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变形记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韩东  页数:230  字数:2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有三部长篇涉及下放和知青生活,尤其是最近的长篇,名字干脆就叫《知青变形记》。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问:已经有了那么多关于知青的小说、影视作品,你干吗还要写?你的知青和别人的知青到底有什么不同?  抛开生活经验等原因,我写知青恰恰是因为知青题材的小说和影视已泛滥成灾。此话怎讲?因为关于知青,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一种历史。而关于历史,我们知道,有历史学家的历史,也有作家、文艺家的历史。后者(作家、文艺家的历史)因其方式是情感、故事的,更能进入大众的欣赏视野,也更能形成关于历史的氛围、概念。比如关于唐朝、宋朝,关于民国,由于大量文艺作品的塑造,历史真实已经烟消云散。戏说不仅是戏说,同时还同定了人们对这些历史时期的标准想象。《三国演义》不仅比《三国志》流行,更是关于三国历史更普遍的理解和概念。有人说,俄罗斯的历史沉重、悲怆、百感交集,不如说是俄罗斯的文学沉重、悲怆、百感交集。文学或文艺塑造历史,赋予它鲜明的情感方向,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知青的历史距今已经有四十个年头了,对于孩子们来说,它就像唐、宋一样遥远。孩子们对知青的历史不是缺乏了解和兴趣,而是他们的了解、兴趣止于电视剧、电影,止于小说、文艺。我们的文艺在不知不觉中已构造了关于知青生活的诸多概念。一般来说有搞笑,有猎奇,或自由浪漫,或淡淡的忧伤。最深刻之处莫过于男女情感的纠结,最残酷之处也无外乎观念性的政治迫害。总之一个单纯了得。不是知青的历史不够深刻,而是我们的文艺作品浮于表面。不是知青生活不够复杂、沉痛,而是我们的文艺过于简单、天真了。不要小瞧这些文艺作品,多年以后——甚至就是今天,它们就是关于知青历史的标准答案。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了。

内容概要

知识青年罗晓飞为争取回城,积极表现,要求饲养生产队唯一的一头耕牛。后耕牛因病趴窝,罗晓飞遭到公社人保组的非法审讯,被诬陷为“破坏春耕生产”的“奸牛犯”。恰在此时,村子上兄弟俩打架,哥哥失手打死了弟弟。故事由此展开,跨越十年时间,描写了“我”从知青到农民的非凡传奇的经历。

书籍目录

前史蜕变日回家的路韩东年表

章节摘录

  我们是乘一辆牛车进村的。拉车的牛只有一头,有二十岁了,换算成人的年龄就是六十多。牛车更加的古老,木头轮子上钉着胶皮,行进在小阳河堤上车厢一摇三晃,似乎随时都会散了架。记不清是谁说了句:“真过瘾啊,就像躺在一只大摇篮里!”  我们一行五人,三男两女,是从南京下放到老庄子(梦安县成集公社大范一队)上的知青。在大范大队部,赶车的礼九接上了我们。他让我们坐在牛车上,自己却坚持徒步。这会儿,礼九走在牛前面,一只手上牵着牛绳,一只手上拿着一根带叶子的树枝。给我们的感觉是,拉车的不仅是那头牛,还有礼九。问题不免严重起来。  贫下中农不坐车,而我们坐车,不仅不坐车,还拉着坐在车上的我们……因此一路上我们都在劝礼九上车。他说:“我坐过了,去接你们的时候是空车,闺女拉着我呢。”  闺女想必就是那牛的名字了。  见礼九不肯上车,我们也要下去步行,被对方拼命拦住。礼九又说了:“接你们是队上派的任务,不坐在上面礼贵要扣我的工分。”“礼贵是谁啊?”我问。“队长,队长要扣我工分。”“那队长怎么不多派几头牛来?”大许说。礼九回答:“队上统共只有这一头牛。”由于坐车的事,一路上我们都十分忐忑不安,以致四周的风景都没有顾得上细看。然后就进了村,来到了瓦屋前面。瓦屋,是老庄子上人的说法,其实就是几间砖墙瓦顶的房子,有一个院子。在瓦屋前的空地上,礼九吆喝住闺女,停下牛车,村上的父老乡亲从大门里迎了出来。  我们被簇拥着走进院子里。只见一个披着一件半旧中山装的矮墩墩的中年人向我们走来,想必是队长礼贵了。他热情地和我们握手,同时间:“吃过啦?”  大许代表我们回答:“没吃,只是在汽车上的时候吃了一点饼干。”.礼贵明显一愣。  后来我们才知道,“吃过啦”是当地人打招呼的方式,并不是真的问你吃过了没有。  礼贵和我握手的时候,我觉得他的手上就像戴了一副铁手套,硬得吓人。  然后是村史教育。在梦安县城停留的时候,上山下乡办公室的人曾经交代过有关的程序。只听礼贵咳了几声,吐出一口浓痰,用鞋底在地上擦了擦。“咱们村……”他说,完了就没有下文了。  好在老乡们非常热情,接着礼贵的话头争先恐后地说开了。由于我们是初来乍到,对当地方言还没有完全适应,再加上他们说的那些人和事情也对不上号,所以听得稀里糊涂的。  这时礼九已经卸完车,将闺女牵进了院子里。他招呼了两个小伙子,三人合力将牛车抬进院门的门槛。之后,礼九提了一只铁桶,又出了院门。再回来的时候拎着满当当的一桶水。闺女饮水的时候,礼九又从房子里搬出一台铡刀,蹲在院子的地上喀嚓喀嚓地铡稻草。完了用一只簸箕盛了,端到闺女的嘴边。礼九围着闺女忙前忙后,我们的目光随之来来回回。礼贵看在眼里,再次咳了几声说:“就说说这闺女吧……”  老乡们马上转换了话题,说起了闺女和礼九。  由于我们就是坐闺女拉的车进村的,驾车的正是礼九,因此听起来亲切多了,也顺畅多了。大许和吴刚还不时地提问,老乡们讲解的热情就更高了。  那闺女的确有些来历。老乡们说,它原先是村上的富户福爷爷家的。有人不同意,反驳说,是闺女它妈是福爷爷家的,土改的时候,闺女它妈被作为富农家的浮财分给了雇农礼九。总之是在礼九家,闺女它妈生下了闺女。于是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的礼九顿时有了两头牛。可惜好景不长,闺女它妈生下闺女半天后就死了。老乡们说,那是礼九的命贱,享不了两头牛的福。也有人说,用一头使不了两年的老牛换了一头牛犊子,也值得了。大伙儿一致认为,闺女的命硬,克死了老母牛不算,没准儿以后还要克人呢!  这话可不是现在说的,而是二十年前说的。果不其然,十八年前礼九他妈就得饿痨病翘辫子了。  然后是互助组、合作化,最后成立了人民公社,闺女的归属随之不断转移,最后归了队上,也就是大范一队。但负责饲养闺女的一直是礼九。他甚至连家里的两间破草房也不要了,搬到牛屋来,和闺女吃住在一起。连媳妇都没有娶,以前是顾不上,现在就是想娶也没人跟他了。老乡们说,那闺女就是他媳妇。也有人说,是他的闺女。闺女这个名字还是礼九给取的呢,后来在老庄子上叫开了。  说这些的时候,闺女和礼九就待在瓦屋的院子里。礼九拿着一把秃笤帚,在闺女的身上来回扫着。被人议论的时候,他就像没听见一样,或者说的根本就不是他。闺女更是置身事外,只顾咀嚼簸箕里的草料。但我还是觉得,这样当着面指指戳戳是很不礼貌的。  一个身材瘦小但长相精明的老乡(后来知道是队上的会计为巧)指着闺女说:“它还怪道呢,不生小牛,种倒是没有少配。以前配了生不下小牛,现在配了也是白配!”  我实在听不出这里面有什么区别。  另一个身强力壮的后生(后来知道是民兵排长仁军)走过去,用手扳住闺女头上的牛角。“你们瞅瞅,光溜得很呢,上面连一个坑儿都没有!”他说。  那双牛角的确扎眼醒目,光可鉴人,在阳光下就像两把刀子似的。如此年轻的角长在一头老牛的头上确实比较奇怪。  后来我们听礼九说起,母牛每生一胎牛角上都会留下一道凹槽,叫做角轮。有几圈角轮就生过几胎。闺女的角上一圈角轮都没有,可见是没有生育过。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为小说家的韩东和作为诗人的韩东是一脉相承的,他以特有的方式改变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景观。  ——北岛(诗人、作家)  韩东的小说告诉我们,生活里的平庸比我们知道的还平庸,生活里的诗意比我们能感受到的还诗意。韩东洞悉那些显而易见却不被我们发现的事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不动声色却最惊心动魄的讲述者。  ——贾樟柯(导演)  韩东也许就是中国版的雷蒙·卡佛,以其敏感掌控文字触觉,温和与锐利交集,直抵世态人心。  ——苏童(小说家)  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我以一个曾经的知青作证——它写出了许许多多知青深埋在心底里的感受。我以一个曾经的小说家起誓——它是部杰作;这样一本小书将与它所记述的历史一道,被人们长久铭记。  ——马原(作家)  韩东的第四部长篇,第三次回到下放生活,历时二年写竞,其中一定有你非读不可的理由!  ——朱文(作家、导演)  很神奇、怪异的小说,看着看着就觉得也许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年轻朋友看这本书比《鬼吹灯》好,更惊竦,就怕看不懂。  ——洪晃(作家,出版人)  这简直不是人写出来的!因为你读着读着突然发现自己已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已无法脱身。  ——棉棉(作家)  我那么喜欢《知青变形记》,这是一本非常有魔力的书,各方面写得都非常棒,作者自己想必是知道这一点的。  ——NickyHarman(汉学家、英国帝一理工大学翻译学教师)  《知青变形记》里既有熟悉的韩东——极冷静地说出极荒诞之事;也有新鲜的韩东——这一回的故事性称得上惊心动魄。  ——尹丽川(诗人、导演)  一个小人物通过顶替他人而成为时代的牺牲品。每代人的青春都有自己的不幸,而他们(知青)似乎特别的不幸。  ——老狼(歌手、青乐人)  韩东一直是我非常推崇的当代作家,他用幽默的汉语和劳模一样的写作,为我们讲述了最纠结扭曲,也最荒唐的具有人性深度的《知青变形记》。  ——刘春(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  罗晓飞荒诞的人生经历让人扼腕悲叹。我以为当年的知青生活已渐行渐远,没想一部《知青变形记》又让它们扑面而来!过瘾!  ——楚尘(出版人)  你想知道那个年代知青生活的骇人面貌,当读韩东的《知青变形记》。这是一本重写历史的小说佳作,一本激荡心神的好书。  ——陈寅(《深圳特区报》总编辑)  韩东以他惯有的惊人耐心叙述了一个罕见的故事,用冷峻而温情的双重笔调讲述了一个知青无可选择的离奇遭遇。  ——吴亮(评论家、《上海文化》主编)  以前我只读王小波。王小波死了以后只读韩东,《知青变形记》尤其令我满足。  ——何多苓(艺术家)  这是一本和知青生活的宏大相匹配的小说,现实中我们知青的遭遇有的比罗晓飞还要凄惨,但没有他那么曲折,回味无穷。  ——方世德(前知青,工会干事)  看了开头一段——我起得早,喜欢在黎明时坐在马桶上看各种开头,后来就放不下了。中国式白描,比卡夫卡写得好看。  ——于坚(诗人、作家)  我没有经过那个时代,读《知青变形记》就像是一次探险。醒后才知道是一个恐怖的梦。  ——彦颉(知膏子女。媒体从业人员)  我有个想法,以后有机会把《知青变形记》的高潮部分唱出来!  ——小河(“羹好药店”乐队主啊)  记者写报道,却参与谎言,作家写小说,却接近真实。所有的故事都是“变形记”啊!  ——苗炜(《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一个知青跨越生死的非凡故事,饱含了民族的伤痛和人生的苍凉、最荒谬也最真实,令人震撼!  ——朱燕玲(《花域》捌主鳙)  读《知青变形记》,我想到的不仅是知青,也不仅是那个变了形的年代,还包括现在我们变成了什么,以及将要怎么变?  ——丁当(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

编辑推荐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小说家奖得主  曼氏亚洲文学奖提名作家  贾樟柯执导武侠巨制《在清朝》特邀编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青变形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2条)

 
 

  •   读韩东的《知青变形记》 (文:华秋)
      
      
      关于小说《知青变形记》,韩东的叙事基于如下认识:所谓下乡的知青,不过是一些被迫离开城市社会的弱势群体而已。于是,顶着上面派发的“知识青年”帽子而下乡的罗晓飞,乃如很多中国人无奈的生存经历。从头到尾,无须看到所谓“知识青年”的“高贵灵魂”面临“苦难现实”所产生的冲突和折磨,这是韩东这部小说比早期知青小说、伤痕文学清醒之处。
      一直以来,我怀疑五十、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每当他们面对当下回顾历史时,无论写作还是发言,首先存在一个虚假的“精神自我”在其间昂首挺胸或满腹怨言,因此不可能写出诚实的小说。若非要看他们叙述,你会发现作者姿态上的荒谬搞笑反比其作品有意思得多。而韩东,从他写“大雁塔”消解神圣,从他直言“真理那个位置,还是让他空着的好”,从很多方面,他都在尽力坏掉那受观念控制的观察角度,清除顾城式的“黑色眼睛”里面的“黑色”。他的这种清除,在小说创作中,有一段时间成就了被誉为“冷幽默”写作风格。但从《扎根》到《知青变形记》,这冷幽默似乎也不在了。尤其是后者,连在前者里为人特别佩服的语言极简特色也可忽略了。至此,我觉得作家韩东成就了自己的伟大变形:从高高在上的悲悯者,变成了感同身受的叙述者;从一个思辨极强的特色作家,变成了忘我依附于角色的感受者。那就是,韩东变成了知青罗晓飞。我,讲了自己这一生的故事。朴实,感人。自然,所见所闻,栩栩如生。
      作家韩东变成了罗晓飞,而罗晓飞的同伴吹牛过瘾,说曾与牛交媾,变成了“破坏革命生产工具”的罪犯。可悲的是,大家没有集体反抗这不实之诬,反积极在同伴间寻找可供牺牲的替罪羊。在这动物式的牺牲个体保存种群的指导原则下,罗晓飞变形为“犯下破坏革命生产强奸耕牛罪”的罪犯而将判死刑。罗晓飞濒临绝境,也尽力控制“兔子死了也要蹬两腿”的亡命冲动,苦思的仍然是“变形”。比如“吃狗食”那几段,就是一种可能:把自己变成强权者的狗就获救了。在中国,不反抗而自我变形的保全之道,无处不在。就在罗晓飞绝望之时,村里发生了哥哥范为好打死弟弟范为国的案件。这家人也同时面临绝境:若按法律,哥哥也得死,这两家就彻底毁了,而族群亦将遭受重大损失。于是,伟大的变形智慧再次出现:在宗族力量左右下,河边死者范为国变成了知青罗晓飞,真正的罗晓飞变形为村里照常生活的范为国,并全盘接受了这陌生人的老婆孩子和社会关系。诡异的东方生存术。诡异在于,这变形术似乎是个常识,是个《道德经》上的真理,无须争议。直到若干年后,多数知青都已经返城,罗晓飞却已全然成为范为国的乡村现实的一部分,并在侍候自留地的行为中获得颇为充实的快感。而自己曾是个城里人,是个知青的记忆,遥远如外星。当与罗晓飞有感情关系的女知青邵娜不服从命运,试图恢复罗晓飞的真实身份时,我们看到,过去的强权在今天依然是强权。强权岂能承认自己犯过错误!于是,试图再次变形的罗晓飞被猛然制止,再不敢动弹。这就像草履虫,石头压扁了你,虽然还活着,石头依然压在你上面。
      至此,变形到不能再变。命该如此,小说结束。罗晓飞这一生积极而茫然的变形,如水入沟渠,可以说是忘我地奔赴了社会规定的弱小者的命运。而当他敲开故居的门,发现父亲已在不知何时去世,那变形前的罗晓飞的眼泪,定当涌出。若真的没了过去,我们为何要哭!
      在我看来,韩东写出了完美堪比诺贝尔奖获得者库切的《耻》的《知青变形记》,大有深意的是,库切的《耻》,也写了一个白人父亲见自己的女儿变形为令他深感耻辱的形态。还是变形,我不知说什么好。等我拿到《知青变形记》纸本后,我会把这两部伟大小说同时摩挲着再看一遍。
  •   从知青到农民,韩东把那荒诞的变形写得细致入微又举重若轻,真的很了不起。文字就是贴着内容的文字,不漂浮,很耐看。尤其看到罗晓飞回城时体会到自己和城市人的差别的那一段,很心酸,文字下面有多少的感慨和无奈啊。
  •   这是一部具有哲学底蕴、意义指向丰富的长篇小说。
      知青罗晓飞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偶然被变身为当地农民范为国,被动接受了已死去的范为国的一切:名字、妻子、孩子、房子,从此冒名顶替范为国继续生活在真实的人间,而且还活得很滋润很不错。
      而知青罗晓飞却经历了两次死亡。
      第一次是被死亡——在村民集体阴谋策划下与范为国偷梁换柱,知青罗晓飞畏罪投河自杀。
      第二次是“罗晓飞”在罗晓飞心目中完全彻底的主动死亡——一杯还酹江月,从此世上再无知青罗晓飞,只有农民范为国。
      到底是作为知青罗晓飞的生活好呢?还是作为农民范为国的生活好?
      关键是“他”还活着,至于他是知青罗晓飞,还是农民范为国,又有何妨?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知青罗晓飞也好,农民范为国也好,最终归宿不都是一个“土馒头”?
      这部长篇就这样不知不觉把人牵引进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是谁?我能不能自我证明我是我?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盘桓心头,使人欲罢不能。
      无疑,这是一部杰作,具有经典的品质。
  •   韩东就是韩东,的确与众不同。我读过他的《大雁塔》,也读过他的《双拐记》,他的文字都能让我感到有一种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读了《知青变形记》,可以确定的说,韩东就是一个颇有想法的诗人作家,一个好作家。
  •   莫言曾经对朱小平、史铁生们说:“你们写的是知青,不是农村。”
    韩东写的是知青还是农村?包括《扎根》。
  •   长久以来没有看过这么好看的小说了,在我对当下小说渐渐失望的时候,韩东送来了这部作品。诚如马原所说,这绝对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超越了我关于知青群落生存的想象的边界。
  •   捧起这本书就放不下来,一口气读完。故事曲折离奇,也只有在那个年代才有可能发生。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忘却。但也许作者留白,我觉得在写小许和吴刚为什么要陷害罗晓飞这事件上,作者给出的理由不太充分。特别是吴刚,他跟罗晓飞从无冤仇,不可能就因小许的怂恿就贸然地将昔日的好友置之死地。
  •   质量很好,而且是一口气看完,以一种另类角度解读那个时代的知青
  •   不一样的知青书
  •   现如今想读到一本好的小说似乎是一件困难的事,市场经济快餐文化,出版公司大多更是唯利是图,他们宁可去炮制什么养生长寿骗人钱财的烂书,也基本不愿为真正的文学买单。
    感谢花城出版集团,能让我们读到买到这样的好书!韩东这样好作家是罕有的!支持!
  •   小说写的非常好, 故事曲折吸引人, 人物即克制又丰满(尤其是继芳, 忒喜欢了), 语调非常优美(想知道怎么才能找这么好的语境...), 凭俗人感觉内涵深厚(身份是终极问题么, 韩东哲学出身, 随便放点东西点缀点缀, 绝对不会缺内涵).
  •   我也在南京,喜欢韩东的作品。冷静的叙述,简练的语言,让人着迷。
  •   只是主人公顶替村民为国时太突然,整个村子的村民能对这突发事件作出这样的决策,太牵强,简直有点不可思异
  •   挺好的一本书。故事很好,它自然也算是伤痕文学,却不妨摒弃血淋淋而用温情与宽容去回溯那些惊悚荒谬的记忆。
  •   我喜欢这本 一气呵成 奇妙之作 很多作品一开头便知结尾 或者逐渐读者就知道 这个一波N折 但是却叙述连贯 个人比较喜欢有点传奇色彩的作品
  •   故事离奇,带血的现实,看看
  •   帮同学买的。。评价不错。。正在阅读中。。
  •   还没看呢啊,应该不会很难看
  •   很不错,慢慢看
  •   比较有内容的,引人入胜,建议读读
  •   那个年代 啊!!!
  •   中午下单,猜不到下行五点钟居然就收到书了,那个速度真是快得惊人!!
  •   值得一读 欲罢不能 一段他们想翻过去却永远横亘在前路的历史
  •   在网上只有前半部分,在当当网上找到这本书立刻买下,看着过瘾啊。。
  •   太好了!震撼
  •   书很值得看!
    书的质量也很好。
  •   好书,读后受益匪浅,了解了社会主义走过的弯路。
  •   关于那个年代的写照,真实的叫你难忘而伤感。
  •   youxieyayi
  •   很喜欢这一本小说。很喜欢。
  •   很好的书那
  •   关注韩东,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数数了家里的书架上,一共有七本他的书。还不包括收录了他的诗歌的那套“新潮文学”和他担任编辑期间的若干本《芙蓉》杂志。
      
      不过自己反反复复看的还是那几本中短篇小说的集子和《我和你》。韩东写的小说属于文人小说哪一类,故事固然有,但更多的内心世界的描述和细微观察。不论是“交叉跑动”,“明亮的疤痕”还是“我和你”,故事都是些不愿人知,无可张扬,简单卑微的爱情愿望,而与此相关的却是个人世界中的偏好、得失计量、占有躲避、优越感或是救赎的心愿。因为他的小说里没有完美表现的人,所以感觉和生活贴近,也会更加关心和同情他们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看到怕被弄脏的雪白的羽绒服,看到“交叉跑动”的感慨,看到“求仙拜佛”的无稽寄托,看到明亮的疤痕还要装作安之若素的掩盖,当然会感觉到悲哀,当然会对这样的描述者感到亲近。
      
      《知青变形记》是豆瓣上书评最多的韩东作品,这当然少不了作者本人的大力宣传。而变化也是显然易见的。这更像一本实实在在的小说,除了推动故事的进展,少有议论,第一视角的小说,却很少写主人公的铺成的心理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除去比较诗意的开头和中间改造生活环境的两段,剩下的就是故事故事、进展进展,即使是进展也不拖泥带水,过去就过去了,没有印象深刻的情节,没有无益的悲伤感慨。 除去主人公喜欢设问的习惯仍然很韩东,其他都感到明显的风格转变。
      
      说回故事本身,这部“知青小说”与知青小说的刻板印象不一样的。生活是知青生活没错,不一样的地方你找不到苦大仇深。即使这样一个被朋友出卖,被隐姓埋名重新做人的故事,被放到其他时代,即使不写成《基督山伯爵》,也值得被写成赚钱几把热泪的“知音体”的。但是,没有,罗晓飞是个命运的接受主义者,不执著于是非曲直,不爱憎分明,最终他变过去了,却没有变回来。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远离了父亲和家庭,看似难以接受,细想又合情合理。如果罗晓飞不这么做,作者势必要编出更离奇的情节来完成这些转折,可普通人的人生哪里能把所有离奇的情节全部遭遇,或是谁又规定知青就必须要回归知青,城里人不能作回城里人就是未完待续?这样的结局又不同与或美满或悲怆或历史感强大的结尾,只有“波浪式”坟头的清淡诗意。
      
      如果这是一部向普通读者靠近的小说,那也只是从形式上而言的,骨子里仍然是一部文人小说。
      
      然而我并不怀疑,未来的一天,韩东会成为我所喜爱的毛姆那样伟大的作家,以适合的主题讲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故事。
      
  •   为什么我喜欢看,除了猎奇心外就是我喜欢那些描写荒唐事件的文字。而这些文字还不能是臆造的,都是切切实实发生在我们上一辈身上的。小说的情节挺有趣的,但包袱不多,看了前面就大致知道结局了。但文字却写的很奇妙,连对狗的描写都有趣,哈哈,还有那些看似粗口的用语在作者笔下也不见了恶心。

    打算再去看他的其他两本小说……
  •   荒唐的时代荒唐的事,估计作者要表现的重点并不在那些荒唐的事而是怀念已逝去的淳朴民风。
  •   写的事情很有意思
  •   但愿这一段历史不会重演
  •   结尾处太突然,是不是想写下集?
  •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很吸引人!
  •   开始不太引人入胜,越读越有意思,挺好的一本书,结尾有点草
  •   我阅读并收集韩东的所有小说,这本让我失望。也许我没有资格这样说,因为我根本就没读几页。但菜好不好,还非得把一盘吃完才能下结论吗(王朔语)?中国作家的艺术生命如此短暂,令人唏嘘。这本书之于韩东,就像《兄弟》之于余华,彻底地砸了牌子。我决定以后面对韩东新出的书,购买时务必慎重,如果是长篇小说,坚决不买。
  •   如题 还能看 就是看完就忘了的那种
  •   之前也是看到内容介绍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买来看,只是觉得文笔一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