存于其间的这个世界产生了很多概念性的迷惑。因此,即便加缪把物理问题分离出来并置于从属地位,我仍然相信科学才是最根本的。在我看来,科学的实在性为反驳加缪的观点提供了舞台和一些启示。评价存在性问题而忽略了现代科学的洞察力就像在黑暗中与一名不知名的对手摔跤。加强对科学实在性的真正本质的理解,将有利于重塑我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这本书的核心在于阐释对实在性的理解起最为关键作用的一些修正,主要集中在那些长期以来影响人类时空观念的工作上。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从罗盘到哈勃望远镜,从金字塔到山顶上的天文台,自从思想产生时,时空就为我们的思想确立了框架。随着现代科学的到来,它们的重要性已大大提高。近3个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发展表明,时空观念已被看作最令人困惑且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但同时也是对宇宙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时空观念已列于古老的科学概念之上,而这些古老的科学概念被边缘研究改建的更加奇妙。对于艾萨克•牛顿而言,空间和时间只不过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普适的宇宙舞台,以便宇宙中的事件能够在此一幕幕的上演。对于同时代可与牛顿匹敌的戈特弗莱德•威廉•范•莱布尼茨而言,“空间”和“时间”只是与物体在哪里和事件何时发生有关系的词汇。换句话说,空间和事件对他们而言并不能代表什么。但对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而言,空间和时间是隐藏在实在性下面的原始材料。通过相对论,爱因斯坦震撼了我们的时空观,向我们展示了它们在宇宙演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那时起,空间和时间就成为了物理学界最耀眼的明珠。对我们而言,时间和空间是既熟悉又神秘的;彻底的理解时间和空间已成为最令物理学家胆怯的挑战,而它同时也是受欢迎的猎物。本书所讲述的物理学进展主要是一些关于时空结构的不同理论。其中的一些理论挑战了人类长久以来——即便没有几千年也有几百年——的时空观。另外一些理论则将试图寻找我们对时空理论的理解和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而其他理论将质疑普通观念限定范围内所不能解释的一些问题。我们在本书中将尽可能少的涉及到哲学问题(这里当然不是指关于自杀和生命的意义的那些哲学)。但在探寻科学解释空间和时间之奥妙的过程中,我们完全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从宇宙最小的微粒和最早的时刻到其所能达到的最远的边界和最遥远的未来,我们将在熟悉和宽广的环境中探索时间和空间,不停歇的去追求其真正性质。科学家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探索还在继续,此刻我们还无法做出最终的评价。我们将会介绍一系列的进展——有些非常奇怪,有些令人非常满意,有些已被实验证实,有些还只是空想——它们将向我们展示人类对宇宙结构的思考究竟到了何种地步,人类的指尖对实在性真正纹理的触摸已到了何种深度。经典意义上的实在性关于现代科学从何时开始,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但毫无疑问的是,从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们开始创造他们的学说时起,现代科学已经走上正轨了。在那个时代,新的科学意识体系正在稳步地建立起来,地球上和天文学上实验数据的规律性使人们越来越清楚的看到,宇宙的过去和未来是有规律可寻的,通过精密的推理和数学分析我们可以找到这些规律。富有现代科学思想的早期先驱们指出:回顾走过的科学之路,宇宙中发生的事件不仅可以解释,而且也可以预测。科学所具有的预言未来方方面面的力量——持续而定量的——早已得到了证实。早期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或体验的各种事物。伽利略从斜塔上抛落重物(大约是人所共知的传奇),或者观察沿斜面滚落的小球的运动;牛顿研究树上落下来的苹果(又是一段传奇)和月球轨道。这些研究的目的在于使新生的科学研究与大自然和谐一致。当然,物理学中的实在性是各种体验的来源,但更富挑战的是聆听自然的和谐之声并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原因。许多著名学者和无名英雄都为早期科学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最后只有牛顿成为了舞台上的明星。通过对数学方程的运用,牛顿将地球和天空中的各种已知运动现象综合了起来。就这样,今日所谓的经典物理学诞生了。在牛顿完成其工作之后的几十年间,他的方程被发展出了详尽精密的数学结构,大大丰富了原始理论,扩展了其实际用途。经典物理学逐渐成为一种深奥精妙而又成熟的科学体系。但是照亮科学之路的却是牛顿富有创造性的洞察力。即使今天,300多年过去了,我们可以发现牛顿方程依然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初级物理学课程中;在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飞行计划里依然用牛顿方程来计算太空船的运行轨迹;在前沿研究的复杂计算中也常常有牛顿方程的一席之地。在一个单独的理论体系下,牛顿带来了丰富的物理学现象。但在总结他的运动学定律时,牛顿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所要讲述的故事也很重要(第2章)。每个人都知道物体可以运动,但是这些运动发生在哪里呢?空间,也许大家都会回答。但是,牛顿却会问,空间又是什么呢?空间是一个真正的物理实体?还是人们根据对宇宙的理解而得出的一个抽象概念呢?牛顿意识到这个关键问题必须得以解决,因为如果没有对空间和时间的正确理解,他的公式将变得毫无意义。理解需要来龙去脉,思考需有正确的方向。因此,在他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牛顿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他认为空间和时间是绝对的、不可改变的实体,这就为宇宙提供了一个固定而不可改变的舞台。根据牛顿的理论,空间和时间为宇宙提供了一个不可见的框架从而形成了宇宙结构。即使在当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牛顿的说法。有些学者就指出把理论建立在你摸不到又看不着也无法影响的事物上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牛顿的解释和牛顿方程惊人的预言能力使这样观点销声匿迹。在之后的200年里,牛顿关于空间和时间的绝对性观点成为铁律。相对论意义上的实在性经典的牛顿世界观之所以令人心悦诚服,并不仅仅是因为它能以惊人的精确度描述自然现象,更是由于这种对大自然的描述的细节之处——数学——是与经验紧密相联的。你用力推一个物体,它就会加速。你掷出球时花的力气越大,球撞墙时所发生的形变也就越大。当你挤压某个物体时,你也会感觉到那个物体在挤压你。一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它所具有的重力也就越大。所有这些都是自然世界的最基本性质。当你学习牛顿的力学体系时,你会发现所有的这一切都可由牛顿的方程清晰直观的表示出来。不同于用水晶球占卜那一套完全无法了解的骗人伎俩,任何一个只受过很少数学训练的人都可以掌握牛顿定律。经典力学为人类的直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引力很早就被牛顿纳入到其方程之中。但直到19世纪60年代,电力和磁力才由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添加到经典物理体系中。麦克斯韦需要使用新的方程来描述电力和磁力,而他所用到的数学知识需要更高层次的训练才能完全掌握。由麦克斯韦引入到经典物理体系中的新的方程在描述电磁现象上恰如牛顿方程在描述运动上那样成功。到了19世纪末,宇宙的奥秘显然已不是人类智力的对手了。事实上,随着电与磁的成功统一,科学家们逐渐产生了一种认识:理论物理即将完善。有人提出,物理学正在飞速的发展为一门完善的学科,它的定律不久后就会被雕刻在石碑上。1894年,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逊评论道,“大多数重要的基本理论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引用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的话——大多数人认为这句话是英国物理学家罗德•开尔文说的——物理学界剩下的工作只是确定小数点后的数字之类的问题。11900年,开尔文曾指出物理学界上空盘旋着两朵乌云,一个与光的运动之性质有关,另一个则是物体被加热时的辐射问题,2但在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些也仅是一些细节问题,它们很快就会被解决。在随后的10年间,一切都改变了。虽然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开尔文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很快被解决了,但是它们的解决却带来了更多的故事。每个问题的解决都导致了一场革命,都需要改写基本自然定律。空间、时间和实在性——几百年来它们不仅有效运转,而且精确的表达了我们对世界的直觉——将不得不被丢弃了。从1905年到191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完成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掀起了一场解决开尔文第一朵“乌云”的革命(第3章)。在电、磁和光的运动的谜团中挣扎时,爱因斯坦意识到,经典物理学的基石——牛顿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出现了状况。通过1905年春季几个星期里的努力,爱因斯坦提出:空间和时间并不像牛顿认为的那样具有独立且绝对的存在性;两者实际上以一种与日常经验相反的形式相互联系。10年之后,爱因斯坦重写了引力定律,为牛顿定律的棺木敲上了最后一颗钉。这次,爱因斯坦指出空间和时间不仅是一个统一整体的一部分,而且通过自身的蜷曲参与了宇宙演化。空间和时间远非如牛顿所想象的那样具有稳固且不可改变的结构;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中,它们富有弹性并且可以不断变化。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是人类最宝贵的成就,爱因斯坦正是利用它超越了牛顿体系中实在性的概念。即使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在数学上看起来与我们所能感知的物理世界相符合,但它所描述的实在性并不是我们世界的实在性。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乃是一个具有相对论意义上的实在性的世界。但是,由于经典物理与相对论性物理的实在性之间的偏离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如在速度和引力非常大时)才非常明显,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牛顿理论作为一种近似,仍然具有一定的精确性及有效性。但功用性和实在性是完全不同的标准。我们将会看到,我们习以为常的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只不过是错误的牛顿式臆想而已。量子世界中的实在性罗德•开尔文提出的第二种反常为我们带来了量子革命,它是现代人类在对宇宙的认知上不得不承受的一场剧变。当这场剧变烟消云散、经典物理学的饰面被烧焦后,浮现出了新鲜的量子实在性的理论框架。经典物理学的一个关键特性在于,如果你知道某一时刻所有物体的位置和速度,那么根据牛顿方程和麦克斯韦添加的新方程,你就可以推算出任意其他时刻(包括过去和未来)所有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毋庸置疑,在经典物理学体系下,过去和未来都可以与现在准确的联系起来。而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也有此一说。虽然在相对论框架下,过去和现在的概念比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中的过去和现在(第3章和第5章)的概念要微妙一些,但只要有了相对论方程以及现在的现在这一时刻的所有物理条件,我们还是能够推导出有关过去和未来的一切。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们被迫引进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人们逐渐发现只有依靠量子定律才可以解开大量谜团,并为其时刚刚从原子和亚原子层次测得的各种数据找到合理的解释。但是根据量子定律,即使你对现在的事物的状态做出最完善的测量,你最多也只能预言物体在未来或过去某个时刻的运动路径的概率。根据量子力学,宇宙并不能从现在完全推演出,我们所能得到的只是概率。虽然对于如何解释这些进展仍存在着争议,但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同概率的概念与量子意义上的实在性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直觉及其在经典物理中的表现形式会勾画出一幅有关实在性的图像,在这幅图像中,物体总会明确的朝着这个或那个方向运动;但量子力学则不然,它所描绘的只是物体徘徊在各种运动状态之间的实在性。只有当某种观测事件强迫物体放弃量子概率时,我们才会得到确定的结果。而尽管我们不能预言这最终的结果,但我们却可以预言物体处于或这或那的运动状态的概率。坦白的说,这听起来的确有点不可思议。我们并不习惯这种在具体的观测之前一直保持模糊的实在性。但是量子力学的奇异性并未到此为止。1935年,爱因斯坦和两个年轻同事内森•罗森和鲍里斯•波多斯基写的一篇论文令人们又一次震惊于量子力学的奇妙,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们试图发起一次对量子理论的攻击。3基于科学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说法,我们可以将爱因斯坦的论文看作是第一篇指出了量子力学——从表面意义上来说——隐含着某种可能性的文章。这种可能性即在此地发生的事情可以瞬时的与彼地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而不用考虑距离的问题。爱因斯坦认为这种瞬时联系荒谬可笑,并将这种来自于量子理论的数学结果视作证明量子理论仍有待发展的明证。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理论和工程技术的极大发展使得用实验来检验这种假想的量子谬论成为现实,研究者们证实了相距甚远的两个不同位置间发生瞬时联系的可能性。在早期实验条件下令爱因斯坦感到荒谬可笑的事情真的发生了(第4章)。关于量子力学特性对实在性图像的影响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研究课题。许多科学家,包括我自己,将它们看作是关于空间意义与性质的激进的量子升级中的一部分。正常看来,空间间隔意味着物理上的独立性。如果你想要控制足球场那边发生的事情,你不得不去那儿,或者,至少,你不得不送某人或某物(助理教练,可以传播声音的空气分子,或能引起注意的闪光,等等)穿越球场以施加你的影响。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如果你保持原地不动——你将不会对球场的那边产生任何影响,因为球场中间的大片空间将阻断任何物理联系。而量子力学,至少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展现超越空间的能力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大范围的量子关联可以避开空间间隔。两个物体在空间可以相隔很远,但从量子力学的角度考虑,它们似乎就可看作一个整体。而且,由于爱因斯坦所发现的空间和时间之间的紧密联系,量子关联对时间也有影响。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介绍一些巧妙又真正神奇的实验,这些实验最近探测到量子力学中一些令人非常吃惊的时空关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们非常有力地挑战了经典的、我们大多数人所持的直觉性观点。除了上述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观念,还有一个有关时间的基本特性——它的方向是从过去指向未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没法给出解释。关于这一问题。唯一令人信服的进展来自于物理学领域名为宇宙学的研究。

编辑推荐

《第一推动丛书•20周年合集典藏版(套装共41册)》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引进版科普图书《第一推动丛书》的首次合集!汇集全球一流科学家的一流科普作品。第一推动,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发现宇宙的和谐与美丽。

名人推荐

“鲜明而刺激……霍金先生无疑具有教师天赋,轻松幽默,擅长以日常生活的隐喻来诠释极端复杂的主题。” ——《纽约时报》 “迷人而清澈……光辉四射的巨作。” ——《纽约客》 “童真好奇与天才智慧的结台。当我们领略霍金宇宙之际,为他精神的瑰丽所惊异。” ——《星期日时报》 “他机智而清晰地阐释宇宙物理的奥秘,他拥有无与伦比的头脑。” ——《纽约书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第一推动丛书(珍藏版套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6条)

 
 

  •   七八年前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就买了其中的几本书,包括时间简史,四维旅行等,这些书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并树立了对科学崇敬的情怀,从那时起我就立志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今年刚参加工作,而且成为了一名电子工程师,拿着半个月的工资,毫不犹豫买了这套书,因为我相信这套书所表达的探索精神会给予我新的动力,谢谢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很不错的一套书,很全面系统的科普最新的物理前沿科学,值得一读,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几本书的书皮有褶皱
  •   很全面的一套科学丛书。版面精美,质量也很好。正在开始读。
  •   书太多了 估计得花一年的时间看完
  •   大师们的作品,非常耐读。很多视角和观点都让人震撼,西方科学思想集大成着,此书可以传世。
  •   此套书的包装真的好,一层海绵,一层牛皮纸,一层出版社原装纸箱,最外面一层当当的纸箱!
  •   包装还不错,刚收到,还没看。书的纸张很一般,收藏慎选。
  •   这套书又好看又值得珍藏,忍饥挨饿也是一定要买下来的。
  •   此系列很值得一看,推荐大家看看
  •   包装的相当精美,专门制作的箱子,里面还有海绵
  •   本想带上我的方舟为人类保留文明的种子,看来现在没那个必要了。好好保存,传给下一代。
  •   帮朋友买的,朋友超喜欢,这套书他盯了很久了,价格一直很高,这次当当优惠,可乐坏他了,朋友很满意。
  •   小时候错过了,一转身就是十六年!不可错过啊不可错过,有些书一旦错过就不再,后来...
  •   很大一箱书,装贴还行,个头小了些
  •   五分, 很好 期待已久,收到了没什么瑕疵
  •   这套书的内容真的不错,可惜书质还是一般!精装版也只是这样而已
  •   送达迟了一天,可以理解,毕竟雾霾看不见。打开书箱包装,精良,但是书还是有些破损。装箱还要注意。
  •   当当服务急差。这套书本是当当物流过程中损坏,当当物流给我打电话说让我拒收,就不送到我家了,如果送到我家的话,无论书怎样必须缴款。我随即给当当售后打了电话,他们告诉我,可先收下,然后办理退还货。我按照他们的指示收下了,并办理了退还货。一个月多了,打了数次售后电话,提交了n次退还货申请,已经心力交瘁了,非常气愤的是今天又提交了一次退还货申请,却给我发短信告诉我退还货申请没有被通过。他们造成的责任尚且如此,我不知道若是读者自己的原因的话,当当恐怕是要吃了读者的了,对待一个老读者尚且如此,真让人心寒呀11111111111111111111
  •   不建议购买,错别字极多,翻译比较差。比如经常把英文版中的应该翻译成“所以”的“so”,给翻译成“这样”,让人一时难以理解。不建议没有英文功底和联想能力的人阅读,特别会影响小孩的语言组织能力。
  •   很给力,超赞!貌似这套全集还少了基本,例如《从反粒子到最终定律》(费曼、温伯格)、《宇宙为家》、《科学新领域的探索》、《新量子世界》等
  •   标价2000,41本,每本接近50元,打完折也要1000左右,折合每本20多元,但是其中有些书内容有限,不值这个价,建议自费收藏的朋友选择4大系统珍藏本,价格实惠不少,内容完全一样。此外,内容方面没的说,都是国外的专家写的一些经典内容,颇具可读性,值得推荐。
  •   虽然价格有点小贵,但是有这么全的版本不容易啊,想要~
  •   再不买就会被新的观念替代了,赶快买下收藏
  •   正版图书,印刷精美,推荐。
  •   对于这套书的作者和译者,怀着深深的敬意,所以也不打算退货了。但不得不说,书籍的装帧非常糟糕,封面剪裁出错,封底折痕严重,纸张质量非常差,外观连盗版书都不如。
  •   很喜欢这套书,从第一辑就开始买,这么多年跟着一本一本买齐,不容易啊。中间封面还换过很多次,我的基本都是第一版的封面。目前这套里面缺少插图本,是不是还有一套插图本的合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