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光老去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陈实  页数:13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当时光老去》分为静止的旅行哀悼、季节、死亡的故事、嬗递、音乐印象、读画、新波的油画、有寄这八个部分,收录了湖上的岛——威尼斯、寄望舒、茉莉、蝉、小寒、桥、向日葵、小丑、生命的喜悦、友爱、夜莺不唱歌——画题铁丝网、战争的故事——画题归侨、你可记得、关于眼泪的问题等众多文章。

作者简介

  陈实,广东省海丰县人,在广州出生并接受教育。二次大战时先后参加桂林及昆明英军服务团为翻译员,1945年复员后定居香港,从事新闻及翻译工作,出版的译著有《造物者悲多汶》(罗曼罗兰著,合译)、《搏斗》(罗曼罗兰著,合译)、《聂鲁达诗选》、《隐形的城市》(卡尔维诺著)、《不安之书》(佩索阿著)、《拉丁美洲散文诗选》等。

书籍目录

入冬前后(代序)静止的旅行湖上的岛——威尼斯海上的岛——香港,石澳陆上的岛——伊斯拉·内格拉哀悼寄望舒一次失去的会面告别蒙田季节茉莉急救病房解梦看日落石头记人兽之间死亡的故事蝉螃蟹米兰鸽子阿黄和梦子白鸟嬗递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大暑立秋秋分寒露立冬大雪音乐印象桥向日葵小丑风景沙漠偈海妖先知鸟候鸟影树变奏请帖季节窗前的黄昏问答秋之祭丧礼进行曲寓言日暮景色在墓园里追月不在的人寒夜山上的湖读画生命的喜悦友爱故梦寂寞小天使对比艺术品幽梦成人游戏向过去告别自由神像农家女新波的油画夜莺不唱歌——画题铁丝网战争的故事——画题归侨现代的亚当夏娃——画题都市的人在天地的正中央处——画题亡命路上尘归尘,土归土——画题观音土播种的人——画题种子你往何处去——画题狱墙外伟大的期待——画题废墟传统——画题保卫红旗——画题黎明之献福音使者——画题来了父与子——画题 晨香港风月——画题船女堤上——画题闲人海边一景——画题浪花一天的实质工资——画题晚餐渡轮上——画题三等舱园丁——画题都市的动力有寄你可记得关于眼泪的问题搬家之前安魂曲父亲

章节摘录

  静止的旅行  湖上的岛——威尼斯  多年前翻译卡尔维诺的《隐形的城市》里面关于瓦尔德拉达一章的时候,我就想:这是说故事的马可孛罗在讲他的故乡威尼斯。当时并不觉得这个城有什么特别的魅力,因为卡尔维诺只勾出一个极抽象的轮廓;直到后来读了布罗茨基的《水印》,它才成为我憧憬的城市,因为诗人说在威尼斯,最绝望的人也不会做噩梦——准确地说,这不是布罗茨基本人的话,只是我自己的结论。  也许这个结论不太合理。威尼斯的建筑物——哥特式的,拜占庭和巴洛克风格的——多的是狮子的雕刻,长着人头的、长着人身的、有翅膀的,应该都是怪物,而且不能忘记,狮子曾经是罗马帝国搏斗场上扑杀基督徒的野兽。不过,在这个基督教的城市里,这些怪物并不邪恶,甚至似乎也信奉基督,它们的表情都驯善,其中一头有翅膀的甚至守护着圣马可的殿堂,它的前爪扶着一本直立的书,打开的书页上有祝福圣马可安息的字句。  没有噩梦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随处可见的圣像和天使像,它们站在教堂顶、柱顶、门楣和壁龛里,在它们温柔的注视之下,谁都会觉得心安。从远处观看,所有圆顶和尖顶的建筑,还有它们高高低低的拱门所构成的图案,会让人想到威尼斯出产的花边,那是渔夫的妻女们用青春织成的,据说这些花边女工在活到五十岁之前,若不瞎掉就会疯掉。威尼斯花边的美,足可用来装饰天堂——假如有天堂的话。同样使人想到天堂的,是教堂的钟声,它们在早晨特别清脆,就像有无数明亮晶莹的玻璃杯子轻轻互相碰击。玻璃器皿是威尼斯另一种特产。  大建筑物的背后,不是外来游人常去的地方。狭窄的街道蜿蜒着伸展,里面的房子,不少见证过几个世纪的变化,看起来也残旧,但是在这个城被拿破仑征服之前的黄金岁月里,也许有什么王公贵胄的幽深府第的镜子,曾经映照过莫札特在烛光下演奏的情景。这样的窄街很多,它们总是曲曲折折地引人向前走,去看看前面拐弯处的景色,半路上不时会出现一块空地,有一座孤单的小教堂。某条街便有一座带粉红色调的,门前的牌子说明这是三百多年前为安多尼奥·维瓦尔迪施洗的地方。陌生人在这些没有明确方向的小街上走,很容易迷路。  不如想象一下乘坐瘦长的凤尾船的感觉吧。在平静的水面几乎是滑行着平稳地穿过大约三百五十个桥洞(“叹息的桥”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呢?)这些桥把海湾大湖里一百十八个沉积小岛连结起来,就成为威尼斯城。喜欢的话,凤尾船的船夫还会为游人唱一首《啊,我的太阳》之类的歌,像个普通的威尼斯人一样唱,没有帕法洛蒂那种夸张的滑音,听起来会更舒服。  再想象一下,在黄昏时分,当混浊的湖水显得干净,当所有建筑物外墙的浮雕沐浴在柔和的光线里,而下沉的夕阳把亚得里亚海燃烧起来的时候,在什么大广场上听意大利音乐家们演奏维瓦尔迪的《四季》协奏曲,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享受。  布罗茨基是威尼斯的常客,他去的时候总是挑寒冷的冬天(可是现在不能去了,因为他已经在1996年去世,不过他去或者不去,威尼斯都是威尼斯。由于某些说不清的原因,他总让我想到狄伦·托马斯,而且隐隐觉得他死于不停的吸烟和喝酒),那是潮涨的季节,湖水每每漫上街道,行人都得穿上水靴才能上街。冬天的雾也特别浓,稠得几乎可以用刀子一片一片削下来。他没有见过春天复活节前后街上戴上面具、穿上彩色斑斓的古代服装狂欢起舞的人群,没有见过夏天海滩上欢笑嬉水的青年男女,也没有见过秋天海湾里数以千计的船艇竞赛;不过这一切对他都没有什么意义,威尼斯吸引他,我想,只是因为它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比方说,天堂。不一定是基督徒的天堂。我相信每个人心里的天堂不会是一个样子,然而有一个共同点:那是个和平宁静的地方而不是热闹的地方,因为一切活动都有终止的时候,唯有静止可以长久。  可是威尼斯也不是绝对静止的,它正在以不显著的速度下沉,大约每年2.5毫米的样子,但将来会不会沉得快一点或者慢一点,谁都不能肯定。终于有一天,等不及淹没,它已经不能居住,那时外国游客不来,岛上的居民都迁徙到内陆去,威尼斯就变成一座空城——却还在那里,带着它那些庄严或者华丽的建筑物和精细的浮雕,还在那里继续美化世界。  托马斯·曼在他的《威尼斯之死》里描写过这个水都的瘟疫。我没有读过这本书,只看过意大利人改编的电影,它叙述一个享尽盛名的老音乐家到威尼斯度假,遇上疫症流行,游客都走了,大酒店里只有他一个人,因为眷念一个美的形象而选择了瘟疫的城作为最后栖息之所。电影结束的时候,这音乐家孤独地躺在沙滩的帆布椅子里,周围是一片虚空,一片死寂,唯有海风吹动他的一绺头发。  海上的岛——香港,石澳  如果说,岛象征平安……  我理解。对于海滩船上的人来说,岛是希望的承诺;我还会说,岛也象征流浪的终结,因为自从战争带来的颠沛流离结束之后,我就一直寄居在南中国太平洋岸边的这个小岛上,把它看成第二故乡。  地球上的许多海岛,或许都有差不多的身世:最初是一片荒芜,但是某一天,有捕鱼的人乘船经过,偶然上岸寻找食水或柴薪之类,觉得可以栖身,于是盖了房子聚居成为渔村。有些海岛没有这样的际遇,就停留为荒岛,有些际遇特别的——像香港,却变成现代的国际城市,人们甚至给它起了“东方之珠”的名字,表示赞美之意。现在只有少数的偏远地方还能给人岛的感觉。  我在香港边沿的石澳住过好几年,那是个可爱的、朴素的小渔村,住处是尖顶的乡村砖屋,位于一座小山的山腰,门前有可以栽种盆花的灰砂地台,旁有石阶通向上山和下山的路,屋旁有空地,种着一棵梧桐树,记忆中好像一年四季都落叶,两三天不扫就会把地面铺满了。屋后有崎岖小路通往下面的岩石堆,可以在那里钓鱼。整个村子的居民不超过二百人,每个人认识每个人,晚上家家户户敞开大门睡觉。  村里两家杂货店兼卖肉类蔬菜,另外有老夫妇二人帮着媳妇经营一个卖鱼的摊档,这三家就是全村的粮食供应商。此外还有一个卖粉面熟食和咖啡、茶的露天摊档,是迟睡的人唯一吃夜宵的去处。这些店和摊档都设在公共汽车总站附近,半小时一班的公共车维持着来往市区的交通,乘客不多。有时车子会带来背着包袱的洋货贩子,于是妇女们就会挤在村口的空地上,挑包袱里的花布、花边、香皂,以及梳子和发夹之类的日用品。  大日子是神诞,好像是天后诞吧,天后娘娘是渔夫和水手的保护神。村民这时就会盖搭戏棚,请来戏班上演神功戏。在平常日子,偶然也会在空地上放映一些陈旧的粤语电影,观众都一早吃过晚饭,带了大大小小的凳子抢占座位。  然而最让人怀念的是它.的沙滩,那是全香港最好的沙滩,沙极细,极干净,除沙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可以刺伤你的杂物。黄昏时分,外面来游泳的人都走了,整个沙滩属你所有。因为村民都睡得早,而且沙滩对于他们不是什么稀奇东西,从滩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慢慢走,大约要二十分钟,一个人,脱去鞋子,在清凉的,柔软的沙上印出一个个脚印,让它们被潮水抹平,印出来,抹平……周围一片宁静,海阔,天空,整个世界是你的,你还需要什么呢?  那是前滩。村子后面还有一个较小较浅的滩,不能游泳,因为沙上都是大块的岩石,但是可以捡贝壳,各种形状的小贝壳,不同颜色的,有娇俏的粉红和浅紫……可是入夜之后涨潮,海滩就给淹没了,只看见岩石。  在山上住了几年,迁到村子里唯一的“街”去,其实那是一条很短的窄巷,住的都是外来人,总共大约只有十户,我对面是退休的夫妇一家,喜欢音乐,常常放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反反复复地放,似乎只有这一张唱片。入夜人静之后,衬托着海浪声,那慢板有一种浪漫的哀愁。  那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从市区迁去的人越来越多,数目远远超过原居民了。今天的情形已经大大的改变,村后的小滩不知道被人用什么方法整个消灭了,前滩则被市政机关用铁栏围起来,那感觉就像关在囚笼里一样。围栏外面像个大集市,从前演神功戏的场地变成了停车场,放映电影的空地设了许多摊店;村子里所有的空地都密密麻麻地盖搭了简陋的房子,互相挤挨着,看上去疲惫而忧愁。可以走的通道几乎只有半米宽的样子,连呼吸都要受到抑压。  尽管如此,毕竟是郊区,总比市区好,因为看不见推撞着赶时间的人群和太多疲惫焦虑的面孔,没有钻土机的咆哮,没有遮蔽阳光的大楼……  大约一百年前,为了摆脱文明的束缚,高庚离开了法国,远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生活,后来更一步一步退向偏远的外岛去寻原始乐园(可是他没有能够躲过文明病毒,在最后的日子里受尽法律诉讼折磨)。香港之外也有别的一些外海岛屿,受城市污染较少,可是由于交通不便,对于在市区上班讨生活的人,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  石澳的变迁是因为商业发展压缩了居住空间,越来越多的岛上居民已迁移到北面的九龙半岛去,三条海底隧道大大拉短了两地的距离,然而岛的土地供应永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于是年年填海,结果港湾窄了,海床浅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跟大陆连接起来,不再是个海岛。  陆上的岛——伊斯拉·内格拉西班牙语的“伊斯拉”是“岛”,“内格拉”是“黑色”,合起来就是“黑岛”的意思。  其实它不是黑色的,也不是海岛,是南太平洋海岸边的沙地上凸起的一大片高地,勉强说,也算陆上的岛吧。它位于南美洲最南的智利国土上,是一块荒凉的地,夏天热而干燥,难得看见一茎青草;冬天极冷,海风挟着盐吹来,那“岛”上的村子就在寒气里瑟缩发抖。  然而假使你挑春暖的时候去旅行,景色就会完全不同。某日,一觉醒来,从窗口外望,你会看见整片土地变成金黄色——一朵一朵、无数朵小黄花织成的地毯——它们经历了三个季度没有水没有食物的日子,终于熬出了头,于是你体会到春天的气息。然后,某日,黄地毯卷了起来;一宿无话,次日,你竟看见又铺出了紫罗兰色的地毯,仿佛花神换上新装。这样,从黄变蓝变紫变红……这些小花随处生长,围住岩石、杂草、沙丘,一直蔓延到海边。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整个春天就这样玩魔术。村民是见惯的,视为平常,没有人记住花的名字。  有时,小径旁的泥土会冒出一丛锋利的锯齿边叶子,像绿色的火焰。若干日之后,又从腰间茁出一支巨大的枝条,上有大簇的小花砌成一朵硕大无朋的绿玫瑰,点缀着金色的花粉,几乎有人那么高。这种花只生长在南极地带的海岸旁,古代的阿劳科人视之为神。如今阿劳科人已经从地球的表面消失了,花还在开。  村子的居民大部分是矿工、农人和海员,简陋的、独立的木房子疏疏落落地散布着。也有比较牢固的,用大块的石头砌成墙,其中一所这样的两层房子,周围有大片的空地,如果你看见近正门的沙地上放着一支残旧的大铁锚,身上长满橘红色的鳞锈,就知道它是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生前居住过的地方。铁锚来自一艘拆掉的大船,曾经见证过不知多少海上的风险,诗人从老远的地方把它运到这里——诗人也是个收藏家——让它安享晚年。  房子是聂鲁达在三十年代末向一个退休的老船长买来的,当时房子残破不堪,没有水没有电,诗人用他的版税作了大规模的修补和加建,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聂鲁达曾经说过,死后会把房子捐出来,留给村子里的劳动者用来聚会、喝酒、聊天,在这里消磨余暇。诗人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他的遗孀不知道有没有按照他的意愿捐出房子,但是不管怎样,假如可以进去的话,就该进去看看,楼下大厅的正梁上应该还留着旧主人所刻的许多好朋友的名字——不是当作装饰,他说,是为了作伴——我们熟悉的西班牙诗人加西亚’洛尔迦和法国诗人艾吕雅也在那里,高高地,落寞地。  聂鲁达喜欢航海。他为夫人玛蒂尔德写的情诗,曾经结集出版,标题为《船长的歌》。作为收藏家,他搜集的东西很多与海洋有关,例如老式木船的船首雕像,他唤作“海美人”,美人们历尽沧桑,移居陆上的时候已经十分憔悴,现在当然更衰老了。她们还住在那房子里么?假如不在,也许已另有所属,也许(若是没有人耐心照拂)已经毁灭。  另一种与海洋有关的藏品是贝壳,好些珍品是他在潜水的时候亲手捡的。有些人不认识诗人聂鲁达,却认识贝壳收藏家聂鲁达。这些贝壳后来都捐献给博物馆,可惜不受珍惜,只是随便堆放在那里。  有人说,房子外面的大门旁边曾经长过一株美洲龙舌兰,聂鲁达见过它开花。旧时的人相信这种植物一百年才开一次花,所以也唤作世纪树。它的叶子肥厚多肉,有丰富的水分,树身比人还高,开花之前先向天空抽出一根长矛,一直伸到两层楼那么高,然后在顶端开出一簇一簇的花,洒满幼细的金色粉末。花一开,叶子就一片一片萎垂——它们把自己的养分全送给花了,于是自己只好枯死。整整一生,只为开一次花。多么悲壮的生命。  离开的时候,你会看到许多在路旁送行的——人之外还有狮子、桌子、鸭子、橄榄、葡萄、盲人、船、海、龟,甚至有一座竖琴——都是天然岩石,聂鲁达为它们写过诗。

编辑推荐

  我必须歌颂黑暗中的坚忍,孤独寂寞的等待。  人生如梦,有时,我们会记不起梦里发生的事情,忘记为什么哭为什么笑,日月在何处升沉,云如何流,星如何闪,茶为何变凉。忘记今生犹如忘记前世。  《当时光老去》,我们会开始明白,梦就是现实,会开始认清生命的终点和起点,知道裂开的心会愈合,指甲头发在人死后会继续生长,并且隐约记起蝴蝶如何在风里恋爱而昙花每于午夜绽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时光老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