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穿过中关村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徐则臣  页数:178  字数:1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中国,“小说”一词使用已久,最早见于《庄子》,《汉书·艺文志》说是“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之所造也”。小说的雏形是神话传说的简略记录,后来发展到《搜神记》一类志怪小说和《世说新语》一类志人小说,结构都很简单。及至出现唐人传奇,宋元话本,小说乃由粗具梗概变得枝繁叶茂起来。鲁迅指出:“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就是说,小说创作的自觉意识直到这时方始建立,结果是:小说有了中篇的规模,题材有所拓展,最突出的是情节性大大加强,而语言也趋于通俗,更富于表现力。明初《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制作,标志着古典小说趋向成熟;随着清代《红楼梦》的出现,达致巅峰状态。盛极而衰,紧接着,变革时代也就适时而至了。  宋元“说话”中有一类名为“小说”,指的是话本中的短篇故事,与我们现今使用的概念相去甚远。我们说的“小说”,实际上是晚近的舶来品,可以说,是由欧洲的小说观念再命名的。  在欧洲,小说发展的道路与我国大体相似,即由神话而传奇而故事,由短篇而中篇而长篇。至十九世纪,长篇小说十分鼎盛,致使黑格尔断言极限来临。及世纪末,现代主义小说很快出现,传统的主题和写法被打破了。其实,十八世纪末以前,欧洲小说的体式已经相当完备,只是小说之名(novel)迟至此时才正式流行起来罢了。  几乎与此同时,有了中篇小说(novelette或noveua)的名目。中篇小说是中型的叙事散文作品,一般而言,以篇幅的长短划界,但因此也就有了相当的弹性,需要把所叙的事件的规模、时间长度、结构的复杂与完整的程度同时作为参照。绥拉菲摩维奇的中篇《铁流》,论结构,可以算作长篇;莫泊桑的《俊友》本是中长篇,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却是把它当作注水的短篇来看的。

内容概要

这是一篇关于“京漂”一族的小说。    作者在繁华的京城景象之下,展现了“京漂儿”这一特殊群体的阴暗、动荡、困窘而又不无喜剧意味的底层生活。“跑步”,为生存奔跑,有目标,有速度,有力度;以小人物身上洋溢着的旺盛向上的生命力,反衬其苦苦挣扎不甘沉没的悲剧。随着敦煌“跑步”的踪迹,读者可以穿越教育界、知识界、公安及工商管理界,连同广大市民的社会网络,窥见更为复杂离奇的世相。    小说中,情节不断分衍,场景随机设置,通篇结构看似大写意,却有细致的勾描,足见作者的掌控能力。叙述语言娴熟、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而又自成格调,是难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

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著有长篇小说《午夜之门》、《夜火车》,小说集《鸭子是怎样飞上天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人间烟火》等。曾获春天文学奖、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度最具

书籍目录

跑步穿过中关村最后一个猎人养蜂场旅馆创作谈:跑步穿过中关村此心不安处是吾乡二十七岁时的文学自传:转身徐则臣:一个悲观的理想主义者小说是个体想象的天堂徐则臣创作年表

章节摘录

  尽管在此之前,我的小说已经有点样子了,但从来没想过要成为什么作家。看完《家族》,一下子体会到了表达的自由与美好,我觉得我经常胡思乱想的东西,很多都被嫁族》说出来了。我找到了小说与我之间的关系,那种把人一下子洞穿的感觉,我想我应该成为一个作家。就这样。开始把小说当成事来做,心无旁骛,做得很认真。我可能是那种喜欢一条道走到黑的人。那时候的阅读量现在看来,几乎是可怕。看完了就写,很受马尔克斯影响,大二开始写一个长篇,年少轻狂,打算揭示鸦片战争以来整个民族的心路历程,并为此激动得常常睡不着觉,半夜想起来一个好细节,没有灯光,就趴在床上摸黑歪歪扭扭地写,第二天誊抄。没写完,只有几万字。现在还保存着,依然喜欢那个题材,以后应该会接着写出来的,因为现在回头看,还觉得挺有点意思。后来到了南京念大三大四,所有时间都用在读书和写作上了,写了不少,也开始发表小说。慢慢就上路了。  也仅仅是上路。小说是个跟年龄有关的艺术,像略萨说的,没有早熟的小说家。二○○二年我来北大读研,开始“悔少作”,觉得二十四岁之前写的东西实在不值一提。那些小说还很虚弱,现在重读,总觉得当时没使上劲,也不太知道怎样才能使上劲。完全是稀里糊涂地写,“写”成了最重要的事。写作的速度也比较快,除了发表的,现在手里还堆了二十万字的旧稿,前些日子我把它们翻出来,有的还有点意思,但是懒得修改。只能废了。  在北大的这三年,学到了很多东西,北大给我的,北大的先生们给我的,我的导师给我的,还有一些作家朋友给我的,不仅对深入理解文学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面对世界的方式。我的写作慢下来,慢得心里踏实,一步一个脚印,逐渐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而不是车间生产的快感。  此外,也解决了一直折磨我的问题,就是理论和创作之间的矛盾。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路数,刚进北大的那一年,我很为此痛苦。写小说和散文,要感性,要形象和细节,睁开眼你得看到大地上一片鲜活的东西;但是搞理论却不是,你要逻辑,要推理,要论证,那东西本来就不是个好啃的骨头,而且理论更替的速度又比较快,要跟着大师跑,想着他们是怎么把这个结论捣鼓出来的,再考虑怎么把它化为己有。刚开始我真是不适应,觉得自己的眼光放出去都是直的。干巴巴的,脑子也是,一条直线往前跑,整个人都有点侧身走路的味道,反正从里到外都被抽象过了。大概一年半后情况有了改观,在两种思维和文体之间的转换相对轻松和容易了,想写小说就可以写小说,该写论文就写论文,基本上感觉不到有多大冲突,说到底它们不过是对面对世界和表达自己的两种不同形式而已。基本上解决了两者的对立状态,生活又重新好起来。写一段时间小说,停下来看看理论、做做批评,既是休息和积累,也是补充和提高,接着再写。创作和理论之间有了一个不错的互动,逐渐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从十二岁离家到镇上念中学,这些年我几乎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跑步穿过中关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阅读的震撼力,不亚于当年鼎盛期的王朔。
  •   作者很年轻,但文笔比较细腻丰满,故事表述的清晰,语言也算干净利落。故事不讨厌。
  •   其中一篇是不错的
  •   貌似很好看的样子刚收到还没开始看
  •   好文本。不可忽视的新作家。
  •   东西太少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