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给我一个姑娘

出版时间:2005-6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冯唐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8岁给我一个姑娘》书名来源于崔健的一句歌词,以作者冯唐17、18岁时的青春体验为核心,描写了70年代生人独特的青春故事。冯唐表示,无论是文学的形式,还是文学的内容,它们都能够跨越时间、跨越空间。“我坚信在快节奏、浮躁的社会中,文学依然能温暖人们的心灵。”他表示,正是他坚信“文学能温暖心灵”,所以他一直有写作的愿望。“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恶狠狠地看下、记下这个时代的一些东西。这是我始终在工作之余写作的原因。”

作者简介

  冯唐,七十年代初生于北京。始终惑于美人、金钱与文字。高中毕业后考入医科大学,研析人体八年,获医学博士学位。跑到天下最富足、平庸与势利的国家研修金钱二年,获MBA学位。从《红楼梦》读到《金瓶梅》,从《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读到《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十几年烹文煮句至今。如今落得多谋少断、好色贪杯、博而无用。于是在读了二十二年书之后,找到第一份工作,就职于世上声名最盛的管理咨询公司,挣大把洋钱在北京花,被迫过上了体面生活。于是一个朋友说:“冯唐,医术三流,做生意二流,讨美人欢心一流。至于文章,必能横行天下。”我的劝告是,别听他们胡说,你自己读。已出版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和散文集《猪和蝴蝶》,即将出版长篇小说《北京北京》和长篇小说《欢喜》。

书籍目录

序言1. 朱裳2. 私塾教育3. 抓女流氓4. 十万个为什么5. 老流氓孔建国6. 母蛤蟆的腰7. 耶稣和孔丘8. 女特务9. 李自成和貂蝉10. 暖水瓶和啤酒11. 阉了司马迁12. 《武经总要》13. 红袖招14. Thank you,撒泡尿15. 小腿灿烂16. 丫嘴唇真红17. 《龙虎豹》18. 申请书19. 翠儿20. 真丝红裤头21. 别看我长得像个杀猪的22. 脉管23.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24. 永延帝祚……

章节摘录

  老流氓孔建国已经很老了,比我大出去二三十岁。和唱戏的类似,流氓四五岁一辈儿人。常有出了大名头的老流氓被隔了一辈儿的小流氓灭了,一板砖拍傻了,一管叉捅漏了,这也和唱戏的类似。按年龄算,从道上的辈份上论,我和老流氓孔建国足足差出五六辈儿。  我当时十七八岁,正是爹妈说东,我准往西的年纪。  搬进这栋板楼之前,我老妈反复强调,这楼上楼下,绝大多数是正经本分人,可以放心嘴甜,滥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给糖就要,给钱就拿,不会吃亏。他们家的孩子找茬,我可以自行判断,如果有便宜占,就放手一搏,别打脸,瞄准下三路,往死里打。但是有两组人物,我必须躲着走。  其中两个人物是一组,姓车,是朝鲜族的一对孪生姐妹;另外一个人物就是老流氓孔建国。我让我妈给个理由。我妈说,老流氓孔建国两眼贼亮,一点不像好人,而且具有教唆青少年学坏的强大力量。  我站在操场的领操台上,向刘京伟和张国栋宣布,我的理想是做个采花大盗,我觉得自己格外伟大,面对眼前的方圆十里仿佛面对中世纪教庭统治下的蒙昧欧洲。  我说这话的时候,刘京伟和张国栋的心灵还没有老到可以理解我这种伟大,但他们知道采花就是惹女孩。但街面上的女孩又不当吃,又不当喝,且一点也不好惹,多数女孩都有一张狠毒的嘴和恶毒的心。至于抱女人睡觉,他们不知道有什么用,被子够不够用,只是道听途说地听一些常服壮阳药的老炮儿们谈起,说很伤神损身。老流氓孔建国有张古画,据说是清初的,画了一只老虎,两颗虎牙,一个半裸美女,披头散发,两颗乳头,两条大腿,跨在老虎上面。画上工笔题诗:“明里不见人头落,暗中叫你骨髓枯。”刘京伟和张国栋认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即使不会精尽而亡,也会渐渐出落成一个没有出息的笨人。  我想坐到朱裳旁边,我一定要坐到朱裳旁边。朱裳头发散下来很香,油光水滑,又直又顺,遮住半边脸和一只眼睛。朱裳的妈妈曾经很出名,老流氓孔建国总是提起,是老流氓孔建国眼里的绝代尤物。  我用一本英文的《花花公子》、一本香港的《龙虎豹》和桑保疆换取坐到朱裳旁边的权利。   ……

编辑推荐

  70年代文字第一人。文坛外高手横空出世!  李敬泽、白烨、陈晓明、张颐武、王尧、贺绍俊、张志忠、傅月庵、陈村、黄集伟等共同推荐!  《18岁给我一个姑娘》作者冯唐的小说既纯情,又狡黠。其疯狂才情、赤子之心乃至于一肚子坏水儿,无不先声夺人。他决意要将文学江湖上众多同类逼至死角,杀出条新路,并绷紧自己亲手制作的那把用青春回忆扎成的“恶毒”弹弓,射穿时间与遗忘的樊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18岁给我一个姑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青春很多,你不一定牛逼过。本书就是一个牛逼闪闪惹人爱的青春读物,但不是未成年人的。姑娘是认识这个世界的通道,春梦是世界的入口。我的春梦时从姑娘半透明的衣服流出来的。关于姑娘的知识大抵自学成才,如痴如醉,躺下来,面朝屋顶,和小伙伴们复习,今天谁没穿乳罩,谁的奶很大,窗台漏光,斜斜的一顶顶小帐篷,新鲜的稚血液恣意生长。
       时间已经将幻想的快感打磨掉了大多,留下来依然坚挺。冯金线有着流氓的文艺,字里行间痞气流露,却美在景里,朦胧有收有放,流露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休的娇羞媚态。少年的我和小伙伴们,自然发乎情,我止于行,我羡慕远古可以自然行动代替礼仪,好色而淫,悱怨而伤,顺畅自如。
       男孩的青春是性感的,简单的,文艺青年是哀伤的自卑,在无地自容的最后,老冯终于给唯诺的我一个硬起来的结尾,雄壮但无力回天,因为女神姑娘不懂你的世界。
       在男孩对女人有兴趣的开始,她们就被分为两种,漂亮的和一般的。漂亮的女神被高高挂起,被欺负然后开始恋爱最后嫁给纯洁老实人,这是朱裳。一般如翠儿,善良懂事与男孩无话不说如弟兄,可男孩不知如何解开兄弟的乳罩,心中有情无法逾越,待到女孩逼上身来,却步软掉,含恨青春。
       爱过一个姑娘,她带你路过一个世界。
       十八,有遗憾,在回头看。不过是一点点刚好。
  •     买了冯唐一系列的书,除了之前看了一半的 活着活着就老了 ,看的第一本就是这本。十八岁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充满了无限的美好,看到这个数字都会莫名的微笑。我的十八岁是平淡无奇的,看到作者笔下的十八岁,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十八岁,那些班上小子们的十八年华。有种窥伺的感觉,还有种成年人看到小朋友日记的了然感觉。
  •     偶然遇到这本书,买了Kindle电子版,断断续续读了几天。
      在其“Kindle版自序”中,提到了图书馆和出版界都很关心的话题:“……
      可是在美国Amazon出Kindle Paperwhite之后,在iPad用上Retina屏幕之后,我用二者读了几本电子书。我坚信,电子书会在10年内占据阅读相当的比重。
      第一,清晰度已不输纸书。
      第二,能放一辈子要读的书。
      第三,有中英在线字典,不必总是瞎蒙。
      第四,比纸版更能保证全本的原汁原味,特别是在中国。
      如今,2013年寒冷异常的春天,我想起书架上5000册纸书,还是心满意足,觉得富过王侯,富有四海。我拎包杀向机场,继续我平均每周三个城市的悲催生活,我西装内侧口袋里有一片Kindle Paperwhite,硬硬的,很实在。”
      整部书比较零散,写了青春期的心理。不知道为什么作者已经是博士毕业了,还写这种青春期的心理。
      写得比较真实,但似乎只代表了一种类型的人群,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过于赤裸。
  •      像饿虎扑食一样读书是我的习惯,冯唐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
      
       读冯唐的这本书,我很自然地想起了王朔的《动物凶猛》,相形之下,我更喜欢王朔的笔调,一读就让人觉得这是个严肃的大家,而冯唐嬉笑怒骂,显然是个青春范十足的年轻人。这当然不能作为评判作品优劣的标准,而完全是我个人无厘头的意见。
      
       一部好的作品,它的价值并不在于你阅读时的感觉,而在于你阅读后对它的回味,或者是它对你的影响。读这本书时,觉得就是个垃圾,可读完后慢慢回想,却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尤其是秋水对朱裳的爱恋,应该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或正在拥有的经历吧。秋水虽然流里流气,但显不出坏,就像王小波笔下的人物,骨子里黄着呢,心却是好的。
      
       青春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各种质量参差不齐的出版物已经让很多人都看恶心了,但是只要写好了,就能赚足眼泪和销量。冯唐虽然没能赚走我的泪,却也让我这个快二十的人唏嘘不已。我对高中记忆最大的遗憾,倒不是因为十分之差没考上北大,而是自己在那三年里竟然没能谈一场恋爱。看着平日里吃荤的秋水在朱裳面前规规矩矩,我的心就会有一丝触动。性格内向的我,在自己喜欢的女孩子面前,总是做出一幅颇具绅士风度的派头,以此来博得对方的好感。同样,我也整天耽于对方不会喜欢自己的假想中,迟迟不敢表白,可悲的是事实果然这样,我一表白连朋友都差点没得做。
      
       再说说书里的人名。朱裳,“裳”是念shang还是念chang我一直拿不定主意,读的时候我总是读chang,并想起那句名诗“为他人作嫁衣裳”。张国栋,是我高中的同学,他也黄,但不可能做导演。刘京胜,想起我们高中一位叫刘季胜的英语老师,英语组的两位男同志之一,浓重的外地口音,难懂的很。秋水,望穿秋水,连李秋水我都想的出,没意思。老流氓孔建国、翠儿,和我实际生活中的人的名字就没关系了。看翠儿、朱裳和秋水的关系,真有几分像王小波的逻辑啊。
      
       秋水的那句话特喜欢,“别看我长得像个杀猪的,其实我是个写诗的”。这句话说出来,又酸又洋还不假,有股神奇的味儿,让谁来说也不落俗。其实每个少年都是一个诗人,就算大字不识一筐,就算说句话都狗屁不通,还是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写诗,好像写首好诗对方就会依了。我就写过,不止写了一首,不止写了一年,不止写过自由的,还不止写过中文的,我觉得我的诗才超过了那么多出版了诗集的狗屁诗人,可还是没追上一个姑娘。这就是命。现在,我还有爱着的姑娘,却再也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诗了,也好,反正追不上人家,诗也就没用了。
      
       十八岁的秋水已经活的够丰富了,这样的青春也算没有白白浪费,而我的呢,甚至都没有留下可把玩的东西,就把我甩得远远的了,他妈的,分手你也说一声嘛,至少我曾在你怀里写过诗啊,别把我这个写诗的当杀猪的!
      
  •     歌颂是人类一项百玩不腻的文字游戏,在不损一兵一卒之间,摧垮对方的自我意志,不费吹灰之力。
      我们是被歌颂着长大的。
      圣洁的婴儿拥有融化邪恶的清澈眼神,满腔抱负的少年,拥有无上的远大理想…一切的生长与庸俗无关,与卑鄙无关,更与无耻划清了界限。满世界都是和平公正光明,我们的使命是消除尚未除尽的黑暗,或者说——逃避黑暗。在无法自持的高贵感里,被洗脑的少年们头顶的光环就像狗脖子上的圈套,教导主任和父母轻轻一牵,小心翼翼的少年们就要发足狂奔,全力上路。
      十八岁想要把住的姑娘,是专属于恶童们的传说,只在昏暗的灯光,无人的厕所和看不见的种子文件里,逆向规则野蛮生长。而在聚光灯照耀的大舞台下,依旧是书本堆满课桌,读书改变命运的好口号,空泛而有力。就像电视剧里,好看的姑娘们从来不属于带着金链子的大老粗们,只会红袖添香的出现在每一个金丝眼镜框的书生身旁。
      十八岁的年纪里,剃须刀操作还不熟练经常刮到脖子,血液腥甜的气息像体内不安分攒动的叛逆,热度不够稳定常常引发战争。好斗的恶童组成地上党,公然对抗异党和教导主任,而不好斗的恶童组成小报告党,陷害地上党,诱拐不知情的姑娘。
      消灭人类本性的教育制度像水泥一样试图固定和消亡恶童思想,不巧的是恶童就像春风吹又生的顽固劣草,一年又一年,一拨又一拨。聪明和愚蠢,高贵和低俗,三教九流的圈子圈不住青春的荷尔蒙,却把教育圈成了脱离人性的斗兽场。
      十八岁的时候,谁都不懂姑娘,却谁都想要一个姑娘。
      就像我们尚未弄懂的事情,总是有人欲盖弥彰。
      
  •     由于某种原因,看了点这个冯唐的万物生长三部曲之一,于是有了兴趣把这本书读完了。本来这种由中年人写青春回忆的书,我认为应该当我到中年的时候在去细细品读,之后再感慨万千,不外乎是错过了那些好姑娘,被那些人伤害过,自己当年好傻好天真,最后在唏嘘不已,去小店喝的酩酊大醉,为了纪念自己的青春,最后睡一觉,该干嘛干嘛去,就当屁事没有,可是也许我以前读的书少了,被冯唐的这种闲庭信步的语调震惊了,就像那些老混混叼着烟,在一片吞云吐雾中,细细的感情没有波澜的向你说着那些年吹过的牛皮,追过的女孩,做过的傻事,这种情景最能让那些不懂世事的小屁孩面带憧憬的甘愿为那些老混混跑腿买烟买酒,只为听那些看起来很成熟很奇特的事情,以后幻想着自己长大后能不能也这样向那些比自己更嫩的小屁孩面前装逼。于是我就这样被冯唐这个老混混给欺骗了,而且我也18岁。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混混的种子,打架,逃课,泡妞,看班上扭扭捏捏的娘娘腔学习委员不顺眼,聚众讨论黄段子,鄙视着作威作福而且打着报告的班长,在校外小摊上喝着啤酒吹着牛皮,那种青春特有的充裕的荷尔蒙无法在压抑的学习中发泄,这样的方式才是最好的释放。所以主角让人羡慕的从小有一堆发小中成长,而且颇受老混混的喜欢,还有个青梅竹马的女孩,这样逆天的设定是多少男孩的幻想,就这样在高中这个温床上,主角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一个女孩,于是重复多次的剧情开始上演,找人,贿赂,换位,成功,进行下一步,一对狐朋狗友做计划,可是有贼心却没贼胆。
       其实青春最痛苦的事,便是同龄的女孩永远比男孩成熟,那时的女孩在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发育的如雨后荷花,婷婷玉立,万千芳华,可是这个时候的男生,就如那些被赌石者观赏许久的表面粗糙的毛料,虽然里面有可能蕴含着绝世美玉,可是又有谁能有那么大的勇气去赌它的未来呢?男孩就如玉石一样未经打磨谁知道有什么样的未来。至少这个时候的男孩胡子拉碴,不修边幅,还有可能有未断的鼻涕呢。可是这个时候在荷尔蒙的刺激下,开始上演着青春那特有的或喜或悲或酸或甜的剧情,基调是明亮的,但是结果不一定是光明的。主角开始俗套的暗恋,暗恋是苦涩而甜蜜的。甜的是在姑娘身边,苦的是比防贼还严密的防范着有任何丑陋目的人。
       套用书中的一句话 “那个写诗的晚上,我写完了我这辈子所有的诗,之后再也没有写过一句,就像我在十六岁到十八岁期间耗尽了我对姑娘的所以细腻美好想象,之后,所有的姑娘在我的眼里都貌美如花。”其实,在这个年龄每个男孩都在幻想着那个朝思暮想的姑娘,幻想着音容笑貌,幻想着她的风情万种,就这样发泄着那过多的荷尔蒙。当青春过去了,对于姑娘的记忆和幻想也就停留在青春中了,所有的幻想的停止,有的只是变化的对象,却再也找不到那中懵懂不知所措的感觉了。江郎才尽,对于姑娘的欲望也会枯竭,最好的幻想给了最好的青春,可是最好的姑娘又在哪里?
       这个故事的结局不是希望中的大圆满,像那种皆大欢喜的故事,哭过,笑过,之后结束走人,该滚哪滚哪去。可是正如某人说的青春是一抹华丽的忧伤,冯唐却用一种突兀的结尾结束了这段青春的回忆,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让人回忆,让人唏嘘不已,久久不能忘怀,看来冯唐不愧是个老混混,就像老混混讲完故事后,吐出最后一口烟圈,老道的说,你们还小,到时候就知道了。之后看着众多小屁孩充满思索的脸庞,大笑而走,留下人们崇敬而疑惑的眼光在注视着他的背影。
  •      作为一个姑娘,我想说有的男生,如果她真的喜欢的话不会矜持多久的,无论是谁。也许有的陶醉在别人的追求中难以自拔,若是真出现了王子,会发生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的义无反顾。爱情之所以让你揪心,辗转反侧,还不是因为得不到。
       珍惜自己有的,不去想自己得不到的。又或者你努力了却依然得不到,就该知道放手了,去追逐能给你你想要的人,并且不带遗憾。
       哈哈,话说着还是很容易的,有几人能有这般魄力和心境呢?反正我没有。所以,少年,这是命!
  •     他说,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初读冯唐的文字有些爱不释手,完全被那种爽朗的文字语调吸引着。十七八岁的孩子有着他们的淘气、小脑筋、小动作、小思想.....漫长岁月是不是只有这时候的感觉最青涩最令人回味?品味着那时说的话做的事情,笑从中来。冯唐的青春有着老流氓孔建国,刘京伟张国栋们的陪伴,有着女流氓女特务的“恐吓“,大车二车朱裳妈妈美貌的”吸引“。就如”我院子里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一样,我们的青春应该也有形形色色的人来参与着~
  •      这是一本关于青春的书。讲述的是主人公秋水十八岁前后的感情世界,幻想世界,现实世界。通过作者的蒙太奇化的碎片式阐述,从中窥探出性,爱,生理,暴力,荷尔蒙,美。这些属于青春少年的东西;这些青春少年大脑里的矛盾。在十八岁里,秋水在对性的幻想,对生理的饥渴,对美的审视,对爱的幻觉中度过,朱裳就是其中的对象。唯美而又让秋水难舍。
       秋水是一个纯情而又猥琐的少年,纯情在他只愿坐在朱裳上的后面享受着朱裳的秀发飘来的芳香。纯情在他只愿牵着朱裳的手走在柳叶飘落的河边。猥琐在他可以对着对面五楼上朱裳的粉红内裤意淫,猥琐在他他能把花花公子的杂志的画面像照相样印入脑海。其实每个青春期的男人都有这种特异功能。
       秋水对朱裳有两种感觉:审美感和想上感。当一个女人在你面前,兼具这两感才是真正的美。只有想上是称不上美的,不明白秋水为何在离去之前的最后一面对着朱裳露出阳具,这是离别的决绝还是意愿的表达?倒肯定的是在这一瞬间,一切都变了,布娃娃被剪的粉碎。。。也许不应该用得到失去这种角度去分析,深入,或者矛盾,或者刺激,或者神经,或者其他。。
       这是一本“黄书”,这是一本青春之书。青春有时像一本黄书。
       这是一本“难登雅堂”的书,正如这篇书评如果把它比作历史,那他是本野史而不是一本正史,鲁迅曾说过:真正的历史是野史,正史是皇帝的家谱史。
      
  •     
      一、
      
      
      王朔说,我读小说是为了使自己更悲观。我不想变成畜生,很大程度上要靠小说来保护我的人性,使我在衣食无忧一帆风顺中也能有机会心情黯淡,绝望,眼泪汪汪。一想起自己就觉得比别人善良,敏感,多情以及深沉。这就是我的阅读趣味,从小说中汲取堕落的勇气和抗拒生活的力量。
      
      这段话,让我深以为然。
      
      它提供了一个标准,判断小说好不好的标准,如果一部小说,能让你心情黯淡、绝望、眼泪汪汪,一想起来就觉得自己比别人善良、敏感、多情以及深沉,能深深的打入人心,打入眼窝里,当然是一本好小说。
      
      冯唐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对我而言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伴随着各种心情激荡,拍大腿,眼泪汪汪,种种种种。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很多我以为早已经忘记了的往事。年少那段荷尔蒙作怪的日子,想来真让人感动。不羞涩,只是感动,感动当时的那种生命力,那种热情的激荡。
      
      第二章第一段,那段一定要硬,一定要上,一定要得到的牛逼理论,着实让人感叹,曾几何时,我也是这样的,全情投入,热烈,不管不顾,可现在渐渐的已经失去了那些心劲儿。想起来真有点伤感。
      
      那种热烈的不管不顾,恐怕就是青春吧。无论是被什么占领,文学也好,情欲也罢,被占领的感觉是多么的美好。
      
      
      
      二、
      
      这本书是我一个朋友借我的,她休学回来,快一年没见,回来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忽然跟我说,我有本书,冯唐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感觉你一定会喜欢,一会儿给你。我问为什么?她说,你们气质相合,都是那种流氓文艺范。
      
      我还是很感动的,不单单是对我这个评价,我觉得很中肯,更主要的是,能借书,这是真朋友啊!像我像她这样读书爱书的人,能借书,这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啊!被感动了有木有。
      
      当真正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点点读,一点点的往事就涌上心头。这种感觉不舒服,不习惯,可又有一种通透的感觉。有些事情本以为就遗忘了,结果不小心又跑出来给你一下子。
      想起了我十八岁时候的姑娘。想起了十八岁时候的梦想,想起我十八岁时候的生活。想起了蹦跳的小白兔。想起了那些、、
      
      
      三、
      
      我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因为我觉得这本书中涌动着青春的情绪。那样浓烈,那样不可一世。忽略文中痕迹颇重的段子,忽略王小波式的流氓文字气,要承认冯唐是个有才情的作者,要承认这本就不是精雕细琢的作品,我们读的,就是那股情绪,那股气。
      
      如果这股情绪让你悲观了,让你感动了,让你从琐碎沉闷的生活中探出头,回想些青春,回想些往事,有那么一瞬间,你看向窗外,觉得生活离你好远。那么读它,你已经赚了。
      
      
      
      
      
      
      
      
      Ps:书读的时间至少是一周之前了,简单写这么几句,有空重新读的话再来添枝加叶。
      
  •     手上正在读《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一边读一边有点失落,其实在这之前看了《北京北京》觉得还行。这本是看了一期高晓松的访谈里推荐了这
      本书,所以就想看看18岁的爱情到底是不是爱情了,所以就找了来读。
      
      写的是成长过程的故事,但是描述得非常模糊,尤其是对初恋的感情。然后就是混乱,他是一个人物或者一件事物的分段写,所以前后并不讲究连贯的。写到谁就把谁写个透彻再拐回来(用【扯远了】来连贯哈)。只是看着看着忽然有些描述前面好像写过,但是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我在看这本书之前看了《北京纽约两都赋》即北京北京,可能顺序打乱了,所以看得有点郁闷。
      
      看《十八》之前,看了一部法国电影《登堂入室》
      作文老师特别提到了冯唐,我把对话找来贴上,总是,我看完的时候,乐了。
      
      老师:你不知道现在艺术的商品目录是什么样子吗?
      我拿给你看“冯唐作品”
      在冯唐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什么呢?
      “东西文化的碰撞,时间与空间的凝固,触动感官的体验" 什么什么的。
      什么是糟糕的阅读?
      艺术品目录,全是词汇的无用堆砌。
      你觉得他们好意思拿出来卖吗?
      这样的介绍就是狗屎,这样的艺术就是变态。
      这样介绍艺术的书就是狗屎加变态。
      
      呵呵
      
      有人问我在读谁的书,我不知道怎么介绍,只好说,冯唐,一个北京流氓,我前男友也是一个特别能贫的北京土鳖,书里面的那些脏话儿化,看着很熟悉,很亲切。
      
      三部曲里,北京北京一定要最后看!
      
  •      坐了11个小时地铁之后,终于看完了冯唐的《十八岁,给我一姑娘》,为什么用终于,不是说书不好,地铁拥挤,看起书来实在是够煎熬。
       关于这本书,看了笑了,合上书,记得的也真没多少。关于青春,说深了,说浅了,说大了,说小了,左右逃不开理想,爱情,骚动。改变是改变不了,就让秋水缅怀缅怀吧。
       秋水让我想起《血色浪漫》的钟跃民,别的不像,但一样的对世事不安的态度。朱裳就更是实实在在地有个样子了。名模“杜鹃”,她绝对跟杜鹃长得一样。冯唐的笔下,动不动就“头发油光水滑”,这得是什么样的一种女子,美得生人勿理,闲人莫近。
      整本书细节上我记得不多了,过程中也从来没有一个部分让我反复看,反复推敲的,本来就不是一个哲理高度上的书,反复看是没有什么必要的。也许在三年之后,我甚至会忘了他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这些都不重要,这种书的冲击是一次性的,所以现在的我想记录下来的,是此时的我,对于这本书的态度和看法。
        再说说看的过程中发生的两个小故事,相对于书本身来说,感悟到了更多:
        “你竟让看冯唐?”偶然被同事看到,于是问。我怕自己被他定了性,定成文青闷骚那一款的、“纯看个乐呵”,于是答。回答完我看到了自己对自己深深的鄙视,干嘛要回答的却懦懦的,我想起我高中时一个笔风很像冯唐的同学,当时我很佩服,现在,我写不出,也已让佩服。再来还会看看万物生长三部曲的其他两部,毕竟“尘埃落定,往事才能入昨”。
        看得正尽兴,突觉右方有一炽热的目光,低头再看书上,赫然“乙醚春药案”几个大字是本章的标题,第一反应是想快速翻页,淡定了一下想起了前面说的那个故事,我为什么那么怕被别人定了性?又为什么要在意别人怎么看?
        之后我在心里进行了这样一番对话:
        为什么活的累?因为我们活给了别人看…
        为什么活给别人看就会觉得累?因为活给别人看的不是我们真实的样子…
        那为什么不给别人看我们真实的样子?因为那样就没什么可看的了…
        何必那么累?“乙醚春药案”几个字…我让你盯到坐过站都行…
        
        ----Keira Gao
        2013.7.11(午饭时间)
  •     冯唐的文笔真心是我欣赏的。这个小说起的很接地气,结的很荒诞。所以一开始他就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我是个看当代小说非常入戏的主。虽然提醒在前,边看还是边往冯唐身上套,看到最后,亮瞎了。好故事,结尾就是要意料不到才是。
      我会接着关注他的三部曲和杂文。我觉着冯唐是个对文字很有掌控力的人。小说什么的都是小菜一碟。杂文才见功力。关注他的《三十六大》。
      
  •      不知道什么时候知道的冯唐这个名字,惊奇的发现图书馆里竟然有几本他的书,拿来看看,省的自己啥都不知道。
       书写的很流畅,让人读的也很流畅,文字间充满了戏谑和调侃,不忧郁,不矫情,不做作,不说教,仿佛天总是晴的,日子总是充满希望的一般。
       但是看到书的后半截我就不大爱看了。这字里行间的赤裸裸的都有意无意的有种城市优越感在里面。且不说书里的随便一个谁都是考的上清华,就是这种肆意的生活,可能只有北京这样的城市里的孩子可以有的吧。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到的是北京土著这个词,北京土著第一见,是在微博上,一个北京妞排外情绪超重,在微博上轩独生子女证,还叫嚣着让外地猪都滚出北京之类的,在她的微博上还给一些北京土著征婚,要求:也要北京土著才行。
       因此,我总是觉得北京土著这个词怎么这么自生就带着优越性啊,结果在这本书的作者介绍里又一次看到了~~~~~
       书写的没多么好,但是这种青春不是我们这些苦苦念书、做题、上课的孩子有的,虽说我的高中也没有好好念书,经常翘课、逃学,但是一点也不疯狂。
       总是说北上广深,大城市的诱惑永远都在,不止是成人的世界还有青春期的我们都在被深深的诱惑着,向往着。而往往我们奋斗了十几年才可以和这些土著们一起喝咖啡,但是那些逝去的时光呢,则悄然不复返啦~
      
  •     
      冯唐的书在暑假前买了一套,其中包括北京三部曲,外加《欢喜》、《活着活着就老了》。《活着》是读到的冯唐的第一本书,当时惊为天人,可能是自从毕业后三年间看书很少,偶然间重又读到一本好文字的书,对于我这种好读之人,就像久旱逢甘霖,有种解瘾之感,当时读后对冯唐极为推崇,之后又接连买了《三十六大》与现在正读的冯唐文集。可是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并没有延续之前的快感,反而有了不过如此、也就如此的失落感,也许随着重又拾起久违的阅读,最近读了王小波、阿城、刘瑜、李承鹏、罗永浩等一众写作者的文字,对于好文字重又有了免疫力,所以阅读的快感没有起初的那么强烈。
      
      平静下来,还是聊聊冯唐的这本小说,北京三部曲的第一部,记录高中阶段的心路历程,像冯唐自己所说,本想给大家呈现一个好的故事,最后却只写出了一种状态,一种生活,小说结构的松散,故事的不完整,人物性格的不鲜明,前后的不连贯,这都是这本小说出现的问题,可冯唐最大的魅力---这也是我起初读到冯唐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好文字,还有就是对于高中阶段心理的真诚、大胆的展现。
      
      虽然很多人反感冯唐文字的狂妄、不节制与开黄腔,我们每个人都曾年轻过,都是从那个年龄段走来,想想当年的自己,我们当时的内心真比书中的秋水更纯洁吗?曾经看到好像是弗里德曼嘲笑另一个经济学家的话,是说男人平均10秒钟头脑中就会有性冲动的闪现。当然我承认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可是对于年轻的、饱受性压抑的高中男生而言,冯唐真实的记录了那个年龄段人群的心理,充满性幻想,甚至对于之后的很多没有机会恋爱的大学生也是如此,并且尽管篇幅中似乎处处可以找到有关生殖器的描写,可是读完之后的感受却是爱的纯真、干净,丝毫没有淫邪之感,这真是一个奇迹。
      
      对于我这个80后在普通农村长大的人来说,冯唐的青春与我的却是有相当的距离,借用其他读者书评的里的说法就是至今还没看到《花花公子》英文版的我们这些土鳖,相比80年代的冯唐,他的青春真他妈的幸运,不过每个年代、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局限,这是命,也无法苛责。想想现在的孩子,想想当年一穷二白的自己的童年,真的感叹沧海桑田,社会变迁之巨。暗暗决心,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在他年幼的时候,多读书、各地的多走走,积个好幼功,至少给他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2013/7/23
      
  •     这题目是今天在师弟的毕业相册里看到的。
      那天在麦当劳边吃边看,看到高兴处,顺手就拿起手机跟那些年喜欢了多年的姑娘聊起流氓的问题,但是姑娘说,我在忙,你还是先问个别人吧。
      想来我18岁以前的生活一直是个伪学霸真学弱,时常感慨为什么没有多花点时间干点别的事情,比如说谈谈恋爱,搞搞什么恶作剧。所以,看这书的时候,我发现按这种过法,那些年的生活是真他妈的多姿多彩啊。
      想来,那些年好基友跟着一群人半夜跑网吧,翻墙头的事情也真是有点刺激,可惜我当年一直觉得网吧空气又差,电脑又差,打游戏还老打不过电脑,那地方让我没有一点欲望。
      最多做了些逃电脑课打篮球的事情,逃自习逃正课的事从来是一点不干的,有时候会用粉笔头来调戏下蠢蠢的很可爱的傻姑娘,还有一次跟小混混起争端,一个人干倒两个被约战单挑当他们老大的机会,后来也是被我同桌的“朱裳”劝说的放弃了。
      我常年外表还是披着一层正人君子的外衣,其实有时候想想自己心里还是有不少可流氓的想法和苗头的,可惜每次还没做出来就被正义的小白人给打到了。
      
      哎呀,真他妈的遗憾啊!
      
      做个快意恩仇的流氓真是挺不容易的的啊!
  •     
      女主的名字用重庆话是猪肠!!!!!!因为当初觉得好美丽的名字啊!!生个女儿也要用裳字,好美好的感觉啊!结果一读发现是猪肠!!
      
      以前宿舍的两个腐妹子超喜欢冯唐,然后我就以为冯唐是写男男的。至从我读了冯唐的不二,才知道自己真的二了。当时其中一个妹子的扣扣名就是不二,当时自己还想揣度另外一个好友把我俩的扣扣名改成不三不四。没文化真可怕...
      秋水,这名字一听就像是写诗的。冯唐的小说在后记里面提了一下故事里面的人好多是有原型的。就觉得冯唐也算是人中龙凤了,十八岁意淫的女神可以在三十多岁再活灵活现的写出来供全世界的人意淫。
      看书评说有人竟然因为这本书的一些片段打飞机,我就彻底迷惑了!难道真的是会有共鸣么。再说这么干净的一本书你丢给十八岁的明媚的男子看他根本看不下去更不如到男球场上打打球出出汗脱脱衣服释放自己无处发泄的男性荷尔蒙。所以这本书都是写给二十五以上那些当初无数次意淫自己女神的男人看的?然后...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也许就是这种意淫且没有结果的青春念想才是最美好的。
      说到这儿我又要讲讲翠了。哎,为什么评论都说这是性无关爱情!尼玛啊!写得人家翠自己送上去的样...这个片段我真的讨厌死了!
  •     每个男人的十八岁都是在意淫中度过的,我们意淫着和自己心目中的“朱裳”翻云覆雨!每天早上起床看着高傲的扬着头的肖小弟弟,感受着冰凉的裤头,总有一种莫名的悸动。我们在那个年代对于孔建国这样的人物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他们可以给我们讲荤段子,讲“江湖旧事”,尽管这所谓的江湖不过是两个学校的叛逆学生之间的群殴与群架。十八岁,本质上是一个流氓,但男人这一辈子,也就在那个时候能够流氓的如此单纯。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陪伴我们的不过是右手和那些《花花公子》!
  •     早就听柴静说起过冯唐。
      
      后来看了一篇书评,写书评的哥们把冯唐的书从头到尾看了个遍。然后表
      
      示冯唐的书跟自己的现实出入太大,冯唐十八岁有姑娘,自己的十八岁只
      
      有堆得高高的习题集。写到最后,认为看冯唐的书只是给冯唐泡姑娘提供
      
      赞助,认为冯唐的境界跟王小波差的太远,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里陈清扬跟王二之间有纯净的爱情,冯唐的笔下只有赤裸裸的性。
      
       这书评一看,差点我就没兴趣了,对冯唐的书。
      
       后来看在柴静的面子上---柴静是个实诚得过分的姑娘。
      
       我试探性的买了这本《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亏就亏这一本吧!
      
      
       看这题目就像一本黄书。
      
       打开书之前,我预计里面可能有大段的露骨性描写,否则写书评的
      
      小兄弟何以能对着书撸管呢?
      
       花了两天看下来。
      
       没想到这本书写的很干净,简直干净的过分。
      
       秋水对朱裳还是停留在精神恋爱的层面,正符合少年的心态。
      
       虽然对翠儿是真刀真枪的做了。但是一个是爱,一个是性,分得很清楚。
      
       再有冯唐怎么长的这么帅!一点不像流氓?
      
      你看那眼神,像鹿,你看那下巴,秀气得紧。这样一个人,怎么做流氓?
      
      我看明白了,这样一个人在书里引用诗经,浸透文化,却又难得的保留了野性和生命力。文化常常把人变成一种虚弱不堪的动物。
      
       小兄弟的愤愤不平可以理解,机遇环境差别太大。
      
       冯唐的十八岁是1988年,那时候的中国人有几个能看到原版的《花花公子》《龙虎豹》,现在是2013年,25年过去了,《花花公子》我还只是听说过,没有亲眼见过,虽然《花花公子》创始人的传记电影我都看过了。
      
       至于书里头的老流氓孔建国,这等人物我从来没遇见过。
      
       说到底还是,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冯唐在25年前就经历的事情,他的同时代人闻所未闻,00后二线城市的少年才能经历70初冯唐在25年就经历的事情。
      
       阅读冯唐的书带给我很多微笑,我决定把这本书推荐给一个十六岁正在读初二的少年,偷偷的,不让他71年的老爸知道。
  •      好久不买书了,都拿着学妹的饭卡去图书馆蹭。我果然也从一个有点癖好的文青变成了世俗的扣脚大汉,看着装桢精美的书我脑子里想的是我哪里有地方放和离开学校之后书怎么办。
       看书也不是非名著不读了,何必折腾自己。我从小不聪明,不好看,个也不高,还有个比自己高二十公分的亲弟弟。人生就这么平平淡淡,也不想靠读书这种投入产出小的物件来装桢自己了。还是由着自己恶俗的爱好去看吧。
       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是聊聊书吧。读过冯唐几本书,差异巨大。发现冯唐只能写写小段子,一写小说就稳不住了,乱。还好文字有趣,读来不至于太闹心。很多人说他的文字太抖机灵,是,他的文字我看着忒自卑,反正我是没有那种灵气,他向我这么挑衅我也没招。还算是愉快的阅读体验。让我想到我过去没多久的十八,心里燥得很。
  •     这不是一本好看的小说,没有动人的情节,但这应当是作者真诚地表达。作者将年少的冲动、轻狂、叛逆、性渴望幽默地一篇一篇地描绘出来,好似一个个充斥着黄段子的小品,里面还夹杂着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的杂质。不推荐青少年朋友阅读。
  •     用@淘宝电子书 看的冯唐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纯粹休闲娱乐来看的,文笔比较幽默,因为还没看过冯唐其他的书,所以不评论什么了,关于他和柴静的传闻,知道他是个比较有才气的人,但是这本书里透露出的更多的是痞气。
  •   初二少年会感激你的。
  •   我想做一个类似孔建国的人。然而我的小兄弟放下了这本书,另外拿走了一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