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藏画录

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孙郁  页数:228  
Tag标签:无  

前言

  谈鲁迅的藏画,对我来说完全是一种妄议。描述鲁迅与美术的关系,在专门家那里也是个难题,何况我这样的门外汉?我知道这里所涉猎的只是一点皮毛,与那个深的世界未尝没有隔膜。绘画之于鲁迅,不都是美学层面的话题,那里存在着不是宗教的宗教,不是诗的诗,不是哲学的哲学。但要确切地叙说,又是那样的难,鲁迅自己就没有细而专门的文字。他也从未想在美术家前去做什么精神的导师的。  而要走进他的内心,不能不了解这样的环节。困难的是,他深浸在其中,却又没有言辞的边界。四面是耀人的光,可却捕捉不到。渺乎而不知其形,是神异的。也因此,诱人的闪烁也成了智慧的星,它璀灿,却无语。不可知的也渐渐多了。  三年前我有了写这一本书的冲动,承蒙陈戎女士的关照,在《北京日报》陆续刊载了两年。断断续续中,才知道是个大题目,无从下手,只好从外观的角度,粗略的审视。我有一个感觉,在语言无法表述的另一端,是衔接着梵·高、蒙克、珂勒惠支的某些意象。那里延续未尽的思绪,似乎是别人在替他表达。一面又从中吸取了什么,印到自己的文字里。可是能找到对应的痕迹么?自然没有。但谁又能说无呢?意识的流散,怎么能以逻辑为之?  我们在惊叹语言的无力时,不能不把音乐、绘画作智力的另一种表达。鲁迅是不满于语言的单一的运用的,他有时更重视语言之外的东西。多年以来我一直想寻找它,希望能看到清晰的轨迹,而偏编没有轨迹。俗调浸微,奇言腾沸,乃五四之趋势。先生何尝不知道除旧布新的重要?读画与藏画,其实并非都是鉴赏层面的问题,也含着精神腾跃的一种期待。作家们要探入到人类思想之海,单凭语言的快感是不够的。  文与画要打通,境界就不俗了。然而一般的作家还是站在美术、音乐的门外。罗曼·罗兰、纪德的文字好,都是靠了精通别类艺术的辅助。近人陈师曾、丰子恺、徐悲鸿、黄宾虹等无不如此。我近来看木心的书,文字的功夫之外,是美术的滋养。他的画奇,文亦奇,好似两种形态的美都得到了。这对今天的文人都是一个刺激。我们由此也可以深切打量那些不凡的世界。数一下百年的艺术史,能在文学与美术上都造成影响,成了久久阅读的人,也只有鲁迅这类人才配。陈丹青在一篇文章里说过类似的话,我深以为然。写这一本书,其实就是想认识这一点。虽然知道自己并非是胜任这一工作的人选。  书要出版了,自然要感谢几位友人。鲁迅博物馆的冯英为配图片忙了多日,还帮我补校了图片说明。许多年轻的朋友也劳神多多。天底下从没有纯粹的个体的劳作,没有友人与同志以及热心助人者的相助,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还要说的一句是,鲁迅的藏画都是文物,我不敢翻阅,只能从副本和相关的资料入手,其间的误读在所难免,这也是要请读者诸君原谅的。  孙郁  2007.10.3

内容概要

鲁迅藏画多多,却没有什么自述,相关的文章亦寥寥无几。藏画里有其思想的隐含,他的语言之外的丰富的存在,可以于此找到。西洋版画与东方写意山水图,对其文字都有精妙的暗示,精神的翻转摇曳,流淌其中。本书从大量的藏品里,探赜索隐,将先生的逸闻趣事呈现出来,给人以诸多联想。一个丰富的鲁迅,立于此间。

作者简介

  孙郁,本名孙毅,1957年出生于大连。80年代毕业于沈阳师院中文系,文学硕士。曾做过知青、文化馆馆员、记者。80年代末在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工作;90年代初调到《北京日报》文艺部做副刊编辑达十年之久;2002年到鲁迅博物馆主持工作至今,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同时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担任教授。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起转入文学批评和研究,长期从事鲁迅和现当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张中行传》等;主编《回望鲁迅丛书》、《回望周作人丛书》、《倒向鲁迅的天平》、《被亵渎的鲁迅》、《苦境:中国近代文化怪杰心录》等。

书籍目录

灵智力美术观历险者民国间的美旧图画拓片及图录录异者从乡俗到哲思日本经验瓦支的《希望》浮世绘种种琉璃厂罗丹像画展汉画像印象派之影陶元庆的《大红袍》自画像林纾的遗迹陈老莲的风骨孙福熙勃洛克暗示插图的妙处读画的眼光俄国人的魂魄内山书店画像者画与文鲁迅的痛感日本裸体美术全集比亚兹莱格岁斯的画走在极限边上蕗谷虹儿麦绥菜勒内山嘉吉邵洵美的态度司徒乔革拉特珂夫青年木刻家感谢珂勒惠支画面里的故事裴多菲诗话关于漫画儿童画尝试的路捕捉者阿Q画像木刻创作法年画种种旧信笺布道的背厉求画台静农旧事暴力美学唯美乎?画魂黑白间的智慧鲁迅的余绪后记

章节摘录

  民间的美术  谈到鲁迅的文化背景,不能不说说民国间的美术。在那个时代,洋风吹来,笔墨间的意识慢慢变化起来了。这变化和文言文过渡到白话文的变化差不多,是渐进式的,个别完全西化的艺术也被一些人接受了。  新画的出现,一是传教士办的美术学校起了作用,据说1854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内的“土山湾画馆”的成立,为后来的西画在中国的传播贡献不小。到了民初,新式的美术学校就渐渐多了。二是留学人员增加,林风眠、徐悲鸿、孙福熙、潘玉良等都是在域外开始了新美术的训练。他们学成后的一些作品,和以往的多有不同,改写了美术的历史。五四前后,关于美术的论述很多,一些杂志刊载的言论,都有不错的观点,和那时流行的文化理念是大致吻合的。1918年,北大成立了“北大画法研究会”,李毅士、钱稻孙、徐悲鸿等参加了其间的活动。这个圈子里的一些人与鲁迅是熟悉的。但影响他们的我以为是蔡元培吧。蔡先生是主张美育的,以为用美术可以代替宗教,或者说美术具有宗教的功能。在国外留学的人,那时感到西方美术在民族心理的作用,美的精神对庸俗的挑战不可小视,或者说也有种净化的意味。新文化的出现,不仅有文字上的突破,绘画的新风吹动,也暗中有力的。  ……

编辑推荐

  鲁迅先生是大家熟悉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创作许多了优秀的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不但如此,鲁迅还收藏了很多优秀的绘画作品。藏画里有其思想的隐含,他的语言之外的丰富的存在,可以于此找到。西洋版画与东方写意山水图,对其文字都有精妙的暗示,精神的翻转摇曳,流淌其中。本书从大量的藏品里,探赜索隐,将先生的逸闻趣事呈现出来,给人以诸多联想。  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蒂,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有几位青年以为采用就是投降,那是他们将“采用”与“模仿”并未一谈了。中国及日本画入欧洲,被人采取,便发生“印象派”,有谁说印象派是中国的俘虏呢?  1934年4月9日《致魏猛克》  至于怎样的是中国精神,我实在不知道。就绘画而论,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无所谓国画了;元人的水墨山水,或者可以说是国粹,但这是不必复兴,而且即使复兴起来,也不会发展的。所以我的意思,是以为倘参酌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画,并且留心民间所欣赏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也许能创出一种更好的版画。  1935年2月4目《致李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鲁迅藏画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孙郁写鲁迅的书,有自己的看法,值得读读。收到书后打开一看,书脊下边磕碰了,还得用胶粘贴。
  •   内容还可以,就是印刷的一些插图清晰度不够。
    可能纸张是双胶纸?太吸墨了。
    如果能用硬一点的白一点的纸,插图再处理的大一点,精致一点,效果可能更好。哪怕书价再贵些也值得。
  •   孙郁先生的文章,既考证谨严,又文采斐然,可谓举重若轻,舒卷自如。但可惜的是此书名为藏画录,插页却全以黑白印刷且许多图片模糊不清,论印刷质量远不如同类著作《藏家鲁迅》,加之错别字时有出现,大煞风景。真心期盼此书能重新修订后由更为专业权威的出版社出版。
  •   看鲁迅的藏画跟读鲁迅的书不一样,都鲁迅的书更多的是看到他的痛感,而鲁迅的藏画更能表现他的多情,孩子气和趣味,非常可爱。
  •   从一个侧面了解大师的风采
  •   内容不错,但图都是黑白的,而且很少,有点失望。
  •   想买这本书,这本书可能于我有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