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的孤独图景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重庆  作者:苏鹰,甘润远,李  页数:49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当西方哲学的理性无情地揭开神学神秘的面纱,并在19世纪末公然宣布 “上帝死了”的时候,西方世界的信仰精神逐渐沦丧并且消亡,潜藏于人们内心的原欲和原恶疯狂地冲破道德精神的篱笆,直接在20世纪造成了世界历史上有组织、最残酷、最大范围、最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表现出从种族清洗到阶级清洗的意志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373次局部战争;死亡1.88亿人。  也就是说,在20世纪,每22人中就有1人死于战争!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世界战争:历史上的仇恨时代》中,把2 0世纪定义为“一个充斥着战争和杀戮的世纪,是人类

书籍目录

1901年度    苏利·普吕多姆 帕尔纳斯派1902年度   特奥多尔·蒙森 史书的种类和特点1903年度  比昂斯腾·比昂松 挪威19世纪的戏剧文学/挪威文坛“四杰” 1904年度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 普罗旺斯骑士抒情诗/奥克语 1904年度 荷塞·德·埃切加赖·伊·埃伊萨吉雷 巴洛克艺术 1905年度 亨利克·显克维奇十字军东征1906年度 乔苏埃·卡尔杜齐 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对意大利文学的影响 1907年度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及流派 1908年度 鲁多夫·奥伊肯 新康德主义1909年度 塞尔玛·拉格洛芙 童话——理想和浪漫的化身/杰出的童话家安徒生、格林兄弟、拉格洛芙 1910年度   保罗·海泽 德国文学中的Novelle 1911年度 莫里斯·梅特林克 象征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及结构/唯灵论1912年度  戈哈特·豪普特曼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在文学作品上的反映 1913年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印度梵语文学1915年度罗曼·罗兰 颓废主义文学与代表作家/18世纪启蒙运动 1916年度 魏尔纳·冯·海登斯塔姆瑞典唯美主义派/瑞典古文石碑 1917年度  卡尔·阿道尔夫·吉勒鲁普 勃兰戴斯与激进文学/叔本华 1917年度 亨利克·彭托皮丹19世纪丹麦文学思潮的变迁 1919年度卡尔·施皮特勒 史诗/希腊神话 1920年度克努特·汉姆生 尼采与超人哲学 1921年度  阿纳托尔·法朗士 19世纪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福楼拜及《包法利夫人》 1922年度哈辛托·贝纳文特·马丁内斯 西班牙“黄金世纪”的戏剧成就1923年度  威廉·勃特勒·叶芝 独特的爱尔兰文学语言/爱尔兰传统诗歌与叶芝 1924年度 符瓦迪斯瓦夫·斯坦尼斯罗·莱蒙特 自然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1925年度 乔治·萧伯纳 “费边社”与费边社会主义 1926年度   格拉齐娅·黛莱达 19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真实主义文学 1927年度   亨利·柏格森 20世纪法国哲学/哲学家、心理学家对“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影响 1928年度  西格里德·温塞特 20世纪上半叶挪威的文学及流派 1929年度托马斯·曼 20世纪上半叶德国三位现实主义作家/二战时期德国的流亡文学/沙文主义 1930年度 辛克莱·刘易斯 美国文学的特点1931年度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  浪漫主义/19世纪瑞典文学1932年度   约翰·高尔斯华绥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哈代 1933年度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   19世纪俄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1934年度  路易吉·皮兰德娄 皮兰德娄的哲学思想/皮兰德娄的怪诞剧 1936年度尤金·奥尼尔 表现主义文学/美国现代派文学的兴起 1937年度罗歇·马丁·杜·加尔法国20世纪初的“长河小说”/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托尔斯泰 1938年度   珀尔·赛登斯特里克·布克 赛珍珠——中西深层文化的沟通者 1939年度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佩 20世纪上半叶的芬兰文学流派1944年度   约翰尼斯·延森  “萨迦”文学与丹麦奇幻文学流派 1945年度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十四行诗 1946年度  赫尔曼·黑塞      流浪汉小说1947年度安德烈·纪德      象征主义/象征主义的特点/同性恋 1948年度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后象征主义/意象主义/庞德对艾略特的影响 1949年度  威廉·福克纳     意识流/《喧哗与骚动》中的意识流技巧/“南方文艺复兴” 1950年度   帕特兰·亚瑟·威廉·罗素      “罗素悖论”/逻辑原子论 1951年度帕尔·费边·拉格克维斯特    表现主义文学的先声——斯特林堡/立体主义艺术 1952年度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 1953年度 温斯顿·丘吉尔      历史的再现——传记文学与报告文学/灾难深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1954年度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海明威创作的艺术风格/“迷惘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 1955年度 赫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奈斯 历史悠久的古代冰岛文学 1956年度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西班牙“九八年代”1957年度   阿尔贝·加缪     虚无主义 1958年度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未来主义/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团体——“拉普” 1959年度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意大利 “隐逸” 诗歌流派 1960年度   圣-琼·佩斯  圣-琼·佩斯的诗歌特点 1961年度   伊沃·安德里奇       安德里奇与“波斯尼亚三部曲”1962年度 约翰·斯坦贝克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思潮文学/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及其特点 1963年度乔治·塞菲里斯     古希腊文化遗产对欧洲文学的影响/达达主义/奥林匹克 1964年度 让-保罗·萨特     存在主义哲学对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萨特“境遇剧”对荒诞派戏剧的影响/西蒙娜·德·波伏娃 1965年度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      俄苏20世纪现实主义艺术作品 1966年度 撒母尔·约瑟夫·阿格农     古代希伯来文学/《圣经》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哈西德派/不安定的以色列/犹太复国 1966年度奈莉·萨克斯 《圣经》中流离失所的犹太人/犹太文学与希伯来文学的区别 1967年度   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 1968年度  川端康成      日本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现代流派——新感觉派/日本物语文学与代表作《源氏物语》/《源氏物语》/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明珠——俳句 1969年度  塞缪尔·贝克特荒诞派戏剧与代表作家/意识流经典作家乔伊斯1970年度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20世纪60—70年代苏联的“解冻文学”思潮 1971年度  巴勃罗·聂鲁达 聂鲁达对拉丁美洲诗坛的贡献/20世纪智利诗歌文学 1972年度 海因里希·伯尔      废墟文学与伯尔 1973年度   帕特里克·怀特 澳大利亚文学/津狄沃罗巴克运动 1974年度  哈瑞·马丁松 瑞典诗歌流派及作品 1974年度   埃温德·约翰逊 瑞典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及作品 1975年度 尤金尼奥·蒙塔莱 在中国传播意大利文学的开拓者 1976年度   索尔·贝娄 犹太小说/“黑色幽默” 1977年度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27年一代” 1978年度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意第绪语/美国的犹太人文学 1979年度   奥迪塞乌斯· 埃里蒂斯 超现实主义流派 1980年度  切斯拉夫·米沃什     19世纪20年代的波兰文学 1981年度   艾利亚斯·卡奈蒂      20世纪最杰出的表现主义代表——卡夫卡 1982年度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魔幻现实主义流派 1983年度 威廉·戈尔丁    1984年度  雅罗斯拉夫· 塞弗尔特  20世纪的捷克文学/旋覆花社 1985年度 克劳德·西蒙 法国“新小说派”及其代表 1986年度  沃尔·索因卡      非洲英语文学 1987年度 约瑟夫·布罗茨基 英国玄学派诗人及其诗歌特点/约翰·邓恩 1988年度   纳吉布·迈哈福兹 埃及近现代文学/伊斯兰教/《古兰经》 1989年度  卡米洛·何塞·塞拉      西班牙战后小说 1990年度  奥克塔维奥·帕斯      墨西哥当代文学 1991年度   娜丁·戈迪默      旧南非种族隔离制度1992年度   德里克·瓦尔科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诗人荷马 1993年度 托妮·莫里森     美国黑人文学/废奴文学 1994年度   大江健三郎日本日记随笔文学/芥川文学奖/日本的传统戏剧——能剧 1995年度 谢默斯·希尼      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 1996年度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      近代波兰文学/波兰文学中的诗歌 1997年度 达里奥·福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戏剧/滑稽戏/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 1998年度 若泽·萨拉马戈 葡萄牙19世纪文学 1999年度   君特·格拉斯      德国文学奖 2000年度 高行健      “文革”后的伤痕文学/中国人与诺贝尔差擦肩而过 2001年度 维迪亚达尔·苏莱普拉萨德·奈保尔      印度英语文学 2002年度    凯尔泰斯·伊姆雷     罪恶之窟——奥斯威辛集中营 2003年度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20世纪南非风云人物/纳尔逊·曼德拉/好望角的由来 2004年度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耶利内克的女性小说2005年度  哈罗德·品特     品特式风格/“愤怒的青年” 2006年度 奥尔汉·帕穆克土耳其文学/细密画 索引

章节摘录

书摘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南非,1940年-),出生在南非开普顿市郊区一个白人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则是个教师。库切从小接受的是双语教育,后来就读于英文学校,所以,英文是他的母语。他成长的年代是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成型继而猖獗的年代。16岁时,他进入开普敦大学,毕业时获得英语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他同许多实在无法忍受种族隔离政策的年轻人一样,大学一毕业就开始了在海外自我放逐的生活,离开南非到了伦敦。他在那里作为一个为IBM工作计算机程序员,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大英图书馆研究英国作家福特·马多克斯·福特的著作,从事诗歌创作,思考人生的意义。他先后在伦敦、剑桥和埃尔德马斯顿等地工作了三年。1963年,他与菲利帕·嘉博女士结婚。不久,库切又前往美国进一步深造。1969年,他获得德克萨斯大学英语博士学位。在美国,他积极参加了反对越南战争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曾被美国当局看作是一个“问题分子”。1970年,库切在纽约州立大学当了一年讲师。1972年,由于他未能得到绿卡,被迫回到开普敦大学英语系担任讲师,后来他成为该校的文学教授。              1974年从美国回到南非以后,他在母校开普敦大学教书,同时创作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昏暗的国度》,该小说的主题是对战争与暴力问题的道德思考。库切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作家,起步稍晚,但成绩非凡。1983年,他以《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获得英国布克奖,1999年又以长篇小说《耻》再度得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赢得两次布克奖的作家。作品大都以南非的殖民地生活和各种冲突为背景。2001年,库切终于离开他并不喜欢的开普敦,移居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过起“宁静、平缓的生活”。  2003年,瑞典文学院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库切。瑞典文学院认为,库切所创作的小说结构巧妙、对话含蓄、观点鲜明,同时他也是一位审慎的怀疑论者,在其作品里无情地鞭挞了西方文明的残酷理性主义和虚伪的道德观。他是一个描写种族隔离制度的愚蠢和残酷的天才,也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目前,他在澳大利亚过着隐居生活,住在一所装备着电子防御设备的房子里,他从来不接受记者采访,人们只能从文章而无法从私生活上了解他。他于1963年结婚,20世纪80年代离婚,曾有一女一子;儿子23岁时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这对库切打击很大,也许正是他心中最深的痛楚。在不创作的时候,他喜欢打橄榄球、骑自行车,他滴酒不沾,是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  库切作品的艺术特色  库切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没有哪两部小说用同样的手法写成,但所有的作品都表现出一个相同的主题,即描述种族隔离制度造成的悲惨后果及如何在逆境中获得拯救。他的绝大多数作品所描写的并不是引领时代潮流的英雄人物,而恰恰是一些“反英雄”、“非英雄”,是一些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人物。作品的主人公往往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被剥夺了外在的尊严,但他们总是能从失败中获得力量。库切能使读者从对这些个人命运的关切中感受到历史潮流的涌动,使读者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产生深入的联想。            库切小说的特点是,十分凝练,高度浓缩,篇幅一般都不超过300页;语言表面平实,实质犀利,字里行间留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空白。另一个特点是,对隐喻的娴熟运用。正因如此,有人将他同卡夫卡连在了一起,甚至索性称他为“卡夫卡的继承者”。与卡夫卡不同的是,他运用的都是些实在的隐喻,而非卡夫卡那种变形、荒诞的隐喻。  库切的小说构思精巧、对话隽永、辨析卓越。他是一个是非分明的怀疑主义者,对西方文明残酷的理性主义和肤浅、虚伪的道德观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P472-475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的历史,也是一部20世纪西方文学史。20世纪的文学,竭力表现对世界荒诞现实的认识和对暴力世界的恐惧和厌恶,深刻揭示西方社会以“荒诞”和“混乱”为特征的历史文化本质,形成了对人所生存的世界境况的独特理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展现精神生活的孤独图景!  书以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时间为主线,解析获奖者生平及其文学艺术贡献,同时还配制了大量精美图片及图表,以对正文进行精到的阐释与延展。在轻松的阅读之中对话大师,体会大师们精神世界的凄美与崇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精神生活的孤独图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没想到会是这样一本破书!编辑的乱七八糟,也没个主次。教训呀!
  •   书的内容不错,硬件质量堪忧,好比我外壳掉了~
  •   很好,恩喜欢、、、、
  •   书很好,全彩视图本,纸张质量好,内容充实,性价比高。
  •   在介绍诺贝尔文学奖的书籍中这本算是比较全面的了,很多作家是很令人尊敬的,他们的作品很值得一看,但也有一些人得奖是因为政治而不是文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