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敢问孩子不会说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林蕙瑛  页数:204  字数:100000  

内容概要

父母应如何加强本身的知识以及如何学习与孩子开放地谈心与说性?林教授在本书中汇集了许多真实发生在家庭及校园中的案例,除了反映社会现况,更希望能让为人父母与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目前青少年的内心,让读者了解问题所在,也提供分析及建议的处理方式,着实让许多父母亲在遇到孩子有类似的问题时,心里有准备而更有力量地去面对及处理。

作者简介

林蕙瑛:资深婚姻咨询专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咨询学博士,现任东吴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台湾性教育协会监事、杏陵性咨询诊所婚姻咨询师,也为多家报刊杂志撰写情爱、婚姻专栏,著有《EQ创意——老师的感情故事》、《父母如何与子女谈性说爱》、《问情、问爱、问性》等

书籍目录

推荐序——晏涵文自序——林蕙瑛  父母如何与子女谈“情”说“性” 女同性恋的故事 安全套事件 虚惊一场师生情 到底是谁的错 我的妈妈要出嫁 断绝往来 男人坏还是女人坏? 赶时髦的女儿 儿子长大了 男大当婚 志明的性取向 母亲的关心令他烦心 如何说“不”? 天下父母心子女情 我爱您,妈妈 高才生之死 你情我不愿 父母离异子女伤心 情事复杂纠葛多 自我检视 预防性侵害 父母对子女的态度 性教育观念 性别刻板印象 约会与两性关系 性爱观念

章节摘录

插图书摘                    男人坏还是女人坏?  家长们的讨论  某初中的父母成长班每隔一周的周六上午在会议室举行座谈会,了解有关性别角色、亲子关系、孩子个性形成及心理健康,还有性教育等议题。每次都有许多家长踊跃参加,争相发言,学习积极性高,也很有心得。  今天主题是“父母观念对孩子的影响”,在心理学家杜教授的引言之后,主持人请各小组轮流发言,摘录如下:  “有些父母嫌贫爱富,自小灌输子女有钱最重要,读书是为了获得好工作及高薪,因此孩子长大后唯钱是问,一样势利。”“养儿防老,所以孩子们要努力工作赚钱,不可以让他们失望且晚年无依,这会造成孩子很大的压力,后来也会使得原生家庭及小家庭之间产生怨隙。”  “孩子就读名牌大学或有名院系,才是有出息的人,光耀门楣。就是这种观念让孩子内心挣扎或产生自卑感,若是顺从父母,自己心里其实不快乐。”  “本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父母急着抱孙子,偏偏女儿不结婚,儿子不想生小孩,结果女儿被迫结婚,以离婚收场,而儿子搬出去住以图耳根清净。”  “父母的婚姻健全与否,也就是两人是否很融洽,是否有化解冲突的能力,是否肯经常沟通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孩子的性爱、感情、婚姻观念会因为父母的正向观念而正确、健康。”  接下来到了经验分享的时间,王太太站到讲台前开始叙述。  问题呈现  不要相信男人  “因为父亲有外遇,不常在家,母亲寄托于宗教,矢志做传道人,自小就告诉我不要相信男人。到了我读高中时,再三告诫我要净身,不可以让男人碰触我的身体,因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所以长大后最好去当传道人,玉洁冰清且不会受到伤害,我听了半信半疑。  “大一时班上的男生李得长得又高又帅,每天接送我回家,不是买玫瑰就是自己制卡片,充满了情意。受不了他的柔情攻势及甜言蜜语,我们疯狂地恋爱了。为了他,我不知向母亲撒过多少次谎,说去同学家赶报告就留下来过夜,其实都在他宿舍缱绻缠绵。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因母亲开刀住院,我天天在课后去医院照顾,只能一星期与李得见一次面。第六个礼拜,当母亲在家已能自己下来行走时,我飞奔去李得住处想给他一个惊喜,他居然不肯让我进门,原来他床上躺着的是系上学姐。  “‘不要相信男人’,母亲这魔咒居然应验了,男人果真不是好东西,我伤心欲绝,也感到惭愧万分,当时为什么不相信妈妈的话,而让这个男人来伤害我呢?于是我办了休学,离开了学校,跟着母亲四处传道。看起来自由洒脱,其实我的心只是被禁锢在母亲的魔咒中,我还是很忧郁痛苦。直到33岁那年,我在图书馆看书时遇到了在邮局上班的宋品,他不温不火的谈吐及客观的态度让我看到真诚、优雅及斯文,原来这世界上真有好男人。  “所以现在我们都很小心地教养孩子,绝不将偏差的观念加诸他们。它们的影响绝不只是一时的,它们啃蚀了我的前半生。宋品真的是我的英雄,将我自偏执的恐惧与痛恨中解救出来。”  不要相信女人  罗先生也跟着分享他惨痛的经验:“我母亲年轻时跟着一位有妻室的老富商,获得了一栋房子及不少珠宝、现款。富商过世后,她与我父亲结婚,生下我及弟弟后,因个性不合而离婚,争得了大笔赡养费。两年后,又跟一位丧偶的王伯伯同居,要求他将一栋透天厝过户到她名下。她让我们孩子过着富裕舒服的生活,还送我和弟弟去澳大利亚读高中,其实是个很好的母亲。  “只是自小到大,母亲总是耳提面命‘不要相信女人’,因为女人找男人都是有目的的,她们要靠男人生活。她要我们兄弟固守荷包,除了约会的小钱外,千万不要给女人一分钱。她们都是豺狼虎豹,会把男人啃得只剩骨头。  “大学时代交过几个女朋友,每一个都有亲密关系,却维持不到一年,每次都是我先出轨爱上别人,然后原来的女朋友就哭哭啼啼地离开。就业后,先后与两位女友同居,她们都因发现我有第三者而愤怒地搬出我住处。  “32岁时我已换过不知多少女朋友,而我从来也不打算结婚,直到有一天被最后一位女友骂醒了:‘你这个人根本无法与任何女人建立长远的亲密关系,基本上,你就是害怕与人在心灵上太亲密。’当头一棒令我觉得很悲哀,也很害怕,就去找心理咨询专家晤谈了六次,才发现我是个既需要女人又不信任女人的男人。  “当女人与我进入性关系,感情稳定之后,她们会开始想要婚姻;而我一方面享受亲密关系,一方面又担心女人是要掳我的心骗我的钱。为了怕被伤害,总是先下手为强,找到新的女朋友而让前任女友离去。过去一直都自以为懂得保护自己,后来才知道不仅伤害到无数女孩,也欺骗了自己。”  分析与辅导  杜教授感动于两人的真实分享与诚挚心声,并恭贺其成长与新生。他强调王太太与罗先生只是在叙述各自的成长背景与生活经验,并不是在指责母亲,其实母亲自己也是受害者,她的日子一直都过得不真诚、不快乐。  王太太的母亲渴望夫妻之爱却不可得,将感情寄托于宗教,将希望建筑在女儿的未来上。她的动机在于爱女心切,目的在于保护女儿,万万没想到她个人对于丈夫的评语,“不要相信男人”,有如符咒般地紧烙在处于少女时期的王太太心中。一旦恋情变色,她不断地自责,悔恨未遵母命,不重视宗教,才会遭天谴,从此也认定男人不是好东西,只有借传道才能赎罪及逃避邪魔。  逐渐地,她看清母亲其实很爱丈夫,她只是使用反向作用及压抑作用在欺骗自己,但死不承认也无自觉。她发现母亲并没有因母女一起传道而变得快乐些,但是女儿在身边至少有安全感。只是女儿已经了解她要的不是宗教,而是入世的生活,一个男人与女人能够互相信任和平相处的生活,所以当她遇见宋品时,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与他结婚。婚后两人孝心侍奉母亲,用心教导孩子。  而罗先生的母亲对儿子也不是坏心。她自己是靠男人的财富而生活,以为天底下女人都跟她一样,以生活保障为首要。她不知道时代在变迁,女性也有谋生能力,现在的家庭都是双薪家庭。她只担心儿子长大后傻乎乎地被女人削钱,所以提供亲身经验来教给儿子人生座右铭“不要相信女人”。儿子虽然似懂非懂,却因天天被洗脑,这种思想已经深植于潜意识中了;成年后还经常跳出来干扰罗先生的思绪,影响到他与女友的感情关系的维持。  罗先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稳定亲密关系的需求,但他的表现老是令女友心碎,有人黯然离去,有人心有不甘臭骂他,骂多了居然将他骂醒了。他能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过去,重新整理生活,是迈向成熟的一大步。他已逐渐走出母亲魔咒的阴影,活出自己。  结语  整个父母成长班鸦雀无声,没想到母亲的偏见加诸小孩身上,竟有这么深远的影响力,超越时空几十年。大家纷纷紧张起来,自己到底有没有对孩子说过偏颇的话,而从现在开始更要小心翼翼,以免说错话,影响孩子一生。  建议  1. 孩子小时候毫无辨识能力,白纸一张,父母教什么,他全听进去了。成长时期对于违背父母的训诫会有罪恶感,心里很挣扎,并通常会尽量成为父母期待的孩子,而不是做真正的自己。因此父母得学习并互相讨论,要教什么给孩子。  2. 父母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正面及负面的人生经验,尤其是感情部分,但不宜强将自己的负面观念及偏激想法加诸孩子身上,特别是感情性爱观或刻板化的性别角色观。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  推荐序   杏陵医学基金会执行长◎晏涵文  “性”在中国人传统且保守的社会中,一直是难以侃侃而谈的话题,然而,“性”对人生的影响极大。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终其一生都与性脱不了关系,而家庭更是每个人性教育的最佳学习场所,因为家庭是一男一女因为爱而结合的最亲密组织,在生理上,家庭有着满足性欲及延续生命的功能;在心理上,有着彼此互属的信赖感,能相互分享快乐、分担痛苦;而在社会上,性别角色的刚柔并济、分工合作,其实也都与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已经是落伍的观念,一个良好的人格特质应该是男性化、女性化特质并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无数机会接触到相关的讯息,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观念与价值观,甚至可能比学校教育更深深地影响着孩子。  过去社会的“男女授受不亲”、“男主外女主内”等观念,都是在避免两性有所接触,已经不合时宜。对孩子来说,在这样的社会规范下,反而会让孩子对两性关系更好奇,但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青少年极容易产生迷思,误认为性行为才是“真爱”的表现,甚至因性价值观混淆而产生以身体来换取金钱的性交易以及社会新闻中时而出现相关的性偏差事件。如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导致未婚怀孕,或是高学历的男女用极端的方式处理感情问题,伤害自己也伤害到别人;更有才小学年纪的孩子就对同学性骚扰、性侵害的事件。其实这些都显示出孩子是多么缺乏正确的性知识与性观念。父母常会认为孩子太小不需要告诉他们这些;等到孩子大些,进了学校,父母认为学校的老师就会教,也知道该如何教;等到孩子更大了,父母更认为孩子都已经这么大了,不用告诉他们。结果,孩子很有可能从小到大都没接触到这块领域,或者是接触得极少。然而,不管在人生的任何一阶段,孩子成长的路上都会遇到诸多“性”方面的疑惑与困难,若是等到发生问题才正视孩子的性教育,将很难使用正确的方式处理。  父母实为孩子性教育最早与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但许多父母本身的性观念并不一定正确,甚至会认为性是一件肮脏可耻之事,绝对不能拿到台面上谈,更不能与孩子讨论,以免教坏孩子。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父母应如何加强本身的知识以及如何学习与孩子开放地谈心与说性。父母应该要学习建立健康而开放的人生观,坦然地与孩子一同探讨性;若遮遮掩掩地避免孩子去接触性,在这样资讯爆炸的时代下,孩子仍会有非常多元的方式与管道去获取他们想要了解的事情,我们反而无法确知孩子所吸取的知识、观念是否正确。通常孩子也无足够的能力去辨别不实的内容,而照单全收的结果,却造成孩子身心受创。而当孩子生活中出现危机的事件时,也许更因为担心父母的责骂与不谅解,不敢告知家人,反而延误事件的最佳处理时机。  对孩子的教育,我们深知预防的效果绝对重于补救的工作,然而无论是父母或是教师,给青少年的性教育多半仍停留在“性生理”知识,常会忽略“性心理”的部分。我们常可以发现受到“哈日”的影响,青少年的性价值观已经过于开放,很多性泛滥的现象如“援助交际”等事实上都已悄悄流入青少年的次文化中,渐渐使青少年对性爱关系、身体意象或是物质需求等价值态度混淆,一切以自我享乐为准则,无形中很容易伤害到自己也伤害别人。青少年快速地膨胀自主意识,其实他们尚不懂得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也不了解何谓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冲动下做出的行为,常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性教育绝非仅指生理教育,而是人的整体的生活教育,更不能只靠学校教育获得。学校固然会有这方面的教育,但校内教师一人面对数十名学生,难以一一照护;孩子纵然有疑惑,也不见得敢勇于求知或是可在第一时间获得解答。父母与学校均应加强此方面的教育,除了要建立自己对性的正确认识,以健康的态度面对性议题,更要学习沟通与问题解决的技巧,以教导并协助青少年能正确且负责地作决定。  林蕙瑛教授系本人多年老友,一起为台湾之性教育推广而努力。她不仅是婚姻咨询专家,而且数十年来收集青少年、家长、老师、社会各界人士有关情感问题之疑难杂症无数,分析回答问题经验老道。林教授在本书中收集了许多真实发生在家庭及校园中的案例,除了反映社会现况,更希望能让为人父母与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目前青少年的内心,从多年来的实务经验,让本书读者了解问题所在,也提供分析并建议处理的方式,着实可以让许多父母亲遇到孩子类似的问题时,心里有所准备也更有力量去面对及处理。  虽然我们都希望年轻的生命是一段快乐的花样年华,但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青春生命可能是既热情又茫然的。所谓“少年维特之烦恼”,需要我们花心思去陪伴孩子度过这段青涩时期,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本书特别为家长设计,面对青春中、后期子女的感情困扰提供指导,可作为亲职性教育的重要参考书。

编辑推荐

☆教您与孩子谈情说性 young妈咪进修秘笈☆健康baby成长宝典☆适合阅读对象:孩子父母、青春期子女家长无数个失败父母的个案告诉我们:中国的父母大多仅用自己的成长经验在教育孩子。一旦成为父母,从没有意识到应主动去学习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医学与营养学等知识,结果,一起步就使孩子输在自己的无知上。这一系列图书能给年轻父母提供实际运用的教子育儿指导。阅读它,就会改变自己,去成就儿女的梦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父母不敢问孩子不会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书内容不错,很有实际意义,我觉得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